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四十八篇拾穗 【詩四十八篇題註】「可拉後裔的詩歌。」 在這首錫安之歌裏,詩人讚美神和祂的住處錫安(耶路撒冷)(1~3節),描述這城之仇敵被打敗的情景(4~8節),獻上感恩(9,10節),並邀請眾民一起來讚美並信靠神(11~14節)。――《詩篇雷氏研讀本》 本篇也是一首錫安詩,和四十六篇一樣以神的城錫安為頌贊的物件,間接讚美神。因為錫安因神而享榮耀。8節為本詩的主題經節。全詩分四段:首段講錫安的榮美,為神的堅固堡寨(2~3節);次段講敵人的進攻徒勞無功(4~7節);三段讚美神的奇妙拯救(9~11節);本段歌頌錫安有神保障,乃攻不破的城池(12~14節)。――《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是一篇錫安之歌:透過稱頌耶路撒冷來讚美神。――《串珠聖經註釋》 禮贊錫安。歌頌神的聖城錫安。由讚美耶路撒冷與描繪聖城之美麗組成。此城的美麗不在於本身秀麗多姿,而在於神居住在此城。大多學者認為本詩為感謝神在約沙法時代,幫助以色列打退摩押、亞捫、以東聯軍的圍攻(代下20:1~28)。本詩未談以色列實際的軍事力量,表明當年以色列的勝利完全靠神的能力獲取。耶路撒冷預表今日教會和將來的神國度,在新約常稱為“天上的耶路撒冷”(來12:22)、“在上的耶路撒冷”(加4:26)。本詩分為以下三部分:①錫安的美好(1~3節);②神擊退錫安的仇敵(4~8節);③勸勉眾人頌贊、信靠神(9~14節)。 ――《聖經精讀本》 本篇的背景可能是某次耶路撒冷遭遇仇敵聯軍的攻擊,但蒙神拯救的事(代下二十1~28;賽十8)。詩篇第四十六、四十八、七十六、八十四、八十七、一百二十二篇的主題都是頌贊聖城耶路撒冷,所以被稱為「錫安歌」(一百三十七3)。──《聖經綜合解讀》 ◎本篇是歌頌錫安的歌,透過稱頌錫安來讚美神。本篇與 46 76 84 87 112 題材近似。 ●「可拉」:SH 7141,字義是「光禿的」。 民 26:58 說明可拉是利未家的首領之一。 代上 26:1 把可拉族列為「守門的人」。但 代下 20:19 記錄他們也在讚美神的行列中。 民 16:1~40 記載這一族始祖可拉的叛變事蹟。──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八1】「耶和華本為大,在我們神的城中,在他的聖山上,該受大讚美。」 ●「大」讚美:SH 3966,「極度地」、「非常地」。──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八1 聖山】詩篇一再將錫安描述為耶和華的「聖山」(詩二6,三4,十五1,四十三3,九十九9)。但應該明白的一點,是這地方所以重要、聖潔,完全是因為神的臨在。其他與神祇有關的聖山:巴力與撒分山相關,瑪爾杜克及其他神明則與美索不達米亞之廟塔等人工的山嶽有關聯。──《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四十八1~2】若這是歌頌「錫安之詩」,原因無他,只因為大君王在那裏掌權,正如我們的主在引用第2節時所指出的(太五35)。本詩描述的是,這城未來的光景,那時「萬民都要流歸這山」(賽二2以下);而現在它則尚未為全地所喜悅。因著有效地運用了一句話,本詩將地上的錫安城以屬天的言辭來描繪──神是那天城居民的王;亦即,將此城認作在遠遠的北面(2節)。(從地理上而言,我們很容易用這種方式提到羅馬或倫敦!)這是傳統表達神寶座的方式,以色列和周圍國家皆如此用,在以賽亞書十四13,它與「天」意義相同。