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新造的人」
新創造,新造的人(NewCreation,NewCreature)在整本舊約與新約中逐漸顯示的救贖概念,到耶穌第二次降臨時便完全成就。聖經最基本的真理是,神是天地的創造者,祂維護和主宰萬有(例:創一;詩三十三6-11,一○四;太六25-32)。而有關人的最基本的概念是,他是受造物,是神按著自己的形象創造的,為要服侍祂(創一至二)。聖經中有關救恩的信息,若撇開神是創造者的教訓,是很難理解的。人的罪的本質和悖逆之處,就是他「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羅一25)神是救贖主,因為祂是創造主。同樣道理,神救贖的對象是反叛的被造物,他們連同整個創造,都被咒詛,變為無用和敗壞(創三17、18;羅八20、21)。在舊約裏創造和救贖之間的連繫,在以賽亞書下半部(賽四十至六十六)尤為明顯。先知展示了神要為以色列成就的最後救贖,是何等榮耀。先知一而再的重複神所應許的最後救贖的一個觀點是:神是天地萬物的創造主,特別是以色列的創造主(參賽四十12-31,四十四24,四十五18,四十八13,五十一16,六十四8)。在這背景下,先知的期望就集中於一個「新天新地」(賽六十五17,六十六22)。這個新創造的概念,給以賽亞所預言的末世性救恩提出了最廣闊的範圍。神在末後的更新與復興的工作,可與祂在創世時的創造工作媲美(賽四十八12)。神將來使萬物達至完全的作為,跟祂從前使萬物從無到有的作為,是一樣偉大的。同時,新創造的概念顯示,所應許給予以色列的末後救恩,是普世性和宇宙性的。最基本的盼望是萬民和以色列人一樣,都有忠心的人最終可以進入永恆的新創造的福祉裏。新約作者承接以賽亞這些信息,加以發展,並成了他們自己的信息不可缺少的部分。新創造和基督新約把創造與救贖連繫起來。好幾位作者把基督的救贖工作和祂在創世時的工作,相提並論或相連起來(約一3;西一15-18;來一2、3;啟三14)。祂在末日「時候滿足」(加四4;弗一10)和在「末世」(來一2)所作的事,植根於祂在創世時所作的。基督所成就的救贖,是一項新的創造工作。 保羅稱基督為「末後的亞當」和「第二個人」(林前十五45、47;參第22節;羅五14),這樣,新的創造與基督的工作的連繫更是無可爭議。這描述跟耶穌自稱的「人子」十分類似。保羅用末後亞當的稱謂,顯然是想更突出亞當與基督的對比(羅一;林前十五)。亞當因著不順服,把罪帶進世界,並受到死亡的咒詛,而相反地,基督的順服奠立了公義,使人得稱為義,得著生命。保羅進一步的揭示亞當與基督更全面的對照,以及其中的含義(林前十五42-49)。他把信徒現今的軟弱與朽壞的肉身,跟將來復活時的身體作一強烈的對比。他總結說:一個是「屬血氣」的身體,另一個是「屬靈」的身體。亞當和基督分別代表了屬血氣和屬靈的身體。然而,他們同時又顯為完全的人。他們代表其他的人(第48節),又代表了兩種相對的生活形式。第一個人亞當是屬血氣和屬地的代表人物;他的罪使世人落在敗壞和死亡之中(羅五12-19)。第二個人末後的亞當──基督,是屬靈和屬天的代表人物,這存在形式充滿生命、能力和榮耀。最後,這段經文的對比在於兩個接連著的世界秩序,就是創造及其終極的境況(新創造),每一個秩序都由一個亞當開始。保羅和其他新約作者談及新創造的福音,還有兩個要點。第一,他自己得以復活,是當基督作為末後的亞當,成為叫人活的靈的時候(林前十五45)。其關鍵在於基督與信徒藉復活的合一(參林前十五12-20;西一18)。在新約宣講的信息裏,基督的復活與創造是相提並論的(羅四17)。根據新約,新的創造始於基督的復活。第二,是說明末後的亞當成了賜生命的靈,哥林多前書十五章45節指出高升的基督與聖靈在拯救行動上的合一。聖靈是新創造中的能力(參來六5)。榮耀的基督所賜的聖靈在哪裏工作,那裏就有新的創造。新創造是舊約一直期待在末世應驗的應許。