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书第五十一章拾穗 【耶五十一1】「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使毁灭的风刮起,攻击巴比伦和住在立加米的人。」 「毁灭的风」:原指从东面吹来的热风(见4:11)。 「立加米」:是迦勒底的暗语;此种写法见本章41注。──《串珠圣经注释》 “立加米”这个字是由另一个希伯来字“敌人的核心”转变而来,暗指迦勒底(巴比伦)。或因受苦的犹大人不敢直指巴比伦为敌人的核心,把这个字的字母换为依字母次序倒过来对称的字母,有如在英文中以“Z”代“A”,以“Y”代“B”一样。造出一个新字“立加米”来称呼巴比伦。──《启导本耶利米书注释》 毁灭的风: 亦被译为“狂风”(violent gale),象征波斯王古列,作为神剪除罪恶的工具,他受到神的统治(诗107:25;传11:5)。住在立加米的人: 立加米的直译是“那些攻击我的人”,与示沙克(25:26)一样,是指巴比伦居民。有些人将“立加米”解释为“中心”,认为这句话是指“居住在巴比伦首都的人”。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1 密码写成的立加米】这句话是用称为「阿特巴什」之密码写成的。「阿特巴什」是一种文学方式,作法是将希伯来文正数的字母与倒数的字母对调(耶二十五25~26记载了另一个例子,将巴比伦〔bbl〕写成示沙克〔shshk〕)。如是者在英语就是A被Z所取代,B被Y所取代,C被X所取代,如此类推。如此,纽约的 York 字,可以写成 Blip。本段将「迦勒底」一名加以掩饰,以 lbqmy(立加米)五个子音,取代 ksdym(迦勒底)。这样做的原因可能因为直呼敌人名字会构成危险,但更有可能这是讥诮对方的方式之一。──《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五十一1~14】预言的目的: 倘若耶利米宣告巴比伦之灭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警告巴比伦,就无须多次重复宣告巴比伦的灭亡,只须宣告一次或说几句话,如同对列邦一样。然而,对当时的犹大人而言,巴比伦的灭亡全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耶利米就重复此预言,想要使百姓:①认识到巴比伦必将灭亡 ;②从而悔改并信靠神。很多时候,撒旦敌挡圣徒与教会的势力似乎绝对不会被剪除。然而,就像称霸一方的巴比伦在一瞬间就遭到灭亡一样,撒旦的权势也会在末后的日子被消灭净尽。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2】「我要打发外邦人来到巴比伦,簸扬他,使他的地空虚。在他遭祸的日子,他们要周围攻击他。」 「簸扬」:指用风把谷壳筛掉,这里代表消灭。──《串珠圣经注释》 簸扬他,使他的地空虚: 将临到巴比伦的审判,比喻为用簸箕“扬净”(赛30:24)谷粒。在耶利米看来,巴比伦人均是受神审判的糠秕。圣经亦用这种比喻来描绘神在末世所要施行的审判(太3:12)。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3】「拉弓的,要向拉弓的和贯甲挺身的射箭。不要怜惜他的少年人,要灭尽他的全军。」 “贯甲”的“甲”指盔甲。──《耶利米书雷氏研读本》 「拉弓的 ...... 射箭」:不少古卷及古译本作「不要让拉弓的射箭,不要让他贯甲挺身」,意思是不要让巴比伦军队有时间备战。──《串珠圣经注释》 要向拉弓的……射箭: 预言若有人对抗代神施行审判的古列,就会遭到毫无怜惜的杀害。无视神的主权性统治,试图对抗代神施行审判的人,必无法取胜(申30:1-10;但10:13,14)。同时这也暗示不能因自己是神的工具,就认为自己可以无条件地免遭神的审判。越是为神所使用,就越应该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为荣耀神而殷勤地作工(罗12:1,2;加5:24;弗6:5-8;彼前2:16)。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4】「他们必在迦勒底人之地被杀仆倒,在巴比伦的街上被刺透。”」 【耶五十一5】「以色列和犹大虽然境内充满违背以色列圣者的罪,却没有被他的 神万军之耶和华丢弃。」 「境内」:指巴比伦境内。 全节可译作「因为他们(指巴比伦人)的境内充满违背以色列圣者的罪,但以色列和犹大却没有被他的神万军之耶和华丢弃」。──《串珠圣经注释》 虽然境内充满违背以色列圣者的罪,却没有被他的神万军之耶和华丢弃: 以色列从巴比伦得释放,并不仅仅是由巴比伦的灭亡而导致的自然结果。因为他们得到解放的根本动因是神的慈爱和怜悯。虽然以色列离弃神而拜偶像,恣行了各样的不义,神却没有永远离弃他们,反而重新呼召他们作自己的子女。这些事实教导我们,得到救恩并成为神的子民,并不是靠着人内在的良善或能力,乃是唯有靠着神的恩典(弗2:8)。在神救恩面前,人所能作的只有回应神的呼召(赛55:1-5;启3:20)。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6】「你们要从巴比伦中逃奔,各救自己的性命,不要陷在他的罪孽中一同灭亡,因为这是耶和华报仇的时候,他必向巴比伦施行报应。」 “耶和华报仇”指神施行审判。──《启导本耶利米书注释》 耶利米预见巴比伦必将灭亡,就向被掳到巴比伦的犹大百姓指出唯一的道路。从巴比伦中逃奔: 不仅指地理上的分离,也意指宗教上的分离。倘若犹大不逃离巴比伦,就等于表明自己也要膜拜外邦的偶像。耶利米对百姓的此番劝勉,可以说是指若想与神保持正常的关系,就要杜绝与恶人的所有关系,甚至是消极的相助(申7:2,3)。尤其是,神以主权性的工作建立自己的国度,这一信息包含着神断不许罪恶进入自己国度的坚决意志。