──《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四十八1~3】對耶路撒冷的讚美<代上11:4~9,耶路撒冷>。 ――《聖經精讀本》 【詩四十八1~7】詩人稱頌神保護那高聳壯麗的錫安:由於錫安有神坐陣,諸王前來進攻時,都驚惶失措,慌張逃跑。因此錫安安然無恙,沒有任何損傷,而居住在錫安的耶和華應受讚頌。――《串珠聖經註釋》 【詩四十八2】「錫安山,大君王的城,在北面居高華美,為全地所喜悅。」 “在北面”。異教徒認為北方是諸神的住所。參看以賽亞書十四章13、14節。因此,這裏斷言耶路撒冷是真神執政統治的地方。――《詩篇雷氏研讀本》 可作「祂的聖山高聳壯麗,是普世的喜樂;錫安山位於極北,是大君王的城邑。」――《串珠聖經註釋》 居高華美: 耶路撒冷地理上的秀美,對蒙神恩典的人來說,神恩典塑造的靈性美好,遠遠重於外表漂亮。箴言作者諷刺只有美貌沒有內涵,如同“金環帶在豬鼻上”(箴11:22)。 ――《聖經精讀本》 「北面」(2節)代表神的居所(賽十四13~14)。摩利亞山在錫安山的北面,兩座山相連,聖殿和所羅門的王宮都建在摩利亞山(代下三1;王上八1)。聖殿建好以後,「錫安山」(2節)被用來代指聖城耶路撒冷(賽八18)。──《聖經綜合解讀》 「錫安山」被稱為「大君王的城」(2節)、「大君的京城」(太五35),因為有神的同在,將來「萬民都要流歸這山」(賽二2)。──《聖經綜合解讀》 ●「北面」: SH 6828,「北方」。當時附近的民族認為北方是諸神的住所 賽 14:13~14 。此處可能是當成專有名詞「撒分」,迦南人相信他們的主神伊勒住在「撒分山」。──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八2 在北面】「撒分之高處」(和合本:「在北面居高」)所指的是烏加列東北二十五至三十哩的凱西烏斯山(阿拉伯語稱阿克拉山,海拔5,807呎)。這山被視為巴力的居所(見:賽十四13的注釋)。在烏加列文獻中,撒分山是諸神的山,神明之會在此舉行。巴力使者在宣告中稱讚撒分山是華美的勝利山。在這篇詩之中,撒分可能代表方位(北面),又可能是指但城的廟宇,這廟宇嚴格一點來說是在以色列北界的黑門山。但這篇詩亦有可能是表示耶和華是普天下的神,其他神祇雖各有聖地,耶和華要取而代之。撒分一度被視作神明的所在,這稱號如今歸於錫安。──《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四十八2 為何要稱錫安山為大君王的城?】為甚麼錫安山──耶路撒冷──是“大君王的城”呢?因為聖殿建在耶路撒冷,所以這座城就被看作神在世界上出現的中心。聖經將耶路撒冷描述為信徒在“末日”將要聚集的地方(參賽2:2),和所有信徒的屬靈之家。屆時神要與他們同住(參啟21:2~3)。――《靈修版聖經註釋》 【詩四十八3】「神在其宮中,自顯為避難所。」 耶路撒冷可以堅守,不是靠四周的防禦工事,而是倚靠神。本節可譯為“神在城的宮堡中,祂自己是城的堡寨”。 ――《啟導本詩篇註釋》 錫安還在地上,在歷史中。它需要堡壘(城堡,12、13節用了平行字彙,因此可肯定此譯法;這裏並非指裝飾精美的「宮殿」),雖然是神在看守;她也可憶起從前發生過的危機,那時神曾顯出祂的能力(參,JB「神曾顯明是她的碉堡」)。這裏融合了現世的謹慎與神蹟的幫助,與教會的經驗吻合。──《丁道爾聖經註釋》 「宮」(3節)原文是「城堡、要塞、王宮」。「自顯為避難所」(3節)原文是「使自己被認識為穩固的高處」。「神在其宮中」(3節),不是指人把神供奉在耶路撒冷堅固的堡壘中,而是指耶路撒冷因著神的同在而成為堅固的堡壘,所以說神「自顯為避難所」。