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一百三十八篇拾穗 【詩一百三十八篇題註】「大衛之詩。」 詩人在這首感恩詩裏讚美神,因為祂應允禱告(1~3節),祂看顧世人(4~6節)和拯救詩人(7,8節)。――《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一首君王的感恩詩,讚美神的幫助,得脫敵人之手。內容與第十八篇類似。1~3節感謝神的幫助;4~6節描寫神的威嚴,地上的君王無不懼怕;7~8節表達對神的信靠。 這是八篇標注有“大衛的詩”的詩集(一三八~一四五篇)中的第一篇,六篇為祈禱詩,首尾兩篇為感恩詩。――《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是一篇個人的感恩詩。1~3 引言:詩人感謝神聽了他的祈禱,賜力量給他。4~6 詩人籲請全地的君王和他一同尊崇耶和華。7~8 結語:詩人重申對神的信心。――《串珠聖經註釋》 神的權柄充滿萬有: 從這首詩到145篇都是大衛之作,本詩與139篇屬於讚美詩,140~143篇則是祈願之詩。144篇是將讚美與祈願結合,而145篇則再次以讚美為主題。流露著大衛作為勇士的英勇氣概與作為君王的威嚴以及作為詩人的細膩感情,然而最為突出的還是作為神子民的謙卑。本詩是結束征服戰爭後,將凱旋的榮耀歸給神的感謝讚美之詩。――《聖經精讀本》 第1、2、4節重複的稱謝一字,指出詩人想在怎樣的場合發表他的詩歌,就是在他公開獻上感恩祭時,他要將「救恩的喜訊」向「大會」的會眾述說(參詩四十10)。從一開始,勇敢與謙卑就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勇於在諸神面前承認耶和華,又謙卑地在祂面前下拜。──《丁道爾聖經註釋》 一百三十八篇到一百四十五篇都是大衛的詩。──《聖經綜合解讀》 上篇說到神的百姓被擄巴比倫的傷痛,本篇立刻轉到謙卑人在爭戰中所得的安慰和勇氣。聖靈把這兩篇詩放在一起,給每一個處於屬靈低谷的信徒帶來莫大的安慰,因為神做工的目的總是為了積極造就自己的百姓(8節)。──《聖經綜合解讀》 ◎ 138 到 145 這八篇是大衛詩集的最後一部分。──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卅八1】「我要一心稱謝你,在諸神面前歌頌你。」 “諸神”。可能指外邦的偶像,詩人向他們的權力挑戰。――《詩篇雷氏研讀本》 “諸神”可指異邦的君王或他們所信的假神,這些君王常常自奉為神。另一解釋是指天上的使者。詩人不是承認在真神之外尚有他神,而是要人知道只有耶和華才是真神。――《啟導本詩篇註釋》 「諸神」:可指神的使者、或外邦的偶像假神。――《串珠聖經註釋》 諸神: 從上文下理來看,這似乎並不是指外邦之神或偶像,乃是意味著“屬世的諸多掌權者”或“君王”(119:46)。經歷過神之大恩典的詩人,在世界的強權者面前,毫無畏懼地大膽讚美神。 ――《聖經精讀本》 大衛曾經在「別神」(撒上二十六19)的領域中受到壓力,但他拒絕了;這種壓力就像我們在面對其他理念時,或置身於魔鬼權勢充斥之地時,會感受到衝擊一樣。因此第1b節並不是虛空的架式,第2b節亦然。──《丁道爾聖經註釋》 「諸神」(1b),可以指天使、外邦的君王和他們的偶像。古代中東的君王常常自命為神。「在諸神面前歌頌禰」(1b),可能指詩人正面對周圍列國的圍攻。──《聖經綜合解讀》 ●「一」心:SH 3605,「全」、「所有的」。 ◎「諸神」:原文的確是「神」的複數型態,這是以當時週邊環境的多神背景為基礎,說明神是在那些「稱為神」的權勢之上。 ◎ 138:1~3 說明神不只是偉大,而且是當祂的信徒呼求的時候,會出手幫助的神。──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三十八1 諸神?是指……】“在諸神面前”可能說的是天上的天使,或者更有可能是在嘲諷諸王和異教國家的假神。神是全地的最高神。――《靈修版聖經註釋》 【詩一百卅八2】「我要向你的聖殿下拜,為你的慈愛和誠實稱讚你的名;因你使你的話顯為大,過於你所應許的。」 “你的話”。神回應詩人之禱告所說的話,超過詩人從前從神的名字所認識的一切。――《詩篇雷氏研讀本》 本節下半可意譯為“你的榮耀的名使你的應許宏大”。人呼求神聽人的禱告,他的慈愛和誠實,使他的應許益發寶貴,超乎一切。――《啟導本詩篇註釋》 你的聖殿: 指安放神之約櫃的會幕(出23:19;25:8;29:42,43)。因你使你的話顯為大,過於你所應許的: 強有力地表現了神信實守約的慈愛。 ――《聖經精讀本》 我們現有的希伯來經文,與 AV、RV的譯文相同:「……使你的話顯為大,過於你一切的名」(參 RSV小字)。這句話很奇怪(似乎應該用「甚至〔過於〕」而不是「〔過於〕一切」);如果將「你的名」按一般的解釋,意為「你對自己的啟示」,正如上半節的意思,那麼,它所聲明的事也很奇怪。