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哈該書」提要

 

壹、書名

 

        本書以作者先知哈該之名作為書名。「哈該」的原文字義是「我的節期」或「耶和華的節期」,故有聖經學者推測他可能是在節期出生的,也可能受他本名含意的間接影響,使他對聖殿的重建懷有負擔,當然真正的負擔乃是從神的話而來(參一1~5)

 

貳、作者

 

        關於先知哈該,除了本書之外,聖經中僅在《以斯拉記》有兩處提到他(參拉五1;六14)。這兩處聖經也讓我們知道:(1)他是一位先知;(2)他是和先知撒迦利亞同一時代的人物;(3)他對重建聖殿特有負擔,因此鼓勵神子民起來建造聖殿。

        其餘有關他的事蹟傳說,可能純屬臆測,例如:(1)他可能曾經親眼目睹所羅門聖殿的被毀,因此當他看見新殿的根基時,和一些老年人大聲哭號(參拉三12)。果爾,則當時他已年近古稀,故排名在撒迦利亞之前。(2)七十士譯本聖經認為詩篇第一百四十六篇至一百四十九篇,乃是餘民歸國後的詩篇,可能出自哈該之手,或撒迦利亞。

        從本書中先知哈該的信息,讓我們看見他的一些說法和作法,可以奉為傳道人的模範:(1)他隱藏自己,不花時間去說明他的家世、生平,他只高舉神;(2)他不傳自己的話和思想,只傳「耶和華如此說」;(3)他不只譴責,並且安慰;不只批評,並且稱讚、鼓勵;(4)他不只傳道,並且實踐,他對建殿作了最大的努力(參拉五1~2)

 

叁、寫作時地

 

    根據本書的記載,先知哈該曾經先後三次傳講神的話,這三次都在大利烏王第二年,亦即主前520年,分別是在當年六月初一日、七月二十一日、九月二十四日(參一1;二110)。因此,本書的前後時間僅共三個月又二十四天。

    至於本書的寫作地點,應當是在耶路撒冷。

 

肆、主旨要義

 

    本書一共記載四篇從神來的信息,信息的中心都繞著建造聖殿。首先鼓勵百姓放下私心參與重建聖殿,其次應許這殿後來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接著警告在建殿時應當保守聖潔,最後似乎暗示這殿的建成與將來國度的降臨有密切的關係。

 

伍、寫本書的動機

 

    歸回耶路撒冷的餘民,原本熱心參與重建聖殿,很快的就立好了殿的根基,不意遭遇了阻撓,被迫停工,並且停頓了十五年之久(參拉四24)。本書的寫成,用意就是在勸勉百姓速速重建聖殿,因為這殿與神子民的前途和神國度的關係至大。

 

陸、本書的重要性

 

    本書是舊約最後三卷書之一,且都是被擄的餘民歸回之後的預言書,不但給我們看見舊約的總結:《哈該書》總結聖殿,《撒迦利亞書》總結先知,《瑪拉基書》總結律法;並且這三卷書也給我們看見新約恩典時代將會有如何的結局:《哈該書》結局於後來的聖殿,就是聖城新耶路撒冷之榮耀,《撒迦利亞書》結局於所有先知預言的實現,《瑪拉基書》結局於基督自己就是一切律法的總歸。因此,若要明白聖殿在神心目中的地位,如何關連到新約時代的教會,以及關連到新天新地中的聖城新耶路撒冷,便須透徹瞭解本書。

 

柒、本書的特點

 

    本書具有如下的特點:

    ()本書的篇幅很短,總共僅有三十八節,是舊約三十九卷書中第二短的一卷,僅略長於《俄巴底亞書》的二十一節。

    ()本書極少有抄本和譯文上的差異,可見其古抄本經卷的保存相當完整。

    ()本書敘文平鋪直敘,言簡意賅,且各段落均有日期的記載(參一115;二11020),沒有混淆。

        ()全書是由哈該的四篇信息所組成,且每篇均以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哈該說」作為開頭。

        ()本書中有二十五次重複強調先知的信息來自神的話,例如:萬軍耶和華說」、耶和華如此說」、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等。

 

捌、本書與其他聖經書卷的關係

 

