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第二十三章拾穗 【撒上二十三1】「有人告诉大卫说:“非利士人攻击基伊拉,抢夺禾场。”」 “基伊拉”,在亚杜兰以南约三英里(5公里)外的一个犹大城市,与非利士人的边境接壤。非利士人在以色列人完成收割和打榖的艰苦工作后,便来偷袭他们的禾场。――《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基伊拉为犹大城邑,在非利士地边界上,距亚杜兰南不远。――《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非利士人控制犹大的山区,一到收割季节便上来掠夺犹大的谷物。 「基伊拉」:距亚杜兰的南面约五公里(三英里),接近非利士边界。――《串珠圣经注释》 「基伊拉」(1节)在亚杜兰以南大约5公里。「禾场」(1节)通常位于城外的空旷之处,没有防御设施。此时谷物已被收割并扬场,堆在「禾场」上,成为非利士人的抢掠目标。──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基伊拉」:位于西伯仑北方约13公里的基拉废墟,邻近非利士边界,海拔450公尺。比犹大山地低,高于非利士平原。此处位于亚杜兰南面约5公里。 ●「禾场」:通常位于城外空旷处,没有防御设备。如果遇到谷物收成期间,收成堆在该处,的确是相当好的抢掠目标。――《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三1 粮食,维持生命之来源,大卫要去夺回禾场──】禾场是人轮流打谷的地方,农夫会将谷扬起,让风将糠秕吹去,留下麦粒。这种方式称为簸谷子(参得3:2的注释)。非利士人抢夺基伊拉人的禾场,就是抢走他们所有维生的来源。――《灵修版圣经注释》 【撒上二十三1~5】基伊拉救赎事件: 基伊拉救赎事件是大卫与跟随他的人(22:10),首次行的救赎工作。以这件事情为契机,大卫终于显明自己作为以色列救赎者的形像。但随着这件救赎工作,扫罗的追赶更严重地临到大卫(6~29节)。神要使被使用的人经历苦难和试炼(腓1:29,提后1:8)。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二十三1~13】基伊拉人欲出卖大卫:基伊拉人虽得大卫的救助,免受非利士人的掠夺,但却在扫罗围攻的危急关头打算出卖大卫,幸而大卫得神谕示及时逃离此城。――《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二十三2】「所以大卫求问耶和华说:“我去攻打那些非利士人可以不可以?”耶和华对大卫说:“你可以去攻打非利士人,拯救基伊拉。”」 大卫一方面关心自己同胞的利益,另一方面不放过与神为敌的非利士人。大卫身边的祭司亚比亚他备有以弗得(6), 可求问神谕(参14:3)。――《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现在自身难保,而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按着人肉体的天然反应,应该让报信的人去通知扫罗王才对。但大卫的肉体不断地被神对付,生命在神面前也不断长进。他不是先想自己应该怎么做,也不是先看环境允许怎么做,而是先「求问耶和华」(2节),让神指示怎么做。──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撒上二十三2~4】大卫求问耶和华说: 大卫接到自己的同胞城邑基伊拉被非利士人掠夺的消息,在援助他们之前,首先祷告神寻求神的旨意(2节)。并得到神肯定答复的大卫,当部下们的反对后(3节),再一次祷告神得到战胜的明确答复(4节)。在这里我们应学习大卫:①神不会掩面不顾寻求他的人(诗27:7~14;28:6~9)。神因自己的荣耀,喜悦自己百姓向神呼求,并应允他们(诗50:15);②神会慈祥而亲切地应允我们。我们有时得到神的答复之后,也会被周围的反对动摇。遇到这种情形,如果再一次真挚地向神呼求,神必然不责怪我们反而会赐给我们更加明确肯定的答复(耶33:3;路18:1~8)。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二十三3】「跟随大卫的人对他说:“我们在犹大地这里尚且惧怕,何况往基伊拉去攻打非利士人的军旅呢?”」 跟随大卫的人认为他在犹大本土已须面对扫罗的追捕,何必再招惹非利士人,加增敌人呢?――《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只有四百人,扫罗一发现就会来捉拿他们,所以「在犹大地这里尚且惧怕」(3节),更不用说攻打非利士强敌、替扫罗管辖下的百姓出头了。──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军旅」:原文是「战斗数组」,意思应该是受过训的正规军。