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歷代志下第二十七章拾穗

 

【代下二十七1「約坦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五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他母親名叫耶路沙,是撒督的女兒。」

         《王下》記約坦王著墨不多(十五32~38),本章在《王下》基礎上增記了一些土木方面的興建,包括為聖殿造上門,加強耶城的防禦(3),建築新城和營寨。但將亞蘭(敘利亞)王進攻猶大的事(王下十五37)留到亞哈斯作王時始予記敘。本章用“行正道”、“日漸強盛“概括了約坦王十六年的政績。他的一生不象以前幾位王先善後惡,而是一直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特別是不擅闖聖所(2)。可惜的是百姓仍在邱壇獻祭,未能完全向善(2節下半;王下十五35)。因此,全面看來,政績仍是平平。

    約坦在位十六年(主前750~735)包括與烏西雅共同當政的十年(主前750~740年,不過後者患痳瘋,可能完全不理政事),和最後與亞哈斯共同治理的三年在內(主前735~732)。――《啟導本聖經註釋》

         約坦的母親是祭司撒督的女兒。――《串珠聖經注釋》

         約坦正式「作王十六年」(1),但在烏西雅長了大麻風之後,已經與父親共同執政了一段時間(二十六21),所以總共在位「二十年」(王下十五30)。他晚年可能還與兒子亞哈斯共同執政三年(二十八5;王下十五37;十六5)。先知彌迦從約坦年間開始在南國事奉(彌一1),而先知以賽亞在約坦年間一直在南國事奉(賽一1)──《聖經綜合解讀》

         ●「約坦」:字義是「耶和華是完美的」。

         ◎大部分學者認為約坦與烏西雅共同執政10年,然後自己單獨執政6年,最後與亞哈斯共同執政4年。

         ●「耶路沙」:字義是「霸佔者」。

         ●「撒督」:字義是「公義」。身份不詳,有人認為他是祭司,所以其女兒耶路沙的出身也就不多加說明。不過這指是一種臆測。──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七1 年代小注】約坦於主前七五○年至七三二年在位,大概與父親烏西雅共同執政十年,與兒子亞哈斯共同執政三年。約坦統治的經外證據包括克萊費遺址出土的印章戒指,戒上刻有他的名字和一只有角的公綿羊。此外,亞哈斯王璽的印文上也刻了他的名字。——《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七1~9約坦事蹟:約坦王是連續第四位合神心意的君王,在神的祝福下,他繼續進行防禦敵人的工程,又克制亞捫。――《串珠聖經注釋》

         約坦的善政: 本章簡略地記述了繼烏西雅登位的猶大的第11代王約坦的統治。除了沒有廢除邱壇之外(王下1535),約坦基本上推行了善政(26)。他大規模地進行土木工程(4),並討伐亞捫(5)使其上貢品。但與此不同的是,百姓卻依舊犯罪行惡,崇拜偶像(2節;王下1535)。他們並不關心君王在信仰上的表率作用,也不聆聽彌迦、何西亞等先知的忠告。他們之所以在約坦的良好的信仰人格和善政的引導下,依然走邪惡的道路,是因為:①猶大的偶像崇拜根深蒂固,已到了無法根除的地步;②在信仰方面約坦沒能果斷地引導百姓。 ――《聖經精讀本》

 

【代下二十七2「約坦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父烏西雅一切所行的,只是不入耶和華的殿。百姓還行邪僻的事。」

         「只是不入耶和華的殿」:指他沒有再犯父王的過失(2616)

          「百姓還行邪僻的事」:指百姓仍在邱壇獻祭燒香(見王下1535),或指道德上出現問題(參賽25~11 15 21~2)。――《串珠聖經注釋》

         列王記對百姓腐敗墮落的情況描述得更為詳細,即“百姓仍在那裡獻祭燒香”。沒有廢除百姓墮落和偶像崇拜的溫床,不能不說是約坦的過失。 ――《聖經精讀本》

         「只是不入耶和華的殿」(2),指約坦沒有像他父親越過神的界線(二十六16)──《聖經綜合解讀》

         雖然約坦守住了自己的地位,但百姓卻還在離棄神;雖然約坦敬虔,但「邱壇」已經深入人心,所以「百姓還行邪僻的事」(2節;王下十五35),破口越來越大,最終無法逃脫神的管教。所以神在烏西雅去世、約坦登基的那年,差派先知以賽亞宣告百姓的結局(賽六9~13)──《聖經綜合解讀》

         ◎「只是不入耶和華的殿」:實際的意義可能是批評,也可能是說明約坦完全不冒犯祭司的職權。因為實際上除了祭司與利未人以外,一般人是不能進入聖殿內部的。此處可能不是批評的意思,而是要補充說明約坦不像烏西雅去冒犯祭司職權。

         ●「邪僻的事」:SH 7843,「邪路」、「腐敗」。原文是複數型態。

         ◎「百姓還行邪僻的事」:可能指百姓仍在邱壇獻祭燒香王下 1535 ,或者有其他的惡行。──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七3「約坦建立耶和華殿的上門,在俄斐勒城上多有建造,」

