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一百二十六篇短篇信息

 

目錄: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126)(江守道)

因得歸回錫安而喜樂歡呼(楊震宇)

與被擄歸回者一同歡呼(吳主光)

撒種事奉的喜樂(漆立平)

我們的享受()(朱韜樞)

被擄歸回的樂歌(楊濬哲)

喜樂泉源(華倫魏斯比)

給基督徒同工的應許(法蘭斯迪信)

神為我們行了大事(一二六1~6)(臺北靈糧堂)

收割的人(一百二十六篇16)(臺北基督之家)

我們是喜樂的一群(12616)(香港讀經會)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126)(江守道)

詩篇第一百二十六篇:上行之詩。「當耶和華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的時候,我們好像作夢的人。我們滿口喜笑,滿舌歡呼的時候,外邦中就有人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耶和華阿!求你使我們被擄的人歸回,好像南地的河水復流。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的帶禾捆回來。」

這一首詩屬於第二組。前一篇說過:在第二組的上行之詩中,神在人身上主要的工作就是叫他得蒙光照,看見在自己裡面,就是肉體之中毫無良善(羅七18),好叫他在神面前願意接受十字架的工作,治死他肉體的各種活動,而進到復活的那一邊去。同時在這一段的時間中,這個屬於神的人,他的心也被打開,能夠多得著智慧和啟示的靈,明白神完滿的旨意。當我們讀這一首詩的時候,必須記住這一點。

被擄歸回的經歷

這一首詩告訴我們:「耶和華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因著這一句話,有人就說:「這一首詩可能是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過了七十年之後,神眷顧他們,叫他們重新回到耶路撒冷去的時候所寫的一首詩。」究竟是不是如此,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我們知道一件事,就是在屬靈的經歷上,這一種被擄歸回的光景,乃是我們常常有的。我們是多次的被擄,而主是多次的把我們帶回來,叫我們回到該站的地位上,享受神兒子的自由。所以就著屬靈的經歷來說:這一種被擄和歸回,乃是我們每一個基督徒,每一個追求主的人,常常經歷的事。

被擄歸回與撒種收割的關係

如果要明白這一篇詩,有一件事是很重要的。我們必須知道,在這裡一面題到被擄歸回,同時又題到撒種與收割。究竟這兩件事有甚麼關係?被擄,回來了;撒種,又收割了。我們知道,被擄是痛苦的,歸回是喜樂的:撒種是帶著眼淚的,收割是帶著歡呼的。究竟這兩件事有甚麼關係?這兩個比喻是不是指著同一種的經歷?或是指著兩種不同的經歷?我想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這一個問題。如果這一個問題得著解決,這一篇詩就向我們打開了,我們就能以明白。

撒種釋放出生命

我們都知道,我們這一班屬主的人,在世界上就好像麥子一樣。我們的主耶穌是第一粒麥子,我們這些信祂的人都是一粒一粒的麥子。我們裡面都有麥子的生命,但是在這個生命的外面,還有一層外殼包著。如果你把一粒種子放在瓶子裡面,就是經過了一百年,它還是那一粒種子;如果我們要這一粒種子變成許多粒,要它的生命得著釋放,那只有一個法子,就是把這粒種子撒在地裡,讓這粒種子被泥土遮蓋,進入黑暗,經過腐爛、經過死亡。我們都知道,當這一粒種子在那裡腐爛的時候,它外面的殼雖然破壞了,但裡頭的生命反而得著了釋放。當這個生命釋放了出來,它就要生長結實。主耶穌說:「有的是三十倍,有的是六十倍,有的是一百倍。」

所以一粒麥子如果要增加,一個生命如果要增加,就必須把它撒下去。但是我們知道,農夫撒種,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尤其是碰著荒年,每一粒麥子都是極寶貝的食物。農夫和他的全家,都要靠著這個來維持生命。現在你要把它從你兒女的口中、從你妻子的口中、從你自己的口中省下來,拿出來,撒在地上,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當這個農夫在那裡撒種的時候,他從籃子裡抓起一把一把的種子撒在泥土上,特別是在饑荒的時候,我們知道他的心裡必定是非常痛的。因為他們寶貝的食物,竟然撒在地上,讓它腐爛。這好像是極大的損失,好像是極大的浪費。

所以聖經告訴我們:農夫在那裡撒種的時候,是流著眼淚在那裡撒的、是忍著痛在那裡撒的。他雖然痛苦,但還是要撒下去,因為他知道,如果他把這些種子留在家裡,讓家裡的人來吃,雖然能夠充飢,得著一天或是一頓的飽足,但是明天就沒有糧了,明年就沒有糧了。所以這個農夫很有眼光、很有知識,他不看目前,寧可忍痛割捨。目前好像是犧牲、好像是失去,但是當收成的時候,不但叫他家裡的人能一天吃得飽足,並且一年有豐富的糧食。這就是撒種的故事。

我們都知道,凡屬主的人,裡面都有主的生命,就像麥子有生命一樣。這個基督的生命,在我們裡面是非常的豐富、非常的活潑、非常的滿足、非常的有能力,並且是會增加的。但是我們這一個人,就像麥子外面的殼一樣,一面固然是用來存放基督的生命,但是另外一面,也把基督的生命局限在我們裡面。我們這個肉體,我們這個外面的人,把基督的生命,把這個裡面的人包圍起來,好像是一個堅壘一樣。我們的主在裡面,給我們捆綁住了,沒有辦法釋放出來。

哦!這就是我們的光景。如果要基督的生命在我們裡面能被釋放,如果要基督的生命從我們裡面能衝出來,能應付一切的需要、能解決一切的問題、能在我們的生活上有夠用的恩典顯明出來,我們必須讓這個生命從我們裡面被釋放。但是何等的可惜,在外面卻有我們這個肉體,有我們這個外面的人,把基督局限在裡頭,叫基督不能得著釋放,沒有辦法在我們身上作加增的工作。

我們記得:當主在世上的時候,有一次祂說:「我有當受的洗,還沒有成就,我裡面的感覺是何等的逼切?」(路十二50)「逼切」這個辭,在原文是「逼緊」。好像我這個人被擠得非常緊,沒有辦法出來。主所說:祂要受的洗,就是讓祂裡面的東西能出來。所以祂在前面說:「我來要把火丟在地上;倘若已經著起來,不也是我所願意的麼?」(路十二49)在我們主的感覺中,在祂的經歷上,當祂在世界上的時候,祂裡面是神的生命,但是,外面是人的身體,這個人的身體就限制了祂裡面生命的釋放。主願意在十字架上破碎祂的身體,好讓神的生命得著機會釋放出來,好叫我們這許多的人都得著生命。所以在約翰福音第十二章二十四節,主說:「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裡,並且死了,仍舊是一粒;如果死了,就要結出許多的子粒來。」主又說:「我告訴你們:人如果在世上愛惜自己的生命,就要失掉生命;如果失掉他的生命,就要保全生命直到永生。」

這就是「撒種」的意義。但願我們每一個屬於神的人,都願意在神的面前有這撒種的經歷,叫我們外面的人能破碎、叫我們裡面的人能加強。真像保羅所說的:「我外面的人,一天一天的衰敗,但是我裡面的人,都一天一天的更新。」(林後四16另譯)這個就是撒種與收割的比喻。

歸回得享自由

那麼,這一個與被擄歸回有甚麼關係呢?哦!請記得:一個屬於神的人被擄到巴比倫去,就是代表我們這個人,雖然是屬於神的,有神的生命,是神的兒女,但是今天在經歷上被肉體擄去了。雖然我們是屬於神的人,但是我們被肉體所捆綁。真像保羅所說:「我要作的我不能作,我不要作的我偏偏去作,我發現在我的裡面有一個律,就是當我要作好的時候,就有惡與我同在,叫我不能順服神。按著我裡面的意思,我要順服神,但是我外面的肢體,不讓我順服神,反而叫我去犯罪。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羅七18-24

今天許多神的兒女,都是在這種的經歷中。雖然他是屬於神的,他是神的子民,他有神的生命,但是在他日常的經歷中,常常被肉體擄去;主的生命在他裡面受捆綁,好像被擄一樣,失去了自由。我們的主曾告訴我們說:「你們若認識真理,真理必叫你們自由。」祂又說:「神的兒子如果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約八32-36)但是今天神的兒女中間,有幾個實在是裡面自由的?實在是享受神兒子自由的?哦!有許多神的兒女是被肉體捆綁,沒有自由,像一個被擄的人一樣。主的生命在他裡面是被捆綁的。但是感謝讚美神!這個被擄的人要歸回!要歸回錫安!

親愛的弟兄姊妹!在我們的經歷中,有的時候也經歷一點主怎樣叫我們得著自由。有的時候,主把我們從肉體、自己裡面釋放出來,主在我們裡面作釋放的工作,叫我們重新回到基督裡面,享受神兒子的自由。在那個時候,我們真像一個歸回錫安的人一樣;在那個時候,我們是何等的自由!何等的快樂!

所以請記得:在這篇詩裡所描寫的,無論是撒種、無論是被擄歸回,在屬靈的實用上,完全是指著一件事說的,就是指著我們這些屬於神的人,怎樣從肉體的裡面被釋放出來,叫我們能享受神兒女的自由。

接受十字架的死,把自己擺在死地

這事怎樣成為可能呢?請注意:就在於我們將自己像種子一樣撒出去,如同農夫撒種。我們不但是種子,我們也是農夫。你知道一個農夫出去撒種的時候,乃是出於他的甘心,雖然是痛苦,但是他知道這是必須作的;雖然是帶著眼淚,但他是自動的把種子帶出去,並且把種子撒在泥土裡。沒有人強逼他,乃是出於他的自動。就著屬靈的經歷來講,我們也是如此。

或者我們稍微回頭多說一點,我們知道,當主耶穌釘十字架的時候,祂不但擔當我們的罪,也擔當了「我們」;祂是為著我們的罪死(林前十五3),但聖經告訴我們:祂也是為著「我們」死(羅五8)。我們都知道,祂為著我們的罪死,乃是因為罪的工價就是死(羅六23)。我們犯了罪,我們就應當死。感謝讚美主!因為祂為我們的罪死,我們的罪就得著了赦免。我們不必再為自己的罪死,我們就脫離了罪的刑罰、罪的審判。

但是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知道不知道,主耶穌在十字架上不但為我們的罪死,也為我們死?或者有人說:主為我們的罪死,這一個我知道,我也覺得這個是合理的、是必需的,不然我的罪不能得以赦免;但是主為著我死,我不覺得有這個需要。不錯!我這個人有許多的壞處。我這個人會犯罪、會作惡、會撒謊、會欺侮人、會驕傲、會嫉妒、會作許多不對的事,這些不對的事就是我的罪,需要主為著我的罪死。但是我這個人並不壞,有的時候能作許多的好事。

比方說:我這個人天然就是好義的,看見有冤屈的事就好打抱不平。我這個人天然非常溫柔,我不像有的人一碰就發脾氣。我這個人能忍耐又很有智慧、很有見識,不像別的人那樣毫無知識、毫無見地。你看我作事情的時候,都事先想一想,考慮得很週到。我作的事情,都是有條有理。我這個人天然也非常的愛人,很肯幫助人,有憐憫之心、有惻隱之心。這些都是我的好處。我這個人雖然有壞,也有許多的好,所以不需要死!只需要活;只需要改良改良。現在我信了主,主在我的身上幫助我,把我壞的習慣替我改掉,把我壞的行為替我改掉、把我壞的心思替我改掉,把我壞的心情替我改好,我這個人豈不是越過越像主嗎?哎呀!我今天信了主乃是要活,不是要死;我今天只需要改良,叫我慢慢的能像主就可以了。

在許多基督徒的感覺裡,他不覺得主耶穌需要為他死。主為我的罪死,這一個我知道;主為我死,哎呀!這一個不需要!或者我們對主說:如果你為我的罪死,我很感謝你;但是請你不要為我死,請你幫助我活就好了。但是神告訴我們說:不死就不生;不能死就不能活。神的拯救和我們人的思想,是完全不同的。聖經告訴我們說:主耶穌在十字架上不但為著我們的罪死,也為著我們死,因為我們是個該死的人。神認為在你這個人裡面,就是在你肉體之中,根本是毫無良善的(羅七18)。你所認為的好,在神的面前乃是污穢的。一個屬肉體的人不能討神的喜悅。

聖經告訴我們說:「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無論他怎麼好,還是肉身。只有從靈生的才是靈(約三6)。一個屬肉體的人,是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羅八7)。一個屬肉體的人,是受罪和死的律所轄制的。雖然有的時候,他也能掙扎,好像也能得勝,但那只是暫時的;一個屬肉體的人乃是在罪和死的律底下。你該作的你不能作,你不該作的你偏要去作。神的律你不能遵守,倒頂會干犯。一個屬肉體的人,在人的面前可能被悅納,但是在神的面前是完全被棄絕的。

