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下導論拾穗
歷代志下提要
壹 概略
本書繼續前書歷代志上,專講猶大國列王的歷史,從所羅門登基作王起,一直到西底家被擄,以及波斯王古列下詔止。
貳 性質
本書的性質和歷代志上一樣,仍是以神的看法和話語來解釋猶大國的歷史。它的目的仍是使歸回故國的百姓認識神的作為而歸順祂。
參 時間
本書內容所包括的時間約有四百七十九年,自主前一○一五起,至主前五三六年止。
肆 列王紀與歷代志的差異
因為列王紀是記載猶大和以色列兩國的歷史,而歷代志專門記載猶大國的歷史,所以對於同一件事,列王紀的記載頗為簡括,而歷代志的記載比較詳細。又因為列王紀是純歷史,而歷代志是以神的看法和話語來解釋歷史,所以對於同一件事,列王紀往往只講事實,不講原因,而歷代志卻記其然,同時也記其所以然。例如:
一 王上七章八節說,所羅門為法老女兒建造一宮。但代下八章十一節說,這宮並不是建在耶路撒冷,因為當時所羅門覺得法老的女兒雖然是他的妻子,可是她是一個拜偶像者,不可住在聖城裡。
二 列王紀告訴我們,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因為政治的緣故鑄造了偶像,又擅自設立祭司和節期等等。(王上十二25~33。)可是歷代志指出,他除了上述許多罪行外,還公開拜鬼魔,(代下十一15,)以致神對他的忿怒無法止息。
三 列王紀只記亞比央是一位行惡事的王。(王上十五1~6。)可是歷代志還記關乎他在急難中如何求告神,如何得蒙拯救的一段事。(代下十三3~20。)
四 希西家王所作的事可以分作兩部分:(一)軍事的功績,(二)潔淨聖殿和恢復敬拜。在列王紀中只有三節(王下十八4~6)論到他事奉神的事,卻有三章(王下十八~二十)論到他的戰績和其他的事。相反的,在歷代志中卻有三章(代下二九~三一)論到他如何恢復祭祀和節期、除掉偶像等事,只有一章(三二)論到他的戰績和其他的事。
五 瑪拿西在列王紀中是一位最壞的王。(王下二一1~18。)可是歷代志指出,他因行惡被擄至巴比倫,後來他又因悔改並求告神,歸回耶路撒冷,重登國位。(代下三三10~13。)因此解經家稱他是舊約的‘浪子。’
六 還有:(一)好王亞撒腳病不治的原因,(十六10,12,)(二)惡王約蘭死的光景,(二一11~19,)(三)好王約阿施何以被殺,(二四17~27,)(四)好王亞瑪謝何以被殺,(二五14~16,)(五)好王烏西雅何以長大麻瘋,(二六16~23,)(六)惡婦亞他利雅犯褻瀆聖物的罪(二四7)等事,在列王紀中都沒有題起,在歷代志中卻都說得相當詳細。
伍 幾處可注意之點
一 約沙法是一位中興的王,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除掉偶像,尋求神,並將律法書遍地教訓百姓。可是他在一生中有三件錯事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一)他和與神為敵的亞哈家通婚,以致亞哈的罪引到猶大國來,(十八1,二一6,)而且國幾乎亡在亞哈的女兒亞他利雅的手裡。(二二2~4,10~12。)
(二)他和亞哈聯合作戰,以致惹起耶和華神的忿怒。(十八3,十九2。)
(三)他和‘行惡太甚的’亞哈謝合夥經商,遭遇神的審判。(二十35~37。)
二 十一章二十節和王上十五章二節都記亞比央的母親是押沙龍的女兒瑪迦,可是代下十三章二節記他的母親是烏列的女兒米該亞。‘米該亞’和‘瑪迦’的音相似,實是一人。極可能她是押沙龍的外孫女兒,(在希伯來文中,女兒、孫女兒、外孫女兒是同一個字,)是押沙龍的女兒他瑪(撒下十四27)和基比亞人烏列所生的。
三 代下十八章十八至二十二節和王上二十二章十九至二十三節都記載先知米該雅所看見的異象,往往使一般初讀聖經者詫異,甚至懷
疑:聖潔的神面前何以有邪靈?信實的神何以有分於謊言?原來:
(一)這謊言的靈並不是屬神的,顯然是撒但自己或是他的使者,因為‘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約八44。)自從‘明亮之星,早晨之子,’這位天使長墮落為撒但之後,(賽十四12~15,)他仍是常常來到‘聚會的山上,’在神面前控告聖徒。(參讀伯一6~12,二1~6,亞三1~3,啟十二10。)不只他自己,他還帶他的使者來到神面前,直等到有一天‘在天上就有了爭戰:米迦勒同他的使者與龍爭戰;龍也同它的使者去爭戰;並沒有得勝,天上再沒有他們的地方。’(啟十二7~8。)所以這謊言的靈不是屬神的,乃是撒但或是屬撒但的邪靈。撒上十六章十四節:‘耶和華的靈離開掃羅,有惡魔從耶和華那裡來擾亂他。’這裡的惡魔也是屬撒但的,因為得了耶和華的許可而來擾亂那背道的王。
