〔返回辞典目录〕
「以赛亚书」 以赛亚书(Isaiah,Bookof)作者先知以赛亚,其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拯救」,在耶路撒冷居住及事奉。由于他与犹大的王不断有接触,有些学者相信以赛亚是与皇室有关系,但这却不能肯定。根据第七至第八章,以赛亚已婚,并且至少有2个儿子,名叫施亚雅述及玛黑珥色拉勒哈施罢斯。这2个名字表征着神要如何对待以色列国。在八章16节所提及的「门徒」,可能曾协助以赛亚的事工,并且可能曾经帮助他记录以赛亚书。在以赛亚书六章著名的异象里描述,他在殿里见到耶和华的荣光时,他愿意照神所差遣往任何地方去,尽管他会面对强烈的反对(六9、10)。亚哈斯王是特别抗拒以赛亚劝告的人(七4-17),而且大多数的人都嘲笑他的信息(五19,二十八9、10)。然而,在敬畏神的希西家作王时,以赛亚的事工得蒙赏识,而且在危难的时候,希西家王总会向他寻求指引(三十七1-7、21-35)。以赛亚通常被认为是有作品传世的先知中最伟大的一个。他书中的一些段落,展示无与伦比的美妙文笔,并且运用诗歌体裁的优美技巧和修辞方法,又使用丰富多样的象征用语。第四十至六十六章包括许多言辞激昂的经文,构成全书瑰丽尊贵的支柱。讽刺的是,许多学者却认为这些章节是「第二」或「第三」以赛亚的作品,是一些无名作者于以赛亚以后许久,在巴比伦被掳时期所写的。但是,在旧约的其他先知书卷中,作者的名字都加以保留。而且,对于四十至六十六章这些伟大的预言作者是谁,犹太人竟不知道,实在是很不寻常。写作年代由于一至三十九章所记载的大部分事件,都是在以赛亚事奉的时期内发生的,故此,多数的章节可能写于主前700年或其后左右的时间。主前701年,亚述军队被消灭是代表了此书卷前半部的高潮,应验了十章16、24-34节,以及三十章31-33节的预言。在三十七章38节中,以赛亚提及西拿基立王的死,这是主前681年才发生的事。这就意味着其中一些早期的章节,连同四十至六十六章,可能是在后期以赛亚退休的时期所写成的。相差几十年的时间,有助于解释书卷中后半部主题的改变。在这些篇章中,以赛亚提到将要发生的事,就是犹太人将于主前550年左右被掳至巴比伦。背景以赛亚公开事奉的时期,基本上是由主前740年至主前700年之间。这段时间之内,亚述是迅速扩张的国家。在提革拉毘列色三世(主前745-727)的领导下,亚述人移至西面及南面。在主前738年,亚述王更要求大马色及以色列向他进贡。大概在主前734年,大马色的利汛及以色列的比加,组织联盟要背叛亚述。他们尝试争取犹大王亚哈斯的支持,但是,亚哈斯拒绝加盟。当大马色的王及以色列王侵略犹大时(参七1),亚哈斯直接向提革拉毘列色求助(参王下十六7-9)。亚述人立即折返,攻陷了大马色,并且把北国以色列变为亚述的省份。在主前732至723年间,傀儡王何细亚统治以色列。可是,当他参与推翻新的亚述王撒缦以色五世,就被关进监牢里。撒缦以色夺取了首都撒玛利亚。终在主前722年,撒玛利亚被毁,结束了北国的命运。主前722年,撒珥根继撒缦以色之后作王,他压制了几次动乱。在主前711年,撒珥根在一场战役中,占据了非利士的城镇亚实突。这就是以赛亚书二十章1-6节预言的背景。更重要的是主前705年,西拿基立继位的时候,发生了广泛的叛乱。犹大的希西家王停止了他正常的进贡。到了主前701年,西拿基立进攻巴勒斯坦,为要惩罚叛乱的人。