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人论」 人论Anthropological Argument这名词的英文来自希腊文anthropos,意思是「人」。人是一个道德的存有(moral being),拥有良知、智慧、感情及意志,因此,神一定是按照他的道德本性创造人。――
殷保罗《神学词汇浅释》 人观(Man,Doctrineof)这是有关人的起源、本性和终局的研究。圣经中有关人的教义以正确的神观为起点。圣经人类学(即有关人类的研究)在崇高的神观(即有关神的研究)之中占中央的地位。若看神为崇高和可尊崇的,便会看人为高贵而有尊严的。对神的观念若模糊不清,对人就会有一种歪曲的看法;要不是把人看得比他应有的地位更重要,就是把他贬低于圣经所赋予的价值。这两种观点都是次于圣经的。因此要研究人类学,首先要对人类的创造主有一个崇高的观念。起源圣经跟自然主义和物质主义的理论相反,它肯定人类的起源是由永生的神所创造的,人是祂创造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我们无须硬性跟从某一个创造的年代论;有些基督徒相信创世记第一章所描述的是6个24小时的创造「日」(参创一5、8、13等),而人类是在大约6,000年前忽然出现的(参大主教乌社尔等人编写的《年代志》,1650-1658)。有些大致上赞同这观点的人(这观点有时称为「创造科学」),基于创世记第五和十一章内年代记载的弹性,把人类的创造推前至大约10,000年之前。另外有一些信徒认为创世记一至二章所描述的,可以从更广的角度来解释;人类的创造是在远古时代(可能是千百万年以前),进程(在神的控制和指挥下)在创造工作上可能有它的重要性;这观点应称为「进程创造论」,与「有神进化论」不同。「有神进化论」认为神开始了一个进化过程,但在过程进行中祂很少干预。在前一个见解中,创世记第一章的希伯来文「日」字是指一段很长的时间(例:「年代日说」);「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几日」这句子可能是一种文学手法,用来表达在一个时间进程内,神一个接着一个地进行创造的工作。许多基督徒对人类起源年代的看法是界乎保守与广义之间。姑勿论倾向哪一种看法,我们都应认同人类是神的创造,才能从圣经的角度去看人。这信念的精髓是:「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人不单是神的创造,而且是神创造工作的高峰。远在精密科学理论发达之前,古人早已发觉人体的构造与动物相似。纵使是这样,圣经不会把人和动物混为一谈──人是独特的,是神创造工作的重点,是祂创作技艺最精湛的顶点。创世记第一章的创造过程是朝着高潮渐进的,造人是祂一切创作工程的精髓。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人类独有的行为特征包括:语言运用、工具制作和文化的建立。独有的经验特征包括:懂得反省、关注伦理、追求美感、具备历史观念,并且关注形而上或哲学上的事情。上述因素无论单独或整体来看,都可把人和其他形态的生物分别出来。人类并非好像现代进化理论所说,只是一个猿人而已。不过,社会学并不足以完全解释人类所有的本性,只有靠神的启示才可以理解。虽然人与其他创造物有其相连性(从创世记二章7节可见:「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但人类与先前的创造很不相同。神把生气吹进一个人里面,然后他才成为一个有生命的活人(创二7;按:参阅新译本)。这段经文所用的字眼对那些认为人类是渐进而来的理论,是一记迎头痛击;神并不是拿一个发展中的生物,加给他某种额外的东西,或一种独特的性情,而是向一个已经完全造好,而未有生气的创造物,吹进生命的气息,人的生命气息是一份直接从神而来的礼物。神创造人是造男造女(创一27),因此「人」这通称是指男人,也是指女人,而男人和女人在一起才构成人类整全的图画。生养众多和治理全地的命令是给予两性的,也是两性共同承担的责任。同样地,人类的堕落也是男人和女人一同背叛神,在堕落的世界里,男、女要一同承担那原罪的后果;而基督的救赎,也同样临到男人和女人身上(参加三28)。另一方面,男性和女性两词也的确指出两者之间的差异。两性的分别,固然有不少是受文化的影响,但基本上,男性(希伯来文原意是「进入者」)与女性(希伯来文原意「被进者」)在性别上的区分是神所定规的。巴尔特认为神的形象就是男女之间的关系,这说法可能过分一点,然而,男女关系起码是神的形象之部分含义(参创一27)。圣经中谈到人最独特的地方,是指出人是神「照着自己的形象」造的。对于其他任何被造之物,包括天使,圣经都没有这样说。创世记一章26-28节「照着神的形象」是诗人写诗篇第八篇5节的基础,诗人说:「你叫他比天使(直译作神)微小一点。」「神的形象」究竟是甚么意思呢?这词句一直是颇具争议性的题目,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指人有神的外形,但这说法难以令人接受,因为神是个灵(参约四24)。有些人则认为这是指人的人格与神的神格符合(有智慧、有感觉和意志),人类这些特性可在神的形象里找到,然而,这些特性在其他动物中也可找到,并非人类所独有。形象在原文的基本意义是「影像」、「影子」、「代表」或「样式」。在人身上这事实,让我们知道神如何看人的价值和尊严;在被造的世界中,人成为神的代表或影子。古时亚述的皇帝爱在偏远的地方放置他们的肖像,免得有人忘记那是亚述帝国领土的一部分。因此,神把自己的影子放在人里面,代表祂正存在于自己亲手创造的世界之中。上述有关神的形象在人身上的观点,在创世记第一章的经文中似乎已得到了肯定。按着神的形象来造的人要管理所有其他被造物(第26节;参诗八5)。再者,人作为创造主的代表,必须与祂保持联系。