    本書的主題既「聖殿」,而聖經中的聖殿共有下列幾種:(1)所羅門所造的殿(參王上六章;代下三至五章)(2)所羅巴伯所造的殿(參拉三至六章;該一至二章)(3)希律所修造的殿(約二20)(4)將來猶太人與敵基督立約時所用的殿(參但九27;太二十四15;帖後二3~4)(5)國度時期中的殿(參結四十5)(6)主耶穌(參約二21)(7)教會(參弗一22)(8)信徒(參林前三16~17)。參閱括弧所列各書章節,可以使我們對建殿過程細節,以及聖殿所包含的屬靈意義更為瞭解。

 

玖、鑰節

 

    這殿仍然荒涼,你們自己還住天花板的房屋麼?」(4)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你們要上山取木料,建造這殿;我就因此喜樂,且得榮耀;這是耶和華說的。」(7~8)

        耶和華說:所羅巴伯啊!雖然如此,你當剛強!約撒答的兒子大祭司約書亞啊!你也當剛強!這地的百姓,你們都當剛強作工,因為我與你們同在。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該二4)

        萬國所羡慕的必來到;我就使這殿滿了榮耀。這殿后來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在這地方我必賜平安。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該二79)

 

拾、鑰字

 

        「建造」(28);「省察」(57);「榮耀」(8;二3799);「剛強」(444)

 

拾壹、內容大綱

 

【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哈該】

   一、全書引言(1)

   二、第一篇信息:勸勉一同參與重建聖殿(2~15)

   三、第二篇信息:預言將來國度中聖殿的榮耀(1~9)

   四、第三篇信息:呼籲保守聖潔方能蒙福(10~19)

   五、第四篇信息:所羅巴伯所預表彌賽亞的得勝(20~23)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哈該書註解》

 

哈該書(Haggai,Bookof)舊約十二小先知書中的第十卷。作者哈該書的作者是先知哈該。他在主前520年宣告神的話。哈該是被擄歸回以後,住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之一(拉五12,六14)。神給予哈該4個信息,要他傳達給指定的人。第一個信息是給省長所羅巴伯和大祭司約書亞的(該一1)。第二個信息是給所羅巴伯、約書亞和餘下的百姓(二2)。第三個信息是對眾祭司而發(第11節)。第四個信息是專給所羅巴伯的(第21節)。寫作目的哈該書的鑰句是「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一57;二1518)。神給猶大領袖和人民這些信息,是要提醒他們,他們有屬靈的責任。哈該的對象有兩種人,兩者都患上了漠不關心的毛病。第一種人是真正的信徒,他們以為他們祖先犯罪,罪無可恕。哈該要提醒他們神的慈悲,使他們知道情況是依然可以補救的。第二種人是假冒為善的人,他們想要的,只是神所應許的祝福。他們棄絕了一種偶像,又隨從了另一種偶像。神的祝福沒有來到時,他們就氣餒了。貫徹全書的信息是:我們不能憑眼前的境況,得悉神將來的作為。人不能憑眼見的事,判斷神有否完成應許。哈該書有責備和鼓勵雙重的信息。神責備被擄歸回的人漠不關心,衪也在他們困難之中安慰他們。教導哈該書是一本言論切實的書卷,講論信徒對神的事奉。歷代以來,拖延和漠不關心,都是使信徒癱瘓、不能事奉的罪。關懷和迫切的心,無論甚麼時候,都必定討神的喜悅(羅十三11-14)。神的同在是剛強壯膽和除去沮喪的原動力(太二十八1920;弗三8-21;來十三56)。所有信徒都要遠離罪和其他不良的影響(林後六14至七1),否則便不適合事奉神(提後二19-26)。神會拒絕賜福,並且管教不肯順命的兒女(來十二3-13;雅四1-3)。哈該的信息是,神必然審判罪行,並建立彌賽亞的國度。這個信息對於當時的猶太人和新約的信徒,都同樣帶來盼望(羅十五4-13;彼後三10-18)。哈該書的鑰句「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和哥林多前書十一章28節及哥林多後書十三章5節,互相呼應。本書對於罪之惡果和神之祝福的講論,和猶大書的信息也很相近。