这项战役的细节记录在以赛亚书三十六至三十七章。经文叙述亚述人在到达耶路撒冷城门要求城中的人彻底投降之前,是如何取夺其他的城市。几近绝望时,希西家得到以赛亚的鼓励要倚靠神。有一晚,神的使者杀了185,000个亚述军兵,这无疑是铲除了西拿基立的军队(赛三十七36、37)。为了与亚述的敌人建立友好的关系,希西家将他的财宝展露于巴比伦王的使者面前(三十九1-4)。以赛亚警告他,终有一天,巴比伦的军队会征服耶路撒冷,并且将其中的财宝和居民带走(三十九5-7)。以赛亚不仅预言在主前586至539年被掳到巴比伦(参六11、12),他亦预言以色列会从巴比伦中释放出来(四十八20)。尼布甲尼撒所领导的迦勒底王国会成为神的工具,用以审判犹大,但是巴比伦人亦会遭受挫败。以赛亚书中一个最不平凡的预言是关乎波斯王古列。古列将于主前539年征服巴比伦,并且释放被俘掳的以色列人(参四十四28,四十五1)。古列联同玛代人(参十三17),在派兵攻打巴比伦之前,已赢了几场重要的战事。以赛亚称他是耶和华所膏立的,为要拯救以色列(四十五1-5)。统一性以赛亚书的统一性受到质疑,主要原因在于书中提及后期的巴比伦及波斯王国的内容。第四十至六十六章突然转到被掳的时期,即主前550年,差不多是以赛亚死后150年。而且,在这些章节中,耶和华的仆人正担任一个重要的角色,救赎的君王则淡出。在赛四十、五十三、五十五及六十章,都有极出色的诗歌式经文,展示了不凡的深度及力量。虽然有人以这些因素指出以赛亚书并不统一,但事实上已有明显的证据证明此书的统一。举例来说,历史性的插曲(三十六至三十九章)制造了一道桥梁,把一至三十五及四十至六十六章连贯起来。第三十六至三十七章完成亚述的部分,第三十八至三十九章则介绍了巴比伦的资料。连贯的经文大部分都是散文,其他则多是诗体。从语法及风格统一的立场来看,以赛亚喜欢用「以色列的圣者」作为对神的称谓。这个称谓在一至三十九章出现12次,在四十至六十六章出现14次,但是在旧约的其余书卷中,只出现了4次。在研究五十二章13节至五十三章12节著名的仆人之歌时,发现这段经文与早期的经文有多个关连,特别是第一至六章。那个被鞭伤的仆人(五十三4、5),受到一章5-6节中被责打受伤的国民同样的惩罚(参五十二13,二12,六1)。神学教导旧约中的以赛亚书,就如新约里的罗马书一样,都是充满丰富的神学真理。正如罗马书一样,以赛亚书揭露神的悖逆子民之罪恶,以及祂所预备的救恩。因为神是以色列的圣者(一4,六3),祂不能忽视罪,而且一定要惩罚那些有罪的人。以色列(五30,四十二25)及其他国家(二11、17、20)都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审判,就是那被称为耶和华的日子。神在怒中伸手攻击祂的百姓(参五25)。但最后,祂的愤怒倾倒在巴比伦及其他国家身上(参十三3-5,三十四2)。随着亚述及巴比伦之灭亡,耶和华的日子成为喜乐胜利之日(十27,六十一2)。根据以赛亚书六十三章4节,那是「救赎我民之年」。早年,以色列从埃及为奴之地被救赎出来,现今从巴比伦的被掳归回也带来同等的喜乐(五十二9,六十一1)。最终的救赎是要借着基督的死去成就,以赛亚书五十三章运用生动的词藻来形容主的受苦及受死。在四十九章4节及五十章6-7节,他是作为受苦的仆人;在四十九章6节中,他是作「外邦人的光」的仆人。面对基督再来的盼望,以赛亚预言一个和平及公义的年代。