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耶利米書第三十六章拾穗

 

【耶三十六1「猶大王約西亞的兒子約雅敬第四年,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說:」

         “第四年”指主前605年。尼布甲尼撒執政的第一年,也是但以理和其它人被帶往巴比倫的那年。──《耶利米書雷氏研讀本》

 

【耶三十六1 年代小注】約雅敬王第四年是主前六○五至六○四年(按照三十二1注釋討論過的提斯利制度)。尼布甲尼撒登基年之後的元年在六○四年春季開始(見:但一12的注釋)。約雅敬雖然親埃及,學者依然覺得他很可能於六○四年年初在敘利亞向尼布甲尼撒納貢。由於這書卷要等到約雅敬第五年才宣讀(9節),口授筆錄時間大概是在第四年的年底(主前604年八∼九月)。六○四年年底時,尼布甲尼撒沿巴勒斯坦海岸南下,攻取了非利士城市亞實基倫。這城受到大規模的破壞,很多人都被遷徙。尼布甲尼撒大軍南下可能是猶大恐慌之故。──《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耶三十六1~9記錄預言的過程: 本文描述了耶利米按照神的命令記錄神之信息的一系列過程。須留意的是耶利米負責口述,巴錄則負責記錄(4)。儘管如此,本文沒有錯謬處,且被接納為是正典,這是因為此二人均被聖靈所充滿。亦即,神徹底地介入了記錄聖經的過程。 ──《聖經精讀本》

 

【耶三十六1~32耶利米的書卷:約雅敬四年(約主前六○五年),尼布甲尼撒於幼發拉底河流域的迦基米施擊敗埃及(參46:2), 隨即揮軍南下,次年洗劫巴勒斯坦的亞實基倫城,先知多年所預言的「來自北方的敵人」之審判,如今已經到了猶大的門口。猶大可能因面臨此危機而朝野宣告禁食,京城、聖殿聚集廣大民眾,正是宣讀神話語的好時機。神命令先知將他蒙召至今所傳的信息寫成文字,以便將來作為永遠的見證。有關先知口述的信息如何筆錄成書卷,本章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參17-18, 32)。可惜王拒絕神的話語,於是審判將斬釘截鐵地臨到。──《串珠聖經註釋》

         預言的記錄: 作為傳播媒體,書面記錄要比口傳更加可信,效率也較高,並且容易長期保管。因此,耶利米記錄了自己23年間所宣告的信息,亦即自約西亞13(B.C.628)蒙召作先知起,到約雅敬第4(B.C.605)為止。用文字記錄信息的直接動機是因被囚禁而無法進入聖殿傳講信息(36:5)。但間接目的則是,為要保證預言的成就,且使後人讀到這些文字之後,不致重蹈覆轍。本文寫於約雅敬第四年(B.C.605),由巴錄代筆。關於當時的歷史背景,請參照35:1-19。本章的內容可分為:①巴錄用書卷記錄耶利米的預言,並在殿裡宣讀(1-8);②眾民、首領和約雅敬對此所作出的反應(9-26);③準備新書卷,預言將要臨到約雅敬的災難(27-32)。這三個內容似乎是獨立的,其實卻是相互關聯的。本文所包含的屬靈教訓是:①可以擋住人的口,卻無法阻止宣告屬神的信息(10;提後2:9);②對主的僕人而言,苦難是信仰更上一層樓的楔機(32;5:10-12);③逼迫真先知的人,終必受到神的震怒而落到悲慘的下場(30;12:23)。 ──《聖經精讀本》

 

【耶三十六2「“你取一書卷,將我對你說攻擊以色列和猶大,並各國的一切話,從我對你說話的那日,就是從約西亞的日子起,直到今日,都寫在其上。」

         “一書卷”。一個卷軸。用蒲草紙粘合而成(比較23節)。當中包含耶利米從主前627605年所說的預言。──《耶利米書雷氏研讀本》

         書卷: 派生於“翻滾”一詞。古代的造紙技術或裝訂技術並不發達,主要用紙莎草製作的簡冊或動物的皮來代替紙。首先將數張比帛聯接到一起,之後在兩端各自固定能夠滾動的兩個木棒,好從兩邊卷起來。一般寬為25-30釐米,長度卻沒有具體標準,有的可長達10.5米。據他勒目記載,在官方聚會中宣讀的妥把手抄本,是用潔淨的畜類皮(7:2)所作的書卷,以便於長期保管。約雅敬所焚燒的書卷,可能不是皮作的,而是用紙莎草作的。因為若是皮書卷,就無法忍受它在焚燒時所發出的異味(22,23)。 ──《聖經精讀本》

