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洪水

 

洪水(Flood,The)形容水位上涨,泛滥过地面,特别指挪亚时代的洪水。圣经中的记载有关挪亚与洪水的叙述,见于创世记第六至九章,是摩西五经所载篇幅最长的事迹。在圣经其他地方,亦常有提及这次洪水,每次均视之为一历史事件(创十132,十一10;太二十四3839;路十七27;彼后二5)。根据圣经的记载,神使洪水灭世,是因为人类社会日趋败坏,至终成了一个「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的局面(创六5)。神决定要毁灭人类,然后从归顺祂的人中另作一个新的开始(参创一26-28)。在所有的世人中,只有挪亚、他的儿子和他的媳妇仍然对神忠心。在洪水毁灭世界之后,神用他们使人类再次遍布地面。准备的日子长达120年,期间,挪亚造了一艘大船,并且向人宣讲神的审判。然后,暴雨倾倒而下,水涌上地面,洪水就这样暴发了(创六3,七11;参来十一7;彼前三20;彼后二5)。陆上的动物中,只有被挑选带到船上的,才能逃过厄运。大水维持了超过1年的时间,才逐渐退去;地干了以后,人才可以再次居住其上(创七610-1224,八3-61012-14)。挪亚和他的家人离开方舟之后,便向神献祭,以示感恩。神也应许不会再以洪水毁灭世界。圣经以外的传统在世上所有史诗和神话文学中,没有一个主题比古代曾有洪水灭世或大片地土之事流传得更广。在中国、印度、希腊、马雅、南太平洋的岛国和其他地方,都有发现类似的故事。许多故事的内容,跟创世记的记载都有相类之处,古代巴比伦的说法更是出奇地与它相近。巴比伦人的历史和文化发祥于聚居在下米所波大米的苏默人,他们的创世故事也渊源于此。巴比伦人的记载,称为吉加墨斯史诗,其日期可推至汉模拉比的时代(约主前1750)。故事讲述主前3000年,乌鲁克著名的国王吉加墨斯的生平事迹。诗中记述一个名叫乌纳比士廷的虔诚人,如何建造一只方舟,以致能在众神施于舒鲁帕克的洪水中得以存活。他经过了7天的飘浮后,风暴止息了,船也在尼萨山上着陆。乌纳比士廷向伊亚利神献祭后,得以长生不死。虽然很少人会否定创世记的记载,跟吉加墨斯史诗之类的洪水故事之间,有一定的连系,但它们到底有甚么连系,却仍有待商榷。可能性包括:(1)创世记的记述是由圣经以外的资料,转借过来的;(2)其他故事从圣经转借;(3)两者有同一个数据源。圣经那种非神话性、超卓和一神论的特质,似乎使第一个推论不能成立。圣经以外的资料,则在比圣经完成的时间更早之前,已有不同文字的版本了;可见,除非早期的抄本已失传,否则第二个可能性也要剔除。对那些接受创世记是神所启示的历史记录的人来说,最好的解释,就是早期所有主要的记载,均论及同一次的大水。洪水的范围有学者赞成洪水的记载是历史,但在他们中间,却又在洪水范围的观点上出现分歧。从故事所提供的客观资料看来,似乎整个地球,甚至是最高的山峰(创七17-20,八4),都被洪水淹没。有人指出足以把「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的水,能够盖过全地。但一些学者则响应说洪水只属于地域性的泛滥,指所记载的只是一种表面的情况(即是说对于挪亚而言,彷佛全地都被洪水淹没了)。况且,神的目的只是要毁灭人类,而当时他们都是聚居于米所波大米,所以根本不需要以全球性的洪水毁灭他们。好些人指出「地上」一词,在翻译上出现问题。在创世记一章1节,是习用古代惯用的语法,以「天地」作为整个宇宙的统称。「地」有时可用以形容某人的国家(创四十七13),也可指土地(创十三15)等其他意思。所以,不应就此假设创世记中有关洪水的记载所用的「地」字,是指整个世界。赞成洪水是全球性的人,以世界各个最高的山峰上均可找到海洋生物的化石,来支持他们的论点。不过,既然所有的山峰都是源出于海洋(创一9),那么在山顶上发现与其渊源有关的遗迹,亦是意料中事。