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西阿书第四章短篇信息
目录:
亲近偶像(四章)(康伯摩根)
罪恶的泛滥(四1~19)(陈终道)
生命的知识(四1~6)(鲍会园)
神的争辩(四7~19)(鲍会园)
神抱怨以色列人(四1-3)(文牧)
对祭司的谴责(四4-19)(文牧)
鉴察的主(四章1〜19节)(台北基督之家)
民无知识灭亡(4章1至10节)(香港读经会)
审判与管教(4章11至19节)(香港读经会)
亲近偶像(四章)(康伯摩根)
「以法莲亲近偶像,任凭他吧!」(何四17 )
本章开头的话,是本书剩余部分的引言;从这里开始到全书末了,我们读到的是先知持续一段相当漫长的年曰 ——正如我们前面谈过有关年代方面的计算——信息负担的浓缩记载;至少有七十年之久,何西阿都是北国以色列公义的传道者。
这一章本身是给全国的一篇信息,我们可以称之为国家的起诉状。其中描绘这个国家可怕的败坏光景,也明确宣告了败坏的肇因:「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其结果被形容为极甚荒凉,神的审判临到他们,并不像反复无常之审判官的一击,而是作为他们拒绝知识无可避免的结果,他们也就因着缺少知识而灭亡。
既然我们可以在这一章找到下面这句经常为人引述的话语,我们头一个工作是要很简单、但又很明确地问:它们是什么意思:「以法莲亲近偶像,任凭他吧!」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我必须与一种极受欢迎、几乎为普世所赞同的解释持相反的论点。这个普受欢迎的解释是:在这个审判的篇章中,神说因为以法莲亲近偶像,所以神要放弃他,要任凭他。「以法莲亲近偶像」,所以神说:「我任凭他。」相当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解经家对这一点都采一致的看法;然而,他们都错了。解经家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像羊一样钻到羊群里面,而我们有时候可以这样子说他们:「我们都如羊走迷。」在这里肯定就是这样。那肯定不是这句话的意思。神不是放弃以法莲,那与先知的整个敎训背道而驰。那与已经启示的真理——遭难之谷作为指望的门——互相矛盾,而且也与稍后将出现之神更伟大的思慕和呼喊——「以法莲哪!我怎么舍弃你?」相抵触。
所以我们再问一次:它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留意一下上下文。第15、17、18、19节构成一个单独的段落,这个段落是讲辞的一部分,是信息的一部分,然而在某些含义上却是与这段信息有别的。何西阿是北国以色列的先知。以色列正走在险峻的陡坡上,迅速的向下滑,即将就要被掳。南方的犹大比以色列更忠于神,这位,正在向以色列说预言的先知,此时突然向南方的犹大冒出一个信息:「以色列啊!你虽然行淫,犹大却不可犯罪。」这句话是给犹大的。「不要往吉曱去,不要上到伯亚文。」伯特利乃是神的家,但先知却极巧妙而讽刺地不称它为伯特利——神的家,却称它为伯亚文——虚空之家。祂对犹大说:「不要往吉甲去,不要上到伯亚文,也不要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祂就这样继续对犹大说:「因为(中文圣经未译)以色列倔强,犹如倔强的母牛;现在耶和华要放他们,如同放羊羔在宽阔之地,以法莲……」(以法莲就是以色列, 因为它是以色列最重要的支派的名字,他一向用这个名字代表以色列)「以法莲亲近偶像,任凭他吧!」
这不是说神要任凭以法莲,而是警告犹大说:犹大必须任凭以法莲。「以法莲亲近偶像,任凭他吧!」先知是在警告犹大,要他别跟以色列结盟,无论是贸易上的、政治上的、或军事上的。当何西阿正在对北国说预言时,他的同胞、也是同作先知的以赛亚则正在南国传道,他就以这句简短的话加强了以赛亚的信息,「以法莲亲近偶像,任凭他吧!」这是先知对忠诚者所说的话,要他别跟不忠之人同谋共犯。这句话是警告那些仍有较大度量持守他们与神之间正确关系的人,不要与以法莲有任何接触,以免殃及自身安全:「以法莲亲近偶像,任凭他吧!」
神没有放弃这不忠的以法莲,这虽然是千真万确的事,但心诚之人切莫与不忠之人结盟。这样,这信息就构成这预言中的特殊状况,这个原则贯穿了圣经上所有的书卷,曾经不只由一次以具体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如你所记得的,在新约圣经中说:「主说: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不洁净的物。基督和彼列有什么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么相干呢?」它启示出那些跟随神的人远避恶事、不与恶人同谋的必要性。
接着,有三件事引起我们注意:第一、禁戒之事——拜偶像;第二、所描写的光景——以法莲亲近偶像;第三、对犹大发出的警告——「任凭他吧!」
旧约的所有经卷、与新约圣经,都相当明确地将拜偶像视为一件无可容忍的恶事。这是以色列人的罪,是那叫他们受到咒诅、受到败坏。使他们枯萎的事。那么,什么是拜偶像呢?我知道这个问题听起来几近荒谬可笑,因为我们对这件事当然是极其熟悉,甚至会不约而同地说每个人都知道拜偶像是怎么一回事。但我却不敢肯定我们对于这个主题的想法总是正确的或恰当的。所以我确实是问——什么是拜偶像呢?这当然是个严肃的问题,我们应该面对它。
我首先要说的是:拜偶像绝不是死板的。我们有时会说英国和美国是基督敎国家。就着某个角度而言,这样的描述是可以容忍的;但全面说来,根本就没有基督敎国家。我们仍然是充满了偶像崇拜,并饱受它的荼毒。
那么,什么是拜偶像呢?我们首先要认清偶像崇拜显然是宗敎上的事。拜偶像的人不是一个违背宗敎的人,他是正在履行它。如果有一个人公然声称是个无神论者,而且诚然如此,那么他不可能是个拜偶像的人。然而,在他的身上,不管他声称是个无神论者一事是多么诚实的,他的整个生命仍是受到某种中心信仰所主宰的,那就是他的神明,所以归结起来,他也是一个拜偶像的人。但就着我们对此一词语的一般用法而言,它适用于那些自称有宗敎信仰的人。我再重复一次,拜偶像的人不是一个违背宗敎的人,而是履行宗敎的人,所有形式的偶像崇拜,存在于基督徒的光尚未照射进去之地,全都是属宗敎的。人类崇拜的每一个形式,都是表明他在宗敎上的潜在可能,以及他想要实现并满足那个可能性的尝试。这适用于我们读经时所熟悉的那些人,敬拜巴力,敬拜摩洛,以及敬拜玛门,它也适用于我们阅读圣经以外之历史时所熟悉的那些人, 崇拜宙斯(Zeus)、黛安娜(Diana)、亚斯他特(Astarte)、或所有这些神明,这些人全都是笃信宗敎的。当保罗到了雅典的时候,他看见满城都是偶像。当他开始在马斯山(Mars Hill ;译按:使徒行传称为「亚略巴古」)对斯多亚派和以彼古罗派的人讲道时他说:「我看你们凡事很……」—— 不是很迷信,再没有比这更令人扼腕的误译了;而是—— 「我看你们凡事很敬畏鬼神。」拜偶像是信宗敎、敬畏鬼神的。