耶路撒冷堅固的防禦能力,並不是倚靠險要的地形、堅固的工事,而是倚靠神的同在;同樣,今天不是基督需要倚靠我們來保衛祂的教會,而是基督自己成為保護我們的「避難所」。──《聖經綜合解讀》 ●「其」宮中:是指「錫安城」。 ●「宮」中:SH 7599,「城堡」、「要塞」、「皇宮」。 ●「自顯為」避難所:SH 3045,「使自己被認識」。 ◎錫安因為神在其中,所以華美、安全,神自己成為錫安的「保護」。──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八4】「看哪,眾王會合,一同經過。」 “一同經過”亦作“一同進軍”。地上的眾王聚集,聯合向城進攻,見到大君王在城中,倉惶逃遁。――《啟導本詩篇註釋》 「會合」(4節)原文是「按約定集合」,「經過」(4節)原文是「穿越、前往」,可能指「進軍」。4~6節可能指某次耶路撒冷遭遇仇敵聯軍的攻擊,神使眾王驚惶潰敗(代下二十1~28;賽十8)。──《聖經綜合解讀》 ●「會合」:SH 3259,「按約定集合」。 ●「經過」:SH 5674,「穿越」、「前往」,此處可能是「進軍」之意。 ◎此處記載的攻擊,似乎比歷史上記載耶路撒冷遭到的任何一次攻擊都還大。雖然有學者認為這些攻擊可能跟西元前701年亞述攻擊耶路撒冷或者附近年代亞述路過猶大攻擊其他國家有關,不過許多學者認為這也可能是暗指末世時列國對彌賽亞的敵對行為。──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八4,7】眾王(4節)是複數,他施的船隻(7節),即海上航行的大船,此處的爭戰似乎遠大於舊約所記,耶路撒冷受過的任何攻擊。其景象比較像第二篇全地的背叛,不過也可能當初是指亞述大軍,他們的軍長「都是王」(賽十8),這是克巴確克等人的看法;神曾應許要「打折」這民族(賽十四24),該動詞與此處的打破相同。這裏一舉掃蕩的用語,讓人大大慶賀「耶和華之戰」的勝利,並且預期終局的來到。教會可以唱此詩篇,一方面思想福音的得勝,一方面期待敵人最後的潰敗。以西結書二十七26是第7節的回聲,在那裏東風使載滿財寶的推羅船隻沈沒;而在啟示錄中,這又成為世界末日的象徵(參,如:啟十八17以下,及結二十七29以下)──《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四十八4~8】錫安得以堅固。描繪神的救贖事工,在陸、海殲滅以色列仇敵的場面。 ――《聖經精讀本》 【詩四十八5】「他們見了這城,就驚奇喪膽,急忙逃跑。」 仇敵一看無法攻取這座城市,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脅,就急忙逃跑了。── SDA聖經注釋 【詩四十八6】「他們在那裡被戰兢疼痛抓住,好像產難的婦人一樣。」 【詩四十八7】「神啊,你用東風打破他施的船隻。」 “他施的船隻”。雖然是古時最大的船隻,但它們並不能抵擋神強大的威力。參看以賽亞書二章16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他施的船隻”為古代地中海上的大船隊(看王上十22及注)。“東風”大概指強烈的大風,極具破壞力;此處指敵對神的力量在神的大能前望風披靡。――《啟導本詩篇註釋》 「他施的船隻」:指橫渡地中海的遠航船隻。 「你用東風 ...... 船隻」:象徵神的能力不受空間限制。――《串珠聖經註釋》 史書中沒有仇敵從海路攻打以色列的記載,不能從字面意思理解這一節。暗示神將大大擊滅以色列的仇敵。 ――《聖經精讀本》 「東風」(7節)指來自以色列東部沙漠的乾燥熱風,可以使草木枯萎,代表毀滅。