(二)神勸導人有一個原則,就是盡每一個可能把真理告訴人;可是人如果不信真理,倒喜愛不義,‘神就給他們一個生髮錯誤的心,叫他們信從虛謊。’(帖後二10~12,參結十四1~5。)撒但是巴不得亞哈和約沙法帶著軍隊上陣,好使人類自相殘殺,結果有更多的靈魂斷送到地獄中,所以他就使用假先知說謊言的方法來欺哄亞哈。神許可這件事,因為亞哈王曾多次見到神的作為,(王上十八,)曾多次蒙神拯救脫離仇敵的手,(二十,)但他仍棄絕神,喜愛不義。神任憑他信從虛謊,可是祂還打發先知米該雅,把謊言的靈如何進入假先知的口,和爭戰的結局亞哈必定陣亡的事說出,向亞哈作一最後的忠告。所以神不只無分于假先知的說謊言,相反的,祂是盡最後的可能來阻止亞哈信從謊言。
四 本書記載猶大國分裂後的五次大復興:(一)在亞撒作王年間,(代下十四~十六,)(二)在約沙法作王年間,(十七,十九~二十,)(三)在約阿施作王年間,(二三1~二四16,)(四)在希西家作王年間,(二九~三一,)(五)在約西亞作王年間。(三四1~三五19。)似乎王
的母親和當時代的祭司極能影響王的選擇和行動。
五 ‘這虔誠的事以後,亞述王西拿基立,來侵入猶大,圍困一切堅固城,想要攻破佔據,’(三二1,)在虔誠的事以後,常有仇敵撒但的攻擊。
六 本書記載神四次大施拯救:(一)拯救亞比雅脫離耶羅波安的手,(十三14~20,)(二)拯救亞撒脫離古實王謝拉的手,(十四9~
13,)(三)拯救約沙法脫離摩押、亞捫、米烏尼聯軍的手,(二十1~26,)(四)拯救希西家脫離亞述王西拿基立的手。(三二20~22。)
陸 鑰句和鑰節
一 鑰句:‘尋求耶和華。’(七14,十一16,十四4,7,十五2,4,12~13,15,十七4,十九3,二十3~4,二二9,二六5,三十19,三一21,三四3。)尋求耶和華的結果就是祝福、成功和得勝。不尋求耶和華的結果就是咒詛和失敗。(十二14,十六12。)
二 鑰節:‘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哪,要聽我說,信耶和華你們的神,就必立穩;信祂的先知,就必亨通。’(二十20。)
柒 信息
凡要有活潑的信心和得勝的生活的人,絕對要履行的條件就是:尋求、相信、事奉和愛主。
捌 分析
本書根據內容可以分作兩大段:所羅門和猶大國列王。
1 所羅門(一至九章)
一 國位堅固。(一。)
二 建造聖殿。(二~五。)
三 奉獻聖殿。(六。)
四 神的悅納。(七。)
五 所羅門所作的幾件事。(八。)
六 所羅門的智慧和尊榮。(九1~28。)
七 所羅門壽終。(九29~31。)
2 猶大國列王(十至三十六章)
一 羅波安。(十~十二。)
二 亞比雅。(十三。)
三 亞撒。(十四~十六。)
四 約沙法。(十七~二十。)
五 約蘭。(二一。)
六 亞哈謝作王、被害;亞他利雅篡位。(二二。)
七 耶何耶大扶持約阿施,殺亞他利雅。(二三。)
八 約阿施。(二四。)
九 亞瑪謝。(二五。)
十 烏西雅。(二六。)
十一 約坦。(二七。)
十二 亞哈斯。(二八。)
十三 希西家。(二九~三二。)
十四 瑪拿西。(三三1~20。)
十五 亞們。(三三21~25。)
十六 約西亞。(三四~三五。)
十七 約哈斯。(三六1~4。)
十八 約雅敬。(三六5~8。)
十九 約雅斤。(三六9~10。)
二十 西底家作王,猶大國亡。(三六11~21。)
二一 古列王頒詔書,下令重建聖殿。(三六22~23。)
—— 倪柝聲《聖經提要》
歷代志上下──建造神的家
歷代志記載猶太國的歷史,著重「生命」方面,建造神的家。
從大衛王開始,王國的裏面敗落與恢復。
大衛時代擴展神的國度,奪回仇敵佔領之地,如同教會得救人數的增加。所羅門在大衛的基礎上,得著屬天的智慧,建造神的殿,讓神有安息之所與人相交。智慧是能聽神的心,神藉著他建造百姓內在的生命,認識神、經歷神。
列王記著重各個君王的興衰史,可以與歷代志同讀,列出每個君王時代二方面的記載,有全面的概念。
[代上]
[第一章~九章] 從家譜看見神對十二支派的應許與預言,對照
雅各的遺言 創世記49章
摩西的遺言 申命記33章
〔四章9~10節〕猶大後裔雅比斯是苦難之子,比眾弟兄更尊貴,神應允他擴展他的境界,與他同在,保佑他。
預示主耶穌藉十字架的死亡帶來復活與五旬節的聖靈澆灌。
〔四23節〕預示神與人同工的原則是與主同在,為主作工。
「尼他應」是人的所是,「基低拉」是人的所作,要與王同處親近神,生命長大,又為王作工,生命流露。
生命是事奉的基礎,事奉是生命的發表。(可三14)
〔六章22~28節〕撒母耳是叛黨可拉的第十代子孫,
無份為祭司,因著全然奉獻,作拿細耳人,神破例選中他成為創造時代的器皿。
〔十六37節〕大衛時代在約櫃前事奉神的人
