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亞拉得

 

{\Section:TopicID=914}亞拉得 Arad(人名)

字義:    野驢 Wild ass,奔逃 Fugitive

彙編:    ‧代上8:15便雅憫人,以利巴力後代,沙哈達之子。

―― 陳瑞庭

 

{\Section:TopicID=2602}亞拉得 Arad(地名)

字義:    野驢 Wild ass,逃亡的 Fugitive

彙編:    ‧民21:1猶大南部與西緬交界之一城,距希伯崙南四十八里。

―― 陳瑞庭

 

亞拉得(Arad

史地概要

  亞拉得廢丘位於今日的亞拉得以西8哩(13公里), 在別是巴東北約20哩(33公里)。公元四世紀,優西比烏(Eusebius) 描述亞拉得距離希伯崙20哩(當時羅馬的度量衡),距離瑪拿他(Malaatha3哩,與亞拉得廢丘現址的位置相符。
  聖經記載,以色列人曾兩次攻打亞拉得,他們在第一次戰爭中,敗於「住南地的迦南人亞拉得王」手下,並被追殺,直到何珥瑪(民廿一 1,卅三40;另參民十四44-45;申一44)。不過,耶和華在第二次戰爭中「把迦南人交付」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就把迦南人和迦南人的城邑盡行毀滅。」(民廿一2-3), 亞拉得遂成為以色列人征服的城市之一(書十二14)。一些學者認為屬猶大支派的「以得」城(書十五21) ,可能是指亞拉得。無論如何,亞拉得後期成為摩西的內兄,亦即基尼人(Kenite)的居所(士一16)。
  考古學家在挖掘亞拉得廢丘時,發現初青銅時代 (公元前3150-2200年)及鐵器時代(公元前十一世紀)至回教時代(公元七世紀)的遺跡,但並沒有發現後青銅時代(即以色列進入聖地的時期)的文物。那麼,與以色列人爭戰的亞拉得,到底在甚麼地方?有些學者認為,在後青銅時代,亞拉得並非一個城市,而是一個地區的稱呼。另一些學者則相信,在南地中其實有兩個城名叫亞拉得;以色列人入迦南時代的亞拉得,並非現今的亞拉得廢丘,而是在它西南 8哩(13公里)的馬哈他廢丘(Tel Malhata)。支持兩個亞拉得的論點如下: 1)埃及法老王示撒記載他曾征服兩個亞拉得,一名大亞拉得(亦即亞拉得廢丘),二名耶拉篾家的亞拉得(參撒上廿七10,卅29) ; 2)考古學家在馬哈他廢丘,發現中青銅時代的遺跡。

現址考究

  亞拉得廢丘的遺跡,可分為迦南城 (參圖3.2─亞拉得廢丘,3-6)和以色列城堡(2) 。迦南城(又稱下城)形似馬蹄鐵,斜向西南,地上的石又不透水,使它成為一個天然的集水區,這也是建城於此的一個主要因素。迦南城的城牆長約4,000呎(1,200公尺),範圍約22英畝,其中的建設包括多個半圓形衛塔、城門等。一些學者認為此城牆應屬以色列時代。
  迦南城最繁榮的時代是公元前29002700年,居民以耕種、畜牧為生。考古學家在挖掘中發現埃及陶具、西乃銅、亞喀巴灣(Gulf of Aqaba)沙等,顯示它當日是一個貿易中心。城中的廣場、街道、水溝、貯水系統、公共設施、房屋等的位置和間隔,反映出整個城市是經過有系統的設計和籌畫才建成的。其公共建築物如廟宇,建於城中,而私人住宅就建於城的四週。房屋的設計都十分一致,其中包括長方形的起居室、廚房/貯物室及庭院;門口由起居室通往街道,全都向左開。房屋較街道低,所以入口都建有梯級;屋內都設有烘爐,只是沒有窗。考古學家在城中復修一所房屋(7),以供遊客參觀。
  公元前十一世紀,以色列人重建亞拉得,他們把城中心移至古城東北部,亦即廢丘最高的地點,所以又稱上城。考古學家在此區發現二百多塊刻上文字的陶片,亞蘭文及希伯來文約各佔一半,從其中的希伯來文陶片可確定,此地為以色列所攻取的亞拉得城。此城堡經歷以東軍、亞述軍、巴比倫軍等入侵,多次被拆毀及重建,直至羅馬時代(參圖3.3─亞拉得城堡),其中不同地層可簡介如下:

地層

使用居民/用途

年代

12

墓地

公元十至十六世紀

11

庭院旅店

公元七至九世紀

10

羅馬城堡

公元一世紀

9

希臘城堡

公元前三至二世紀

8

波斯

公元前四世紀

7

以色列

公元前六世紀初

6

以色列?

公元前七世紀後期

5

以色列

公元前八世紀後期

4

以色列

公元前八世紀初期

3

以色列

公元前九世紀

2

以色列

公元前十世紀

1

基尼人

公元前十二世紀初


  現今上城的遺跡,大部分來自以色列時代。以色列時代的城堡,經歷六次修改(參圖3.4─亞拉得城堡的演變)。城堡中最令學者注意的是一所以色列廟宇,它的設計如小型聖殿,入口在東,至聖所在西。廟宇中值得注意的建設有石造祭壇(參出廿25)、聖所及至聖所的間隔、至聖所中的柱像等。

 

亞拉得(Arad)1)便雅憫人比利亞之子(代上八15)。(2)以色列人在征服迦南期間,在南地一個迦南人部族或地區的名稱。亞拉得王曾攻擊以色列人,而被打敗(民二十一1-3,三十三40)。於是,以色列人將該地改名何珥瑪(即「毀滅」之意)。亞拉得後為約書亞所取(書十二14)。近期,考古學家始認為這個亞拉得,就是現今的亞拉得廢丘。不過,在該地的發掘顯示,以色列人征服迦南時期,那裏並無人居住。有些學者認為民數記和約書亞記所提的亞拉得,是一個區域,而不是某一個地方。另有人說有兩個亞拉得:一個是迦南人的城邑,大約在現今之亞拉得廢丘西南7哩半左右的瑪拉塔廢丘;另一個是以色列人的城邑,即現今的亞拉得廢丘。這個看法從埃及法老示撒(主前940-915)的碑文上得到佐證,因為碑文上顯示,主前一千年代初期確曾有兩個亞拉得城同時存在。現今的亞拉得廢丘,在聖經中可能只提過1次,即士師記一章16節,那裏指出亞拉得是基尼人的地方。早青銅時代的亞拉得廢丘是一個重要的大城市,主前2600年左右被毀後無人居住,直到將近主前1000年。從所羅門王時期(主前970-930)到猶太人被擄,阿拉得廢丘始終是猶大南部邊界上的一個軍事要塞。在亞拉得廢丘發掘期間,有些很有趣的發現。一是挖出了一個以色列人的聖所,其設計與會幕和聖殿的設計極為相似,壇的大小與出埃及記二十七章1節所述的一致。有人認為這個聖所很可能是基尼族人當時敬拜神的地方。二是發掘了不少刻有文字的陶瓷碎片。有一塊上面刻有「耶和華的居所」字樣,想必是指耶路撒冷的聖殿。――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