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撒都该人

 

撒都该人」犹太人的世袭贵族,多从事祭司职务,他们思想开明,只承认摩西五经,反对法利赛人所遵守的口传规条,他们也不信鬼魂、天使、复活等道理(太廿二23~32)

「撒都该人」代表注重头脑、理智、推理的不信派(新派)基督徒。―― 黄迦勒

 

撒都该人(Sadducees)犹太人的党派,新约中引述过14次,旧约则没有提及。在福音书的记载中,他们最先是在约翰施洗时与法利赛人一起出现,约翰称呼他们是「毒蛇的种类」,也质问他们:「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他要求他们在生活上显出悔改,而不是空夸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太三7-10)。后来撒都该人和几个法利赛人一起来「试探」耶稣,请求祂「从天上显个神迹给他们看」(太十六1)。耶稣对祂的门徒说:「你们要谨慎,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并进一步解释他们的「教训」(太十六61112)。撒都该人的信念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之间的重要分歧,在马太福音二十二章23-33节(参可十二18-27;路二十27-38)最早提及。撒都该人也像其他人一样,想以他们提出的问题为难耶稣,而所带出的一条难题,显露他们对死人复活的怀疑。这段经文把撒都该人形容为那些「常说没有复活的事」的人。他们引述了一个先后是七兄弟妻子的妇人为例:「这样,当复活的时候,她是七个人中哪一个的妻子呢?」撒都该人的问题,暗示复活不可能是真实的。耶稣说他们的想法「错了」,「因为(他们)不明白圣经,也不晓得神的大能」。在耶路撒冷教会的早期,「祭司们和守殿官,并撒都该人」,「因他们教训百姓,本着耶稣,传说死人复活,就很烦恼」(徒四12)。他们似乎因此领导百姓反对使徒和他们的教训。后来「大祭司和他的一切同人,就是撒都该教门的人,都起来,满心忌恨,就下手拿住使徒,收在外监」(徒五1718)。新约中还提及他们的,就只有在使徒行传二十三章6-8节,那里记载保罗在犹太公议会面前受审。那时候,保罗的说话有其用意,「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就争论起来,会众分为两党。因为撒都该人说,没有复活,也没有天使和鬼魂;法利赛人却说,两样都有。」从这些新约经文中,可以知道有关撒都该人的基本信条,他们在大祭司家族中的重要性,以及法利赛人与撒都该人之间的鸿沟。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在主后一世纪末的著作中,为新约增加了有关这党派的资料。他指出撒都该人,相对于法利赛人和爱色尼派,并没有否定神的眷顾,但却强调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都是我们行善或行恶的结果所致(《犹太古史》13.5.9;《犹太战争录》2.8.14)。约瑟夫透过与新约对照,提及撒都该人否定「灵魂的永存不朽,及在阴间的惩罚和奖赏」(《犹太战争录》2.8.14)。他们还说「灵魂随着身躯逝去」(《犹太古史》18.1.4)。希坡律陀、俄利根,和耶柔米这些早期的基督徒作者,指出撒都该人只接纳五经,并不包括其他旧约经卷。然而,他们似乎并不完全否定其他旧约经卷(虽然不见得他们会接纳像但以理书这一类清楚叙述死人复活的经卷);但看来,他们反对的是法利赛人所提出的规条,并承认惟有旧约律法才视为有约束力。在此,从他们不信天使和死后得生的立场看来,他们视法利赛人为改革派,而他们自己则是保守派。另一个有关撒都该人的主要数据源是米示拿。米示拿是主后二世纪时,将拉比的教训结集而成的文献。撒都该人反对法利赛人企图强加诸百姓身上的繁多规条(「巴拉」3.37)。它亦指出他们比其他犹太人的党派较倾向与外邦人的作风妥协(「尼达」4.2)。名称的来源对于他们的名称来源,有不少建议。第一,它与希伯来字「公义的」(saddik)有关。从语源学的观点来看,困难是在于该字的“i”转变为“u”。这也不是他们得以称为「义人」的理由。第二,这名称与撒督(Zadok,希腊文中有时写作saddouk)有关连。撒督是大卫时代的祭司(撒下八17,十五24-29),他膏立所罗门为王(王上一32-39)及在其统治下为祭司(王上二35)。据说他是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的后裔(代上六3-8)。撒督家族的祭司似乎在圣殿中承担起祭司职责,直至被掳。在重建圣殿的筹划中(结四十至四十八),撒督家族的祭司再次被立为「利未人祭司」,负责看守圣殿(结四十四1516,四十八1112)。在被掳后,约撒答的儿子约书亚作大祭司(该一1),其家系可追溯至撒督(代上六15)。主前二世纪初期的著作,一直强调撒督家族为祭司的意义,但这并非清楚表示撒都该人代表着撒督家族的祭司。而且,希腊文「撒督」一字虽有两个“d”字母,但也不足以理解为与撒都该人有渊源。第三,后期的拉比传统认为撒都该人的名字取自另一个生于主前二世纪的撒督;但就此评论的不多。最后,英国新约学者曼逊认为,撒都该人之名是与希腊字syndikoi(意思是「议会的成员」)有关,显出撒都该人作为哈斯摩宁统治者之下的议会议员,基本上是普通百姓多于祭司。第一处有关撒都该人的历史资料是在约拿单马加比的时代,他在主前160143年领导犹太人反抗西流基王国,约瑟夫(《犹太古史》13.5.9)指出他们是这时期的党派;他还表示在许尔堪作犹太地的领袖时(主前135-104),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之间曾出现冲突(《犹太古史》13.10.6)。撒都该人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是站在撒督祭司家系一方,又或宣称当日的耶路撒冷祭司家系是源于撒督家,但这还未明确。约瑟夫指出富裕人家支持撒都该人,普通百姓则追随法利赛人。在莎乐美(主前76-67)时代,法利赛人得势,但当犹大后来成为罗马的省份,罗马政府开始对大祭司抑此升彼时,大部分的大祭司显然均系出名门的撒都该家族。当他们能对罗马因循姑息,这些撒都该家族在该地就变得有财有势。随着犹太人和他们的罗马大地主之间的敌意日浓,撒都该人的影响力就逐渐衰微;自从耶路撒冷于主后70年陷于罗马人手上,撒都该人便退出了历史舞台。FrancisFoulkes另参:「法利赛人」;「犹太教」;「爱色尼派」。――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