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撒但」 「撒但」原文字义是抵挡,对头,敌手。「撒但」乃魔鬼的别名。 魔鬼的诡计乃是利用万国的荣华来诱惑人心(太四8~9),引人追求并事奉神之外的人事物,藉此来抵挡、对抗神(「撒但」的字义)。 「撒但」(启廿2):字义是「对头」;牠不只抵挡神、跟神作对,并且也与一切属主的人为仇为敌。── 黄迦勒 撒但Satan意思是「叛逆者」。撒但按字面意义是一个受造物。他曾经是居于最高位的天使,但因为背叛神,从高位上跌下,他现在是无数堕落天使(鬼魔)的首领,与神和神的子民敌对。另参「魔鬼」(Devil)项。―― 殷保罗《神学词汇浅释》 撒但(Satan)旧约敌挡神、企图破坏神的计划,并引导祂的子民叛逆神的灵体。在旧约很少提及撒但。后来有关撒但的概念,本质上是透过神所克制的巨兽形象表达出来(可能就像巴比伦创造故事的创造世界中,称为拉哈伯或鳄鱼,参赛二十七1;伯九13)。他在试探夏娃的故事中,则化为「古蛇」的形象(创三1)。在使者的图画上,撒但扮演一个天上的指控者(伯一6-12,二1-7;亚三1、2)。只有这末次的出现,他才被称为「撒但」或「指控者」,在经文中并没有暗示这位天使是邪恶的(虽然在撒迦利亚书中,神的恩典推翻了那有力的控诉)。直到旧约后期,撒但才以试探者的身分出现:在历代志上二十一章1节中,将撒母耳记下二十四章1节的故事重述,但把撒但(首次以专有名词来形容他)代替了神,并把他描绘成邪恶的形象。因此,旧约并没有关于撒但的整全的信条,但却成为后来所出现之信条的材料(有些人认为以赛亚书十四章12节的「明亮之星」是指撒但,但该段上下文却是清楚指到巴比伦王;因此似乎并非有意指到撒但)。两约之间犹太人在两约之间时期进一步发展撒但的观念,并称他为彼列、玛斯塔玛和撒玛亚,3个不同的概念都曾出现。第一,旧约中的撒但多次出现,他引诱人犯罪,又在天上的神面前控诉他们,以及妨碍神的拯救计划(《禧年书》十一5,十七16;《摩西升天记》十七;《以诺一书》四十7)。第二,死海古卷把撒但(彼列)形容为邪恶力量的魁首和公义的攻击者。这样的发展或许受到祅教的邪恶神祇所影响,却又与祅教的思想不同,而古卷从未显示有两个神,惟独一个神,祂创造了彼列和光明之子两者(后者因神与他同在,最后必定获胜)。第三,撒但常常透过旧约故事显现出来,其中却没有提及他的名字:他贪恋夏娃,因此招致堕落(《所罗门智慧书》二24);他控制在创世记六章1-4节中堕落了的天使(《禧年书》十5-8,十九28),又或他本身就是一位堕落的天使(《以诺二书》二十九4)。因此,在撒但的标题下把分散了的旧约观念和主题结合起来。新约新约拥有一个已发展的撒但信条,他还有一系列的名字:撒但(希伯来文,意谓「指控者」)、魔鬼(撒但的希腊文译名)、彼列、别西卜、仇敌、龙、敌人、古蛇、试探者和恶者。撒但被描绘为一群使者的元首(太二十五41)和世界的管辖者(路四6;徒二十六18;林后四4),尤其统治所有不信基督的人(可四15;约八44;徒十三10;西一13)。他敌挡神,并且企图使所有人离弃神;故此他是信徒非常险恶的仇敌(路八33;林前七5;彼前五8),信徒必须坚定不移地抵挡他,看穿他的诡计(林后二11;弗六11;雅四7)。撒但借着试探人(约十三2;徒五3)、阻挡神的工人(帖前二18)、在神面前控告信徒(启十二10),及控制敌挡福音的作恶之人(启二9、13;尤其是敌基督,帖后二9;启十三2),使他的奸计得逞。然而最重要的是,新约教导我们,这个从起初就犯罪的邪灵(约壹三8),因着耶稣的事奉,现已被捆绑,并从天上摔倒下来(路十18;启十二)。虽然撒但仍是一个危险的敌人,耶稣却为我们祷告,又赐给我们祈祷、信心和祂的宝血这些有力的武器。若神容许,撒但可以使人身体患病(林后十二7),神又会把这人交给撒但作惩诫(林前五5;提前一20),然而那却是叫我们在神的保守下得着好处。撒但的结局是永不改变的(罗十六20;启二十10)。另参:「明亮之星」;「天使」;「鬼,鬼附」。――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