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7】「巴比伦素来是耶和华手中的金杯,使天下沉醉,万国喝了他的酒就癫狂了。」 「金」:象征巴比伦的伟大及财富(参但2:38)。 「酒」:代表神忿怒的审判(参25:15-16)。──《串珠圣经注释》 杯中之酒通常代表审判。此处比喻神以往多次借着巴比伦来向各国施行审判。──《启导本耶利米书注释》 金器虽然很贵重,但倘若起不到器皿的作用,就无异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还不如瓦器(提后2:20,21)。神虽然赐给巴比伦宝贵的机会,他们却别有用心地滥用此机会,不仅毁了自己,同时也将周边列国引向了灭亡。因此,耶利米讥讽说巴比伦是“使天下沉醉的金杯”。“沉醉”与其说是指通过政治上的压制而使他们的身体遭受痛苦,不如说是指通过宗教压迫(但3:1-7),使周边民族也陷入属灵的昏迷之中(启14:8;17:4)。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7~8】“金杯”。巴比伦在外表是灿烂的,但它的“杯”充满了偶像膜拜。启示录十四章8节、十七章1至6节也使用相同的比喻来形容末世的巴比伦。现在再没有“乳香”(8节)能医治巴比伦。──《耶利米书雷氏研读本》 【耶五十一8】「巴比伦忽然倾覆毁坏;要为他哀号,为止他的疼痛,拿乳香或者可以治好。」 「乳香」:参46:11注。──《串珠圣经注释》 “乳香”是一种治伤药物。──《启导本耶利米书注释》 为止她的疼痛,拿乳香或者可以治好: 反讽巴比伦无论采取什么措施,也无法阻止自己的灭亡。“疼痛”是指巴比伦的属灵死亡和国家的灭亡;“乳香”则象征巴比伦为了躲避灭亡,而向周边列国求援。医治属灵的创伤,并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拯救国家的惟一方法,就是单单依靠神(代下7:14;罗3:22)。试图靠自己解决一切问题的人,是最无视神主权和统治的人。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8 乳香为药用软膏】请参看八章22节,四十六章11节的注释。亚喀得史料中有所谓的处方文献,描述症状,并列举对症的草药,以及下药之法。然而耶利米在此提出治疗性乳香或树脂,可能是讥刺这些药物,同时指出神的医治大能。──《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五十一9】「我们想医治巴比伦,他却没有治好。离开她吧!我们各人归回本国,因为他受的审判通于上天,达到穹苍。」 巴比伦的命运不像以色列:后者将获医治(见30:17; 33:6),前者则否。──《串珠圣经注释》 【耶五十一10】「耶和华已经彰显我们的公义。来吧!我们可以在锡安报告耶和华我们 神的作为。」 「彰显我们的公义」:应作「为我们辩白」,神复兴以色列,并叫他们的仇敌遭报,证实了以色列是 的选民。──《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已经彰显我们的公义: 本节是巴比伦灭亡之后,倍受压迫的以色列得以归还本土之际所发出的欢呼。此处的“公义”,并非指配得拯救的“功劳”,乃是指依靠神之信实和保护的“相对公义”(创30:33;伯27:6;诗7:8;37:6)。以色列得到拯救是靠着神的绝对公义,他们当谦卑地告白自己得救乃是因着神的恩典,重新敬拜神(约4:20-24)并广传神的恩慈(彼前2:9)。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11】「你们要磨尖了箭头,抓住盾牌,耶和华定意攻击巴比伦,将他毁灭,所以激动了玛代君王的心,因这是耶和华报仇,就是为自己的殿报仇。」 “ 玛代” 。一种亚利安人(Aryan),他们住在底格里斯河以东和里海以南。本节和以赛亚书十三章17至19节预言玛代人和波斯人在巴比伦的灭亡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这预言的应验在但以理书五章30、31节得到证实。──《耶利米书雷氏研读本》 「玛代」:见但5:25-28, 31注; 6:28注。──《串珠圣经注释》 玛代人原在今底格里斯河以东,里海以南的一个民族。他们和波斯人联合起来倾覆了巴比伦帝国(但五30~31)。──《启导本耶利米书注释》 为自己的殿报仇: 阐明巴比伦军队破坏耶路撒冷圣殿,是巴比伦遭到毁灭的原因之一。旧约时代的圣殿是神的荣耀所临格的圣所(出25:8-22;王上8:16-22),巴比伦亵渎圣殿的行为被视为是对神的亵渎(50:28)。圣殿是惟一可以使犹大人的心凝聚到一起的向心力,神为圣殿报仇的预言,给在外邦地濒临灭亡的犹大人,带来了能够归回本土的强烈盼望<52:12,13,圣殿被毁的教训>。──《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11 玛代】主前八至九世纪时,玛代各部落为了应付与亚述帝国的冲突,开始组织团结,终于在伊朗北部成立了可见的王国。玛代在古阿萨勒斯(Cyaxares)王的领导之下,与新巴比伦王国联盟消除亚述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最后要塞。玛代因这联盟得以大为扩张领土。现存有关玛代和波斯之间冲突的资料,大部分来自《巴比伦年鉴》和希罗多德。开始似乎是古列向其主玛代王阿斯推阿格(Astyages)发动叛乱。古列在主前五五○年击败玛代王之后,几乎立刻就能利用玛代所得的土地,为波斯建立一个更为庞大的帝国。──《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五十一12】「你们要竖立大旗,攻击巴比伦的城墙,要坚固瞭望台,派定守望的设下埋伏,因为耶和华指着巴比伦居民所说的话,所定的意,他已经作成。」 「竖立大旗」:参50:2注。 「要坚固 ...... 设下埋伏」:乃防备巴比伦人被围攻时逃走。──《串珠圣经注释》 【耶五十一13】「住在众水之上多有财宝的啊,你的结局到了!