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紡織」 布料和紡織(Cloth, Cloth Manufacturing,
Spin)自古以來,布料已是用絲、棉、亞麻、毛等原料製成。由亞麻所織成的麻布、由獸毛(最常見的是羊毛和駝毛)紡成的毛線或壓成的毛氈是聖經時代最通用的布料;棉布和絲綢也有所見。最原始的衣被是用獸皮直接縫製而成的。至石器時代,人類已知用羊毛壓成粗氈一類的布料。從埃及出土有染成紅色和藍色的毛線球,據考已有4,000年的歷史;同時還發現了麻布,據考是埃及第一王朝(主前3100)以前之物。中國於主前3000年左右首創絲織。因此,利用動植物的原料製作衣被的技術是在中國、印度、埃及和近東分別發展起來的。後來隨著貿易的開展,紡織技術也廣泛地傳播和交流。 原料亞麻亞麻在近東廣有種植。巴勒斯坦以加利利海周圍地區最為盛產。製作方法是先將麻莖收割、結捆、浸於水中,使韌皮纖維與莖分離;然後解捆,在日光下曬乾。此例可見於約書亞記二章6節:喇合為解救兩名希伯來探子,而令其躲藏在屋頂陳曬的麻秸中。下一步是將從莖上脫下的韌皮纖維梳理成麻絲,以備紡織成麻布。聖經提及亞麻之處有出埃及記九章31節、士師記十五章14節,以及箴言三十一章13節。麻布的質地有多種。供日常衣著用的麻布遠遜於製作聖殿飾物和祭司法衣所用的麻布(出二十六1,三十九27)。聖經對祭司內袍、腰帶、裹頭巾的布料質地雖未述及(出二十八40),但指出其褲子是細麻布製成,由此可以推想祭司的服飾恐怕主要都是細麻布的質地。據出埃及記二十八章8節記載,祭司法衣外的披肩,或稱以弗得,是以金、藍、紫、紅等線織成。已知金線是細金屬絲拉延而成,但對所謂銀線和銅線的情況卻言之不詳(出二十五3)。國王和貴族穿著細麻布的袍褂,這是尊榮的象徵,常人無緣享用。法老立約瑟為埃及宰相時,即披之以細麻布袍(創四十一42)。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曾帶有上好的細麻布,後來用以製會幕和法衣的材料均出自此(出二十五4,三十五6)。腓尼基人從埃及進口繡花麻布來作商船的篷帆(結二十七7)。聖經提及麻布之處尚有利未記六章10節、以西結書九章2節、但以理書十章5節,和啟示錄十五章6節。考主前2000年左右,吾珥的神像都是裹以細麻布的。這種布料當時還十分珍貴,常人未能享用。當時的大廟堂都附設有麻布作坊。麻布在巴比倫和其他若干地區的經濟中,地位十分重要。至主前三世紀,埃及的麻布作坊已很發達,麻布出口業也隨之大盛。當時的麻布出口中心還有迦巴勒、推羅、貝雷多(即今之貝魯特)。巴勒斯坦的亞麻紡織雖已不弱,但質量花式尚遠遜於腓尼基,所以所羅門建殿時還要請推羅的匠人來製作殿內懸掛的各種麻布飾物(代下二14)。羊毛羊毛是古代近東經濟中另一極其重要的紡織原料。從主前2000年吾珥坭版的記載可知,該城豢養上萬頭的綿羊,剪毛期一日剪羊達數千頭之多。城內設有專蓄羊毛的巨大倉庫。每於產毛旺季,要於奴工之外加僱女工千人以上,專事紡織,工價用實物支付,有海棗、橄欖油、魚,大概還有啤酒。在拉吉地區,於剪毛旺季的5個月內,曾有僱織工達6,400人的記錄。羊毛的顏色不一,有白、黑、棕、乳黃等色。有時需給羊披裹護衣,以防毛絨受沾染而影響毛色的純淨。古代羊毛的織造準備工作多為家庭作業(箴三十一13;參出三十五25)包括剪、洗、晾、拍(分離纖維、灰塵)、梳、紡這些過程。一家的主婦要負紡線之責,為全家人編織衣服。一般來說,半遊牧、養羊的部族多用毛布,而麻布的生產則需有安定久居的生活。所以,古代的日常衣著是毛(毛線衣或氈衣),細麻布則屬豪華昂貴的衣料,只有祭司和貴族才能負擔。山羊毛和駝毛山羊毛或駝毛製成的布料,質地粗厚,可以禦寒防水(出三十五23、26)。貧窮的牧人多穿這種衣服。聖經中泛稱之為「麻衣」者實即指此,有時貼肉穿著以示悔罪(尼九1;但九3;太十一21),或示哀傷(創三十七34;撒下三31),或示對奢糜生活的抗議(啟十一3)。保羅在獄中傳書請提摩太帶給他的那件外衣(提後四13),大概就是這種氈衣,可穿可蓋,很適合抵禦牢房中的苦寒。棉、蠶絲、金線猶太人在被擄期間,必已對棉布有所認識。聖經記波斯王宮所掛的「白色、綠色、藍色的帳子」,似都是棉織品(斯一6)。不過,巴勒斯坦即在被擄後期也未見有種棉的記載,或有棉布的發現。名貴的絲綢是從中國輸入的,首先傳至安提阿。但羅馬時代中東盛行一種野蠶絲織成的粗綢,恐怕是當地的產物。絲綢常是奢華糜費的象徵(啟十八2)。聖殿中的簾子,大概也屬這類昂貴的織物。