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三十九篇拾穗 【詩三十九篇題註】「大衛的詩,交與伶長耶杜頓。」 大衛求神幫助他接受生命的短暫(1~6節),並考慮到生命的短暫而停止懲罰他(7~13節)。“耶杜頓”。大衛委派去帶領公眾敬拜的一位詩班指揮(代上一六41;二五1~3;比較詩六二和七七的標題)。――《詩篇雷氏研讀本》 大衛若在“惡人”面前埋怨神使他的生命短暫,那就足以顯出他對神的不忠。――《詩篇雷氏研讀本》 本篇有“《詩篇》中最優美的哀歌”之稱,是一篇個人的求告詩,有認罪也有懇切的祈禱。1至3節為禱告的原因,4至6節哀歎人生苦短,7至13節呼求神垂聽赦免其罪。 詩人像三十八篇的作者一樣,也是為病所苦,知道是神刑罰他的過犯,在神面前強忍不語,但終於化內心的苦楚為火熱的禱詞,向所信靠的神傾吐。 題注中的“耶杜頓”又名以探,為大衛三位伶長之一,其他二人為亞薩和希幔(代上十五17~19;二十五1~4)。此處當指將此詩交在耶杜頓樂班的詩歌集中供崇拜用。――《啟導本詩篇註釋》 無常的人生。本詩的寫作背景不甚清楚,學者對這首詩的解釋也眾說紛紜。大部分學者認為是大衛在風燭殘年之際所寫。痛感人生短暫與世事無常,在神面前回顧整理年日,懇求神的赦免、施行救恩。面對死亡,人會真實準確地表現出成熟及成就。死亡是人恢復本相的契機。大衛在人前保持沉默(1,2,9節),只是向神懺悔,仰望神施救恩。大衛一生坎坷崎嶇,但這就是神子民的生活。詩前半部(1~6節)宣告詩人的沉默,論到世事無常;後半部(7~13節)向神懺悔,祈求神施救恩。 ――《聖經精讀本》 本篇被稱為「詩篇中最優美的哀歌」,常在喪禮時誦讀。──《聖經綜合解讀》 「耶杜頓」(1節)又名以探,與亞薩和希幔一同擔任大衛的三位伶長(代上十五19;二十五1)。──《聖經綜合解讀》 ◎本篇被稱為「詩篇」中最優美的哀歌。 ●「耶杜頓」:字義是「讚美」。是大衛設立的三大音樂事奉領導人之一。 代上 16:41──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九1】「我曾說:“我要謹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頭犯罪。惡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要用嚼環勒住我的口。”」 學習「勒住」(1節)舌頭,乃是我們一生的課程。「舌頭犯罪」(1節)都是大罪,如同火種,能夠點燃大火,管住舌頭實在比管理世界還難(雅三2~8)。在悖逆神的惡人面前,我們的言行更應當謹慎,免得同流合污、羞辱主名。──《聖經綜合解讀》 ●謹慎我的「言行」:SH 1870,「道路」、「旅程」、「做事的方式」。 ●「嚼環」:SH 4269,「動物的嘴套」。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九1~2】詩人面對死亡,表示要沉默,因他徹底領悟惟有神才是生命的根源。 ――《聖經精讀本》 【詩三十九1~3】引言:這種引言是一般祈禱詩所沒有的;詩人原本立志接受神一切的安排,不願批評或埋怨神不公平,但他忍不住,終於向神吐出他的心聲。――《串珠聖經註釋》 【詩三十九2】「我默然無聲,連好話也不出口,我的愁苦就發動了。」 沒有用(2節,和合:連好話也不出口)一語,直譯為「離開好處」,意即「不成功」;其意思不太可能為「甚至連好也離開」(AV、RV),因為若希伯來文要表達這個意思,很容易用其他方式辦到。──《丁道爾聖經註釋》 ●「默然無聲」:SH 4811+SH 1747,「寂靜說不出話來」。 ●「連好話也不出口」:SH 2814 +SH 2896,「好話也沈默」。 ●愁苦就「發動了」:SH 5916,「被攪動」、「被激起」。──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九3】「我的心在我裡面發熱。我默想的時候,火就燒起,我便用舌頭說話。」 “火就燒起”是說感情如火迸發,無法再抑制。