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第十八章例证与灵感集锦 【士十八1 但支派怎么还未“得地为业”?】约书亚已经将足够的地分给但支派居住(参书19:40-48)。但是,因为他们没有倚靠神的帮助去占领那地业,所以亚摩利人强逼他们进入山地,不容他们下到平原(1:34)。他们不去争战夺取自己分得之地,反喜欢往北面去找新地方,因那里的居民比较容易对付。在他们往北行的时候,有些人经过米迦的家,偷了他的偶像。──《灵修版圣经注释》 【士十八3问道于盲】「你在这里作甚么?你在这里得甚么?」
寻求引导,要找对人才行。 【士十八4~6 米迦在家中设立“私人祭司”有何不妥?】祭司和协助他们的人,皆是利未支派的人(参民3:5-13)。他们要服事百姓,教导他们敬拜神之道,并且在示罗会幕以及在境内指派的城市举行敬拜的礼仪。而这个不顺命的祭司显出对神的不尊敬,因为(1)他在家庭中举行礼仪。祭司的职分应单单在会幕里,或神指定的城邑里履行。这种规定的目的,在于防止人改变神的律法。(2)他带去偶像(18:20)。(3)他声称为神发言,其实神并没有借着他说话(18:6)。──《灵修版圣经注释》
【士十八11~26 我为甚么去教会?】从这整件事看来,并没有人想敬拜神;相反的,他们都想利用神,得到好处达到自己的目的。现在有些人去教会是为着使自己心灵有寄托,被人接纳,卸脱罪咎,跟生意上的朋友打交道,拉生意。所以要小心,不要为私利去顺服神,乃要作舍己的事奉和敬拜。──《灵修版圣经注释》 【士十八24「你们将我所作的神像和祭司都带了去。」】 人为的一切都不能永存。犹太人的祭司制度没有继续下去,他们只是人,终必过去。人究竟不能供应生命永远的需求。这需求是对神的仰慕,也是从神而来的。 我们的大祭司永不改变——在我们四围的一切都改变,甚至感受中没有雨天是完全一样的。色彩逐渐加深而成为深秋枯萎的颜色。但是主永远长存,祂的祭司职分永不改变。对我们先祖是这样,对我们也是一样。祂是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都是一样的。 祂必恒常顾念人的需要——人为的祭司顾念人们都是顾此失彼,不能全部周全。但是基督的怜悯是无限的,人们纵如给子群集在主面前,也不致影响祂对我们的关怀与爱。 祂必为我们罪恶施恩惠——我们犯罪与过失,使主更接近我们,为拯救施恩。但支派的人使米迦因失去神像与祭司而悲哀。但是现在的事,将来的事,在高处的、在底处的或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祂长远活着,为我们代求。我们既有大祭司治理神的家,就更诚信到神面前。 ──迈尔《珍贵的片刻》 【士十八24 如果我失去了有形无形的财产、名誉、地位,是否就一无所有?】米迦制造偶像,又雇一个祭司来料理他家人的宗教事务。在但人夺去他的偶像和祭司的时候,他就落个一无所有。这是何等虚空的属灵光景!偶像本来毫无价值,竟然在人的生活中取代了神。有些人殚精竭虑地追逐金钱、成就、财产、事业,把这些当作偶像,如果这些偶像被挪去的话,就只剩下空壳。要想保护你自己不受那样的损失,惟有将你一生全投入永活的神身上,衪是你永远不会失去的。──《灵修版圣经注释》 【士十八27 拉亿城也属于应灭之城吗?】但支派的人有没有权利屠杀拉亿城的人呢?绝对没有。神吩咐以色列人要肃清、毁灭某些城市,是因为那里敬拜偶像与邪恶,但拉亿并不列在其中。它并不在分给但支派的地业内,那地的百姓也是安居平和之民,和好战的迦南人有天壤之别。但是但支派的人罔顾神的律法。神的律法只吩咐他们毁灭拜偶像的城市(参申13:12-15)。但支派的人本身就犯了这种罪。这件事说明这支派已偏离神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灵修版圣经注释》 【士十八27 但支派攻下拉亿城是得了神的默许吗?】我们不能只看但支派的人顺利地攻占了拉亿,就认为他们的行动是合理的。他们敬拜偶像的事表明,神并没有与他们同行。现在有许多人以表面的成功,证明他们错误的行动是合理的。他们以为财富、声誉、或者不遭患难,皆是神赐福的表征。但是圣经中有许多故事说明,行恶也会得到属世的顺利(参王下14:23-29)。成功并不表明神的悦纳。不要以个人的成功,作为你是否讨神喜悦的标准。──《灵修版圣经注释》 【士十八30~31 我有没有以神不喜欢的方式敬拜祂,像但人一样?】但支派的人偷了米迦家中的神像以后,把它放在拉亿。他们敬拜这些偶像,实际上是否认神(参出20:1-5),但他们可能以为可藉此敬拜神(参出32:4-5的注释)。敬拜神像,即使在有些方面与真正的敬拜方式相似,也不是敬拜神。现代人犯这同样的错误,他们说自己是基督徒,却并不真正的相信神的大能,或改变行为以符合神的期望。敬虔不能只是口头上的宣称,它必须真真实实地成为我们的动机与行为。 但支派的人往北方觅地居住。──《灵修版圣经注释》 【士十八31 这句话里含了甚么意思?】示罗可能于撒母耳记上第四、五两章所记载的事件中被毁;那些事件发生在此处所述的时间后不久。因为示罗是以色列人的宗教中心,所以神的律法规定,所有的男丁都要一年三次上去守宗教节期。但是,但支派的人在他们新占领的地界之中设立偶像和祭司。那地距离示罗约有129公里,这就可能成为他们不遵守律法规定的借口。