 

【耶三十六2 書卷】希伯來原文在此所指的是一種特殊或較為優質的書卷,適合政府文士在正式場合使用。這種書寫材料只在君王作出重要宣言時才用得著。有關書卷的進一步資料,可參看三十章\cs162節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syncBible ref=36:2-4>

【耶三十六2-4  文士在古代猶大社會中是扮演甚麼角色?抄錄文件的方式又是怎樣的?】古時大部分人都是文盲,所以讀書人非常寶貴,受人尊敬。文士的地位就更加崇高,他們的知識和學問都備受尊崇。巴錄是耶利米的文士。當時的人大都用羔羊皮和蒲草紙記錄文字,然後把一張張的羊皮或蒲草紙縫起來或黏合成一卷卷的書,稱之為卷軸。以色列人被擄之後,文士成為律法教師,講解舊約律法。在新約時代,文士更形成為很有權力的政治團體。──《靈修版聖經註釋》

 

【耶三十六3「或者猶大家聽見我想要降與他們的一切災禍,各人就回頭,離開惡道,我好赦免他們的罪孽和罪惡。”」

         或者猶大家聽見……就回頭離開惡道: 神雖以公義治理世界,但無論在什麼時候,他都喜悅施慈愛、憐憫和恩典給那些痛悔的人(18:26;15:4-32)

【耶36:5】我被拘管: 說明了耶利米不能直接記錄書卷而宣告的理由。這並非指他囚禁在獄中,而是指他因為受到包括約雅敬和官長在內的眾人之嫌(7,26),因為19節和26節告訴我們,耶利米和巴錄可以自由躲藏起來。 ──《聖經精讀本》

 

【耶三十六4「所以,耶利米召了尼利亞的兒子巴錄來,巴錄就從耶利米口中,將耶和華對耶利米所說的一切話寫在書卷上。」

         “巴錄”。參看第三十二章1225節、第三十六章101926節及第四十三章36節。他是耶利米的隨從和書記。──《耶利米書雷氏研讀本》

         “巴錄”是耶利米先知的書記,他也是耶利米的助手(參三十二1225;三十六1019,26;四十三3,6)。──《啟導本耶利米書註釋》

 

【耶三十六4 文士筆錄口授材料】耶利米口授的默示因為要公開宣讀,所以必須謹慎抄錄,因此有需要使用職業文士巴錄的技巧。埃及無數的古墓壁畫和《克提的教訓》(Teachings of Khety),都是文士在古代社會中地位重要的佐證。雖然任何人都有資格聘請文士,考古證據(有他名字的戳印)卻是巴錄是御用文士的有力證據。──《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耶三十六5「耶利米吩咐巴錄說:“我被拘管,不能進耶和華的殿。」

         “ 我被拘管, 不能進耶和華的殿”。可能由於眾人反對他所傳的信息(比較七;二六)。──《耶利米書雷氏研讀本》

         「被拘管」:在此宜譯作「被阻止」。──《串珠聖經註釋》

         可能因為反對耶利米的信息,不許他入殿(比較七章;二十六章)。──《啟導本耶利米書註釋》

 

【耶三十六6「所以你要去,趁禁食的日子,在耶和華殿中將耶和華的話,就是你從我口中所寫在書卷上的話,念給百姓和一切從猶大城邑出來的人聽。」

         「禁食的日子」:並非定期舉行,通常是在緊急情況下召開。此次禁食的原因大概是巴比倫的入侵。──《串珠聖經註釋》

         趁禁食的日子……念給……人聽: 對以色列民族而言,禁食的日子是特殊的日子,故它有以下目的:①為了悔改(9;1,2);②為了禱告蒙應允(8:21);③為了使肉身順服聖靈(林前9:25-27);④為了得到神的引領(20:26-27)。可以說在禁食的日子,聚集在聖殿裡禁食的百姓,心中洋溢著對神的火熱信仰。耶利米要在禁食的日子宣告話語的目的是:①為了向更多的人傳講信息;②為了更有效地宣告預言。關於禁食之日的詳細內容,請參照斯4:1-17,關於禁食。 ──《聖經精讀本》