列国将会「将刀打成犁头」(二4),并且那「和平的君」将要永远统治他的国(九6、7)。在整卷书卷中,神被形容为全能的创造者(四十八13),那掌权者:「坐在高高的宝座上……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六1、5)。祂掌管地上的军队(十三4),并且按其心意使君王归于虚无(四十23、24)。在祂的面前,「万民都像水桶的一滴」(四十15),与祂相比的偶像都是虚无及没有能力的(四十一29,四十四6)。祂要向仇敌发怒及向祂的仆人显出慈爱(六十六14)。内容提要审判和盼望的信息(一至十二章)在首章之中,以赛亚指出以色列是悖逆神的国民。虽然他们定期向神献祭,但他们的敬拜是虚伪的,只是用来掩饰其欺压穷人及无助的人之面具。耶和华劝谕国民要悔改,否则便要面对火的审判。在这序言之后,以赛亚接着在二章1-4节中,形容弥赛亚时代的和平境况。那日子将要临到,列国要听耶和华的话及活在和平中。「耶和华殿的山」(即是耶路撒冷)将会被高举,「万民都要流归这山」(2-3节)。然而,此时的以色列及列国都高傲狂妄,与耶和华为敌,祂将要彰显大能去审判他们。对于以色列,神的审判会带来极大的动乱,其中包括失去领导人。至此,这些顽梗不悔的首领会面对死亡或驱逐。第三章的结尾,是公开指摘锡安那些骄傲自负的女子;她们也会受到耻辱。当耶路撒冷的罪被洗净后,余下的民会得到「耶和华发生的苗」的统治。祂会保护及荫庇祂的子民(四2-6)。在五章1-7节中,以赛亚写了一首有关以色列的短歌,比喻她是神的葡萄园。耶和华竭尽所能地灌溉它,盼望它会结出好葡萄。可是,这个葡萄园却只结坏果子,并且一定要被毁灭。之后,以赛亚6次说出以色列有祸了,又宣告亚述的军队会来侵略这地。在以色列离弃神犯罪的背景下,以赛亚将他被呼召为先知的异象记录下来(第六章)。他在殿中看到神那充满荣光的圣洁,又看见自己的罪恶,以赛亚以为一定会灭亡了。但是,天使以炭沾他的口,肯定他的罪已被赦免,他就积极响应神的呼召,并不理会被差遣前去的国是硬着颈项的百姓。在整个以色列中,最顽梗的人就是亚哈斯王。第七章描写了以赛亚面对这个不敬畏神的王。当亚哈斯受到大马色及北国的威胁,他拒绝相信以赛亚所说神会保护他的诺言。在这情况下,以赛亚给亚哈斯一个兆头,就是以马内利的出生(七14)。这「童贞女」最终是指马利亚,但在最接近的应验而言,她可能是指以赛亚所要娶的未婚妻(八1-3)。其后,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叫玛黑珥色拉勒哈施罢斯和以马内利(参八3、8)。那个将会在几年内出生的孩子,是神会与犹大同在的兆头,并且会了结大马色及撒玛利亚的威胁。以赛亚警告亚哈斯,倘若他向亚述王求助,终有一天,亚述强大的军队也会侵略犹大(参七17-25,八6-8)。亚述所带来的毁灭,会使犹大陷入饥荒及困苦的时代(八21、22)。可是,亚述的侵略所带来的昏暗的日子,并非了无尽期,赛九章1-5节谈及有一段和平及喜乐的时期。其中6-7节提及一个婴孩将会成为公义的君王,并且永远掌权。这位「和平的君」就是弥赛亚,那「全能的神」,其国度已在二章2-4节中提及。然而,在最近的未来,以色列及犹大会因为他们的罪而受到战争的痛苦惩罚。神对祂的子民发怒,是因为他们骄傲自大,他们的领袖不顾念穷人及有需要的人之呼求。内战及外来的侵略会摧毁这不幸的国家(九8至十4)。但是,当以色列受了审判后,神会把祂的手伸向亚述,那就是神曾用来审判列国的工具。