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迦勒底

 

{\Section:TopicID=2742}迦勒底 Chaldees(地名)

字義:    占星者(如惡魔)Astrologer (as demons),如破土者 As clod-breakers

彙編:    •創11:28;但1:4希伯來古名,又稱卡斯丁(Kasdim)廣義指全巴比倫,狹意指巴比倫之南部。

―― 陳瑞庭

 

迦勒底(Chaldea)米所波大米東南部古稱迦勒底,其居民稱迦勒底人。其名來自迦勒底部族,該部族與其他部族如蘇默人、亞甲人等,共住兩河流域東南部。前巴比倫帝國為亞述吞沒後,迦勒底人等到尼布甲尼撒作王才再建立新巴比倫王國,統治中東近一世紀之久。希伯來人的先祖亞伯拉罕本是迦勒底人氏,其原居地為「迦勒底的吾珥」(創十一28)。疆域「迦勒底」的概念本指巴比倫南部一隅之地,但至主前八世紀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迦勒底人快速地爭霸成功,不到100年,便把疆域擴大到整個巴比倫地區,也就是說,從巴格達沿底格里斯河直至波斯灣,再沿幼發拉底河北上直達希特城。迦勒底通常被指為底格里斯和幼發拉底兩河之間的地,但實際卻遠不止此,其東疆達至底格里斯河和扎格羅斯山脈中間的高原;西疆則可包括幼發拉底河右岸的若干地區,而止於亞拉伯沙漠。其疆界東西絕少超過40哩,面積8,000平方哩,相當於美國的新澤西州。從今日地圖來看,迦勒底包含在伊拉克境內,惟其南端與科威特王國的領土接壤。物產迦勒底是「肥沃月灣」(指從尼羅河三角洲沿地中海岸北上,再沿兩河南下而至波斯灣這個弧形地帶)最豐沃之地。這塊土地的豐饒,是與其水利灌溉系統的發達有直接的關係,故迦勒底諸王向以其地運河交錯、灌渠縱橫而誇耀;水利一旦廢弛,則土地也立即荒蕪,近代土耳其統治所造成的後果便是一例。迦勒底人善用水利(運河、水道、溝渠),其農作物產量之高在當時已達到了驚人的程度,例如:大麥、小麥、野麥、無花果、石榴、大棗均名冠中東。亞述王西拿基立對迦勒底的園林果樹讚不絕口;其高原在春天水草豐盛,是極佳的天然牧場。沿湖泊河流的沼澤地均宜放牧牛羊;漁業也很發達。貿易和運輸迦勒底少礦,惟希特城附近瀝青儲藏尚豐,因此迦勒底人以食物和羊毛換入建築材料如木材、大理石、金屬等。部分物產經由波斯灣海路運進,其餘則循陸路由東部和北部輸入。在巴比倫境內,運輸多循水路。此地有無數小河、運河將各城相連。兩河均可放排,運載力極大。幼發拉底河水勢較平穩,可逆水北上,回程則由底格里斯河順流而下,水流湍急,筏行極速。聖經所謂「大河」者,即指幼發拉底河(創三十一21;申一7;書一4;啟九14)。另也有商道從波斯灣直通敘利亞、巴勒斯坦,以至埃及;向東也有商道可通以攔和波斯。由此可見,迦勒底的繁榮繫於商貿之利和水陸運輸網之四通八達。迦勒底人因缺乏木石便只好代之以磚、瓦、陶。製坯可從沼澤地取沖積土為材料,然後加以焙燒,所成之磚瓦陶,是當地主要的建築材料。他們也以同樣的陶泥造成坭版,以楔形文字銘刻其上;這些坭版經焙燒後可久存,為今日考古學解開了不少祕密。城邑迦勒底人本賴漁牧為生,故起初城邑不多;待人口漸增,便興建了很多名城大邑,今天仍可見她們的遺址廢墟。米所波大米大部分城邑,都建於南部一帶。