「他施」(7節)位於古代西班牙的南部。「他施的船隻」(7節)指可以橫渡地中海、航行到西班牙的遠航船隻,是古代地中海最大的船隻,比喻仇敵的勢力。人的勢力和智慧正如「他施的船隻」,在神的大能面前是不堪一擊的(賽二16;結二十七26),在神的工作上也是用不著的(王上二十二48)。──《聖經綜合解讀》 ●「他施的船隻」:是當時的大型商船。意思是「可以航行到最遠的西班牙的大船」。 ●「東風」:東風來自沙漠,乾燥焦灼,熱風過處,草木枯萎。常被用來當成一種毀滅性的風。──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八8】「我們在萬軍之耶和華的城中,就是我們神的城中所看見的,正如我們所聽見的。神必堅立這城,直到永遠。」 “萬軍之耶和華”。關於這軍事術語的意思,參看撒母耳記上一章3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因為以色列親耳聽到耶和華之名,親眼目睹耶和華的奇事,對他們來說,耶和華的臨在是可見可聞的現實。 ――《聖經精讀本》 先聽見後看見的順序,在聖經中常出現,所強調的是相信,因為信心是依據見證而來(羅十17),即使後來才能看見證明,信心也不動搖。只憑聽見的困難,在四十四1及9節以下,有剴切的陳述;後來的「看見」,或許會像這裏令人興奮不已,也可能令人震撼不已,如約伯記四十二5、6;約翰福音二十28、29;不過也許這兩種情緒總不免會同時並生。──《丁道爾聖經註釋》 第8節是本詩的核心,是宣告「所看見」、「所聽見」的救恩見證。正如以色列的歷史見證:當神住在錫安山的時候,「神必堅立這城,直到永遠」(8節);教會的歷史也見證:當教會以基督為元首的時候,基督自己必將祂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太十六18)。因此,在任何逼迫和難處面前,教會都應當牢牢地抓緊神,讓基督「在凡事上居首位」(西一18),而不是倚靠自己所造的「他施的船隻」,去對付仇敵的「他施的船隻」。──《聖經綜合解讀》 ◎ 48:8 是宣告經歷這些事情的人之見證:神果然如傳聞中的,讓錫安城穩固直到永遠。──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八8 這城是指當時的耶路撒冷,還是將來的耶路撒冷?】自此詩寫作以來,耶路撒冷已經數次被毀,所以“神必堅立這城,直到永遠,”可能是指預言中的新耶路撒冷,神將在其中審判萬族並與我們眾信徒同在(參啟21)。――《靈修版聖經註釋》 【詩四十八9】「神啊,我們在你的殿中,想念你的慈愛。」 本節至11節為在殿中敬拜的人,滿懷喜樂,默想神大能的拯救,和祂對選民堅定不移的愛。――《啟導本詩篇註釋》 「想念你的慈愛」:可能指用戲劇化的表演來表彰神保護耶路撒冷的經過。――《串珠聖經註釋》 譯為我們已想到(和合:我們……想念)的動詞,基本意思是畫成,或形成。古今許多譯本大半認為,這純粹發生於思想中(如:「思念」,JB;「思考」,葛利紐),但 NEB認為這裏是指戲劇式的儀式,而譯為「我們重演……」。這譯法雖有可能,但出於臆測;若說以色列的敬拜不只是遊行(見第12節以下),還有戲劇演出,這類證據皆不夠直接,且模稜兩可。在聖殿中慶賀神大愛的作為,有例可循,如歷代志下五13;尼希米記八13~18,而最主要的慶賀方式,則為唱詩篇及讀經文。──《丁道爾聖經註釋》 ●「慈愛」:SH 2617,「善良」、「慈愛」、「喜愛」。此字跟「立約」有關。