 

【耶三十六6 禁食的日子】耶利米指示巴錄在有很多人到耶路撒冷聚集的禁食日子,宣讀他口授的書卷。除了贖罪日以外,禁食並不是宗教曆上的定期活動之一,而是在緊急狀態下,需要全民集中宗教精力之時宣告。是次禁食可能與巴比倫大軍抵達巴勒斯坦有關(主前604年十二月)。──《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耶三十六7「或者他們在耶和華面前懇求,各人回頭,離開惡道,因為耶和華向這百姓所說要發的怒氣和忿怒是大的。”」

 

【耶三十六8「尼利亞的兒子巴錄就照先知耶利米一切所吩咐的去行,在耶和華的殿中從書上念耶和華的話。」

 

【耶三十六9「猶大王約西亞的兒子約雅敬第五年九月,耶路撒冷的眾民和那從猶大城邑來到耶路撒冷的眾民,在耶和華面前宣告禁食的日子。」

         “禁食”。在主前604年十二月,大概由於巴比倫人當時已經征服了亞實基倫。──《耶利米書雷氏研讀本》

         百姓禁食,因為巴比倫軍隊已經佔據了亞實基倫。耶利米預言來自北方的敵人,蹄聲清晰可聞,時為主前604年。──《啟導本耶利米書註釋》

         書卷的記錄始於約雅敬第4,成於第五年,宣告於那年的某一禁食的日子。並不是定期禁食的日子,而是舉國陷進患難或信仰面臨危機時,非定期進行的禁食之日(20:26;撒上7:3-9)。引人注目的是宣告禁食之日的並不是王或官長,而是猶大百姓。這表明比起那些領袖,黎民百姓更加切實地感受到了信仰上的危機和國家的危機。今日亦然,比起那些耽於安逸而自高自大的政治宗教領袖,普通的聖徒更為冷靜地直面現實並為此禱告。擁有正確的信仰和歷史意識,與擁有社會地位或特定身份無關。 ──《聖經精讀本》

 

【耶三十六9 年代小注】約雅敬王第五年九月是主前六○四年十一至十二月。巴比倫軍隊於六○四年十二月沿非利士海岸南下,攻取了亞實基倫城。這個「從北方來到」的敵人可能轉向東來耶路撒冷,是宣告禁食的合理時機。巴錄就在這時宣讀耶利米口授的書卷。尼布甲尼撒於主前六○三年一至二月回到巴比倫。──《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耶三十六9~26宣告預言時的反應: 描述了巴錄宣告耶利米的預言時眾人所作出的反應。反應主要有兩種: 一是以米該亞為首的眾首領之反應(11-19),二是約雅敬及其臣僕的反應(20-26)。前者似乎因著巴錄所宣告的預言,而感到有巨大的懼怕和自責。他們擔心耶利米的信息傳到王的耳中,耶利米和巴錄就會有生命危險,便勸他們二人躲到無人知道的地方。與此相反,約雅敬和他的臣僕們聽了書卷的內容後,不僅沒有悔改,反而極其憤怒,焚燒了所有書卷,想要囚殺耶利米和巴錄(26)。 ──《聖經精讀本》

 

【耶三十六10「巴錄就在耶和華殿的上院,耶和華殿的新門口,沙番的兒子文士基瑪利雅的屋內,念書上耶利米的話給眾民聽。」

         書卷要唸三遍:在聖殿的上院(10節),在眾首領面前(15節)和在約雅敬王面前(21節)。──《耶利米書雷氏研讀本》

         耶利米的書卷曾經三次公開宣讀:在聖殿門口(10節);在領袖面前(15節);在約雅敬王面前(21節)。──《啟導本耶利米書註釋》

 

【耶三十六10 地形】王國時代的聖殿建有三層廂房,在三邊圍繞聖殿。可以假定基瑪利雅的房間(和合本:「屋」)是其中一個廂房。舊約對於殿院的描述甚少。本節的「上院」很可能就是列王紀上六36的「內院」,即圍繞聖殿本身的院子。在聖殿範圍之內,這是地勢最高的一部分。耶利米書二十六10也提到過「新門」,但其確實位置不明。學者一般臆測它是在殿院的南面,作為聖殿範圍和南鄰王宮之間的通道。──《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耶三十六11「沙番的孫子、基瑪利雅的兒子米該亞聽見書上耶和華的一切話,」