所以請記得:主耶穌在十字架上不但為著你的罪死,也為著你死。祂為著你的罪死,是為了作你的代替。祂代替你受罪的刑罰,叫你在神的面前能得著潔淨。祂為著你死,是為了作你的代表。所以祂的死,就算是你的死。

保羅告訴我們說:「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已經和基督同釘十字架,叫罪身滅絕,就是叫罪身失業,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羅六6另譯)因此,我們都要看見,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死了,所以我們在祂裡面也死了。

也許有人要說:神這樣作太愚昧了,神不需要這樣。許多人都感覺說:我還沒有這麼壞呢,我還有希望,我還可以靠著自己遵守神的律法,我還可以憑著自己討神的喜悅。但是保羅在羅馬書第七章裡給我們看見,他有很長的時間也是在這種光景中。神已經說了,你這個保羅已經與基督同釘在十字架、已經死了,但是保羅說:我不要死,我不願意死。沒有一個人願意死。雖然已經差不多了,還要掙扎著在那裡活,還要順服神、還要遵行神的旨意、還要討神的喜悅。保羅在那裡掙扎,最後到了一個地步,他看見說:我是屬於肉體的,是已經賣給罪了,我是毫無辦法的。到了有一天,保羅在神的面前感覺說:「主阿!除了死以外,對於我這個人沒有第二條路了。」我看我自己實在是該死的,我願意把我自己交於死地,我願意把我自己交在基督的十字架上面。

親愛的弟兄姊妹!在這裡你要看見,就著主的工作說:祂已經作成了。你用不著自己去死。你知道嗎?基督徒是不可自殺的。你不要在那裡想自殺,以為說:把你這個人弄死了,好叫基督能從你裡面活出來,這是神所不允許的。你用不著自殺,因為你已經死了。一個已經死了的人,怎麼還要叫他去自殺呢?他沒有辦法自殺,因為他已經死了。有的人一直在那裡說:哎呀!我治死自己!我要弄死自己!我這個肉體實在是壞,我要殺死他!但是弟兄姊妹!你越是在那裡要殺死他,他越是活潑,你實在沒有辦法。我們在神的面前必須看見,乃是神在基督裡已經作成了;你在基督裡面已經死了!保羅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這一個事實你要知道,你要相信、你要接受。

那麼在我們的經歷上,我們是怎麼經歷的呢?每一次,當我們的肉體在裡頭要起來的時候,有時是我們自己的老脾氣要出來了、有時是我們自己的老習慣要出來了、有時是我們自己的老情感要出來了、有時是我們自己的老思想、老看法、老主張要出來了,有時是我們自己的老喜歡、老揀選要出來了,有時是我們自己的老力量、老能力、老辦法要出來了。哎呀!等到我們這個肉體要從墳墓裡爬出來的時候,那真是可怕!如果今天,一個死了的人從墳墓裡爬出來了,那真是一件可怕的事!但是你知道嗎?我們常常如此!我們這個死了的人,常常想爬出來;當他爬出來的時候,我們裡面有感覺。聖靈在我們裡面,就提醒我們說:這個死人要想跳出來了,要想爬出來了。這個時候你怎麼辦呢?

請你記得:聖經告訴我們說:就著經歷來講,就要把我們的肢體置於死地。那意思就是說:每一次當你這個肉體要出來的時候,聖靈在裡頭一給你感覺,頂自然的,很簡單,你就要對主說:主阿!我已經與你同死了!我已經死了,現在這個肢體在那裡要活動,我把它交在你十字架的死裡頭,讓你十字架的死對付它。我不管它、我不睬它,我不與它合作,我當它是死的,現在你去對付它罷!哦!弟兄姊妹!當你這樣作的時候,在你經歷的上面,你就要經歷十字架的死。耶穌的死要在你身上治死你一切肉體的行為;同時耶穌的生也要在你的身上發動顯明出來。

所以在這一件事上需要你的合作。農夫必定要自動的把種子撒出去。今天的難處在這裡:主已經為我們死了,我們這個舊人已經與基督同釘了十字架,這個外面的人已經除去了,但是當我們碰到事情的時候,我們還寶貝自己、還愛惜自己、還體恤自己、還原諒自己、還跟從自己。我們捨不得讓自已經過死亡。有的時候我們要作些不討神喜悅的事來滿足肉體,叫我們的肉體得著栽培,得以長大,這個時候主的靈在裡面給我們看見,應當把這個肉體置於死地,當它是死的,讓主的死來治死它。但是我們捨不得,我們太體貼自己。我們覺得說:哎呀!如果我所要的,不能得著滿足的話,我自己就太苦了!這個不行!我這個人在世界上就是要享享福,如果不叫我滿足,我裡面痛苦,這個也是不行!還是體貼肉體罷!還是為肉體預備罷!然而,當你這樣作的時候,你要看見,你裡面基督的生命就被你外面的這個肉體捆綁了,你就墮落了,失敗了;你沒有平安、沒有喜樂、沒有生命,你就進入了死亡!

但是如果這個時候,你能在主的面前看見說:我是一個屬於主的人,我是一個奉獻的人,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我已經死了;既然死了,為甚麼還要滿足他?我要對主說:主阿!你已經把他置於死地了,我不管他,我只需要向你活著。哦!當你維持這個態度的時候,你要經歷這個種子落在地裡死了。你外面的人死了;你的肉體、你的情感、你的意志、你的思想、你的力量、你天然的一切,都好像是經過黑暗、經過痛苦、經過損失、經過死亡。但是感謝讚美主!主的生命在你裡面卻得著了釋放。不但是釋放了,並且是加增,而且是加增到一百倍。

親愛的弟兄姊妹!這一個就是神的救法。祂要拯救我們脫離外面的人,叫我們裡面的人一天新似一天。這就是這一篇詩裡頭所說的話。這一篇詩所要交通給我們的信息,就是十字架的兩方面:一方面是死、一方面是復活。沒有死就不能復活。我們如果要作一個活的基督徒,我們必須經過死。死的是外面的人,活的是裡面的人。神沒有意思要我們憑著外面的人活,憑著外面的人作基督徒。要作基督徒必須憑著裡面的人。只有憑著裡面的人來活,才是一個真正屬於神的人。

回轉與作夢

我們現在開始來看這一首詩。這一首詩開頭就說:「當耶和華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的時候,他們好像作夢的人。」中文的翻譯在這裡有一點困難。原文的意思是「當耶和華轉回被擄,轉回錫安的時候,我們就像作夢的人。」你懂不懂這話的意思?這裡的被擄帶回,在原文裡頭用了兩次。在原文裡說:「我們有一個轉回,」(Turning或者Returning)神也有一個轉回。當耶和華轉向我們的回轉的時候,我們像在那裡作夢。

讓我來作一個比喻。你知道路加福音第十五章那個浪子回頭的時候,他是怎樣回家的?是不是當他在遠方放豬,差不多要死的時候,他的老父親實在愛他,他從家鄉到遠方去找他,後來在養豬的地方找到了他,就把他帶回家來?不是的!是不是這個浪子覺得說:「我得罪了天,我得罪了父親,我現在要回去了。」所以他就回頭走,一直走到家門口,就在那裡一直敲門、一直的敲門,敲到後來門開了,他很軟弱了,一下子倒到門裡去,父親就把他抱了起來?也不是這樣!浪子回家是怎樣轉回的呢?很稀奇,這個浪子的回轉,有兩個回轉在其中。一個是浪子從遠方回轉了,但是當他回家還在遠處的時候,他父親就轉向他了。他們兩個人是相遇在路中。

哎呀!弟兄姊妹!在那個時候,浪子就像作夢的人一樣。他說:「我只盼望回來作一個奴僕,怎麼我的父親還要我作兒子呢?我只盼望回來作一點苦工,賺一點吃的,但是怎麼我的父親還要我享受肥牛犢?我是盼望在家裡赤著腳來事奉我的父親,怎麼我的父親要我穿鞋子作兒子呢?我只盼望一天過一天能活著就夠了,怎麼我的父親替我戴戒指,叫我承受他的產業?我是盼望穿一件圍裙就夠了,怎麼我的父親把上好的袍子替我穿上了?」哎呀!當他被他父親領到家裡,坐在筵席桌上的時候,他真像作夢的人一樣。他不知道是在作夢還是真的。這個浪子回家的時候,就是這種感覺。

今天我們的經歷,也是這樣。一面來說:一個屬於神的人,必須在神面前自動的,甘願的向主說:主阿!我要轉向你,我不願意活在肉體裡。但是另一面說:當我們轉向主的時候,主就要轉向我們。聖經不是說嗎:「你們如果親近神,神就要親近你們。」(雅四8)很稀奇,聖經不是說:神親近你們,你們就親近神;乃是說:你們如果親近神,神就親近你們。主也說:「你們如果住在我的裡面,我就住在你們裡面。」(約十五5

我們要主親近我們,要主住在我們裡面有甚麼好處呢?一個人如果有主住在他的裡面,在他的生活中就要彰顯基督。基督的智慧、基督的能力、基督的愛心、基督的忍耐、基督的溫柔、基督的節制、基督的公義、基督的聖潔,都要在這人身上流露出來。親愛的弟兄姊妹!你要不要這樣的生活呢?甚麼時候基督住在你裡面,基督的生命就在你裡面得著釋放,經過你流露出來。哦!這個生活是兒子自由的生活、是榮耀的生活!你要不要這樣的生活?你如果要,那很簡單,你要住在祂的裡面,你要回轉,你要在神的面前有一個心願說:「主阿!我不願意活在肉體中,我願意活在你裡面,我要親近你!」當你這樣回轉的時候,主就要轉向你,把你帶到祂的裡面。

在屬靈的經歷上,請記得這一件事。我們常常在那裡說:我盼望我能得著復興,我盼望我能常常住在主的裡面,我盼望我能在錫安山享受神兒子的自由;但是你一直在那裡盼望,一直在那裡等,你要等神跑全部的路來找你,把你帶回去。在屬靈的經歷上不是這個樣子。在屬靈的經歷上,當聖靈感動我們的時候,當主的愛激勵我們的時候,當我們落在一種光景中盼望要歸回,不願意活在肉體裡的時候,我們就要在主的愛裡面起來說:我要回去,我要回到我父親的家裡頭!當你這樣起來的時候,很稀奇,主的靈就在你裡面發動,發出能力來,叫你真是活著不再是你,而是主在你裡面活著。

所以,我們要負一個責任,我們要起來、我們要相信、我們要接受,然後神的靈要作其他的事。祂要轉向我們,把我們帶到錫安,叫我們享受神兒女的自由;那個時候我們真是像一個作夢的人。

我小的時候常常作夢。有的時候夢見我會飛,一下子飛到牆上去了、一下子飛到屋頂上去了,哎呀!真是自由!我要到那裡,就到那裡。你知道為甚麼我會作這個夢?因為我小時候很羨慕那些飛鳥。我覺得鳥太自由了,而我這個人被地捆綁,只能在地上走,不能飛;就是努力跳一跳,幾秒鐘又落到地上來了,實在不自由,所以我常常盼望能自由。但是我又不會飛,所以我就作夢了。你知道當你作夢的時候,你心裡最盼望的東西,就在夢裡頭出現了。哎呀!有的人夢見自己作大總統,因為他盼望作大總統。

基督徒也應當作夢,不然就不大像基督徒。但是我告訴你:基督徒只可作一種夢,就是羅馬書第八章所說的神兒子的榮耀。萬物都在那裡等候神的眾子顯現出來,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享受神的兒子的自由。我們盼望到那一天,我們完全像主,模成主的形像,我們就享受神兒女的自由了,基督在我們裡面就成形了;這一個是我們的夢。如果你不作這個夢,你這個人未免太現實了。一個現實的人不能作好基督徒,我們必須要作這個夢。我們要夢想,我們要盼望能滿有基督的身量(弗四13),享受神兒女的自由。基督在我們裡面得著釋放,得著組織,成了形狀能彰顯出來;這個就是我們的夢。

請你記得:這一個夢是會實現的,不像我小孩子時作的那個能飛的愛,不會實現。將來有一天,在神的憐憫中,我脫去了這個敗壞的身體,穿上一個不朽壞的身體,那個時候我的這個夢就要實現。