你贪婪之量满了!」 「众水」:见50:38及51:36注。 「多有财宝」:巴比伦的财宝来自掳掠。(参王下24:13;耶52:17-23; 但5:2-3) 「贪婪」:原文可作「被切断」,这里是指织布时足够长度的布匹剪断,代表性命的结束(参赛38:12)。──《串珠圣经注释》 住在众水之上多有财宝的: 指巴比伦,他们利用幼发拉底河边的肥沃农田,积累了许多财富。神对巴比伦的此番审判告诉我们,他们必然是贪婪无比。关注钱财多于关注神的人若是想要进入神的国,就比骆驼穿过针的眼都难(路18:25),且与愚拙的财主(路12:16-21)一样,离去日已不远。除了钱财之外,当学问或知识被推崇为终极的目标,而不被视为是荣耀神的手段之时,也都会使人远离神。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14】「万军之耶和华指着自己起誓说:“我必使敌人充满你,像蚂蚱一样,他们必呐喊攻击你。”」 「蚂蚱」:指蝗虫,这里是形容敌军为数众多。(参珥1:6;鸿3:17) 「呐喊」:原指踹葡萄时欢呼的歌声,这里指敌人必战胜。──《串珠圣经注释》 像蚂蚱一样: 在巴勒斯坦,蚂蚱都成群生存,有时会给农作物带来很大的破坏。本节预言神的军队将多如成群的蚂蚱,必将攻陷巴比伦而取得最后的胜利。本节预见到了神的主权和胜利,是神制伏狂妄骄傲之人的戏剧性场面(诗117篇;136:10-20)。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15】「耶和华用能力创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聪明铺张穹苍。」 神根据自己的创造事工,宣告了自己的全能,同时又安慰了以色列。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15~19】重复10:12-16(参有关注释), 在此特指巴比伦的偶像在国家危难时无能为力,而耶和华乃是宇宙的创造主与护理者, 无所不能,有至高权柄成就 惩罚巴比伦、释放以色列的作为。──《串珠圣经注释》 以色列的恢复:本文引用了10:12-16,在描述神恢复以色列的权能(15,16节)和偶像的虚妄性之后(17,18),在19节暗示雅各所要承受的产业何等珍贵。耶利米之所以再次重复昔日的预言,是为了使以色列百姓相信神所说巴比伦必灭亡的话语,从而拥有归回本土的盼望。因为当时的百姓并没有用信心的眼光预见巴比伦的灭亡,而只是定睛在巴比伦的强大外表上,从而没能信靠神的应许而陷入绝望中。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16】「他一发声,空中便有多水激动,他使云雾从地极上腾。他造电随雨而闪,从他府库中带出风来。」 【耶五十一17】「各人都成了畜类,毫无知识。各银匠都因他的偶像羞愧;他所铸的偶像本是虚假的,其中并无气息,」 【耶五十一17 偶像并无气息】请参看十章14节的\cf5 注释。以赛亚讥笑那些信靠人手用树木金银所造偶像的人(见:赛四十四17~18的注释),耶利米亦同样揶揄它们是没有生命的骗子。这和以色列的神刚刚相反:其气息赐人生命,从以西结书三十七5~10之中的「枯骨」复兴国家。美索不达米亚活化祭仪偶像的仪式包括洗口之礼,重演神祇的出生,然后用圣水打开神像的口和眼,容许偶像活动。但他们却没有一个步骤,是特地使之有呼吸气息的。──《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五十一17~18】巴比伦的偶像要与巴比伦人一同毁灭。──《耶利米书雷氏研读本》 【耶五十一18】「都是虚无的,是迷惑人的工作,到追讨的时候,必被除灭。」 【耶五十一19】「雅各的份不像这些,因他是造作万有的主,以色列也是他产业的支派。万军之耶和华是他的名。」 【耶五十一20】「你是我争战的斧子和打仗的兵器。我要用你打碎列国,用你毁灭列邦,」 【耶五十一20~23】这里所指的是古列。──《耶利米书雷氏研读本》 这些话是指波斯王古列而说。──《启导本耶利米书注释》 【耶五十一20~24】巴比伦过去是神的斧子,是用以惩罚其他民族的工具,现在却到了砍伐自己的时刻;另一解释是以波斯王古列为神惩罚列国的工具(参赛45:1)。──《串珠圣经注释》 神的工具巴比伦:本文中的动词,大都用以描述破坏性的行为。耶利米用“斧子”比喻了巴比伦,这表明巴比伦的作用是对列国施行审判。然而,施行审判的人,应该在神所允许的范围中行使权力,但巴比伦却僭越了自己的权限。亦即,巴比伦从神领受了审判列国的力量,但却任意使用了那力量(罗12:3-8)。耶利米向滥用职权的巴比伦宣告了审判,从而为了增加以色列对神的信赖,提供了更加合理的根据。──《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20~44】预言巴比伦的灭亡: 在上文,耶利米暂时描述了以色列的恢复(15-19节),在本文,他又回到了巴比伦的灭亡这一主题。本文的内容有:①巴比伦将要按照他在锡安的所作所为而遭受报应(20-24节);②将要临到巴比伦的审判(25,26节);③预言玛代将要代神审判巴比伦(27-32节);④神将按照以色列的哀求和控诉审判巴比伦(33-40节);⑤为巴比伦所唱的哀歌(41-44节)。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21】「用你打碎马和骑马的,用你打碎战车和坐在其上的,」 我: 强调兴起巴比伦审判列国的主体是耶和华神。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22】「用你打碎男人和女人,用你打碎老年人和少年人,用你打碎壮丁和处女,」 【耶五十一23】「用你打碎牧人和他的群畜,用你打碎农夫和他一对牛,用你打碎省长和副省长。”」 【耶五十一24】「耶和华说:“我必在你们眼前报复巴比伦人和迦勒底居民在锡安所行的诸恶。”」 报复……所行的诸恶: 论到了神对巴比伦的审判标准(26节)。“报复……在锡安所行的诸恶”,这句话表达出了耶利米的热切盼望,他极欲使犹大百姓信赖神的公义,并确信将必归回锡安。