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会堂」 会堂(Synagogue)会堂的英文名称是从希腊文Synagoge直译而来,意思是「一起聚集」。这词在新约中出现超过50次,主要是指在耶路撒冷及分散于各地的犹太群体进行宗教聚会的地方。Synagoge往往是旧约希伯来文中,「聚集」或「人的聚会」的希腊文翻译。在某些旧约英译本中,只有1处是用“synagogue”一词(诗七十四8,钦定本)。诗篇七十四篇主要讲论圣殿的拆毁,而第8节可能译为「每一处敬拜神的地方」更为合宜(新国际译本)。令人疑惑的是,在诗篇写成的时候,究竟会堂是否已设立呢?起源和早期历史没有人知道会堂何时及怎样以一个机构的形式出现。我们可以想象在主前586年,圣殿被巴比伦人毁坏后,耶路撒冷的境况。那些仍留在城市及邻近的人民,欲忠心谨守他的信仰,便会觉得有需要聚集敬拜,在其中继续教导律法书及先知书的信息。所以有些人认为会堂可能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分散在各处的犹太人也有同样的需要。以色列人被掳后,犹太的长者与先知以西结一起聚集(结八1,十四1,二十1),不过,我们并没有这么早期的真正会堂的证据。尼希米记八章1-8节中。那些被掳归回的群众在耶路撒冷聚会,「文士以斯拉……祭司」携带律法书来,站在「木台」上读出,讲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并且「以斯拉称颂神」,「百姓低头敬拜」。这些是后来会堂敬拜的基本元素。第一个毋庸置疑的会堂证据,是来自主前三世纪的埃及。从主前一世纪起,有关会堂的证据便大量涌现。新约时代的会堂福音书予人的印象,就是在耶路撒冷各处都设有许多会堂。耶稣经常在会堂中教导人(例:太四23,九35),特别是与祂在加利利的传道有关,不过,也可能包括犹太地。在约翰福音十八章20节中,耶稣在大祭司面前受审讯时说:「我从来是明明地对世人说话。我常在会堂和殿里,就是犹太人聚集的地方教训人。」使徒行传提及在耶路撒冷(徒六9)、大马色(九2)、撒拉米(十三5)、罗马省内的加拉太(十三14,十四1)、马其顿及希腊(十七1、10、17,十八4)和在亚西亚省的以弗所(十九8)都有会堂。保罗常常直接到会堂那里,若不受禁止,便会在会堂内传道。会堂的敬拜福音书及使徒行传提出大量的证据,显示犹太人于安息日在会堂聚集敬拜。百姓也在每星期的第二及第五天聚集敬拜。路加最先描述会堂敬拜的情形。米示拿指出会堂敬拜的模式包括:宣讲信仰;诵读示玛(它包括申六4-9,十一13-21及民十五37-41);祷告(例:犹太教会的十八祝文);读经(主要是律法书,参徒十五21,根据3年一循环的方式诵读;也会诵读先知书,但会较为随意);解释(由于在耶路撒冷,人们对希伯来文字的知识下降,在诵读希伯来文圣经后,便会使用亚兰文来翻译,而分散各地的犹太人则会使用希腊文的翻译);致词(读经完毕后,任何合乎资格的人也可以向百姓致词,如耶稣和使徒保罗经常作的);最后祝福。 裁仲功能行使公义的判断,也是会堂的工作之一。违反律法书,或任何抵触犹太宗教的人士,都会被带到会堂的长老面前。在特殊情形下,他们可以把犯人赶出会堂(参约九22、34、35,十二42)或把他鞭笞。耶稣提醒门徒要准备面对以上任何一种可能的刑罚(太十17;约十六2)。扫罗逼迫基督徒时,持有「给大马色各会堂的书信」,有权力逮捕信徒,并「捆绑带到耶路撒冷」(徒九2)。在使徒行传二十二章19节中,他说他把那些被捆绑的信徒鞭打及监禁;保罗自己也曾在会堂内被鞭打39下(林后十一24)。律法书的教导诵读律法书是会堂崇拜的主要项目。把律法书向百姓讲解,特别是小孩子,与会堂有很密切的关系。要作教导时,他们便会使用会堂,或是学校。组织新约特别提及在会堂中的两个职位(例:可五22;路十三14;徒十八8、17),即:「管会堂的人」,负责看守会堂,及拣选诵读圣经的人;另外还有执事(路四20),负责收取经卷,并且执行体罚。后来更立了一位负责带领祈祷的人。 建筑在结构上,会堂似乎是根据圣殿的模式建造。它一般是建造在高处,并让百姓可以向着耶路撒冷而坐。有一个可搬运的箱子,以放置律法书及先知的经卷,并有一个平台用作向群众读经及宣讲;此外,男女是分隔而坐。耶稣曾提及文士喜爱坐在向着百姓的「高位」(可十二39)。许多会堂都以葡萄叶、七灯台、逾越节的羊羔和盛满吗哪的瓶子为装饰。早期的会堂,也有一个圣所,是放置残旧经卷的阁楼或地下室。由于这些经卷都附有神的名字,是以它们非常神圣,不容毁坏。FrancisFoulkes另参:「犹太教」;「管会堂的」。――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