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士师记第六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第五位士师基甸()

    一、以色列人因行恶受米甸人欺压而呼求神(1~7)

    二、神差先知向百姓申明他们受欺压的原因(8~10)

    三、神的使者向基甸显现并呼召他前去攻敌(11~16)

    四、基甸寻求蒙召的证据(17~40)

          1.基甸献礼物并筑「耶和华沙龙」坛(17~24)

          2.基甸奉神命拆毁他父亲所筑巴力的坛(25~32)

          3.基甸奉神命率军迎敌,基甸再寻求必胜凭据(33~40)

 

贰、逐节详解

 

【士六1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就把他们交在米甸人手里七年。

   〔吕振中译〕以色列人又行永恒主眼中看为坏的事,永恒主就把他们交在米甸人手里七年。

   〔原文字义〕恶的事」坏的,恶的;「米甸」争斗。

   〔文意注解〕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就把他们交在米甸人手里七年」:『米甸人』是亚伯拉罕与基土拉所生的后代(参创二十五2),曾与摩押人一起聘请巴兰来咒诅以色列人(参民二十二4)

   〔话中之光〕()一个世代过去了,时间再次冲淡了人的记忆,「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这样一再软弱、跌倒的经历,在我们身上也同样真实:我们多少都知道属灵的道理,知道自己软弱的原因,也知道什么能让我们重新刚强起来,还知道这种反复会一再地出现。但却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要软弱的时候还是会软弱。

         ()神从一开始就知道祂所拣选的「是硬着颈项的百姓」(出三十二9),决不可能谨守律法,但神还是容忍他们一再地落在软弱里、又一再地施行拯救。因为神要我们从他们的经历中,看到自己的罪人本相:人的天然生命是如此地悖逆,以致亚当的后裔完全没有办法胜得过自己:「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罗三20)。生在亚当里的人唯有认清了自己的罪、痛恨自己的罪,才有可能甘心地活在基督里,不脱离基督里的地位:「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直到永生」(21)

 

【士六2米甸人压制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因为米甸人,就在山中挖穴、挖洞、建造营寨。

   〔吕振中译〕米甸人压制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因为米甸人,就在山中挖穴、挖洞、建造营寨。

   〔原文字义〕压制」刚强,战胜;「营寨」堡垒,要塞。

   〔文意注解〕米甸人压制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因为米甸人,就在山中挖穴挖洞、建造营寨」:『压制』指被强大的力量所制伏;『挖穴挖洞』指以色列人为了自我保护,他们离开居所住到隐藏的山洞里;『建造营寨』指具有防卫措施类似山寨的集中居住点。

 

【士六3以色列人每逢撒种之后,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都上来攻打他们,

   〔吕振中译〕以色列人每逢撒种之后,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都上来攻打他们,

   〔原文字义〕亚玛力」山谷的居住者。

   〔文意注解〕以色列人每逢撒种之后,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都上来攻打他们」:『撒种之后』指阳历的十月、十一月之间,此时刚刚完成一年的收割,也撒下了大麦小麦的种子,百姓正在打谷;仇敌此时前来攻击,目的是抢夺粮食;『亚玛力人』是雅各的孪生哥哥以扫的后代(参创三十六16);『东方人』指东方沙漠的游牧民族,即今日的阿拉伯人。

 

【士六4对着他们安营,毁坏土产,直到迦萨,没有给以色列人留下食物,牛、羊、驴也没有留下。

   〔吕振中译〕对着他们安营,毁坏土产,直到迦萨,没有给以色列人留下食物,牛、羊、驴也没有留下;

   〔原文字义〕迦萨」强壮。

   〔文意注解〕对着他们安营,毁坏土产,直到迦萨,没有给以色列人留下食物,牛、羊、驴也没有留下」:『直到迦萨』迦萨位于沿海非利士地南端;米甸人的攻袭从北方开始(33),下到迦萨,可见影响范围之广。

 

【士六5因为那些人带着牲畜帐棚来,像蝗虫那样多,人和骆驼无数,都进入国内,毁坏全地。

   〔吕振中译〕因为那些人带着牲畜帐棚来,像蝗虫那样多,人和骆驼无数,都进入国内,毁坏全地。

   〔原文字义〕毁坏」毁灭,破坏。

   〔文意注解〕因为那些人带着牲畜帐棚来,像蝗虫那样多,人和骆驼无数,都进入国内,毁坏全地」:『带着牲畜帐棚来』指他们四处游走掠夺财物,到特定场所支搭帐棚居住;『像蝗虫』形容数目众多,而且破坏力极强;『骆驼』作运输工具,可以长距离搬运掠夺物。

 

【士六6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缘故,极其穷乏,就呼求耶和华。

   〔吕振中译〕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缘故,极其穷乏,就呼求永恒主。

   〔原文字义〕极其」极度地,非常地;「穷乏」衰弱,低下。

   〔文意注解〕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缘故,极其穷乏,就呼求耶和华」:『极其穷乏』因牲畜和财物被掠夺殆尽。