一日盡一日的職分。每天照聖靈活的引導,忠心盡職,明天又有新的帶領。 (哀三23)
[代下]
〔二十九章34節〕利未人誠心自潔勝過祭司,
神選中的器皿是甘心追求聖潔,聖別單單屬於神,脫離卑賤的事,逃避私慾,破碎己的慾望,與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心,德行,仁愛,和平。 (提後二21)
代下有五次恢復的工作:
一,亞撒王,向神心誠實的王,砍掉外邦神的壇與偶像 十四~十六章
二,約沙法王,靠神得勝,消滅仇敵的王,除掉一切邱壇木偶 十七~二十章
三,約阿施王,幼小靠大祭司扶持的王,修理神的殿 二十四章
四,希西家王,掃蕩清除殿內污穢的王,恢復敬拜事奉 二十九~三十二章
五,約西亞王,年幼行主道的王。潔淨聖殿,根除一切外邦偶像與邱壇
三十四~三十五章
—— 張向晨《聖經六十六卷》
【書之要旨】書之要旨,可以說是“宗教與國家”。本書既與歷代志上原為一卷書,上卷要旨既為神的揀選,本書要旨當然仍是表明神的揀選。不過在本書內特別顯明的是宗教與國家的關係;列王政績之優劣,國家之治亂,完全關於宗教之興衰。如國內每次改革,皆以宗教復興;每次衰敗,皆以宗教腐敗。國君有道,皆以在宗教上熱心;國君無道,亦皆因在宗教上冷淡。此書內特別提到亞比雅對軍士的宗教演講(十三4~12),並他們因呼求耶和華而得勝(十三15)。亞撒有病時,因“沒有求耶和華,只求醫生”而死亡(十六12);約沙法與以色列王亞哈交好之愚昧(廿35);烏西雅因干犯聖事而生大麻瘋(廿六16~21);瑪拿西以無道被擄;後以悔改歸國,複坐王位等事(卅三11~13)。所以在本書更顯出耶和華的政治於他所揀選的子民。如稱本書為宗教史亦無不可,因在書內所記,無處不看見神在選民中,如何昭著。在以前列祖時代,好像看見宗教勢力於家庭;在這王國時代,就看見宗教勢力於國家;于以後先知時代,就看見宗教勢力如何對於世界了。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說:“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視我的,他必被輕視。”(撒上二30)——賈玉銘《聖經要義》
【書之內容】書之內容,可謂猶太國史一覽,首數章論所羅門之政治,以後則論猶大列王。全書記猶大國的經過,有六次衰敗,六次恢復;其所以衰敗與恢復的原因,亦全在國王與人民對於宗教之態度如何。——賈玉銘《聖經要義》
【書之要訓】
一、建設與破壞
二、懲罰與恩典
三、祈禱與勝利
——賈玉銘《聖經要義》
【書之要意——猶大國之命運】
一、國家之興衰
1、興盛中之衰敗
2、衰敗中之興盛
二、聖殿之原委
1、聖殿之建設
2、聖殿之焚毀
3、聖殿之焚毀與建設
三、宗教之光暗
1、宗教昌明政治昌明
2、國族幽暗真光未滅
四、民族之存亡
1、存而不存
2、亡而未亡
——賈玉銘《聖經要義》
【簡介】
作者:以斯拉 日期:主前450~425年
書名、作者、寫作目的 歷代志上下原是同一卷書,這幾方面的討論,參看歷代志上的簡介。
內容 從上卷結束的地方開始,歷代志下記載所羅門王執政的歷史(主前971~931年),還有猶大所有的君王,從羅波安(主前931年)至西底家(主前586年)的歷史。因此,本書所涵蓋的年期跟列王紀上下相同,只是歷代志下把焦點放在猶大的諸王上,而忽略以色列的君王。猶大被巴比倫人擄去,主要的原因是她不遵從摩西的律法。本書結束時簡單地提到主前539年,古列下令讓猶太人返回猶大,重建他們的聖殿。
重要的經文包括所羅門祈求得著智慧(一7~12),所羅門之宏偉聖殿的奉獻禮(五~七),示巴女王的到訪(九1~12)和有關被擄年期的預言(三六20,21)。最受人喜愛的經節是第七章14節和第十六章9節。――《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歷代志下】
所羅門繼大衛為王。自國力的富足和疆域的廣大來說,是以色列民族歷史上最輝煌的黃金時代。但本書前半敘述的主力都放在聖殿的建造和祭祀、敬拜制度的建立上。一個以耶和華神為中心的國家是大衛的王位能永遠堅立的首要條件。耶路撒冷雖為首都,但全國的真正中心是聖殿。
本書然後以一半以上的篇幅記敘所羅門死後國家分裂為二的歷史,筆力集中介紹南國猶大諸王。自變本加厲苦待百姓的羅波安,經中興的君王約沙法、希西家,以迄接連為外族擄去的末代四位君主,或簡或詳,依年代而寫。聖殿在這三百多年的南朝歷史中,或被破壞、污穢,或予重修、潔淨,國運也隨之而衰弱而興盛,直至新巴比倫王攻陷耶京,聖殿被毀,國家也跟著滅亡。
書中絕少提及北國以色列,因北國諸王離棄正道,信仰異族宗教;且臣弑君纂奪王位的事屢見不鮮(不象南國由大衛家一脈相傳),其王室已不能代表以色列民族。雖然如此,作者仍熱切盼望以民複合,在劫後的廢墟上重建一個新國家。