         “上門”。在聖殿的北面。“俄斐勒城”。聖殿南部,也是大衛舊城的一部分。――《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耶和華殿的上門」:指聖殿的北門。

          「俄斐勒城」:應作「俄斐勒山坡」,是聖殿山南面的山坡。――《串珠聖經注釋》

         俄斐勒城: 俄斐勒是古代耶路撒冷的一個地名,位於大衛城的東北部。後來的猶大王想把這裡建造為要塞。 ――《聖經精讀本》

         「耶和華殿的上門」(3)可能是聖殿東北的「便雅憫門」(亞十四10;結九2)。在南國被擄之前,不喜歡耶利米預言的祭司「用耶和華殿裡便雅憫高門內的枷,將他枷在那裡」(耶二十2)──《聖經綜合解讀》

         「俄斐勒城」(3)是聖殿山南面的山坡。──《聖經綜合解讀》

         ◎「上門」:可能是指聖殿東北的便雅憫門  1410 ,或便雅憫高門  202 。事實上 代下 272 記載約坦不進入聖殿,但他還是注意到並積極去滿足聖殿的需要。

         ●「俄斐勒」城:字義是「小山」、「丘陵」,此處指耶路撒冷東南面的一座小山。──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七3 耶和華殿的上門】所羅門以後之聖殿建築史的現存資料甚少。聖殿的上門是殿院北面的進口。先知耶利米被囚之處的便雅憫高門(耶二十2),可能亦即是本節的上門。——《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七3 俄斐勒】按學者考證,俄斐勒山是聖殿山和稱為大衛城的南面山脊之間的一段地方。它顯然建有圍繞聖殿/王宮複合建築的防禦設施。部分學者相信有一座衛樓建築於此,名字就叫做「俄斐勒」。——《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七3~6這裡所記的建造、戰事的勝利、異族的進貢,都是興盛的現象,說明神因約坦行正道而厚賜百福。看十一5注。

    “俄婓勒城上“指耶城北部俄婓勒山岡上的城牆,位於聖殿所在的山的南坡。――《啟導本聖經註釋》

         蒙神祝福:作者先列舉事實證明約坦的統治蒙神賜福,然後他解釋這是約坦敬畏神的賞賜。――《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二十七4「又在猶大山地建造城邑,在樹林中建築營寨和高樓。」

         營寨: 指能夠抵擋任何進攻的堅固的要塞(撒下1111;代上1116),“高樓”指用於觀察敵情的高塔(147269;士89)。建造這些工程的目的是為了阻擋當時在北部地方擴張勢力的亞述、以色列和亞蘭的侵略(王下1537) ――《聖經精讀本》

         ●俄斐勒「城」:SH 2346,「牆」。

         ◎「樹林」:應該是泛指猶大的森林地區。

         ◎「營寨和高樓」;「要塞和瞭望臺」。──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七4 營寨】約坦繼承父業,在猶大山地大興土木,建築城堡,大概是作為守禦侵略的防線。他不但在樹林中建築營寨,更有可能參與植林計畫。考古挖掘至今仍未發現肯定與約坦有關的防禦設施。然而新亞述帝國正是在他在位年間,在提革拉毘列色三世領導之下逐漸成形。對於國防的重視無疑是與日增的威脅有關。——《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七5「約坦與亞捫人的王打仗勝了他們,當年他們進貢銀一百他連得,小麥一萬歌珥,大麥一萬歌珥;第二年、第三年也是這樣。」

         銀子約等於十二萬安士(3.75噸或3.4公噸)。“一萬歌珥”等於六萬蒲式耳(2200千升)。耶和華成就祂在第二十五章9節的應許!――《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約坦出兵征討亞捫,大概是因亞捫在烏西雅駕崩後反叛猶大,不再進貢。

          「第三年,也是這樣」:亞捫只有短短幾年稱臣;可能在約坦末年,北國與亞蘭聯軍南下侵犯猶大的時候(參王下1537),亞們趁機反叛。――《串珠聖經注釋》

         一歌珥約220升,是一頭驢子能馱的重量。「一萬歌珥」(5)折合220萬升。──《聖經綜合解讀》

         亞捫曾向烏西雅進貢(二十六8),約坦登基後,亞捫可能想擺脫猶大的控制,結果被約坦打敗(5)。「第三年也是這樣」(5),可能指亞捫只有短短幾年稱臣;約坦末年,北國與亞蘭聯軍侵犯猶大的時候(王下十五37),亞們趁機反叛。──《聖經綜合解讀》