――《啟導本詩篇註釋》 「火就燒起」:形容詩人情緒激動,不能再忍耐下去。――《串珠聖經註釋》 默想的時候……我便用舌頭說話: 詩人在眾人面前默然不語,向神吐露肺腑之言,竭力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詩人沉默的凝重、深沉,表達他傾訴的熱烈、迫切。 ――《聖經精讀本》 「默想」(3節)是靈性上最有益的工夫。當我們勒不住舌頭的時候,當我們的心冷淡的時候,最需要在神面前「默想」交通,讓我們心中的靈火重新「燒起」(3節),單單說出造就人、榮耀神的話。 「火就燒起」,形容情緒激動,不能再忍耐。──《聖經綜合解讀》 ◎ 39:2~3 描述詩人內在的痛苦突然被激動,好像有火在心中燒,於是詩人就禁不住要發言。──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九4】「耶和華啊,!求你叫我曉得我身之終,我的壽數幾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 他求神讓他知道生命何時終結。“生命不長”。短暫、脆弱。――《詩篇雷氏研讀本》 年輕人總是覺得自己還有很多時間,我們實在需要求神「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4節),稍縱即逝,所以應當愛惜光陰,讓我們的人生有永遠的價值,免得成為「全然虛幻」(5節)。──《聖經綜合解讀》 ●我身之「終」:SH 7093,「結局」、「結束」。 ●我「的生命不長」:SH 2310,「稍縱即逝的」。──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九4~6】詩人感悟人生的短暫與虛妄,是對沒有徹底領悟此真理的歎息
;也是向永恆無限的神謙卑的告白與祈求。每個聖徒都要思想“身之終”、“壽數”、“生命不長”,領悟人生如浮雲般虛幻,不再為此忙碌,而是尋找屬天的家園。 ――《聖經精讀本》 這裏的情緒很複雜。本詩的頭尾透露,大衛對於人生短促驟起反感,因著苦難,他對這一點感觸尤深(10、11節);不過他第一個禱告,是求神讓他在這事上學功課(4節)。意思似乎是努力面對不受歡迎的事實,視為神命定的事,且以祂的眼光來看這些事(在𣿫眼中,5節,和合:在𣿫面前)。這個痛苦的題目所讓人學到的功課,從heb[el一字可以窺出:一口氣(5節,和合:虛幻)、落空(6節,和合:枉然)、一口氣(11節,和合:虛幻);這個字在傳道書將成為鑰字(那裏譯為「虛空」),暴露了一切地上事物皆有毀滅之日的有限性。參,如:第6節對照傳道書二18、19;亦參路加福音十二20;雅各書四14、15;因為新約也同樣重視這點。──《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三十九4~7】祈求的基礎:詩人覺得人生太短促,為甚麽神仍要苦待他呢?況且神原是他唯一的指望。――《串珠聖經註釋》 【詩三十九5】「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數,在你面前如同無有。各人最穩妥的時候.真是全然虛幻。細拉」 生命只是“窄如手掌”(四指之寬)。“我一生的年數”。我的一生。“全然虛幻”。只是一瞬間的事。――《詩篇雷氏研讀本》 用手掌自食指到小指這四個手指底部的寬度來作量度的標準,希伯來人稱之為tepah(一手寬),《耶利米書》五十二21稱之為“四指”,長約為8公分或3英寸。詩人歎人生苦短,長不過一手寬,和神自永遠至永遠的永恆比較,等於無有。自認為頂天立地站得最穩妥的人,其一生只是一口呼吸,虛幻如白駒過隙。――《啟導本詩篇註釋》 「手掌」(5節)原文是「一掌」,是古代的長度單位,相當於從食指到小指的寬度「四指」(耶五十二21)。──《聖經綜合解讀》 「虛幻」(5節)和「枉然」(6節)原文是同一個詞,意思是「蒸汽、呼吸、虛空」。