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赫

 

{\Section:TopicID=1904} Heth(人名)

字義:    恐懼 Fear

彙編:    •代上1:13迦南之子,後為赫族人的始祖。

―― 陳瑞庭

 

{\Section:TopicID=3098}赫人 Hittites(地名)

字義:    恐怖 Fears

彙編:    •創15:20赫之後人居住地,自巴勒斯坦北部達伯拉河。

―― 陳瑞庭

 

(Heth)含的後裔,迦南的兒子(創十15;代上一13),赫人的祖先。另參:「赫人」。――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赫人(Hittites)聖經記述的一個民族,居住在神賜給亞伯蘭子孫以色列民的應許之地。正史從前沒有記載赫人的存在,以致批評聖經歷史的人,把他們當作是虛構的民族。但近代的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已經發現了赫人存在的證據,知道他們曾經建立一個以小亞細亞為中心的帝國。他們的軍力龐大,足以挑戰自負的蘭塞二世的埃及大軍,並在奧朗底河畔的加低斯,與蘭塞二世打成僵局。

大部分的聖經記載,都沒有把赫人當作是一個重要的民族。然而赫人諸王和埃及,曾與所羅門王作過馬匹的貿易。王國分裂時代,他們又曾介入亞蘭和以色列之間的紛爭,證明當時赫人也是舉足輕重的大國。名稱研究赫人的專家認為,「赫人」這個名稱有3個意思:(1)亞拿多利亞的原居民族,專家較喜歡稱他們為「赫提人」;(2)通稱為「赫人」的印歐民族;(3)敘利亞北部保存了部分赫人文化的幾個小城邦,一般稱為「新赫人」。新赫人的興盛時期,是在主前一千年代以後。但在赫人帝國時代(約主前1400-1190),這些城邦全都是小亞細亞之赫人的藩屬。主前一千年代之後,亞述、希伯來人等鄰邦都沒有理會語言和人種的分別,而用「赫人」的名稱,泛指早期的赫人帝國,以及後來敘利亞北部的城邦。地理赫人的帝國以亞拿多利亞(小亞細亞,今天的土耳其)為中心,首都在黑里斯河彎(今日土耳其的克改勒河)的哈圖沙什(今日的波格斯凱)。帝國的版圖,有時會比亞拿多利亞為大,但由於版圖也包括了一些藩屬城邦,所以沒有明顯的疆界。這些藩屬城邦和帝國只有條約上的關係,不算是帝國的一部分。赫人居於巴勒斯坦和敘利亞,埃及也受其影響,他們亦成為埃及藝術和銘刻的重要主題。巴勒斯坦有赫人居住,在聖經中已有明證,一些巴勒斯坦城市如希伯崙等,早在列祖時代,便已見赫人的勢力。歷史赫提人是主前三千年代,住在亞拿多利亞高原的幾個民族之一。他們不屬閃族,也不屬印歐民族。約在主前2000年,印歐民族侵佔了這個地區,取得這地的政治勢力。亞拿多利亞的信史時代,在主前1900年左右,隨著亞述商人的到達而開始。這些商人在不同的城市定居,以楔形文字寫在坭版上,和本鄉通信。其中有不少書信被保存下來,在奇色里附近的庫勒泰(古代的加尼西)發現得最多。信件中記錄當時赫人君主之間,互相爭奪亞拿多利亞的霸權。信中又提到安尼特斯王,在後期的赫人文獻中,也曾記載此人。古王國(約主前1740-1400)赫人君王的祖先名叫拉巴拿。有關他在位時的記載,已經完全湮沒。但後來的銘刻,卻記載了他的事蹟。繼承他的哈圖西里斯一世(約主前1650-1620)遺留了一篇演辭。大部分有關當時政治情況的資料,都是這篇演辭提供的。他在位時,哈圖沙什(今日的波格斯凱)成了帝國的行政中樞。穆爾西尼一世(約主前1620-1590)甚至在主前1600年攻取了巴比倫。但他被弒身亡,帝國陷入一片混亂。東方的胡利人進侵,赫人又在南方失勢。古王國時代餘下的日子,都是在不安和內部不和中度過。主前1525年,德里皮奴篡奪王位,又剷除了敵人。不安的局面因而稍得改善。他頒佈了一項有關繼承王位的詔令。詔令的序言簡述了赫人的歷史,又列明君王和貴族的行為準則。這個時代末期的日子雖不明朗,卻留下了一部著名的法典。這部法典是在波格斯凱發掘出來的,是最重要的文獻之一。帝國(約主前1400-1190)胡利人的霸權,在主前十五世紀被埃及王杜得模西士三世打破。但胡利人的另一個王國米坦尼,不久之後又在亞西亞西面稱霸。米坦尼雖是赫人的隱憂,但赫人帝國在雄心勃勃、精力充沛的君王蘇庇魯利馬一世(約主前1380-1340)領導下,回復以往興盛的國勢。亞馬拿信札就是在這個時期寫成,見證了當時巴勒斯坦及敘利亞一帶的混亂局面。