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三十七篇拾穗 【詩三十七篇題註】「大衛的詩。」 在這首智慧詩裏,大衛使用許多箴言諺語來勸勉義人信靠耶和華;祂要使他們承受地土(9,22,29節),不用因惡人而煩惱,因為惡人必從地上被剪除(22,28,34,38節)。這是一首字母離合詩,每隔一節就以下一個希伯來文字母來開始。――《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一篇以智慧教訓年輕人的詩,與第一,七十三,九十一篇等同屬智慧詩,一共22段,通常每段二節、四行(中間有些不規律處,故全詩只有四十節),用的是字母詩的結構,每段第一行第一字的首一字母依希伯來文22個字母的次序順列,而且各段幾乎獨立。全詩有若箴言集,不過集中一個主題:惡人必不久長,義人必得神豐盛永遠的福佑,神賞善罰惡。 雖然全詩無一般詩的起承轉合,但依內容仍可分為四部分:1,義人雖不解惡人何以亨通仍應信靠神(1~11節);2,惡人必要滅亡,自作自受(12~20節);3,義人遲早會蒙福(21~31節);4,神賞善罰惡(32~40節)。――《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是一篇智慧詩:重點是針對惡人享福而義人受苦的問題。――《串珠聖經註釋》 多享年日的智慧。詩篇150首詩中,大衛所寫的超過73篇,其中多是批判詩,本詩也屬批判詩。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問:既然上帝存在,世界為何如此不義?並為此懷疑、苦惱。希伯來詩人亦如此。然而,從長遠的角度看,邪惡勢力在世上,如同夏日的雜草叢生,必然面臨悲慘結局。最終要站在神的審判台前接受永恆的末世審判。聖徒要洞察現實背後隱藏的神之護理。詩人勸勉眾人不要因惡人一時繁榮而心懷不平(1~26節);督促眾人遵行神的良善(27~40節)。 ――《聖經精讀本》 本詩是大衛年老的時候寫的(25節),與第一、七十三、九十一篇都屬於智慧詩,是對主耶穌宣告的:「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太五5)的最好的詮釋。──《聖經綜合解讀》 本詩也是字母詩(第九、十、二十五、三十四、三十七、一百一十一、一百一十二、一百一十九、一百四十五篇),分成22段,每段的第一個字母按希伯來文字母的次序排列,只有第29、39節不太工整。──《聖經綜合解讀》 ◎這一篇為字母詩,一個字母帶出兩節詩歌。這首詩歌比較接近「智慧文學」,很有「箴言」的風格。──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1】「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也不要向那行不義的生出嫉妒。」 “不要……心懷不平”。不要發怒、生氣或憤慨。――《詩篇雷氏研讀本》 不要心懷不平……生出嫉妒: 不可因惡人橫暴而報怨神、嫉妒惡人的成功。惡人就要歸於無有、永遠歸於無有,不必為惡人心懷不平。聖徒要得的獎賞是永恆的獎賞,嫉妒暫時誇耀的惡人,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聖經精讀本》 「心懷不平」(1、7、8節)原文是「怒火中燒」,比喻內心非常不平衡。──《聖經綜合解讀》 大衛勸誡三千年前的年輕人對惡事「不要」心懷不平、對惡人「也不要」生出嫉妒(1節),卻也說出了我們今天內心煩躁的光景。人的肉體生命幾千年來都沒有什麼長進,因為今天我們也常常為離棄神的人活得瀟灑自在而「心懷不平」(1節),為不敬虔的人成功致富而「生出嫉妒」(1節),歎息「我實在徒然潔淨了我的心,徒然洗手表明無辜」(詩七十三13)。而世人更是羡慕惡人,他們雖然也會「不平、嫉妒」,但並不是因為公義,而是因為自己沒有機會腐敗、沒有條件作惡。──《聖經綜合解讀》 ●「心懷不平」:SH 2734,「怒火中燒」、「被激怒」、「滿懷不平」。此字是本篇中重複出現的鑰字37:1,7,8 。情緒上應該是比「內心不平衡」還嚴重一點,接近是「怒火中燒」的狀況。──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1~11】詩人勸勉義人在極迷惘的時候仍須信賴神:義人看見惡人萬事亨通,自然心懷不平,甚至滿肚子嫉妒;義人在這樣的情況下,要謹記神是唯一的倚靠,而且有一天,惡人終必遭受懲罰(2, 9~10)。――《串珠聖經註釋》 不要心懷不平,希伯來文動詞之意為「不要火熱起來」,這一勸告其實是卷首語的重疊句(1、7、8節);第一節全文又出現於箴言二十四19,只有一字為同義字(亦參看箴二十三17、18;二十四1、2;不要……生出嫉妒)。如果這只是一道命令,功效必不大,因此加上了理由充分的勸勉,其要義如下: 向前看!第2節與第10節的描述,對於一切紮根於時間而非永恆的事物,實在最真實不過(參賽四十8,並約壹二17)。而如果前瞻能應付人的計謀,我們就大可等候神的時間(7、9節)。「𣿫永恆的權柄絕不止息;的年日確定而洋溢喜樂,緩緩來臨。」 向上看!尤其第3~7節。仇敵與對頭會霸佔我們的心思,不容易擺脫,可是新的注意焦點,卻可以將之驅除;請注意此段對神的專注,從四句話都含祂的名字可表達出來。這動作包括用心改變情緒(4a節,為樂;參,保羅與西拉在監獄中,一面禱告一面唱詩),並將自己的前途(你的事,5節)與名聲(你的公義,6節),都交託給祂。這是一種解脫:見以下第5節的補充註釋。 積極起來!第3節從正面看這點(行善),第8節從負面來看,警告要避免忿怒及其惡果。