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那行毀壞可憎的」 那行毀壞可憎的(AbominationofDesolation)這用語見於但以理書、馬太福音、馬可福音和《馬加比一書》,指的是神所深惡痛絕的異教偶像,這偶像崇拜使神的子民感到孤寂及沮喪。但以理從異象中見到,在惡人和罪孽得勢之時,「那行毀壞可憎的如飛而來」,繼之便是一片荒涼毀壞(但九27)。但以理的另一個異象顯示,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中必有那可憎之物設立其間(十一31),這褻瀆神聖的災難要延續1,290日之久(十二11)。此期間,聖殿的聖潔被污瀆,按宗教及道德的標準,都成為不潔。據《馬加比一書》載,敘利亞王安提阿古四世一入巴勒斯坦(主前617),即於聖殿之祭壇上立異教神像(大概是丟斯的偶像),破壞聖殿的聖潔(一54);他又以牝豬為祭,並把行割禮和讀「約書」的人處死,對猶太人的污辱和迫害達至巔峰。後來,門徒向耶穌問及聖殿被毀的情形和祂再次降臨之前所要發生的事時,耶穌於回答中使用了「那行毀壞可憎的」一語(太二十四1-31;可十三1-27;路二十一5-28)。祂引用但以理的話來預言安提阿古的暴行必要重演,而羅馬人於主後70年毀壞耶路撒冷之舉,可謂這預言的部分應驗。至於路加福音二十一章20節所說「被兵圍困」一語,也許是引用主前586年尼布甲尼撒攻陷、洗劫耶路撒冷一事。耶穌之意很明顯:以色列人背棄祂,便是自走毀滅之路;拒絕祂的恩賜,就是自取毀滅。耶穌指出,那行毀壞可憎的立於聖地,就是告誡人們當逃離耶路撒冷的預兆(太二十四15;可十三14);至於說「讀這經的人須要會意」一語,暗示屆時聖殿聖所必遭完全的破壞。以西結書希臘文本以「不法」譯「可憎惡的」一詞,把「不法的人」(即「可憎惡的人」)與敵基督的瀆聖罪行聯繫起來(帖後二3)。啟示錄也反映了同一主題:那獸或龍象徵著惡勢力的權柄,要求人們向牠頂禮膜拜,俯首聽命(啟十三1-10)。 由此可見,「那行毀壞可憎的」就是象徵邪惡勢力所行最敗壞的事,包括馬加比時代猶太人遭受的迫害;主後一世紀,耶路撒冷的毀滅,以及於末時對神的子民作最後的攻擊。MorrisA.Weigelt另參:「敵基督」;「但以理書」;「七十個七」;「可憎的」。――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