本書雖以《列王紀》為藍本,但其他史料搜羅亦多,參照閱讀,益能明白:國民若陷在罪中,國家的災禍亦必隨之;唯有積極向善,上下遵行神為人類所頒道德生活法則,才能脫禍獲福,享受真正的興盛與和平。――《啟導本聖經註釋》
【重要資料】
要 旨:
|
顯示神對君王的審判標準,把全民族團結在對神真正敬拜的周圍,突出猶大賢君和在他們統治下的宗教復興,並揭露邪惡君王的罪行。
|
作 者:
|
根據猶太人的傳統,作者是以斯拉。
|
寫作對象:
|
所有以色列人
|
寫作時間:
|
約公元前430年;記載事件自所羅門即位起(公元前970年),直到百姓被擄至巴比倫時止(公元前586年)。
|
背 景:
|
本書可作列王紀上下卷的補充。歷代志原是一卷書,於被擄後寫成,從祭司的角度突出聖殿和宗教復興的重要性。本書甚少提及北國以色列。
|
鑰 節:
|
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7:14)
|
主要人物:
|
所羅門、示巴女王、羅波安、亞撒、約沙法、約蘭、約阿施、烏西雅(亞撒利雅)、亞哈斯、希西家、瑪拿西、約西亞、約雅敬、西底家
|
主要地方:
|
耶路撒冷、聖殿
|
特 色:
|
書中包括建造聖殿的細則。――《靈修版聖經註釋》
|
歷代志下概論(賈玉銘)
歷代志下與歷代志上,原為一本書,于原文並無上卷下卷之分。書內所記要事,亦系緊接上卷,續論神的選民,大衛家之事。不過上卷是論萬民中之選民,本書是專論選民中之選民,即特論猶大家列王的事蹟。按猶大列王之事于列王紀上下已經記述,似無重論之必要,只以列王紀是將南北二國的史事,合而論之;本書惟記猶大國,即大衛家之事,藉以表明基督之國。且以列王紀所載,或略而不詳,對國家與宗教的關係,亦未注重;所以聖靈特感記者,把猶大國的始終,並列王的政績,以及列王與宗教的關係,綜合起來一 一詳述,藉此表明神的政治,如何彰顯在人的政治中。
一、書之要旨 書之要旨,可以說是“宗教與國家”。本書既與歷代志上原為一卷書,上卷要旨既為神的揀選,本書要旨當然仍是表明神的揀選。不過在本書內特別顯明的是宗教與國家的關係;列王政績之優劣,國家之治亂,完全關於宗教之興衰。如國內每次改革,皆以宗教復興;每次衰敗,皆以宗教腐敗。國君有道,皆以在宗教上熱心;國君無道,亦皆因在宗教上冷淡。此書內特別提到亞比雅對軍士的宗教演講(13:4~12),並他們因呼求耶和華而得勝(13:15)。亞撒有病時,因“沒有求耶和華,只求醫生”而死亡(16:12);約沙法與以色列王亞哈交好之愚昧(20:35);烏西雅因干犯聖事而生大麻瘋(26:16~21);瑪拿西以無道被擄;後以悔改歸國,複坐王位等事(33:11~13)。所以在本書更顯出耶和華的政治於他所揀選的子民。如稱本書為宗教史亦無不可,因在書內所記,無處不看見神在選民中,如何昭著。在以前列祖時代,好像看見宗教勢力於家庭;在這王國時代,就看見宗教勢力於國家;于以後先知時代,就看見宗教勢力如何對於世界了。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說:“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視我的,他必被輕視。”(撒上2:30)
二、書之內容 書之內容,可謂猶太國史一覽,首數章論所羅門之政治,以後則論猶大列王。全書記猶大國的經過,有六次衰敗,六次恢復;其所以衰敗與恢復的原因,亦全在國王與人民對於宗教之態度如何。
三、書之分段
(一)有分兩段者
l、所羅門王(l章至9章)
(1)首次見異象後之諸事(1章至7:10)
(2)二次見異象後之諸事(7:11至9章)
2、猶大列王(10章至36章)
(l)十支派叛逆(10章至11:4)
(2)一次衰敗與恢復(11:5至20章)
(3)二次衰敗與恢復(21章至24章)
(4)三次衰敗與恢復(25章至27章)
(5)四次衰敗與恢復(28章至32章)
(6)五次衰敗與恢復(33章至35章)
(7)六次衰敗與被擄(36:9~23)
(二)有分三段者
1、所羅門之榮華(1章至9章)
2、羅波安之愚昧(10章)
3、列王之興衰(11章至36章)
四、書之要訓
(一)建設與破壞 我們讀歷代志書,每見不論國家,不論聖殿,這人建設,那人破壞;在建設者,雖苦心孤詣,慘澹經營,不知費了多少光陰力量,所成種種事工,竟被後起之人,毫不費力的一旦而破壞;可見建設難而破壞易。不過其所以破壞,亦由主所允許。信徒在主裡面所成事工,則建設易而破壞難,其所以建設易,乃以與主同工;其所以破壞難,乃以我們的事業,是永不可奪的。