哦!什么是偶像呢?让我们先局限于这节经文中所用的这个字:「亲近偶像」。如此翻译这个字,只是指「偶像」而已;此字(Atsab)字面的意思是指某种雕刻的东西,用来指雕刻出来以代表某样事物的东西。拜偶像,乃是敬拜一个像,而且以这像为代表神的——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称之为一个神明,那就是偶像崇拜。偶像崇拜是敬拜虚假之代表神的东西。
让我们简短地将这一点应用在以色列国的历史来考虑。当所罗门去世时,百姓怨声载道,埋怨君王所加诸百姓身上的税赋太重,身为一个君王,所罗门是一败涂地的。所罗门作王统治全国的四十年期间,非常像麦地锡(Lorenzo de' Medici,
1449~1492)统治佛罗伦萨(Florence ;意大利城市)的时候,他以辉煌壮丽的展览和艺术家的光芒、歌曲和花朶、精巧和美丽的事物奴役了百姓,利用职权强索几乎把他们的生活给压榨得精光。撒弗娜罗拉(Savonarola, 1452?1498)兴起,粉碎了他的权势。所罗门的统治就像那样,当所罗门死的时候,耶罗波安为了受压榨的百姓说话,要求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减轻他们的重担。罗波安这个愚昧的年轻人把独裁政治想象成世代相像的,与一些较年轻的人商量后,回复他说:「我父亲用鞭子责打你们,我要用蝎子鞭责打你们。」然后反抗的声浪涌出:「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吧!」国家就一分为二了。以色列国在北方,犹大国在南方。然后耶罗波安作了甚么事呢?他并未劝百姓放弃敬拜神;他觉得敬拜神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如果他们为了重大的节期和筵席而往犹大和耶路撒冷去的话,他在北方的政权就岌岌可危了。所以他就说:「我们要建立起我们自己的体系来。」结果,为了政治上的理由,他就设立了两个敬拜的中心,一个在伯特利,另一个在吉甲,他也设立两个金牛犊供人敬拜。然而,他却不是呼唤他们来拜金牛犊,而是拜神——由牛犊来代表。那就是以 色列之偶像崇拜的肇始。它往后就陆续发展,直到所有错误地代表神的东西全都出现了。但他们仍然在敬拜;他们又一定会告诉你说他们在敬拜神,但他们所敬拜的,却是错误代表的神。那就是偶像崇拜,就是想要借着祂直接临到人的启示之外的任可代表来敬拜神的宗敎。那就是偶像崇拜。那就是本身包含了一切悲惨、一切灾祸、一切终极审判的恶事。
我曾经提起与何西阿国时代的以赛亚。在南方的犹大国,大约同时在某个地方,他针对这种代表神的企图大加挞伐,请听他的话:
「你们究竟将谁比神?用什么形像与神比较呢?偶像是匠人铸造,银匠用金包裹,为它铸造银炼。穷乏献不起这样供物的,就拣选不能朽坏的树木,为自己寻找巧匠,立起不能摇动的偶像。」(赛四十18~22)
「你们岂不曾知道么?你们岂不曾听见么?从起初岂没有人告诉你们么?自从立地的根基,你们岂没有明白么?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虫。祂铺张穹苍如幔子,展开诸天如可住的帐棚。」
神说:「你们究竞将谁比我呢?」先知指出以任何形像来代表神都是不可能的。那也就是第二条诫命所禁止的罪:「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甚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也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
这一切全都是根据我们承认这个事实——没有一个人可以制造出神的代表物来,同样肯定的是:当他这么作,或企图这么作,然后借着他自己所作的代表物来敬拜神时,乃是借着一个错误的代表物来敬拜神,其结果是造成他自己遭受摧残。那就是偶像崇拜。
如果人类想到神,承认神,然后说:「现在我必须理解神,明白神,我也必须有某样东西来代表神。」就着手造出那个代表的东西来,他是在试图作一件不可能的事。然而这却是一件如此容易的事,这么作也是极为自然的。人说:「给我某种我可以看得见的东西,可以使神出现在我眼前的东西。」然后,如果一个人试图满足他自己的要求,就只有一个方式,就是将他自己的人格,或另一个人的人格投射至无限。这就是所有重要之偶像崇拜的历史。某些层次较低之偶像崇拜的形式,则是将动物神化,结果总是伴随着皈依者之生活的兽性化。但是,当人类将自己投射至无限,并说神是一个无限之人性的存有,那他所投射的乃是一个畸形、古怪的、不合格的产物。结果就产生了力量之神——宙斯、残酷之神——摩洛、情欲与不洁之神——巴力等。所有代表神的偶像,都是从人性的思想投射出来的,这些东西都错误地代表神,因为人的本身就是失败的。
以色列人采用了较低层次的偶像崇拜,以牛犊来代表神。他们拒绝了真的知识,结果他们就被罪所玷污、弄脏了,这也是他们人性中的情欲所致。
凡是建立在否认「启示的神」这个根基上的道理,无论是那一种形式的宗敎,都是偶像崇拜。我现在所想到的不是印度,我所想到的不是中国,我所说的也不是非洲;我所想到的是历来在名义上所谓的基督敎国家,他们在思想神的时候,已经偏离神的启示了。
但人总渴望有某种的代表物,宝贵神已经把祂的代表赐下来了。「在时候满足时」,祂来了;用保罗最具启发性的话,当他论到耶稣时,说祂是「那不可看见之神的像」。今曰的偶像崇拜,包括在敬拜神的同时,企图否认神在耶稣的身上临到的终极启示在内。如果人只是在人类的层面上来看待耶稣,并且说:「我们要接受神的训诲,这是我们一致同意并且试着要顺服的,以作成我们自己的救恩。」 他们就是拜偶像的人。他们是在错误代表神之东西的神龛内敬拜。而今,就如我们素常见到的,这种灵里的罪正在重演,即将使所有生命——个人的、家庭的、社会的、国家的——受到玷污。今天在各处所见的灾祸,都是因为人是崇拜偶像的,偏离了神在基督里所赐的启示。
现在让我们查看这句话里面所显露之以色列的光景:「亲近偶像」。「亲近」是个引人注意的字眼。其原始字根的意义只是接合,但在希伯来文中常见的用法(就如圣经其他地方所显出的),却是被约束之意,如被咒语约束。它指的是邪恶方面的蛊惑,被偶像崇拜的咒语束缚住了。以色列耽溺于它自己的污秽,被它对神的错误观念所蛊惑。那最初是它自己所选择的,但如今,更为恐怖的是,先知看见这个国家以如此耽溺和被偶像崇拜蛊惑为满足,与它结盟、被它束缚、以它为满足,然而它永远是会导致自己的败亡——「亲近偶像」。