 

【耶三十六11~12本文記錄了眾首領的名字。逐一記錄首領的名字,與記錄預言年代(1,9)一樣,是為了強調預言的歷史性。 ──《聖經精讀本》

 

【耶三十六12「他就下到王宮,進入文士的屋子。眾首領,就是文士以利沙瑪、示瑪雅的兒子第萊雅、亞革波的兒子以利拿單、沙番的兒子基瑪利雅、哈拿尼雅的兒子西底家和其餘的首領都坐在那裡。」

 

【耶三十六12 文士的屋子】國王的聽政室旁邊必然有好些供集會討論公事或交流信息的小房。君王的顧問或文士的權力象徵之一,是可以佔用一個小房作為「辦公室」。約雅敬的顧問未將耶利米的書卷呈獻給王之前,先在文士以利沙瑪的房間集合,可能是因為這是他們慣常的聚會處。──《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耶三十六13「於是米該亞對他們述說他所聽見的一切話,就是巴錄向百姓念那書的時候所聽見的。」

 

【耶三十六14「眾首領就打發古示的曾孫、示利米雅的孫子、尼探雅的兒子猶底到巴錄那裡,對他說:“你將所念給百姓聽的書卷拿在手中,到我們這裡來。”尼利亞的兒子巴錄就手拿書卷,來到他們那裡。」

 

【耶三十六14~19眾首領對先知及其秘書的友善態度參26:16-24。──《串珠聖經註釋》

 

【耶三十六15「他們對他說:“請你坐下,念給我們聽。”巴錄就念給他們聽。」

 

【耶三十六16「他們聽見這一切話就害怕,面面相觀,對巴錄說:“我們必須將這一切話告訴王。”」

         眾首領要將書卷的話告訴王,並非要告發先知,乃因先知所宣告的審判非同小可,是關乎國家民族的命運;他們也希望約雅敬王聽見後能悔改。──《串珠聖經註釋》

         他們……面面相觀: 指首領的心有所動搖。驚駭之餘,他們必是感到應該向神悔改。 ──《聖經精讀本》

 

【耶三十六16 將先知信息向王稟報的責任】按照主前十八世紀的馬里文獻,所有御用顧問和政府官員,都有向王稟報先知言論的責任。幾篇文獻記載了先知的警告;一篇指出可能發生叛亂,一篇則主張獻祭,又一篇警告君王不可出征。本節的希伯來原文的強語勢措詞,加強了這些令人震驚之警告的緊急程度。耶利米的信息令這些官員驚恐萬分,但他們也知道向王報告默示所宣講的危險,是何等重要的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耶三十六17「他們問巴錄說:“請你告訴我們,你怎樣從他口中寫這一切話呢?”」

 

【耶三十六18「巴錄回答說:“他用口向我說這一切話,我就用筆墨寫在書上。”」

         : 不同於今天的墨水,是煙灰或墨炭加上樹膠或油混合而成的(林後3:3;約三1:13)。 ──《聖經精讀本》

 

【耶三十六18 墨】古代近東文士所用的墨成分雖有不同,但都是以碳為主要材料。埃及的慣常作法是在燈黑中調和樹膠。化學分析顯示書寫拉吉書函的墨,是碳與櫟癭和橄欖油調製而成的鐵質墨水(iron ink)。──《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耶三十六19「眾首領對巴錄說:“你和耶利米要去藏起來,不可叫人知道你們在哪裡。”」

         可以說眾首領已認識到耶利米的信息是神的話語,故要保護他。可惜,他們沒有堅持這種立場。他們口中承認神,行為上卻否認神(1:16),在嚴格的意義上說不能稱為神的真兒女(10:32,33;12:8,9)。 ──《聖經精讀本》

 

【耶三十六20「眾首領進院見王,卻先把書卷存在文士以利沙瑪的屋內,以後將這一切話說給王聽。」

 

【耶三十六20~26約雅敬焚燒書卷: 約雅敬是猶大的第18代王,他在聽到書卷所記錄的話語之後所作出的反應,與在潔淨聖殿時中發現律法書的約西亞王(王下22:8-13)所作出的反應截然不同。神的話語和先知喚醒約西亞,而約雅敬卻對此加以蔑視,這就暴露了他從根本上不依賴神,而依靠人力的信念。這更是向神挑戰的行為。屬血氣的人都會採取這種態度(4:7)。 ──《聖經精讀本》