(二)懲罰與恩典 奇怪啊!神既已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據有美地,竟一而再的任憑敵人侵淩虐待,先有以色列國被擄至亞述,後有猶大國被擄至巴比倫。何以仁愛的神,竟然任憑列國虐待其子民,如此其苦且甚呢?此中原因,莫非以神所施的懲治,就是恩典;所加的苦刑,亦最深之厚愛。以色列人不學此苦難的課程,今日即無猶太種族,複留於世界以上了。果如此,彌賽亞的國,將如何實現,神與大衛所立之約,將如何成全呢(撒下7:16)?可見懲治正是恩典。
(三)祈禱與勝利 在本書內多次提到祈禱的能力與勝利,大可以為我們祈禱的要訓,如言:“以色列各支派中,凡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都隨從利未人……這樣,就堅固猶太國,使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強盛三年,因為他們三年遵行大衛和所羅門的道”(11:16~17)。當耶羅波安攻伐亞比雅時,猶大人“就呼求耶和華,祭司也吹號……神就使耶羅波安和以色列眾人,敗在亞比雅與猶大人面前……猶大人得勝,是因倚靠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13:14~15,18)。當古實王謝拉率百萬雄兵來攻猶大時,“亞撒呼求耶和華他的神,說:耶和華啊,唯有你能幫助軟弱的,勝過強盛的……求你幫助我們,因我們仰賴你……不要容人勝過你。於是,耶和華使古實人敗在亞撒和猶大人面前,古實人就逃跑了”(14:9~13)。又後摩押、亞捫、米烏尼人(西珥山人),一同來攻擊猶大時,“約沙法便懼怕,定意尋求耶和華,在猶大全地宣告禁食……在耶和華殿的新院前……就設立歌唱的人……走在軍前讚美耶和華……眾人方唱歌讚美的時候……沒有一個逃脫的”(20:1~24)。“烏西雅定意尋求神。他尋求,耶和華神就使他亨通”(26:5)。“約坦在耶和華他神面前行正道,以致日漸強盛”(27:6)。希西家因凡事尋求耶和華,所行無不亨通(31:21)。當亞述王來攻耶路撒冷時,希西家同以賽亞禱告,向耶和華呼求,“耶和華就差遣一個使者進入亞述王營中,把所有大能的勇士和官長、將帥盡都滅了。亞述王滿面含羞地回到本國”(32:20~22)可見祈禱與得勝有密切關係,我們願在靈性上得勝,亦惟有倚賴祈禱為得勝秘訣,得勝秘訣即祈禱。
五、書之品評 批評家每以本書所記非信史,以為作者之意,並非為記載事實,乃欲藉史事的關係,闡發宗教,因而所記不免多有失真之處。
(一)言有時故意顯出宗教之作用 如所羅門妃法老王之女,自大衛城遷到特建之宮內,是以“耶和華神約櫃所到之處都為聖地”(8:11),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但考列王紀並未注明此意(王上3:1,7:8,9:24)。為此說者,是不知本書所記各事,較列王紀更加詳明,故不但記遷宮之事實,並記遷宮之原因。品評家又謂,作者以暴君如瑪拿西能久享國祚,因而即為之諱飾曰,王卒能悔改前非(33:11~19);但列王紀並未把其悔改之事。此亦說得無謂,不能因列王紀未載,即言歷代志所說的有誤。
(二)言有時故意將事實改易 品評家每謂作歷代志者,或將後人所不樂道之事,隨意更改,如列王紀中明言亞撒及約沙法王,雖所行各事合於神道,但未將邱壇廢去(王上15:14;22:43)。作歷代志的,以此二事衝突,遂志二王曾將邱壇拆毀(14:5;17:6)。按邱壇原是不一樣的用處,有時也用為事奉神(士6:26;撒上9:12;10:5;王上3:4)所拆毀的邱壇,自然是指“各城所設的邱壇”;所未拆毀的,或是原來用為事奉神之地。當時聖殿既已建築成功,為免會眾以敬拜偶像的觀念而敬拜神,自當一併廢除,免致會眾陷在罪中。不得因所說不同,即言作者將事實更改。
(三)言作者故意張大其詞 前有品評家謂,猶太聖地,今戶口已極寥寥,想人煙最稠密時,不得超過二百萬;而歷代志竟言亞比雅率兵四十萬,耶羅波安率兵八十萬(13:1~4)。猶大民族何能有這樣多的兵士呢?為此說者,是忘記以色列人,出埃及並進迦南時,能上陣的戰士,已各有六十多萬,難道以色列民族,以後不再增添嗎?進迦南時已有兵士六十萬,合男女老幼,諒已超過二百萬以上;再過數百年到列王時代,言南北二國,有兵士百余萬,何得為張大其詞呢?諸如此類之品評,無非是吹毛求疵,我們深信從靈感而來之聖經,所記當然皆為信史,每章每節,莫不於靈道中有深切的教益。
歷代志下概論(林獻羔)
歷代志下概論
神是在乎祂有條件的應許的管教。歷代志記載在427年間有19個王。當中有七個好王;十個惡王;兩個由好變惡的王——所羅門和約阿施,但最後所羅門是好的。看到神從管教變為懲罰的作為。歷代志上下原是一卷的,是列王記上下的補充。
歷代志上以大衛王為中心;歷代志下以所羅門王為中心;以及後來南北分治,直至被擄的過程。