对于我的内心与我自己而言,此刻最恐惧的,就是人类以宗敎之错误形式为满足,那样的满足将会导致私欲邪情、放肆不羁、并推翻神的权柄。从它更产生出这样的宣告:没有关切我们的神,我们只不过是自己人格的牺牲品、 或得胜者,全赖我们自己的选择而定。行为主义、人文主义,全都是道德责任的否定者。观察一下源源不断涌向我们的年轻人的文学作品,都是为那样的生命观而辩护的,全都是出自于一种错误的神观,全都是以宗敎的名义提出的。有许多书籍的出版商,其出版物与所造成的影响,根本就是完全没有道德的,其中的敎训会把人的道德神经砍断,声称说敎会的道德标准与耶稣的道德标准是没有价值的。然而,这类的作品有许多都还对神表现出一副友善的嘴脸,向神示惠、以施恩人自居。这类书籍的作者已经失落了圣经中的神观——圣洁的神,祂不可能与邪恶妥协,因为祂是爱的神。那就是偶像崇拜;若说到任何一个人、 或一个国家「亲近偶像」,乃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事。
这一切把我们引到先知的劝勉,并赋予它力量:「以法莲亲近偶像,任凭他吧!」从我们自己的时代和我们自己的想法的角度看来,那意味着:对神忠诚,是不能妥协的。正如神已经启示出来的,祂之所以是神,全然因为祂是无可妥协的。无论如何,忠于基督,是绝不能与那些否认祂的人合作的。今天有一种宽容的主张正在蔓延传播,是极度悖道神的。有一种对包容政策的热爱正弥漫在空气中,牺牲了基督敎的核心、牺牲拿撒勒人耶稣之福音的精髓。有一种传扬甚广之以耶稣恩人自居的态度,同意将祂的名列在其他人的名当中,与他们相提并论。这种态度本身就是全然否认主,是一种极难捉摸之偶像崇拜的形式,而神的这句话立刻就适用在他们身上了:「以法莲亲近偶像,任凭他吧!」
1893年在芝加哥(Chicago)举行的万国博览会(World’ Fair)。在相关的活动中还举行一场大会,研究比较宗敎的问题。那次的集会对于宣敎工厂所造成的伤害,远非我们所能想象。当我们同意坐下来,将耶稣与佛陀、所罗亚斯 陀(Zoroaster ;古代波斯国敎——袄敎——的始祖)、和其他人相比较时,我们正在危害我们所传的信息。祂是远远超越比较范围之上的。钟斯(Stanley Jones)的故事可就大不相同了。他曾与其他宗敎的代表一起举行圆桌会议,他 也曾邀请印度的敎师、领袖、和诗人与他同坐;但他从来不曾赞同将基督与其他人相提并论,除了在指明基督绝对的超越性与终极性之外。那是不同的。
一个人必须忠于自己的良心。曾经有人问我愿不愿意参加某个集会,其他宗敎的代表也将在会中致词——回敎徒、犹太敎徒。不!我尊敬回敎徒,我也尊敬犹太敎的拉比,但我绝不会与他们一起站在宗敎讲台上。他们是与错误代表神之物联合的。如果有人说他对此不能肯定,我将会答复说:那么,他所不能肯定是关于耶稣基督,而不是不能肯定祂的终极性。一旦我们准备将祂拿来比较,我们就还谈不上是个基督徒。我们之所以会将祂与其他人事物相比较,乃是因为我们在悟性上没有提升到足以理解祂的程度,就更遑论在意志上降服于祂了。除非我们看见只有祂才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充满最遥远边界的所有视野,否则我们根本就没有真正地认识祂,我们与祂的关系也缺乏竭尽所能的热爱奉献。时候将到,不!时候现在已经到了,忠心的人至少应该是与所有和任何形式之错误代表神的事物妥协无分无关的,纵使是某种能以新的方式表现出耶稣,却否认启示之事之形式。千万不能妥协!
有人可能会抗议说:「那么作会使基督敎的界限过于狭隘,信徒会愈来愈少。在基督里为神冒险更好!」哀哉!今天的敎会已经遭受热爱统计数字的毒害了。有时我的某些弟兄告诉我说他们拥有那座城市或那个国家里面成员最 为庞大的敎会,此时我真感到恐惧战兢。他们危险了!我真巴不得能够获允有修改他们敎会名册的特权!知道登录在名册上的那些人,有多少是可以真正代表活泼的基督敎的,是极有价值的!敎会成员的筛选,有时是争战能力的强化!以法莲亲近偶像。犹大啊!偶像崇拜迷惑了以色列。她受到咒诅、惑乱、上瘾了。她受到蛊惑,她的噩运已经注定好了。犹大啊!远离吧!别与她联合!远离她吧!正如你对你自己的灵魂所作的评价一样!「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
最后,我们务要明白:这个分别的呼召并不包括恶待那些你从其中分别出来的人在内,你反倒要以极大的爱、怜悯、礼貌去对待他们。
「以法莲亲近偶像」,犹大啊!「任凭她吧!」神不会这样任凭她下去,神正要对付她。我们将会一次又一次地听见神心里的吶喊:「以法莲哪!我怎能舍弃你?」但是,只要以法莲离弃神,我们就务必不能在她拜偶像的事上与她妥协。这原则是必须应用在个人身上的,我不能替你应用它,你也不能替我应用它。但这却是一个嘹亮清澈的呼召声,要那些求告主名的人除掉与错误代表神之物的一切妥协。
-- 摩根《何西阿书──神的泪影》
罪恶的泛滥(四1~19)(陈终道)
百姓的罪恶报应(四至十章)
上段神藉先知本身婚姻上的不幸遭遇,指明以色列人信仰上对神的不贞不忠。本段则明指以色列人种种道德上的恶行,以及将必受到的刑罚。信仰的堕落,常是道德堕落的根本原因。现时代的各种不安和因罪恶所造成的种种痛苦,根本原因不是经济问题,也不是教育问题……,乃是人类的狂妄自大,拒绝神的真道,否认神的存在的缘故。
先知从本身的痛苦经历中,体会神对他的百姓的不忠的伤痛而发出严正的指责。警告他的同胞们,凡犯罪的必受报应。
一、罪恶的泛滥(四1~19)
读经提示
1.从四1~3节以色列人最主要的罪是什么?什么是他们的罪因、罪行、罪果?
2.神怎会跟人争辩?以色列地为何竟无人认识神?有什么特别意义?
3.按四4~10节指出祭司们有什么罪?先知怎样警告他们?对我们有什么教训?
4.四11~14节是当时实有的罪,还是象征某种罪?
5.为什么不要往吉甲去?(参串珠)先知为何常用以法莲代表以色列?
全章指责以色列人的罪恶,很难作清楚的分段。但大致上l~3节指责民间的罪,4~10节祭司的罪,11~14节论奸淫与偶像的罪,15~19节是警戒的话。
1.民间的罪恶(四1~3)
(1)不听神的话的罪(四1)
先知在一节下半至二节才指出以色列民间的各种罪。但在未指出他们的罪之前,先呼吁他们要听神的话。不听从神的话,就是他们犯罪的原因。
既说“耶和华与这地的居民争辩”,可见他们对神的态度并不柔顺信服。他们不但犯罪叛离神,而且在犯罪之后,不肯认罪,与神抗辩。不听神的话的结果,不但使他们落在与神和神的忠仆对抗的地位上,且使他们彼此相待“无诚实,无良善”,也就没有和睦与安宁。
许多人不但不听从神的话,而且还在犯罪之后,竭力辩解推诿,扑灭圣灵的感动。但他们却无法阻止罪恶所发生的坏影响。他们的家庭中没有诚实和良善,甚至夫妻父子,都不以诚实相待。他们社会也没有安宁与和睦。他们各人都以别人也曾犯罪为借口,而大胆增添罪恶,却又为没有安宁和睦,怨天尤人。这岂不正是今日一部分信徒的写照么?