神会付出任何代价保存自己的子民。将独生子耶稣交付在十字架上的事件,显明了这一点(罗3:25)。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25】「耶和华说:“你这行毁灭的山哪,就是毁灭天下的山,我与你反对。我必向你伸手,将你从山岩滚下去,使你成为烧毁的山。」 毁灭的山: 有些人把这句话译成“如山一样层层堆起来的神坛”,认为巴比伦是把全世界引向灭亡的主谋。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25~26】以前辖制列国,坚稳如山的巴比伦,如今却成了被烧毁的山岭,最后终于落到荒丘废墟的下场。──《串珠圣经注释》 【耶五十一26】「人必不从你那里取石头为房角石,也不取石头为根基石,你必永远荒凉。这是耶和华说的。”」 你必永远荒凉: 巴比伦使自己势力范围之下的中近东地区,因拜偶像而沦为灭亡,本文是对他的另一审判。审判可以分为“人的审判”和“神的审判”。人所施行的审判,以理性为标准,会因审判者的标准或周边的许多情况而有所不同。神的审判有最后的审判(last judgment)和称为其前奏的一般审判(general judgment),均以神的绝对公义为标准。因为审判者神是亘古不变的神,且不受外界的干涉,因此审判也不会改变。一般审判的对象是历史中的所有人,最后审判的对象则是不信之人和撒但的所有势力。神施行审判的终级目的是在世上彰显神的公义,并且恢复因罪恶而被毁的秩序(来5:12,13)。本节中的审判属于神的一般审判。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27】「要在境内竖立大旗,在各国中吹角,使列国预备攻击巴比伦,将亚拉腊、米尼、亚实基拿各国招来攻击他,又派军长来攻击他,使马匹上来如蚂蚱,」 位于巴比伦北面的“亚拉腊、米尼、亚实基拿各国”,在主前第六世纪被玛代征服了,这里他们是被召集来攻打巴比伦。“蚂蚱”指有刚毛的蝗虫。在蝗虫的生命周期里是一个破坏性最强的阶段。──《耶利米书雷氏研读本》 「竖立大旗」、「吹角」:是备战的行动。 「使列国预备」:原文作「使列国分别为圣」,因为此役乃是执行神旨意的圣战。所提及的三个国家座落于今天亚美尼亚地,都曾出现在亚述的楔形文件中,它们先后被亚述、玛代、波斯所征服,在主前五三九年攻取巴比伦之役中成为波斯的一支分遣部队。 「蚂蚱」:见14注。──《串珠圣经注释》 “亚拉腊、米尼、亚实基拿”都在巴比伦北部。──《启导本耶利米书注释》 亚拉腊、米尼、亚实基拿: 都是玛代的属国。军长: 是指要指挥列国军队的古列。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27 亚拉腊】本节所指的地区是乌拉尔图,即小亚细亚东部凡湖附近的一大片土地。自从主前九世纪组成王国以来,亚述和巴比伦的记录一直提及此地,到六世纪为止。乌拉尔图和亚述发生冲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试图往西南扩张,向地中海拓展贸易。 在王国的早期,乌拉尔图人建筑了很多城市,远在希腊也可以买到他们制造的货品。这王国最后在主前五八五年,于一次横扫他们领土的战役中,亡在玛代西古提联军的手下。他们的领土终于成为波斯帝国的一部分。──《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五十一27 米尼】这个被耶和华召来惩罚巴比伦的国民,是西亚洲北部乌米亚湖南面,夹在满怀扩张领土和经济野心的乌拉尔图和亚述之间的曼内阿人(Manneans)。从主前八世纪初叶开始,亚述文献已经提到他们。由于主前六○五年迦基米施之役时他们是亚述的盟友,其领土为玛代所得,最后终于被波斯并吞。──《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五十一27 亚实基拿】从撒珥根二世年间开始,亚述年表都将亚实基拿称为伊什库扎(Ishkuza)。希罗多德和西古提人亦有提及他们。主前八世纪时,他们住在今伊朗西北部黑海和里海一带。 本节所列的三国之中,这些骑马的牧民大概是主前六世纪时,最能够对巴比伦构成威胁的一个。巴比伦和波斯文献将他们描述为勇猛,有时甚至野蛮的战士。他们有时与强国结盟,但颇多时候也会以之为劫掠对象。 挖掘其古墓的结果显示,他们与古代近东和希腊文化有广泛接触,亦有土产的艺术风格,称为「动物风格」(animal style)。──《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五十一27~32】将要入侵巴比伦的列国: 巴比伦虽然是经济、军事大国,但其伦理和灵性早已堕落和腐烂(诗38:5),本文描绘了代神审判巴比伦的列国。参与审判的大多数列国,都是曾经受巴比伦压制的属国,这表明,在终极意义上国家的命运亦取决于神。因此,倘若国家要有终极意义上的繁荣昌盛,就首先要正确地建立与神的关系,努力行神的律例(弥6:8;提后2:24-26)。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28】「使列国和玛代君王,与省长和副省长,并他们所管全地之人,都预备攻击他。」 玛代君王: 当时,玛代位于巴比伦帝国的东北部,是仅次于巴比伦的大帝国。玛代原来是一个小国家,后与Cimmerians和Scythians缔结联盟而扩大势力,最终与巴比伦的拿布波拉撒(B.C.626-605)结盟而击败了亚述(B.C.612)。自此之后,玛代就成为巴比伦严加防犯的国家(赛13:17,18)。玛代在扩张领土的时候,占领了许多属国,耶利米便使用了“君王”的复数,以表现玛代的强盛。但是最后一个君王Astyages,却被在以拦称霸的古列所击败(B.C.549),沦为了波斯的附属国。B.C.539,波斯王古列占领巴比伦,在巴勒斯坦建立了强大的统一帝国。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29】「地必震动而瘠苦;因耶和华向巴比伦所定的旨意成立了,使巴比伦之地荒凉,无人居住。」 