七十士译本作「抢掠者」。 ◎犹大地比基伊拉更远离非利士人,大卫的部下意思是他们身在犹大地都还会怕非利士人,怎么可能主动去攻击非利士人。大卫透过求问神,克服了他们的恐惧,打胜了战争。――《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三4】「大卫又求问耶和华。耶和华回答说:“你起身下基伊拉去,我必将非利士人交在你手里。”」 神说可以去(2节),人说不可以去(3节),但大卫没有在那里左右为难,而是「又求问耶和华」。神这次更清楚地应许了得胜:「我必将非利士人交在你手里」(4节),用得胜的应许来坚固大卫的信心。──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撒上二十三5】「大卫和跟随他的人往基伊拉去,与非利士人打仗,大大杀败他们,又夺获他们的牲畜。这样,大卫救了基伊拉的居民。」 遵照神的应允,大卫出战基伊拉战役,尽管部下们优豫不决(3节),却取得了大胜利。遵行神旨意的人,不管周围有多少恶劣的条件,必然会体验神所赐的能力与成功。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牲畜」(5节)可能是非利士人带来驮运粮食的,结果却偷鸡不着蚀把米。──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撒上二十三6】「亚希米勒的儿子亚比亚他逃到基伊拉见大卫的时候,手里拿着以弗得。」 关于“以弗得”,参看第二章18节的脚注。――《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以弗得”参二十一9注。――《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亚比亚他逃到大卫那里以后,一直跟随他到处逃亡。――《串珠圣经注释》 从本节到26:25为止,是大卫旅途的第二个时期,观察以下地图。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手里拿着以弗得」(6节),原文是「手拿着以弗得下来」。因为挪伯在犹大山地,所以亚比亚他是从高处下来。神借着亚比亚他带来的「以弗得」,让大卫知道神并没有忘记他的受膏者,这「以弗得」不但成为神对大卫的安慰,也让大卫与神有了更美的交通(9节)。──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大卫从此可以通过「以弗得」来求问神的旨意,但扫罗却因为丢弃了「以弗得」,从此不再与神有交通。实际上,属肉体的扫罗既然敢屠杀祭司,也就根本就不介意有没有「以弗得」;人与神之间交通的中断,其实都是人自己犯罪的结果,等到需要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二十八6)。──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手里拿着以弗得」:原文是「手拿着以弗得下来」。因为挪伯在犹大山地,所以亚比亚他是由高处下来。――《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三6 以弗得是──】大祭司穿的以弗得颜色鲜艳,上面的胸牌镶嵌着十二块宝石,代表以色列人的十二个支派。乌陵和土明放在大祭司以弗得的袋子里。(参2:18的注释。)――《灵修版圣经注释》 【撒上二十三6~14】围绕基伊拉事件的三个人物: 本文讲述基伊拉人的背叛和扫罗追踪大卫的事迹。在这里有三种类型的人:①扫罗把自己当作受委任专门寻求自己的政敌大卫之命的耶和华使者,有严重的精神上的缺陷。但神不仅不会助长人的犯罪,也不与罪人同在;②基伊拉人们:他们向扫罗告密(13节),这是厌弃救他们的大卫的忘恩负义的行为。如果有人为眼前肉身的安乐而不顾正义和真实,践踏恩惠,那人就是现代版的基伊拉人;③大卫面对新危机,大卫向神呼求,得到了神的引领(9~12节)。他没有信靠基伊拉人,唯独信靠神。大卫通过此事件深深体会到,只有神才是唯一可以信赖的(诗27:8~14)。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二十三7】「有人告诉扫罗说:“大卫到了基伊拉。”扫罗说:“他进了有门有闩的城,困闭在里头,这是 神将他交在我手里了。”」 ●「困闭在里头」:原文只是「被禁闭」。――《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三8】「于是扫罗招聚众民,要下去攻打基伊拉城,围困大卫和跟随他的人。」 【撒上二十三9】「大卫知道扫罗设谋害他,就对祭司亚比亚他说:“将以弗得拿过来。”」 【撒上二十三9~10】将以弗得拿过来: 这是得知基伊拉把自己密告给扫罗的事情之后,大卫唯独依靠神的行为。