因為聖經雖然對本身有很高的評價,但卻絕不鼓勵人崇拜它,因此這一句話的意思,只可能是:神以超越過去祂對自己啟示的方式,應驗了祂的應許。但此處的寫法顯得很不清楚;RSV假定其中有抄寫的錯誤,漏掉了一個字母 w,意為「及」,而原來的經文應該是:「……已經將你的名及你的話高舉在一切事之上」。這個看法很可能是對的。──《丁道爾聖經註釋》 「聖殿」(2a)指會幕。有神居住的地方,都可以被稱為聖殿。──《聖經綜合解讀》 「因禰使禰的話顯為大,過於禰所應許的」(2b),可譯為「因禰使禰的名和禰的言語顯為大,超乎一切」(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表明人的信心(3節),是根據神的自我啟示和彰顯。在敬拜諸神的列國前來圍攻的時候,神賜給詩人的信心,使他能勇敢地「在諸神面前歌頌」真神,也能在真神面前謙卑地下拜(2a)。──《聖經綜合解讀》 ●「誠實」:SH 5711,「堅固」、「忠實」、「真實」。 ●「因你使你的話顯為大,過於你所應許的」:直譯是「因你使你的名和你的話顯為大,超乎一切」。──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卅八3】「我呼求的日子,你就應允我,鼓勵我,使我心裡有能力。」 本節的第二行帶有攻擊意味,RSV未能表達出來(見其小字)。NEB將其譯出:「你已經回答我,使我勇敢,心裡驍勇」。這句話讓我們想到保羅,他以神誇口,甚至在自己的軟弱上亦然;因為很可能神在這裡的回答,主要乃是「勇敢」,使大衛能與惡環境抗衡(就像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十二8~10)。有時最需要改變的,並不是環境,而是置身於其中的人。──《丁道爾聖經註釋》 「我呼求的日子,禰就應允我,鼓勵我,使我心裡有能力」(3節),原文是過去時,表明這是詩人一生蒙恩的經歷。神所改變的常常不是環境,而是在環境中爭戰的人。在信心裡呼求神的人,就像枝子連上葡萄樹(約十五4)、電燈接上電源;無論多麼軟弱無力,都能從神那裡得著爭戰的能力、與環境抗衡。──《聖經綜合解讀》 ●「鼓勵」:SH 7292,「使之壯膽」、「使之驕傲」。──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卅八4】「耶和華啊,地上的君王都要稱謝你,因他們聽見了你口中的言語。」 一個要等到基督在千禧年作王時才得到完全應驗的禱告。參看第七十二篇8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大衛在最黑暗之時所學到的事,其含義在本段顯明出來,正如二十二27以下的作用。那位真神,如此奇妙的神,絕不可能永遠隱藏,只讓幾個人認識。萬口都必須承認祂,祂的話必須傳揚到全地。第4b節為完成式,他們聽見了,表達出對未來此事必定實現的把握。但第4a節與第5a節卻應該是祈使句:「願所有……都稱頌𣿫……,願他們歌唱」,正如 NEB所譯。──《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卅八4~5】詩人預言天下的萬王都將服侍和稱頌神。此預言在所羅門王在位之時,包括示巴女王的諸多君王來頌贊並高舉神時得到了部分性的實現(王上10:1~10;代下9:1~8),並且,自基督來到這世界後,藉著普世性的福音傳播繼續得以實現。 ――《聖經精讀本》 詩人在信心裡看見神必得勝,地上的君王都要稱頌神的榮耀和作為(4~5節)。這個異象將在基督再來的時候完全應驗。──《聖經綜合解讀》 ◎這一段是說地上的君王要承認神的榮耀超過他們。──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卅八5】「他們要歌頌耶和華的作為,因耶和華大有榮耀。」 ●「因耶和華大有榮耀」:直譯是「因耶和華的榮耀是大的」。──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卅八5~6】大衛對恩典的經驗,澄清了他對榮耀的異象,他看清這不但是能力,更是廣大的胸襟。神的榮耀也包括祂的眷顧,不亞於祂的全能。由此亦可看出人的本相:驕傲的人之自負,完全不屬於祂的世界。這兩種對偉大的不同觀念,毫無交集點。──《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卅八6】「耶和華雖高,仍看顧低微的人,他卻從遠處看出驕傲的人。」 “從遠處看出驕傲的人”:誰是驕傲不敬神的人,神一眼便可看出,不會讓他們見神的面。――《啟導本詩篇註釋》 「從遠處看出驕傲的人」:有學者認為這裡是指神從天上叫驕傲的人降為卑賤。――《串珠聖經註釋》 低微的人: 指坦率地承認自己的有限性與罪性,屈膝在神的全知全能之前的人(王上3:6~14;賽6:1~8;路18:13,14)。驕傲的人: 指拒不承認神(10:4),誇大評價自己微不足道之能的人(耶43:2;但5:20)。