在神學上與心理上,這都是智慧之言,不僅因為如此一來,受害者就不會一直鑽在自己的問題中,也因為神的路是以善勝惡;不論如何,「人的忿怒並不成就神的義」(雅一20;參,羅十二21)。福音書更強化這勸勉,其實舊約亦有同樣的講論──不僅行一般的善事,尤其是要向「恨你的人」行(路六27;參,箴二十五21)。──《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三十七2】「因為他們如草快被割下,又如青菜快要枯乾。」 在巴勒斯坦地,植物“枯乾”得更快,正好說明生命的短暫(20節)。――《詩篇雷氏研讀本》 如草……如青菜: 草在夏日發達茂盛,很快就會枯黃,草的榮美可以看到生命沒有永恆,就是虛妄。 ――《聖經精讀本》 年輕人常常因為惡人一時的興旺而心浮氣躁,但大衛卻憑著豐富的人生經驗提醒他們:要向前看(2、10節),因為那些人「如草快被割下,又如青菜快要枯乾」(2節)。只有向前看的人才能「耐性等候」神(7、9節),我們若「把五十年興亡看飽」,必然會「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引自《桃花扇》),那時我們就知道,倚靠神的人才是最有福的。──《聖經綜合解讀》 ●「青菜」:SH 3418+SH 1877,「綠色的草」。 ◎ 37:1~2 透露出人們會羨慕作惡的人,乃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些惡人的榮景只是短暫的。看別人作惡沒有遭到報應,自己苦哈哈的行善,自然就「被激怒」、「滿懷不平」了。──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3】「你當倚靠耶和華而行善,住在地上,以他的信實為糧;」 “以他的信實為糧”。得以飽足。――《詩篇雷氏研讀本》 “以他的信實為糧”亦作“享受可安歇的草原”或“樂享他的保障”。――《啟導本詩篇註釋》 可譯作「當倚靠耶和華,竭力行善,就必安居樂土,享受康寧」。――《串珠聖經註釋》 享受保障(和合:以衪的信實為糧)是希伯來文兩個字的幾種可能翻譯之一,這兩個字各自有一種以上的含義。享受可指「照管」(如牧羊人)、「進食」(如:羊等)、「交友」、「追求」(從傳一14的名詞所作的假設)。保障通常意指「信實」,但亦可指「信心」(哈二4),用作副詞尚可指「理所當然」。韋瑟譯為「內心保持正直(直譯:照管信實)」,能與上句「行善」平行;NEB「找到安穩草場」(直譯:「安全地吃草」)能與下一句平行;參 RSV、AV。我較喜歡 RV的「追隨信實」,但其動詞就需取自希伯來文「追求」的字根,而不用「進食」(如 RV小字所建議)。──《丁道爾聖經註釋》 「倚靠」(3、5節)原文是「信靠 בָּטַח/trust, trust in」,也就是新約中的「信」。「以祂的信實為糧」(3節)原文是「以信實為糧」、或「與信實作伴」,意思是「維持自己的堅固、忠誠」。──《聖經綜合解讀》 在難處中,我們不但要向前看(2、10節),更要向上看(3~7節),不讓難處和環境霸佔我們的心思。只有「倚靠耶和華」(3節)、「以耶和華為樂」(4節),才能面對惡人暫時的興旺而不心浮氣躁(1~2節),反而積極「行善」(3節)、「離棄忿怒」(8節)。──《聖經綜合解讀》 ●「他的信實」:SH 5300,「堅固」、「忠誠」。沒有「他的」一詞。 ●「以....為糧」:SH 7462,「與....來往」、「餵養」、「牧養」。──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4】「又要以耶和華為樂,他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 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 “心裡所求的”指合乎神旨意的事。聖徒的願望,若源於情欲,神必不垂聽。 ――《聖經精讀本》 人之所以能「倚靠耶和華」、「以耶和華為樂」,不是根據自己的意志,也不是因為勉強、懼怕,而是因為嘗過了「主恩的滋味」(三十四8;彼前二3),所以從心裡享受神的同在:「我們既借著我主耶穌基督得與神和好,也就借著祂以神為樂」(羅五11)。──《聖經綜合解讀》 「以耶和華為樂」的人,所追求的都是神的旨意,所以神必然「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4節):「我們一切所求的,就從祂得著;因為我們遵守祂的命令,行祂所喜悅的事」(約壹三22)。──《聖經綜合解讀》 ●「以....為樂」:SH 6026,「享受」、「欣喜於」。 ◎ 37:3~4 鼓勵讀者要「維持自己的堅固、忠誠,就可以獲得滿足」,也鼓勵讀者「享受神,神會回報這樣的人以心想事成」。──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4 心裡所求】在亞喀得文獻中,這句話是指在策劃活動,或在患病或受欺壓之中尋求拯救時得到吉兆。一個文獻描述某人向神明祈禱,就蒙賜「所求」。以色列的概念若是相似,本節所指的「所求」便不是一般的渴望,而是詩人在祈禱中所求的事物(在6節表明;見:詩二十4,後者所求的是解除困難的籌算得以成就)。──《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三十七5】「當將你的事交托耶和華,並倚靠他,他就必成全。」 “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參看箴言十六章3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希伯來文交託,直譯為「滾」,就像卸去一個擔子(參,書五9)。但常用來作「交付」(箴十六3:或「信託」的同義字;參二十二8。──《丁道爾聖經註釋》 「當將你的事交托耶和華」(5節),原文是「當將你的道路滾給耶和華」,就是把我們的重擔完全卸給神。──《聖經綜合解讀》 當惡人猖獗的時候,聖靈一再邀請我們,「將你的事交托耶和華」(5節),「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詩五十五22),「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彼前五7)。我們應當像農夫一樣鬆土、播種,盡了自己的本分之後,就將一切都交托給神,憑信心等待收穫。──《聖經綜合解讀》 ●「交託」:SH 1556,「滾動」。「交託耶和華」:滾給神。實際上應該就是把重擔滾給神。 ●「成全」:SH 6213,「做」、「行事」。──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5~6】當將你的事交托……明如正午: 信靠、順服神,將得到真正的成功、榮耀。“公平必明如正午”,不是指聖徒成為耀眼的光,意味借助神的榮耀之光(林後4:4)。 ――《聖經精讀本》 ◎ 37:5~6 很篤定的告訴我們:只要把重擔交託給神,神就會做,當然,神出手,事情就會解決。結局不但是問題解決,而且是公平正義的解決,使得我們內在神公平公義的屬性被彰顯。 【詩三十七6】「他要使你的公義如光發出,使你的公平明如正午。」 「祂要使你的公義如光發出,使你的公平明如正午」(6節),意思是神將使我們的難處得到「公義、公平」的解決,讓我們的生命能彰顯神的「公義、公平」。──《聖經綜合解讀》 ●「明如正午」:SH 6672,「正午」、「中午」。原文並無「明如」,但實際的意義也是「明亮、明顯」有如中午的太陽。──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7】「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他。不要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 “默然”是說不用急躁,不要懷疑,只要安靜倚靠神。――《啟導本詩篇註釋》 「默然」:可作「靜止不動」,強調因倚靠神所帶來的平靜安穩(參賽30:15)。――《串珠聖經註釋》 默然基本上是指「安靜」,如六十二5,且是等候的安靜,而不是 (如 AV、RV)指休息。希伯來文耐性等候的字根,可能正如布理格(Briggs)所建議的,不是h]u^l「繞扭」(因此 BDB譯為「渴望地等候」),這樣的焦慮不合乎上下文;而是h]u^l,它與ya{hal「等候」相近,如:三十一24。──《丁道爾聖經註釋》 「默然倚靠」(7節)原文是「靜默、安靜」。「耐性等候祂」(7節)原文是「在產痛中向著祂」。我們「交托」(5節)之後,應當學會「默然」等候神,好像婦女等待產痛過去。如果我們「交托」以後,眼目還是盯著那些「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7節),就會將問題「交托」了又拿回來,把重擔「卸下」了又背上,繼續「心懷不平」(7節)。──《聖經綜合解讀》 事奉是注目神最好的方法。我們「交托」以後,只有專心地「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太六33),眼目才能定睛在神的身上,心裡才能「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詩一百三十一2),這樣才能「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祂」(7節)。──《聖經綜合解讀》 ●「默然倚靠」:SH 1826,「靜默」、「無言」。原文並沒有「依靠」。 ●「耐性等候」他:SH 2342,「痛苦」、「如同生產陣痛那樣」、「切望等候」。──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7~8】默然……等候: 等候的人切切求告神,必得享平安。不停報怨的人,只會傾向作惡。我們的心應當完全仰望神(28:7)。 ――《聖經精讀本》 ◎ 37:7~8 說明了面對惡人亨通時,應該持怎樣的態度。得要沉默,好像婦女等「陣痛過去、小孩出生」的態度等候神。不要憤怒,更不要因為憤怒而做惡事,反倒使自己由無罪變成有罪了。──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8】「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 聖靈一再地提醒我們,不要「心懷不平」(1、7、8節),而要「默然、等候」神(7節)。「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雅一20),「怒氣、忿怒、心懷不平」(8節)都不是出於信心,而是出於血氣,只會惹動肉體、「以致作惡」(8節),使自己和那些「作惡的」(8節)一樣犯罪。我們若想不「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羅十二21),首先就要「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8節)。