──《聖經綜合解讀》 神巴不得我們趕快醒悟,我們以為可以大幹一場的人生,其實「窄如手掌」(5節),只是「一聲歎息」(詩九十9)、「一片雲霧」(雅四14),「比梭更快」(伯七6)、「比跑信的更快」(伯九25)、「如快船」(伯九26)、「如急落抓食的鷹(伯九26)」、「如花」(伯十四2)、「飛去如影」(伯十四2)、「如煙雲消滅」(詩一百零二3)。從古至今,所有的人都是匆匆而來,忙忙碌碌;又匆匆而走,轉眼成空,什麼都沒留下,什麼都沒帶走。今天許多信徒也跟著世人「忙亂」,豈不也是「幻影」和「枉然」(6節)嗎?但這些「枉然」的「幻影」卻耗費了我們人生大部分的精力,讓我們以為可以今生做財主、來世做拉撒路(路十六19~31),明明「不知將來有誰收取」(6節),卻還是習慣性地「積蓄財寶」,到底是「為誰辛苦為誰忙」呢(引自羅隱的《詠蜂》)?──《聖經綜合解讀》 ●「窄如手掌」:SH 2947,「一掌」,長度單位,約7.4公分。是當時最小的測量單位之一。 ●「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直譯是「看哪,你給我的年日幾掌寬」。 ●「虛幻」、「枉然」:SH 1892,「蒸汽」、「呼吸」、「虛空」。──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九6】「世人行動實系幻影。他們忙亂,真是枉然;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 “幻影”。即象影子一樣沒有實體。“他們忙亂,真是枉然”。更可作:他們無謂地喧囂。――《詩篇雷氏研讀本》 無論人生成就多大,或在世人眼中地位如何重要,短促生命不能延長絲毫;積蓄財寶,自己無福享受(參傳二26;路十二20)。――《啟導本詩篇註釋》 「幻影」(6節)和「形象」(創一26)原文是同一個詞。神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但人墮落以後,就破壞了神的「形象」,人生的一切行動成為虛無的「幻影」。──《聖經綜合解讀》 「忙亂」(6節)原文是「喧鬧、嘈雜」,意思是忙著「積蓄財寶」(6節)。──《聖經綜合解讀》 ●「忙亂」:SH 1993,「喧鬧」、「嘈雜」。 ◎詩人說明世人的人生短暫空虛。──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九7】「主阿!如今我等什麼呢?我的指望在乎你。」 7~11節為詩人謙卑的禱告,他的希望在神身上,神才是永遠不變的倚靠,也唯有神可拯救他洗脫過犯,脫離敵人,不成為不敬神之人的笑柄。――《啟導本詩篇註釋》 若沒有神,人的生命完全是虛空。但有了神,一切就有了意義。祂使我們「借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十五13),因為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乃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二9)。我們既然有了這樣的指望,還要「等什麼呢」?──《聖經綜合解讀》 【詩三十九8】「求你救我脫離一切的過犯,不要使我受愚頑人的羞辱。」 「不要使我受愚頑人的羞辱」(8節),原文是「不要將愚頑人的羞辱放在我身上」(英文ESV、NASB、KJV譯本)。──《聖經綜合解讀》 當我們落在神的管教之中,最重要的不是求神救我們脫離患難,而是「救我脫離一切的過犯」(8節),才能不像「愚頑人」那樣自己蒙羞、也羞辱主。──《聖經綜合解讀》 ●「愚頑人」:SH 5036,「愚笨的人」、「無知的人」。 ●「不要使我受愚頑人的羞辱」:原文應該是「不要將愚頑人的羞辱放在我身上」。因為「羞辱」是附屬型,附屬於「愚頑人」。──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九8~11】祈求的內容:詩人求神不要繼續管教和責罰他,而是要免除他的災患,因為在神的擊打下,他已經十分消瘦,奄奄一息(10)。