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埃提阿伯

 

{\Section:TopicID=2888}埃提阿伯 Ethiopia(地名)

字義:    Blackness

彙編:    •徒8:27希伯來文之稱,希臘文稱之為古實,即今之阿比西尼亞國。

―― 陳瑞庭

 

埃提阿伯/衣索匹亞(Ethiopia)在舊約中,埃提阿伯通常稱為「古實」(創十6;代上一8;賽十一11),是希伯來語的音譯,是描述埃及以南的地區唯一之希伯來詞。不過,希臘文譯本提到這地域時稱之為埃提阿伯,但在創世記十章6-8節和歷代志上一章8-10節中之民族名錄則保留「古實」一名。英文翻譯通常跟隨希臘文,但作為人名時,則例外(撒下十八21-233132,和合本作「古示」)。位置希伯來名字「古實」實際上是由古埃及語借用過來的名稱,此名字在中王國時期之初流行,那時候只用來指尼羅河第二和第三瀑布之間的細小地區。以後到新王朝時期(約主前1570-1160),它被用來稱呼向南延伸的較廣大地區。在地理上,比較廣的地區包括現代的努比亞和北蘇丹。人們往往被誤導以為聖經上的埃提阿伯,就是現代的衣索匹亞,其實不然,現今的衣索比亞以前稱為阿比西尼亞。埃提阿伯一字出於希臘文,根據某些譯家的解釋,意為「焦黑了的臉」(參徒八27)。這傳說在「比拉得蘇丹」,或「黑人之地」這亞拉伯名字中傳流下來,蘇丹之名由此而得。舊約作者使用古實一詞,似乎是刻意與埃及之地理名詞看齊,指延伸於阿斯萬以南(即結二十九10中的色弗尼)的不毛之地。埃提阿伯的邊界從來未曾明確劃清,甚至埃及人也不清楚,因此,其領域可能延伸到梅羅伊以外蘇丹境內某處。埃提阿伯的地域主要由尼羅河以東的沙漠構成,旅行相當危險。河流本身的障礙對航行也構成攔阻。露出地面的堅岩,迫使尼羅河流經狹窄的河床,所造成的洶湧波濤足以傾覆船隻。如此險惡的天然障礙保護埃及不致遭受外敵從南方入侵,但是也給埃提阿伯添加上不歡迎訪客的特性。如今,已有鐵路從哈拉夫河橫越努比亞沙漠,通往阿布哈邁得及喀土木。哈拉夫河恰位於尼羅河第二大瀑布之下,當阿斯萬大壩興建之時,是受到影響的地區之一。埃及的努比亞和北蘇丹部分適合耕植的土地都被淹沒,努比亞人被迫遷移到阿斯萬下游的考姆翁布。由於努比亞地區主要為沙漠,除了上流地區外,雨量稀少。梅羅伊王國時期的古都梅羅伊的周圍土地,有季節性的降雨,其西方和北方與尼羅河及阿特巴拉河相接的地區,號稱「梅羅伊島」,在古代顯然相當肥沃,可能有密林覆蓋。歷史埃及人曾在第一次過渡時期(約主前2200-2000),對古實施加影響,以保護其南方通道。到中王國時期(約主前2000-1780),他們控制了這片土地,在西努色一世時期(約主前1971-30),其勢力範圍從阿斯萬延伸至第二瀑布。第十二朝的統治者們在遙遠南方的塞姆納建立邊防,構築要塞,形成一條伸入北努比亞的防禦鏈。第十二朝的法老西努色三世可能是努比亞最熟悉的埃及人,在他以後,到第二次過渡時期之間,兩國間的連繫趨向冷漠。到新王朝時期杜得模西士一世執政時,埃及的影響伸向下努比亞地區,或許還遠達梅羅伊。亞門諾斐斯三世在索立建造大廟;在阿布森伯努比亞沙石絕壁刻成的宏偉作品,則在蘭塞二世時代完成。在這段時期,埃提阿伯由一系列號稱「古實王子」的諸侯治理。他們控制的範圍從納克罕(即希拉貢波立)到蘇丹境內的拿帕他。其中一位諸侯名叫胡易,其事蹟以圖畫銘刻在古內默來他自己的墓碑上。新王朝時期駐紮在埃提阿伯的埃及官員,死後通常葬於駐地而非埃及。他們的墳墓由幾個長方形豎坑構成,在一端或兩端挖出墓室。考古挖掘者發現他們每逢一段時期,便舉行一次集體葬禮。至新王朝時期臨結束時,埃及勢力漸衰,古實約在主前1100年贏得獨立,在第四瀑布附近的拿帕他建都。當猶大王亞撒時期,埃提阿伯人向巴勒斯坦遠征,卻被擊敗(代下十四9-15)。至第二十五朝,古實家族凱希塔和皮安基在埃及掌權,以後60年,埃提阿伯統治者控制了尼羅河流域。這個王朝有位成員塔哈卡,即舊約中的特哈加,顯然曾和希西家結盟以阻止西拿基立大軍入侵(王下十九9;賽三十七9)。當以撒哈頓和亞述巴尼帕促使埃及和埃提阿伯向亞述朝貢,古實日趨式微。至主前663年,底比斯毀於亞述巴尼帕之手,末期終於來臨(參賽二十2-6;鴻三8-10)。不過,古實人仍繼續控制蘇丹,當埃及人在迦基米施一役戰敗(主前605),他們考慮重新控制埃及。但當剛比西斯(主前525)來攻,將埃及和埃提阿伯併吞進波斯帝國時,他們的希望終告落空。聖經資料在以斯帖記一章1節和八章9節,古實被描述為波斯帝國內最遙遠的西南部一省。其「河流」或許是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參賽十八1;番三10)。約伯記二十八章19節和以賽亞書四十五章14節所提到的古實產品。按照埃及人的貨單,包括半寶石、動物和植物產品。有些先知期望流放在埃提阿伯的猶太人歸回故土(詩八十七4;賽十一11),還有些先知則預知屬天的審判要降臨這片土地(賽二十3;結三十4;番二12)。但由於古實置於神的主權之下,可同時盼待天上的祝福和審判;於是,詩篇六十八篇31節、以賽亞書四十五章14節,和西番雅書三章10節表示期望其子民能歸回希伯來的信仰。使徒行傳八章27節的埃提阿伯是指干大基(「女王」)的王國,首都約在主前300年遷至梅羅伊,女王即在此治國。考古發現在梅羅伊曾作多次挖掘。大堆的礦渣指出古代冶鐵工業的規模,金字塔、墓地、廟宇,和其他建築則反映埃及文化的影響。經過國際間的努力,努比亞的遺產得以保存,興建阿斯萬大壩時,阿布森伯的著名石刻神廟倖免被毀。努比亞也有相當豐富的黃金礦床,亞馬拿時代的埃及諸王因之得以致富。至羅馬時期,古實仍在開採金礦。梅羅伊成為古實首都時,其地理位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國際貿易機會,幾位古典作家曾提及梅羅伊其地。其人民不甘接受羅馬統治,但在主前23年終不免被彼羅尼斯征服。根據挖掘顯示,古實人使用象形文字和一種字母,但對之所作的研究,遠不及其他近東語文。R.K.Harrison另參:「古實#3」。――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