         約坦忠於職守,鞏固國防,防備侵略(3~4),打敗了亞捫人(5)。在他執政期間,「亞述王普勒」(王下十五19)、即提革拉·毗列色三世(王下十五29Tiglath~Pileser III,主前745~727年在位)在亞述內戰後登基,實施了一系列重要改革,加強了中央的權力,創建了亞述第一支專業常備軍,重新開始對外擴張,使新亞述王國成為一個真正的帝國。主前743~740年,提革拉·毗列色三世發動第一次西征,入侵包括亞蘭、以色列在內的地中海東岸黎凡特地區(Levant),企圖控制該地區的商道。黎凡特諸王在東方烏拉爾圖王國(Urartu Kingdom)的支持下竭力抵抗,但最後大都被制服,以色列王米拿現也開始向亞述進貢(王下十五19)。以色列王比加登基以後(王下十五27),聯合亞蘭王利汛抵抗亞述。主前738~735年,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在東方打敗了制衡亞述最主要的敵人烏拉爾圖王國(Urartu Kingdom),西方的黎凡特諸王失去了重要盟友。主前733~732年,提革拉·毗列色三世發動第二次西征,征服了大馬士革王國,殺了亞蘭王利汛(王下十六9);然後攻擊以色列,處死以色列王比加,扶持親亞述的何細亞統治以色列(王下十五30)。在這次西征中,亞述摧毀了夏瑣、米吉多等設防城,把以色列北部和東部吞併為亞述行省,把百姓擄到遙遠的幼發拉底河(王下十五29)。這是北國以色列的第一次被擄。──《聖經綜合解讀》

         ●「一百他連得」:約3400公斤。

         ●「一萬歌珥」:2200000公升。一歌珥的重量是一頭驢子能馱負的重量。

          代下 268 說明亞捫人向烏西雅進貢,此處應該是想擺脫猶大的控制才發動戰爭。──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七5 亞捫人】亞捫人住在摩押人北面,雅博河附近的地區。亞述記錄稱他們為在貝南曼努地居住的比特亞捫人。約坦執政末年時亞捫王名叫沙裡布(Sharib)。現存並沒有亞捫或亞述記錄,能夠為亞捫人在主前七三三年以前的歷史提供亮光。亞捫人曾經向烏西雅朝貢,但顯然試圖擺脫猶大的控制,所以才需要武力鎮壓。——《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七5 貢品的數額】亞捫人所繳納的貢品數量極多,足以和希西家年間亞述人向猶大所出的條件(王下十八14~17)相提並論。一百他連得銀子超過三噸,小麥、大麥各一萬歌珥,約等於每樣穀物六萬五千蒲式耳(見二10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七5  約坦因行正道,而蒙神祝福……】約坦所得到的貢物,等於3430公斤白銀,大麥與小麥各220萬公升。──《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下二十七6「約坦在耶和華他神面前行正道,以致日漸強盛。」

         行正道: 歷代志的作者評價列王的標準就是“大衛的信仰”(281)。本節所講的“正道”即是大衛順從神的道,指約坦的善政。 ――《聖經精讀本》

         約坦執政期間,南國猶大面臨亞述的壓力,北國以色列則走馬燈似地換了米拿現(王下十五17)、比加轄(王下十五23)、比加(王下十五27)、何細阿(王下十五30)四個王,亞述攻取以色列的北方、擄走百姓(王下十五29)。他又目睹父親因心高氣傲而患上大麻風(二十六19),因此,不敢再驕傲(2),而是「在耶和華——他神面前行正道,以致日漸強盛」(6),與陷入混亂、瀕臨滅亡的北國形成鮮明對比。──《聖經綜合解讀》

         與烏西雅相比,約坦似乎政績平平,《歷代志》也沒有很多的篇幅記敘他的事蹟。但在神面前,什麼樣的「蓋棺定論」能比「在耶和華——他神面前行正道,以致日漸強盛」(6)的評語更好呢?我們的一生無論是轟轟烈烈、還是默默無聞,最終都會被人遺忘;唯一能在永恆裡被紀念的,就是在神面前行正道。──《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二十七7「約坦其餘的事和一切爭戰,並他的行為,都寫在以色列和猶大列王記上。」

 

【代下二十七8「他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五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

 

【代下二十七9「約坦與他列祖同睡,葬在大衛城裡。他兒子亞哈斯接續他作王。」

         約坦的父親烏西雅大體上是一個敬虔的好王(二十六4),而約坦比父親更加敬虔(2),卻仍然不能改變「百姓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賽六10)的屬靈光景。正如潔淨之物不能使人成聖,而污穢之物卻能使人污穢(該二12~13);君王的邪惡也會引發人裡面的邪惡,但君王的敬虔卻不能讓人變得敬虔。無論君王的屬靈光景如何,最終有聖殿的南國和沒有聖殿的北國一樣,都無法擺脫越來越敗壞、最後亡國被擄的命運。這些起起伏伏的歷史讓我們看見,國度和聖殿的計畫並不能倚靠人的敬虔來維持,唯一能夠成就神應許的,只能是神自己。──《聖經綜合解讀》

         ●「亞哈斯」:字義是「他已掌握」。──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思想問題(27)

1 273~6指出約坦的建樹、勝利與神的賞賜有關。試數算一下神對你和四周的人所賜的恩典。

 2 試列出亞哈斯的錯誤與挫折。這給你什麽啟迪?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