──《聖經綜合解讀》 【詩三十七9】「因為作惡的必被剪除,惟有等候耶和華的必承受地土。」 “承受地土”。迦南地(也見於11,29,34節)。――《詩篇雷氏研讀本》 對於以色列人來說,「承受地土」(9節)意味著承受神的應許、長久地活在神的應許裡。──《聖經綜合解讀》 ●「承受」地土:SH 3423,「佔有」、「繼承」。──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10】「還有片時,惡人要歸於無有。你就是細察他的住處,也要歸於無有。」 「也要歸於無有」:是「不存在」的意思。――《串珠聖經註釋》 ●「片時」:SH 4592,「一點點」、「極短的時間」。──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11】「但謙卑人必承受地土,以豐盛的平安為樂。」 “謙卑人”是願意仰望神的美善和恩典、謙讓待人的人。這種人可樂享神國的平安、福氣(看太五5)。――《啟導本詩篇註釋》 上下文對謙卑人作了最佳定義:這些人選擇以信心耐性等候之路,而不自尋出路;這條路在前幾節已充分說明。地土(land,不是「土地」earth)顯然是第二個名詞的正確翻譯,這是從第3節的命令看出,那裏只說:「住在地上」──即神所賜給你的地。第11節的要點為,惡人雖取得超過本分之物,至終必被消滅,而讓謙卑人完全承受為業。這幾乎是重疊語:見第3、9、11、22、29、34節。但我們的主將這個應許放在更大的背景中:經過類似此處的審判,謙卑人不僅將承受其地業,更將承受全地為業。──《丁道爾聖經註釋》 「謙卑人」就是不靠肉體尋找出路,而是憑信心「耐性等候」神的人(7、9節)。──《聖經綜合解讀》 惡人可能一時興旺,但歷史告訴我們,最終他們和他們的所有都要「歸於無有」(10節)。因為神的心意是讓「謙卑人」(11節)承受神的應許,「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太五5)。──《聖經綜合解讀》 ●「謙卑人」:SH 6035,「卑微的」、「受苦的」。 ● 37:11 「以....為樂」:SH 6026,「享受」、「欣喜於」。 ●「豐盛的平安」:SH 7230+SH 7965,「很多的平安」、「很多的健全」。 ◎ 37:9~11 說明神的心意就是要讓困苦的人可以承受產業,惡人短時間內看起來會成功,長期來說必然會過去。──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12】「惡人設謀害義人,又向他咬牙。」 惡人很努力地「設謀、咬牙」(12節),但神卻在「笑他」的愚昧(13節),因為他不知道「受罰的日子將要來到」(13節),他所做的一切不過是在為自己掘墓。──《聖經綜合解讀》 【詩三十七12~15】惡人諸般罪惡。惡人的罪惡、各樣不義,有共同的特徵:毀滅性、非人性、卑劣殘忍。 ――《聖經精讀本》 受逼迫,但未被丟棄。各種計謀(12a節)、瘋狂的恨(「磨著牙」的譯法表達得更貼切,如:徒七54,舊的英文譯本作「咬牙」則較不合適)、壓倒性優勢的武力(14節),不斷結合起來,攻擊敬虔人,但遲早總帶來他們自己的毀滅。第13~15節所描繪的失敗,是主見……將要來到,而非祂必須插手幹預才會實現。教會歷史,從司提反、掃羅直到今日,充滿了這種形勢大逆轉的事例。──《丁道爾聖經註釋》 ◎ 37:12~17 說明惡人意圖謀害無辜人的嘴臉,但立刻就說明上帝為惡人準備的結局。──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12~20】比較義人和惡人的結局:本段繼續闡釋惡人的最終命運,他們必自食犯罪之果,完全消滅;但義人卻要得到神的扶持,產業要一代一代傳給子孫。――《串珠聖經註釋》 【詩三十七13】「主要笑他,因見他受罰的日子將要來到。」 【詩三十七14】「惡人已經弓上弦,刀出鞘,要打倒困苦窮乏的人,要殺害行動正直的人。」 “弓”和“刀”象徵暴力和壓迫。“困苦窮乏的人”看三十五10注。――《啟導本詩篇註釋》 「弓」、「刀」:比喻惡人加在義人身上的暴力和欺淩。――《串珠聖經註釋》 【詩三十七15】「他們的刀必刺入自己的心,他們的弓必被折斷。」 罪惡就像「飛去來器」,會報應在惡人自己身上。「他們的刀必刺入自己的心」(15節),這是永不改變的屬靈定律。──《聖經綜合解讀》 【詩三十七16】「一個義人所有的雖少,強過許多惡人的富餘。」 所有的雖少,強過……富餘: 不是按字面意思,最好少有錢財。道出真理:從結果看,義人在世上雖有軟弱,終必得享福樂;惡人雖有萬貫家產,卻與幸福無緣(箴11:28)。 ――《聖經精讀本》 這節可以獨立來看,就如箴言二十八6,可純粹從道德的判斷而論,然而無論一個義人如何貧窮,比起不虔誠的人,他不僅有更美的良心,也有更美的前景。──《丁道爾聖經註釋》 「義人」倚靠神,而「惡人」離棄神,是「只在今生有福分的世人」(十七14)。倚靠神的人「所有的雖少,強過許多惡人的富餘」(16節)。因為「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箴十22),而惡人的財富卻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憂慮,所以說「行為純正的窮乏人勝過行事乖僻的富足人」(箴二十6)。──《聖經綜合解讀》 ◎ 37:16 「義人」是單數型態,「惡人」是複數型態。──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16~17】有財富的生活不一定幸福,因為幸福生活的基礎不是財富。