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以彼古锣

 

{\Section:TopicID=362}以彼古罗 Epicureans(人名)

字义:    属以彼古罗神者(享乐主义的)Followers of Epicurus

汇编:    17:18希腊哲学家的一门,是以彼古罗所建立的,称为以彼古罗派(今译伊比鸠鲁)以享乐为主义。生于主前340年,曾在雅典城讲论其主义,信其说者不少。

―― 陈瑞庭

 

以彼古罗派/伊壁鸠鲁派(Epicureans)遵循希腊哲人以彼古罗(主前342-270)学说的人。保罗在雅典和他们不期而遇(徒十七18)。以彼古罗在今天土耳其西海岸的萨摩斯岛,度过了他的童年。他青少年末期,迁居雅典,加入军队,服役期满后,他潜心研究和教授哲学,由于工作关系,他曾离开雅典;主前307年,回来创校,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人;他门下弟子到文明世界各地传播其学说。保罗在以彼古罗死后3个多世纪才和他的学生相遇,可见得他的影响如何深远,其弟子传扬他的学说又是多么热心。主前一世纪,罗马诗人芦纪莱茨曾在其作品中申论他的学说,他的著作《万物的本质》是了解以彼古罗学说的指南,因为以彼古罗只有一些零碎的著作留存下来。以彼古罗学者是经验论者,依靠感觉经验汲取知识。故此他们反对那些仅凭理性即对世事发表宏论的人。对于意念资料,他们持排斥和否定态度。以彼古罗学派着重自然证据和实际性,因此多少显示其科学特征。对于数学,他们不感兴趣,认为太抽象,跟重要的人生大事没有多大关系。研究正确行为的伦理学,才是他们的中心点。要衡量一件行动或事物的价值,以彼古罗学派要根据它们所带来的是快乐或痛苦来判定,这种见解称为享乐主义。但由于所追求的只是自己的乐趣而不顾及别人,只能称为自我享乐主义。如此的描述会令人联想到他们是不负责任的贪吃狂欢玩乐派;但这形象实在是被以彼古罗一词的现代意义所误导。其实,以彼古罗所弃绝的正是这样的行为。他认为短暂的欢乐可能带来持久的痛苦,但有些痛苦是于人有益的。他视快乐为一种人生质量,并非一连串刺激。因此,他所寻求的,称为福乐更恰当。以彼古罗以经验为依归,鼓励节制、宁静、友谊和简朴的生活。他避免大吃大喝、性的激情,和争斗。事实上,他的目的在于避免痛苦,并非寻求乐趣。在没有痛苦中可以发现平静和平安之乐,这正是他的目标。为了确保平静,人必须留意吃喝,当然,心意也不可忽视,必须指向智慧。以彼古罗将信奉神明视为对平静的严重威胁。一般人认为神明是情绪激昂、骚扰人、又有权势的活物,使凡夫俗子惊惶惧怕,是不安全的源头,绝对不能给人带来和平与福祉。以彼古罗却认为神其实不是这样,神是远离人群的平静享乐主义者。他们避免和世人接触,免得卷入争斗。简言之,他们没有甚么可怕的。以彼古罗教导说,我们和世上万物皆由质量不同的原子构成。例如,人类灵魂的原子圆而光滑。虽然原子论往往令人相信,人的一切行动都由原子运动的规律来决定,以彼古罗的理论却不是这样。他宣称有些原子会自动离开其直线轨道,从而爆发不可预测的连锁碰撞,因此,人的行为是自由的,决不像机械那样。但人虽属自由,却仍然是一堆原子,原子一旦分离,人就活不成了,不能永存不朽。以彼古罗认为凭此理由,就不必再惧怕死亡。因为死后,一切经历即不复存在。那里既没有痛苦,也就没有焦虑的原因了。以彼古罗的某些论题在圣经里也可找到,例如谦让(腓四5)和由智慧之道而生的平安(箴三13-18)。不过,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圣经所启示的神是密切投入世界,人的灵魂是不朽的,真正的幸福是借着与神相交和服侍神而得的(罗八6;腓四67)。另参:「理学/哲学」。――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