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一篇拾穗 【詩一篇序言】這首佚名的智慧詩,是整卷詩篇的忠心守門者。詩歌提醒那些進入行公義和結果子之生活的人,行公義和結果子就是喜悅神律法之人的特徵(1~3節)。而他們的生命與結局跟不敬虔的人很不相同;不敬虔的人只會滅亡(4~6節)。關於類似的新約對比經文,參看馬太福音七章13、14節和約翰一書五章12節。――《詩篇雷氏研讀本》 本篇為全本《詩篇》的前奏曲或引言,有人稱之為“總綱”,從內容和詞彙的使用看,當屬“智慧文獻”,也就是當日的智者或聖哲教導年輕一代在實際生活與思想上當行之道所說的話。《約伯記》、《箴言》和《傳道書》都屬此類著作,與祭司、先知的注重信仰生活的教訓,同為社會的重要規範。 作者與寫作時期均不詳,也沒有題注;全詩指出走正路的人凡事順利,走邪路的人有滅亡等著他。人若有神賜智慧必會選擇正途,也就是喜歡律法所教導、可享福分的事(例如申命記二十七~二十八章所記)。人若這樣努力行義,不與惡人罪人為伍,就能得到神的拯救和福祉。――《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篇詩是整本詩篇的引言:開宗明義指出善惡的對比。――《串珠聖經註釋》 義人的道路和惡人的道路。第1篇是整個詩篇的序言。詩人將敬畏耶和華的義人最終要得到的幸福與惡人最終要遭到的不幸進行對比。這種堅定的信仰貫穿於整個詩篇。詩人沒有以複雜的哲學或藝術手法表現幸福與不幸,而是以牢固的契約信仰觀點,用平凡的日常用語,樸素地闡明幸福與不幸取決於什麼。在紛亂的時代,本詩極其鮮明地向所有人列出幸福與不幸的標準。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一般認為這一篇詩篇是後期為整卷詩篇撰寫的導言。這一篇以「福氣」開始,第二篇以「福氣」結束。第一卷的最後一篇 41 也是以「福氣」開始。因此第一卷似乎是描述怎樣才是真福氣。──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1】「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 不從惡人的計謀,”——這樣,具有智慧和聰明的人,乃是常行於耶和華的律法中的人。凡他所行的,都是虔敬與平安的道路。 “不站罪人的道路,”——每一個罪人均有其犯罪的特性。罪人均有其絆跌的緣由,所以以賽亞曾說:惡人當離棄自己的道路。“當歸向耶和華,即蒙憐恤得赦免。” “不坐褻慢人的座位,”——在罪惡中過活的人,他們所行的儘是罪孽敗壞。當他們在開始犯罪的一刹那間,他們同時開始把神的道路忘掉,那時他還沒有習慣去犯罪。但愈行其中則愈不以為然了。在那些故意而且公開犯罪的人群中,有了他一份。再過一個時期,他們更進一步坐上了褻慢人的座位上了,而且成了犯罪者的師傅,然而那些被祝福了的人們,他愈被賜福,他愈不能與罪人同住,他總得保守自己不沾染汙穢,他們寧可奮發前往,和基督一同遭受淩辱,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來十一章廿五節)——包忠傑《詩篇註解》 “惡人”原指犯了罪的人,此處通常指與神為敵的人,因此惡人也敵視神的子民。“不從惡人的計謀”就是不聽與神為敵之人的甜言蜜語,要聽從神的教導。“從”有“走”的意思。 “罪人”原指射矢不中的人,也就是偏離正道、習以為常的人。“不站罪人的道路”是說不循罪人的方式生活。“座位”不單指坐的地方,也指會聚之所。“褻慢人”心高氣傲,自以為是,既不遵循神的教訓,也不聽人的勸善,對走正途行義路的人一味冷諷熱嘲。這種好譏誚人的必為神所譏誚(箴三34)。不坐其座位就是在思想和行動上都羞與這一類的人為伍。 雖然本節用了不“從”(走)、不“站”、不“坐”三種動作,又用了“惡人”、“罪人”和“褻慢人”來講三種人,事實上是詩人運用“同義對仗”(參<參考資料>中“希伯來人的詩”條)來闡明正直的人決不度不敬虔之徒的那種生活。――《啟導本詩篇註釋》 惡人的計謀……罪人的道路……褻慢人的座位: 詩人栩栩如生描繪人一步一步陷入無法挽回境地的過程。人經過思想(惡人的計謀)→行動(罪人的道路)→習慣(褻慢人的座位)三個階段,一步一步陷入罪惡的深淵。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惡人」與神為敵,不從其「計謀」,就是不認同他們的思想。 