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二十三10】「大卫祷告说:“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啊,你仆人听真了扫罗要往基伊拉来,为我的缘故灭城。」 ●「听真了」:连续两个「听见、听见」,强调用。 ◎ 23:2,5 大卫的目的是拯救基伊拉,但是扫罗的目的是毁灭基伊拉,如果大卫继续留在基伊拉,就与他的初衷不合了。此处也可以看出两个领导者的动机差异。――《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三11】「基伊拉人将我交在扫罗手里不交?扫罗照着你仆人所听的话下来不下来?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啊!求你指示仆人。”耶和华说:“扫罗必下来。”」 ●七十士译本 23:11 没有「基伊拉人将我交在扫罗手里不交?」。――《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三12】「大卫又说:“基伊拉人将我和跟随我的人交在扫罗手里不交?”耶和华说:“必交出来。”」 基伊拉人不敢冒犯扫罗,宁愿出卖大卫,免得像挪伯城那样惨遭屠杀。――《串珠圣经注释》 人若不是属圣灵的,就一定是属肉体的。虽然基伊拉人和大卫一样属于犹大支派,但他们都不能脱离肉体的软弱,必然会出卖救他们的大卫,免得自己像挪伯城那样惨遭屠杀。──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神明确地回答:「扫罗必下来」(11节),基伊拉人「必交出来」(12节),却没有指示大卫当如何去行,而是留给大卫自己判断。因为神的受膏者大卫是要作王的,必须学会在大小事情上体贴神的心意;同样,被神膏抹(林后一21)的新约信徒将来也是要「与基督一同作王」(启二十4)的,也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体贴圣灵的事」(罗八5)。──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基伊拉人的决定乃是人之常情,与自己的性命相比,自己恩人的性命自然比较次要,大卫一行人只好离开这座城。扫罗既然无法掌握大卫的行踪,就无法有进一步的行动了。――《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三13】「大卫和跟随他的,约有六百人,就起身出了基伊拉,往他们所能往的地方去。有人告诉扫罗,大卫离开基伊拉逃走,于是扫罗不出来了。」 “扫罗不出来了”。他放弃追捕。――《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他们所能往的地方去: 文字上是“凡能去的地方,不管是哪里就去了”之意,这表明被扫罗追赶的大卫每逢遇到危机,都遵行神的指示,过着在各处流浪的生活。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跟随大卫的人,已经从「四百人」(二十二2)增加到了「六百人」(13节)。──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神其实早就表明了祂的心意:「拯救基伊拉」(2节)。如果大卫继续留在基伊拉,让扫罗前来「灭城」(10节),就不能「拯救基伊拉」;如果大卫报复基伊拉人的恩将仇报,也不能「拯救基伊拉」。因此,大卫选择体谅基伊拉人的软弱,主动「起身出了基伊拉,往他们所能往的地方去」(13节),让神的心意能满足。大卫的选择正预表了将来那位受膏者基督:「因为神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约三18),所以祂也体谅百姓的软弱,求神「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二十三34)。──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大卫之所以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是因为他的眼睛不是盯住人,而是盯住神,所以在灵里看到是神的手在调动扫罗、调动基伊拉人的心。神既然允许这些事发生,大卫就在这些事上学习脱离人的恩怨,单单体贴神的心意。神也常常兴起我们的「基伊拉」,让我们和大卫一样在「基伊拉」学到功课,不但学会倚靠神,也学会放下自己。──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撒上二十三14】「大卫住在旷野的山寨里,常在西弗旷野的山地。扫罗天天寻索大卫, 神却不将大卫交在他手里。」 犹大的“旷野”是荒凉不毛之地,位于山地和死海之间。大卫和跟随他的人利用这地的许多峡谷和洞穴来躲避扫罗的追捕。“西弗旷野”。距离希伯仑四英里(6.4公里)的贫瘠高地。