哈該用「萬軍之耶和華」來稱呼神,全書共有14次之多。這個稱號,是被擄歸回以後的先知(撒迦利亞、瑪拉基)常用的字眼,出現了超過80次。「萬軍之耶和華」形容神是全能的,又是眾天使和世上一切生靈的主宰。哈該又見證神話語的特質。神的話語是神所默示的,具有屬天的權柄。先知多次(在28節的篇幅中,起碼25次)講及,神怎樣和他說話,又是他信息的來源。內容提要第一篇信息先知哈該傳給猶大人的第一篇信息,是在「初一日」發表的(一1)。依照民數記二十八章11-15節的規定,以色列人每月的初一日(月朔),都要到聖所獻祭。神就選擇了這個時候,揭露人民沒有建成聖殿的罪。神這一篇信息,特別針對猶大人的領袖(一1)。所羅巴伯是省長,是政治領袖。約書亞則是大祭司,是屬靈的領袖。神子民的行動是積極還是怠惰,他們兩個人都必須負責。神的話揭露出人民的拖延(一2)。神殿未能重建,是因為人民私自決定說:「建造耶和華殿的時候尚未來到。」神子民把他們的精力和資源,都自私地用來建築自己的住處(第4節)。神用「現在」(一5)這個詞,令這些犯了漠不關心之罪的猶大人,注視在衪今日的要求上。他們應當思想目前屬靈上和物質上的狀況:「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哈該書這句鑰句,直譯可以翻成:「把你的心放在你的道上」或「把你的道放在你心上」。他們自我反省便會知道,拖延所盜取的,不止16年光陰這麼簡單。第6節說,他們生活貧困,是神對他們的管教。神依照盟約的規定,停止賜福給他們(參申二十八15-31)。神再次勸告他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一7)。然後告訴他們,要從這個受咒詛的處境中解脫出來,必須「建造這殿」(第8節)。他們所以貧乏,是因為在重建聖殿的事上,違背了神(9-11節)。領袖和人民,作出了積極的回應。重新開始建造的工作,明顯地證實了他們對神話語的信心(一12)。即時的回應也表示出,他們接納了哈該是「耶和華的使者」(第13節),他是傳達耶和華信息的人。第二篇信息一個多月以後,神再次呼召哈該(二1)。這篇信息繼續用第一篇信息結束時鼓勵的語氣來表達。建造的人,可能開始感到事工的壓力。從前的懷疑和沮喪,可能再次削弱了他們的信心。仇敵再次出現,攔阻他們的工作(拉五3至六12)。哈該這篇信息,可能正如以斯拉所說:「神的眼目看顧猶大的長老」(拉五5)。神不單看見他僕人的需要,也會照顧、激勵他們。第二篇信息發表的時間,是住棚節的最後一天(利二十三33-34)。以前神在曠野和先祖同在的榮耀,與現時的情景相比,難免使他們沮喪。所以,神不單對領袖,也對人民說話(該二2)。他們當中,有誰在被擄之前,見過神的榮耀居住在所羅門的聖殿之中呢(參王上八1-11)?他們今日所重建的聖殿,相形之下豈不是如「無有」一般(該二3)?巴比倫他勒目列出了5項所羅門聖殿曾具備,而新聖殿卻沒有的事物:(1)約櫃;(2)聖火;(3)舍建拿(即神同在的榮光);(4)聖靈;(5)烏陵和土明。神再次用「現在」這兩個字,要他們注視衪補救的方法。「當剛強!」這命令,連續出現了3次(二4)。每次發出命令,都是針對其中一個對象(參第2節)。而終結的命令,就是「工作!」他們可以剛強,應當工作,是因為神的同在。聖靈看來雖然不在聖殿之中,但照神立約的話,神仍住在他們中間(第5節;和合本作「那時,我的靈住在你們中間」,也可翻作「我的靈依然住在你們中間」,參新美國標準譯本、新國際譯本)。神啟示這個聖殿將來的榮耀,來激勵作工的人(二6-9)。度過了一段審判的日子以後,這榮耀便會來臨(6-7節)。