 

【耶三十六21「王就打發猶底去拿這書卷來,他便從文士以利沙瑪的屋內取來,念給王和王左右侍立的眾首領聽。」

 

【耶三十六22「那時正是九月,王坐在過冬的房屋裡,王的前面火盆中有燒著的火。」

         “過冬的房屋”。不是另一幢房子,而是他住所內較暖和的地方。──《耶利米書雷氏研讀本》

         「九月」:即陽曆十二月,屬寒冷季節。──《串珠聖經註釋》

         “過冬的房屋”:屋內氣溫比較和暖的房子。──《啟導本耶利米書註釋》

         是陽曆12月。此時猶大已進入冬天,且適逢雨季,因此天氣很冷。 ──《聖經精讀本》

         火盆是用來裝燒著的炭的,古代人以這方法取暖。──《靈修版聖經註釋》

 

【耶三十六22 火盆】由於事情在西曆十二月發生,王的聽政室應該有燒著幾個火盆的需要。在他身旁有一個供取暖或燃點熏香之用的,也不令人意外。他的「暖閣」甚至可能有固定的壁爐,但記述的措詞似乎表示這是一個流動的火盆,書卷的碎片可以戲劇性地丟在盆的裡面。──《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耶三十六23「猶底念了三、四篇(或作“行”),王就用文士的刀將書卷割破,扔在火盆中,直到全卷在火中燒盡了。」

         “文士的刀”:專門用來修理蘆葦筆和書寫紙的筆刀。──《啟導本耶利米書註釋》

 

【耶三十六23 分篇書寫】和合本譯作「篇」(NIV:「欄」〔column〕)的字眼,其他經文通常譯作「門」。這可能表示書卷的紙頁是用皮條串連,或每頁的寬度大致與用鉸鏈接駁的寫字板相同。這種用木製造,上面通常塗以蜂蠟的寫字板,在古代的沉船和新亞述遺址中(後者是甯魯德某個井底發現的十六塊象牙寫字板),都可以找到例證。──《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耶三十六23 文士的刀】約雅敬可能是借用文士的削筆刀自己切割書卷,也有可能不過是下令文士代他進行。但這如果是羊皮紙書卷,切開接駁書卷各頁的皮條應該比較容易,此外,羊皮紙燒得很慢,並且氣味難聞。但這如果是蒲草紙卷軸的話,切割焚燒就不難辦到。──《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耶三十六23 切割焚燒表示作廢】王切割焚燒耶利米的書卷在某一程度而言,可說是執行咒詛儀式。主前第二千年紀初期,埃及人習慣把將要攻打之城市的名字,寫在瓦碗或小像上,然後在念過適當的咒語之後,打它打碎。像耶利米這樣將預言付諸筆墨,有使之生效的能力(就如宣講也有這效果一樣)。約雅敬希望焚燒書卷能夠取消或削減這個宣判的效力。──《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耶三十六24「王和聽見這一切話的臣僕都不懼怕,也不撕裂衣服。」

         約雅敬對書卷的反應,與他父親約西亞對律法書的回應(見王下22:10-23:3)成一強烈對比。

          「撕裂衣服」:是悔改的表現。此字於原文與23節的「割破」為同一字;約雅敬不但沒有撕裂衣服,還要將書卷撕破。──《串珠聖經註釋》

         聽見……不撕裂衣服: “撕裂衣服”是指承認自己的過犯,表明自己是毫無價值的罪人是一種外在的信仰告白(7:6)。王聞聽耶和華的話語之後焚燒了記載話語的書卷。面對這種大罪,在場的王和臣僕卻無動於衷,他們已完全失去了屬靈的功能。藐視神話語的人,必然會受到神的審判(1:5)。 ──《聖經精讀本》

 