――《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旷野”指“犹大的旷野”,位于犹大山地与死海之间,荒凉渺无人迹。“西弗旷野”指希伯仑以南西弗附近(二十三24)的一片荒旷高原,为犹大旷野的一部分。――《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西弗旷野的山地」:在犹大的东南部,靠近死海。这一带地方为畜牧之地,另有树林(参15)。――《串珠圣经注释》 扫罗天天寻求: 概括地说明了扫罗为逮捕大卫不择手段行各种事的事实(15,25,26节;24:2;26:2),“扫罗一生作大卫的仇敌”扫罗不能原谅大卫,到他的临终时刻,一天也不能享受平安和休息,神却不将……交与他手里: 神总是成为敬虔信徒们的保护者(诗31:20;46:1;145:20)。如果没有创造天地万物并掌握一切的神的许可,人连一只麻雀的性命也奈何不得(太10:29~31)。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旷野」(14节)指「犹大的旷野」,是位于犹大山地与死海之间的干旱地带。──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西弗旷野」(14节)指希伯仑以南西弗附近的一片荒凉高原,是犹大旷野的一部分。这里有很多旱溪的河谷,容易藏身。这里是犹大山地的东边,而大卫以前活动的地点主要在犹大山地的西边。──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山寨」(14节)原文是复数,表明大卫有许多个山寨。──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山寨」:原文是复数型态,显示大卫一行人有不少「堡垒」。 ●「西弗」:位于西伯仑东南8公里的山上,属于犹大的领域。此处位于基伊拉东南大约21公里。此处已经是中央山地的东边,不同于以往大卫活动的地点主要在中央山地西边。――《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三14~28】非利士人犯境使大卫得以脱险:扫罗的追捕并没有松懈,加上大卫匿居之处的居民西弗人向扫罗告密,大卫的生命危在旦夕。在紧急的关头,神藉非利士人的入侵使扫罗忙于应付外敌,无暇追捕大卫,以致大卫终能脱险。――《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二十三15】「大卫知道扫罗出来寻索他的命。那时他住在西弗旷野的树林里。」 “树林”。更可作:何利。在西弗地之内。――《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树林”亦作“何利沙”,为一地方名。――《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树林」:比较可能是作为一个专有地名「何烈斯」。――《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三15~18】大卫通过与约拿单的会面:①可以摆脱绝望的心情。当时大卫正处于生命受威胁的处境(15节),爱自己如同爱自己生命的挚友约拿单的访问,使他有了新的盼望。同样当我们处于绝望的时刻,主耶稣亲自赐给我们恢复、爱和交通(哀3:19~26;林后1:3~4);②更加信靠神(依靠神得以坚固,16节)。约拿单特别通过信仰上的勉励,加给大卫力量(17节)。出自信仰的勉励,一定来自圣灵(约14:16);③得到了忍耐的心。约拿单的会面,使大卫在遇到极大的苦难和危机时,都不冲动,而能够忍耐,并等候神的旨意直到最后(24:7;26:9)。此次的会面以后,大卫和约拿单没能再见面(撒下1:17~27)。但通过这最后的会面,两人的友情升华到极其美好的爱的境地,成为一段美好的佳话(17节)。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二十三16】「扫罗的儿子约拿单起身,往那树林里去见大卫,使他倚靠神得以坚固,」 虽然扫罗找不到大卫,约拿单却按照他们最后一次会面的地点找到他。――《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这是大卫和约拿单的最后一次见面。约拿单再一次确认了大卫的王权,愿意退居第二位,表明他是一个顺服神的人。──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撒上二十三16~17】约拿单来见大卫,声明支持他,并重申所立之约(18:3; 20:8)带给他安慰和鼓励。――《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二十三16~18】这是大卫和约拿单有生之日的最后一次晤面。袂别后,二人信守盟誓,恩及后人(撒下9章)。