靠近波斯灣的有埃利都、吾珥、拉撒、烏魯克(即創十10的「以力」);巴比倫的中部有尼普爾,北部有波爾西帕、巴比倫、庫比、基士。有些反映蘇默和亞甲文化的古城,早在主前三千和二千年就已經名聞於世了,是時迦勒底尚稱為「蘇默和亞甲」。考吾珥和埃利都原都是傍海之城,但由於兩河沖積土的充塞,波斯灣北部被填滿,兩城離海已漸遠。歷史最早記載「迦勒底人」之名的古文獻,當為亞述那斯保二世(主前885-860)的亞述年紀。學者據此推斷迦勒底人之進入巴比倫,大約是在主前1000年左右。有一支來自亞拉伯沙漠的閃系亞蘭部族不斷東侵,進入米所波大米地區;這支部族雖尚難斷定就是迦勒底人,但二者至少是有密切關係的。他們大部分定居於巴比倫南端,波斯灣北岸之地,其時當在亞述年紀記載其名之前數百年。約伯記提及三股迦勒底匪徒劫掠約伯的駱駝,並殺戮其奴僕之事,其地大概在以東附近或亞拉伯北部一帶。迦勒底人於這一帶出沒,並不表示他們的老巢就在附近。試看示拿(在巴比倫)和以攔不是早在數世紀前,就時常兵擾巴勒斯坦嗎(創十四12)?亞述治下的迦勒底人即使在亞述帝國的統治時期,偏居南隅的迦勒底人住在湖泊沼澤間,仍享有高度的自由。外侵的軍隊在沼澤中行軍困難,因此,他們拒付捐稅,抵制徭役。當亞述欲加緊控制,迦勒底人就進行游擊戰和政治顛覆。他們可隨時背約,看風駛舵。在亞述的統治下,巴比倫原居民一般都甘心就範,而迦勒底人則成了一股獨立運動的領袖。亞述人需長期以強權壓制迦勒底人要求自治的行動,達250年之久。終於,在主前721年,迦勒底人的首領瑪爾杜克押拿伊典那二世(即米羅達巴拉但,見於王下二十12和賽三十九1,記載他遣使往謁猶大王希西家一事)攻入巴比倫城並自宣為王(此王位早經亞述王派定)。此人頗多權謀機變,竟在亞述虎視眈眈之下作了10年巴比倫王,最後才被撒珥根二世出兵逐回了本土。主前705年撒珥根甫崩,米羅達巴拉但便又捲土重來。新即位的西拿基立王大潰迦勒底軍,並將巴比倫城屠掠一空,以示懲戒。迨西拿基立的兒子以撒哈頓繼位,便改弦易轍,對巴比倫人實行了懷柔政策,又不惜工本,給他們重修了巴比倫城。這政策使迦勒底人不臣之心頗得撫慰,遂換來了30年的相安無事。直至亞述巴尼帕在位期間,迦勒底人又張反幟。這次實際是分封在巴比倫的亞述親王搞篡位兵變,迦勒底人之參與是順水推舟,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但主前648年被亞述巴尼帕剿平了。新巴比倫帝國20年後,亞述巴尼帕既崩,帝國便出現了分崩離析之象。原任迦勒底總督的尼布普拉撒乘機而起,將亞述人一舉逐出巴比倫,並於主前625年登基。他東聯瑪代,乘勝逐北,於主前614年攻下亞述大城,再於主前612年攻佔尼尼微,就此與瑪代瓜分了攻佔的部分領土,自己則吞併了底格里河以西的地區,合南部領土而成了新巴比倫帝國(1,000多年以前漢模拉比所建者,稱為前巴比倫帝國)。至此,就整個中東而言,迦勒底與巴比倫已成為等義詞了。尼布甲尼撒二世繼父位為巴比倫王。他雄才大略,治國有術,且在位時間最長,使巴比倫帝國經歷了鼎盛時期。主前605年,他尚為太子時,曾於迦基米施一役大潰埃及兵(代下三十五20),自此便建立了巴比倫在近東的霸權(王下二十四7)。同年,南國猶大向巴比倫稱臣納貢,成為屬國。尼布甲尼撒稱帝後,曾3次入侵耶路撒冷。