一、作 者
作者是以斯拉,他既是一位祭司又是一位文士。
二、目 的
主要是為那些回歸猶大準備重建家園的人寫的,研究自己國家早期繁榮的景象,後因犯罪日漸衰敗甚至被擄,告誡國民不要重蹈覆轍。
三、鑰 節
“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7:14)
四、主要人物
所羅門、示巴女王、羅波安、亞撒、約沙法、約蘭、約阿施、烏西雅(亞撒利雅)、亞哈斯、希西家、瑪拿西、約西亞、約雅敬、西底家。
五、主要地方
耶路撒冷、聖殿。
六、日 期
是在西元前450-425年被擄後寫成的。
歷代志下記載所羅門即位至耶路撒冷淪陷,是在西元前970-586年。
七、內 容
歷代志下記所羅門王執政的歷史(西元前971-931年),還有猶大所有的君王,從羅波安(西元前931年)至西底家(西元前)的歷史。因此,本書的年期與列王記上下的相同。只是歷代志下把焦點放在猶大諸王上,而忽略以色列的君王。猶大被巴比倫擄去,主要的原因是她不遵守摩西的律法。本書結束時簡單地提到西元前339年,古列下令讓猶太人返回猶大,重建聖殿(代下2-5章)。
重要的經文包括所羅門求智慧(1:7-12),所羅門的宏偉聖殿的奉獻禮(5-7章),示巴女王的到訪(9:1-12)和有關被擄年日的預言(36:20-21)。最受人喜愛的經節是7:14和16:9。
本書以一半多的篇幅記所羅門死後國分南北,集中介紹南國諸王。自變本加厲苦待百姓的羅波安,經中興的君王約沙法、希西家,以迄接連為外族擄去的末代四位君王,或簡或詳,依年代而寫。聖殿在這300多年的南國史中,或被破壞、污穢,或予重修、潔淨,國運也隨之而衰弱而興盛,直到巴比倫王攻陷耶路撒冷,聖殿被毀,國家也隨著滅亡。
書中極少提北國,因北國諸王離棄正道、信仰異族宗教;且臣弑君篡奪王位的事屢見不鮮(不像南國由大衛家一脈相傳)。其王室不能代表以色列民族。雖然如此,作者仍熱切盼望以色列民複合,在劫後的廢墟上重建一新國。
本書以列王記為藍本,但其它史料搜羅亦多,參照閱讀,益能明白;國民若陷在罪中,國災亦必隨之;唯有積極向善,上下遵行神為人類所頒的道德生活法則,才能脫禍獲福,享受真正的興盛與和平。
八、有關聖殿的建造
1.交由比撒列與亞何利亞伯建造(出35:30-36:7)
這二人的關係與歷代志作者描述所羅門與戶蘭(代下2:13,王上7:13-14)之間的關係相似。除了出埃及記,只有歷代志提比撒列的名字(代上2:20,代下1:5)。
所羅門與比撒列:
(1)所羅門與比撒列二人由神親自提名委任,是在他們所要做的工程中,惟一提名被召的人(出31:2,35:30-36:2,38:22-23,代上28:6)。
(2)二人皆屬猶大支派(出31:2,35:30,代上2:20,3:10)。
(3)二人皆被神的靈充滿,使他們有智慧(出31:3,35:30-31,代下1:1-13),而且所羅門在基遍看見異象(1:3-13),在聖殿建造記錄(2-7章)的前言中,占顯要地位。
(4)二人同樣都為聖所建造銅壇(1:5,4:1,參2:7)。但值得注意的:在巧匠戶蘭所造一切物件的清單中(4:12-16),並沒有將這銅壇列入。
(5)二人都製作了聖所中的器具(出31:1-10,37:10-29;代下4:19-22)。
巧匠戶蘭與亞何利亞伯:
①
在列王記有關建造聖殿的記載中,一直到聖殿與王宮主要的工程都敘述完後,才提戶蘭(王上7:13-15);歷代志則指出他從最初就參與建造的工程,正如亞何利亞伯在一開始即參與建造會幕一樣(出31:6,代下2:13)。
②
列王記僅言戶蘭作銅器的技巧(王上7:14),但歷代志所列出他的技巧,卻與亞何利亞伯的技巧相當(出35:30-36:2,代下2:14)。
③
列王記記載戶蘭的母親是拿弗他利支派的一個寡婦(王上7:14);歷代志卻記他母親是但支派的一個寡婦(代下2:14),因此指出戶蘭與亞何利亞伯也是同一個先祖的後裔(出31:6,35:34,38:23,見代下2:13)。
2.會幕與聖殿的藍圖都是神親自賜下的(出25:1-30:37,見出25:9,40,27:8,又見代上28:11-19此段撒母耳記與列王記沒有提及)。
3.會幕與聖殿都使用了戰利品作建築材料(出3:21-22,12:35-36,見代上18:6-11——此段撒母耳記與列王記沒有提及)。
4.也提及兩項建築工程所需時,百姓都甘心奉獻(出25:1-7,36:3-7,見代上29:1-9——此段撒母耳記與列王記都沒有提及)。
5.兩項建築工程完成時都有耶和華的榮光降下顯現(出40:34-35,代下7:1-3)
巴比倫軍在西元前586年徹底焚毀聖殿,以色列對神的敬拜終止,所以被擄。
九、大 綱
1.所羅門的王國(1-9章)
(1)所羅門求智慧和他的財富(1章):