但先知以赛亚提到神与人另一项的争辩——“耶和华说:你们来,我们彼此辩论,你们的罪虽像朱红,必变成雪白;虽红如丹颜,必白如羊毛”(赛一18)。人的罪恶如此深重,是因为神未为人设立救法吗?是因为基督的救赎没有功效吗?不是,乃是人不肯诚心悔改接受宝血的洗净。他们用许多理由为自己申辩遮掩,却不肯归向神。所以他们的良心没有平安,因未从罪中得拯救。他们的人际关系日趋恶劣,因为生命未得改变,彼此都是不可信任的罪人。
(2)不认识神的各种罪(四1下~2)
在称为神的选民的国度里,先知怎么竟说“无人认识神”?这表示他们对神的认识极其表面肤浅,甚至只顾照自己的想法,以为神是怎样的,便算作是认识了。正如有些人凭自己主观认识人,擅自把别人谁想成某种形像,又轻率地以为自己的推想正确,不再深入了解,就造成无可挽回的误会。
不认识神的结果,起初只不过“无诚实,无良善”。注意“无诚实,无良善”与“无人认识神”紧连在一起,随后跟着来的是种种可怕的恶行。圣经记载人类的第一次罪,只是因为不听从神的话而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但第二次的罪,便是杀人(创四l-9)。吃一颗不可吃的果子与杀一个人,差别多么大?但杀人的罪,就是从吃一颗不可吃的果子开始的。许多粗暴野蛮的罪是从人品格的败坏开始,演变成为充满全社会全世界的各种丑恶暴行。
(3)罪的悲哀(四3)
战争是人犯罪的结果,而战祸来临,常是神惩罚国家的方法。本节是指战争的灾祸将要临到以色列地。不但其上的居民要悲哀,连禽兽动物也受牵累。自古战争都是残酷的。不少人问说:神既是慈爱的,为什么容许战争发生?先知何西阿在这里正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你们当听耶和华的话,耶和华与这地的居民争辩,因这地无诚实,无良善……因此,这地悲哀……”(1、3上节)岂是神制造战争害人呢?战争是人集体犯罪的自然结果,就像街头有人打架一样,是憎恨、嫉妒、自私、贪欲……等罪的结果。神不过容许犯罪的人,在适当的时候受到他们罪恶当得的报应,好知道罪恶的痛苦罢了!
地与其上的万物,因人犯罪而“悲哀”,与新约书信的观念相合(罗八22)。
2.祭司的罪恶(四4~10)
(1)不必争辩(四4)
注意本节的“人都不必争辩”与第一节的“耶和华与这地的居民争辩”相对。人怎能与神争辩呢?人岂可推诿自己的罪责?岂能怨渎神的不公平?不能。但第一节是注重神与人的争辩。本节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争辩。人不但想把责任推诿给神,也想把过失推在别人身上,因而互相“争辩”。在此神藉先知宣告说:人都不必互相指责或推卸责任了,因他们必为本身的过失受责罚。
本节之下半节在不同的译本中,意义略有出入。大概有两种不同意义:
①指责祭司,如:
中文吕振中译本作“……祭司阿,我的争辩是针对着你。”英文Living Bible作“Look Priest,I
am pointing my finger at you,”②指责百姓抗拒祭司,如:
中文和合本四章四节下半——“因为这民与抗拒祭司的人一样。”
英文N.I.V.作“……for your people are like those who bring charges against a priest.”
N.A.S.B.作“……for
your people are like those who contend(争斗、争论)with
the priest.
可能原文版本在意义上不是绝对明显,所以有不同译法。按上下文两种译法均无大碍。
若是指责祭司,那就是指祭司的失识与卸责而说的。祭司应当精于引领人事奉神,岂料他们只精于指责别人。他们的指头不是为神的圣洁指责罪恶,竟是替自己的恶行找寻代罪者。
若是指责百姓,那就是指百姓不服神的律法,虽不明直接攻击圣经,却把圣经的教训,看作只是神学家的主张而加以攻击抗拒。
(2)必日间跌倒(四5)
“日间”有阳光普照,理当不致跌倒,而竟然跌倒了,不合常理。可见这等祭司不是没有神的律法的亮光可以依循,而是他们自己背弃律法,就如人在日间跌倒那样,既不是因无知或偶然失足,而是自取败亡。所以他们必在自以为得意和光明稳妥的时候,遇到灾祸。
“我必灭绝你的母亲”——本句可能是一种暗喻的用法,指灭绝他们的根源,也可能是带咒诅的警语,暗示将要来临的灾祸,不但使他们自己受害,也会殃及父母至亲。
(3)忘了你神的律法(四6)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这知识”指敬畏神的知识。为什么神的选民竟会因没有敬畏神的知识而灭亡?因为祭司弃掉知识,忘记神的律法。他们理当用神的律法教导百姓,但他们连自己也忘记了律法,没有按律法敬拜神。所以他们要负“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的责任。神要废弃他们作祭司的权利。
(4)祭司越多越得罪神(四7~8)
“祭司越发增多,就越发得罪我”——这是令人惊奇感叹的话。祭司增多不是应当更能使神喜悦么?怎么反而越发得罪神?当初神选召以色列人出埃及,原是要他们成为“祭司的国度”(出十九6),但如今这些祭司并不是真心事奉神,只想借着宗教的职务,图谋个人的利益,所以这等人越多就越发得罪神。
“他们吃我民的赎罪祭,满心愿意我民犯罪”——中文和合本圣经“赎罪祭”的“赎”与“祭”旁边的小点,表示原文只有一个“罪”字。中文吕振中译本、英文N.A.S.B.和N.1.V.译本都直译作“罪”。但为什么说“祭司吃我民的罪”呢?因百姓若犯罪就必须献赎罪祭。(旧约“罪”与“赎罪祭”有时同一字,创四7)。百姓若多犯罪,就必多献赎罪祭,祭司也就多得祭肉了。在此,先知责备祭司们“满心愿意我民犯罪。”,完全是职业的利益观念,全不体会神的心肠!按利来记的记载,祭司在赎罪祭或赎衍祭中所得的份相当多(利七1~7)。神把那些祭物大部分归给祭司作酬劳,原是神的恩典。他们竟然为贪得更多的祭物,满心希望百姓犯罪,把敬虔的事作为图利的门径,今日教会若日渐倾向商业化,难免重蹈覆辙。
(5)惩罚与报应(四9~10)
祭司既为贪求个人利益,不教导神的儿女遵从神的旨意而以神的子民犯罪为乐,所以先知宣告:“将来民如何,祭司也必如何。”意即祭司要像百姓一样受罚。他们灵性的情形既像百姓一样地堕落,当然也必和百姓一样地受罪的报应了。
“吃却不得饱”指其贪心所得的无法满足其心灵的饥渴。
“行淫,而不得立后”——按事实,在风月场所的男女关系,是不会“立后”的,但本句的实意是指以色列人在敬拜神的仪式中,搀杂了拜巴力或其他偶像的仪式。所以他们的事奉是污秽的事奉,在神面前被看作像“行淫”一般,是不能结果子的事奉。