義人所有雖少,反比倚靠錢財的人不知快樂多少。惡人恃財作惡,神能將他變得毫無所有。“膀臂”象徵力量。――《啟導本詩篇註釋》 【詩三十七17】「因為惡人的膀臂必被折斷,但耶和華是扶持義人。」 有時義人「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林後六10),因為幸福快樂的基礎不是財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前六6)。人真正的安全和滿足不在於物質的「富餘」(16節),而在於神的「扶持」(17節),所以「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提前六17)。──《聖經綜合解讀》 【詩三十七17~20、25】耶和華扶持(17節),這句原則性的保證,已經足夠安慰人心;而耶和華知道完全人的日子(18節;參,三十一15),包括一切飢荒的日子(19節),如此親密、準確,所帶給人的安慰更不用說。第25節從個人的經驗,為這種實際物質的供應作見證;約伯的勸慰者不容許這原則有所例外;但保羅,以及一些在他之前的人,知道有一種豐盛,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靈性的,只要神看為美好即可(如:詩七十三26;哈三17、18;太四4;林後六10;腓四12)。第19、20節的主題與詩篇一3、4很接近,但對於那一費解的句子,像草地的華美,卻有幾種不同的翻譯,因為草地也可以指羔羊(AV,而只要將子音稍作修改,就有更多可能的譯法,參 NEB)。但 RSV(參 RV、JB等)的譯文很合理,即以其意為「像那五光十色,卻稍縱即逝的花朵」。煙(20節)的比喻不足反對此解釋,因為希伯來文中,將比喻混合運用,被視為使內容更充實。──《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三十七18】「耶和華知道完全人的日子,他們的產業要存到永遠。」 「知道」(18節)原文是「認識、經歷」。「耶和華知道完全人的日子」(18節),表明神與信靠祂的「完全人」一同經歷了那些「急難的時候」和「饑荒的日子」(19節),所以最清楚應當什麼時候出手搭救他們。──《聖經綜合解讀》 因此,我們「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1~33;十九29)。──《聖經綜合解讀》 ●「知道」完全人:SH 3045,「認識」、「由經驗中領悟」。 ●「產業」:SH 5159,「產業」、「地業」。這個字與神分配「應許之地」有相當的關係。 ◎ 37:18 暗示神常常與完全人一同經歷過那些辛苦的日子,所以祂知道何時應當出手搭救,也因此能保證 37:18~19 所記的結局。──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19】「他們在急難的時候不至羞愧,在饑荒的日子必得飽足。」 【詩三十七19~20】聖徒在世上可能遭遇苦難,終必勝過危難;惡人因錢財及權力心存驕傲,帶來永遠的沉淪(36:12)。 ――《聖經精讀本》 【詩三十七20】「惡人卻要滅亡。耶和華的仇敵要像羔羊的脂油,他們要消滅,要如煙消滅。」 可譯作:「惡人和耶和華的仇人都要滅亡,要像野花一樣凋謝,像煙霧一般消散。」――《串珠聖經註釋》 「惡人」就是「耶和華的仇敵」。抵擋神的人,雖然也可能在一時一事上行善,但天性就是行惡的,在神面前就是「惡人」。──《聖經綜合解讀》 ●「羊羔的脂油」:SH 3368+SH 3733,應該是「草地的華美」比較正確,比對 37:2 。──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21】「惡人借貸而不償還;義人卻恩待人,並且施捨。」 「惡人借貸而不償還」:惡人落在極貧窮的光景中,不但要向人借錢,借了也無力償還。――《串珠聖經註釋》 惡人: 不論擁有多少,總不能滿足貪婪,總是感到缺乏、不斷索取;義人已擁有永生,即使貧寒,卻過著知足、施予的生活。 ――《聖經精讀本》 惡人並不以虧欠人為恥,因為他們自以為在靠自己的努力奮鬥,所以能占多少便宜就占多少便宜。義人「卻恩待人,並且施捨」(21節),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所領受的一切都是神白白的恩典,所以「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羅十三8)。──《聖經綜合解讀》 【詩三十七21、22、26】 使多人富足。對於利潤、盈餘的用途,這裏有重要提示──若義人變得自私,他就不再是義人,而成了「只在今生有福分的世人」(十七14;參,四十九13、20)。義人的慷慨特性,在第一一二篇中講得更清楚,哥林多後書第八、九章,亦有精闢的闡述。這人不斷的恩待、借給人(26a節),最高潮則是他所建立的家室,成了社會恆久的祝福。26b節的意思,固然可以單指他的家將成為蒙福的代號(「願你像這些人一樣蒙福」),例如:撒迦利亞書八13,那裏「有福的」是「可咒詛的」相反;但即便是此含義,仍可有結實累累的意思(參,亞八23為八13的結果)。這則應許的理想模式,可以創世記十二2、3為代表,新約便是如此詮釋。──《丁道爾聖經註釋》 ◎ 37:21,26 都提到「慷慨」是義人的特質之一。──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21~31】義人終必蒙福:年紀老邁的詩人(25)憑著自己的經驗,證實義人和他的後代必會有好的結局。