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加利利」 「加利利」是外邦人所聚居的地区(太四15),素为犹太人所藐视,故它象征外邦世界;主耶稣的工作被逼从加利利开始,含意是:因着犹太人弃绝主的救恩,才逼使主转向而令救恩临到我们外邦罪人。 例 1:「说,西布伦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约旦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发现照着他们」(太四15~16)。主如同清晨的日光临到我们,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把我们的脚引到平安的路上(路一79)。―― 黄迦勒 加利利 Galilee(地名) 字义: 周围 Circle,环行 Circuit 汇编: •王下15:29;士1:33原为拿弗他利山区,迦南居民未能全行赶出,多半非犹太人,故称外邦之加利利。 •太4:18加利利海实为淡水湖。又名革尼撒勒湖(路5:1)、提比哩亚海(约6:1)、基尼烈湖(民34:11)。 ―― 陈瑞庭 加利利(Galilee) 巴勒斯坦北面地域,在以色列早期历史,该地并没有清楚划分的边界,但于罗马统治时期则较为明确界定。「加利利」的名字源自两个希伯来字,意指「巡回区」或「地域」。 一、历史背景
在旧约时代以色列人的生活中,加利利一名并无特别重要性,但到了新约时代,却是重要的犹太人口聚居地方。圣经首次提及加利利,是指出拿弗他利山区的逃城基低斯的所在地(书二十7;参二十一32;代上六76)。 二、疆域
加利利东面以上约但河和加利利海为界,南面止于以斯德伦平原(它是加利利和撒玛利亚的天然分界)。在新旧约之间时期,此平原有时归入加利利域(《马加比一书》十30,十二47、49)。在加利利历史中,北面边界并不明确,屡有变化。但到了新约时期,北域达胡列湖;西面沿地中海至迦密山。 三、地理
加利利地理环境怡人,由石灰岩山及肥沃的冲积土平原形成,气候比巴勒斯坦其他地区清凉,优美风景及肥美土壤与南巴勒斯坦之贫瘠山地成了强烈对比。 四、城市
据加利利初期历史,较著名的城市有逃城基低斯(在拿弗他利山地;书二十7,二十一32;代上六76),还有位于加利利海以北约10哩的夏琐(书十一10;王上九15)。在基督时代,著名的城市包括哥拉汛(太十一21)和迦百农(四13,十一23),都处于近加利利海东北部。迦百农似是耶稣在加利利工作期间的中心(太四13;可二1,九33等)。拿撒勒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耶稣的成长地(太二22、23;路二39,四16等)。拿因(路七11-17)坐落现称小黑门山之北麓;另外加利利的迦拿(约二1-11)在基督传道史上亦很重要。在罗马管治期间,撒弗利和提比哩亚都是重镇。 五、道路和交通
加利利路贯纵横,新约时期罗马政府所兴建和维修的公路更发达。 六、居民
加利利的居民在宗教和民族观念上,基本上都忠于犹太传统,但成员结合了不同的民族。异族混合的影响所及,足使该地语言与南巴勒斯坦日用语有可见的分别(参太二十六69、73)。 七、政府
在基督时期,加利利受辖于罗马大帝亚古士督和提庇留。罗马城堡遍布加利利,叫人不断看见罗马帝国在该地的治权和影响。基督传道时期,罗马政府设立了总督希律安提帕(可十四1;路二十三5-7)统领该地,上任时仅17岁,塞法里斯是他的第一个首府,主后22年继在加利利海傍建新首都,为纪念提庇留大帝而命名提比哩亚。 八、出产
加利利出产丰富的农作物,其产品在主后一世纪中期左右可供应腓尼基的推罗和西顿城。主要农产品包括葡萄、石榴、橄榄和谷物。新约时代,加利利海捕渔业是重要的行业(可一14-20)。 九、耶稣和加利利