感謝讚美主!我們基督徒的這夢,是繼續不斷的在實現。一個屬於神的人,如果在神的面前能看見,他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他,而是主在他裡面活著;他每天肯靠著聖靈治死他裡面的惡行,基督就要在他的裡面,一天過一天的在那裡組織、在那裡增加。我們天天好像作夢的人一樣。哎呀!一個作夢的人是最高興的,因為你心裡所盼望的都應驗了。你高興到一個地步會在夢裡大笑起來,結果笑醒了。這篇詩的作者就是這個經歷。他說:我們滿口喜笑,滿舌歡呼。他真是心裡快樂。

今天我看許多基督徒的臉是長的,滿面愁煩、滿口嘆息。這就是因為他不作夢。如果我們能作夢,而我們的夢能因著神的工作得著實現、得著應驗,我們這個基督徒的生活就要改變,我們要滿口喜笑,滿舌歡呼。並且那個時候,外邦人看見我們就要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

神行了大事

親愛的弟兄姊妹!有甚麼事情比這個更大?神創造天地雖然是大事,但是遠比不上神把我們這個卑賤的人,改變到滿有基督的身量這件事大。新造的工作,是最大的工作。世界今天就在那裡等候,要看見這件事。在我們的身上,我們不能作,但是神能作。我們只要相信祂、順服祂、接受祂、與祂合作,神在我們中間就要作這個工作。外邦人看見了,不能不說:神在他們中間作了大事。

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就能作見證說:「耶和華果然為我們作了大事。」這個見證非常有能力。今天的難處是我們嘴在那裡講,但是人在我們身上看來看去,事情並不太大,所以他們不大受吸引。他們說:你這個信主的人,與我們也差不多。他們在天然裡,你在肉體裡,半斤八兩,沒有多大分別。這樣,你的見證就沒有力量。如果今天人在我們身上,不是看見我們這個人,而是看見基督,哦!那個時候我們只要稍微作一點見證,許多人就要得救。願神憐憫我們,叫我們在神的面前,真是能蒙恩!流淚撒種的,必要歡呼收割。── 江守道《上行之詩》

 

因得歸回錫安而喜樂歡呼(楊震宇)

 

鑰句: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

背景:《詩篇》第一百二十六篇是第七首上行詩,記述被擄之人表達回歸的感激之情與喜樂。詩中提到「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因此有可能是指主前530年前後自巴比倫被擄歸回的人(拉一16)。作者逼真地刻劃被擄歸回的以色列人的悲喜交集的心緒。猶太人在漫長的被擄生活過後,才得以返回故土的事實,帶給他們莫大的感動,使他們感到好像作夢的人。

提要:第一百六篇是流淚歡呼的禱告。在這首感恩詩裏,詩人感謝神為他們行了大事,將他們從被擄之地巴比倫帶回鍚安,他們就歡喜快樂 (13);接著,他求神讓其它那些被擄的人,像南地的河水復流,並且那些「流淚、帶種、出去」的人,必要「歡喜、帶禾捆、回來」(46)。全詩分為二段

()被擄歸回錫安的快樂(13)──當耶和華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的時候,我們好像做夢的人;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46)──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

註解:「南地」(4) ──希伯來文Negev(尼格夫)是指巴勒斯坦南方的曠野,一年大部分時間是乾燥不毛的荒野。但一到了下雨,小溪就開始流淌,使曠野變成發旺開花之地。因此,詩人祈求神,幫助被擄的百姓成群回歸故土,好像大川複流,滋潤貧瘠的土地。

鑰節:【詩一百二十六35】「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被擄的人歸回,好像南地的河水複流。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鑰點:本篇我們看見朝聖者表達被擄之人回歸的感激之情與喜樂。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詩人以被擄歸回的經歷,說出神為祂的百姓所作的奇妙作為。詩人描寫以色列人被擄歸回後歡喜快樂的心情,他們好像作夢的人一樣。神的作為連外邦人都覺得希奇。因此他發出禱告的聲音,求神使被擄的人好像南地的河水復流。本來河水向南流,而不能返回的,神卻能作,使以色列民歸回。他們歸回之後,先要播種,然後等待收割。這裏神的應許使歸回的人振奮──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

   今日的鑰節提到「被擄…歸回;撒種…收割。」這是一首淚水和歡笑交織的詩歌。本篇我們看到神恢復的工作得著應驗了──他們被擄是痛苦的,但歸回是喜樂的;他們撒種是帶著眼淚的,但收割是帶著歡呼的。詩人說出神的百姓雖然被擄,必喜樂歸回,且撒種的人必歡樂地收割,因是守約施慈愛的神,並且祂也是恢復我們的主。在屬靈的道路上,我們也常常有被肉體擄去的經歷,但主恢復的工作,叫我們重新回轉,使我們得著釋放,而得著屬靈的復興。另一面,當我們用眼淚主作工,神必使我們有豐收的日子,而讓我們把禾捆帶回神的家中,因我們在主裏面的勞苦不是徒然的。因此,歸回與收割是何等大的歡樂!因為神能將歸回的喜樂代替被擄的悲傷,將歡樂的收成代替辛勞的淚水。親愛的,你最近有沒有像作夢的人,經歷歸回與收割的喜樂呢?

本篇指出基督徒事奉神的二個秘訣:

(一)     不斷地轉向主(林後三16),讓主的靈自由運行在我們裏面,使我們屬靈的生命進一步的長進和變化。江守道指出這裡的被擄帶回,在原文裡有兩個轉回(Turning或者Returning)我們的轉回和「神也有一個轉回」。當我們轉向主的時候,主就要轉向我們。在我們屬靈的道路上也有遭遇到許多的被擄,盼望我們像浪子醒悟過來一樣,回家重新享受父神家的豐富(路十五1132)

(二)     甘心勞苦的服事,如同農夫(提後二6),花費心血和勞力去撒種,就必有豐富的收成。在傳福音播種的事上是一樣。有人說的好:「要成為贏取靈魂的人,首先要作一個為靈魂哭泣的人。」此,撒種是不夠的,我們還須有耐心與恒心,再加上愛心,流淚關懷,然後我們才可歡呼地收割。因為那些「流淚、種、出去」的人,必要「歡喜、帶禾捆、回來」

「本篇詩是講被擄歸回的經歷。在屬靈的經歷上,我們是多次的被擄,而主是多次的把我們帶回來,叫我們回到該站的地位上,享受神兒子的自由。」――江守道

默想:親愛的,用眼淚澆灌了福音種子,必收成百倍,有歡呼收割的日子。

禱告:主啊,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裝備我們,與祢一同出去收莊稼。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與被擄歸回者一同歡呼(吳主光)

 

第一百二十六篇大綱:

引言:巧遇被擄歸回的同胞(126.1

1.耶和華使被擄的歸回

2.回想過往如做夢一般

一、為神行了大事歡呼(126.2-126.3

1.大家交談歡呼

2.外邦人認為是神行的大事

3.我們也認同確實是這樣

二、歸回其實是大復興(126.4-126.6

1.求神使歸回如河水複流

2.求神使歸回如歡呼收割

 

釋經:

 

引言:巧遇被擄歸回的同胞(126.1

126.1(上行之詩。)當耶和華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的時候,我們好像做夢的人。

1.請讀者留意、(第120篇)所說的是從北方米設寄居地回來朝聖的人;(第124篇)是從列國大逼迫中「逃脫」而歸回耶路撒冷的人;本詩(第126篇)所說的卻是「被擄歸回的人」.三者很不相同。

從寄居地米設回來朝聖的人,原先是自願移民到米設寄居的.他們可能因為做生意、或分散全世界的緣故,而跑到米設定居.後來卻因為寄居地的鄰居不肯和睦相處,又聽到路撒冷很興旺,才決定歸回耶路撒冷居住。

從列國「逃脫」的人卻是指敵人要滅絕猶太人的時候,他們得到神奇妙的幫助而脫離敵人的捕殺,因此很高興地返回耶路撒冷。

至於被擄歸回的人,卻是指本來不願意離開耶路撒冷,卻因為亡國被擄,才不得已遷被充軍到異邦居住;後來得到異邦的王帝恩准,才歸回耶路撒冷.歸回之時,耶路撒冷還是一個廢墟。

2.所以、這些「上行詩」包括了各式各樣的人在內。本詩所形容的,是朝聖者在耶路撒冷遊覽之時,遇到一些同胞,大家交談起來,才知道對方是屬於最早歸回的居民。這些最早期歸回的居民,就是古列王下旨,讓被擄的猶太人可以自由歸回耶路撒冷,重建他們的聖殿和城牆。根據《以斯拉記》,當時第一批從巴比倫歸回的,有四萬多人。(拉2:64

3.這段話原文是「過去式」的,表示這些被擄歸回的人談起當初歸回的感受──好像「作夢的人」一樣.這樣的感受有幾個意思:

1)被擄的痛苦日子過去了.從前有多少痛苦,都不再介意,可以忘記了;

2)神使我們歸回的應許,原來是真的;好像作夢一樣、寶貴得叫人難以置信;

3)被巴比倫打敗和擄掠的國家有許多個,惟獨我們以色列人蒙恩,得以歸回重建聖殿城牆,從常理來看,怎會有可能呢?誰有本事、可以說服古列王釋放以色列人歸回呢?耶路撒冷已經成為廢墟了,歸回又有何用呢?但如今古列王被神的話激動,親自下旨讓我們歸回重建聖殿城牆;並且一切建殿的費用、全由國庫支付,這豈不是只有在夢境中才會實現嗎?但神就是這樣、使不可能的事、變為可能了。

 

一、為神行了大事而歡呼(126.2-126.3

126.2我們滿口喜笑、滿舌歡呼的時候,外邦中就有人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126.3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

1.這些人回想歸回之時的興奮,指出當時「滿口喜笑、滿舌歡呼。」理由是、連外邦看見也承認──「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他們自己也認同,「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這句話中文讀起上來有點生硬;其實原文的意很活潑、只說:「耶和華為我們行了大事!萬歲!」就如廣東人說:「耶和華為我們行了大事!好嘢!!」

2.如果這是指舊約時代、古列王下旨,讓被擄的猶太歸回,這已經是難以形容的「大事」;如果本詩應用在一九四八年以色列複國,以色列人得以從世界各地歸回,更是高興得不得了的事。因為人類歷史、有那一個國家民族,亡國超過二千五百多年,還會複國呢?古代各個大大小小的國家,豈不都被別國吞併而同化了嗎?

3.再者、以色列人離開巴勒斯坦之後,巴勒斯坦已經漸漸變成不毛之地;何竟從一九四八年開始,又漸漸變回流奶與蜜之地呢?還有、包圍他們的阿拉伯諸國,豈不是比他強大二十倍以上;又口口聲聲說、要推他們下地中海去嗎?何竟他們仍能複國歸呢?這一切豈不都證明,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嗎?

4.更甚者、末世時代,稱為世上最強大國的「歐盟」,他的領導人(敵基督)攻陷了耶路撒冷,屠殺了以色列全國人口的三份之二;又派大軍追趕餘下的三分之一.在這樣的情況下,以色列人怎可能會得勝,讓被擄的得以歸回和複國,而且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呢?這豈不是證明,神真的為他們成就了大事嗎?所以、我們可以想像,千禧年時代的以色列人將會何等的歡喜和歡呼!!