我们对这次事件的看法,还需考虑神学和其他原则,来作最后的分析。洪水的科学证据当现代的考古工作在米所波大米开展以后,人们把基士、吾珥和舒鲁帕克等地一些洪水为患的证据,跟圣经中的洪水相连,已是很普遍的事。不过,那些地方是被不同时代的洪水毁灭的。而且,这些洪水的规模都太小,不足以跟创世记的记载相提并论。较近期,在保守派的圈子中,兴起了一个「灾变说」的运动;他们把世界地质各种主要的变动,视作挪亚洪水所引发的后遗症。那个观点并且提出其他理论,如这些地层的形成可能是在短期内(就在洪水期间)完成的,而且是发生于一个比较近代的时期(挪亚的时代)。虽然这个理论为很多人接受,反对者却指出计算日期的方法,显示这些地层的年期比挪亚的时代久远得多。地质学家在亚拉腊山区探索时,在山上发现在水底下形成,被称为「枕状熔岩」的火成岩。这种熔岩层在高达13,500呎、长年积雪的山顶之下形成,在某一个时期,水位的确明显到达该高度。有些人以这个现象,为确定创世记的洪水是普世性的证据,但这并不能证实那熔岩,就是在挪亚的时代于亚拉腊山上形成的。真正能确定的,只是那地层是源出于水底之下,如同所有陆地一样。在亚拉腊山上的「砾岩」,是另一个证据,用来证明洪水曾遍及全球。这些岩石,体积由小到大都有,主要是因熔岩喷发时,跟猛烈震动的水融合而成的。然而,在13,000呎的高度上出现这种物质,也只能说明亚拉腊山的诞生过程,跟现代的小岛完全一样,并且,最高的部分跟海洋中的火山爆发有关而已。这些地质结构也不能表示亚拉腊山在洪水暴发期间,也正在形成的过程中。创世记没有提及挪亚的洪水发生时,有火山爆发的现象。况且,那些沈积物可能不是熔岩,而是淤泥罢了。自1856年以来,创世记的洪水不时引起人们的兴趣,因为约有200人曾分别在23次不同的时间中,宣称在亚拉腊山上见到挪亚的方舟。当中,至少有一次报告是恶作剧,但很多人对于所见的物体也有一致的意见。纵使有了这些明显的证据,但一切有关的人都得承认,现在仍未有结论性的证据,可以确定挪亚的方舟是位于亚拉腊山上。1955年,拿威华曾在靠近山峰的一道冰缝中,掘出一片5呎长的木块,上面有人手雕凿的痕迹,那地距离那山颇远。但是,量度年期的碳-14年代测定报告,为这件人工制品带来多个差距很大的日期。即使运用了先进的摄影技术,仍然无法找到许多人认为是方舟遗迹的确实位置。创世记所提及的洪水,到底性质如何,仍然是各方辩论的题目。但看来除非有人能在考古学或科学方面,提出一些崭新而有力的证据,否则这个问题将无法解决。无论是从创世记的叙述,或是从其他古代传统看来,地上曾经出现1次大型的洪水,是无可置疑的事实。然而,圣经中洪水的真确性质及洪水淹没的范围,仍有待一些不容争议的证据出现后,才能作出定论。EugeneH.Merrill另参:「挪亚」;「洪水神话」。――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洪水神话(FloodMyths)一些传统故事,尝试去解释一次灾难性,甚至可能是全球性的洪水。这些神话几乎在所有国家和民族中都可以找到,在亚洲大陆和南部的岛屿并北美洲,尤为普遍。虽然这些传统在历代流传中,时有变化,并且不时穿凿附会了好些怪诞的色彩,但它们都有3个共通点:(1)人类及其他生物被水毁灭;(2)某种形式的方舟或船只,成为了一个或几个人的逃生工具:(3)一个或更多的人得以保存,让人类再次在地球上繁殖。有时还加上另一个共通点:人的罪恶是引致洪水的原因。这些洪水神话的普及性,可支持洪水是全球性之看法,至少遍及凡有人居住的地域。