「罪人」指射箭不中的人(士二十16),他們偏離正道、習以為常,不站其「道路」,就是不效法他們的行為。 「褻慢人」心高氣傲,自以為是,對遵循神的教訓的人一味冷嘲熱諷,不坐其「座位」,就是不與他們聯合。 「計謀、道路、座位」代表「思想、行為、聯合」,程度不斷加深。── 詩篇綜合解讀 ● 1:1 開始的第一個字是SH 8355,「幸福」、「福氣」的意思,常常用來作感嘆語。 ◎「福氣」放在最前面的這種用法,與 太 5:3~11 八福的表達方式一樣。口語的說法是「福氣啦!xxxx」。──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褻慢人」:SH 3887,「嘲笑的人」、「嘲諷的人」。◎「計謀」、「道路」、「座位」,表達「思想」、「行事」、「歸屬」,似乎表現一種漸進式的引誘。──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1~3】從消極的角度看,義人的信仰、行為和生活圈子跟惡人不同(1節)。從積極的角度看,神的道是信心與行為的品質證明(2節)。所以,他在靈裏是健康和結果子的(3節)。“有福”(2節)。這用語的希伯來文是複數,意思是:“啊,多麼快樂!” ――《詩篇雷氏研讀本》 義人的寫照:消極方面,他不與壞人同流合污(「褻慢人」是那些驕傲自大、輕蔑歧視義人的惡人,參箴21:24)。積極方面,他喜愛神的話,晝夜研讀,要去明白和加以實行。――《串珠聖經註釋》 【詩一2】「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所謂“喜愛”者,乃是對神的話有充分而濃厚的興趣。就是在任何一種艱難,窮困,憂傷的景況中,仍以它為樂,而且決不因此而荒廢失落它,請特別注意那“惟”字,可見這些人是專門在神的話上用功夫。 “晝夜思想,”——聖經必須多多的去看,隨時揣摩,從其中纔能發現亮光。如果晝夜去思想神的話,就不會有其他不良的思想了。 “這人便為有福”——聖經中論到“福氣”二字,在希伯來文及英文中都是一個字,希伯來文是AAHREI英文是BLESSED換句話說,那就是“快樂”,這一個字在詩篇中已用了廿五次。信神所有的福氣,就是與神同行,並遠離罪惡所得的快樂。——包忠傑《詩篇註解》 耶和華的律法是神旨意的顯明,是人正常生活的規範,能將遵行的人從罪惡中釋放出來。這律法因此是神的恩典和憐憫,而非難以忍受的轄制。敬畏神的人會喜愛它、渴慕它,願意不斷記住、述說,欣然實行,成為一股完全、正直、遠離惡事的力量。――《啟導本詩篇註釋》 耶和華的律法……思想: 第1節可視為有福之人對罪惡的消極、防禦的態度,第2節是對福祉積極、主動的態度。“律法”(希,妥拉)不是單指摩西五經的律法,是指所有神默示的旨意、教訓和命令。晝夜思想: 恒久追求且喜愛神所啟示的旨意。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第2節的「有福」原文位於第1節的開頭,正如天國八福原文每句都是以「有福了」開頭一樣(太五3~10)。詩篇第一至四十一篇是詩篇的第一卷,其中最後一篇原文也是以「有福」開始(四十一1),表明詩篇第一卷是要讓我們明白,怎樣才能得著真正的福氣。 真正的讀經不是走馬觀花,而是「晝夜思想」,讓神的話語進入自己的生命、建立自己的生命,這是人得福氣的唯一道路。 「晝夜思想」才能帶出行為,人若不「晝夜思想」神的話語,心思很快就會被各種荊棘雜念所佔據,行為就會離福氣越來越遠。 第1節是有福之人不應該做的事,第2節是有福之人應該做的事。── 詩篇綜合解讀 【詩一3】「他要像一顆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 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這棵樹並非自長的野樹,乃人手所栽植的,有主人的。這樣有根基的樹,到末日也絕不會拔出來的,主曾說:“若不是我無父栽種的,必要撥出來。”(太十五章十三節)這棵樹是時時需要滋潤的,由於他栽在聖靈的溪水旁,聖靈的恩賜就供應它一切需用(耶十七章七節八節賽四十四章三節四節)。 “按時候結果子,”——神的目的要使信徒按時候結果子,結果子就是與罪惡分開與主交通自然的效驗。只內心充滿神的話神的靈,那自然會結出許多使神喜悅的果子,基督徒乃是神所栽種的葡萄樹,一經過栽培的人修理乾淨以後,就能結出更美的善果(加五章廿二節廿三節,約翰十五章一節至八節)。 “葉子也不枯乾;”——馬丁路得也勸我們應當先注意結果子的問題,其次再說到葉子的事,在神眼中,葉子倒不要緊,果子乃是最要緊,最貴重。 “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神所賜的福氣實在寬廣,愛主的人,若保持目的純正,他的結果必然是好的。總而言之,就是我們該把神的事擺在第一位,以榮耀神為首要,然後神就必使我們所作的一切,蒙他的賜福。——包忠傑《詩篇註解》 一棵樹有它與生俱來的正常發展的規範和潛力,要是栽在水源充足的地方,不受惡劣氣候變化的影響,按時結果子,即今天旱,葉子也不會枯萎。同樣,敬畏神的人的生命也必生氣蓬勃,豐沛富實,平安順利。――《啟導本詩篇註釋》 一棵樹栽在溪水旁: 挪移到溪水旁的樹,不是指原先就長在溪水旁的樹。此比喻教導人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屬靈祝福,只有在神允許的領域內才能得到。巴勒斯坦的乾涸象徵世界,溪水旁意味神供應的靈魂活水。溪水旁暗示生命的惟一根源,遠遠超過單純的安息之處(約15:2)。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喜愛耶和華的律法」的人就像一棵「栽在溪水旁」的樹,不是依靠肉體的努力,而是靠著神話語的「溪水」不斷得著生命的供應,自然就能按時候結出生命的「果子」,越來越活出神的生命。 「喜愛耶和華的律法」的人就像一棵「栽在溪水旁」的樹,表面上因為敬畏神而受到許多限制,實際上卻能不受環境影響而自由生長,生命是有價值的、不會枯乾的(耶十七8)。 信徒在人生中遇到的試煉就像環境裡的陽光,會叫紮根在神話語裡的人生命更加強壯,也會叫沒有紮根在神話語裡的人生命「枯乾」。── 詩篇綜合解讀 ●「思想」:SH 1897,「誦唸」、「默想」、「沈思」。 ●「順利」:SH 6743,「使昌盛」、「帶來成功的結果」、「致使興旺」。 ◎ 耶 17:7~8 與 1:3 一樣用「溪水旁的樹」來比喻福氣滿溢的人。──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4】「惡人並不是這樣,乃象糠秕被風吹散。」 “惡人並不是這樣”,——這裏所用的“惡人”英文乃是用UNGODLY或可譯為“心中沒有神的人”。 “乃像糠秕被風吹散。”——糠秕乃是沒價值的東西,且是輕微之物,既無重量,且屬虛浮的。——包忠傑《詩篇註解》 不敬畏神的惡人,不單只己身如糠秕一樣無用,生活也象糠秕一樣空虛短暫。只有恢復與神的關係,生活才有尊嚴,生命才有價值。看過打禾場的人,會明白這個比喻:混有糠秕的谷粒,迎風揚起,穀粒重,落在場中;糠秕輕,被風吹走。――《啟導本詩篇註釋》 乃像糠秕,被風吹散: 沒有穀粒,糠秕徒有其表。意味生命之根被斷絕。被風吹散象徵沒有真生命的惡人虛妄的存在狀態。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不敬畏神的人好像隨風飄散的「糠秕」,表面上無拘無束,實際上因為無根而成為環境的奴隸,因為與生命的源頭隔絕而枯乾空虛。即使他們暫時看起來很強大,也不過像糠秕一樣,沒有什麼永恆的價值和意義。──
詩篇綜合解讀 ◎ 1:4 僅用「惡人並不是這樣,乃像糠秕被風吹散」,就說明了即使惡人目前是昌盛強大的,不過像糠秕一樣,沒有什麼永恆的意義與價值。──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4~6】相反來說,惡人在靈裏是死的,在神面前是有罪的。正如揚榖的時候碎草被風吹走一樣,惡人絕對不能得到無罪開釋;無論今生還是來世。――《詩篇雷氏研讀本》 惡人的寫照:惡人像毫無價值的糠秕,必被吹走。――《串珠聖經註釋》 【詩一5】「因此,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 “因此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馬太三章十二節就是我們以上所說的那一些惡人所不能逃避的結局。 “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每個教會都含有魔鬼活躍的成份,即稗子和麥子均一同生長起來。——包忠傑《詩篇註解》 “審判”指神現在的刑罰和末時的審判。神不讓惡人留在神的聖所裡與神的子民一道,以確保神給人的力量和權柄,都可用來為人類造福,而非為一己私利。 “站立不住”是說惡人熬受不住神的刑罰,只能在祂的忿怒中走向滅亡。――《啟導本詩篇註釋》 義人: 不是指具備高貴倫理道德的人,是指與神締結契約的百姓,是順服、與神相交的人。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正「因為」有神,正「因為」神要「審判」(5節),所以「義人」和「惡人」才會有截然不同的結局。而在一個弱肉強食、勝者為王的無神世界裡,談論公義、道德是沒有意義的。── 詩篇綜合解讀 ●「審判的時候」:原文是「單數形態」。應該是指「最後審判」的時候。 ◎在審判或集會中能站立的通常是被獲准發言的人,通常指的是「見證人」。 ●義人的「會」:SH 5712,「會眾」、「群落」。 ●「義人的會」:「義人的團體」。──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5 審判時站立】在審判或集會時站立(起立)的,是獲准發言,可以在會中說話的人。這話通常是指見證人(如:申十九15;詩二十七12),但約伯記三十28卻用這話形容作為原告的約伯。在烏加列的巴力迴圈中,有某個控訴者在諸神(伊勒的眾子)之會中,站起來唾駡巴力。──《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一5 義人的會】這會是正式的司法團體,與上節注釋中伊勒眾子之會一樣。詩篇八十二1描述神在司法議會中的職務,在概念上與此相仿。在天上有如此功用的神聖議會(見:賽四十13~14的注釋),但人類的法庭也是集會運作(書二十9)。──《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一6】「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 “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主的眼睛隨時在看顧義人的腳蹤。義人的道路雖經歷黑暗,但是神的眼睛看的很清楚,那些行惡的人要歸入滅亡,連他們所行的道路,也終必歸於無有。感謝神!義人的道路乃是愈走愈明;然而惡人的道路,終必有一天被砍斷,再無法行得通,“惡人的道路終必不通(箴言四章十八節十九節)——包忠傑《詩篇註解》 “道路”。生活方式、志向和最終的結局(比較一一二10)。――《詩篇雷氏研讀本》 “知道”不只是頭腦裡的明白,也包括個人間的關係。神關心義人,照顧他的全生命。但惡人既不遵行神的律法,等於不要神看顧,自絕於神。 兩條路擺在人前,由人自己選擇。――《啟導本詩篇註釋》 「知道」:乃指神的看顧和憐愛。――《串珠聖經註釋》 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 “道路”(Way)暗示生命的過程,也象徵最終的結果。要時刻銘記,神所定的只有兩條道路,中間沒有路可走。神站在路的中央
,肯定義人的道路,宣告惡人的道路通向滅亡。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人生的道路好像有千千萬萬,但實際上只有兩條道路、兩個選擇、兩個終點、兩種人:因揀選神而得生的「義人的道路」,或因拒絕神而滅亡的「惡人的道路」。 正如天國八福是登山寶訓的引言(太五3~12),本篇也是整卷詩篇的引言,聖靈在這篇引言裡以「有福」開始(2節)、以「滅亡」結尾,一開始就把兩條「道路」擺在我們面前,呼喚我們走上蒙福的道路,得著那福氣的冠冕,我們還等什麼呢?── 詩篇綜合解讀 ◎許多人注意到 1:6 的「因為」是整首詩的關鍵,就是因為神存在,而且介入人類的生活,所以義人與惡人會有前述的命運差異。 ●「知道」:SH 3045,「察覺並看出」、「由經驗中領悟」。創 4:1 用此字來描述「同房」。 ◎這個「知道」,暗示神與義人的交往,神實際介入義人的道路,而惡人的道路,神就「不介入」(任憑),神任憑惡人的下場,就是滅亡。而整本詩篇,就是詩人表達對神介入他們生命歷程的感受。──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思想問題(第1篇)】 1 義人如何將自己分別為聖呢?這種表現可應用於你的生活中麽?3, 6節給你什麽激勵? 2 義人在惡劣的環境下會結果子麽?參羅8:28, 31~32。 ──《串珠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