3.奸淫与偶像(四11~14)
本段所描写的,一方面是当时以色列人社会的实际景况,另一方面又是象征以色列人在信仰上的堕落情形。先知选记了当时足以作为象征以色列人灵性光景的历史事实作为他传讲信息的根据。所以先知在讲述之中,把历史的事实和象征的灵意相提并论。以色列人普遍的奸淫污秽,正像拜偶像的风气一样,弥漫全国。他们“在名山顶、各高冈的橡树、杨树、栗树之下,献祭烧香”,他们的灵性情形一如身体的情形那样,是与“娼妓同居,与娼妓一同献祭”的百姓(四14)。
4.警戒犹大不可效法以色列(四15~19)
(1)吉甲(15节)
“不要往吉甲”,旧约圣经中有两个吉甲,一是耶利哥城附近的吉甲,就是以色列人过约但何以后,约书亚他们行割礼的吉甲(书五9,10)。根据书十五7这吉甲在约书亚分地时属犹大支派之东界。
另一个吉甲是在以法莲支派境内的一小城,在伯特利东边的示罗附近。按王下二1以利亚升天前曾从这以法莲的小镇吉甲往伯特利去。按王上二章所记,以利亚先到吉甲才“下伯特利”(王下二2),再往耶利哥(王下二4~5),最后才到约但何(王下二6)。若以利亚出发先到的是约但何附近的吉甲,就不会先经伯特利才东下耶利哥,而该是先到耶利哥再上伯特利(参王下二23),因耶利哥较低且近约但何。
在此先知说“不要往吉甲去”,是指属北国以法莲支派境内的吉甲,很靠近伯特利。耶罗波安所设的金牛犊就在伯特利。先知是警戒犹大人不可上吉甲寻求以色列的偶像。按本书十二11说:“基列人没有罪孽么?他们全然是虚假的,人在吉甲献牛犊为祭,他们的祭坛,好像田间犁沟中的乱堆。”由此可见当时的吉甲也满了献祭的坛,当然是拜牛犊的坛了!
(2)以法莲(17节)
本书多次用以法莲代表以色列。主要原因可能有二:
①以色列国的第一个王“耶罗波安”属以法莲支派——“所罗门的臣仆,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也举手攻击王。他是以法莲支派的洗利达人,他母亲是寡妇,名叫洗鲁阿。”(王上十一26)他们的“国父”既属以法莲支派,因而以法莲自然成为以色列国的代表。
②以法莲有拜偶像的中心。在拜偶像方面代表了以色列。耶罗波安得国后,设立了两个金牛犊代表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耶和华(王上十二28),其中一个安放在伯特利,另一个在但。
按伯特利原属便雅悯支派(书十八11~13、22)。分国时便雅悯归附犹大,但耶罗波安何以会在伯特利设金牛犊?显然因为伯特利近以法莲边界。若不是伯特利城特别归附以色列国,便是便雅悯支派默许耶罗波安这样设置金牛犊,好从中取利。因此本书五8说:“你们当在基比亚吹角,在拉玛吹号,在伯亚文吹出大声说:便雅悯哪,有仇敌在你后头。”上下文都是责备以色列国的话,却把便雅悯放在一起。看来便雅悯在金牛犊的事上,必然是和以色列国合作的。而以法莲的吉甲既靠近伯特利,也就成为往伯特利献祭给金牛犊的“卫星城”,并且可能在献祭的事上,地位日渐重要,甚或取代了伯特利而成为以色列敬拜(或准备敬拜)金牛犊的中心。所以先知把“以法莲”看作是以色列全国敬拜偶像的代表。(参下文九15,十二1)
(3)伯亚文(15节)
“不要上到伯亚文”——伯亚文意即虚谎之家或偶像之家。这可能是先知为伯特利所起的别名,以讽刺以色列人拜偶像的罪。
(4)倔强的母牛(16节)
“犹如倔强的母牛”——形容以色列人的固执、不听劝告,就如牛只顾自己所喜欢的,不理会人的指导。但神仍要用慈爱眷护引领他们。
“现在耶和华要放他们”这“放”是“牧放”的意思。英译N.A.S.B,N.I,V.作pasture
(牧物)。犹太人旧约的英译本Jewish~Publieation Society译作feed(喂养)。
风襄在翅膀里(17~19节)
十七、十八节与十六节的意义并不衔接,但与全节警告犹大不要效法以色列的意思吻合。以法莲既一意亲近偶像,神只好任凭他们,其最后结果是“必致蒙羞”。
在此十九节首句“风把他们裹在翅膀里”所称“翅膀”指风本身。吕振中本在句末加上“带去。”使意义更明显。全句实际上指他们即将遭遇的亡国之祸,强敌亚述要像风一般席卷他们的所有。
生命的知识(四1~6)(鲍会园)
「以色列哪,你们当听耶和华的话。耶和华与这地的居民争辩,因这地上无诚实,无良善,无人认识神。」百姓当中充满罪,若说外邦人不认识神,这也难怪,但连以色列人不认识神,那就奇怪了。
何西阿时,以色列人在各处仍有祭坛,热心敬拜,但神说:「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6节)为甚么说百姓没有知识。这「知识」的意义是甚么?圣经里所说的知识,有各种不同的意义,每字代表一种知道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才可得到一种知识。
在这里何西阿所用的「知识」,是一个特别的字。先谈谈有关知识的问题。
有些知识是从别人领受,比方我们未见过秦始皇,但认识秦始皇的知识,是别人间接传给我们的。
前几天伊朗有地震,但香港没有人亲眼看见,因为这是无线电传给我们知道的。这间接的知道,有些是历史的事实,有些是无线电传真。又如圣经里也有许多历史的事实,亚伯拉罕蒙神拣选;以色列人出埃及,主降生在伯利恒城里,被钉在各各他山的十字架上,这些知识,我们都从间接领受而来的。
第二种知识,如数学方程式,不能单凭别人传授,还需自己运用头脑才明白。
哲学原理也一样,只背诵一些书籍是不够的,还需自己去体验。这是代表思想方式。
第三种是用这种知识的方法,去得到别种知识。我到泰国,得到很好的招待。吃一种叫榴连的生果,初时觉得味道很不好,但勉强吃一些,渐渐不觉得难吃。
后来有人问我榴连是怎样味道的,我虽然可以解释说,又甜又软,像软糖。但你不明白我所说的,便再问,但我无法再作介绍,只有请你尝尝,你才明白这味道儿。这种知识是无法传授的,用尽方法也不行,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
可以用别人传达这知识给你,记下,思想,就算想通,但未亲身经历,仍无法得这知识,这就是第六节所说的「知识」。以色列人,不认识神,不明白神,可能听过神的话,思想过,且有高深的教育,但未亲身经历耶和华。
正如先知以赛亚说:「牛认识主人,驴认识主人的槽,以色列却不认识我。」(赛一3)
有人可能知道真理,知道关于主耶稣的事,或教会的信条,但未亲身经历主耶稣。主耶稣在我里面,不是活的救主,不能改变我的生命。虽然明白,但未得生命的造就。
有人会讲道,但属灵生命枯干,明白真理,但不明白主耶稣。
今天我们到底认识主的知识如何?生命有没有得凓造就。