據以色列早期史所載,那時會幕中的織物也有繡以金線的。這種金線是把金子錘成薄片剪出來的(出三十九3)。古代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的富豪所穿的一種繡金袍,是用一種平面稍寬的金線鑲邊的。在對幼發拉底河畔的杜拉遺址作考古發掘時,即發現了一束古代金線。紡線纖維有易於絞成多股的特性,這使古人產生了紡線的思想。把纖維在指掌之間搓捻成多股的線繩,這要算是最古老的紡線法了。原始紡輪出現極早(約在石器時代),這是一種可抵在大腿上轉動的簡單工具。聖經時代的紡輪是一個圓杆,一端削尖並刻槽,另一端墜以石、陶、金屬塊之類的重物,即今所謂紡綻。纖維在細端旋絞成線並纏繞在圓杆上。另用一纏滿轉紡纖維的細杆來「供料」,此物稱為「拉線杆」。今日所見的最古紡綻是主前四千年代之物,發現於埃及的拿加大。在蘇默古城吾珥和拉加斯的遺址,也發現了大量石製和陶製的紡綻。紗線可再紡以增加其股數。據猶太傳統說聖殿最內的一道幔簾就是用24股和72股之紗線織成的。律法規定,不可把不同質地的紗線混合,這固然有從織物本身質料考慮的因素,但主要還是出於宗教上對「純潔」的關注(申二十二9-11)。織布「織」就是將緯線與綁在織架上的經線交織成織物。將幾副木橛固定在某處,再將紡好的線齊整地綁在木橛之間,這就是最原始的織機。隨著紡織技術的發展,曾先後出現過3種不同類型的織機,即:平臥式織機,雙桁立式織機和懸經式織機。簡單地說,平臥式織機就是一副帶木橛的橫樑,使用時將木橛就地一插即成一副可綁經線的平行木。遊牧部族織用之極便:安營時可隨遇而織,拔營時將未織就的織物捲在橫樑上便可起程。用此機者先是以織補法編織,後來發明了「綜片」,可用來控制奇偶經線,遂使工作效率大為提高。大利拉將參孫的頭髮用緯線編織起來(士十六13、14),似即使用平臥式織機。聖經其他幾處的記載,似也指這一類型的織機(撒上二19;王下二十三7;箴三十一21-24;徒九39)。雙桁立式織機以一個直立的矩形木框作經線的撐架,為了使經線(尤其是長經)綁緊,有時還需加一道橫樑。這種織機大概是敘利亞或巴勒斯坦的產物。舊約有數處提及「機軸」即指此機的橫樑(撒上十七7;撒下二十一19;代上十一23,二十5)。懸經式織機也是一立式木架,經紗懸於上桁架,下端墜以經綻使紗綁緊,織作是由上而下地進行。從近東古邑的許多遺址都有這種織機使用的陶質經綻出土,多為主前3000至2500年間之物。古希臘似僅用此式織機,在主前六世紀的希臘古瓶圖案上常有繪畫。使用這種織機者必須站立操作,這是懸式織機的一大缺點。舊約時代裝飾會幕和院內的各種織物已相當講究,足見織作技術已有一定水平。分隔聖院的帷子長達50碼,幅寬2碼(這大概是當時的標準幅寬;參出二十七9-18)。會幕的幔子(出二十六31)和門簾(出二十六36)有藍、紫、朱紅各色,顯然是用麻布織成或繡成的。耶穌穿的那種束腰外衣是用整塊布縫裁的,在領口或衣繸織邊,因為該處是最易磨損的部位。如果在窄機上織這種布,則要分作3塊衣料了。麻布纖維既韌且長,可以紡成極細的紗,織成極薄的布。織麻布時互相交織的經紗和緯紗之數不必盡同,往往是4條經紗配3條或更少的緯紗,因為帛之承重力豎向較橫向為大之故。豎條花紋在古織機上輕易可作,但其他花紋則較少見。棉纖維短,較不易織,且棉條過濕易彎曲,織前需幾經梳整。織棉布多用平臥式織機。毛纖維長且呈鱗狀,織幅可以很寬,但需加意拉緊經紗以防脹大。古代織毛纖維時,有時織入彩色鑲邊來構成各種圖案。絲纖維滑而長,雖較短纖維易織,但需防止脫位。後來利用一種特殊的空位技術才克服了這個問題,遂能織出薄如蟬翼的絲織物。染色古代染料也有動物性和植物性兩種。紅染料多取自一種昆蟲;紫染料主要取自一種稱作紫貝的軟體動物。地中海東岸盛產紫貝,尤以推羅為著,故該城染織業發達極早(結二十七1-3、16)。紫染最名貴,在古代中東為王公貴冑的專用色。使徒行傳十六章14節記述一位女基督徒呂底亞(歐洲最先歸信基督的信徒)就是專營紫染業的富商。黃染料取自紅花的花瓣和花蕊。橘黃取自藏紅花的柱頭,敘利亞和埃及多種此花。綠染料是用其他色料調配而成。希臘時代,米所波大米地區多種植一種叫作菘藍的植物(十字花科),主要是供製靛藍用的。槐藍長於敘利亞和埃及,也是重要的染料作物。從古代壁畫和陶器圖案上常可見到染坊所用的一種大染缸。在巴勒斯坦許多古城的遺址中找到漂染作坊的遺跡,其中即有上說的那種染缸。HazelW.Perkin另參:「漂染」;「服飾」;「工商業」。――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