这件事进一步表明他们不尊敬神。──《灵修版圣经注释》 【士十八31 我是有些不好的习惯,但也不算甚么大毛病,所以……】神将利未祭司散布在以色列全地,以及在示罗设立会幕,使以色列人保持真正的敬拜。这事件说明异教的感染力和败坏的道德,会渗入以色列人习俗的每个角落。他们进入应许地以后,虽过了三百年,仍未能将那地拜偶像的邪风恶俗除去。 在你的生活中可能有种倾向,容让“无伤大雅”的习惯各自占据小小的地盘,但是这些可能变成管辖你的力量。你随从的世界体制中的价值、态度、与习俗,若用神的真理来衡量,就能把他们显明。一旦认识真相,就要加以根除。──《灵修版圣经注释》 【怀恩早祷】 经文默想:士师记18 1 在那些日子,以色列中没有王。那时,但支派还在寻找可居住的地业,因为直到那一天,在以色列的众支派中,但支派仍没有得着地业。 2 于是但人从琐拉和以实陶,差派他们家族中的五个勇士,去窥探查察那地,对他们说:“你们去查察那地吧。”他们来到以法莲山地,进了米迦的家,就在那里住宿。 5 他们对他说:“请你求问 神,使我们知道我们要走的道路是否顺利。” 6 祭司对他们说:“你们平安地去吧,你们要走的道路是蒙耶和华悦纳的。” 7 于是那五个人离开了,来到拉亿,看见那里的人民安然居住,好像西顿人一样,生活平静安稳;在那地又没有人掌权,使他们受屈辱;他们离西顿人也很远,也没有与别人来往。 11 于是但人的家族中有六百人,带着兵器从那里出发,就是从琐拉和以实陶出发。 18 当那五个人进了米迦的家,拿走雕像、以弗得、神像和铸像的时候,祭司就问他们:“你们作甚么呢?” 19 他们回答他:“不要出声,用手掩着你的嘴,跟我们走吧,好作我们的师父和祭司。你作一家的祭司好呢?还是作以色列中一个支派一个家族的祭司好呢?” 20 祭司心里高兴,就拿着以弗得、神像和雕像,来到众人中间。 24 米迦回答:“你们把我所做的神像和我的祭司都带走了,我还有甚么呢?你们怎么还问我:‘你作甚么’呢?” 26 但人继续走他们的路;米迦见他们比自己强,就转身回自己的家去了。 27 但人把米迦所做的神像和他的祭司都带走,他们来到拉亿,去到平静安居的人民那里,就用刀剑击杀了他们,又用火烧了那城。 28 没有人搭救,因为离西顿很远,他们又与别人没有来往。这城位于靠近伯.利合的山谷中。但人重建那城,住在其中。 个人祷告感言 但人就为自己把那雕像立起来;摩西的孙子、革顺的儿子约拿单和他的子孙,都作了但支派的祭司,直到那地遭受掳掠的日子。神的殿在示罗有多少日子,但人为自己设立米迦所做的雕像也有多少日子。士师记18:30-31 赞美信实无变的主,我们在天上的父上帝。黑夜不能使祢看不见我们,只有罪孽把我们被遮盖,使祢掩面不看我们。我们清早起来,谦恭敬虔地到祢的面前,求祢赦免我们的罪,医治我们的地,赐我们一个更新的心灵,今日行事为人都以祢的圣言为基础,远离不义,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好讥笑的人的座位。 求天父赦免我们的罪,我们竟然享用祢太多的恩典而失去属灵的运动。原谅我们误用祢的赐福和保守而失去儆醒,不肯去努力抵挡魔鬼。饶恕我们失去祢应许之地,在流离失所中,更去追求罪中之乐,渐渐远离祢,又为自己铸造以弗得和神像。饶恕我们把祢看成有求必应的神龛。 感谢赞美主耶稣,祢是匠人所弃的石头,却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除祢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感谢祢让我们奉祢的名,就可以直接的向天父祷告,不需要假手于人。感谢祢应许我们,若两三个人同心祷告,祢就在我们中间。感谢祢叫我们经历出于信心的祷告,可以使病人康复,祢必叫他起来;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 主耶稣赦免我们的罪,我们远离祢应许之地,用世俗的眼光及方法,各人偏行己路,掉入更大的陷阱之中。原谅我们失去属灵的能力,失去属灵的方向,失去敏锐醒觉的能力、甚至失去了我们的使命。饶恕我们甚至变本加厉,是披着羊皮的基督徒,没有把老我钉十架,基督没有活在我们心中,生命仍是浮浮沉沉在罪海之中。 求圣灵祢来复兴我们,用基督的宝血来洗涤我们整个人的生命,赐我们辨别诸灵的能力,不再被虚假的神纸,虚假的权威发出的谬论,和搧动人心的计谋所迷惑。求祢保守我们的信心和盼望,不被疫情和天灾人祸牵着我们的鼻子走。坚信有圣灵祢的同在,任何境况都是天堂。 求圣灵来复兴我们众教会,赐我们忠心爱人的牧长领袖,甘心乐意放下自我,愿为群羊遮风挡雨,坚守上帝所颁的圣旨、圣召,在神和人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求圣灵赐我们众教会完全的爱心,肢体间用和平彼此联络。赐我们每一所教会都能上下同心,彼此宽容,互相接纳,竭力活出祢所赐的合而为一的心,拆除中间隔断的墙,叫我们早日经历心里所愿的,祈求就必为我们成就。 祷告乃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求。诚心所愿!── 小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