有时明白神的真理太多,但真理不能感动他们,这比不信的人更可怜。知道真理,但真理却成为定我们的罪。
为甚么以色列百姓缺乏这知识,主要有两个原因。
1. 缺乏对神有真正的认识,只将重点放在表面上。如只注重献祭,或献祭的地方。在敬拜上,节期上,他们的宗教生活只是一些仪式。
今天我们来赴培灵会是为了甚么?我听过有人说,八天我每堂都到齐,没有一堂缺席过。他就是人来,我也来,且来得更殷勤。
有人读圣经是为安慰一下良心,麻木一下生活不好的良心。单有外表仪式,用仪式代替与神的交通,所以「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
2. 缺乏对神有真正的认识,是因他们拒绝属灵的知识。愈听神的话,应愈接受。愈听主的声音,应愈清楚,愈顺服。但今天在犹疑下,明天更难明白,后天便会成为重担。
「你弃掉知识,我也弃掉你。」(6节中)因百姓不认识神,他们弃掉知识。一次弃掉,再次弃掉,没有属灵的感觉。赤足走路不惯,遇有沙石,痛苦不堪。但有人随意走在沙石上,不觉痛苦,因他习惯了,硬皮生厚了。这硬皮,是死皮,没有知觉的。属灵的事也如此,因一次,再次拒绝,属灵的感觉便麻木了,不再领略神的知识,这是不顺从最可怕的结果。
久犯罪,便不觉得罪是罪;多次不顺从,便不觉得不顺从的难过,因为与神的关系麻木了。
有一对夫妇,感情十分融洽,得罪对方,即道歉认错。但不久,情形不同了,感情渐破裂,甚至公开对骂,故意说些使对方难听的话。其实这些话,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问她为何讲这些话,她说目的叫他难过,她说目的叫他刺心,因为他们的心已麻木了。
基督徒有时也是这样,知道这些事是主不喜悦的,但做了也不觉得难过。
拒绝知识另一个结果是:「起假誓、不践前言、杀害、偷盗、奸淫、行强暴、杀人流血,接连不断。」(2节)属灵生命,永远不能静止的,要向前走。读经、祈祷、敬拜仍不能叫属灵生命进展。不错,若没有读经、祈祷和敬拜,生命更败坏,但不是外表做做便算。起假誓,不进步,结果走上更悲惨的道路。
{\Section:TopicID=209}怎样才得到认识神的知识?
「人若立志遵凓他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神,或是凭凓自己说的。」(约七17)顺服神,必定有一个遵从主命令的心。如果在属灵上有真知识,必要遵行主的命令。属世的事,先知道才遵守,先明白了才遵守。但属灵的事,先有了一个遵守主命的心,才能与主有更深切的交通。
{\Section:TopicID=210}怎样才算真明白主的旨意?
1. 在约翰福音十四章里:「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21节)「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23节)以上的「显现」与「同住」;「命令」与「道」有甚么分别?
比方,有一天,有位妈妈要外出,吩咐她的小孩不要到外边去同那些野孩子玩耍。她的孩子果然为了答应过妈妈,所以没有到门外去玩耍,但他想出一个很好的方法,乃是招请那些孩子到家里玩耍。他说妈妈只说不要出去,但没有说不可以让他们进来。各位,这小孩果真遵守了妈妈的命令了吗?他遵命了,但不照妈妈的旨意行事。
有人可以将圣经列成条文,一点不违背,但可能不按天父的心去行,可能遵守命令,但没有体贴父的旨意。
比如说,圣经那处说不可赌博?不可看电影?主虽然未说过,但我们都知道,若是做了,便是违背主的命令。因为这与圣洁的生活不符,会拦阻属灵生命的长进。
2.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太五8)这「见」字也是一个特别的字,不单肉眼见,乃从灵里见而接受。认识神,要有清洁的心,和圣洁的生活。
圣洁包含两方面的意义:
不吸烟,不饮酒,不赌博,不看电影,这是是消极的圣洁。
清心的「清」字是积极的意思。要认识神,要没有虚假,没有别的目的。
3. 安静等待神。「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诗四十10)「休息」可译作「安静」。世上不论甚么东西,对找都失去吸引力,便能安静在神面前。
每天用半小时把别的事放下,而安静在神面前多么难。不但要「安静」,还要「敞开」我们的心,才能真正认识主。
4. 要有一个真正相信主的心。相信主耶稣,藉凓主耶稣,才能认识神。「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林前三11)不藉凓主,不能亲近神。
在追求认识神的道,也许有困难,因有肉体的吸引,但主耶稣基督能在一切环境上帮助我们,得胜有余。── 鲍会园《何西阿书信息》
神的争辩(四7~19)(鲍会园)
「耶和华与这地的居民争辩,因这地上无诚实,无良善,无人认识神。但起假誓,不践前言。」我们分析全本何西阿书,可分为两段,头一段是一至三章,四至十四章是另一段。第一段神责备祂的百姓,说及他们消极的罪,应行不去行,应良善没有良善。
第四章才进一步责备百姓积极的罪。不但无良善,无诚实,而且杀害、偷盗、奸淫、行强暴,杀人流血,接连不断。这也是今天教会的景况。传信息不易,因为要责备罪,我是香港教会一份子,教会有罪,每个信徒都有责任。所以我预备这信息的时候,心中很是痛苦,因为神指责百姓的罪,也是指责今天香港教会的罪。
但感谢神,神不但责备罪,他为我们开了一条出路。昨天我说过,属灵的生命不能静止,不能在真空里生活。说因没有时间,就不追求。不对付罪,就是为罪留下机会。开始时,不过是无诚实,无良善,结果是杀害、偷盗、奸淫、行强暴。开始时不过是不热心,结果,行为完全与主相违背。所以属灵的事不能静止,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为此,神要与百姓争辩。「争辩」可译作「控诉」。过去,神曾与百姓立约,神与百姓均有遵守的义务。
以色列百姓若遵守与神所立的约,就有福。若不遵守,神便要控诉百姓,要在律法上争辩。
以色列百姓是神所拣选的,是神爱的对象。本来与神合而为一,但今时却站在敌对的地位上。今天我们的生活是否也是与神站在敌对地位,抑或站在神的一边?
神提出要控诉他们。因为:
{\Section:TopicID=212}(一)藉凓别人的罪,从中取利
「他们吃我民的赎罪祭,满心愿意我民犯罪。」(8节)「赎」,「祭」字在原文是没有的。所以可译为「他们吃我民的罪。」这是当时祭司们生活的情况,靠百姓犯罪,他们从中得利。他们使百姓犯罪,但又责备他们,抓住他们的罪,去从中得利,有甚么事比这事更惨酷,更残忍!
