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希米記第四章拾穗 【尼四1】「參巴拉聽見我們修造城牆就發怒,大大惱恨,嗤笑猶大人,」 本章是二20的繼續。修築城牆的消息招來撒瑪利亞省長參巴拉和其官員的嗤笑與藐視。尼希米將猶太人組織起來,齊心建造;參巴拉已怒不可遏(1節)。等到城牆已建到一半高,更謀進攻耶路撒冷(8節)。尼希米知道這班人不敢用武,但謠言甚熾,影響民心(10節以後)。猶太人因此“一手作工,一手拿兵器”,隨時準備迎敵,修城的工作得以繼續不輟(13~23節)。──《啟導本聖經》 【四1~2撒馬利亞人的來源】在尼希米以前三百多年,北國以色列被攻陷,大部分人被擄走(西元前722年)。亞述國的撒珥根王把其他地區的俘虜遷到以色列。那些外族的俘虜與留在當地的以色列人通婚後,生下的混血後裔便是撒馬利亞人。在以斯拉和尼希米時代,回歸耶路撒冷和猶大南部的猶太人,與撒馬利亞人互不往來,他們認為撒馬利亞人的血統不純正。其後這兩族的關係漸趨惡化,四百多年後,他們仍互相仇恨(參約4:9)。──《靈修版聖經註釋》 【尼四1~8】敵對者的譏笑和威脅: 在這裡生動地描述了熟知猶大人情況的參巴拉等起初譏笑重建城牆工程,但真正開工便有些驚慌的過程。以色列曾經進入立約之地時展開了征服工作,而現在不僅失去了過去的所有榮耀,而且淪落為連在自己的故土修築城牆的工程也受周邊勢力妨礙的境地。雖然尼希米正式得到王的允許後開工,但仍然受到如此的攻擊。這是因為本來波斯採取了不干涉周邊國內政和一些瑣碎的利益之爭的政策,而且當時的撒瑪利亞和阿拉伯等地的原居民幾乎脫離了波斯的影響。其實,巴比倫、埃及、亞述、波斯等,在近東地區都建立了廣大的帝國,但是在文明並不發達的古代,只要看到中央政府的統治力削弱,各民族國家就立刻策劃謀反是常見的。以色列也是同樣,只是這時處於不得不接受波斯支援的狀態。在國際趨勢上,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原始力量的邏輯起最優先的作用。 ──《聖經精讀本》 【尼四1~19】妨礙重建城牆的要因: 妨礙重建聖牆的主要原因是第4章提出的外在的妨礙工作,以及第5章提出的內部社會不安寧和分裂問題。
──《聖經精讀本》 【尼四2】「對他弟兄和撒馬利亞的軍兵說:『這些軟弱的猶大人做甚麼呢?要保護自己嗎?要獻祭嗎?要一日成功嗎?要從土堆裏拿出火燒的石頭再立牆嗎?』」 “火燒的”。火使石灰石變得脆弱並且爆裂。──《雷氏研讀本》 「火燒的石頭」意思是經大火燒過的石頭,所指的是在尼布甲尼撒王攻城時,石牆焚燒坍塌,遺留下的一堆堆石頭。——無名氏《尼希米記》 撒瑪利亞的軍兵: 與其說是波斯派遣的防守兵,不如理解為由參巴拉作為私人軍隊率領的原居民武裝部隊。當時,在撒瑪利亞地區,波斯的統治力逐漸消弱,所以原居民的勢力逐漸強大。 ──《聖經精讀本》 【尼四2 撒瑪利亞的軍兵】撒瑪利亞雖然不是軍事殖民地,其省長仍有軍隊可以輔助波斯王。但這些軍隊究竟是波斯的戍軍還是地方性的民兵,卻不清楚。──《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尼四2 使石頭複生】這句話(和合本:「拿出……石頭再立牆麼」,原文直譯:「使石頭複生麼」)可能與古代近東認為被火燒成黑色的石頭已受咒詛,不得作為建築材料的觀念有關。以色列人沒有時間開採新石,但舊牆燒過的石灰岩卻是不穩定的脆弱材料,不能再用。