洪水记录的例子几个随意抽取的例子,也可以说明这些神话的性质。在墨西哥传统的洪水故事中,干觉斯(又名达斯比)和他的妻子、儿女,带着一些动物和谷物乘船逃避一场大水灾。水退时,干觉斯首先放出一只秃鹰,但牠是以腐肉为饲的,所以没有再回来。于是他又放出其他雀鸟;最后是一只蜂鸟带着一枝长着叶子的树枝回来,显示他们可以安全登陆。在格林兰有一个传统的说法:当人类在地上住满了100代以后,就有洪水来到,除了有一个人生还之外,人类全都被毁灭。这人后来用杖击打地土,便造成一个女人;这对男女就成为了新人类的祖先。夏威夷的神话叙述在人类活了很久以后,变得非常败坏。在他们中间有一个义人,名叫鲁如。他建造了一只庞大并有房舍的独木舟,他在船上载满食物,又带着植物、动物,和家人上船去。接着来了一场洪水,把所有人都毁灭了,只有独木舟上的人存留。后来,一位伟大的神明把一道彩虹放在天上,作为宽恕的记号。在印度,印度教徒奉义人马努为新人类的始祖。一尾大鱼警告他说,大地将要被水淹没。他受命建造一条大船,在上面储藏各样的种子,并要把7个圣洁的人带到船上(总数是8人,跟挪亚方舟的人数一样)。后来洪水来了,是一尾大鱼把船拖到喜马拉雅山的一个峰顶上;在那里,马努获准可以重新开始人类的繁殖。中国的版本则有洪水英雄法海。他跟妻子和3个儿子、3个女儿逃过了一次普世性的洪水。从他们中间,全世界的人类重新得以繁衍。罗马人的洪水故事在俄维丢的《蜕变》(主后一世纪)中出现。书中提及人的被造、他无罪的本质和他在乐园中的快乐、他的堕落,并最后洪水成为了对人类悖逆的惩罚。朱庇特神在盛怒中发动一道大洪水,淹没全人类;暴雨的破坏力因着地下水源的涌溢,变得更为可怕,这跟圣经中的记载相同。只有义人丢加良和妻子碧霞乘船逃命,到达帕纳苏山。在洪水之后,他们被吩咐把石头抛到背后;这些石头后来成为了男人和女人,人类就在地上重新繁殖。巴比伦的洪水记录在众多的洪水传说中,巴比伦的版本最为有趣,因它跟圣经的记载有许多可能或实在相似之处。有人认为巴比伦的故事,有助于肯定圣经的记载,因为两者不但相近,而且同指一个地域。另外又有人以巴比伦的记载,来向圣经提出质疑,指圣经的记述只是一个神话,跟世上其他的神话没有两样,不外是巴比伦神话「净化」或「一神论」的版本而已。发现过程世人首次留意到巴比伦的洪水故事,是在1872123日,大英博物馆的史密夫佐治在伦敦的圣经考古协会中,公开宣读论文时提出了该项记载。内容只是洪水记录的片断,于亚述国王亚述巴尼帕(主前669-633)的图书馆所藏过万块坭版中发现。由贺姆西华森领导的一队英国考古发掘队伍,于1853年在尼尼微发现了这个图书馆,并且把这些坭版送返大英博物馆。史密夫的报告引起要求重开尼尼微的发掘工作的呼吁,为要找出记载中散迭了的部分。次年5月,史密夫抵达尼尼微,只花了大约1周的时间,便发掘到洪水记载的残余部分!这洪水故事原是一套12块的吉加墨斯史诗中的第十一块。其中提到吉加墨斯被人人都要经历死亡的事实缠扰,以及他寻觅长生不死的过程。在第十一块坭版中,吉加墨斯(乌鲁克国王,圣经中称之为以力国王)会见了乌纳比士廷──「巴比伦的挪亚」,从他的口中获悉洪水的故事和他得着长生不死的经过。

史密夫后来又报导了另一个较早期流传于亚甲人中,有关洪水故事的片断,约在主前1600年写于米所波大米。这些片断现时名为雅特拉哈西斯史诗,直至1967年以后,才为人正确地理解。此外,较早期之苏默版本的巴比伦洪水故事(约主前1700),发现于尼普尔,并在1914年公布。剔除了各种考古学的细节不说,这些神话的片断见于米所波大米、小亚细亚中赫人的文献,甚至叙利亚的拉斯珊拉文献。这些发现使人更全面地认识整个事件,并且为那些含糊的段落提供准确的记述。这些文献中的故事都极近似,故事中的主角则分别为苏默语中的薛苏华和亚甲语中的雅特拉哈西斯或乌纳比士廷。洪水的记载记载中提到当地上人口增加,他们发出的声音太吵,以致风暴之神恩里勒不能入睡。所以,他决定用灾难来减少人口。但掌管灾难的神却被安抚了,人类的数目亦再次继续增加,且发出更大的声音。接着,恩里勒决定用旱灾和饥荒来削减地上的人口,然而,这个计划又被掌管地下泉源的伊阿神粉碎。最后,恩里勒决定以洪水来毁灭人类。偏爱乌纳比士廷(或雅特拉哈西斯)的伊阿神被迫起誓跟恩里勒合作。但伊阿神想到折衷的办法,先透过梦境来通知洪水故事中的英雄,后来更向着草屋的一堵墙说话,好叫屋内的乌纳比士廷得到消息而预备逃脱恶运。