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编辑评鉴学

 

编辑评鉴学(RedactionCriticism)一种圣经评鉴或诠释的方法,源于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渐露头角。虽然编辑评鉴学也用于部分旧约书卷,尤其是撒母耳记、列王纪、历代志全集,但主要却用于新约的研究,特别是福音书和部分使徒行传。一位编辑,在定义上是一个把文学作品编排成可出版或最后形式的人。因此,编辑评鉴学就是尝试找出一个圣经作者在他所记录的资料之最后形式上所作的特殊贡献。例如,福音书的4位作者都拥有关于耶稣生平和教训大致相同的资料。然而,各卷福音书却强调了耶稣事奉的不同层面,及当时的人对祂不同的反应;并记录同样的事件,但却强调不同、有时甚至是相对的重点。每一位作者的著作即使肯定是蒙圣灵指引和没有错误,但仍反映著作者自己的见解、写作之目的,以及个人对耶稣的认识和经历。他把一些典据和其他可以得到的资料加以诠释,把他自己独有的见解附会其上。编辑评鉴学就是细看这些独特的贡献。编辑评鉴学大抵建基于两个较早期应用于新约文献的研究方法,但却超越了这两个方法。第一,是来源评鉴学,这方法用以找出在圣经经文背后的数据源(通常是写下来的资料,参路一1-4)。第二,是形式评鉴学,这方法所着重的是原有福音资料的口传形式,及早期教会生活对每一卷福音书个别单元的形成,可能带来的影响。编辑评鉴学之兴起编辑评鉴学之起始一般追溯至德国3位学者。马克逊在马可福音上的研究(1956),波根特在马太福音上的贡献(1940-50),及邝汉思的路加福音研究(1953)都是突破性的,超越了他们前人的形式评鉴方法。学者不再强调福音书中个别的单元,和它们口传与传递过程中的发展。现在,学者所留意的是福音书作者个别强调的重点,藉此找出他们在整卷书中要传达的信息。虽然第一批编辑评鉴学者的许多基本假设,并不能跟福音派神学见解看齐(例如,他们通常会怀疑各卷福音书在历史方面的准确性,尤其在福音书处理一些神学主题的地方),他们的贡献是为其后所有编辑评鉴方面的研究设立了一定的风格。今天,虽然有一些存怀疑态度的学者坚持说编辑评鉴学「把有关福音书的性质究竟是历史性还是宗教性,这二百多年以来的争议,转为有利于宗教性的看法」(克尔伯),但那些不怀疑圣经在历史上之忠实性的福音派学者,却利用了编辑评鉴学中有助于解经的特质,同时对一些编辑评鉴学者的质疑不表同意。即使是福音派解经家,也一直应用着某种编辑评鉴学。「编辑评鉴学」在狭义上是指德国形式评鉴学的继承者,但在广义上,则「包括所有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作品,只要这些作者不把福音书作者看为纯粹的编纂者,而是拥有自己的观点或神学的作者」(卡尔特)。一名威斯敏斯特神学院的教授史顿侯斯(1902-62)1930年代后期便使用广义的编辑评鉴学,英国的威廉亚历山大则在更早期发表了类似的见解:「起初的使徒和门徒在脑海中存有一些珍贵的回忆。耶稣基督的作为、言论和性情都丰丰富富地存在其中。日子过去了,福音书作者觉得需要把那些值得回忆的年日用笔记下来的时候,便选择了一些耶稣的行动和言论,以带出主的工作、目的、性格,和教训的某些方面。每一卷福音书都是环绕一个中心,或极其量几个中心点来编排的」(《福音书中的主导思想》,1892)。今天的编辑评鉴学在非福音派学者中,编辑评鉴学的使用是先假设各卷福音书的记载是互相矛盾的;书中大部分内容是作者虚构出来,以支持某些观点或学说的;福音书漠视了其中所叙述的历史之真实性;大致上他们认为「福音书并不是描述耶稣从主后2730年期间的工作历史──而是一本记载任何时代均适用的基督徒经历之史书」(庇林)。因此,许多福音派学者都指出,我们使用编辑评鉴之方法时,需要十分小心。虽然有些福音派学者在近年使用编辑评鉴学时,似乎把圣经的崇高地位也损害了,造成惶恐;又有一些学者因看见编辑评鉴学被误用,而完全拒绝使用这方法;可是,许多福音派解经家却认为这是一件有用的工具。无可否认,单独使用编辑评鉴学时,其用处是有限的;但若与其他方法一起使用,便可产生理想的效果。当人找到一位作者的特殊焦点和重点时,这种知识可让人认识文件中较细微的部分,并进一步了解其内容。今天许多人赞同古伦勒给福音书的编辑评鉴所下的结论。「福音书作者并不是一个创作者,因为福音故事原来的创作者、说话者和行动者,乃是耶稣自己;但作为一个『二手』作者,福音书作者借着他自己及其听众的自我了解,反映了耶稣原本启示的能力」(《从新角度了解耶稣及福音书》)。若使用编辑评鉴学时,能小心留意自我的成分,并顾全圣经的完整性,这方法可以继续成为许多福音派新约学者常用的工具。即使是对编辑评鉴学存疑的人,也要同意编辑评鉴学所作的发现。

强弱之处若要明智地运用编辑评鉴学,我们必须留意一些潜在的危险,如过度怀疑新约文件的历史真确性;不合理地假设新约作者谈及神学或宗教方面的事情时,就必定忽略了历史事实;以及编辑评鉴学难免从来源评鉴学和形式评鉴学承袭而来的限制。研究者容易把编辑评鉴学的某些层面与新文学评鉴联系起来,而新文学评鉴的缺点是漠视所诠释之文件背后的资料。我们要知道只有能清楚看出编辑者在其资料上作了哪种更改,编辑评鉴学本身才能发挥其功效。其他危险性包括:过分乐观地相信编辑评鉴学者可以准确地指出新约作者所作出的更改及其含义;武断地订定四福音书之写作次序;以及把应用编辑评鉴学来研经所得的结果,与正确地了解经文本身的信息混淆;后者其实比编辑评鉴学更有力地指出神话语的真正意义;前者只能帮助我们了解一段经文达致其最后形式的可能过程。平衡地应用编辑评鉴学的优点包括:知道福音书(及其他各卷圣经)的作者并不是某些无名无姓的人把传统编纂下来,而是有权称自己为作者,为宣扬福音的人;发现那充满文件之全部及各部分的独特见解和负担;认识各卷福音书记述之歧异,并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此外,还包括:认识把各卷福音书中重复或平行之经文作比较研究的需要,也认识到这种比较所产生的果效(在圣经中其他的平行经文亦然);欣赏一份文献的神学透视角度,这神学观点往往证明该文件在文学上之一体性;及了解新约文献是一世纪独特的环境的一部分,也是一个著作的过程。

使用编辑评鉴学对了解圣经──尤其是福音书,有很大的帮助。然而,正如使用其他各种研经方法一样,我们必须要负责任,让经文的史实性和整全性都得以保存。RobertW.Yarbrough另参:「形式评鉴学」;「新约评鉴学」;「化除神话」;「符类福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底本说」;「来源评鉴学」;「传统评鉴学」;「马可先存说」。――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