所羅門求智慧(1-13節),神就賜他智慧。
神也賜他財富(14-17節)。
(2)所羅門為聖殿作準備、興建和奉獻(2-7章):
①
所羅門建殿的工程(2-5章):
所羅門得到多國的幫助(2章)。
②
所羅門奉獻聖殿(5 -7章):
a. 安放約櫃(5章)。
b. 向百姓講話(6:1-11):為民祝福。
c. 向神禱告與遵約(12-42節)。
d. 神的榮耀(7:1-3)。
e. 獻祭與守節(4-11節)。
f. 神向所羅門說話(12-22節):神的回應、警戒與應許。
(3)所羅門的名聲、全盛時期(8章-9:28):
①
所羅門其它政績(8章):
a. 所羅門其它建築工程(1-16節):
(a)所羅門的城市(1-6節)。
(b)他的臣僕(7-11節):造法老女宮(11節)。
(c)他的獻祭(12-13節)。
(d)他給利未人的編制(14-16節)。
b. 他的海軍(17-18節)。
②
所羅門的智慧、威榮與去世(9章):
a. 示巴女王到訪(1-12節)。
b. 所羅門其它國際關係(8:17-9:21)。
c. 有關所羅門智慧和財富的補充(9:22-28)。
(4)所羅門之死(29-31節)。
2.王國分裂(10章)
從第10章至28章都講王國的分裂。
3.南國諸王史(11-36章)
自羅波安到被擄。
(1)南國的腐敗(11-28章):
①
羅波安王(11-12章):所羅門王國的分裂。
羅波安早期的罪(10-11章)。
羅波安後來所犯的罪(12章)。
②
亞比雅王(13章):
又名亞比央(王上15:1-8)。
③
亞撒王(14-16章)。
④
約沙法王(17-20章)。
⑤
約蘭王(21章)。
⑥
亞哈謝王(22:1-9)。
⑦
太后亞他利雅篡位(22:10-23章)。
⑧
約阿施王(24章);耶何耶大勤王事工(23-24章)。
⑨
亞瑪謝王(25章):
不完全順服帶來的腐敗(25-28章)。
⑩
烏西雅王(初忠後不忠)(26章)。
𦇝 約坦王(27章)。
灋
亞哈斯王(28章)。
(2)再統一的王國(29-36章):
①
希西家(29-32章):
a. 亞述王進攻猶大(32:1-19),敗回(20-23節)。
b. 希西家得病欲死(24-26節)。
c. 希西家將財寶盡示外人(27-31節)。
d. 希西家得子而終(32-33節)。
②
瑪拿西王(33:1-20):
他悔改,復興。
③
亞們王(惡王)(21-25節)
④
約西亞王(初惡)(34-35章)。
⑤
約哈斯王(36:1-4)。
⑥
約雅敬王(5-8節)。
⑦
約雅斤王(9-10節)。
⑧
西底家王(惡王)(11-19節)。
⑨
百姓被迦勒底王擄到巴比倫去(20-21節)。
波斯古列王的諭旨(22-23節):下令猶太人返國。應驗了耶利米的預言。
── 林獻羔
【《歷代志》背景】
《歷代志》的希伯來名是「編年史 דִּבְרֵי הַיָּמִים / Divrei ha-Yamim」。在希伯來文聖經中,《歷代志上、下》是同一卷書,緊接在《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之後。七十士譯本將《歷代志》分為上下兩冊,並用希臘文「補遺 Paraleipomena」作為書名。耶柔米在他所譯成的拉丁文武加大譯本裡保留了這個傳統的希臘文書名,但卻建議:「我們稱呼這整個神聖的歷史為歷代志(Chronikon),會更合適。」
本書的重要性長期被教會忽視,因為:1、「補遺」這個名字,使本書被誤以為只是《撒母耳記》和《列王紀》的補充或附錄;2、本書有多達十四章的家譜(代上一至九章、二十三至二十七章),被認為枯燥乏味;3、本書記錄了許多與《撒母耳記》和《列王紀》重疊的史實,被認為重複多餘。但《歷代志》是繼《詩篇》和《以賽亞書》之後章數最多的舊約書卷,篇幅本身已經表明了它的重要性。到了宗教改革時期,馬丁·路德的德文譯本採用了「歷代志 Chronikon」這個名字,英文譯本也採用這個書名(Chronicles),意思是「年代記錄、編年史」,與原來希伯來名的意思相符。從此,聖靈的光照再次被開啟,讓我們看到這是新約教會極為需要的一卷書。
在希伯來聖經《塔納赫》(תנ״ך / Tanakh)中,《歷代志》是《聖卷》的最後一卷,也是整本希伯來聖經《塔納赫》最後一卷。《塔納赫》的名字Tanakh由三個單詞的開頭字母組成,代表以下三部分、24卷書:
· 《妥拉》(Torah / תורה):意思是「指導、教導」,共5卷。順序是: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和申命記。