「瘠苦」:原指痛苦中翻滚。──《串珠圣经注释》 【耶五十一30】「巴比伦的勇士止息争战,藏在坚垒之中。他们的勇力衰尽,好像妇女一样。巴比伦的住处有火着起,门闩都折断了。」 【耶五十一31】「跑报的要彼此相遇,送信的要互相迎接,报告巴比伦王说:“城的四方被攻取了,」 巴比伦人著名的送快信制度有助传达巴比伦的被毁。──《耶利米书雷氏研读本》 「彼此相遇」:或作「一个接着一个」。巴比伦城防御森严,有两重城墙(参58注)和无数护城河,这里是形容城外的驻防接二连三失陷,报恶信者络绎不绝。──《串珠圣经注释》 指锐不可挡的巴比伦会骤然灭亡。这是突发事件,既难以预料又极其严重。在这一点上,他与约伯所受的试炼很相似(伯1:13-19),但其结果却相差甚远(伯42:12-17;但5:30)。亦即,巴比伦遭到了彻底的毁灭,而约伯却得到了丰盛的祝福。为要预备突如其来的审判,圣徒要效法那聪明的五个童女(太25:1-13;路12:35,36),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备末后的日子(太24:44;可13:35)。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对个人而言,末世意识会说明我们正确地认识神的护理,也是合乎圣经的生活态度(太24,25章)。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32】「渡口被占据了,苇塘被火烧了,兵丁也惊慌了。”」 “苇塘”。沼泽地,用火烧以防难民在那里藏匿。──《耶利米书雷氏研读本》 用火焚烧苇塘是要防止逃生者在沼泽之地匿藏。──《串珠圣经注释》 渡口: 巴比伦的首都以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作为防御线,“渡口”被夺暗示着此防御线已崩溃。 苇塘: 为护卫首都的第二防御线,有利于设下埋伏,歼灭渡河的敌军。被烧毁的苇塘意味着攻破了巴比伦的最后防御线。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32 渡口被占据】溪河可供涉渡之处在军事上是必争之地(见:士三28,十二5)。渡口一旦被敌方控制,通讯便被截断,行军便不能走最直接的路线,也不能从侧翼进攻敌军。 巴比伦沦陷前几个星期,波斯攻取奥皮斯之时,底格里斯河的主要渡口之一亦落入他们手中。几日后,他们又攻取了幼发拉底河畔的西帕尔。波斯控制了这两个城市,便能有效地截断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二河一切顺流而下的补给。 对于巴比伦城的人来说,知道自己日渐孤立,不能与盟友和供应他们食物、原料的城镇联络,必然令他们军心大乱。可与这报告参较的,是主前五九八年尼布甲尼撒攻打犹大时,拉吉书函中所记载与日俱增的坏消息。──《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五十一32 苇塘被火烧】除了城墙系统、城楼,和其他一般的城防设施以外,巴比伦城尚有好几个专门用来耽延或防止敌军行进的壕沟和池塘。这些池塘的里面或周围都有稠密的芦苇丛。这些苇丛若被纵火,城中居民的恐惧感便会大增。 浓烟会掩护敌军的调动,并令下风的人难以呼吸。放火又能将巴比伦人安置的哨兵和前卫部队,从这些城防沟池的隐蔽之处赶出来。──《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五十一33】「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如此说:“巴比伦城(“城”原文作“女子”)好像踹谷的禾场。再过片时,收割他的时候就到了。”」 「踹谷的禾场」:农人在收割前田边土地铲平作为打谷和扬谷的地方,这里是比喻巴比伦将被夷为平地。──《串珠圣经注释》 踹谷的禾场: 本文将巴比伦比喻为禾场,只有在踹谷之际人们才会使用禾场,因此每年有9-10个月的时间,禾场都处在闲置状态。这是为了强调,巴比伦虽说安然度过了这9-10个月,但不久之后就会受到审判。这也强调了巴比伦必然会遭到审判,就如一年必会踹一次谷一样(哈2:3;该2:6,7)。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33 “踹谷的禾场”是指──】收割后,农人把禾捆一束束地摊在一大片硬地上,在踹谷场踹打禾捆,分开谷粒和禾秆,然后以木制器具或牲畜拖着木辊辗磨谷粒,将谷壳辗松,以便去掉无用的谷壳。这里以“踹谷”形容巴比伦必因所犯之罪受神审判的情况。──《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五十一33~40】神垂听选民的祈求:本文的内容是神将根据以色列的控诉而审判巴比伦。耶利米之所以预言神必垂听选民的呼求。是为了使百姓认识到,神不会漠视所爱之人的不幸。现今的世界充斥着不敬虔之人,很多时候遭受苦难的是义人。这并非神任由义人受苦难,神允许这些,是为了使圣徒成圣,也是为了在历史中成就神的旨意。因此,置身苦难之中的圣徒,当从耶利米的预言中得到莫大的安慰<伯 绪论,认识神义论>。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34】「以色列人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吞灭我,压碎我,使我成为空虚的器皿。他像大鱼将我吞下,用我的美物充满他的肚腹,又将我赶出去。”」 「压碎」:原文可作「吞噬」。这里形容巴比伦对待以色列如贪食者或巨大的海怪将食物全送入肚腹中。 「赶出去」:指将食物吐出来;或指饭后将空的碗碟冲洗干净。──《串珠圣经注释》 【耶五十一35】「锡安的居民要说:“巴比伦以强暴待我,损害我的身体,愿这罪归给他。”耶路撒冷人要说:“愿流我们血的罪,归到迦勒底的居民。”」 