──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八9 在聖殿中崇拜】眾王眼見神的能力便急忙逃跑(四十八4~7),以色列的朝聖者卻不然,他們從神臨在於錫安的威榮中大得安慰,因為這是他們得救之源。本節所用的慈愛(原文 h]esed)是個與盟約有關的法律用語,對他們而言,這字代表盟約的應驗,也是他們熱心崇拜的根據。「在你的殿中」大概不過是指進入耶路撒冷(錫安山),或聖殿山的建築範圍,因為朝聖者是不許進入聖殿內部的。──《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四十八10】「神啊,你受的讚美正與你的名相稱,直到地極,你的右手滿了公義。」 【詩四十八10~11】這個世界性的異象與第2節相符,並且講得更明白,因為神的名代表祂的自我啟示(參,出三十四5~7,並見詩二十1的註釋),而祂的讚美既是祂配得的名聲,也是眾人醒悟後對祂的回應。換言之,這裏隱約提到向全世界的啟示。由此看來,最後一句譯為勝利(和合:公義),嫌太狹隘,此字基本的意思是「公義」,所以是指與神本性有關的事,不只是從祂能力而來的事。判斷(11節)也類似,是講祂美好的決定:若對惡人為驚恐,對受欺壓者則是恩惠;參以賽亞書十一4,四十二4。 猶大的女子是指其城市與鄉村,參,如:士師記一27的希伯來文。──《丁道爾聖經註釋》 神的「右手滿了公義」(10節),向著不肯信主的人,就以公義「判斷」他們,讓人不得不承認:「我們所受的與我們所做的相稱」(路二十三41);而向著肯信主的人,就借著祂兒子顯出赦罪、救贖的恩惠(賽十一4),所以屬祂的人「應當歡喜」(11節)、「應當快樂」(11節)。──《聖經綜合解讀》 【詩四十八11】「因你的判斷.錫安山應當歡喜,猶大的城邑應當快樂。」 “猶大的女子”。它的城鎮和村莊。――《詩篇雷氏研讀本》 猶大的女子: 指以色列所有城邑。 ――《聖經精讀本》 「禰的判斷」(11節)在此代表神對仇敵的審判和對百姓大能的拯救。──《聖經綜合解讀》 ●「猶大的城邑」:原文是「猶大女子」,意思就是猶大的百姓。──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八12】「你們當周遊錫安,四圍旋繞,數點城樓。」 尼希米蓋完城牆後,行奉獻禮之時,使人員分成兩隊,在牆上反方向繞行(尼十二31以下、38以下)。在解圍之後,繞行城堡,唱著這類詩篇,似乎也同樣合宜;在某一種朝聖的慶典中亦然。不過,這種遊行可能只是心思中的圖畫(八十四5或許如此);我們無從判定。基督徒唱此詩篇時,不妨相對思想教會的城堡營樓,因這團體是不能敗壞的,就像一所堅壘(弗二20~22;啟二十一10以下),然而她又是易受傷害、不設防的,好像一群羊一般(徒二十29)。──《丁道爾聖經註釋》 ●「城樓」:SH 4026,「塔」、「高台」。──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八12~13】眾人在殿中思想錫安城的堅固。“城樓”、“外郭”、“宮殿”之所以有力量能固守,乃因神的同在。“宮殿”亦作“宮堡”,是宮殿中設防的部分。――《啟導本詩篇註釋》 勸勉人圍繞聖城錫安,追溯神的救恩與恩典,從而確信永在之神,並將這事實傳于後裔、鄰人、全地。 ――《聖經精讀本》 「城樓」(12節)原文是「塔、高臺」;「外郭」(13節)原文是單數,指外牆;「宮殿」(13節)原文是「城堡、要塞、王宮」。「城樓、外郭、宮殿」都是指耶路撒冷城的防衛力量。──《聖經綜合解讀》 ◎ 48:12~13 是要求聽眾繞行錫安城,查看其防衛力量,用以描述傳遞給未來的世代。