耶稣在加利利长大(路四16),12个门徒中有11个是当地人(只有犹大是犹太地人)。 加利利(Galilee)巴勒斯坦北面地域,在以色列早期历史,该地并没有清楚划分的边界,但于罗马统治时期则较为明确界定。「加利利」的名字源自两个希伯来字,意指「巡回区」或「地域」。历史背景在旧约时代以色列人的生活中,加利利一名并无特别重要性,但到了新约时代,却是重要的犹太人口聚居地方。圣经首次提及加利利,是指出拿弗他利山区的逃城基低斯的所在地(书二十7;参二十一32;代上六76)。加利利地区原本指定分给拿弗他利、西布伦(赛九1),也有可能包括亚设(假如 书十九27的迦步勒和王上九11-13所说的是同一城市)等几个支派。没有一个支派能够完全逐出迦南居民(士一30-33),因此加利利成为异族混居之地。所罗门王把加利利一些城市送给外邦国推罗的希兰王(王上九11),也许就是因为该地外族杂处,以致所罗门选中那些城市,也因此以赛亚书九章1节形容该地为「外邦人的加利利」(参《马加比一书》五15和太四15)。在王国时期,加利利是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的缓冲地带;叙利亚入侵以色列时,加利利亦是首当其冲之地。先知以赛亚曾叙述此事,但视之为更荣耀之日的前奏,因为作王的弥赛亚将会统管。加利利曾被叙利亚便哈达王攻克(王上十五20),继由以色列王亚哈恢复,其后加利利被亚兰人在哈薛领导下征服(王下十32,十二18,十三22),再由耶罗波安二世收回(王下十四23-25)。由于亚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三世在主前732年征占大马色及加利利地(王下十五29),致令更多外邦人入住该地,而很多犹太居民却被驱逐,故此外族影响自然更大,也更受外族支配。在巴比伦、波斯、希腊和亚述的相继影响下,加利利常经历异族渗入及移居。自亚述进侵以色列至大约主前二世纪末,加利利人口以外邦人为主,只有少数犹太人。 主前164年,西门马加比把留在加利利的犹太人带到犹大(《马加比一书》五21-23)。后来亚利多布一世(主前104-103)征服加利利,迫使当地居民受割礼,遵从犹太律法;此事可能早已由许尔堪策动(主前134-104)。大希律王(主前37-4,罗马的领导者)把加利利归附他的国土,吸引更多犹太人返回。据约瑟夫记载,加利利有240个城市和乡村,另有100,000人可以备战罗马人。大希律王死后,希律安提帕斯在任期间(主前4至主后39),加利利被列入其四分封疆域中。安提帕斯于主后39年被逐,加利利归入希律亚基帕的管理下,直至他在主后44年逝世为止。直至希律亚基帕二世主治前,加利利由罗马直接管辖。犹太人叛变发生之际,亚基帕二世依附罗马人,得保其位至主后100年。虽然加利利人曾试争取独立,但革命党于主后67年被维斯帕先平复。希律亚基帕二世死后。加利利成为罗马叙利亚省一部分。随着主后70年耶路撒冷陷落,犹太公议会和南巴勒斯坦其他犹太人都涌到加利利。结果提比哩亚和撒弗利变了犹太居地,而散居各处的犹太人便以加利利为中心区域。提比哩亚成为他们的学术中心,亦在该地衍生了文化上重大的贡献,如希伯来子音经文上的元音标点称为「提比哩亚式元音系统」,以及米示拿和巴勒斯坦他勒目的组成等等。自主后451年至七世纪回教统治开始时,加利利是由耶路撒冷的基督教元老会治理,该会是主后451年在迦克墩议会通过成立的。自七世纪以后,回教势力接管加利利,不过亦曾受十二世纪十字军出征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中断。自1948年以色列复国以来,加利利全地拨归新成立的以色列国。疆域加利利东面以上约但河和加利利海为界,南面止于以斯德伦平原(它是加利利和撒玛利亚的天然分界)。在新旧约之间时期,此平原有时归入加利利域(《马加比一书》十30,十二47、49)。在加利利历史中,北面边界并不明确,屡有变化。但到了新约时期,北域达胡列湖;西面沿地中海至迦密山。自分国时期到亚述征服(主前734)期间,加利利是以色列国至北之地,又分为上加利利和下加利利,以迦百农和多利买两区之间的拉玛平原为中界(参《犹滴传》一8;《马加比一书》十二49,及《犹太战争录》3.3.1)。