――《串珠聖經註釋》 【詩三十九9】「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你,我就默然不語。」 因為神是公義的,落在詩人身上的既出於神,只有認罪懺悔,再多說便更多犯罪,實在非常不智。――《啟導本詩篇註釋》 「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禰,我就默然不語」,直譯是「我默然,我不開口,因為這是禰做的」(英文ESV、NASB、KJV譯本)。──《聖經綜合解讀》 既然我們的神是全能、全知、慈愛、公義的神,我們就當知道「我所遭遇的是出於禰」(9節),因為所有的遭遇都是經過神的手量給我們的,目的是為了管教或造就。既然我們相信主耶穌所說的:「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太二十八18), 就應當「默然不語」地順服祂量給自己的一切際遇,放心地把自己交在祂的手中,只要思想自己是否活出了基督的樣式、是否忠心地盡了本分。如果我們在難處面前怨天尤人、憂慮懷疑,豈不是說我們會比神管理得更好嗎?──《聖經綜合解讀》 ● 39:9 直譯是「我說不出話來,我無法打開我的口。因為(這一切)是你做的」。──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九9~11】默然不語的根本原因。1,2節宣告沉默,本段詩文道出沉默的根本原因。詩人領悟惟有神能解決生與死、罪與得救等問題。詩人承認自己的罪,願意承受神的懲戒。得救的第一步是誠實認罪,一一陳明罪行,這是信仰的決志。 ――《聖經精讀本》 【詩三十九10】「求你把你的責罰從我身上免去,因你手的責打,我便消滅。」 “責罰”。災禍。――《詩篇雷氏研讀本》 ●「責打」:SH 5061,「擊打」、「疾病」。與 38:11 的「災病」同字。──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九11】「你因人的罪惡懲罰他的時候,叫他的笑容消滅,如衣被蟲所咬。世人真是虛幻!」 神因人的罪而責管他,人的笑容(或華美)在神的怒氣前如飛蛾一般短促。原文cas可指夜間出來撲燈的飛蛾,象徵生命的脆弱短促。(《和合本》將cas作蛀衣之蟲解,全句的意思因此是“神用責備管教人,使他的笑容(或“所喜愛的”)消失,如衣被蛀蟲所咬“。)――《啟導本詩篇註釋》 「叫他的笑容消滅,如衣被蟲所咬」:可作「叫他最珍貴的東西像被蛀蟲侵蝕」。――《串珠聖經註釋》 神的「責罰」(10節)並不是要「消滅」人(10節),乃是要消滅「人的罪惡」(11節),讓人不要沉溺於罪中之樂。因此,我們應當求神在管教的時候,給我們「開一條出路」(林前十13)。而不是繼續硬著頸項,像「用腳踢刺」的笨牛(徒二十六14),和罪一起被「消滅」(11節)。──《聖經綜合解讀》 ●他「的笑容」:SH 2530,「很喜歡的」。 ●「如衣被蟲所咬」:SH 4529+SH 6211,「如蟲消滅」、「像被蟲蛀蝕」。 ●「虛幻」:SH 1892,「蒸汽」、「呼吸」、「虛空」。 ◎詩人目前受神責罰,所以他無法開口發言,只見自己喜愛的漸漸被吞噬。這一切只能等神將懲罰移開。──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九12】「耶和華阿!求你聽我的禱告,留心聽我的呼求。我流淚,求你不要靜默無聲。因為我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像我列祖一般。」 他祈求神以恩慈待他,如祂教導以色列人以恩慈對待“客旅”和“寄居的”一樣(申一○18,19)。――《詩篇雷氏研讀本》 我在你面前是客旅: 應當譯為“我與你一起成為寄居的”。聖徒並不屬於這世界,是與神結伴尋找天國的客旅。 ――《聖經精讀本》 客旅(或「陌生人」)與寄居的,是以色列人對境內外族人的稱呼,或許分別用來稱長期或短期居留者。他們應當受到歡迎,但不可以擁有土地。而大衛視這種無根的狀況,是他自己以及每一個人的寫照。律法豈不是如此說,甚至也如此描述以色列人?