 

二、歸回其實是大復興(126.4-126.6

126.4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被擄的人歸回,好像南地的河水複流。126.5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126.6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

1.最後這一段是為歸回之後的日子而禱告,說:「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被擄的人歸回,好像南地的河水複流。」這句話的重點不在「歸回」,因為「歸回」已經實現了;這句話的重點乃在於求神使他們「復興」、如同「南地的河水複流」。

2.巴勒斯坦的「南地」就是「加低斯至西乃曠野」、是最乾旱的沙漠區;從前以色列人出埃及、來到這曠野,曾經發過許多怨言,稱這曠野為「大而可怕的曠野」(申1:19)。這曠野所有的河都幹了,除非遇到很罕有的大雨,這些河才會「複流」。作者將以色列比作「南地」──非常需要神降下恩雨,使歸回的以色列人得著「大復興」,如同「南地的河水複流」。

4.讀者應該記得,當主復活快要升天之前,門徒曾經來到他面前,問他說:「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這問題也就是本詩作者的禱告。但主耶穌對他們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6-7)意思是、等福音先傳遍天下,叫得救的人數添滿,外邦教會復活被提之後,以色列才會得著復興。那時、主會從天降臨,拯救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就得以從天下列國歸回耶路撒冷,有主親自作他們的王,他們才能得著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

5,作者又以一個常理,向神呼求說:「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意思是、神啊!「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這是一個必然的常理。從前你使我們亡國被擄,我們都受了管教而悔改歸向你了;這樣、我們從前亡國的痛苦,就像帶著眼淚出去「撒種」一樣;現在我們悔改歸回,應該也像「收割」一樣、帶著歡呼的心情回來.所以求你復興我們,賜我們「復興的禾捆」!當然、作者這樣有信心的禱告,神必定垂聽。但神垂聽了的結果是甚麼呢?就是進入千禧年才會完全應驗的光景。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撒種事奉的喜樂(漆立平)

 

當耶和華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的時候,我們好像作夢的人。我們滿口喜笑,滿舌歡呼的時候,外邦中就有人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耶和華阿,求你使我們被擄的人歸回,好像南地的河水複流。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的帶禾捆回來。

 

【撒種就是傳福音】這首詩說出藉著事奉長到神裡面的一條路,就是撒種事奉的路。如果你種過東西,就知道撒種生活所經歷的喜樂。藉由事奉來經歷神的豐富,第一項,就是去撒種。撒種時可能會流淚,但是當你收穫的時候,真的是歡喜、快樂,那個豐富,真是叫你覺得喜樂。

這一段是說,在教會裡頭,當神將那些被擄的人帶回神家的時候,眾人歡欣喜悅的心情。比如說,有青少年在傳福音,如果有個同學帶了很多同學來,大家看了必定高興歡喜。特別是當這些人在參加福音聚會之後表示他們願意決志信主,弟兄姊妹們一定非常喜樂,這就是當耶和華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的時候,我們好像作夢的人。作夢都想不到,怎麼會來了這麼多人,這是神的作為。

 

【看見被擄歸回的喜樂】誰是被擄的人?那些流浪在外,都是被擄的人,被仇敵撒但擄去的人。把他們帶回錫安就是把他們帶回到神的家,神的兒女們當然高興、歡喜。所以說,我們好像作夢的人,因此滿口喜笑,滿舌歡呼,為此大大讚美主。如果你有傳福音,帶領人得救的這種經歷,一定知道這裡面在講什麼。如果邀請你很關心的朋友來參加一次教會的福音聚會,他們聽了很受感動,後來他們表示要信主,最高興的是誰?當然信主的人會很高興,但更高興的是帶領的人。

 

【傳福音經歷靈裡的喜樂】記得我第一次去傳福音給人,是在士林的郊外蘭雅,那裡有好多住眷村的人信主了,我從蘭雅回家本來是要坐車的,但實在太高興了,就一路又蹦又跳,高興的唱歌回家,真像這裡所說的:滿口喜笑,滿舌歡呼,因為讚美主,主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事奉神、事奉主真是一件令人喜樂的事。作詩的人說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所以,求耶和華使我們被擄的歸回,好像南地的河水複流。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撒種與收割的喜樂】我在美國的家,前後都有院子,就種了些果樹,我們夫妻很喜歡吃芭樂,那時美國沒有,後來好不容易種了幾株芭樂樹。剛開始的時候,細心照料,好好的施肥、澆灌。後來發出一些枝子,結出許多的果子,我們真是喜樂,每天晨更完了之後就去看那幾棵芭樂樹。當看到那果子累累下垂的長起來,就好高興。有一天出去一看,怎麼果子掉了一地,心裡好難過,才只有乒乓球那麼大而已,就掉了,那時還不能吃,看它掉了,心裡自問,是澆水不夠?施肥不對?那裡伺候錯了?就去請問專家,有人說是水澆太多了,那麼下次就不敢澆水了,但是不澆水葉子變黃,掉了更多,結果又有人說澆水太少了…。那一年掉了好多,但是剩下幾個沒有掉的,能夠長大結實,當你吃到那個果子的時候,心裡非常歡喜。難怪有人說,種果樹的人,他的喜樂就在於看見這棵樹結果子、有收成。種果樹的人最怕種了果樹幾年都不開花,開了花又不結果。就像主耶穌在路加福音十三章所講的比喻,一個人在葡萄園裡栽了一棵無花果樹,三年都不結一個果子,因此就說把這棵樹砍下來,不讓它再白佔地土了。我家也種了一棵無花果樹,從頭一年開始結果,三年來愈結愈多,今年已經吃了三、四個月,而且每一天都收一籮筐,自己來不及吃,就送給朋友、弟兄姊妹,如果有聚會,就帶一籮筐去,大家都喜歡吃。種了無花果樹而不結果子,那還種它幹什麼?結果子不僅僅是收果子的人喜樂,他的朋友也一同喜樂。

 

【事奉是經歷主的最佳機會】第一項的事奉是說到凡撒種的必收割,這是你經歷主的最好機會,尤其是傳福音,傳福音的事奉就是撒種收割的事奉。為了要救人,你一定得為他好好的禱告。為了得著你的朋友,願意他信主,接受這救恩。或者你家裡的親人,你關心他,為他禱告,甚至為他流淚,當你真正知道他若沒有得著救恩,就永遠滅亡的時候,你的心是何等的迫切,所以就甘願為他流淚禱告。

 

【事奉叫我們經歷聖靈的更新與充滿】當你為他禱告的時候你就發現,若沒有神的恩典同在,怎麼去得人啊?因為力量有限,所以就在那裡禱告主,求主賜給你智慧、能力、口才,聖靈充滿並引導你。當你去親近神的時候,聖靈就讓我們蒙光照,之後給我們充滿,神的靈與我們同在,才因此對人有一種關心和愛心。藉由禱告,有愛心在我們裡面,然後去傳福音給人的時候,別人不一定是摸著我們的言語,而是摸著那分對人的關心,摸著愛,摸著真實,摸著言語之後所表達的一個東西,就摸著我們對他的善,這個愛和善從那裡來?都是從神那裡來的。所以就在傳給別人的時候,自己先得著了,而且在我們流淚撒種的時候,看到一些人信主了,就歡呼收割。

當他一信主之後,你心裡真是覺得好大的安慰。在你為他禱告的時候,這就是你的撒種,你就聯於神,就聯於主。主就會在你傳福音的事上,多方的教導你,關照你,供應你,也多方的修剪你。修剪,是叫你結果子更多。所以事奉是叫我們更多經歷神,經歷豐富生命的一條道路,不僅去撒種,而且有收割。而收割的不僅是果子,更是生命的恩典,得著生命的果實,生命的恩典積存在你裡頭,就是積存美好的生命根基,才開始懂得神的心意,體會神的心腸。不然,我們永遠只停留在幼稚的階段,永遠只單顧自己的事,不會顧到別人的事。

 

【事奉叫我們知不足】當人開始真正的成長是從自己裡面出來,長到神的裡面去。如何長到神裡頭呢?就是藉著服事。當我們因著愛神的緣故,而去服事人的時候,就經歷到神的美善。也就在服事人的同時,神就擴大我們的心胸與度量,叫我們更深經歷他的長、闊、高、深。所以只有當我們去服事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有欠缺,知道能力不夠,需要神的恩典,才會緊緊的聯於他。因此神那些美善的德性就更多的加到我們裡面。

 

【事奉擴大我們的心胸度量】也長出對人的關心。就不再是一個狹小、狹窄,單顧自己需要的人,慢慢就會懂得人的需要,摸著人內心的感受,知道怎樣去安慰那些傷心的人,扶持那些軟弱的人,因為他懂得去體恤人。主耶穌為了要把這福音傳給我們,他親自來到地上,做了最卑微的人,為的是要接近我們這些卑微的人。他為我們犧牲一切,甚至掛在十字架上,流了寶血,舍了他的生命,他得著什麼?他的歡樂是什麼?他所得著就是生命的釋放,得著我們成為他生命的果子。如果要經歷神的豐富,我們就要做一個撒種和收割的人,這會叫我們的生命從自我狹小的圈子裡面長出來。不僅長到神裡面,也開始長到人的裡面。所謂長到人裡面是指神能藉著我們把愛給出去,同時去幫助那些軟弱的,扶持那些跌倒的,靠著主的恩典,把他們帶到主的面前來,像南地的河水複流,把被擄的帶回,他們歸回的時候,正是我們心裡歡喜快樂的時候。藉著福音來事奉,來經歷主的豐富。實際上,撒種收割的事奉,若沒有主的祝福,是不會有收穫的,所以保羅在林前三章六節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當我們去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神與我們同工,才會有收成、有祝福。實際上都是神在背後的作為,他叫我們經歷收割的豐富和喜樂,來擴充我們的度量。——漆立平《詩篇中的上行之詩【教會生活的榮美歷程】》

 

 

我們的享受(朱韜樞)

 

前言

 這篇信息我們來到上行詩中的第三組。這些詩也稱作登階之詩,因為這些詩是敬拜神的人在登上錫安山去赴筵時所唱的。在頭三首詩中,我們必須先看見三件東西:世界,主,和教會生活。因著這三重的異象,接著我們就奉獻我們自己。這是在第二組的詩中﹝一百二十三至一百二十五篇﹞所說的。在這樣的奉獻裏,我們首先將自己交給主,也就是將自己交在主的手裏。主的手豫表主的對付和引導,也含示了祂的供應,支持,帶領,安慰和管教。更進一步,我們也是將自己從世界裏分別出來奉獻給主。這世界就像猛獸,洪水,和網羅一樣,存心把我們吞吃、淹沒、至終把我們捉住。然而,當你將自己交給主,你就有逃脫世界的能力。然後,第三點,因著我們看見教會,我們就奉獻自己給主的信實。如果你羨慕在教會生活裏有享受,你必須學習將你自己交託給祂的信實。

 就我的經歷而言,有時世上的事比教會生活裏的事還好解決,因為教會生活就是一個家庭生活在家裏沒有甚麼是隱藏的,每個人都得認識彼此,每個人也容易彼此受影響。我的性情成了你的煩惱,你的個性也成了我的負擔。我的急性子惹到你,你的慢動作也影響我。若你不認識主,沒有看見主的信實,在教會生活裏你很難往前。這也就是為甚麼我不說,「獻給教會生活。」只有當你奉獻給主的信實,你就自然能在教會生活中成長,能在教會中往前,也能享受教會生活。

 不僅這樣,我們還要認識,主能帶領我們,祂也能暴露我們。在我們裡面有兩部分,一部分是義的,是出於神的、是藉著神的分賜而有的;另一部分是邪惡和軟弱的,是出於我們自己。在教會生活裏我們必須學習信靠主,使出於主的那一部分能完全顯出,使墮落的部分能完全被暴露。這是一個奉獻的人所該有的渴慕。

 接下來,我們來到享受的階段。

詩篇第一百二十六篇 :我們的享受(一)被擄的得歸回

 詩篇一百二十六篇一至三節:『當耶和華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的時候,我們好像作夢的人。我們滿口喜笑、滿舌歡呼的時候,外邦中就有人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這幾節很難簡單地說明,這是一個奇妙的經歷。

回到教會生活把我們帶入一個喜樂的夢

 當你起頭帶著這樣的奉獻來享受教會生活的時候,你有這樣的宣告和驚嘆,「這會是真的嗎?這實在難以置信!」一開頭詩人說,『當耶和華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的時候,』我們從前都是在被擄中掙扎和尋找的人,當主將我們這些被擄的帶回教會生活之後,我們的夢想終於成真。這時我們會說:「這真像作夢一般!」

 也許我們許多人都知道,神所要得著的是一個見證,神盼望能得著一班見證祂名的人。然而,我們卻活在被擄之地。即使我們有這樣的看見,我們卻活在宗教或世界裏。直到有一天,主把我們帶回教會生活中,並使我們享受教會生活,我們就從被擄中得著釋放。你會發現,與眾聖徒們來在一起展覽基督的豐富,這就是我們事奉活神的路。我們這些作夢的人會宣告,「哦主,謝謝你!你把被擄的帶回錫安!以前我們只能作夢,但現在你使我的美夢成真了!」

 若是你從不覺得你是被擄的或你從來沒有任何掙扎,你就不會有這個作夢的經歷。也許你可以享受一個聚會,但你頂多覺得這個團體不錯,你裡面不會有這樣的宣告,「喔主,我的美夢成真了!」只有這些真正在掙扎裡的人,他們曾經爭戰、勞苦、追尋,他們能說,「這是我所日夜期盼的!讚美主,祂帶我進入教會生活!我的美夢成真了!」

 接下來詩人說,『我們滿口喜笑、滿舌歡呼的時候,外邦中就有人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如果你曾為活在被擄的苦痛,也曾活在黑暗中掙扎,也曾在轄制中苦鬥,一旦你來到教會生活中,你必定會滿了喜樂。你的口要喜笑,你的舌要歡唱,甚至外邦人也發現有件奇妙的事發生在你的身上了。你是如此的喜樂,連外邦人都不得不注意你。至終我們說,「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這是在享受階段初期的結論。讚美主,祂帶我們享受喜樂的教會生活!