【耶五十一36】「所以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为你伸冤,为你报仇,我必使巴比伦的海枯竭,使他的泉源干涸。」 “巴比伦的海”。在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中间,象海一样的平原,其上有运河交错。干涸的影响可见于第五十章16节。──《耶利米书雷氏研读本》 「海」、「泉源」:两河流域间的平原有无数河川、运河交织而成,使巴比伦宛如建立在「众水之上」(参13),这些运河战时也可作为军事上的防御(参50:38注)。──《串珠圣经注释》 为你伸冤……报仇: 在我们祈求以先,神就知道我们的需求(太6:8),但是他喜悦圣徒献上迫切的祷告(弗6:18)。本节也联系了神的作工与人的祈求,从而强调了祷告的必要性<王下19:15,祷告的要素和形态>。神要听以色列的诉讼,应许要借着海和泉源枯竭干涸,来向巴比伦报仇。幼发拉底河是巴比伦的防御线,它的干涸使他们的期待毁于一旦。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36 这里的“枯竭”、“干涸”,是按字眼意思理解吗?】这节经文可能是指塞鲁士偷袭巴比伦时,将流经该城的河流在上游改道,令河水枯干,波斯军队沿干河道进入巴比伦一事。然而,更有可能的是指巴比伦必与生命泉源隔断,将永远灭亡、荒凉,因它不像耶路撒冷有复兴重建之日。──《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五十一37】「巴比伦必成为乱堆,为野狗的住处,令人惊骇、嗤笑,并且无人居住。」 【耶五十一38】「他们要像少壮狮子咆哮,像小狮子吼叫。」 【耶五十一38~40】形容巴比伦为饥饿的狮子,饮醉了毒酒,被人宰杀。──《串珠圣经注释》 【耶五十一39】「他们火热的时候,我必为他们设摆酒席,使他们沉醉,好叫他们快乐,睡了长觉,永不醒起。这是耶和华说的。」 「火热」:指食欲被激发。──《串珠圣经注释》 他们火热的时候……永不醒起: 耶利米联想到捕猎的狮子看到食物就嘶吼的情形,预言神的审判将会在被喻为狮子的巴比伦,达到欲望的高潮之时临到他们。审判将会突如其来地临到恶人,且会极其严重,并且没有任何势力可以阻拦神的计划(约12:30,31;来2:14)。酒席: 参见但5:30。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40】「我必使他们像羊羔,像公绵羊和公山羊,下到宰杀之地。”」 羊羔……公锦羊和山羊: 指所有巴比伦人。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41】「“示沙克(就是“巴比伦”)何竟被攻取?天下所称赞的何竟被占据?巴比伦在列国中何竟变为荒场?」 “示沙克”。一个含义模糊的术语,指巴比伦(二五26)。──《耶利米书雷氏研读本》 「示沙克」;这是希伯来文的一种特殊写法,用了和「巴比伦」原字母对称的倒数母来替换,为被掳至巴比伦的犹太人中所使用的暗语。──《串珠圣经注释》 “示沙克”:为被掳的犹太人称呼巴比伦的代号,象五十一1用“立加米”称呼迦勒底人一样。将与希伯来文“巴比伦”一字原字母对称的倒数字来替换。暗号有时有意义。──《启导本耶利米书注释》 示沙克: 是巴比伦的另外一个名字,本书共出现2次(25:26)。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41~44】耶利米为将要灭亡的巴比伦所作的哀歌:哀歌通常是在悲剧发生之后所唱的。但是,耶利米却是在巴比伦尚未灭亡之前唱了哀歌。这是为了:①强调自己的预言必得成就 ;②有些人被假先知所迷惑,认为向巴比伦投降并非神的旨意,耶利米要借着本文劝勉他们要归降巴比伦。因为巴比伦所加诸犹大百姓的痛苦,并不是为要永远毁灭他们,乃是藉以暂时惩戒他们,为信仰的恢复提供机会(约16:33)。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42】「海水涨起,漫过巴比伦,他被许多海浪遮盖。」 “海水……海浪”。即好象洪水涌来的波斯军队。──《耶利米书雷氏研读本》 「许多」:原文可作「呼啸」,指波涛汹涌的景象。──《串珠圣经注释》 海水: 指入侵巴比伦的玛代—波斯联军。许多海浪: 意指玛代——波斯联军丝毫不会犹豫或惧怕,迅捷无比地攻向巴比伦。这也可以说是,末后的日子撒但被神所歼灭的情形(启20:13,14;21:8)。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43】「他的城邑,变为荒场、旱地、沙漠,无人居住,无人经过之地。」 【耶五十一44】「我必刑罚巴比伦的彼勒,使他吐出所吞的。万民必不再流归他那里。巴比伦的城墙也必坍塌了。」 “彼勒”。参看第五十章2节的脚注。──《耶利米书雷氏研读本》 「彼勒」:参50:2注。──《串珠圣经注释》 “彼勒”:巴比伦的神。──《启导本耶利米书注释》 彼勒: 意指“命运”。它是太阳神,是巴比伦三大神祗之一。巴比伦人相信阿努(Anu)统治天上世界,彼勒管辖天空与地面,伊阿(Ea)则管辖地底下的水世界。他们主要是在太阳升起的早晨拜偶像,给彼勒献大祭。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44 彼勒是……】彼勒是巴比伦城中之神玛尔杜克的名字之一。──《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五十一45】「“我的民哪,你们要从其中出去,各人拯救自己,躲避耶和华的烈怒。」 【耶五十一45~53】对以色列的劝勉:本文劝勉以色列要速速逃离“启开的坟墓”巴比伦。此劝勉之言是在B.C.593所宣告的,亦即在第二次被掳(B.C.597)之后,第三次被掳(B.C.586)前夕。由此可知,耶利米劝勉的目的是使百姓认识到:①神是以色列的救主;②神必然会向巴比伦报仇,无须惧怕向他们投降(45-49节);③即使被掳到巴比伦,也要拥有得救的盼望(50-53节)。