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逃城」 逃城(CitiesofRefuge)摩西和約書亞從利末支派所領48城中,劃定6城作為誤傷人命者的庇護所,即所謂「逃城」(民三十五6)。6城中3城在河東,3城在河西。據申命記四章43節和約書亞記二十章8節記載,河東3城為:比悉(原屬流便支派,地處曠野高原)、拉末(原屬迦得支派,在基列地)、哥蘭(原屬瑪拿西支派,在巴珊地)。據約書亞記二十章7節記載,河西3城為:基低斯(在拿弗他利山地的加利利地區)、示劍(地處以法蓮山地)和希伯崙(也稱基列亞巴,地處猶大山地)。河東3城哥蘭在北,拉末居中,比悉在南;河西3城則基低斯在北,示劍居中,希伯崙在南。這樣的分佈使避難者可快速地到達逃城。古代以色列被殺者的近親有手刃兇犯的義務,稱為「報血仇的」(民三十五19-21),是他對遺孀、遺孤和全族裔所擔負的社會責任。蓄意謀殺人命者在古法面前是必不得活命的(民三十五31)。至於誤殺則又作別論。死者親屬雖然仍要尋機報仇,但摩西律法卻有特定條文,對非屬謀殺、故殺的誤傷人命者予以有限的保護。條文規定,誤傷人命者可遁至最近的逃城尋求庇護;該城長老有責收容(申十九4-6),待調查清楚即由公議會宣判其殺人的性質屬故殺還是誤殺。如屬故殺,則立即交付報血仇者處死(申十九11、12);如確屬誤殺,則可判無罪,但誤傷人命者須付罰金,並留在逃城直到在任的大祭司逝世為止(民三十五22-28)。這對尋庇護者來說也是不無苦楚的:一要與家人分離,二要耗費貲財,冒著性命危險遠遁他鄉,在人地兩生的逃城另謀生計。另參:「庇護所」;「民法和公正」。――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