──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八12~13 設防城的城樓、外郭、宮殿】設防城的基本建築設計是作為防禦系統,但亦有以雄偉形象來展示國家實力的作用。城牆系統包括一系列的城樓,每個城門都在監視範圍之內。建于城樓之間的外郭(NIV:「護堤」)可以高達四十呎(如:但城的遺址),並且經常使用凹凸交替的結構,使守城軍隊可以從更多的角度射箭或投石。衛樓(和合本:「宮殿」)是在城裡面興建的防禦據點,供城牆被攻破時退守之用。衛樓通常建于高處,其塔可燒烽火,作為城際聯絡網的節點(有關耶路撒冷俄斐勒山的討論,見:賽三十二14;尼三26的注釋)。有關城樓和城牆系統在城防工事方面功用的討論,可參看:以賽亞書二15的注釋。有關設防城門的討論,則可參看:以賽亞書五十四12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四十八12~14】詩人邀請聽眾一同環繞錫安:這樣,他們可以親身體驗神如何保護了錫安。並能把這偉大事蹟告訴後代。――《串珠聖經註釋》 「錫安」(12節)象徵神對祂百姓的保護,信徒在這堅固堡壘中可以安全無慮。詩人邀請我們一同環繞錫安,親身經歷神的保守和救恩,好把神的恩典一一數算、見證出來,傳給後代。「因為這神永永遠遠為我們的神」(14節),祂不但將引導我們走過今生,「直到死時」(14節);並且將帶領我們進入「錫安」所預表的那「天上的耶路撒冷」(來十二22),「直到永遠」(詩二十三6)。──《聖經綜合解讀》 【詩四十八13】「細看她的外郭,察看她的宮殿,為要傳說到後代。」 「外郭」:城牆最外的一層,或是城堡周圍的防禦土牆。――《串珠聖經註釋》 ●「外郭」:SH 2426,「防禦」、「堡壘」、「牆」。原文是單數,因此應該是「外牆」。 ●「宮殿」:SH 7599,「城堡」、「要塞」、「皇宮」。──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八14】「因為這神永永遠遠為我們的神,他必作我們引路的,直到死時。」 “直到死時”即“永遠”之意。神如牧人,引領我們直到永遠。――《啟導本詩篇註釋》 永永遠遠……直到死時: 我們永恆的使命是稱頌耶和華。詩篇大部分以“永遠讚頌神”作為結語。永恆性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聖經精讀本》 結論似乎與前文無關:我們預期看到這城最高的榮耀,但文中卻毫無描述,只讓我們見到神(「這就是神」,NEB)。其實唯有神是我們的神;這關係是永遠的,因為我們與祂所立的約,主要是祂制定的(創十七2、8)。這裏用三個不同的字表達永恆性,而 RSV對第三字的翻譯:永遠(ever),是將希伯來文`al~mu^t[稍作修改,這字的意思為「直到死去(「直到死時」,AV、RV、和合本)。──《丁道爾聖經註釋》 ●「必作我們引路的」:SH 5090,「引導我們」。──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這神。神選擇這個城市作為祂的住所,並且保護這座城市。 【思想問題(第47, 48篇)】 1 四十七篇呼籲萬民來歌頌神,因為神是至高者、全地的君王(2)。今日世人多藐視神,你想誰應向世人作見證,高舉神呢?參彼前2:9。 2 47:7下對今日教會的敬拜有何啟迪? 3 錫安城的榮美是基於什麽?今日教會又有什麽榮美?參弗2:19~22; 林前3:16~17; 12:27。 4 詩人想到神保護錫安,便發出48:10的宣告。基督既是教會之首,祂會讓教會瓦解麽? ──《串珠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