――《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撒上二十三17】「对他说:“不要惧怕,我父扫罗的手必不加害于你。你必作以色列的王,我也作你的宰相。这事我父扫罗知道了。”」 约拿单再一次确认大卫的王权(参看二○14,15的脚注),愿意退居第二位,并且再次确认他们两人之间的誓约。约拿单凭他在军事上的英勇,可说是大卫一个不可轻视的对手。――《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约拿单的劝勉:①关于惧怕:约拿单以“不要惧怕”勉励大卫,给他的心里带来平安。同样,当今的信徒面临世俗的威胁和不义的势力的挑战,主耶稣也通过圣经,传达平安的信息(书1:9;太10:31;14:27;17:7;徒18:9;27:24);②关于安全(我父…… 必不加害于你)。有神同在的人,恶人必不能伤他,(但3:19~30;约5:18);③关于盼望(“你必作……
知道了”):神所赐下的预言必定成就(诗37:4~6;太5:18;24:35)。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可能约拿单觉得大卫正在害怕,所以鼓励他「不要惧怕」(17节)。当我们受试炼到一个地步,神也会借着属灵的伙伴来给我们安慰,让我们的信心「倚靠神得以坚固」(16节)。──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加害」:「发现」、「找到」。――《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三18】「于是二人在耶和华面前立约。大卫仍住在树林里,约拿单回家去了。」 【撒上二十三19】「西弗人上到基比亚见扫罗,说:“大卫不是在我们那里的树林里山寨中,旷野南边的哈基拉山藏着吗?」 “旷野”(Jeshimon)指希伯仑东南面的旷野(二三24;二六1,3)。――《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哈基拉”的意思是“沙漠”或“荒地”,指希伯仑南边的旷野(二十六1,3)。――《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树林里山寨」:「何烈斯的堡垒」。 ●「旷野」南边:应作「约斯门」,指犹大旷野东边与死海接壤的带状地区,气候干旱、地势崎岖,相当容易躲藏。 ●「哈基拉山」:字义是「黑暗」,位于约斯门区域中。 ◎这些西弗人应该是为了效忠正统王室而密报大卫行踪。有时候我们也会盲目效忠「正统」,不管那个「正统」是不适合乎神的心意。我们如果处于「正统」的地位,也要常常反省自己是不是如扫罗一般,失去了该地位应该有的素质。我们如果效忠某个正统,有时也要反省一下自己这样无保留的效忠,是不是反而敌对了神。――《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三19~20】西弗人把大卫密告给扫罗,是一种背叛行为:①他们与大卫都是犹大支派的人(7:12),大卫以为至少能得到本支派人的保护,反而受到彻底的背叛(20节);②大卫是把以色列人从非利士人手中拯救出来的恩人(17:40,51;18:30;19:8)。西弗人的密告事件,在属灵的意义上预示,为救罪人降世的耶稣被自己的百姓所排斥(约1:11),并被其门徒之一加略人犹大背叛(太27:3~4)。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二十三19~29】玛云旷野追赶事件: 大卫因西弗人的密告,又一次受扫罗的追杀。称之为“玛云旷野追赶事件”在这事件中,大卫虽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危险的状况(25,26节),但由于扫罗因非利士人犯境抢掠,放弃追击而退兵,大卫从而得以幸免于难。这是神介入保守自己百姓的安全。大卫经历了持续不断的逆境,但却通过这些成就了信仰上的成熟(诗18篇)。由此我们信徒也应通过人生所遇到的苦难,领悟神的旨意,使自己的生命渐渐长大、成熟、满有基督的身量 (太19:29)。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二十三20】「王啊,请你随你的心愿下来,我们必亲自将他交在王的手里。”」 ●「下来」:原文也是「下来、下来」,希望扫罗一定要「下来」。 【撒上二十三21】「扫罗说:“愿耶和华赐福与你们,因你们顾恤我。」 愿耶和华赐福与你们, 扫罗虽在行动上否认神,但嘴上却宣布神的祝福。圣经指这些人说“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赛29:13;太15:8)。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大卫此时写了诗篇五十四篇,说「他们眼中没有神」(诗五十四3)。