此劝勉与耶稣对圣徒的劝勉(太24:3-13)一脉相通,“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10:22)。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46】「你们不要心惊胆怯,也不要因境内所听见的风声惧怕,因为这年有风声传来,那年也有风声传来,境内有强暴的事,官长攻击官长。」 「心惊胆怯」:原文作「丧胆」,选民可能因巴比伦虽屡受内忧外患的威胁依然稳如泰山,便对先知有关巴比伦沦亡的预言失去信心。──《串珠圣经注释》 因境内所听见的风声: 意指犹大尚未得到释放之前,发生在巴比伦境内的叛逆和革命,这也象征基督再临之前的战争和骚乱(太24:6;可13:7;路21:9)。这种战争和骚乱,对巴比伦而言是痛苦(47节),对犹大而言是得救的征兆。因为隐藏在战争和骚乱之后的主宰是神,神在借着这些掌管历史,而毁灭偶像。这些风声以色列百姓只须单单依靠耶和华的应许(11:4),把被掳的时间视作悔改的机会。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47】「“日子将到,我必刑罚巴比伦雕刻的偶像。他全地必然抱愧,他被杀的人必在其中仆倒。」 【耶五十一48】「那时,天地和其中所有的,必因巴比伦欢呼;因为行毁灭的要从北方来到他那里。这是耶和华说的。」 【耶五十一49】「巴比伦怎样使以色列被杀的人仆倒,照样,他全地被杀的人也必在巴比伦仆倒。”」 应作「全地被杀的人怎样样因巴比伦仆倒,照样巴比伦必因以色列被杀的人仆倒」。──《串珠圣经注释》 【耶五十一50】「你们躲避刀剑的要快走,不要站住。要在远方纪念耶和华,心中追想耶路撒冷。」 「远方」:指巴比伦离耶路撒冷的圣殿甚远。 躲避刀剑的: 指幸免于难的犹大人。耶利米劝勉这些人“要在远方纪念耶和华,心中追想耶路撒冷”。这暗示,巴比伦并不是犹大永恒的安息之所,就如这世界并非我们永远的安身之处一样(来13:13-15)。 ──《圣经精读本》 「记念」:包括倚靠神,认同 的计划及履行 的心意。──《串珠圣经注释》 【耶五十一51】「我们听见辱骂就蒙羞,满面惭愧,因为外邦人进入耶和华殿的圣所。」 “外邦人进入”。指尼布甲尼撒在主前586年亵渎圣殿。──《耶利米书雷氏研读本》 自古以来,耶路撒冷就被认为是百攻不破的要塞,但是如今却被外邦人所玷污(7:12-15)。要在心中追想耶路撒冷,是指要放下一切世俗的、可见的期待,惟独怀着对拯救者属灵的盼望,铭记耶路撒冷成为废墟的原因,以悔改的心志度过每一天。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52】「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必刑罚巴比伦雕刻的偶像,通国受伤的人必唉哼。」 日子将到: 强调只要被掳的犹大人,在被掳之地心存悔改而恢复信仰,神便会拯救他们。这就暗示被掳的犹大人,要珍惜与神所立的约,持守忍耐到最后得到恢复的日子(太24:13)。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53】「巴比伦虽升到天上,虽使他坚固的高处更坚固,还有行毁灭的从我这里到他那里。这是耶和华说的。”」 巴比伦高耸的神庙和华丽的宫殿虽然有双重的城墙(58节)防卫和巩固,但也必倾倒。──《耶利米书雷氏研读本》 「坚固的高处」:指保垒或宫殿。巴比伦以巩固的防御措施和宏伟的建设闻名于世。──《串珠圣经注释》 【耶五十一54】「有哀号的声音从巴比伦出来;有大毁灭的响声从迦勒底人之地发出。」 【耶五十一54~58】第六次预言巴比伦灭亡: 本文的焦点是神的报仇(50:15;赛59:18)。巴比伦已陷入向神挑战,亵渎神圣等极度的骄傲,倘若他得以继续存在,而神的百姓以色列继续遭受逼迫,人们就会怀疑神的公义。实际上,当时大多数人已陷入那种光景,甚至试图放弃对耶和华的信仰。关于巴比伦的灭亡和耶路撒冷的恢复,耶利米曾各自预言了五次,但犹大百姓依然没有全然依赖神,在不信中遭受了巴比伦的侵略。耶利米的关于神必报仇的预言,起到了解除百姓的疑问和怀疑的作用。尤其,这更加强化了宣告此预言的目的,亦即,劝勉他们要向巴比伦投降和对归还的盼望。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55】「因耶和华使巴比伦变为荒场,使其中的大声灭绝。仇敌仿佛众水波浪砰訇,响声已经发出。」 大声: 比喻巴比伦已陶醉在骄傲和享乐之中。诗篇以“万民谋算虚妄的事”来比喻了这一点(诗2:1)。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56】「这是行毁灭的临到巴比伦。巴比伦的勇士被捉住,他们的弓折断了,因为耶和华是施行报应的 神,必定施行报应。」 报应: 此单词正确地概括了临到巴比伦的审判性质。报应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积极意义上的补偿(Reward),第二种是消极意义上的惩罚(Punishment)。在本节,“报应”具有“惩罚”之意。这就表明,人若没有犯罪,神就不会加以惩罚;与此相反,人若犯了罪神就必然不会放过,因为他是公义之神。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57】「君王,名为万军之耶和华的说:“我必使巴比伦的首领、智慧人、省长、副省长和勇士都沉醉,使他们睡了长觉,永不醒起。」 【耶五十一58】「“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巴比伦宽阔的城墙必全然倾倒,他高大的城门必被火焚烧。众民所劳碌的必致虚空,列国所劳碌的被火焚烧,他们都必困乏。”」 「宽阔的城墙」:巴比伦有两重城墙,外层厚三点七公尺(十二英尺),内层厚六点四公尺(廿一英尺),两层之间相隔六点四公尺(廿一英尺)。 「众民所劳碌的」:巴比伦的建设是被掳至该处的群众用血汗建成的,但他们劳碌的成果却要付诸一炬。──《串珠圣经注释》 宽阔的城墙: 宽约12米;高大的城门: 高约62米(Keil