神賜諸多恩典給謙卑之人,將來在天國中也必大大賞賜他。然而卻會一一記錄驕傲者的悖逆言行,必照著他的行為來審判他(耶17:10;彼前1:17;啟20:12)。 ――《聖經精讀本》 「低微的人」(6a),指承認自己的軟弱和有限、屈膝在神面前的百姓。他們承認自己不是神,所以單單倚靠神,結果就必得神的「看顧」(6節)。因此,謙卑的人也是勇敢的,他既能勇敢地在諸神面前歌頌真神(1b),又能謙卑地在真神面前下拜(2a)。──《聖經綜合解讀》 「驕傲的人」(6b),指那些自命不凡、倚靠自己的「仇敵」(7節)。驕傲使人把自己當作神,攔阻了人通向神的道路。當神得勝掌權的時候,祂「從遠處看出驕傲的人」(6節),根本不會讓驕傲者見自己的面;神的偉大和人的驕傲根本不可能有交集。──《聖經綜合解讀》 ●「看出」驕傲:SH 3045,「察覺」、「識別」。 ◎ 138:6 暗示神將遠遠的看出驕傲的人,也當然不會親近他們。──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卅八7】「我雖行在患難中,你必將我救活。我的仇敵發怒,你必伸手抵擋他們,你的右手也必救我。」 「伸手」:比喻神的干預。――《串珠聖經註釋》 4~6節的異象還在實現當中,現在詩人所面對的是艱難的形勢。但神不但讓他「心裡有能力」(3b),而且親自干預爭戰、施行拯救,阻擋仇敵的作為,比一切仇敵更加強壯(7節)。「將我救活」(7a),原文是「保護我的性命」(英文ESV譯本)。「伸手」(7b)指神的干預。「右手」(7b)代表能力。──《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卅八7~8】大衛基於神在過去與現在所施的恩典,確信神的恩典在未來之日也必保守他。這一段詩與23:4~6所蘊含的思想相契合。正如即使遭遇患難,神也必保守大衛的信心一樣,日後因押沙龍的叛逆而陷入危機時,神也保護了他的生命並重新恢復了他的王座。 ――《聖經精讀本》 第4~6節的異象尚有待實現,而目前形勢相當艱難。第3節內在的活力是神初步的幫助,不是最後的幫助。第7節顯示祂掌握爭戰,是「主,救活人的」,比仇敵更強壯;第8節超越眼前的光景,望向神心目中要在祂僕人身上作成的事(8a節),這個工作祂已經開始著手進行了(8b節)。第8a節舊的譯法也許仍然值得背記:「耶和華必成全關乎我的事」(AV、RV)。本節的第一行和最後一行,是將中間那行眾所周知的真理,急切而充滿信心地應用在個人身上。神的慈愛永遠長存,對備受逼迫與威脅的大衛,有了新的意義。──《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卅八8】「耶和華必成全關乎我的事。耶和華啊,你的慈愛永遠長存,求你不要離棄你手所造的。」 詩人表達自己對神有完全的信心;神的“慈愛”(堅定、忠實的愛)是永遠的。――《詩篇雷氏研讀本》 “你手所造的”指王自己,因他乃神所立。――《啟導本詩篇註釋》 「耶和華必成全關乎我的事」(8a),可譯為「耶和華必成全祂在我身上的旨意」(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詩人雖然還在爭戰當中,但他的眼光已經超越了眼前的光景,看見了神要在祂僕人身上作成的事(8a),這個工作早已開始(8b),而且必將成就。──《聖經綜合解讀》 「禰手所造的」(8b),指神的百姓,神說:「凡稱為我名下的人,是我為自己的榮耀創造的,是我所做成,所造作的」(賽四十三7)。──《聖經綜合解讀》 「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弗二10),祂在我們身上所開始的工作,祂必能照著自己的計畫完成(腓一6);我們所經歷的各樣環境和際遇,都是為了成就祂在我們身上的旨意。「耶和華啊,禰的慈愛永遠長存」(8節),這句眾所周知的話,因著爭戰中的經歷,應用在我們的身上,融入了我們的生命。──《聖經綜合解讀》 ●「成全」:SH 1584,「完成」。 ●「關乎我的事」:SH 1157,「在....的周圍」+第一人稱單數詞尾,意義變成「在我的周圍」。 ◎ 138:8 說明神的看顧無微不至,作者周圍的事情神都要「完成」。 138:8 是一種信心的宣告,並不是說作者周遭的事情已經被完成,但因為過往的經驗,作者相信神一定會完成。──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思想問題(第138篇)】 1 信徒可以透過什麽途徑知道神與人有關係呢?參3節。祈禱除了是把需要告訴神,得 應允之外,對人還有什麽益處呢? 2 從下句看來,「低微」(6)的主要意思可能不是貧窮無依,而是謙卑、不自恃。你有否讓驕傲攔阻你與神親近? 3 詩人論及待完成的事時(參8),指出了什麽真理呢?有人說信心是屬於明日的,你同意嗎? ──《串珠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