   〔话中之光〕()神已经警告过,百姓若离弃神、拜偶像,神「就使天闭塞不下雨,地也不出产,使你们在耶和华所赐给你们的美地上速速灭亡」(申十一14)。我们若离弃真神、追求各种财神,神必然会让我们「将工钱装在破漏的囊中」(哈一6),结果是「极其穷乏」、一场空。

         ()以色列人到山穷水尽时再一次回转归向神,假使一直信靠祂,就可以免受许多无谓的痛苦!我们不应当等到穷途末路的时候才归向神,应当每天求祂帮助。这并不是说人生会因而轻松安逸,我们仍然会遇到挣扎,但神必赐我们力量,使我们能在风浪中过得胜的生活。不要等到力量用尽的时候才求告神,在任何境遇之中都要先求告祂。

 

【士六7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缘故,呼求耶和华,

   〔吕振中译〕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缘故,呼求永恒主,

   〔原文字义〕呼求」哀号,呼喊。

   〔文意注解〕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缘故,呼求耶和华」:『呼求耶和华』以色列人在庄稼连续欠收七年以后,挣扎于饥饿的死亡在线;在这种令人绝望的困境中,他们想起了神在过去几十年的帮助,才又开始向祂呼求。这种呼求的动机,并不是因为痛感自己的罪行,而是因为米甸人的缘故。

   〔话中之光〕()以色列人在饥饿的死亡在线挣扎。在这种令人绝望的困境中,他们想起了神在过去几十年的帮助,又开始向他呼求。虽然他们曾令人伤心的忽视神,并拒绝他的呼召,直到他们到了穷途绝境,但神仍然倾听他们的呼求声。这表明神是一个多么愿意赦免人并倾听祷告的神。神这样的慈怜,对罪人的悔改和归向他应该是一个巨大的激励。

 

【士六8耶和华就差遣先知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曾领你们从埃及上来,出了为奴之家,

   〔吕振中译〕永恒主就差遣先知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永恒主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曾领你们从埃及上来,出了为奴之家,

   〔原文字义〕差遣」打发,送走。

   〔文意注解〕耶和华就差遣先知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先知』指被神差遣为祂说话的人。

         「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曾领你们从埃及上来,出了为奴之家」:『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先知奉神的名说话,往往以这种形式开头;『为奴之家』以色列人在埃及被奴役(参出一11),故称埃及「为奴之家」。

 

【士六9救你们脱离埃及人的手,并脱离一切欺压你们之人的手,把他们从你们面前赶出,将他们的地赐给你们。’

   〔吕振中译〕救你们脱离埃及人的手,并脱离一切欺压你们之人的手,把他们从你们面前赶出,把他们的地赐给你们』;

   〔原文字义〕欺压」压迫,挤压。

   〔文意注解〕救你们脱离埃及人的手,并脱离一切欺压你们之人的手」:『一切欺压你们之人』指米所波大米人(参士三7~11)、摩押人(参士三12~30)、非利士人(参士三31)、迦南各族人(参士四章)

         「把他们从你们面前赶出,将他们的地赐给你们」:『他们的地』包括约但河东亚摩利人的地,以及河西迦南七族人的迦南地。

 

【士六10又对你们说:‘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你们住在亚摩利人的地,不可敬畏他们的神。你们竟不听从我的话。’”

   〔吕振中译〕又对你们说:『我是永恒主你们的神。你们住在亚摩利人的地,不可敬畏他们的神。你们竟不听从我的话。』”」

   〔原文字义〕亚摩利」山居者。

   〔文意注解〕又对你们说: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神在此重申祂和以色列人的关系,是他们唯一的真神(参出六7)

         「你们住在亚摩利人的地,不可敬畏他们的神。你们竟不听从我的话」:『住在亚摩利人的地』亚摩利人在此代表迦南七族,故指迦南地;『竟不听从我的话』指以色列人转去敬拜偶像假神。

   〔话中之光〕()百姓所关心的,是尽快脱离苦难、不再「极其穷乏」(6),而不是听神的教训;而神所关心的,却是百姓与神之间恢复正确的关系。当我们祷告的时候,也常常只关心怎样尽快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不是听神的话语;但神所关心的,却不是立刻挪去我们的难处,而是让我们的生命在难处中被神改变,长成神儿子的样式。

         ()以色列百姓身陷患难,才呼求耶和华的帮助,可谓不幸中的万幸。但他们并没有真诚悔改,而是再次陷入罪孽,藐视神的恒久忍耐(参罗二4)。神不喜悦恶人消亡,惟喜悦恶人转离所行的道(参结三十三11)、乐意悔改。预防陷入罪、积极增长信心,比悔改更有价值(参腓一25)

 