扫罗的心里早就没有了神,却还是满口「属灵的口头禅」,说「愿耶和华赐福与你们」(21节)。──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顾恤」:「顾惜」、「怜悯」。――《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三22】「请你们回去,再确实查明他的住处和行踪,是谁看见他在那里,因为我听见人说他甚狡猾。」 属圣灵的大卫凡事可以求问神(10~11节),所以他能满有信心地说:「神是帮助我的,是扶持我命的」(诗五十四4);而属肉体的扫罗「眼中没有神」(诗五十四3),只能询问人(22~23节),结果无功而返。──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狡猾」:原文也是「狡猾、狡猾」,强调用。 ◎比起大卫在 23:6,9~13 的状况中,有祭司帮忙求问神,扫罗只能询问人 23:22~23 其间的差异非常明显。一个可以逃离危险,一个却无功而返。――《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三23】「所以要看准他藏匿的地方,回来据实地告诉我,我就与你们同去。他若在犹大的境内,我必从千门万户中搜出他来。”」 ●回来「据实地」告诉:很可能是一个专有地名「拿孔」, 26:4 似乎也是指同一个地名。亦即扫罗到该地等消息。 ●「千门万户」:原文是「千」,也是部队的单位。――《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三24】「西弗人就起身,在扫罗以先往西弗去。大卫和跟随他的人却在玛云旷野南边的亚拉巴。」 “玛云旷野”。邻近玛云城的旷野,在西弗以南五英里(8公里)。“亚拉巴”指一片荒地,是死海南北向的裂谷,但这里解释为犹大旷野的一个地方。――《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西弗在希伯仑东南约6公里。玛云在西弗以南约8公里。亚拉巴的意思为“荒野”,一般指死海附近的荒野,此处指犹大旷野。――《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玛云旷野南边的亚拉巴」:玛云在西弗之南,而亚拉巴则位于约但裂谷的南端,连接红海与死海。――《串珠圣经注释》 「玛云」(24节)位于在西弗以南约8公里。「亚拉巴」(24节)的意思是「荒野」,指犹大旷野和死海连接的地带。──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玛云」:字义是「部落」。应该就是现今的马因废墟。位于西弗南方7公里。 ●「亚拉巴」:字义是「荒野」。指犹大旷野和死海连接的地带。――《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三24~29】神的戏剧性救赎:本文描述了困在绝境中的大卫,因神的保护得到戏剧性救赎的场面,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教训:①神通过人所不能预测的方法施行拯救(徒9:1~9),事实上非利士人入侵决不是为了帮助大卫。神掌管所有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场所,拯救了在那事件中几乎被生擒的大卫;②神决不离弃信赖神的人(弥7:7,8),大卫在极其危急的状况中继续向神祷告,并信靠神经历了神的救赎(诗63)。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二十三25】「扫罗和跟随他的人去寻找大卫。有人告诉大卫,他就下到盘石,住在玛云的旷野。扫罗听见,便在玛云的旷野追赶大卫。」 【撒上二十三26】「扫罗在山这边走,大卫和跟随他的人在山那边走。大卫急忙躲避扫罗,因为扫罗和跟随他的人,四面围住大卫和跟随他的人,要拿获他们。」 山那边走: 这里的山是指“玛云旷野”的山。扫罗的军队在这里分为两队,展开夹攻的阵式。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二十三27】「忽有使者来报告扫罗说:“非利士人犯境抢掠,请王快快回去。”」 【撒上二十三28】「于是扫罗不追赶大卫,回去攻打非利士人。因此那地方名叫西拉哈玛希罗结。」 “西拉哈玛希罗结”。即避难的盘石。――《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西拉哈玛希罗结”是“隔离的盘石”之意,纪念扫罗在此虽与大卫近在咫尺,始终未能追上。――《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西拉哈玛希罗结」:意思是「分开(将扫罗与大卫分开)的岩石」。――《串珠圣经注释》 神借着扫罗来追赶大卫、拆毁大卫,目的是要造就大卫,而不是败坏大卫。