· 《先知書》(Navim / נביאים):意思是「先知們」,共8卷。現代順序是:早期先知書(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列王紀)、後期先知書(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十二先知書)。
· 《聖卷》(Ketuvim
/ כתובים):意思是「作品集」,共11卷。現代順序是:詩歌(詩篇、箴言、約伯記),五小卷(雅歌、路得記、耶利米哀歌、傳道書、以斯帖記),歷史書(但以理書、以斯拉記-尼希米記、歷代志)。
《歷代志》的最後一段(代下三十六22-23)與《以斯拉記》的開頭(拉一1-3)幾乎相同,所以猶太傳統認為《歷代志》的作者就是文士以斯拉。現代聖經學者並不能確定本書的作者,只能確定本書最初的讀者是被擄回歸的百姓,大約成書於主前5世紀中葉以斯拉的時代,對應于中國的戰國初期。本書大量引用古代史料,廣泛融合舊約聖經,涵蓋了從《創世記》一直到《列王紀》的歷史,包括四個階段:
1.從亞當到大衛的家譜(代上一1-九44);
2.大衛的歷史(代上十1-二十九30);
3.所羅門的歷史(代下一1-九31);
4.南北分裂後猶大諸王的歷史(代下十1-三十六23)。
古代中東的歷史文獻(王室碑文、史詩和編年史)大都是君王贊助編寫的,編撰者關心的並不是記錄歷史,而是美化君王、鞏固政權。同樣,對於古代以色列人來說,若是單單列舉客觀事實,卻不能帶出應用的價值,這樣的史實是毫無意義的。實際上,今天所謂「客觀」的歷史學家,也都有各自的修史原則、表達各自的歷史觀點;如果現代人覺得古人的資料「不夠可靠」,古人也會覺得現代人的資料「缺乏價值」。因此,無論是閱讀現代還是古代的史書,讀者都必須瞭解作者的修史原則,才有可能重構當時的歷史。
選民的歷史是啟示,選民的修史原則也是啟示。因為神不但是歷史的原因,也是解釋歷史的根據;祂不但始終活躍於歷史當中,也樂意讓人知道祂所帶領的歷史走向。《歷代志》雖然記錄了從亞當一直到被擄百姓回歸的歷史,但卻不是與《撒母耳記》和《列王紀》平行的另一本歷史記錄,也不是對歷史的補充,而是對歷史的註解。本書對史實的記錄是選擇性的,目的不是羅列歷史事件,而是解釋歷史事件背後的屬靈真相,讓讀者看出萬事都被編織在神的救贖計畫當中,這個偉大的計畫就是驅動歷史的力量。因此,在這些記錄裡,神比人重要,國度和聖殿比政治和軍事的成就重要;而以色列作為立約之民的身分和功用,比歷史事件的細節更重要。
在希伯來聖經中,《撒母耳記》和《列王紀》屬於《早期先知書》,是被擄回歸之前完成的,重點是發表神借著歷史所顯明的心意,好作為後人的鑒戒;而《歷代志》屬於《聖卷》,是被擄回歸以後完成的,重點是解釋歷史背後的屬靈真相,好作為後人的勉勵。因此,雖然本書記錄了許多《早期先知書》中的史實,但並不是簡單地重複,而是圍繞國度和聖殿的主線,或濃縮、或省略、或擴充,有不同的啟示重點:
1.《早期先知書》記錄了眼見的歷史,而《歷代志》解釋了歷史背後的屬靈真相和原則;
2.《早期先知書》強調的是人在歷史中的失敗和悖逆,而《歷代志》強調的是神在歷史中的帶領和挽回;
3.《早期先知書》的史實以北國以色列為主、南國猶大為輔,而《歷代志》只關注神在救贖計畫中的揀選主線,幾乎忽略了北國;
4.《早期先知書》的結尾是被擄的大衛後裔被抬舉,讓落在失敗中的百姓看到了神恢復的曙光;而《歷代志》的結尾是神開啟了選民回歸的大門,讓回歸的百姓體會神的揀選沒有後悔(羅十一29)。
本書的作者並不是一位歷史學家,而是一位神學家;他的重點不是敘述歷史,而是解釋歷史。因此,作者假設讀者已經熟悉舊約的歷史,而把重點放在對史實的神學反省上,好讓回歸的百姓認識到:神揀選了大衛和他的後裔,在地上建立永遠的寶座,也揀選了耶路撒冷的聖殿作為敬拜祂的地方。因此,雖然神允許立約之民暫時被擄、聖殿暫時被毀,但祂對國度和聖殿的旨意絕不會改變。神當年應許的大衛之約(代上十七3-14)和對所羅門獻殿禱告的回應(代下七12-22),對回歸的選民仍然有效,也對亞伯拉罕的屬靈後裔永遠有效。大衛之約並不是倚靠人的努力才能實現,而是神「親口應許,親手成就」(代下六15),所以,「我們有這指望,如同靈魂的錨,又堅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內」(來六19)。
猶太大祭司常常在贖罪日晚上閱讀《歷代志》,免得陷入沉睡(《密西拿 Mishnah》 Mishnah Yoma 1:7)。今天的信徒如果要在末世保持警醒,也當求聖靈借著這卷書,讓我們看清世界風雲詭譎背後的屬靈真相:「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林前二14-15)。──《聖經綜合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