由于亚述屡次战胜,故此非常骄傲,并且渴望更多的胜利。然而,耶路撒冷将要灭亡时,神剪除亚述的军队,就像砍伐利巴嫩的香柏树一样,拯救祂的百姓(十26-34)。论到击败亚述的好消息后,以赛亚描述以色列国的复兴及弥赛亚大能的管治(第十一章)。犹太人和外邦人都会被吸引到耶路撒冷,大家同享一个公义和平的年代。正如大卫一样,当这位弥赛亚要审判恶人及保护有需要的人,神的灵必住在他身上。以赛亚用了2首短的颂歌来总结这些开首的信息,为要回顾神过往的拯救,以及祂所应许的祝福(十二1-6)。关乎列国的圣言(十三至二十三章)虽然巴比伦并非当时的主要势力,但以赛亚宣告审判的时候,用了两章篇幅来描述她的灭亡。巴比伦结果会征服耶路撒冷(在主前605-586之间),但是玛代人(十三17)及波斯人将会攻取巴比伦(主前539)。不管将来的巴比伦王会有多么光荣的成就,神也只能把他们的伟绩带入坟墓里(十四9-20)。这章的结语,是关乎亚述及非利士的简短预言。 以色列最长久的敌人之一,就是位于死海东面的摩押人。虽然她只是一个小国,但以赛亚用了两章的篇幅来描述这些罗得的后裔。第十五章描写他们的城镇中,将会充满极大的哀号。在简短的序言中(十六1-5),以赛亚呼吁摩押人要归服于以色列及耶和华他们的神。之后,他注意到摩押的骄傲会导致他们的灭亡。那时葡萄树及田地衰残,受到践踏,遍地都要哀哭。在第十七章中,第四段圣言是直接指向大马色和以法莲(北国以色列),这可能是反映他们于主前734年,联盟对抗犹大。这两个国家会面临灭亡,以法莲更被谴责,因为她离弃耶和华她的「救主」和「盘石」(第10节)。在十八和十九章,以赛亚转向南面的古实和埃及讲话。主前715至633年间,也就是沙巴谷的古实人成为埃及的法老之时,这两个国家有极密切的连系。埃及经常陷于分裂,又在亚述王手里受尽苦害。虽然埃及自视有智慧的领袖,却要面对经济及政治上的崩溃(十九5-15)。然而,时候将到,那时埃及人得以复兴,并且敬拜以色列的神。埃及会与亚述及以色列一起,「使地上的人得福」(第24节)。有些人认为这是预言教会时代外邦人得到救恩;但另一些人则将这日子跟千禧年的和平连在一起(参二2-4,十一6-9)。可是,以赛亚不久便宣告亚述会俘掳许多埃及人和古实人(二十1-6)。有关巴比伦的第二个圣言(参十三1至十四23)是在二十一章。这次,攻击她的是以拦和玛代(第2节),以赛亚看到巴比伦被消灭的惨况时,就甚为惊惶(3、4节)。巴比伦倾覆的时候,世人就会知道她的神是没有能力的(第10节;参启十四8,十八2)。第二十二章谴责耶路撒冷城,放在有关列国的圣言中,虽然看来不大相称,但正如列国一样,耶路撒冷是充满「喧哗和欢乐」(第2节),并且快要经历被消灭的恐慌。由于百姓不再倚靠耶和华(第11节),祂会把他们交给敌人。舍伯那是耶路撒冷不忠的例证,他是一个骄傲及崇尚物质的高官,其后被敬畏神的以利亚敬所取代(15-23节)。最后的圣言(二十三1-18)是直接指向推罗这城市。推罗抵抗外人的侵略,直到主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岛上的堡垒。推罗灭亡的时候,整个地中海世界的经济都受到打击,因为她的船只把列国的货品载到远方各地。最后的审判和祝福(二十四至二十七章)这部分是继十三至二十三章的大结局,预告了神的审判要临到列国,并且引进神国度之始。