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提多」 提多 Titus(人名) 字义: 悦心者、中意者 Pleasant 汇编: •加2:3;林后8:23,12:18;多1:5希腊的一信徒,是保罗的同工。 •徒18:7哥林多的一信徒,他的姓为犹士都,所以称为提多犹士都。 ―― 陈瑞庭 【提多(Titus)】
提多是保罗一位推心置腹的同工,但新约对他的描写不多,以致我们对他的认识极为有限。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希腊人(加二3),故保罗并不要求他像提摩太一样先行割礼,才准其加入宣教的工作。然而,有一些犹太信徒却强烈要求外邦人,包括提多,要行割礼(参徒十五1-29),保罗却毫不让步地维护他自己的主张:外邦人不用行犹大人的割礼,也能成为神家里的人;以致提多得以成为一个十足的希利尼信徒(加二1-5)。 提多(Titus)(1)一个由保罗带领归主的人──「照着我们共信之道作我真儿子的」(多一4);保罗在地中海传扬和扶植基督教的宣教工作期间,提多成为了保罗亲密和可靠的同工(林后八23;提后四10;多一5)。他的名字常见于保罗的书信中(哥林多后书8次、加拉太书2次、提多书和提摩太后书各1次),但使徒行传却不曾提过一次。使徒行传中的缄默,叫人疑惑。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提多乃使徒行传作者──路加──的兄弟。这解释虽然很是吸引,但却无法确定。提摩太有一半的犹太人血统,然而,提多的双亲则均是外邦人。对于他如何悔改、如何与保罗初次接触,圣经并没有任何记载。圣经第一次介绍提多,是他与保罗及巴拿巴同上耶路撒冷的时候(加二3)。当时似乎是举行耶路撒冷会议的时期,约为主后50年;保罗第一次宣教旅程结束后不久,便与巴拿巴一同代表安提阿教会,参与该项会议(徒十五)。会议中,引起激烈争论的议题是:归信基督的外邦人必须接受割礼;保罗决定以提多作为一个供考验的个案。会议最后接受保罗的申论,否定了坚持犹太化的派别;提多则被耶路撒冷教会的其他使徒和领袖接受,无须按犹太人的规条行割礼。因此,提多成为了初期教会从强行犹太化的派别中,得着释放的主要人物。提多极可能是从那时起,便与保罗同行,但直至保罗在第三次宣教的旅程期间,与哥林多教会的关系产生突变,提多始再次出现。根据哥林多后书的记载,保罗正在以弗所扩展事工时,他听闻哥林多教会与他对敌,并否认他使徒的权柄。保罗尝试与哥林多教会复和而作出一些行动,包括亲自探访,可惜都失败了;保罗于是差派提多前往那里修补这道裂痕。保罗从以弗所往马其顿与提多会面时,提多便为保罗带来好消息,说哥林多信徒的态度已经改变了,他们从前的爱心与友情已经恢复了(林后七6、7)。保罗看见这样的进展,便派提多返回哥林多,把哥林多后书带给当地的信徒,并指示提多收集捐献,以赈济犹太地的犹太基督徒,这是他先前已开始,却没有完成的工作(林后八6、16)。提多在这任务中,也显然是成功的(罗十五26)。若假定(使徒行传末所记载的)保罗首次在罗马被囚之后获释,提多则似乎曾陪同他前往革哩底岛宣教。保罗离开革哩底的时候,把提多留在该岛,代他巩固那里新教会的运作(多一5)。这项任务是艰难的,因为许多革哩底人都不服约束;至于正在挣扎求存的教会,却已遭假教师侵扰(多一10-16)。然而,提多数年前处理哥林多教会问题的成果,显示他有灵里的迫切,也有外交的技巧,以及爱心的关怀,足以面对现存的挑战。保罗因而有信心把这项使命交在提多手中,认为是可靠的。提多书──保罗三封教牧书信之一──是保罗稍后才写给提多的,他在信中对提多在革哩底的事奉给予鼓励。在提多书结束时,保罗要求提多往尼哥波立见他,那是希腊西岸的一座城,保罗打算在那里过冬(多三12)。保罗很可能是从尼哥波立,或从罗马──其后保罗再次被囚和殉道的地方,差遣提多往挞马太宣教。挞马太现今位于南斯拉夫境内,当时是一个罗马省份。保罗写最后一封书信──提摩太后书──时,提多就已经往挞马太工作(提后四10)。若其后的传统说法是正确的话,则提多后来返回革哩底,并在那里担任教会监督,直至年老。另参:「提多书」。(2)哥林多城中一个归信主的外邦人。犹太群体普遍拒绝保罗的信息时,保罗便躲进他的家。这提多名叫提多犹士都,见于使徒行传十八章7节。所有称这提多是保罗同工的说法,全都得不到证实。另参:「犹士都#2」。(3)维斯帕先的儿子,于主后79至81年任罗马皇帝。另参:「该撒/西泽」。――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