同理耶稣说明神是个灵之后,就要求人用心灵和诚实去敬拜祂(约四21-24)。本性我们常把人分成不同的部分,但圣经强调人是整全的。有人认为人是由3部份构成的(参帖前五23),就是:灵、魂、体;另外一些人认为人只分为两部:物质与非物质。圣经似乎两方面都支持,但有关人的本性,圣经所强调的是他的一致性,而不是他的分割性。圣经对人的看法,首先是肯定一个人是从物质和非物质两方面构成的。巴尔特的说法是,人类是一个「有身体的灵魂,也是有灵魂的身体」。没有人只得躯壳(那就是死人),而没有躯壳的灵魂,除非在短暂或过渡的阶段,否则也不能算是一个人。一个常译作「灵魂」的希伯来用词nephesh,在大部分经文中应理解为「人」(例:创四十六26、27)。希伯来文ruah(气息、风、灵)和希腊文pneuma(灵)与psyche(魂)常指人那非物质的部分。这部分与物质部分一样真实。看人为纯物质,是非常片面的。相反地,过分着重灵而不着重物质部分,同样是不真实及不平衡的。人可以说:「我现今的存在有赖这物质的身体,但我不单是一个血肉之躯。在这肉身死亡之后,我仍然活着;肉身朽坏之后,我还存在。然而有一天,我会再次活在『身体』之内,因为一个脱离了身体的灵魂并不是人的全部。神的理想是要我活在我(新的)身体之内。因此,我对进入永恒境界的盼望是:『我信身体复活,我信永生。』」若从圣经的立场来看人的本质,我们不可不去面对人类堕落的问题。创世记第三章暗示未堕落的人是不死的,人类生育的能力原本并不受制于生产的痛苦,而且他的工作也不需要因大自然的抗衡而产生困难。可是,人类堕落之后,一切都改变了,改变的东西包括:人与自己的关系;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人与大自然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创造主的关系。人的堕落是全面性的,他每一个部分都受到堕落的影响。「全部败坏」一词并不是指一个人无恶不作,而是指犯罪的后果令他的全人均受影响。另一方面,人堕落之后,多少还有神的形象在他里面,基于这因素,神定了救恩的计划(参罗五)。由于神重视人本质上的价值,祂才设立救恩。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古老的争论,可在创世记第三章的记载中找到解答:神造人是要他反映创造主的尊严与尊贵,可是人故意背叛神。若不是神施恩,他余下的生命就只有继续过那罪恶的生活。犯罪的恶果使人在本质上变成了一个堕落的人,同时也使人继续陷在骄傲、自私的罪行中。人在犯罪后,神的形象已损毁了,但人若能进入基督里的新生命,圣灵有效的工作可以把它再一次更新。这是神的恩典给人带来个人的更新、人与人的和好,并且与神重新建立关系。那么,总括来说,起初神造人,人本是善良的,但人自己沈沦,便变成了恶。不过,借着神的大能,人可以再次寻回那善良的生命。在耶稣的身上,人可以看见神的影子,并重新发现「完全的人」是甚么意思。耶稣道成肉身的生命给人类一个新的开始。耶稣就是新的亚当,在祂身上可以找到新的模范,取代了人以前的旧模样。终局一个平衡的圣经人观,必须包括人从神被造的起源;他对神的悖逆;他所受的审判;他在救主耶稣里所得的救赎;以及永生的应许。人类有一个开始,而且会存活到永远。这立论与自然主义论及人类起源和终局的理论完全相反。现代思想中最骗人的观念就是劝人「与死亡妥协」。他们心中没有神、没有永恒盼望,就互相鼓励对方去接受死亡,认为人类生命的自然终局,就是无可避的身体衰残与败坏。然而,从圣经的观点来看,人类的死亡绝对不是自然的终局。死亡是人类后天造成的,而不是自然的终局。死亡只可以指着身体而言,却不能指着灵魂来说。圣经的教训是:虽然肉身死了、腐败了,但人的灵却继续存活,盼望一个新的身体。那些认识基督的人,肉身死后会与基督同在(腓一23),并盼望身体复活,进入永恒的生命里(林前十五35-49)。那些与基督无分的人死后也不会消失,他们仍永远存在,并且知道永远与神分隔,永远不能享有与祂同在的福分。圣经里有关失丧者之终局的教训,是不受现代人欢迎的,就是相信圣经的基督徒,也发现自己不容易接受恶人受永刑这观念。然而,圣经有关恶人最后受审判的教义,像其他教训一样,是不能摇动的。圣经谈到人的本性,有一很奇妙的真理,就是神为了人主动设立救赎工作,使永恒的神子道成肉身。然后借着复活与升天,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返回天上,回复他荣耀和尊严的永远地位,祂在那里永远保有神而人的特性。作为神,祂分享所有圣父和圣灵的属性;作为人,祂与人认同,祂以复活的身体显现,成为一切属于祂的人复活的初熟之果。道成肉身带来了神这样永远的改变。只因为神重视人的价值,才能使祂这样基本地改变自己。正如希伯来书的作者所说:「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来二14)对人性最后一个评价是:人被造,是要敬拜神,永远享受祂的同在。没有任何被造物享有同样的特权,即使天使也没有蒙恩的人与神之间的那种关系,虽然天使一直保持完善的状态,也经常感受到敬拜天父的福祉,但是「他并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亚伯拉罕的后裔」(来二16)。人是甚么?在基督里,人就好像神原先计划的那样,有威荣和尊严,永远在祂宝座面前,充满喜乐。RonaldB.Allen另参:「神的形象」;「属血气的人」;「新人和旧人」。――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人类学(Anthropology)从神学的意义上说,是研究圣经对人,以及人与神之关系的学说。另参:「人观」。――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