第一次是猶大王約雅敬反,尼布甲尼撒兵迫其降,掠聖殿寶物和俘宗室貴冑一批而歸(王下二十四1;代下三十六5-7;但一1-4);第二次是主前597年,猶大王約雅斤在埃及慫恿下謀反,尼布甲尼撒遂興兵將聖城洗掠一空,擄猶大王並猶大貴冑往巴比倫(王下二十四8-16);第三次是主前594年,迦勒底人所立之猶大王西底家反叛,主前586年尼布甲尼撒兵洗耶路撒冷,俘猶大王並全城百姓往巴比倫為奴(王下二十四20至二十五12;代下三十六11-21)。尼布甲尼撒用劫掠的財物在巴比倫大興土木,建成了古代世界最豪奢的王宮帝都。「空中花園」成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一;另如伊施他爾門和長達17哩的城郭,也都極其雄偉。然而尼布甲尼撒引以為驕傲的成就,終於導致了神的懲罰(但四30-33)。尼布甲尼撒傳位其子亞妙爾瑪杜克(即以未米羅達,見於王下二十五27和耶五十二31,記述他對在囚的約雅斤王所施的恩惠),在位兩年,為兵變所弒,篡位者是他的姐夫尼甲沙利薛(耶三十九3);尼甲沙利薛在位4年傳位其子;其子登基甫數月,即被另一篡位者拿波尼度所害。巴比倫亡尼布尼杜斯是迦勒底最後一位王者。當時,北方的瑪代已日漸強大,有雄據中東之心,對迦勒底來說,瑪代這個原先的盟友已變成了潛在的敵手。迦勒底眾將帥之擁立拿波尼度為王,是以他為一代雄君,可領導迦勒底人對付瑪代的威脅。他是否有制敵的良策姑不必論,單就他即位後的兩項內政來看,即可認為他是有負眾望的:一是他對巴比倫宗教所進行的改革,卻以極端不得人心而告終:二是他對巴比倫的經濟所行的振興措施,也一無所成。他在失意之下把國事委於兒子伯沙撒攝理,自己則出京遠走,到某處隱居起來。但以理書以伯沙撒為王,且記他有權使但以理「在我國中位列第三」(但五7)者,皆因他當時正處在攝政的地位上。伯沙撒攝政期間,宮內發生了「手指書文於壁」的事件,這是巴比倫將亡的預兆(但五)。其時,以攔軍已在襲擊帝國防線的東翼,且有傳言北方的波斯將兵犯巴比倫。拿波尼度聞訊即趕回巴比倫,然而歸抵京門之日,也正是城陷國亡之時。波斯王古列一世兵不血刃而下巴比倫,迦勒底政權便隨著新巴比倫帝國一同滅亡了。迦勒底人的占星術迦勒底人的帝國久經消滅以後,「迦勒底人」的名稱卻盛傳不衰。無論是在希臘化的埃及,還是希臘本土,抑或羅馬,「迦勒底人」即等於法術師、占星家或占卜師的別稱;但以理時代已有了這種用法,「迦勒底人」與術士、用法術的、行邪術的相提並論(但二210,四7,五7)。

古巴比倫人早就以精湛的天文知識著稱於世了。按他們的習俗,凡重大事情均靠占星問卜來加以委決。大約主前700年的一件巴比倫銘文,對黃道帶已有了較詳細的描述,且提及了15個星座之名。時至今日,一些星座仍沿用著古巴比倫的命名,如金牛座、雙子座、天蠍座、山羊座等。但以理書二章2節和四章7節所提及的那幾種與「迦勒底人」並稱的人士,其中之一是古巴比倫的祭司,他們執掌的就是祈天問卜,降福施咒。這些人在古代社會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考古發掘出的銘文也有關於訓練這種祭司的紀事。從但以理書也可知,猶大族的貴冑宗裔被擄至巴比倫後,即擇其優者令他門學習迦勒底語言文字(但一4),他們所受的是相同的訓練。HerbertM.Wolf另參:「巴比倫/巴比倫帝國」;「亞述/亞述帝國」;「迦勒底的吾珥」;「但以理書」;「被擄」;「占星學」;「尼布甲尼撒」。――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