教会历史上也有,犯了罪的人可买赎罪票,教会便可从中得利,以致发达。今天教会也有一些这样的事,有信徒犯了罪,因送礼给我,我怎能责备他的罪。
有人出卖学位,使人犯罪,助人掩罪,便可从中得利。
{\Section:TopicID=213}(二)在罪中放纵自己
「他们吃,却不得饱。」(10节)「吃」字在文法上是一个特别的字。应译为「他们继续吃,但吃不饱。」愈吃愈不饱,下文说他们种的是东风,吃的也是东风。吃东西不能饱足,便想多吃一点,放纵自己的生活。这是描写人在罪中的情况,得不到满足,仍然追求;不饱足,继续犯罪。但第一次所犯的罪,易对付,第二次所犯的罪更大。他们这样放纵自己,却得不到饱足。
{\Section:TopicID=214}(三)过凓双重的生活
「你们的儿女淫乱,你们的新妇行淫,我却不惩罚他们;因为你们自己离群与娼妓同居,与妓女一同献祭。」(10节)他们犯罪也和你一样。男人犯罪不算罪,女人犯罪才算罪,这是不行的。你责备别人的罪,自己却犯这罪。
有人对待同样的罪,如果是朋友所犯便不出声,是仇敌所犯便责备。容忍自己的罪,却去责备别人的罪。生活上对自己有一个标准,对别人又另一个标准。在人前有一个标准,在神前又有另一个标准。
教会事工受拦阻,也是因有双重的生活标准。今天教会对待传道人的看法,一个读完了高中,又读四年神学的传道人,所得的薪金不及一个幼儿园教师。还说,传道人应当吃苦的。但事奉神的人应当吃苦,教会的弟兄姊妹,为甚么不吃苦呢?
不久前有一立教会领袖说,以传道人同样薪金去请一位司机,也请不到。可见不是青年人不肯奉献,乃是一个小学教员的薪金两倍于一个传道人,于是青年人对奉献道路便裹足不前。请问弟兄姊妹过凓舒适的生活,要传道人过痛苦的生活,这是合理不合理。这是教会的双重生活的标准。
{\Section:TopicID=215}(四)倔强不顺从
「以色列倔强,犹如倔强的母牛。」这倔强,不是性情的倔强,乃如一只母牛,你将轭放在他们身上,他们要挣脱,不肯向凓神所指示去行,不愿受限制。
神说:「现在要放他们,如同放羊羔在宽阔之地。」他们要挣脱神的轭,神就将他们放在宽阔处,即旷野之地,那儿无保护,无安稳。神藉先知所传的信息,像画下界线,你要越出范围,便是无保障。神也给我们每人一条界线,我们若安心在神范围下生活,那是福气,安稳无忧。
我不会唱歌,若为此埋怨神,听见歌声,便心中难过。这是越出神的范围,自寻烦恼。有人看见别人有成就,便说神不公平,这也是越出神的界线。
神将传道拯救灵魂的责任给我,但若觉得不满足,结果连传道责任也不尽责。因为如果越过神的范围,我们便落在痛苦中,毫无保障。
{\Section:TopicID=216}(五)拜偶像的生活
「我的民求问木偶,以为木杖能指示他们;因为他们的淫心,使他们失迷,他们就行淫离弃神,不守约束,在各山顶,各高岗的橡树、杨树、栗树之下,献祭烧香。」(12、13节)当日百姓有神的祭坛,也守耶和华的节期,表面按摩西的律法去行。但当时迦南地还有许多偶像,百姓的心,又不愿离开这些偶像,表面敬拜耶和华,但心却追随偶像。
按真正的敬拜,不是一两小时的事,而是内心所事奉的神,这才是真正属灵的生活。
事奉神,又事奉玛门;事奉学问,也事奉政治势力,必一事无成。于是神给百姓两个选择。
1. 以色列百姓家中没有偶像,但仍是一个拜偶像的人,他们不听神的劝导,所以「以法莲亲近偶像,任凭他吧!」(17节)神不勉强百姓,他不顺从,神就任凭他。
2. 神要百姓「回转吧!回转吧!何必死亡呢!」神要他们思想,再回转过来归向神。
这两条路也摆在我们面前,应选择那条呢?── 鲍会园《何西阿书信息》
神抱怨以色列人(四1-3)(文牧)
先知在这几节经文中的简短宣讲,可以看作是何西阿书第二部分的绪论。
第二部分(从第四至十四章),也有一定程度的统一性。最好把这第二部分,看作是第一部分的补充和说明。好像在第一部分的绪论中提到了「耶和华的话」(一1);在第二部分的绪论中,也提到「耶和华的话」(四1)。
第二部分开头的宣讲,简明地写出神对以色列的主要责备;稍后,先知将要对这个国家里的个别民族讲述神的话。先知的讲话是带着一种法律上的语气:耶和华与这地的民争辩(1节)。好像是法庭上的诉讼。这个诉讼首先提到他们消极的一面(一节下半),然后进一步正面指出他们的罪状(2节),接着是提出由于整个国家的失败而导致的判决结果(3节)。
在否定他们方面,何西阿指出了三点:以色列整个的国家该被谴责,因为他们(一)无诚实,(二)无良善,(三)无人认识神。前二点的谴责关联到两部分,一部分是对神,另一部分是对人。第三个谴责是他们不认识神,这不是指他们神学知识或者宗教教育方面的缺欠,而是指他们对神的律法和旨意方面知识的无知。
第二节中的正面谴责,是对以色列人的行为的控诉。所有的十诫都被破坏了!「起假誓」,这不是一种简单的说话,这是以耶和华的名字去咒诅邻居,这样做是犯了第三诫(申五11)。「说谎」不只包括一般的说假话,也包括在法庭上作假见证,以致伤害了整个审判体系。「杀害」指有计划的谋杀。这里译为「偷盗」的字也不是指一般的偷窃,而是有绑架,公开抢夺和肆意侵犯别人生命财产的意思。「奸淫」包括了肉体的淫乱和拜巴力的淫乱。这些罪恶,都是由「无人认识神」引起的。
第三节开始时,好像是描写以色列人对自然界的破坏。但措词是强烈的,含审判的语气;所以在第三节开头的「因此」,清楚指这一节的内容,是直接对以色列所犯的罪恶的审判结果,包括大规模的干旱,以及对所有生物的威胁。
对祭司的谴责(四4-19)(文牧)
从四至十九节是对祭司的讲话:相信是先知把一些与祭司的辩论和讲话,摘要地收集在一起,形成了这篇对祭司的责备。
整篇讲章可能是对伯特利的祭司的一篇公开的宣告。(伯特利当时是北国以色列的主要圣殿所在地。)
讲话的一开始就带着一种语气:「我和你对抗,祭司!」(第4节)。祭司的失败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来:(一)他们在教导上失职,做成百姓不认识神和祂的律法,因此堕落了(6节)。(二)他们不去谴责国家违背了神,反倒去鼓励它,为谋私利而不顾国家的耻辱(8节)。(三)他们虽然比其它人更认识神,但是他们却喜欢实行虚假的宗教仪式,并诱导以色列人也这样做(11-13节)。这些可怕的行为必招来神的审判,有这种行为的祭司,使以色列「如倔强的母牛」(16节)。祭司使百姓放纵地亲近偶像,代替往日信靠神的信心(17-19节)。
鉴察的主(四章1〜19节)(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我们的神是鉴察的主!