我們需要一個更深的轉

 現在我們來到第四節:『耶和華阿,求你使我們被擄的人歸回,像南地的河水復流。』這節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祈求還在宗教裏的人能歸回教會生活,他們說,「主,屬於你的見證的人還不夠多,還有許多人在宗教和世界裡。主阿,求你使更多被擄的人歸回,將他們到你的見證裡。」

 另一種解釋是強調「我們」這個詞,這意思是,我們需要一個更深的轉。雖然我已經從巴比倫歸回教會生活了,但仍有許多我所享受的事物是屬巴比倫的。就著地位來說,我已經得歸回了;但就著經歷來說,我還沒有完全歸回,我還是在被擄之中,我的想法還是屬巴比倫,我的看法是屬巴比倫,我的口味、選擇也屬於巴比倫的,仍然有許多巴比倫的事物霸佔我。當第一至三節的那種興奮過去了,你發現你需要再禱告:「主啊!再帶我歸回!當我進入教會生活時,我的地位改變了,但我還需要一個性情上的歸回;還有許多屬巴比倫的事物在我裏面,叫我被俘擄。」這是一個很寶貴的認識。你愈享受教會生活、你的享受愈豐盛,你就愈覺得有些東西攔阻了你,使你無法完全盡情地享受教會生活。

 雖然在地位上,我們已經進入教會生活;在教會生活裡我們享受基督,我們享受身體生活、我們享受教會聚會、我們享受這分新約職事、我們享受聖徒們的交通,我們也享受身體生活中各樣的豐富。當我們享受這些豐富時,我們會說,我們像作夢的人。你的口滿了喜笑,你的舌頭滿了歌唱,你宣告說:「讚美主,我在教會生活裏!」但慢慢地,你就會發現仍有許多的事物霸佔你。一面,你已經得了釋放;但另一面,你發現在性情上你還是被擄的,你仍被一些東西所罷佔。

 當我們在性情上被一些東西佔據的時候,我們就不能盡情地讚美主,我們也不能盡心地跟隨主和事奉主。仍然有一些東西抓住我們、阻礙我們,叫我們不能完全進入身體生活。我們會發現,我們沒有能力與基督一同建造教會。因此我們需要禱告,「主阿,再帶我歸回。」

我們是己生命的俘擄

 舉例來說,在教會生活中霸佔我們的,常常是我們的抱怨。有時你抱怨:某某長老不夠智慧、教會生活不平衡、傳福音傳得不夠,或著我們缺乏某項的事奉等等。解決這一切的抱怨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我們要禱告:「耶和華阿,求你使我們被擄的人歸回!」為甚麼我們對教會生活有埋怨?因為過教會生活我們需要否認己。擄去你的,是你的魂生命,而不是世界。你一旦被魂生命所俘虜,你就很難享受教會生活。這就是為甚麼你會看到這麼多的難處。

 我若問你,「你是否滿意你的教會生活?」如果你說:「是的,但是....」這個「但是」就說出你還在自己裡面。你應當在指責別人之前先指責自己,你應該說:「是的,但我還是個被擄的,我還是被許多東西所擄去。」這就是為甚麼這首甜美的詩篇會有這麼一個轉折。起初詩人像作夢一樣地為著喜樂而歡笑、歌唱,在第四節他卻呼求:『耶和華阿,求你使我們被擄的歸回,好像南地的河水復流。』

惟有主能拯救我們

 這個轉折乃是「好像南地的河水復流。」美地的南邊是沙漠,你能在沙漠裏找到一條小溪嗎?這看起來似乎是不可能的。從某一種意義上來說,南地的河水復流是不太可能發生。一旦你看到,你被你的己生命所擄掠,你會覺得主要拯救你是不可能的。當我們蒙恩時,我們很容易就說,「基督已將我完全了結,我已與祂同釘十架。」但是慢慢的我們認識,「我的己怎麼可能完全被了結呢?我怎麼可能在教會生活中有完滿的享受呢?俘擄我的並不是撒但或是世界,而是我自己。誰能救我呢?我怎麼可能照我該有的情形,在教會中完全的盡功用呢?」這對我們來說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主能!你要向主呼求說:「耶和華阿,求你使我們被擄的人歸回,好像南地的河水復流。」

 第四節指出溪水是能在沙漠裏流的,最終沙漠變成了綠洲。你也許正處於絕望之中,然而神已經行了神蹟,將你從巴比倫帶出來了,使你進入真正的教會生活。那本是個夢想,但神卻使它成為事實,那是你生命中一次奇妙的轉變。現在神要在你裏面運行,作出另一種的轉變。這一次的轉變是內在的,祂要從你內裏的被擄中來轉變你。如果你向主呼求,祂會說:「我要釋放你,但你必須付一個代價。」

使我自己被置死地

 第五節神說:『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祂會說:「如果你想要從被擄中歸回,那就得流淚撒種。」也就是說,你必須把自己種下去。流淚撒種與流汗撒種是不同的。像農夫一樣勞動,不過是流汗;但是「流淚撒種」卻意味著你的「己」要死,你要把你自己種到死地裡去。如果你要從被擄中歸回,你就要埋葬自己,停下自己的主張、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意見,除此之外別無它路。你不能再期待別人改變,要求別人成長,也不能再指責別人、要他們死。為著神能得著祂的居所和見證,為著主能贏得一班見證祂名的人,你的己就必須死。當你認識你的己要被了結,你的前途完了,你才能經歷流淚撒種。

 如果你要這個夢想成真,你就必須將你自己種到死地裏。若人問你,「你想選那一個大學?」你要回答,「一個最能讓你為著神的經綸而死的大學。」一個放棄自己選擇的權利的人才能建造教會。當你面臨作抉擇的關口時,你的考量必須是:那條路能讓我死而使我與主是一的,那就是我的路。

流淚撒種必歡呼收割

 一粒麥子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十二24)。你要在主面前多結果子嗎?那你就得死,你不能靠自己去揀選,你必須讓神來選擇。在這篇詩裏,首先我們看見「享受」,接著享受而來的是「奉獻」。在這奉獻裏,神不要求你的作為,祂要你死;祂不是要你的事工,祂乃是要你的自己,要你把自己種在死地裏。這樣,你就要歡呼收割:『那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詩一百二十六 6)當你默默地把自己當作一粒寶貴的種子,種在地裡的時候,你就會有豐收,你就能在生命裏誇耀。

 你的生活不要只滿了工作,你要活一種結果子的生活。你要這樣的告訴主:「主,我願為你活著,我願與你同死。」你若死了,就會帶禾捆回來,你要享受豐碩的果子。主的見證不是由那些僅僅從巴比倫出來而進到教會生活中的人來興起的。從被擄中歸回只是第一個「轉」,神要呼召我們進入一個更深的實際,祂要我們再有一個「轉」。第一個「轉」是地位上的,神只要求你放棄一些外面的東西;第二個「轉」是性情上的,祂要求你脫離自已,這就是流淚撒種。這樣的撒種要帶進生命的果子,成為你在教會生活中的享受。

―― 朱韜樞《上行之詩》

 

 

被擄歸回的樂歌(楊濬哲)

 

詩篇選讀第一百二十六篇

詩篇自一百二十篇起,至一百三十四篇,共十五篇,稱為「上行之詩」這些詩是以色列人向神的聖殿聖城上行的時候所唱的他們一面行路,一面唱詩向上走他們從各處到耶路撒冷過節的時候,就喜歡唱這些詩;或者從被擄之地巴比倫歸回時,在途中也唱過這首詩本詩作者不明,因為聖經沒有記述至於本詩在何時所寫,大概是波斯王古列下詔通知猶太人回耶路撒冷時所寫的參代下三十六2223)。猶太人從被擄之地回歸祖國,重建家園,是每一個國民所樂意看見發生的事情,因為這不只是舉國歡騰的歷史大事,更是通國感恩復興的 重要時刻從本篇中,我們需要看見選民回歸過程背後深一層的意義。分論如下:

()回顧以往13節)

本段經文記載:詩人敘述他們,就是那些曾經被擄的人,在回憶以前蒙神的恩典,如何從被擄之地蒙神帶領回到錫安他們心裡又如何充滿了快樂的情形,仔細研究,有兩方面的情形:

1.主觀方面12節上)

詩人在主觀方面,歡欣地吿訴我們,當日耶路撒冷那種快樂高興的光景他們從被擄之地巴比倫得釋放後,回到耶路撒冷時,一群一群的以色列人,扶老攜幼地回到錫安,他們真是喜得不敢相信,以為自己在做夢一樣;然而這回卻不是南柯一夢,乃是夢境成真!他們親眼看見了被擄失散的同胞回國了,那是何等奇妙而且快樂的事,所以全城充滿一片歡笑洋溢的大聲音同樣也是形容我們今天在神面前得到救恩原來我們是被擄的人,充滿壓迫痛苦捆綁困難的生命;但神卻將我們提升到一個自由而歡樂的生命,來享受神為我們預備的自由,不再作罪的奴僕這並不是我們自己的努力,而是從神白白領受的;因為神已經為我們付上最大的代價,將祂獨生子犧牲在十字架上的救恩,叫我們白白而得的無怪詩人說:「當耶和華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的時候,我們好像作夢的人我們滿口喜笑,滿舌歡呼!

 J2.客觀和主觀方面23節)

先是客觀方面,外邦中就有人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這是從客觀方面寫出當時客觀方面的喜樂當時耶路撒冷通城歡騰的聲音,震驚了鄰近的外邦人他們詫異在以色列 人中所發生的事,他們異口同聲地見證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意思是說:「這樣不可能的事,現在竟然發生,必定 是以色列人所相信的神為他們行了大事!」2節下3節從客觀方面又反映至主觀方面,那些歡喜快樂的人承認說:「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靠主而得的喜樂,是從心裡發出的,這是一種美好的見證

在這裡我們要注意,當日為甚麼耶路撒冷通城歡騰的聲音,又驚動了鄰近的外邦人,異口同聲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呢?就是奇妙的神正如以斯拉所見證的,是神為他們行了大事第一:神的信實:「耶和華為要應驗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拉一1上)第二 :神的動工:「就激動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詔通吿全國……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祂建造聖殿。」(拉一1下〜3第三:神的供給:「猶大和便雅憫的族長、祭司、利未人,就是一切被神激動他心的人,都起來要上耶路撒冷去建造耶和華的殿他們四圍的人就拿銀器金子財物牲畜珍寶幫助他們,另外還有甘心獻的禮物。」(拉一56第四:神的保留:「古列王也將耶和華殿的器皿拿出來,這器皿是尼布甲尼撒從耶路撒冷掠來,放在自己神之廟中的波斯王古列……將這器皿拿出來按數交給猶大的首領設巴薩。」(拉一78第五:神的開路:「當耶和華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的時候我們好像做夢的人。」(詩一二六1根據以上所引的經文,可知奇妙的神,激動外邦君王,就是波斯王古列的心要他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祂建造殿宇證明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箴二十一1)。

這個事實和這個真理,應當激勵我們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吿、代求;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這是好的,在神我們救主面前可蒙悅納提前二13)。神在古時激動波斯王古列的心, 主要原因,是但以理的禱告但以理書記載:但以理自己述說這事的經過「大利烏王元年,我但以理從書上得知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耶利米,論耶路撒冷荒涼的年數,七十年為 滿我便禁食,披麻蒙灰,定意向主神祈禱懇求。我向耶和華我的神祈禱,認罪……(但九章)有人說過,祈禱能改變萬 事,幾多大事都由祈禱而成,是我們所夢想不到的但以理祈禱天上的神,神就激動古列的心,使他通告全國,准許猶太人回國重建聖殿神激動波斯王古列的心,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借著神的道先知耶利米早已預言,論到耶路撒冷荒涼的年數,七十年為滿據猶太史家約瑟夫所說,但以理曾將先知以賽亞書四十五章113節指示給古列,因此激動古列的心神藉以賽亞預言說:「我耶和華所膏的古列,我攙扶他的右手,使列國降伏在他面前我也要放鬆列王的腰帶, 使城門在他面前敞開,不得關閉」又說:「我憑公義興起古列,又要修直他一切道路他必建造我的城,釋放我被擄的民;不是為工價,也不是為賞賜這是萬軍主耶和華說的」, 神所說的話,必定應驗

()瞻望未來46節)

前段是講到由怨而樂,本段是講到由樂而怨前段論被擄的帶回錫安1節),本段論帶禾捆回來6節)。前段論平安,本段論豐富前段論救恩,神作工;本段論責任,人作工前段是蒙恩而歡樂,本段是因喜樂而報恩本段經文吿訴我們,詩人瞻望未來,有兩點表示:

1.誠懇的禱吿4節)

當詩人看見被擄的以色列人回到錫安後;當然和眾人都歡天喜地大事慶祝一番,向為他們行了大事的神獻上感恩和讚美;同時他還有一個真誠的流露,4節是推己及人,因為當時被擄者尚有許多人還未歸回,所以他就誠懇地禱吿說:「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被擄的人歸回,好像南地的河水複流」這裡給我們看見,詩人有一個負擔,有一個異象,因而向神發出這個禱告,求神使骨肉之親,仍在被擄之地沒有歸回,千千萬萬人還沒有歸回,求神使更多分散在列邦的子民歸向神,歸回祖國「好像南地的河水複流」

我們知道南地本來是一片荒涼曠野之地,也是低窪的地方,只有在秋雨時分才有雨水落在這一帶荒蕪低窪的地方當雨水聚集便成為小溪,小溪匯流便成小河,小河彙集便成大河;而且當河水氾濫,洪流便會四瀉,河水所到之處,百物叢生,欣欣向榮原本的荒蕪曠野之地,驟然變為沃土,充滿生機了到了收割的日子,南地的河水漲溢到兩岸,那個來潮的洶湧和大浪拍岸的聲音,令人心懷滿感觸無怪詩人就禱吿耶和華神,叫那些被擄的人歸回,就像那個樣子到過美國的人,都喜歡去看美國和加拿大交界處的尼加拉瓜大瀑布是世界最有名的瀑布該瀑布適在美加兩國交界,美國方面,是在紐約州;加拿大方面,是在安州加拿大方面,因所占面積較大,所以更為奇觀據調査所得,該瀑布最闊的地方,在加拿大方面,有二千六百平方尺,美國方面只有一千平方尺該瀑布的水量,加拿大方面比美國大十九倍自從千百年前,北美印第安人首先發現該瀑布,以驚異的目光看著洶湧澎湃的急流以來,世界各地的人,都會前來欣賞大自然的傑作只以一九六五年來說,就有百萬名當我於那年來到美國站在那裡看那大瀑布時,不禁滿心讚美說:「主啊,你的恩典就像這瀑布,永流不息;春天在流,夏天在流,秋冬天也在流,流了無窮年,永遠還在流,而且永不息!

2.行動的配合56節)

56節詩人所說的話,是進一步吿訴我們一個最簡單最清楚的原則,就是上述的濤吿,只是自己裡面的事,還必須用行動來配合,禱吿是我們自己的生活但我們還必須有事業有工作所以單有4節的禱告是不夠的,還必須有行動的配合那最後兩節,就是實際的行動,因為在這兩節經文裡面,說明究竟如何的行動

關於本處經文,就詩人的見解,現在的以色列國的命運,正如晚秋的農夫流著眼淚和汗水撒種一樣,他們的勞苦決不是徒然的因為從天降下的恩雨,使流淚撒種的農夫終於有收穫的歡樂同樣,從被擄之地歸回的猶太人,雖然回國之後,嘗盡怨哀的眼淚;但是他們的勞苦決不是徒然的,因為他們將要享受更大的祝福與歡樂詩人說:「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的帶禾捆回來!這裡有幾個字是很要緊的

 (1)「出去」的[]

「出去」是一種行動主耶穌在世上的時候,曾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祂的莊稼。」(太九3738>主耶穌在快要離開世界的時候,「對門徒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 (可十六15)主耶穌並沒有吩咐門徒要去作甚麼工作,也沒有吩咐門徒先去念神學,等到畢業得了文憑,然後去傳福音; 祂只明吩咐祂的門徒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這個「去」字是主最簡單最清楚的一個命令,誰都能去如果主吩咐作別的事,也許有的人能作,有的人不能作; 但「去」,是大家每一個人都能去的我們去傳福音,是每一個人都有分,也是每一個人都能作的這個「去」,就告訴我們要有優美的腳蹤,報福音傳喜信(羅十15我們真要去,無論 到哪裡,都要把福音帶去,使多人因得福音的好處有人研究,為何保羅比別的使徒更受人的尊敬,研究的結果,就是保羅到處傳福音,他的一雙腳比別的使徒行了更多的路據他 自己說:「如今在這裡再沒有可傳的地方」羅十五23;他還 勉勵我們說:「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提後 四2,他更警告我們說:「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林前九16!可惜今天卻有許多信徒不肯去,今天天氣太熱,不要去;明天下雨,出門不方便;後天天氣好,卻有要事必須辦理,所以也不要去然而神的話語卻勸勉我們說:「看風的必不撒種望雲的必不收割……早晨要撒你的種,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為你不知道哪一樣發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兩樣都好」傳十一46)。

從前有一位主裡的姊妹,在某機關服務,她很想把福音講給坐在辦公室對面的同事聽;可是多次想講只因缺少勇氣,結果卻是停止下去這樣一連三年之久,竟不曾為主向對面的同事作過見證有一天,那同事來上班時,忽然對她說:「感謝讚美主,我現在已蒙恩得救了,生活有奇妙的改變了你還沒有信主耶穌,我要將這恩惠的福音傳講給,讓也一同蒙恩得救……」這位主裡姊妹紅著臉說:「我已是一個基督徒,早在三年前就想將福音傳給你,只是一直沒有勇氣為主作見證; 如今你剛一得救,就把福音傳給我,真使我慚愧萬分。」從此她立定心志,總要專心向人傳福音了

 (2)「帶種」

「帶種」出去,那就是說:不是空手出去必須把福音的種子帶出去,才能發生效力,使人歸主的已故的史祈生牧師,許多年前在新加坡作牧師時,有一次該地華人青年會請他 去負貴一個國語禮拜,他就提出一個條件要在青年會門口寬闊的牆上,讓他寫幾個字做成台牌掛上去,就是「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的經言因著那個台牌的字,就發生奇妙的功效有一天,一位運輸車的駕駛員,因患了肺病,家裡窮得難以生活! 一天晚上,他到紅燈碼頭,準備跳海自殺當他路經青年會時,看見牆上有一排字,其中有一字顯得特別大, 那就是「為要拯救罪人」的「救」字。這字在他眼目中,好像特別被放大一般他想選擇有「救」,並非「無救」;於是在他心中作了一個決定,不要再去自殺了在折轉回去的途中,剛好又路經史牧師所事奉的敎會,他就進入敎會;那晚史牧師適在那裡舉行佈道會,他就進去坐在後邊聽道,後來就信主,獲得救恩那就是童弟兄,如今還在敎會熱心事奉主是的,神的福音借著傳出去,就會叫人得救

 (3)「流涙」

「那帶種流淚出去的」的「流淚」,不但要「帶種出去」,還要付上流淚的代價那就是說:一面流淚,一面撒有時撒種,使我們疲累不堪;有時撒種,到處碰壁;有時撒種,遭人譏諷;有時撒種,遭人辱駡毆打為了撒種,使我們的心冷了半截!因此暗自思量:「我如此出去傳福音受諸般苦楚,究竟 值得麼?還是算了罷!然而如果主的愛激勵我們,我們就必一面流淚,一面撒;一面撒種,一面流淚,雖然受盡諸般苦楚,仍然甘心情願去作我們不能對那些還未接受救恩的,絕口不言;主縱然說了,卻是輕輕忽忽的對人說:「你要不要信耶穌?你若信耶穌,就得永生;你若不信,那就算了」或說:「你有空麼?如果有空,請到敎會聽福音,否則,那就算了。」這樣的話語和態度,不是流淚出去的我們對於失喪的靈魂,必須付上流淚的代價,除了在神面前懇切代求外,還要在人面前有迫切的話語和態度,免得對方錯過悔改得救的機 會,以致滅亡

美國大佈道家慕迪,真可作我們的榜樣他每天至少要向一個人傳福音有一天晚上,夜深時他才回到家裡休息,儘管他是十分疲倦,但一想到那天他還沒有將福音傳給一個人聽,他就穿好衣服,再趕到馬路上去找人那時已經夜半了, 人們都回家休息了,結果只在路邊電燈柱旁邊找到了一個喝醉了的酒鬼,慕迪就對他說:「你要信耶穌!酒鬼咆哮著說:「我信不信關你甚麼事?你是誰?我知道你這傢伙是慕迪!因為他聽人家說,慕迪專作這樣的事,硬要勸人信耶穌慕迪回答說:「這正是我的事,你得救了沒有?」酒鬼又把慕迪嗅罵一頓,才離開他,慕迪毫不注意這事,總是把福音傳了,就回去 睡覺然而在那天晚上,天色還未破曉時,就有人前來敲慕迪家裡的大門;一打開,就有人嚷著說:「慕迪,我就是夜裡罵你的酒鬼,現在醒過來了,深知神的憐憫,需要得救」當然慕迪歡喜快樂向他傳福音,使成為一個得救的人巴不得主的大愛激勵我們,好讓我們流淚出去撒種,只要出去,神就會叫我們有所收成,必使我們「歡呼收割」,「必要歡歡樂樂的帶禾捆回來」因為主並非不公義,竟忘記我們所作的工(來六10;我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寫到這裡,忽然想起年前滕近輝特地寫一副對聯送給我,那副對聯寫道:「流淚撒道種,歡呼收靈禾」,真是何等寶貴

―― 楊濬哲《詩篇選讀》

 

 

喜樂泉源(華倫魏斯比)

 

  (詩篇:一二六篇)

1.當耶和華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的時候,我們好像作夢的人。

2.我們滿口喜笑,滿舌歡呼的時候,外邦中就有人說,耶和華為

  他們行了大事。

3.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

4.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被擄的人歸回,好像南地的河水複流。

5.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6.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的帶禾捆回來。

 

    你會為快樂下過定義嗎?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事實上,哲學家們歷經了好幾個世紀,竭力想闡明快樂的意義;然而仍然無法達成任何一致的看法。要說出什麼不是快樂,反而比說出什麼是快樂來得容易!

希臘哲學家亞裡斯多德為快樂下的定義是:「靈魂依據德行的活動」,但它必須件以樂趣和足夠的外在物質,以及良好的運氣為條件。好好的玩味它一下吧!了不起的撒母耳·強森(Samuel Johnson)說:「快樂是多重令人愉悅的意識組合。」

林肯總統的哲學就踏實多了。他寫信給朋友說:「不要憂慮,一天好好的吃三餐,禱告,對債主有禮貌;保持消化通暢,運動、慢步。也許,你會認為在你的情況中還需要加上其他的事物才能使你快樂,但是,朋友,我認為這些會給你一個好的生活。」

當然,快樂是其他事物的副產品。若你是四處追逐在尋找「快樂的青鳥」,根本就找不著。同時我們也知道快樂不是由一連串事物組成的,因為有一些世界上最悲慘的人,他們是已經擁有了金錢都能買得到的任何東西。快樂也不單是從享樂而來,因為有些享樂令人事後覺得比先前更糟。奥古斯丁(Augustine)寫道:「若一個人從不渴望有差錯的事,那麼擁有全部他所渴望的就是快樂了。」事實上,有些經院哲學學派(如斯多亞學派)的全體師生們就相信獲致快樂的最好方法就是完全除去你的欲望!那麼反正你已不期望任何事,也就永遠不可能失望了,

詩篇一二六篇是一熱烈的喜樂頌歌。我們面對的是一群滿口喜笑和歌唱的快樂百姓。他們喜樂,四周圍的百姓也喜樂。「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第3節)

但是這首短詩並沒有為快樂下定義;它是以三種鮮明的畫面來描繪快樂。

 

一、自由就是快樂(1-3)

猶太百姓正在慶祝一個偉大的釋放;「錫安的被擄」已經結束,他們自由了。我們並不知道這兒的「被擄」是什麼,而我們想先假定它意指被擄到巴比倫的事。然而,有很充足的理由讓我們看出作者並非以巴比倫被擄事件為主題。

首先,這首詩篇描述的是一種突然的和令人驚訝的拯救,這是從巴比倫歸回所沒有的。猶太人知道他們會被擄多久——七十年(參耶廿五:l下;但九:2)——所以當他們能返回故土的敕命下詔時,他們並不驚訝。詩篇一二六篇描述百姓經驗到幻夢成真;他們對神為他們的緣故而突然介入深感驚訝。

第二,這首詩篇集中在錫安——耶路撒冷的城市——而不是猶大全地。顯然的有某種攻擊臨到耶路撒冷而使得其中居民在他們的敵人面前全然無助,然後主奇跡般的拯救他們。

最後,這首詩篇告訴我們耶路撒冷四圍的外邦人,因他們的蒙受拯救而讚美神,並且和猶太人一起歡喜。這神事情在猶太人從被擄地歸回故土時並不曾發生過!相反的,外邦國家都反對他們的歸回,且竭力的在阻擾猶太人(參拉四及尼二:9)。外邦人並不希望聖殿重建,也不希望城市重新修復。