――《串珠聖經註釋》 【詩三十七22】「蒙耶和華賜福的,必承受地土;被他咒詛的,必被剪除。」 是「蒙耶和華賜福」(22節),還是「被祂咒詛」(22節)?聖靈將「生死禍福」(申三十19)兩種命運陳明在人面前,讓人學習自己選擇。──《聖經綜合解讀》 對於以色列人來說,「承受地土」(22節)意味著承受神的應許、長久地活在神的應許裡;「被剪除」(22節)代表與神的應許無分無關。──《聖經綜合解讀》 整首詩的梗概。――《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三十七23】「義人的腳步被耶和華立定;他的道路,耶和華也喜愛。」 義人的腳步被耶和華立定: 不是指神機械決定人的舉手投足,乃是意味神全然支持、引導敬虔人。敬虔人也有跌倒之時(撒下11:4;加6:1),但神必不袖手旁觀,必賜人力量,使其站立,繼續努力、信實地生活(撒下12:13;賽40:31)。 ――《聖經精讀本》 【詩三十七23~24】跌倒,卻不至毀滅。從耶和華是強化語,希伯來文的第一行聯入第二行:「人的腳步從耶和華得以堅定,祂也喜悅212他的道路。」按上下文看,24節所正視的跌倒,是指物質的損失,而非德性的虧缺。雖會有起伏,祂的手卻堅穩。耶和華是支柱的譯文,與「耶和華扶持」(17節),意思完全相同。──《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三十七23~26】聖徒的人生。23節“義人”指蒙揀選的人,本段詩文蘊含的教訓:①神早已預備聖徒的人生,使其得到最終的幸福;②聖徒暫時寄居世界,會遭遇患難,但不至滅亡;③聖徒心懷確信行善,必與子孫得享平安、福樂。 ――《聖經精讀本》 【詩三十七24】「他雖失腳,也不至全身撲倒,因為耶和華用手攙扶他。」 根據上下文,這裡的「失腳」(24節)主要指物質上的損失。「義人」也可能遭受挫折、失業失敗、陷入貧困,但「他雖失腳也不至全身僕倒」(24節),因為神必然會扶持他、恢復他,讓神的豐富在他身上彰顯出來。──《聖經綜合解讀》 義人無論是生命、生活、得救、得勝,都不是倚靠自己,而是倚靠神一路「攙扶他的手」(24節)。因此,重生得救的人在天路上也會「失腳」、「偶然被過犯所勝」(加六1),但神也會「攙扶」我們離開過犯,而不至「全身僕倒」。因為我們裡面的聖靈不允許我們以犯罪為樂,所以「凡從神生的,就不犯罪」(約壹三9),也就是「無法習慣犯罪」。──《聖經綜合解讀》 ●「全身仆倒」:SH 2904,「被拋擲」。 ◎ 37:24 「用手攙扶」比較可能,因為「攙扶他的手」對於跌倒者不太有用。反倒是「用手攙扶」可以提供有效的助力。 ◎ 37:24 的意思是義人也難免會犯錯或遭遇挫折,但是神會扶持他,讓這些失敗是可挽回的,不至於使他完全無法再起。──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25】「我從前年幼,現在年老,卻未見過義人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討飯。」 偷懶的人淪落至靠“討飯”為生(箴二○4)。――《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人本他一生經歷,見證義人不但獲神護佑,連子孫也有神的恩眷;神永遠看顧他們(參箴十3)。――《啟導本詩篇註釋》 義人雖會遭遇艱難,卻不會「永遠」被神丟棄;神終會向他施恩。――《串珠聖經註釋》 大衛一生的經歷告訴他,義人雖然也會遭遇窮乏,但絕不會「被棄」(25節),因為神「不撇棄祂的聖民」(28節)。倚靠神的人不會長久「討飯」(25節),他們「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林後六10)。──《聖經綜合解讀》 【詩三十七26】「他終日恩待人,借給人,他的後裔也蒙福。」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太四4),所以倚靠神的人「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饑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腓四12),他們不但不會長期靠人施捨,而且能「終日恩待人,借給人」(26節)。──《聖經綜合解讀》 【詩三十七27】「你當離惡行善,就可永遠安居。」 義人反擊惡人最好的武器,不是「怒氣、忿怒、心懷不平」(8節),而是「離惡行善」(27節)、「以善勝惡」(羅十二21)。──《聖經綜合解讀》 人的肉體最容易在「正義感」爆棚的時候出頭,結果出來的只是「怒氣、忿怒、心懷不平」,不但不能彰顯神的公義,反而會讓自己「為惡所勝」(羅十二21)。因此,我們應當常常提醒自己:「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雅一20),人的正義感並不等於神的公義,更不可拿起人的武器來伸張神的公義。──《聖經綜合解讀》 ●永遠「安居」:SH 7931,「定居」、「居住」。 ◎以色列人對應許之地有一份特殊的看法,因此能夠居住於應許之地,是他們莫大的福氣。因此「居住」、「繼承」本身就是很有意義的應許了。──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27~29】永居其上: 神應許的永恆之約,是對短暫人生的最大祝福。遵行耶和華的律法,是得到永生的根本之道(31節)。 ――《聖經精讀本》 【詩三十七27~34】行善的命令(27節,參3節)聽來像是多餘,其實不然。