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迦密」 迦密 Carmel(地名) 字义: 耕种区域 The cultivated region,多产 Fruitful 汇编: •书19:26;王上18:17-40山名,在亚设南部。以利亚在此山解决以色列民的拜巴力或耶和华的要事。 •王上18:19犹太山地的一镇,在希伯仑东南约卅里,遗迹今尚存留,在希伯仑东南廿一里。 ―― 陈瑞庭 迦密(Carmel)(1)山名,主脉沿地中海岸向东南绵延20哩而楔入耶斯列平原,最阔处13哩,至高点1,742呎;地质构造为白垩石灰岩,与巴勒斯坦中部山脉的构造相同;其北端形成亚卡湾南的岬角,海法市依山势而建,踞迦密山西北坡,是亚卡湾的良港。迦密山坡不乏犹太村落,还有两个德鲁兹派的大村(按:德鲁兹派是回教的一派系,其信仰有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成分),山之南端则止于沙仑平原。迦密山素以林木葱翠、风景佳丽闻名于世(赛三十三9,三十五2);古时多橡林、橄榄林,葡萄园也极一时之盛。「迦密」本希伯来缩写词,意即「果园」或「神的花园」。迦密山林深树茂,巉崖绝壁间多幽谷暗穴,自古就是强人逃犯藏身之所(摩九3)。至今山上树木依旧茂密,大部分已设为自然保护区。雅歌有称赞新妇的诗句说:「你的头在你身上好像迦密山」(歌七5),其意在以迦密草木繁茂浓密比喻美人秀发,其盛景可以想见。迦密山横截南北军事及商业通道,军旅多绕山脚而行,穿过耶斯列平原往东而去,或穿过西布伦谷往东北而行。山中有险要隘道,惟经过南端之山坡则豁然开阔,沙仑和以斯德伦两大平原展现在眼前;这条通道曾两度被外敌攻占。第一次是主前十五世纪初,埃及法老杜得模西士三世控制了全路;第二次是1918年英国勋爵艾伦比在征服巴勒斯坦时,也扼制了这条南北通道。以色列4支派(亚设、西布仑、以萨迦、玛拿西)的地业皆交汇于迦密山,但山中高处的归属却向未划定。迦密山又有很特殊的宗教意义。先知以利亚与巴力众先知较量的一幕,即发生在此山中(王上十八)。迦密地处腓尼基和以色列的边界,不仅在领土上屡起衅端,且也是巴力神同以色列神交锋之地。据列王纪上十八章30节记载,以利亚于此「重修已经毁坏耶和华的坛」,可见山中早已有祀耶和华的圣坛,建坛迦密并非自以利亚始。据传,那次较量的场所是海拔1,581呎的盖仑峰,从那里可俯瞰耶斯列平原。有基顺河流经该谷(王上十八40),再转向北流,从亚柯湾入海。纪元前希腊人在迦密山中也设有丢斯祭坛,数百年未废。据说罗马大将维斯帕先于主后69年曾在「迦密」神坛献祭,并求得一签指他必称帝,后果应验。主后570年山中尚有一座以先知以利沙命名的修道院,显然是纪念以利沙曾上迦密之事(王下二25,四25)。另有迦密修士团(约成立于主后1156)曾建修道院一座于西北峰;1767年山中尚建有圣母院一座,拿破仑曾用作野战医院,旋被毁,1827年复得重建。迦密山上的岩洞在古时常作匿居之处。1929至34年考古学家加罗德和马康曾加以发掘,在较低的西面山坡获古燧石场和古人遗骸,可断为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之物。(2)犹大支派一城镇(书十五55),考即今之基米勒,在希伯仑以南7哩。扫罗曾立碑纪念大败亚玛力人于此(撒上十五12);拿八即该处人士,此人为富不仁,拒助大卫(撒上二十五2-14);死后其妻亚比该嫁与大卫;另大卫三十勇士之一的希斯莱,亦迦密人氏(撒下二十三35)。――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