──《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尼四3】「亞捫人多比雅站在旁邊,說:『他們所修造的石牆,就是狐狸上去也必跐倒。』」 “多比雅”嘲笑猶太人說,即使身輕如“狐狸”,也必能破壞他們白費努力去做的工作。──《雷氏研讀本》 【尼四4】「我們的 神啊,求你垂聽,因為我們被藐視。求你使他們的毀謗歸於他們的頭上,使他們在擄到之地作為掠物。」 【尼四4~5】尼希米以嚴厲的語氣來禱告,因為神也受到挑戰。──《雷氏研讀本》 求你使他們的譭謗歸於他們的頭上: 尼希米的咒詛或詩篇記者的咒詛(詩69:22-28;79:12;109:6-20),乍一看象似與主張愛和饒恕的聖經有些衝突。在舊約時代,敵對以色列,就等於敵對神。於是本節的話語與太5:44的話語並不矛盾。因為在神面前,所有人都是罪人,沒有人能最終審判某一人,但對“惹動神的怒氣”的罪人(5節),因著神的許可或委託可以施加懲罰。尤其,在本節尼希米祈求神,不是自己親自作,而是求神以外邦人為工具解除敵對者。
──《聖經精讀本》 【尼四5】「不要遮掩他們的罪孽,不要使他們的罪惡從你面前塗抹,因為他們在修造的人眼前惹動你的怒氣。」 【尼四6】「這樣,我們修造城牆,城牆就都連絡,高至一半,因為百姓專心做工。」 【尼四6~9】看見城牆修築了一半(6節),敵人知道嘲笑已不足夠,於是計劃展開公然的攻擊(8節),這樣,猶太人的禱告和晝夜防備就變成是必要的(9節)。──《雷氏研讀本》 【尼四7】「參巴拉、多比雅、阿拉伯人、亞捫人、亞實突人聽見修造耶路撒冷城牆,手進行堵塞破裂的地方,就甚發怒。」 耶城此時幾乎四面受敵。參巴拉和撒瑪利亞人在北,亞捫人在東,南邊有亞拉伯人(參二19),西面有亞實突人(非利士地的居民)。──《啟導本聖經》 撒瑪利亞的參巴拉從耶路撒冷的北部,亞捫人從東部,阿拉伯人從南部,亞實突人從西部,各自威脅了以色列。這裡的阿拉伯人,有些人認為是由亞述王在撒瑪利亞開拓殖民地的後裔,但這見解並不可靠。 ──《聖經精讀本》 【尼四8】「大家同謀要來攻擊耶路撒冷,使城內擾亂。」 【尼四9】「然而,我們禱告我們的神,又因他們的緣故,就派人看守,晝夜防備。」 尼希米應敵的方法是一面禱告,一面看守防備。他將城中的人武裝起來,在“低窪的空處”(城牆尚矮,城外可以俯瞰的地方)駐守。同時用話激勵同仇敵愾的心(14節)。敵人知道城中有備,取消了攻擊的陰謀(15節)。──《啟導本聖經》 禱告……防備: 遇到困難時,因受挫折而想就地放棄,或心裡會產生動員任何邪惡的方法,也要解決眼前問題的想法。但是這種情況下,先要向神呼求,依賴仰望神,並等候他的幫助,同時不停留於此,盡所能才是正確的態度。 ──《聖經精讀本》 【尼四10】「猶大人說:『灰土尚多,扛的人力氣已經衰敗,所以我們不能建造城牆。』」 【尼四10~12】敵人即將進攻的謠言不斷,使作工的人士氣受挫。“猶大人”,即猶太人當中的人。靠近敵人居住的猶太人,不斷催促修造城牆者放下工作回家保護家人(12節)。──《雷氏研讀本》 因敵對者的入侵,重建城牆面臨了重大的危機。①不能建造城牆:即擔當者的勢氣低落;②殺他們,使工作止住:即敵對者的威脅和陰謀;③分裂異象和力量的危機,即中斷工程