这个不洁的世界一定要受到惩罚(二十四5、6),甚至撒但的势力,那「高处的众军」(21、22节)也要面对审判。 在第二十五章里,以赛亚因为神的胜利而欢呼,并且盼望那吞灭死亡及擦去各人脸上的眼泪的日子来临(第8节)。象征以色列世仇的摩押,将会被践踏(10-12节),但是耶路撒冷会成为义人的坚固城(二十六1-3)。在二十六章7-21节中,以色列祈求这些应许会实现。第20和21节,表示耶和华将会响应他们,把祂的愤怒倾倒在因罪受咒诅的地上及撒但身上(二十七1)。那件事成就以后,以色列将会成为满有果实的葡萄园,成为全世界的祝福(2-6节;参五1-7)。然而,以色列必须首先忍受战争及放逐的日子,然后其剩余的民才会归回耶路撒冷。连串的咒诅(二十八至三十三章)回到他本身的历史时代,以赛亚宣告一连串的咒诅,是关乎北国和南国的,其中一个咒诅是指到亚述(三十三章)。第二十八章的开始是描写北国的首都撒玛利亚的没落。第7-10节用同样的手法描绘犹大的领袖。他们不理会以赛亚的信息,并且远离神。审判快要来到,他们的虚假准备(15、18节)将会无济于事。神会跟以色列争战(21、22节),甚至耶路撒冷也会在祂的围困之下,直到神的怜悯临到为止(二十九1-8)。因为他们虚伪的敬拜,这百姓是该受惩罚的。但是,在将来的日子,以色列会再次承认耶和华,并且身体上及灵性上都得以全备(17-24节)。第三十及三十一章是责备犹大要与埃及结盟共同抗亚述。神想祂的百姓信靠祂,而不是仗赖南面那些不可靠的邻邦。耶和华应许保护耶路撒冷(三十18,三十一5),并且打败入侵的亚述军队(三十31-33,三十一8、9)。没有人可以在祂大能的剑下站立得住。接续这积极的说话,在三十二及三十三章里,以赛亚继续强调那救赎之王的公义统治。锡安最终会享受和平及安稳(三十二2、17、18,三十三6),这是跟主前八世纪的犹大一显著的改变。在以赛亚的时代,妇女感到安全(三十二9),可是,亚述的军队将会毁灭田地,使遍地充满哀哭。然而,哀哭很快便会结束,因为以赛亚在三十三章1节宣告亚述所受的咒诅。当以赛亚祈求亚述的灭亡之后(三十三2-9),神应允会采取行动(10-12节)。敌人的军兵及长官会被除去,因为耶和华会拯救祂的百姓,并且将公义及安稳带给他们。更多的审判和祝福(三十四至三十五章)这一部分是二十八至三十三章的高潮。在祝福及复兴之前,会再次有突变的审判。在第三十四章内,以赛亚提及末世的时候,描述了一个宇宙性的审判。天和地都要承受神倾倒于列国的愤怒,第4节则成为约翰在启示录六章13-14节所形容大灾难之基础。以东(正如二十五10-12的摩押)代表着在耶和华要复仇时,那被祂的刀剑所审判的世界。另一方面,第三十五章谈及喜乐与复兴,这是充满生命力的经文。一个繁花簇放的沙漠,相等于弥赛亚救赎的时代。那是身体及灵魂都得到医治的特别年代,因为神会来救赎祂的子民。以色列人从巴比伦被掳归回,以及基督的再来都合乎这荣耀的景象。历史插曲(三十六至三十九章)这些篇章是连贯此书卷前后两部分的关键。第三十六至三十七章,记载有关以赛亚对亚述败亡的预言之应验。第三十八至三十九章放下以色列人被掳到巴比伦的伏线,以致有第四十至六十六章的归回之言。在主前701年,亚述的西拿基立王要求耶路撒冷无条件投降。他派遣将领向当时的居民游说,要他们降服。将领以极具说服力的说话,企图使耶路撒冷的居民认为降服是最好的方法。奇怪的是,当时的居民竟不害怕,希西家王则请以赛亚为这被困的城市代求。以赛亚应邀而祈求,并且宣布骄傲的亚述人不会得胜。