据米示拿(早期犹太拉比解释律法书而编纂的经书)记载,加利利按平原、山区及高山等天然分界,分为3部分。罗马统治时期,加利利自东至西横约25至35哩,自北至南长约35至40哩。地理加利利地理环境怡人,由石灰岩山及肥沃的冲积土平原形成,气候比巴勒斯坦其他地区清凉,优美风景及肥美土壤与南巴勒斯坦之贫瘠山地成了强烈对比。加利利的地形不一,从北面的高山至南面以斯德伦平原。东临他泊山,西至迦密山。上加利利大部分地域高达海拔3,000呎,新约时期森林广布,人口比下加利利少。下加利利海拔1,500至2,000呎不等,向加利利海突遽下降至600呎。加利利水源除了每年平均25吋的雨量以外,部分水源也来自山泉流下的小溪,汇流成杰宁的基顺河,成为巴勒斯坦最大河流。北面利巴嫩山脉造成季节性气候,凝结的湿重露水滋润了土壤。城市据加利利初期历史,较著名的城市有逃城基低斯(在拿弗他利山地;书二十7,二十一32;代上六76),还有位于加利利海以北约10哩的夏琐(书十一10;王上九15)。在基督时代,著名的城市包括哥拉汛(太十一21)和迦百农(四13,十一23),都处于近加利利海东北部。迦百农似是耶稣在加利利工作期间的中心(太四13;可二1,九33等)。拿撒勒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耶稣的成长地(太二22、23;路二39,四16等)。拿因(路七11-17)坐落现称小黑门山之北麓;另外加利利的迦拿(约二1-11)在基督传道史上亦很重要。在罗马管治期间,撒弗利和提比哩亚都是重镇。道路和交通加利利路贯纵横,新约时期罗马政府所兴建和维修的公路更发达。 最著名的公路之一是「马里斯公路」(意即「大海之路」),此路源自大马色直通埃及,其间横越加利利。另一条主线由加利利海附近的提比哩亚直达腓尼基海岸的海港亚柯。主要的商队路线使加利利与东方的市场保持联系。公路干线分支各处,成交通网,把整个加利利连贯起来。居民加利利的居民在宗教和民族观念上,基本上都忠于犹太传统,但成员结合了不同的民族。异族混合的影响所及,足使该地语言与南巴勒斯坦日用语有可见的分别(参太二十六69、73)。加利利人比犹太地的犹太人较多吸收希腊和罗马的文化风尚。外族渗入、语言迥异和地域位置,使南犹太人对加利利及其居民存有轻视(约一46,七41、52)。下加利利村落密集,新约时期人口约3,000,000。土壤肥沃、耕种丰收,令该处犹太民众兴旺繁盛,在基督以后数世纪尤其如是。政府在基督时期,加利利受辖于罗马大帝亚古士督和提庇留。罗马城堡遍布加利利,叫人不断看见罗马帝国在该地的治权和影响。基督传道时期,罗马政府设立了总督希律安提帕(可十四1;路二十三5-7)统领该地,上任时仅17岁,塞法里斯是他的第一个首府,主后22年继在加利利海傍建新首都,为纪念提庇留大帝而命名提比哩亚。出产加利利出产丰富的农作物,其产品在主后一世纪中期左右可供应腓尼基的推罗和西顿城。主要农产品包括葡萄、石榴、橄榄和谷物。新约时代,加利利海捕渔业是重要的行业(可一14-20)。耶稣和加利利耶稣在加利利长大(路四16),12个门徒中有11个是当地人(只有犹大是犹太地人)。加利利的文化、商业、农务和渔业等构成耶稣的事奉背景,从祂所说的比喻中可见一斑(太二十1-8,二十一33;可四3;路十三6-9)。首3卷福音书以大量篇幅描述耶稣在加利利的事工,其中许多事情发生于加利利海四周。祂大部分比喻(32个比喻中的19个)都在该处讲述,而绝大多数的神迹(33个之中的25个)也于加利利施行。该地人对耶稣也作出最多回应。登山宝训也在那里宣布,众山之中的一个是主改变形象之地;不少跟随基督和服侍祂的妇女也属当地人(太二十七55)。基督复活后两个重要的显现亦是在加利利(太二十八16-20;约二十一1-23),而基督其中一个名衔──拿撒勒人耶稣(约一45),表明祂是加利利人。HenryW.Holloman另参:「巴勒斯坦」;「加利利海」。――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