蘇庇魯利馬發動一場出色的戰役,擊敗了米坦尼;並運用他的軍力和外交才能,設立了一個由藩屬的城邦構成的緩衝區。藩屬與赫人帝國之間條約的抄本,已經與其他的赫人文獻一起被發掘出來。主前十四世紀,亞門諾斐斯三世昏庸無能,亞肯亞頓又只關心宗教,以致埃及在亞西亞的勢力漸漸衰弱。但第十九王朝肇建,埃及又蠢蠢欲動,要收復失地。奧朗底河畔的加低斯一役,是巴勒斯坦及敘利亞爭奪戰的高潮。赫人的戰車一開始便佔了上風。雖然蘭塞二世在此役中僅僅保住性命,卻自稱打了一場勝仗。赫人君王模瓦得利也自稱得勝,但這場戰役卻沒有導致政治權力的轉移。下一任的赫人君王哈圖西里斯三世在蘭塞二世21年和蘭塞二世簽署和約。哈圖西里斯三世又把女兒嫁給蘭塞,以保證兩國之間的友好。主前十三世紀中葉,赫人受到西方亞希雅華人的侵擾。這些亞希雅華人大概是亞該亞人和海上民族。這些海上民族不斷的攻擊,終於在主前1190年左右滅了赫人帝國。他們繼續橫掃地中海東岸,直到蘭塞三世在尼羅河三角洲把他們抑止。新赫人王國(約主前1190-700)統治敘利亞北部獨立城邦的君王,依然使用赫語的名字,他們所立的紀念碑,也是用赫人的象形文字。亞述人繼續稱這地區為赫提地,舊約則稱這些國家的統治者為「赫人諸王」。這些小國迅即成為亞述的附庸,並在撒縵以色五世和撒珥根二世當政之時,成為亞述的省份。這兩位亞述王在主前721年又攻陷了撒瑪利亞,滅了北國以色列。語言和文學波格斯凱所發現的文獻包括了8種語言。皇室記錄所用的語言,只有赫語和亞甲語兩種。亞甲語是帝國的通用語,也是亞馬拿坭版的主要語言。此外,只有胡利語,才有整篇文獻用一種語文寫成的例子。其他的語文,主要是在赫人宗教文獻中的小段落出現,而其中一種語文能憑幾個術語來鑑定。這8種語言是:(1)赫語,又稱尼西語。何魯斯尼鑑定這種語言,屬印歐語系的一支。他的論點曾一度不為學術界接受,但今天已經完全得到證實。(2)赫提語,亞拿多利亞原居民的語言。祭司執行和赫人眾神有關的祭禮儀式時,便會使用這種語言。(3)路維語,這種語言也屬印歐語系,和赫語有密切的關係。(4)巴拉語,也屬印歐語系,我們對它所知甚少。(5)胡利語,在很多儀文之中出現。現存的文獻,包括了吉加墨斯史詩胡利文譯本的殘片。亞馬拿坭版中,有一封信是米坦尼王圖施拉塔寫給亞門諾斐斯三世的,這封信也是用胡利語寫成。此外,尚有(6)米坦尼統治者所說的雅利安語言;(7)亞甲文;和(8)蘇默文。赫人除楔形文字外,又使用象形文字書寫。象形文字的銘刻,有刻在石上的,也有刻在鉛塊之上的。赫人的文獻包括了官方的文件,如:條約、法律、指令、君王的年史、信件,和其他歷史記錄。此外,尚有不少宗教性文獻,如:神話、傳說、史詩、咒文、儀式、徵兆、禱文,以及慶典和節期的記錄。人民赫人文化不論在語言還是人種上,都變化多端。這種情形在帝國遼闊的領土上,更為顯著。從赫人的浮雕和埃及人的紀念碑上,可知道赫人的外表。在他們描繪中,赫人的相貌平庸,他們日常的衣飾是厚重的衣服、又高又尖的帽子,和尖端翹起的鞋子。宗教赫人眾神的名字,可見於碑銘之上;而在浮雕上,可識別眾神祇的形象有如下特點:右手拿著兵器或工具,左手拿著標記,又有翅膀或類似的附屬品,並可能站在代表他的動物之上。赫人主要的神祇是氣象之神,代表這個神的動物是公牛。眾多的地區性神祇,組成了公認的眾神。眾神的領袖是太陽女神雅利娜,她是國家和君王的至高神。赫人的條約通常列出眾多神祇的名字,作為盟誓的見證。聖經中的赫人「赫人」一詞在舊約出現了近50次,在新約則沒有出現;如果我們把赫人的祖先「赫」的名字計算在內,則有超過60次之多。其中大部分都提到赫人住在迦南地。根據創世記十章15節的記載,赫人的祖先赫是迦南的次子(參代上一13)。「赫的子孫」主要在記述亞伯拉罕買麥比拉洞事蹟的段落中出現(創二十三)。和合本把「赫的子孫」和「赫人」一概譯作「赫人」。舊約提及赫人的段落包括:創世記二十六章34節,二十七章46節(赫人的婦女),四十九章29-32節,五十章13節(以弗崙);出埃及記三十三章2節;民數記十三章29節;申命記七章1節,二十章17節(被滅);約書亞記十一章3節,十二章8節(居於迦南地);撒母耳記上二十六章6節;撒母耳記下十一至十二章(大衛手下的勇士);列王紀上九章20節,十章29節(所羅門手下的奴僕和商人),十一章1節(所羅門的妃嬪);以斯拉記九章1節(外邦人);以西結書十六章345節(耶路撒冷的祖先)。CarlE.DeVries――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