有些舊約學者相信詩篇一二六篇所引證的時間是希西家做猶大王,神從亞述軍隊手中拯救耶路撒冷的時候。你可以在列王記下十八—十九章,歷代志下卅二章和以賽亞書卅六—卅七章中找到這些記載。希西家是一位敬畏神的王,他拒絕對亞述進貢,所以西拿基立派軍隊到猶大欲命其臣服。敬虔的希西家王把這件事帶到神的面前,先知以賽亞向他保證神會回答。神真的回答了。亞述十八萬五千士兵一夜之間全被神的天使殺光了!「有許多人到耶路撒冷,將供物獻與耶和華,又將寶物送給猶大王希西家;此後希西家在列邦人的眼中看為尊大。」(代下卅二:23

有一天我站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研究一個六邊形的泥塑三棱柱,上面有西拿基立對這件事的記錄。他自誇的說希西家王是「在他的聖城耶路撒冷好像籠中烏一樣的被關起來」(詩篇一二四:7或許與這有關)。然而,三棱柱並沒有記載亞述的失敗,只有聖經才有這樣的記載。

若希西家的蒙受拯救是詩篇一二六篇的背景,那麼我們更能瞭解其中的某些敘述了。我們可以想像耶路撒冷的百姓充滿驚愕,「好像作夢的人」。我們也可以描繪出四圍的外邦人,在看見神為他百姓施行的神蹟奇事時充滿驚訝的一幅畫面。有關撒種和收割,列王紀下十九章29-30節和歷代志下卅二章11節都有解釋。就像許多軍隊所做的,亞述在他們的侵略中使許多土地荒廢了,並且一路有饑荒。但神不僅拯救她的百姓,同時也應允照顧餵養他們。

這些都是歷史的事實。但如何將其運用在今天屬神百姓的靈命上呢?

的確,快樂就是自由。在束縛和奴役中是沒有喜樂的。但是今天有很多人認為他們是真正快樂的,因為他們自由自在的享受「短暫的罪中之樂」。結果:人們成為惡習的奴隸,且毀了身、心。代價極高的娛樂,尤其是那些「搖滾巨星」公開誇口他們使用麻醉劑。其他的人則成為酒精——今日美國最大殺手之一的奴隸。他們自認為聰明,然而他們才是真的「無知……悖逆、受迷惑、服事各樣私欲和宴樂。」(多三:3

另一方面,有些人也許不會有什麼重大的愚蠢行為,但是他們被恐懼所奴役——這種恐懼就像罐裝麻醉劑或酒一樣足以摧毀他們的生命。或者,他們覺得被「深鎖」在所處的環境中。他們被別人,被困難或無望的未來所捆綁,這種捆綁就如希西家王在耶路撒冷城裡一樣的真實。

福音的好消息就是耶穌基督能從各種捆綁中釋放我們:他說:「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八:32)「所以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約八:36)。他第一次公開在會堂傳講信息時,耶穌宣告一個「禧年」,那時所有被監禁的都將得釋放。(路四:18-19)。

當你相信耶穌基督時,他就使你從罪及罪的刑罰中得釋放,「如今那些在耶穌基督裡的就不定罪了。」(羅八:l)但是他也從罪的權勢捆綁中使我們得釋放,所以我們能行在新生命的自由中(羅六)。他使我們從死亡的恐懼中得釋放(林前十五:50-58)。他救我們脫離撒旦的權勢(西一:13-14)。他使我們在生活中能勝過試探(林前十:13)。我們也脫離了律法和它的要求與審判(羅七:l -6)。基督徒的生活是在神旨意中的一種喜樂的自由!

有許多小孩和年輕人說:「我簡直等不及長大,好讓我能隨心所欲!」但是能夠去做「任何你所想要做的」並不是必要的自由;它可能是最可怕的束縛。真正的自由是去做任何神要我們做的,因為那對我們是最好的。我們在順服中找到自由,在服從中找到真實的喜樂。他並不是為了使我們成為背逆的無政府主義者而釋放我們;他釋放我們是為了使我們成為順命的兒女。

請記住;在基督裡的自由是使你能成為神所期望於你的那種人。當你順服基督並服從他,他就在你裡面再塑造他自己,而這能使你成為你自己!耶穌基督在他門徒身上再造他自己,而他們也在神的美旨中享受自由和發揮所長。

絕不要忘了你自由的代價:耶穌為你死在十字架上。為了拯救希西家,神所要做的只是差遣一名天使去消滅敵人的軍隊。但是為了拯救罪人,他必須讓他的兒子受苦和經歷死亡。我們的自由是免費的,但並不是廉價的。因此,我們切勿竊用了,乃要榮耀神。

 

二、富足就是快樂

作者不提被攻佔的城市,而轉向鄉村,尤其是被稱為[Fthe Negev-南方」。Negev一詞的意思是「乾燥的」,因為這是以色列南部地區,接近沙漠。在乾燥季節,河床暴露、空曠,但雨季時,河道則充沛盈溢。這畫面對耶路撒冷的百姓的確有相當的意義,因為在爭戰的時候他們所使用的水源必會被亞述軍隊切斷;而被救之後,他們會迫切的需要雨水滋潤促使作物生長。

沙漠中乾燥而空曠的河床是今天我們這個世代很好的一個寫照。先知耶利米以一種鮮活的描繪傳達了相同的意念:「因為我的百姓作了兩件惡事,就是離棄我這活水的泉源,為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二:13)未蒙拯救的人乾渴,因為他們轉離唯一能賜滿足人心的活水泉源——耶穌基督(約四:10下;七:37-39)。

偉大的蘇格蘭傳道人喬治·莫里森博士(Dr. George Morrison)說:「擁有足夠的資源就是平安。」人若心靈空虛絕無平安,但是當你順服耶穌基督,就會經驗到他的豐富。「從他豐滿的恩典裡我們都領受了,而且恩上加恩。」(約一:16)新萬國本(The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將這節譯成:「從他豐富的恩典裡我們領受了一個又一個的祝福」。河流滿溢!在基督裡我們擁有足夠的富源!

當然,沒有一種描述會是完全的;因為即使大自然也不能把神完全的啟示出來。河床的滿溢有賴雨水,然而我們在基督裡的豐盛是一點也不能改變。我們對他豐富的經歷可能改變,但是他不會改變。「因為父喜歡叫一切的豐盛,在他裡面居住。](西一:19)  「因為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裡面。」(西二:9

因為我們憑著信心歸於耶穌基督並與他連絡,我們有份于他的豐盛。「你們在他裡面也得了豐盛。](西二:10)在我們裡面有一個永遠令人滿足的「活水泉源」(約四:10-24 )。更甚於此的是,我們從基督所領受的活水江河,將經由我們的流露使他人蒙福(約七:37-39)。

有一次我和一位知名的神學家共進晚餐,女服務生照例問我們是否需要餐前飲料。我通常會說:「不必了,謝謝!」就把事情打發過去。但是我的朋友卻微笑的看著這位女侍,說:「小姐,二十多年前我喝過一次,但從那時候起,我就沒再喝過。」然後他就以一種溫和的態度向她做了一個見證。這就是一位有足夠資源的人;他無需屬世陳腐污穢的水源。

若豐富即是快樂,那麼你我每天都應該經歷基督的豐富。我們需要被聖靈充滿(弗五:18下),也讓神的話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西三:16下)。我們必須充滿信心(徒六:5),如此神才能使用我們並且回答我們的禱告。若我們順從,那麼我們的生活將會結出公義的果子(腓一:11),並且你會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彼前一:8 )

另外有一真理是我們應該注意的:作者視他們的得救乃為將來更大之事的開端。誠如他所說的:「主啊,你已開始以你的祝福充滿這乾涸的河床。現在,請繼續持守它直到我們被恩典所充滿!你已經釋放我們脫離敵軍,但是我們需要從自己和我們的罪惡中蒙釋放!」他視肉身的拯救為更大的靈性得釋的一種提醒;這種靈性的拯救只有藉信心才能得著。

是的,富足即是快樂。神的意思並不是要人生活空虛,或者讓人依靠世上使人疲乏厭倦的替代品而活。在耶穌基督裡,靈命得以豐富。神會充滿你空虛的生活猶如雨水注滿沙漠中乾涸的河床一般,所不同的是:這些河流終有乾涸的一天,但是當你汲取耶穌基督的豐富時,你卻可以「恩上加恩」的往前行。

 

三、多結果子就是快樂(5-6節)

像任何城市一樣,耶路撒冷城是依賴鄉村來供應食物。當我夜晚開車進芝加哥城時,往往會看到許多卡車在快車道上,有時候我會對它們不耐煩。但馬上我會提醒自己,若沒有這些卡車每天載來食物的話,芝加哥的居民勢必挨餓。

如我們所看到的,入侵的亞述軍隊橫掃全地,隨後帶來一片毀壞。神已經拯救他的百姓,但他們要吃什麼賴以維生?他們應該把種子拿來做成今天的食物,還是栽種它以期豐收?難怪播種者會流著淚撒種!

在探訪我們生活中多結果子這件重要的事情以先,我們應該注意到本詩篇前半部份和後半部份的對照。城的被拯救是突然的神蹟,但要豐收卻得循序漸進。神單獨拯救這城;但若要豐收,神需要人的配合。有人必需犁鋤、栽種、灌溉和收割。詩篇一二六篇的前一部份是歌唱;然而後半部份則是流淚。

這些比照教導了我們些什麼?有一件事,生活是從神而來的一連串經驗所形成的。有時候他突然回答我們的禱告,會令我們嚇一跳;然而有時他叫我們像農夫忍耐等待收成一樣的等待他的回答。有時候神獨行其事,我們只要站著觀看。但很多時候他盼望我們能參與其事,做好屬於我們的那一部份。在某些事實上,神為我們工作;在另外一些事上,他要透過我們來完成他的旨意。

基督徒能認識神要工作的方法是聰明的。然而更聰明的是他能瞭解生活是平衡的,神有很多不同的工作方法,他不會被一種規則或前例所局限。研讀聖經的人很容易把神「監禁」在他們自己的敬義體系中!所以當神以一種不同的方法工作時,他們就變得沮喪,對自己的信仰產生懷疑。若你能讓神當神,且喜樂於他隨己意行事的自由中,那該多好!

另外一項重要真理是:我們蒙受拯救是為了服事。西拿基立失敗後,猶太人回到他們的田園,準備農事。當然,消滅敵人的這位神確實能行奇跡來供應食物,但他不這麼做;他呼召他的百姓,藉著在他們的田裡作工來服事他,並且彼此服事。

整本聖經到處可找到撒種與收割的觀念。「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  (加六:7)這是生活的基本真理。另有一項基本的原則是,我們的栽種與收成是相稱的(林後九:6-8)。身為基督徒,我們應該在自己和別人的心中栽種神的道。我們應該栽種屬靈的而不是屬肉體的。可悲的是有些人專栽種敗壞(伯四:8)、紛爭(箴六:19)、離間(箴十六:28)和其他邪惡的種子。

詩人提醒我們生活是由眼淚和歡樂組成的。若我們流淚栽種,有一天必歡呼收割。也許我們今生沒有看到收成,但有一天我們將會看到我們勞苦的報償。

但是我們若光坐著而什麼也不做,就不能有收成(參箴二十四:30-34,這證明懶惰是沒有報償的)。我們必需行!切記,其他人是共同收割任務中一部分(約四:31-38;林前三:6-9)。我們必需一起犁鋤、栽種、灌溉及收割。在神的收割工廠裡工作時沒有競爭的。

栽種是很嚴肅的工作。栽種者流著淚出去,不是喜笑。保羅為哥林多及以弗所一帶的百姓流了許多的淚。先知耶利米禱告求神讓他為以色列民哀哭的淚水能夠超過他們的需要。我們的主是[多受痛苦,經常憂患](賽五十三:3),並且他知道如何流淚栽種。若我們忠心的栽種,神會給與收穫。有一天當我們[帶著禾捆]去見神時我們會在主裡歡呼。

結果子的生活是快樂的生活。有一段耶穌教導他的門徒有關結果子的經文是:[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十五:11)我們的主所尋找的屬靈果子是什麼樣的呢?為基督賺得的靈魂(羅一:13);成聖的生活(羅六:22);我們為他的事工慷慨捐默(羅十五:28);聖靈的果子——基督徒的品行(加五:22-23);和一切善工(西一:10)。甚至我們口中的頌贊也是為他榮耀的果子(來十三:15)。

為什麼結果子的生活是一種快樂的生活?因為一個結果子的基督徒一定會在他的生活中經歷到神的能力,且因此發揮他最大的潛能。再者,他是在服事別人,而這是永保喜樂的源頭。他對神愈忠實,他領受的福分(和試煉)也愈多;然而這一切的裝備都是為了讓他能更多的為主所用。

撒旦給予快樂的公式是:今天栽種快樂——做你自己的事——但是明天你的收成卻是痛苦。罪經常以享樂為始,而以痛苦為終。開始時充滿自由,但末後則帶著可怕的捆綁。開始時是豐富,但結束時則貧窮空虛。基督所比喻的浪子故事即是撒旦作工方式的最好例證。

在耶穌基督裡,快樂就是自由,自由遵行他的旨意,成就他所定意要你成就的樣式(弗二:10)。撒旦提供你虛假的自由,其結果只有導致奴役。

在耶穌基督裡,快樂就是豐富——一種能力及服事都富足的生活!撒旦會供應你豐富,但那是來自一個什麼也留不住的破漏水槽,很快的生命就會變成虛空。

在耶穌基督裡,快樂就是結果子——當你為神的莊稼勞苦,你在世上的生命就會變得不一樣。是的,有眼淚;但有一天,當你在榮耀中看到神藉著你的生命所成就的,這些眼淚都將變為喜樂。

這是你今天生活中所經驗到的快樂嗎?