相反,他们经历了灾难性的毁灭,因为神的使者消灭了他们军队中的185,000人。第三十八至三十九章记载希西家生命中另一个危机。当时希西家得了重病,奇迹地,神治好了他的病,希西家就因为神的怜悯而赞美祂。当巴比伦王派使者来恭贺希西家康复,他愚昧至将皇室的财宝展示于他们眼前。以赛亚严肃地宣告,终有一天,巴比伦的军队会攻占耶路撒冷,践踏全地,并且夺走这些财宝。从巴比伦归回(四十至四十八章)以色列人终会被掳至巴比伦,但是以赛亚预言这些日子会结束。神是那无可比拟的大能创造者,祂比任何君王、国家或神灵更伟大,祂会将自己的百姓带回耶路撒冷,为要使以色列人从被掳中归回,神兴起波斯王古列(四十一2、25)。耶和华没有忘记祂的百姓,祂鼓励他们要振作起来,并要喜乐。在第四十二章里,我们认识一位比波斯王古列更显赫的人物。第1-7节形容耶和华的仆人,祂将会为列国带来公义,并且成为「外邦人的光」(第6节)。这仆人就是弥赛亚,祂在加略山上所成就的救赎(参第五十三章),比从巴比伦获得的释放更大。根据与这仆人相连的佳音,以赛亚赞美耶和华惩治恶人及拯救那刚愎的百姓。第四十三章宣告没有任何东西会阻止以色列归回,并且耶和华不再记念他们的罪孽。事实上,祂会把祂的灵浇灌他们的后裔(四十四3)。神远胜任何一个偶像。在四十四章6-20节,以赛亚用讽刺的文体来表明人手造的偶像是毫无价值的;只有神才有能力创造及复兴,祂会兴起古列去释放被掳的以色列人,并且开始重建耶路撒冷。第四十六及四十七章把以色列的神与巴比伦的偶像相比。当神兴起古列,巴比伦的偶像并不能拯救其国家,而且那「列国的主母」(四十七5)会跟她的术士和看星宿的人一起灭亡。这部分的最后一章(第四十八章),重申神定意要借着祂「所拣选的盟友」,就是波斯的古列,把以色列人从巴比伦释放出来。藉耶和华仆人所成就的救恩(四十九至五十七章)第四十九至五十三章包括了最后3首「仆人之歌」(参四十二1-7),最终以耶和华之仆为世人的罪而死达到顶点(五十二13至五十三12)。在第二首「仆人之歌」(四十九1-7),以赛亚形容那仆人的呼召及任务。这仆人要成就以色列及列国的救恩时,会面对极大的阻力。第四十九章其余的经文(8-26节),主要谈及神会如何把以色列从被掳中归回。不久,这地将要被有能力的群众所充满(20、21节),而且外邦人会承认以色列及她的神(22、23节)。由于以色列人的罪恶,他们被放逐是完全应该的(五十1-3),但是耶和华之仆所受的苦(4-11节)却是完全不该受的。第6节所讲述的鞭打及侮辱,是预告基督的经历(参太二十七26、30;可十五19)。在10-11节,全国受到挑战,要像那仆人一样信靠耶和华。事实上,仍然有剩余的百姓是顺服耶和华的(五十一1-8),耶和华也应许将要使他们归回自己的家乡。以色列喝了耶和华愤怒的杯(17、22节),然而,被掳归回的佳音使耶路撒冷的荒场也一同歌唱(五十二7-10)。但是,最好的佳音是从罪中被拯救出来,最后一首「仆人之歌」(五十二13至五十三12)说明基督如何使那些被罪捆绑的人得着释放。在这段经文中,我们知道基督是怎样忍受被苦(五十三3),甚至祂的外貌损毁(五十二14)。祂「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五十三7),但祂死于耻辱的时候,就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人会以为他是为自己的罪而受苦(第4节),可是,他是「被刺透」以及「为我们的罪孽压伤」(第5节)。