因此,神的手是有分寸的,祂允许大卫被破碎,却不允许大卫被害。所以,当大卫被扫罗「四面围住」(26节)、走投无路的时候,神就使用仇敌非利士人拯救了大卫(27~28节)。而大卫只有经过了神这样的保守,才能为我们留下夸胜的诗篇:「耶和华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还怕谁呢?耶和华是我性命的保障,我还惧谁呢」(诗二十七1);「虽有军兵安营攻击我,我的心也不害怕;虽然兴起刀兵攻击我,我必仍旧安稳」(诗二十七3);「因为我遭遇患难,祂必暗暗地保守我;在祂亭子里,把我藏在祂帐幕的隐密处,将我高举在盘石上」(诗二十七5)。──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攻打」:「遭遇」、「面对」、「迎战」。 「西拉·哈玛希罗结」(28节)的意思是「分隔之岩」。──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西拉‧哈玛希罗结」:字义是「逃亡之崖」或「区隔之崖」。――《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三29】「大卫从那里上去,住在隐基底的山寨里。」 “隐基底”。即小山羊的泉源,希伯仑以东一个绿洲,在死海的海岸之上;这地以其青葱繁茂的葡萄园而知名(歌一14)。――《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隐基底”的意思是“山羊泉”,在死海西边,为犹大旷野中最大的一块沃土。沙漠绿洲,旧约诗歌常有提及(歌一14)。――《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隐基底”的意思是“山羊泉”,在死海西边,为犹大旷野中最大的一块沃土。沙漠绿洲,旧约诗歌常有提及(歌一14)。――《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隐基底」:死海西岸干旱地带中的绿洲,以盛产葡萄闻名(参歌1:14)。――《串珠圣经注释》 「隐·基底」(29节)的意思是「小羊的泉源」,是死海西岸边的一个绿洲,盛产葡萄(歌一14)。这是一个陡峭、蜿蜒的峡谷,从海拔三百多米的犹大旷野下降到海平面以下四百米的死海,有许多泉水和洞穴。──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隐基底」:字义是「小羊的泉源」,是死海边的一个绿洲。――《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三29 隐基底】隐基底绿洲位于死海中部,耶路撒冷东南约三十五哩之处。源源不绝的泉水,使它在这荒芜地区,洒上了一抹生命和色彩。在其悠久历史中,这地曾经用作祭仪场所、军事岗哨、商业中心。大卫选择这个地区的理由,大概是基于这一带洞穴的数量和水源的供应。考古学家在这附近发现了好几个分裂王国时代(主前八至七世纪)的堡垒。一个建于水泉,另一个则建于峭壁顶部,可以俯瞰方圆数哩内的游人。──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思想问题(第23章)】 1 本章记载了大卫与耶和华之间「有问有答」的关系,表明了大卫对神的尊敬,也看见神指示大卫当行的道路。你是否羡慕大卫与神的关系?你是否学大卫一样,凡事尊神为大、求问祂旨意? 2 大卫在决定应否出击非利士人时,要考虑那些正面和负面的因素?整个过程可否供我们借镜? 3 面对扫罗兵临基伊拉城的危险,大卫的祷告如何重复地称呼神和他自己?这显示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4 约拿单冒险到树林去见大卫,「使他倚靠神得以坚固」。大卫得此良友,「夫复何求」!但约拿单这样做对他父亲与他本人有何影响?你愿否付上代价,使你的好友「倚靠神得以坚固」? 5 西弗人和基伊拉人面对扫罗寻索大卫的命一事,反应有何异同?你认为他们的做法可取吗? 6 在玛云旷野,扫罗差点捕获大卫(26),到最后才藉非利士人的犯境转移扫罗的注意力(27~28)。你认为大卫从这次经历学到什么功课?参诗18:31。 7 扫罗一点也不罢休地寻索大卫的命,但神却保护他,约拿单也安慰鼓励他,使他在黑暗中仍见曙光。你曾否有过大卫这样的经历?这经历对你的信仰生活有何帮助? ──《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二十三29~二十四22】大卫在隐基底放过扫罗:扫罗在追杀大卫时,独自撞进大卫躲藏的洞穴,给大卫下手杀他的好机会,但大卫怜惜神的受膏者,未加以伤害。扫罗得悉此事,暂时良心发现,承认过错,并恳求大卫将来登基后放过他的子孙。――《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