;④懼怕必要回到我們那裡百姓的埋怨。這種危機是行良善之主工的人總遇到的撒但的妨礙。 ──《聖經精讀本》 【尼四11】「我們的敵人且說:『趁他們不知不見,我們進入他們中間,殺他們,使工作止住。』」 【尼四12】「那靠近敵人居住的猶大人十次從各處來見我們,說:『你們必要回到我們那裏。』」 【尼四13】在耶路撒冷以外的家庭顯然已經進城,得到保護。──《雷氏研讀本》 城牆後邊低窪的空處: 尼希米察看城牆之後,吩咐先從最弱的地區開始警誡。 各按宗族: 從各宗族中選拔兵丁,使他們保護各自的家族。為自己的兄弟或子女奮戰(14節),他們可能更加熱心。 ──《聖經精讀本》 【尼四13~15】有信仰的人不會被外在危機動搖。尼希米先準備應對緊急情況的實際對策(13節),然後使人回顧神的幫助(14節),並使百姓重新顧念主的事工(65節)。
──《聖經精讀本》 【尼四14】「我察看了,就起來對貴冑、官長,和其餘的人說:『不要怕他們!當記念主是大而可畏的。你們要為弟兄、兒女、妻子、家產爭戰。』」 不要怕他們,當紀念主: 若懼怕可能要成的事也會失敗。尤其在戰爭中,若被敵軍的威風壓倒,那麼沒有等到戰爭就會夭折自滅。其實,真正要懼怕,要敬畏的是惟有耶和華神。因為惟有神主宰人類的永生,所以在終極意義上人不是懼怕的對象(申3:22 ;20:3 ;31:6)。大衛面對高大的哥利亞也沒有恐懼戰兢,反而奉“萬軍之耶和華的名”戰勝了他(撒上17:45)。正因為他有過那種經歷,所以他能讚美在死陰的幽谷也不懼怕(詩23:4)。尼希米也因為確信神的幫助,所以大膽無畏地面對仇敵的攻擊,單單依賴仰望神。尼希米確信重建城牆的工程必因著神而完成(6:16),所以在本文如此大膽無畏地呼籲。 ──《聖經精讀本》 【尼四15】「仇敵聽見我們知道他們的心意,見神也破壞他們的計謀,就不來了。我們都回到城牆那裏,各做各的工。」 破壞……計謀: 因著尼希米的鼓勵,仇敵想通過傳入侵以色列殺戮滅絕的謠言,使以色列灰心喪氣的計謀(11節),完全被破滅了。但是尼希米把所有功勞歸給了神。從中我們可學習事工者應該具有的謙卑的態度,以及神除去一切不義之計謀的護理(詩2:4)。
──《聖經精讀本》 【尼四16】「從那日起,我的僕人一半做工,一半拿槍、拿盾牌、拿弓、穿〔或譯:拿〕鎧甲,官長都站在猶大眾人的後邊。」 “我的僕人”指尼希米的衛隊,他是省長,有維持治安的軍兵(參2節)。這些兵可能原來都用在築城,現在一半穿上軍服,拿起兵器,站在築城的眾人後面,既加強防守又安定人心。槍、藤牌、長弓和鎧甲都是波斯軍人的裝備。──《啟導本聖經》 雖然尼希米對神具有堅固的信仰,但是為了防備仇敵的攻擊,也不應該忽視摸索對策。 ──《聖經精讀本》 【尼四16~23】尼希米採取的措施包括:確保他自己的護衛常有武器的裝備(16節,“鎧甲”是釘滿金屬薄片的皮衣),通知各官長隨時準備帶領自己的小隊作出還擊(16節),讓作工的人配備武器(17節),確保每個修造城牆的人都腰間佩刀(18節),吹角的人準備發出警號(18節),並鼓勵各人盡可能留在耶路撒冷住宿(22節)。──《雷氏研讀本》 全主力軍的全副武裝: 只是作好隨時戰鬥的準備,心理、身體上已疲憊不堪,更何況還要擔當城牆工程,可見以色列的困難多麼嚴峻。 ──《聖經精讀本》 【尼四17】「修造城牆的,扛材料的,都一手做工一手拿兵器。」 【尼四17~18】尼希米的武裝士兵畢竟不多,所以將建造的人通通武裝。“扛抬材料的”用的是肩膀,可以一手作工,一手拿兵器。修造的人要用雙手,則腰間佩刀,可以隨時拔刀應敵。因城牆很長,人手分佈很廣,故建立了一個通訊網,用角號示警;哪裡有敵人,那裡便響號角,大家集中在那裡抗敵。