这部分经文的首尾段落(五十二13-15,五十三10-12),说明了因祂所受的苦,仆人得到尊崇。表面看来似是极大的失败,实在是战胜了死亡及撒但,并且将救恩带给众人。仆人之死直接带来的结果,是万民有极大的喜乐。在第五十四章,这喜乐在耶路撒冷的新地位中反映出来,这城要作为耶和华的妻子。她将有许多后裔,他们并且渴望学习耶和华的教训(第13节)。在此,第一次出现「耶和华仆人」这个名词(第17节),显然是包括所有信徒,无论是犹太人或外邦人(参六十五8、9、13-15)。喜乐和亨通也是第五十五章的特色,这是一个邀请,欢迎人人参与丰盛的属灵宴会。这里劝人投靠耶和华,就是那向以色列遵守诺言的神。第五十六章1-8节记载,外邦人被邀请到耶路撒冷神的「圣山」,因为这殿正是「万民祷告的殿」(第7节;参太二十一13)。相信神的外邦人与不信的犹太人成了强烈的对比,在五十六章9节至五十七章13节,以赛亚再次回到审判的主题。以色列受苦是因为其邪恶的领袖及百姓犯了拜偶像的罪。属灵的医治是有的,可是,除非个人肯悔改,否则便不能成为余民的一分子,从被掳中归回至应许地得享和平。至终的祝福和最后的审判(五十八至六十六章)以赛亚书最后九章的经文强调救赎及荣耀,但是也着重审判的事实。实际上,第五十八及五十九章为到以色列的罪而悲痛。百姓的敬拜是虚伪的,他们自私自利并且不守安息日。谎言、欺压及谋杀使百姓与神隔离。当以赛亚公开承认这些罪(五十九12、13),耶和华突然为祂的百姓采取行动。就像一个大能的勇士,祂把那些仍然信祂的余民,从巴比伦拯救出来,并且带回耶路撒冷。在第六十章,耶路撒冷的荣耀及财富达到新的高峰。圣城及圣殿皆装饰华丽,达到所罗门统治时期的富强。正如列国尊崇所罗门一样,地上的首领也会帮助和支持回归的以色列人。事实上,波斯政府曾经不断帮助犹太人。但这里所形容的情况,最终会在千禧年时期成就,并且与新耶路撒冷的情况相连(参启二十一23,二十二5)。「已久的荒场」会被重建(六十一4),耶和华会成就与亚伯拉罕及大卫所立的约(第8节;参创十二1-3;赛五十五3)。耶路撒冷将会是圣民之城,是耶和华救赎之民的城(六十二12),而且是耶和华所喜悦的(第4节)。为了要成就祂百姓的救赎,神一定要首先审判那些不义的人。践踏酒醡(六十三2、3)形象化地描绘了审判的过程,并且那是与耶和华的日子有关(参十三3,三十四2)。因为神曾应许为着祂的百姓会介入他们当中,以赛亚便祈求那应许的实现(六十三7至六十四12)。他重申神过往的信实,以及请求祂再次向祂受苦的百姓施行怜悯。神对以赛亚祷告的答复,记载在第六十五章。神确实应许把圣地交回祂的仆人。就是敬拜祂并顺服祂的人。但对国中那些仍然顽梗悖逆的人,神许诺的是愁苦与毁灭。神的众仆人最大的喜乐,是在那「新天新地」的美景中(17-25节)。这新天新地似乎是千禧年和永恒境界的融和,当中人享受和平、长寿、富贵福乐和其他的恩福(参六十1-22)。为作一个合宜的总结,第六十六章把救恩和审判的主题连在一起。神会安慰耶路撒冷,丰富地祝福她,但是罪人却惹祂的愤怒。那尊重祂的必永远长存,但那背叛祂的会受到永远被拒绝的痛苦。HerbertM.Wolf另参:「以色列史」;「以赛亚」;「弥赛亚」;「耶和华的仆人」;「耶稣为童贞女所生」;「预言」;「先知,女先知」。――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