因基督(末後的亞當)的工作,尤其是因祂的死與復活,這應許的應驗已經開始實現。當祂再來,應許更得以完全。在基督兩次來臨之間,這兩個創造同時存在,新的已經開始,舊的仍漸漸過去(林前七31)。根據耶穌在符類福音中宣講的中心信息,新創造的概念與神國的概念有密切的關係。神國的來臨與基督本人和祂的工作有直接的連繫,祂宣佈天國既是現今的(太十二28,十三11、16、17),也是將來的(太八11,二十五34)。與耶穌同時的猶太教所提倡的兩個時代有所區別,去表達對末世的期望。耶穌和早期教會也承襲了這說法(例:太十二32;弗一21);故此,新的創造就是他們期待那「將要來的時代」。「新的創造」廣泛顯示了末世的實況性質;救贖所包含的,正是萬物的更新(啟二十一5)。新創造和教會根據新約,救恩從始至終都是指與基督聯合,分享從祂一次就成全了的救贖工作所帶來的一切福分。這樣,由於基督已經死而復活(林後五15),任何一個在基督裏的人,都已經是新創造的秩序裏的一分子(第17節)。經文強調和好及其範圍(「一切」,第18節;「世人」,第19節)。據此看來,這新創造不僅是個人性的,也是宇宙性的。新約僅有另一段經文提到「新造」(加六15),包括的範圍是宇宙性,但也是個人性的。在新造的秩序裏,受割禮或不受割禮都無關緊要;這新造的秩序與世界對立,因為就世界而論,信徒已經與基督一同釘在十字架上了(第14節;參西二20)。新英語譯本對哥林多後書五章17節的譯法是:「若有人與基督聯合,一個新世界就出現;舊的秩序已成過去,新的秩序已經開始了。」對信徒來說,復活並不只是一個將來的盼望,而是一個現今實在的境況;他們已經與基督一同復活了(弗二5、6;參西二12、13,三1)。信徒是「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為要……行善。」(弗二10)再者,教會是「新人」新約的實體,由以色列人與外邦人組成(弗二15)。它成員的心靈已經被主的靈更新了(林後四16),這更新是按著末後亞當的榮耀形象作成的(林後三18,四4、6;參羅八29;弗四24;西三10)。在主再來的時候,所有的新人也要得著這同樣榮耀的身體(林前十五49)。過聖潔生活最深層的動機不是因罪得救的感恩回應,而是由於信徒是一個新的被造物。新約的倫理是新創造的倫理(羅十二2;西二20)。新的創造不單是一個現今的實況,也是將來的盼望。對新造的人而言,教會活著「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林後五7)回想以賽亞的期望,信徒是盼望基督再來建立「新天與新地,有公義在其中」,而到時,罪及其惡果已成為一些回憶而已(彼後三13;啟二十一1、3、4)。這盼望叫人產生疑問:這最後、永恆的秩序與最初創造的秩序有何關係?世界被火燒毀的圖畫(彼後三10、12)以及啟示錄二十一和二十二章一些表徵,(例:沒有太陽、月亮、晚上,參啟六12-14),似乎暗示兩者是絕對互不相連的。不過,有其他經文解釋這表徵。雖然身體的特質在復活之前和之後有著顯著的分別,但肉身和靈(林前十五44)並不是兩個身體。這身體本是朽壞、羞辱和軟弱的,但復活過來之後,就是不朽壞的、榮耀的和強壯的。信徒的身體如是,被造的世界也如是。整個世界熱切期待和呻吟嘆息,不是為了滅亡,而是從虛空和朽壞的轄制中得釋放,可以分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這自由將要在身體得贖(復活)時顯明出來(羅八19-23)。新的創造不單是回復起初創造的境況,而是一個更新的被造世界。縱然人有罪,而罪帶來敗壞,但藉著末後亞當──基督──的救贖,神起初所定的目的已完全滿足了。RichardB.Gaffin,Jr.另參:「創造論」;「新人和舊人」;「新」;「新天新地」;「亞當」;「永生」。――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