【耶三十六25「以利拿單和第萊雅,並基瑪利雅懇求王不要燒這書卷,他卻不聽。」

         以利拿單: 是猶大首領之一,可能與為了殺害先知烏利亞而下埃及的亞革波的兒子以利拿單是同一人(12;26:22)。 第萊雅: 只見於此處,無從查考他是何等人。根據本節他可能是多少有些信心的人。 基瑪利雅: 是沙番的兒子,職分是文士,他曾允許巴錄在位於聖殿新門口的自己屋內,給百姓宣讀書卷(10)。他們冒著生命的危險,欲阻止猶大王的錯誤,可見他們相信耶利米的信息就是真神的話語。正是這些有識有勇的少數人,在逐漸成就著神的歷史。 ──《聖經精讀本》

 

【耶三十六26「王就吩咐哈米勒的兒子(或作“王的兒子”)耶拉篾和亞斯列的兒子西萊雅,並亞伯疊的兒子示利米雅,去捉拿文士巴錄和先知耶利米。耶和華卻將他們隱藏。」

         耶和華卻將他們隱藏: 當得知王焚燒書卷,且下令捉拿自己時,耶利米或許會因自己勞苦已付諸東流而絕望。正當此時,神安全地隱藏了耶利米。這就表明,無論在何時何地,神均為聖徒的避難所(91:9,10;14:26)。 ──《聖經精讀本》

 

【耶三十六27「王燒了書卷。其上有巴錄從耶利米口中所寫的話,以後,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說:」

 

【耶三十六27~32重寫書卷: 耶利米和巴錄藏身于暗處之時,神命令耶利米重寫書卷(32:19;34:1)。 這暗示無論在什麼情況中,都要宣告神的話語(5:18;24:35)。 ──《聖經精讀本》

 

【耶三十六28「“你再取一卷,將猶大王約雅敬所燒第一卷上的一切話寫在其上。」

 

【耶三十六29「論到猶大王約雅敬你要說,耶和華如此說:你燒了書卷,說:‘你為什麼在其上寫著,說巴比倫王必要來毀滅這地,使這地上絕了人民牲畜呢?’」

         「論到 ...... 你要說」:或作「你要這樣針對猶大王約雅敬,說」。──《串珠聖經註釋》

         從統治階級的立場來看,猶大將要被巴比倫所滅亡的預言,分明是使百姓灰心喪氣的判逆之事。況且,周邊的情勢還不是很緊迫,也有可能認為這是妄言。然而,約雅敬應該深入思考此預言的真意。但是,他卻無視了此預言,從而沒有看到自己和百姓的罪,最終受到了神的咒詛與審判(31)。 ──《聖經精讀本》

 

【耶三十六29~31重寫的書卷加上有關約雅敬之審判的預言:沒有後人繼位(他的兒子約雅斤三個月後被尼布甲尼撒廢黜了),沒有正式的安葬以及懲罰將會臨到他的後裔。──《耶利米書雷氏研讀本》

 

【耶三十六30「所以耶和華論到猶大王約雅敬說:他後裔中必沒有人坐在大衛的寶座上;他的屍首必被拋棄,白日受炎熱,黑夜受寒霜。」

         「被拋棄」:於原文與23節之「扔」屬同一字根;約雅敬因為將書卷拋在火中,自己便要被拋棄。──《串珠聖經註釋》

 

【耶三十六30 曝屍】這句話綜合了死而不得埋葬,藉以羞辱屍體的實際行動,以及神宣判約雅敬一家失去統治猶大的權利。類似的咒詛亦可見于列王紀上十四1011,亞希雅針對耶羅波安的話,以及列王紀上二十一2124,以利亞對亞哈所說的話。後來伊裡芬丁的猶大人又咒詛當地的總督維德蘭加(Vidranga),因為他下令毀滅他們的聖殿。他們求神使他的屍體曝露風霜,被狗所吃,不得正當的埋葬。有關正當埋葬的重要性,可參看:列王紀上十六4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耶利米書三十六30指出,約雅敬的「後裔中必沒有人坐在大衛的寶座上」;但列王紀下二十四6及歷代志下三十六9均記載其子約雅斤接續他作王。聖經豈不是自相矛盾?(D*)】

     聖經在記載約雅敬的悲慘命運之前,指出他將記有耶利米預言的經卷撕掉焚燒。耶利米書三十六30的重點,乃是約雅敬之後再沒有王朝了。這個咒詛果真應驗,約雅敬死於主前五九七年,而其子在耶路撒冷作工僅僅三個月,尼布甲尼撒王就兵臨城下了。耶路撒冷受圍困之際,約雅斤可能未有機會接受官方的加冕儀式。約雅斤沒有繼續坐在王位上,因為迦勒底人立其叔父西底家作王,成為迦勒底人的傀儡。至於約雅斤,則被擄往巴比倫,至死亦沒有機會返回巴勒斯坦。