―― 華倫魏斯比《在詩篇中遇見自己》

 

 

給基督徒同工的應許(法蘭斯迪信)

 

(經文:詩篇一二六篇)

這篇詩的最後兩節,是本課查經的鑰節經文,它們帶有奇妙的預言性質,當中更包含了三重含意。首先,它們預言到以色列的歷史,而且,已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應驗,今天,各地的猶太人正逐步走過流淚和哀哭的時期,不久之後,哀哭便完畢,他們將要「歡歡樂樂地回來」。其次,它們預言到主的工作。請分別默想第6節的兩句,並將它們與下列各段經文作一對比:詩篇四十篇7節;路加福音九章51節,十九章41節;約翰福音十一章25節和希伯來書五章7節;約翰福音十二章24節,十四章3節;猶太書14節。第三,這兩節經文是預言或描述到基督徒同工的工作。當中有三個對比:(1)出去和回來;(2)哀器和歡樂;(3)撒種和收割。讓我們看看第6節對基督徒同工的描述。

1.
基督徒同工要出去

在馬可福音十六章15節,我們看到主給每個信徒的大使命。

(1)
留意「出」這個字,它意味著行動。基督徒的事奉離不開實際行動。這正是眾使徒勞苦作工後,獲得成功的訣竅所在──「門徒出去(可十六20)。你有沒有「出去」(太二十八19)

(2)
留意「去」這個字,它意味著由一個地方,去到另一個地方。它可能意味著離開自己的家,去到印度或非洲。我們若要被主使用,就當然要聽從他的差派,到他要我們去的地方,拯救失喪的靈魂──有許許多多的人正等待著我們!我們必須摒除散漫、自私和漠視別人需要的心態,奉主的名出去。你是否願意出去拯救失喪的靈魂──使徒行傳八章4節?

2.
基督徒同工必須有愛人靈魂的心

流淚出去」。單是出去還不足夠,我們更要有關心別人靈魂的心;有著從神而來的愛,去關心失喪的人;當我們真正有愛人的心時,我們的淚就會忍不住湧流──翻閱以賽亞書六十六章18節。我們若然逼切地為著別人的靈魂禱告,不久之後,將可以滿心喜樂地帶領人進入神的家中,經歷重生──翻閱馬太福音九章36節,並比較耶利米九章1節;使徒行傳二十章19節。我們最近一次,是在哪時為到失喪的靈魂哀哭?

有一次,布斯將軍接獲一名官員的信,表示工作太難,無法有任何進展。布斯將軍用電報回覆說:「嘗試用眼淚!」這會否是主給你的信息?翻閱加拉太書四章19節。

3.
基督徒同工是撒種的人

基督徒的事奉,總離不開撒種──教主日學、派福音單張、傳道、探訪病患,寫信翻閱路加福音八章11節,看看那是什麼種子。

(1)
這種子是寶貴的(詩一二六6;彼後一4)。沒有任何東西可與它相比,它是賜人生命的(約六63)

(2)
這種子是有能力的(羅一16;來四12)。它可使罪人變成聖人(詩十九7)

(3)
這種子是會有豐富收穫的(但十二3)。它會帶來永恆的收成。

然而,必須要有人去撒種!留在籃子?的種子,是不會有收成的。我們不單要認識真理,更要出去傳播真理,以致結出果子──我們種什麼,將來就收什麼!撒小麥的種子,就有小麥的收成;撒真理的種子,就有榮耀的收成;撒錯謬的種子,就只能收到羞辱──翻閱加拉太書六章7節。

4.
基督徒同工有一個極大的確據

他知道自己必要「歡歡樂樂地回來」!此刻雖然勞苦和流淚,卻必有收成。基督徒同工因著兩個得勝的應許而必能歡樂──翻閱以賽亞書五十五章11節和哥林多前書十五58──還有加拉太書六章9節!

你的勞苦不會徒然;

寒、熱、濕、幹

將孕育五穀成熟

積穀在天上。

5.
基督徒同工將得知收割的喜樂

請看第56──「歡歡樂樂」,並比較路加福音十五章569102224節。贏得靈魂的人,此刻便可經歷喜樂(參約四36),而到那日,當我們齊集在主的面前時,就更有極大的喜樂(太二十五21)。還有其他事情,比為基督贏得人的靈魂更令人喜樂嗎?倘若如今已有喜樂,那麼,當那日,我們看見自己昔日贏取到的人,都齊集在主的面前,喜樂豈不是更大嗎?(帖前二19)

6.
成功的基督徒同工,在收割的日子,絕不會空手而回

他們帶著禾捆回來!我們若不曾嘗試撒種,他日到天堂時,便會兩手空空,那將會是何等的悲哀!

當收割日完結,

我會否聽到他終於說:

「歡迎!我已為你預備地方」?

我能否呈獻他禾捆,

果子;而不是枯葉,

當我面對面見那可稱頌的救主?

―― 法蘭斯迪信《默想詩篇》

 

 

神為我們行了大事(一二六1~6)(臺北靈糧堂)

 

神不做事則已,一做事總是令人咋舌。看看以色列人的歷史,看見神在以色列歷史中的作為,我們總會想,怎麼可能!? 感謝主,今天以色列就在我們當中,神做事的證據就擺在世人面前,這見證讓我們對聖經還有什麼懷疑嗎?一個亡國數千年的國家,卻按著神的預言複國。神的手從來沒有離開過以色列人,從祂對亞伯拉罕立約以來,祂一直在那裡證明祂是守約施慈愛的神。

我們約略可以感受一點詩人這裡所說的感受「好像作夢的人」,在我們的事奉中,我們常常看見神在我們當中工作;容許我舉一個例子,我們所辦的溝通營(2002年,將要改名為─比翼雙飛營),一直都不容易,但是主從來沒有讓我們放棄過,因為我們在每次的營會中都看到主的工作,在辦營會時,我們就如詩人所說,是「那流淚撒種的、那帶種流淚出去的」(v.56)。 雖然每次籌辦都非常不容易,但每次都有一個奇妙的盼望在我們心裡,我們渴望看見神在營會中工作。我們渴望許多夫婦在營會中能夠靠主重建他們的關係,能夠享受主給家庭的祝福。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那是為牧者夫婦辦的營會,當中有一位師母在最後的分享中說,她來的時候還抱有一線希望,但兩天下來,她已經死心了(其實在她分享之前,她那心灰意冷的表情,我們一直都看在眼裡,但也不能做什麼),但是,神做了一件極奇妙的事,營會接近尾聲時,在她的眼裡重新看見了盼望。她分享時,那溢於言表的喜樂,正如詩人在這裡所說的「她滿口喜笑、滿舌歡呼…神為他們行了大事。」(v.2)

我們好像是一個撒種的人,我們帶了種出去,我們在做重複不新奇的動作,之後,神總是能讓我們帶著禾捆回來。祂的作為是多麼的奇妙,奇妙到連外邦人都會希奇(v.2)

回應

主,我讚美你,願你所賜的盼望好像種子,種在人的心裡。

 

 

收割的人(一百二十六篇16)(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5及第6節詩人都提到「歡呼收割」。每一個基督徒、每一個教會都期望有「屬靈的豐收」,能有更多的人得救!我們從這段經文來看,什麼樣的人能成為「收割的人」?

第一、他必須是「有負擔的人」。一個想要收割的人必須是一個對傳福音有負擔的人。他必須看見傳福音是人「最大的需要」;他必須看見「人是被擄的」(14)!臺灣很「自由」,但卻不是真自由;許多人被「罪」所擄、被「錢」所擄、被「撒但」所擄!主讓我們能看見人的需要,人們需要主!看見人需要耶穌而不要只看人的外表。不僅如此,一個對靈魂有負擔的人必須看見:傳福音是我們「最大的喜樂」。這段經文最常出現的詞就是「歡呼」、「歡樂」(2356)。傳福音、報好信息能讓神、讓天使、讓人喜樂!若我們要有滿足的喜樂就必須要傳福音,不能關在教會裡面!不僅如此,傳福音是「最大的榮耀」!第2節提到,當不斷的有人得救、加入教會時,世人才能看見我們的神是真神!一個人的得救就是一個偉大的神跡。

第二、他必須是「作夢的人」。第14節我們看見,詩人在被擄的人未歸回時就先作這樣的夢,所有被神使用的人都是有夢的人!讓我們不要滿足現況;讓我們一起來作夢!想像我們的家人信主了;我們所關心的人信主了;我們的小組倍增了;想像你成為小組長、區長了;神要使用作夢的人!

第三、他必須是「流淚的人」:第56節我們看見,惟有「流淚撒種」、流著淚、不斷禱告、為著靈魂得救心中迫切的人,才能「歡呼收割」!讓我們一起為靈魂迫切禱告!

第四、他必須是「撒種的人」:第56節我們看見,一個收割的人,他們不僅有負擔、會作夢、肯禱告;他們還要「出去撒種」,殷勤地傳福音!所以弟兄姊妹們,讓我們要勇敢的走出去,因為我們有全世界最好的消息!我們要殷勤的走出去,要不灰心的走出去!撒種是我們的責任,總有一天神會讓它發芽生長,讓我們歡呼收割!

回應:

 主啊!我渴望看見禰把被擄的人帶回禰的國度!我也願流淚撒種,好讓我經歷歡呼收割!

禱讀:詩篇一百二十六篇56

5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6 
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

 

 

我們是喜樂的一群(12616)(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求你給我一顆感恩的心,讓我成為一個喜樂的人!

 

很多學者認為,本詩的背景是以色列人被擄至巴比倫後70年,波斯王塞魯士征服了巴比倫,繼而下令釋放以色列人回歸耶路撒冷的事。對以色列人來說,這突然而來的喜訊,令他們難以置信,如同置身夢境一般。他們禁不住心中的興奮,因此,人人都是「滿口喜笑、滿舌歡呼」(2)。

1. 喜樂是見證:真正的喜樂不能假裝,是從心中湧溢出來,是生命自然的流露。因此,不用言語的表白,不用刻意的傳講,單是以色列人的面容已成為美好的見證,讓人認識神奇妙的作為。事實上,詩人指出,因著以色列人的見證,外邦人中便有人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2

2. 喜樂是盼望:以色列人今日能「滿口喜笑」,並非因為他們昔日未曾經歷過苦難。相反,他們被擄流亡,被蔑視、被唾棄。然而,在患難中,他們仍心存盼望,即使是在生命的低谷,即使是在國破家亡的日子,他們仍堅持下去,並且不斷禱求:「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被擄的人歸回。」(4)他們堅信,神能成就這事,就如他們肯定夏季南地幹潤的河床,到秋冬必會有流水滋潤;他們亦堅信,縱使今日要流淚艱辛的撒種耕耘,他日必有歡呼收割的日子。對他們來說,不息的盼望原來就是喜樂的根基。

德蘭修女曾說:「喜樂就是禱告,喜樂就是力量;喜樂就是愛的網,能網羅人的靈魂……永不要讓任何事物使你受傷,而令你忘記基督復活所帶來的喜樂。」(參德蘭修女著,馬格烈治編,王麗萍譯:《活著就是愛》〔香港:基道,1992〕,頁69)當你想不出有甚麼喜樂的原因時,請想一想:耶穌愛我!單是這一點,就足以令人喜樂了!你是如此相信並感受的嗎?你是否願意把這喜樂的信息傳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