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理學」 理學/哲學(Philosophy)對生命中的基本問題作邏輯性和自我批判式的尋問探究。「哲學」本身的意義是「喜愛智慧」。這種「喜愛」的態度是樂於追尋、發現,和分析及辯護智慧。雖然「哲學」一詞在聖經中只出現一次,但在希臘的世界中,猶太教和基督教均被視為哲學。事實上,希臘哲學家早於主前三世紀,在亞歷山太與猶太學者接觸時,已稱猶太人為「哲學型的民族」;聖經所表達的宗教是哲學性的,與希臘的宗教不同,它以整全的眼光來看實存的本質,並定出具體的價值觀,可以導引群體的生活和個人的決定。在聖經唯一明顯使用「哲學」一詞的經文中(西二8-10,和合本作「理學」),作者把異教與基督教哲學之間,作了一個對照。保羅希望歌羅西人照著基督來發展他們的哲學,而不是照著騙人的空談、人的遺傳,或「世上的小學」。基督跟那基於異教的空談和人的遺傳的空洞哲學極之不同,因為神本性的豐盛,都有形有體地居住在祂裏面──這是智慧和哲學的一個堅固基礎。祂又跟那些只是「基層的諸靈」不同,祂本身是「各樣執政掌權者的元首」,是真理和正義的最大來源。聖經沒有指摘哲學的訓練方法,因為除了空談和人的遺傳,另一個選擇就是「照著基督的……哲學」。哲學作為一門學術,是產生於希臘,而時間是在舊約寫成之後,因此舊約不會提及哲學。然而,聖經中智慧文學的作用跟一些哲學性的著作頗為相近,這些著作對整全的生活提供箴言式的指引(特別是箴言書),或探討人類存在的難題(特別是約伯記和傳道書)。聖經之啟示的一些特徵跟當時的異教哲學一樣。例如,「悔改歸正」的觀念,是新約時代的希利尼世界一種假定已有的思想模式,因為一個人改變了哲學思想,意味著他要過一種新的生活。此外,「書信」的文學形式是由新約時代以前的哲學家所發明的,最先利用書信來辯護教義或生活方式的人是柏拉圖和艾索克拉底。 還有,在新約時代,關心實際生活問題,是哲學的中心;認識一種哲學是指學會生活的藝術。再者,作一個哲學家,就是作一個對「神」這問題有興趣的人;姑勿論他怎樣理解那問題。新約世界在正確生活和認識神兩方面的指引已到達成熟階段。新約曾提及兩種哲學思想:以彼古羅主義和斯多亞主義(徒十七18)。以彼古羅學派源於一位雅典哲學家以彼古羅(主前342?-270)的學說,他教人以適度的言行和穩定的人際關係來達致愉快的生活。他認為人類只是由物質構成,是原子──細小而不能毀滅的物質分子──因機會組合而產生的。斯多亞學派也強調合宜的生活,但他們相信世上有一個終極目的。這目的是由理性,或由一個甚麼都包括在內的東西所設立的,這東西稱為「道」。然而,像以彼古羅學派一樣,斯多亞學派也是物質主義者,相信所有東西都要由物質造成,包括人類、神明和道(他們有時看這道為神)。保羅可能曾在雅典接觸過一些「學術界的懷疑論者」。這些哲學家強調人的過錯和有限,到一個程度,他們認為人最好盡可能不要作任何判斷,免得判斷錯誤。然而,他們知道每天都需要作一些個人的抉擇,同時,他們對其他人的思想仍十分好奇,事實上,在保羅探訪雅典的時候,「雅典人和住在那裏的客人」,對新思潮似乎都維持一種高度的好奇心(徒十七21)──造成一種活潑、愛好思想的氣氛。保羅向這些好奇的心靈傳講福音是最適切不過的,他也實在有能力贏取一些人悔改歸主。他同意兩位希臘哲學家的某些意見:一是古時的伊皮麥尼德(主前六世紀)所說「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他」;另一是斯多亞派的克里安提(主前三世紀)所說「我們也是他所生的」;從而與雅典人建立共通的立場。可是,保羅卻也無可避免地要得罪大部分的聽眾,因為他要為一個人──基督──的獨特性辯解,並要指出祂已從死裏復活──這論調跟雅典哲學家的唯物論背道而馳,他們認為人死就是終局。明顯地,基督教有著一種截然不同的「哲學」。那種分別在許多經文中都很明顯,尤其是約翰福音第一章。約翰福音開始時的用語會吸引斯多亞派的注意和認同:「道」是外在的、神性的,是所有秩序的究因,是人類知識的來源(約一1-4)。約翰又在一些爭論點上刻意地寫得曖昧,以盡量避免得罪主流學派任何一方(經驗主義或理性主義)的見解。一方面,看經驗是主要知識來源的斯多亞派和以彼古羅派,對約翰福音會作如下解釋:「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在世上的人」(約一9)。另一方面,主張與生俱來的智慧是主要知識來源的柏拉圖主義者和新柏拉圖主義者,對同一段經文卻有如下的看法:「這光是那照亮人的真光,當他來到世上的時候,便照亮每一個人」。從文法上看來,兩種看法都是合理的,兩者都清楚看見了基督教主要的主張:道就是把真理帶給所有人的那光──無論是透過經驗還是出於天賦的智慧。約翰並沒有在這認識論的爭論點上偏袒任何一方,他再寫了5節經文之後,便說出道成肉身這基督教的中心教義,如此他開罪了所有古代的哲學學派,他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約一14)。恩典和真理在基督這獨特的啟示,仍是基督教哲學的基石。PaulH.DeVries另參:「以彼古羅派/伊壁鳩魯派」;「斯多亞派」。――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