    在此要一題希伯來文yasab(坐……寶座),當這個字雁用在王帝身上時,就意味著這王會統治一段較長的時期,而不會短短九十日就被攆下臺。因為神不容許約雅敬之子約雅斤坐在大衛的寶座上,故此,他被迦勒底人帶走,他的後裔也不能承繼大衛的王朝。所羅巴伯之父是撒拉鐵,故此他的先代是約雅斤(參太一12)。猶太人從巴比倫返回巴勒斯坦後,所羅巴伯曾作他們的領袖。然而,他從未有作王。(稍後時期,到了主前—、二世紀,哈斯摩年家族統治猶大地,但他們是利未族的後裔,卻非源於約雅敬。)── 艾基斯《舊約聖經難題彙編》

 

【耶三十六31「我必因他和他後裔,並他臣僕的罪孽刑罰他們。我要使我所說的一切災禍臨到他們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並猶大人;只是他們不聽。”」

 

【耶三十六32「於是耶利米又取一書卷,交給尼利亞的兒子文士巴錄,他就從耶利米的口中寫了猶大王約雅敬所燒前卷上的一切話,另外又添了許多相仿的話。」

         「又添了許多相彷的話」:指第二次謄錄的複本對前卷的內容有增訂的地方,包括王悲慘的結局(參30)。──《串珠聖經註釋》

         本節說明了《耶利米書》是如何編排的。被擄日期越來越近,神吩咐耶利米將神口頭吩咐的話寫下來(三十2),然後加上一些關乎被擄歸回和將要臨到的其他福氣(三十3,1011)。但約雅敬王燒毀了耶利米的書(三十六23)。耶利米又重新寫。這卷新寫的書大概是依照前一卷書,就是神原先所指示的次序而寫的。但他在合適的地方,加進了一些同類話題(三十六32)。之後,耶利米又加進了許多後來領受的信息。這些信息和原先的信息主題切合,故此放在一起(參21,24,27293234章)。新的書卷寫成後才領受的新信息,是依照領受的時間次序而寫下。4652章便是例子。這樣《耶利米書》的編排,部分是根據信息領受的時間次序,部分是依照內容主題。──《啟導本耶利米書註釋》

         文士: 在古代以色列社會裡,文士是專項職業,一般是世襲的。利未支派出現了很多文士,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抄寫神的律法書(17:18),有時還會記錄祭司的職權(代上24:6),也擬定個人文件。巴錄就是一個繼承父業的文士。 ──《聖經精讀本》

 

【思想問題(第36章)】

 1 在本章裡,巴錄的表現如何顯出他對耶利米的忠心?見4, 6, 10, 15, 18, 28, 32節。他這樣做要面對什麽危險?見5, 19, 26節,參26:8-9, 20-24。巴錄的兄弟西萊雅可能在宮中已享有地位(日後為西底家王的大臣),巴錄只是耶利米的秘書,本來無須冒險,為何他仍對先知忠心耿耿?他給你什麽榜樣?

 2 從29節及25:1-11看來,巴錄所寫下的信息有那些因素會引起約雅敬王不悅?

 3 約雅敬王通令全國上下宣告禁食(以示悔改及鼓勵禱告),為何他卻割破寫有神信息的書卷並焚毀它?這與在他以前的君王如何不同?參26:18-19; 王下22:10。他的做法與他一貫的作風是否相符?參22:14-17。這些給你什麽提醒?

 4 約雅敬對書卷的反應,以及他歷來對百姓的態度,與他的結局如何相應?另參22:18-19

 ──《串珠聖經註釋》

<syncBible ref=36>

【耶三十六  36章的背景是怎樣的?】這事發生在公元前605年的夏天,即尼布甲尼撒王在迦基米施一役擊敗埃及軍隊不久之後。這章紀錄的事件比前兩章所記的事件發生得要早。──《靈修版聖經註釋》

 

【耶三十六1∼三十八28這三章記載耶利米所受逼害。本章為約雅敬燒毀耶利米的預言書卷。看三十六32注。──《啟導本耶利米書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