第一,當一個人與惡衝突時,經常會想用自己的武器來與仇敵作戰。第二,無論是耶和華,或是日常生活的架構,都不離公平(28、30、31節),因為祂的支持必不隨意更改(33節),而我們的穩固也非輕易得著(31節)。──《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三十七28】「因為耶和華喜愛公平,不撇棄他的聖民,他們永蒙保佑,但惡人的後裔必被剪除。」 「聖民」:忠心於神的子民。――《串珠聖經註釋》 ●「聖民」:SH 2623,「虔誠的人」、「敬虔的人」。──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29】「義人必承受地土,永居其上。」 對於以色列人來說,「永遠安居」(27節)、「承受地土,永居其上」(29節),意味著永遠活在神的應許裡。──《聖經綜合解讀》 ●「承受」地土:SH 3423,「佔有」、「繼承」。──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30】「義人的口談論智慧,他的舌頭講說公平。」 人的“口”證明瞭他的品格(比較三六3)。――《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三十七30~31】神的律法在他心裡: 人憑己意行事,必會跌倒。聖徒不是隨心所欲,乃是遵行全能之神刻在心版上的律法,才能活出豐盛的生命(119:1,142)。 ――《聖經精讀本》 ◎ 37:30~31 說明詩篇中的「義人」,具有兩種特質,一是「公平正義」,二是「把神的律法放在心上」。我們不要偏廢任何一邊,就可以讓自己不會變成僅是「宗教狂」或「社會改革者」。──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31】「神的律法在他心裡,他的腳總不滑跌。」 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太十二34)。人的心中若有「神的律法」(31節),口裡談論的才可能是「智慧」和「公平」(30節),而不是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說教。──《聖經綜合解讀》 人的心中有了神的話語,就能保守自己的「腳總不滑跌」(31節),所以詩人說:「我將禰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禰」(詩一百十九11)。──《聖經綜合解讀》 【詩三十七32】「惡人窺探義人,想要殺他。」 ●「窺探」:SH 6822,「觀察」、「監看」。──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32~33】如同水、油不能相容,善、惡本質上也不能共存。惡人有機會就欲謀害義人。正義的神必戰勝邪惡首領撒但,正義必然得勝。即使聖徒被邪惡勢力趕逐、甚至遭到殺害,但結局絕不改變。在聖徒暫時的失敗、死亡背後,蘊藏著勝利的復活。 ――《聖經精讀本》 【詩三十七32~40】重申惡人和義人的不同結局:他們不同的結局就是「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最適切的注釋。――《串珠聖經註釋》 【詩三十七33】「耶和華必不撇他在惡人手中,當審判的時候,也不定他的罪。」 義人受誣陷,雖遭惡人種種迫害,神是公義的,決不讓他定罪。――《啟導本詩篇註釋》 「審判的時候」:義人為惡人誣告,故遭受審判。――《串珠聖經註釋》 義人雖然有時會像但以理被交在「惡人手中」(33節),但仍在神的保護之下。因為神「必不撇他在惡人手中」(33節),必然會還他清白,「不定他的罪」(33節)。──《聖經綜合解讀》 ●「撇」他在惡人:SH 5800,「離棄」、「撇棄」。──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34】「你當等候耶和華,遵守他的道,他就抬舉你,使你承受地土。惡人被剪除的時候,你必看見。」 屬血氣的人總是不願意「等候」,巴不得快快地解決問題。但神卻要我們「默然倚靠、耐性等候」(7節),在難處中「等候耶和華,遵守祂的道」(34節)。因為神允許我們遭遇難處,目的不是為了幫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搬開礁石,而是要「抬舉」(34節)我們,借著每一個難處來提高我們生命的水位,好讓後面的礁石不再成為阻攔我們前行的障礙。──《聖經綜合解讀》 因此,我們在難處之中,應當求神讓我們能「照祂榮耀的權能,得以在各樣的力上加力」,好叫我們「凡事歡歡喜喜地忍耐寬容」(西一11)。──《聖經綜合解讀》 ◎ 37:34 與 37:1,7 的教訓相似,忍耐等候神,終究可以看到公義彰顯。──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35】「我見過惡人大有勢力,好像一棵青翠樹在本土生發。」 惡人看似不能毀壞,“好象一根青翠樹在本土生發”。――《詩篇雷氏研讀本》 根據古譯本,此節可作「我曾見惡人專橫霸道,像一棵挺然高聳的利巴嫩香柏樹」。――《串珠聖經註釋》 ●「大有勢力」:SH 6184,「心生敬畏的」、「使人驚嚇的」。──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35~36】“青翠樹”亦作“高聳入雲的黎巴嫩香柏樹”,這種樹高的達60公尺,本質堅實,代表力量與華美。