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死人受洗

 

死人受洗(BaptismfortheDead)一種宗教習俗,新約僅提及1次(林前十五29),且語焉不詳,故引起不少爭論。問題的要點有2:(1)這種洗禮的意義何在?(2)使徒保羅是否贊同這種洗禮?綜觀各家釋義,可分為3類:隱喻性質;正常的洗禮;代人受洗。馬可福音十章38節和路加福音十二章50節,以受洗喻指受難或殉道;有些學者便據此將「為死人受洗」,解作「以求死之心受洗」,暗喻殉道。一位釋經家以為這是指基督徒領袖自甘死去,好向死人作見證。另也有許多人以為這是指一般的洗禮,是為自己的緣故受洗。如馬丁路德認為是在死人的墳墓上受洗的儀式;加爾文認為是指接受洗禮的基督徒隨時有遇害受難之險;也有人說是指由於殉道者或逝去的親人的見證而受洗入教者。最自然的解釋是指代替他人受洗的儀式。經文似乎指出哥林多城中,有人代死人受洗,他們可能迷信洗禮有魔力,這也可以解釋保羅為何向他們強調自己的事奉主要不在施洗(林前一14-17)。保羅把哥林多人的經驗,比作當年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泊的種種經歷(林前十1-13),保羅敘述過紅海、收集嗎哪,顯然是喻指洗禮和聖餐。保羅提醒他的讀者,這些神奇的經歷並不能防止以色列人陷於罪中。

哥林多人大概是把基督教的聖禮,當成了得救的保障,故此為死人受洗可能是相信這儀式可以給死者帶來奇妙的福祉。有證可查,早期的異端教派確曾有這種儀式。早期教父屈梭多模記載當時的馬吉安教派(公元二世紀)奉行一種習俗:如有新教徒未及受洗而亡,他們就著人藏於放置死者的榻下,然後問死者願否受洗,藏於榻下的人就回答:「願意!」於是出而代死者受洗,算是完成了死者的洗禮。那麼使徒保羅是否贊同這種洗禮呢?答案是否定的。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29-34節論及死人復活的問題時,他清楚地把自己與施行這種洗禮的人分別出來。他在提及哥林多人的所為後(第29節),即談到自己在以弗所的經歷(30-33節),結語的勸勉也帶著責備的意味(第34節)。於以下各節(林前十五35-42),保羅也把自己與提問者區別出來。根據其他經文(例:林前一14-17,十1-13),可以清楚地看到保羅對哥林多人的洗禮觀,是決不肯苟同的。保羅提及「代死人受洗」之事,顯然是指出他們的矛盾:哥林多人既不相信死人復活,「為死人受洗」的儀式,豈不毫無意義?GeorgeE.Cannon――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