但是律法如此說的目的,是在保障產業,並非否定產業(利二十五23);而大衛在此次之前,已經從人生中學到同樣的功課(十六9~11,十七13~15)。然而,就像約伯或耶利米一樣,在那時候他的眼光只能看到死亡為止,因此所求的也只是緩刑。──《丁道爾聖經註釋》 人若在一切難處面前「默然不語」(9節),才能坦然地求神「不要靜默無聲」(12節),因為我們已經完全地把自己交托在神的手裡。──《聖經綜合解讀》 ◎ 39:12 是說作者能力有限、承受力也有限,求神憐憫讓他在死前可以脫離目前的苦境。 ◎ 39:12 頗有趣,作者多次強調自己要靜默,但是希望神不要靜默。──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九12~13】詩人獻上更謙卑的祈求,說自己在世上只是客旅,暫時寄居,就象當日寄居在以色列人當中的外邦人一樣,需要神的憐愛與保護(利十九33)。“去而不返“指死亡。詩人求神勿再懲罰他以至於死;寬容他,可以在神面前再度歡樂。――《啟導本詩篇註釋》 結語:詩人再次求神應允他,因為他在神面前乃是「客旅」(12),需要神的保護和顧念。――《串珠聖經註釋》 「我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12節)原文是「我與你一起是客旅,是寄居的」(英文ESV、NASB、KJV譯本),表明神的百姓並不會長久活在這地上,而是與神同行、前往天國的客旅,一路有神陪伴我們。因此,我們不必求神讓我們永遠停在路上,而要盼望早點回到好得無比的天家。我們求神「不要靜默無聲」,並非是求神救我們脫離難處,而是叫我們「力量復原」(13節),在難處中也能有與神同行的喜樂。──《聖經綜合解讀》 【詩三十九13】「求你寬容我,使我在去而不返之先可以力量復原。」 “寬容我”。意思是不再因罪懲罰他,以至他可以享受他的日子。“力量復原”。高興快活的樣子。――《詩篇雷氏研讀本》 「去而不返」:指死亡,離開世界。 「可以力量復原」:應作「可以得享安樂」。――《串珠聖經註釋》 寬容……復原: 不能把本節理解為:詩人剛剛描述自己是客旅,卻突然迷戀世界,央求神延續自己的生命。意為詩人祈求神給機會,得以清楚整理人生。當時,尚未對天國有明確的啟示,詩人卻能如此超然面對死亡,因他確信慈愛的神必將最好的賜予人。聖徒若能將詩人的信心與自己的壽終之日結合,就能擁有健康的人生觀。 ――《聖經精讀本》 13a節的禱告,與彼得「離開我」的訴求大同小異;但神知道什麼時候應當像路加福音五8以下那樣處理,什麼時候又應當像馬太福音八34以下那樣。這類禱告可以出現在聖經中,就表明神實在瞭解。祂知道人處在絕境中會怎樣說話。──《丁道爾聖經註釋》 「寬容我」(13節)原文是「不要盯住我」,意思是赦免。──《聖經綜合解讀》 「力量復原」(13節)原文是「展現微笑、看起來喜樂」,意思是恢復喜樂。──《聖經綜合解讀》 我們有一天都要「去而不返」(13節),離開這個世界。但我們在走那「去而不返」之路以前,一定要在真道上站穩了、與神交通親密了,才能滿有喜樂地去迎見我們的神(摩四12)。──《聖經綜合解讀》 ●「寬容我」:SH 8159+SH 4480,「不要注視我」。 ◎作者沒有責備神的意思,而是說他希望神體諒自己的軟弱,減少管教的強度,好讓他可以過一點美好的日子。──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思想問題(第39篇)】 1 詩人的問題有兩方面:他竭力保守自己不犯罪,但苦楚並無減少(1~3);人生短促,人的努力都是枉然(4~6)。你同意這看法麽? 2 詩人如何解決有關痛苦的問題?從他在13節的祈求看來,他對人死後有沒有復活這問題有多少認識?新約信徒應如何面對苦難呢?復活的盼望對他的生活有何意義?參彼前1:5~7; 4:1~2, 12~19; 林前15:58。 3 詩人有什麽表現值得你學效?參1, 7, 9節。 ──《串珠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