──《啟導本聖經》 一手作工一手拿兵器: 以色列採取的行動,對現今事奉神,並且以撒但為物件展開屬靈戰爭的信徒,給予了可貴的教訓。我們總要做工,同時我們應該常常全副屬靈的武裝,與撒但不斷地進行爭戰。我們當具備的武器是聖靈的劍,即神的道(弗6:17)和聖靈的能力(林後10:4)。 ──《聖經精讀本》 【尼四18】「修造的人都腰間佩刀修造,吹角的人在我旁邊。」 【尼四18 吹角的人】貫穿整個聖經時代,號角都有宗教、民事、軍事各方面的應用。本節所述的羊角早在西乃山時代,已有發信號之用(出十九13)。有關報訊的進一步討論,可參看:民數記三十一6;約書亞記六4~5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尼四19】「我對貴冑、官長,和其餘的人說:『這工程浩大,我們在城牆上相離甚遠;」 【尼四20】「你們聽見角聲在哪裏,就聚集到我們那裏去。我們的 神必為我們爭戰。」 我們的神必為我們爭戰: 本節明確表明了尼希米在戰爭中,不依賴人或兵器,乃依賴耶和華神的信實之信仰。神絕不允許不義勝過良善。同時,神必親自與惡作戰。要求我們的只是作神的工具,站在神的一邊。 ──《聖經精讀本》 【尼四21】「於是,我們做工,一半拿兵器,從天亮直到星宿出現的時候。」 為了加速完工,工作的時間從通常日出到日落延長到“從天亮直到星宿出現”。──《啟導本聖經》 【尼四22】「那時,我又對百姓說:『各人和他的僕人當在耶路撒冷住宿,好在夜間保守我們,白晝做工。』」 為了增強值夜的看守人手,並保護修造工人,不准回耶城附近鄉間住宿,一律住在城裡。──《啟導本聖經》 在耶路撒冷住宿: 為了保守城牆,居住在城外的人夜間住在城內,並展開動員全部力量的戰爭。 夜間保守……白晝作工: 以色列百姓用超人的意志,擔當了重建城牆的工程。白天參加辛苦的勞力,夜間又要警惕仇敵的侵襲,這樣過了52日之後才完成了重建城牆的工程(6:15)。這是今日事工者的榜樣。即勞苦的事奉和為防備要吞噬食物的獅子般撲來的撒但勢力(彼前5:8),需要禱告和守望並行。 ──《聖經精讀本》 【尼四23】「這樣,我和弟兄、僕人,並跟從我的護兵都不脫衣服,出去打水也帶兵器。」 尼希米自己以身作則,衣不解帶,日夜警戒。本來不利的形勢反成了加速完成建城的新力量。──《啟導本聖經》 對重建城牆的外在妨礙工作: 描述了在建築技術不發達的當時,不顧動武力的敵對者的妨礙工作和社會不安寧等內部原因,勇敢帶領俘虜歸回,並在52日內完成城牆重建工程的領袖的苦衷。 ──《聖經精讀本》 【思想問題(第4章)】 1 參巴拉率眾 (2) 嗤笑猶大人軟弱,這對猶大人可能產生什麽惡劣後果?你有否因為深知自己的軟弱而產生自卑感,以致影響在教會中的事奉呢? 2 參巴拉的嗤笑可以引起極嚴重的後果,尼希米用什麽方法使這危機化為轉機呢?參4-5節。當主內弟兄感覺頹喪時,你怎樣應用以上的原則呢? 3 中世紀聖本篤修院院訓是:祈禱是工作。你是否認為祈禱也是對神的一種事奉?你工作上的事奉是否和禱告配合? 4 有人說過:「信徒事奉成敗與否,均系於祈禱功夫這一環。」你在靈戰中有否以祈禱作你守望的工夫? 5 試數算猶大人在本章所遭遇的困難。參1-3,
7, 8, 10-12節。尼希米的對策是什麽?參4, 5, 9, 13, 14, 20, 22節。這和第2章裡尼希米的表現是否一致? ──《串珠聖經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