and Delitzsch),其规模可称霸世界。然而,这一切都只不过是为了避免神的审判所采取的人为的防御手段。它们的全然倾倒,强调人的任何努力和智慧都无法阻挡神的审判。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58 城墙倾倒、城门被火焚烧】古代城市的主要城防设施是城墙和设防的城门地区。巴比伦的防御系统包括两堵围绕全城的城墙。内墙的厚度是二十一呎,外郭则超过十二呎。考古学家至今未能挖掘到外郭的城门,内墙则建有九个巨大的城门,每个都以神祇为名。 伊施他尔门已经出土修复,现存于柏林博物馆(Berlin Museum)。这门有狮子和龙的装饰,古城的宏伟可以想见。城墙和城门都是以石块和泥砖建成。但城门有些门室必须使用木材作为梁木和鹰架,以便调配士兵。石头若被火烧,就会碎裂崩溃(见:士九42~49)。 城墙被攻破并有系统地倾倒,城门变为废墟之后,这城的实际力量和象征能力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但被波斯征服时,这城不战而降,巴比伦人和平地接受波斯大军的统治(见五十43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五十一59】「犹大王西底家在位第四年,上巴比伦去的时候,玛西雅的孙子、尼利亚的儿子西莱雅与王同去(西莱雅是王宫的大臣),先知耶利米有话吩咐他。」 “西莱雅”。巴录的兄弟(比较三二12),跟第三十六章26节、四十章8节和五十二章24至27节的西莱雅不同。“王宫的大臣”。即军需官,在军队停下来扎营时负责一切安排的官员。耶利米劝百姓服从巴比伦的时候(比较二七1~15),他也预言巴比伦最终的毁灭。西莱雅把书卷抛进幼发拉底河,象征巴比伦的毁灭(五一63,64)。──《耶利米书雷氏研读本》 西底家上巴比伦可能为了使尼布甲尼撒王释疑 ( 参27章,
29章注),保证他自己对巴比伦的忠诚,并奉上定期的贡物。随行的西莱雅是巴录的兄弟, 但与 36:26; 40:8; 52:24的西莱雅非同一人。──《串珠圣经注释》 西莱雅是耶利米的书记巴录的兄弟(三十二12);与三十六26;四十8;五十二24~27的“西莱雅”不同。──《启导本耶利米书注释》 西莱雅: 是巴录的弟弟(keil),也是西底家王的侍从长。巴比伦王因西底家的背叛(27:12-22)大为恼火,王与西莱雅一同去巴比伦,就是为了与巴比伦王重新和好(J.Calvin)。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59~64】为巴比伦将要灭亡的预言下结论:最后,耶利米通过象征性行为,向相信巴比伦将要灭亡的犹大百姓,强调此预言必然会成就。神之所以如此耐心地向巴比伦宣告审判,是为了使以色列百姓通过外邦所受到的审判,认识到敬畏神的重要性(申10:12)。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60】「耶利米将一切要临到巴比伦的灾祸,就是论到巴比伦的一切话写在书上。」 书: 本文没有提到巴录,由此来看,这可能是耶利米亲手记录的。但此书并非指耶利米的全部预言(36:4),而是指关于巴比伦之灭亡的预言(M.Henry)。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61】「耶利米对西莱雅说:“你到了巴比伦务要念这书上的话。”」 【耶五十一62】「又说:“耶和华啊,你曾论到这地方说:要剪除,甚至连人带牲畜没有在这里居住的,必永远荒凉。」 【耶五十一63】「你念完了这书,就把一块石头拴在书上,扔在幼发拉底河中,」 把一块石头拴在书上……扔在: 这是意指巴比伦将永远灭亡的象征性行为。这种象征行为是耶利米传达启示的独特方法,主要有腐烂的麻布(13:1-11),独身生活(16:1-9),窑匠和泥土(18:1-8),被打碎的瓦瓶(19:1-13),绳索和轭(27:1-2),买亚拿突之地(32:6-44)等。 ──《圣经精读本》 【耶五十一64】「说:‘巴比伦因耶和华所要降与他的灾祸,必如此沉下去,不再兴起,人民也必困乏。’”耶利米的话到此为止。」 下半节为编辑者所作的批注。──《启导本耶利米书注释》 巴比伦……如此沉下去,不再兴起: 是上文的象征性行为(63节)所具有的意义。这表明巴比伦将永远也不能走出灭亡,就像只要幼发拉底河不干涸,他就不会浮出水面一样(启18:21)。 ──《圣经精读本》 【思想问题(第51章)】 1 本章如何形容巴比伦素来的身分与条件?见7, 13, 20, 25, 41, 53, 57-58节。巴比伦享有最好的条件,但不善利用,结果沦落到万劫不复的地步。你有否善用神赋予你的恩赐和权力? 2 试记下本章直接或间接论及神报应的经节。巴比伦所受的刑罚与他的罪行是否相应?这与神那方面的属性最有关连? 3 15-19节与10:12-16完全同,为何要在此重复记载?本章里提到那些偶像?这种崇拜有何果效?参44, 47, 51-52节。 4 48节里,世人因巴比伦沦亡而欢呼。你认为这是否合宜的反应?这和爱敌人是否有冲突? 5 本章和上章多次劝告犹大人从巴比伦逃出来。试一一找出,并留意先知这样做的原因。这和29:4-7冲突?另参25:11-14; 29:10。上述这些经文对基督徒的处世态度有什么提示? 6 西莱雅既是犹大王宫的大臣,这次又是与西底家王同去巴比伦,他若遵照耶利米的指示行事,会引来什么不利后果?从本章的叙述看来,西莱雅似乎听命行事。这对他的为人有何提示?西莱雅的兄弟是谁?参32:12。由此看来,他们出身的家庭可能是怎样的? 7 把石头扔进伯拉河是一种象征行动。试重温本书提到的象征行动,它们有那些共通点? 8 耶稣在世时,有人觉 活像再版的耶利米(见太14:13-14)。你认为他们二人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有否增进你对耶稣的认识? ──《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