至於這榮耀是甚麼,要看「萬國的珍寶都必運來」(第7節)這句話如何翻譯。這句話有兩個譯法:一個譯法是「萬國所羨慕的必來到」(和合本小字、欽定本、新國際譯本),另一個譯法,是「萬國的珍寶必都運來」(和合本正文、新美國標準譯本)。第一個譯法相信這是彌賽亞的預言。支持這個譯法的理由如下:(1)大部分基督教和猶太教的學者,都相信本節所指的是彌賽亞。(2)「渴想」這個抽象的名詞,可以有「所羨慕的」這具體的概念。(3)雖然「來到」這動詞是複數,和單數的「所羨慕的」不符;但依照希伯來文文法,動詞的單複數,和所有格結構複合主詞的第二個名詞(「萬國」)相應,也是可以的。(4)事情發生的次序十分合適:神審判萬國以後,基督的來臨便逼近眉睫了。(5)還有一個譯法,沒有文法上的困難,但仍可以維持彌賽亞預言的性質:「他們(即上句所說的萬國)來到萬國所羨慕的面前」。雖然第一個譯法理由充分,第二個譯法所代表的觀點卻似乎更好。支持第二個譯法的理由如下:(1)大部分早期基督教和猶太教的學者的理解都是根據拉丁文武加大譯本(約主後400年)的譯法,第二個譯法則和較早期希臘文的七十士譯本(約主前300)相合。(2)單數的「渴想」,可以是個集合名詞,指「特色」或「財寶」。(3)希伯來文容許「萬國」和「來到」這動詞相合的文法原則,只在詩歌書中出現,而且十分罕見。哈該使用了這種罕有的句法,不立刻解明,似乎不大可能。(4)上下文中提到金銀都屬於神(二8),已解決了疑難。(5)這幾節經文中隱含的國度信息,和以賽亞書六十章511節,以及啟示錄二十一章24節等平行段落互相呼應。這段激勵性的信息,以這殿將來的榮耀作結。這殿將來的榮耀,必大過所羅門聖殿的榮耀(第9節;參第3節);因為神的榮光(舍建拿)將要再臨(第7節下),殿必變得華美(參該二8;賽六十1317)。到衪的國降臨,在將來榮耀聖殿建成的時候(參賽九67,六十六12;亞六13),神必賜下平安(該二9)。第三篇信息約兩個月以後,神賜給哈該第三個信息(二10)。這篇以勸誡為主題的信息,對象是祭司(第11節)。哈該詰問有關摩西律法的問題,來教訓他們罪能污穢人。聖潔的物,不能把它的聖潔傳給其他東西(第12節);但不潔之物,卻能使潔淨之物變為不潔(第13節;參利二十二4-6;民十九11)。這個原則對猶大人有明顯的意義:他們在悖逆之時獻給神的祭物,因為他們本身不潔,不能得到神的悅納(該二14)。神重提以往的悖逆和管教,勸誡這些猶大人,要「追想」(二1518)悖逆的惡果。這樣的思想,可使他們將來不致再次漠視屬靈的事。這個信息的結論,再次提到神賜給順命之人的福氣(第19節)。第四篇信息在同一日,神賜給哈該另一篇信息(二20)。這篇信息的對象是所羅巴伯(第21節)。他是大衛的繼承人,應當因這職分的永久性而壯膽(參一1;代上三151017;撒下七4-17)。列邦的勢力要受神審判,這世界的國將會被傾覆(該二672122),預備神國的降臨(參啟十一15-18)。在70年的被擄,以及歸回者所加上的16年停滯之後,神對所羅巴伯說出哈該書二章23節的話。在此,神重新肯定了衪對大衛所應許的一切,指派所羅巴伯作衪的「印」。這個「印」,就是手上打印的戒指。打印的戒指代表本人的權柄以及簽名的真確。君王用它在諭旨上蓋印(斯三10,八8-10),並肯定代表人的權柄(創四十一42)。神以所羅巴伯為印的意思,指所羅巴伯是神繼續揀選大衛家的證明。彌賽亞將要從大衛家出來,統治萬有(參太一12;路三27)。另參:「哈該」;「以色列史」;「被擄歸回時期」;「預言」;「先知,女先知」。――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