乌纳比士廷得到指示要把草屋拆掉,改造一只船,并涂上松香以防水,然后带同他的家人、财物、走兽和飞禽走进船内。吉加墨斯史诗中特别指出所造的是一条极大的船,雅特拉哈西斯史诗却说那船颇为细小,并且船上的人只用了7天的时间把船造成和预备洪水的降临。洪水历时77夜,船搁在尼萨山上。故事的主角放出3种飞鸟(鸽子、燕子和乌鸦)去探测情况。离船后,乌纳比士廷向众神献祭,结果得以长生不死。比较米所波大米与创世记的记载若我们把米所波大米的故事,跟圣经作一个对照,两者之间相同的地方实在令人诧异。两者均指出洪水是由神指令的,并向故事中的主角先行启示。主角亦同时得神的指示要建造一只船,里外要涂上松香;船上只会乘载少量的人,却会存留大量其他的生物;在船上的都不会被毁灭。两个记载中都特别指出引起洪水的确实原因、历时多久、船售只着陆的地点和放出雀鸟。主角均在洪水过后献祭,因而得到神的赐福,并且得蒙应许人类不会被同样的灾难毁灭。人们经常强调创世记跟米所波大米的洪水记载,是何等相似,以致忽视了两者有不同的地方。其实,两者相异之处多于相同之处。其中最重要的是,巴比伦和亚述的记载充满着多神的观念,创世记则高举独一的真神。两者记载洪水的因由也各有不同。创世记清楚指出是神以洪水惩治人的恶行。在吉加墨斯史诗开始的时候,咒诅是因为众神的反复多变而起的。雅特拉哈西斯史诗则指出恩里勒以洪水毁灭人类,是因为他们发出的噪音,令他不能入睡。此外,圣经和非圣经的记载中,还有几个次要的差异:1.宽限期──创世记六章3节记述人类得到120年的缓刑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悔改。但米所波大米的众神则严守秘密,不容人有回转的机会。2.船的性质─以圣经中1肘为18吋,挪亚的方舟是450呎长、75呎宽和45呎高,排水量约为43,300吨。假定吉加墨斯史诗中所提及的巴比伦肘,一般是指20吋的话,乌纳比士廷的船是一个立方体,每边长200呎,排水量为228,500吨。再者,乌纳比士廷的分成7层,挪亚的船却只有3层。3.登船的人──乌纳比士廷带同他的家人、亲属、工匠、船夫、金银和「田野的走兽」上船;挪亚却只带了妻子、儿子和儿媳,还有神所吩咐特定数目的活物(创六19-21,七23)。4.洪水(或暴雨)的时间──苏默人的记述说下了6个昼夜的雨;巴比伦人说是7个昼夜。希伯来人的记载,则声称共下了40昼夜的雨(创七12)。5.停船的地点──乌纳比士廷的船停在尼萨山上,一般认为即底格里斯河以东及波斯湾以北400哩的一座山。挪亚的方舟则停在亚拉腊山上,位置比前者更北,在土耳其东部或靠近俄国的地方。6.雀鸟──根据楔形文字的资料,最先放出去的是鸽子,然后是燕子,最后是一只乌鸦。挪亚却先把乌鸦放出去,然后3次放出鸽子,一次一只。7.主角所得的福──洪水之后,乌纳比士廷得着长生不死的祝福;挪亚却没有。虽然我们注意到两者之间的差异,但到底相同的地方也不少,以致长久以来,学者对两者的关系感到困惑。可能性有3个:(1)是巴比伦人向希伯来人借用材料;(2)是希伯来人转借了巴比伦的神话;(3)两者均出自同一个数据源。第一个假设的可能性极低,虽然希伯来人中间可能早已出现口传的版本,但米所波大米的记载是早于五经的。过去有许多人认为洪水和其他的事迹是希伯来人借用巴比伦的,只是希伯来人去除了其中多神主义的材料而已;但今日渐渐连自由派的学者都发觉,这种讲法愈来愈不可接受。认为希伯来和巴比伦的记载,是同出一源的看法,很具说服力。毕竟,创世记指出米所波大米是希伯来人的原居地,该处也是人类文化起源和洪水后再生之处。这样大规模的早期灾难被米所波大米的居民和从该处外迁的人记述流传,亦是很合理的事情。在接受这个解释时,我们并没有撇开上天启示的可能性。圣经的作者并非惯于不依据资料而写作,但神掌管和引导材料的取舍,最终也保证记载的准确程度。HowardF.Vos另参:「洪水」;「挪亚」;「铭刻」。――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