这一章经文清楚指出神对属乎他的儿女的责备,一件一件清清楚楚,这提醒我们,神实在是轻慢不得的!神是鉴察的主,我们所行的,无论在明处,或在暗处,主都看见、主都知道!
主首先责备祂自己的子民:审判从神的家开始,主要祂的百姓不必忙着责备别人,因为经文说:「然而,人都不必争辩,也不必指责,因为这民与抗拒祭司的人一样。」(4节)这也提醒我们今日的基督徒,当我们忙着责备世代、社会、人心黑暗时,我们自己的行为在上帝眼中会不会也充满黑暗呢?
主在祂百姓中首先责备祭司和先知:也就是事奉神的仆人,神有格外的恩典在服事祂的人身上,然而,神也从不放任祂的仆人使女继续活在黑暗罪恶之中,神管教的手也从不放松,这些被神呼召出来服事的人,不能只是指责别人、教导别人,自己却不先省察自己,不能「祭司越发增多,就越发得罪我……他们吃我民的赎罪祭,满心愿意我民犯罪。」(7〜8节)要记得,神是鉴察的主,「将来民如何,祭司也必如何;我必因他们所行的惩罚他们,照他们所作的报应他们。」
接下来神对祂所有的儿女说:「你们的女儿淫乱,你们的新妇行淫,我却不惩罚她们;因为你们自己离群与娼妓同居,与妓女一同献祭。」(14节)神不断的提醒我们,在责备别人之前先省察自己!
但愿今天神的话也一样光照、提醒你我,省察自己!
回应:天父上帝,求祢帮助我,收回指责别人的手,更多在祢的话语、祢的光中,被光照提醒,省察自己,求祢不要任凭我,感谢主!
祷读:诗篇一百三十九篇23〜24节
23 神啊,求祢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
24 看在我里面有甚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
民无知识灭亡(4章1至10节)(香港读经会)
祈祷: 神啊!求你赐我聪明智慧,让我懂得倚靠你!
先知在何西阿书首三章的经文中,以自己与淫妇歌蔑的关系来比喻神与以色列民的关系,而从第4章开始,先知没有再提及与歌蔑的关系了,转而向以色列民宣告神要对他们说的话。
1. 神对以色列的指控和审判(1-3):先知指出,神要好像法庭内的主控官一样,「指控」(1上,现代中文译本)以色列民所犯的罪。以色列民犯上众多的罪,是由于他们对神和对人都「无诚实,无良善」,而且他们对神的律法和诫命又缺乏认识(1下)。事实上,以色列民对神律法和诫命的无知,在他们所犯的罪上完全凸显了出来。基本上,他们所犯的罪──包括起假誓、说谎话、杀人、偷窃、奸淫等(2)──完全是与十诫的教导背道而驰的!因着他们的罪,神要作出审判和惩罚,但神的惩罚不单使以色列民遭殃,更会令大自然受到极大的影响(3)。由此可见,人有否按照对神的认识而生活,是与整个世界(包括大自然和生物界)的命运有着不可分割的连系的。
2. 神对祭司的指控和审判(4-10):在控诉过以色列民的罪行后,神便把矛头指向祭司。其实以色列人的失败,祭司要负上最大的责任。作为宗教领袖,他们既没有看重神的律法和诫命,又不好好教导百姓,致使百姓步向灭亡之路(6);另一方面,他们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不惜任由百姓犯罪,然后借着指出百姓的罪,使百姓献上更多赎罪的祭肉,继而从中获益(7-8);尤其甚者,有祭司更经常宴乐放纵,与庙妓行淫(10)。神严责祭司的罪行,并指出他们因罪而要承受的后果。「母亲」(5)是指国家,神要使祭司所属的国家以色列倾覆;并且百姓因犯罪而得到的悲惨结局,也会同样报应在祭司的身上(6、9)。
以色列民因对神和对人「无诚实、无良善」,加上又不认识神的律法和诫命,结果受到神极大的责备和审判。今日,我们的生命又在怎样的光景之中?我们对人有存诚实和良善的心吗?我们有竭力认识神的律法和诫命、并活出一个与蒙召的恩相称的生命吗?我们愿意以行动来证明我们对神和对人的爱吗?
审判与管教(4章11至19节)(香港读经会)
祈祷: 神啊!求你叫我时刻警醒,不要陷在过犯之中,好让我的生命能得蒙你的喜悦。
神在本段经文继续责备以色列人的罪恶,并向他们发出警告。
1. 以色列人的罪行(11-14):以色列人一方面浸沉在淫乱和醉酒之中,无法自拔(11);另一方面,他们又把自己的信仰与巴力偶像的敬拜以及占卜等行为混杂了(12)。以色列人热衷于求问「木偶」和「木杖」等与巴力偶像敬拜或占卜有关的行为,先知形容他们的迷信态度有如「妓女」或「淫妇」(12)一般。更严重的是,敬拜巴力在当时的社会实在是太流行了,以致连祭司的女儿和儿媳也会参与这些敬拜仪式内的淫行,因而沾染了淫乱的习性。然而,神表明不会惩罚这些祭司的女儿和儿媳,因为祭司自己也沉迷在淫乱的宗教仪式中,与异教的庙妓行淫,向邪恶的偶像献祭(14),这些无知的民最终必会趋向败坏的结局。
2. 先知的警告(15-19):在责备过以色列人的罪行后,先知继而劝戒南国犹大,要避免犯上北国的罪,为此,他要求犹大的人不要前往吉甲和伯特利(即伯.亚文)这两个北国的宗教中心敬拜神,以及在那里指着神的名起誓,以免沾染了北国的偶像敬拜习性,并在不知不觉间堕进罪的网罗(15)。其实,北国对耶和华神的信仰早已变了质,自耶罗波安成为了北国的第一个王后,他便妄自设立献祭的地方、日期和对象(参王上12:25-33),但这一切却不是神的心意,因此我们可以说,北国的人一直所相信的,并不是一个完全和真实的耶和华信仰。如今,他们更进一步参与、甚至沉迷在巴力的敬拜、占卜和淫乱之中,因此神便以「倔强的母牛」来形容他们的顽梗,并指出祂会任凭他们陷入混乱败坏的景况,自招羞辱(16-19)。
以色列本是一个被神拣选的民族,可是,他们忘记了神,甚至把整个耶和华信仰与巴力宗教混杂起来,以致在信仰和生活上堕落了,最后要面对亡国被掳的命运。可惜的是,只有透过神公义的审判,他们才能醒觉悔罪,重新学习认识耶和华。今日,神同样拣选了我们成为祂所爱的儿女,但我们会否在信仰和生活上忘记了祂,以致陷在堕落的危机之中?愿我们能在神面前立志,常常祷告,多查考和分享祂的话语,建立正确的圣经价值观,克胜属世的歪风和罪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