表面看去如此了不起的樹,卻煙消雲散!――《啟導本詩篇註釋》 惡人大有勢力: 神揀選的百姓是結果子的好樹,惡人看似大有勢力,像雨後的雜草暫時茂盛,然而,秋風一到便會枯萎,實在是虛妄至極。耶穌要根據果子審判樹木(太3:10)。 ――《聖經精讀本》 這個親眼見證,與其他智慧書中的經文有許多共通處,都是善用經驗。參,如:約伯記五3;箴言七6以下,二十四30以下;傳道書二1以下等。好像一株利巴嫩的香柏樹高聳入雲是七十士譯本、武加大譯本等的譯法(亦用第一人稱,我經過,36節),其所用的子音與馬所拉本大概相同。NEB的譯法「茂盛有如一株在本土生發的青翠樹」,亦保留了後者。但此處的希伯來文比譯文更費解。而 RSV所選用的經文,很可能是正確的。──《丁道爾聖經註釋》 許多信徒看見撒但在世界上「大有勢力」(35節),就隨同世界的潮流、在信仰上妥協。但聖靈卻要我們從歷史中看到,那些強盛一時的勢力很快就「沒有了」、「尋不著」了(36節)。──《聖經綜合解讀》 ◎ 37:35~36 的例子,我們也都能舉一些出來。一些快速發跡的惡人,突然就消失了。──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36】「有人從那裡經過,不料,他沒有了;我也尋找他,卻尋不著。」 【詩三十七37】「你要細察那完全人,觀看那正直人,因為和平人有好結局。」 「好結局」:或作「繁多的子孫」。――《串珠聖經註釋》 「完全人、正直人」(37節)雖然在世上難免有苦難,但是神必救他們脫離這一切,使「和平人有好結局」(37節)。司提反雖然被人用石頭打死,但是主卻接他的靈魂到榮耀裡,被傳頌至今(徒七59~60)。但那些打死司提反的人,誰又記得他們的名字呢?──《聖經綜合解讀》 「好結局」(37節)和「終」(38節)原文是同一個詞,意思是「後面、結局、後裔」。人生不同的結局,全在乎人與神的關係。聖靈要我們「細察、觀看」(37節)歷史,讓我們從各種各樣的「結局」裡,學到如何作正確的選擇。──《聖經綜合解讀》 ●「好結局」:SH 3199,「後面」、「結尾」、「後裔」。 ◎和平人有「結尾」,這比較是希伯來的講法,有結尾就表示「有善終」,不會「中途夭折」,中途夭折就沒結尾了。翻譯成「後裔」也有可能,不過翻譯成「好結局」比較合乎上下文。──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37~38】對後裔的強調(和合本作結局),也與智慧文學相通,因這類作品常思索「結局」或事情「發生之後」的狀況如何。參箴言五4,及那裏評論該件事的經文。對基督徒而言,結局將延伸至死亡之後,或許對此位詩人而言亦然(參達戶的註)。──《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三十七37~40】惡人與義人的結局。37~39節說明惡人與義人的結局全然不同,40節闡明緣由。作為詩的結語,40節強調惟有依靠神才能存活,間接督促聽眾決志行義。 ――《聖經精讀本》 【詩三十七38】「至於犯法的人,必一同滅絕,惡人終必剪除。」 “惡人”指惡人的後裔。――《詩篇雷氏研讀本》 可譯作「犯法的人卻必全部滅亡,惡人的子孫必被剷除。」――《串珠聖經註釋》 ●「犯法的人」:SH 6586,「背叛的人」、「罪人」。 ●惡人「終」必:SH 3199,「後面」、「結尾」、「後裔」。──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39】「但義人得救,是由於耶和華。他在患難時作他們的營寨。」 “義人得救”指脫離困苦患難,因有神作他的保障。――《啟導本詩篇註釋》 「患難」(39節)對於信徒來說,是我們經歷神、得著神做安全的「營寨」(39節)的機會。──《聖經綜合解讀》 ●「營寨」:SH 4581,「安全的地方」、「避難所」。──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三十七39、40】本詩以冷靜的觀察作結束,回答了起頭受激怒、心懷不平的疑難。請注意從(from)耶和華(39節)而來及在祂裏面(in)(40節):神會主動打發差遣,我們則需以進入蔭庇處為回應;祂將提供幫助,而祂本身即是避難所。──《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三十七40】「耶和華幫助他們,解救他們;他解救他們脫離惡人,把他們救出來,因為他們投靠他。」 信徒的今生是一所預備永生的學校,也是永生的序幕。神讓我們在這所學校中遭遇「患難」,甚至讓「惡人」(40節)暫時占上風,都是為了讓我們操練「默然倚靠、耐性等候」(7節)、單單憑信心「投靠祂」,讓我們能在今生經歷神, 使信心成為我們「所望之事的實底、未見之事的確據」(來十一1)。──《聖經綜合解讀》 【思想問題(第37篇)】 1 「心懷不平」、「生出嫉妒」是出於對作惡、行不義的人的自然反應,但作者對此有什麽告誡呢?參1~2, 7~10節。 2 惡行可以形成一種風氣,別人眼見惡行得逞,便會爭相仿效,但義人卻應怎樣?他的善行有什麽保障? 3 惡人作惡而致富,義人行義卻未必道路通達,不過作者卻指出義人始終強過惡人(16),這是為什麽,參11, 17~19, 22, 29, 34節。 4 本篇道出義人必有好結果,但有否應允義人境遇順利呢?參11, 14, 19, 24, 32節。義人在危難中可有什麽盼望? 5 試從本篇找出有關義人行善的描述。義人以什麽為他們行為的准則? 6 本篇的信息給你什麽激勵或提醒? ──《串珠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