【士六11耶和华的使者到了俄弗拉,坐在亚比以谢族人约阿施的橡树下。约阿施的儿子基甸,正在酒那里打麦子,为要防备米甸人。

   〔吕振中译〕永恒主的使者到了俄弗拉,坐在亚比以谢族人约阿施的橡树下。约阿施的儿子基甸正在酒醡那里打麦子,为要防备米甸人。

   〔原文字义〕俄弗拉」幼鹿;「亚比以谢」我父是帮助;「约阿施」神的赏赐;「基甸」砍伐人;「防备」逃离。

   〔文意注解〕耶和华的使者到了俄弗拉,坐在亚比以谢族人约阿施的橡树下」:『耶和华的使者』有时是指天使,但有时是指神自己,亦即神的第二位格,以人的形象向人显现,此处应指后者(16);『俄弗拉』确实地点不详,可能位于玛拿西支派境内的示剑附近;『亚比以谢族』玛拿西的后裔,住在河西地(书十七2)

         「约阿施的儿子基甸,正在酒那里打麦子,为要防备米甸人」:『基甸』是本章的主角,神呼召他起而带领以色列人对抗米甸人;『在酒那里打麦子』打麦子通常是用牲畜拉着碌碡,在平坦宽敞的禾场上进行,基甸害怕米甸人来抢,收成可能也不多,所以只敢躲在狭窄的「酒醡」里以手工打谷。

 

【士六12耶和华的使者向基甸显现,对他说:“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

   〔吕振中译〕永恒主的使者向基甸显现,对他说:『有力气英勇的人哪,永恒主与你同在。』

   〔原文字义〕大能」力量,能力;「勇士」强壮的,大能的。

   〔文意注解〕耶和华的使者向基甸显现,对他说: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大能的勇士』指身体强健、勇气过人的适龄男子;『耶和华与你同在』问候语。

   〔话中之光〕()此时基甸可能已近中年,因为他有一个十多岁的儿子(参士八20)。他也可能已拥有很多仆人,甚至个人随从或扈从(参士七10),但是事实上他拥有很好的声誉,他不认为做仆人所作的农活有损于他的身份而不值得去做。这一点很值得注意,就是当神出现在人们面前时,祂 选召他们做一件事,或传给他们一个属天的信息,即往往是使用那些忙于平凡工作的人,就如打鱼的使徒,或看护羊群的牧人。一个在工作中诚实守信,兢兢业业的人比无所事事的懒人更容易遇见天上的使者,因为神不会在他的圣工上使用懒惰之人。

 

【士六13基甸说:“主啊,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我们何至遭遇这一切事呢?我们的列祖不是向我们说,耶和华领我们从埃及上来吗?祂那样奇妙的作为在哪里呢?现在祂却丢弃我们,将我们交在米甸人手里。”

   〔吕振中译〕基甸说:『唉,我主阿,永恒主如果与我们同在,我们何至遭遇这一切事呢?我们的列祖不是向我们说『永恒主领我们从埃及上来』吗?他那样奇妙的作为在哪里呢?现在他却丢弃我们,把我们交在米甸人手里。』

   〔原文字义〕遭遇」碰上,遇见;「奇妙的」卓越的,非凡的;「丢弃」离开,背弃。

   〔文意注解〕基甸说:主啊,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我们何至遭遇这一切事呢?」:『主啊』原文类似称呼对方「先生」的尊称。基甸的回话,是质问对方的问候语:自己的境遇,显明并没有神的同在。

         「我们的列祖不是向我们说,耶和华领我们从埃及上来吗?祂那样奇妙的作为在哪里呢?现在祂却丢弃我们,将我们交在米甸人手里」:意指:(1)倘若神真的同在,怎么没有显出祂奇妙的作为呢?(2)结论是,我们被神丢弃了。

   〔话中之光〕()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我们何至遭遇这一切事呢?」基甸的语气里带着讽刺,他说出了一半的事实,却没有说出另一半的事实,就是先知责备的:「你们竟不听从我的话」(10)。当我们落到属灵的黑暗里时,遇到难处也会像基甸一样,第一反应就是怨天尤人,抱怨神「丢弃我们」,抱怨神「奇妙的作为」只是历史(8~9),而不是省察自己在神面前的亏欠。

         ()以色列人的可憎罪恶,招来患难,基甸却试图把患难的责任推给神。面对逆境,信徒常常会发出这种抱怨(参耶十二1;哈一13),陷入失意和沮丧,远离神的旨意,为自己选择安逸自私的生活找出合理的解释。但以马内利的神应许,断不会漠视顺服祂旨意的人,祂必使仇敌衰败(参诗三十七1~2;一百三十九9~10)。因此,无论怎样的光景,神的百姓都要与神同行,不可停止与神同行的脚步,把患难当作操练和悔改的机会(参亚十四9;太二十八20)

         ()基甸断言:「耶和华丢弃我们,将我们交在米甸人手里。」事实是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神从没有丢弃祂的百姓,而是的百姓离弃了祂。况且,以色列人自己的软弱致使他们任意妄为,从力量的源头离开,把自己交在了米甸人的手里。神的确没有行一个神迹让米甸人远离他们,但神没有干预人的事务。当人选择与祂的计划相反的道路时,祂没有强迫人的意志,祂没有阻止这个发展进程的自然结果。人类没有权利在这事情上责备神未对他们的利益实施干预。另一方面,当人选择与神同工时,祂就又能为他们工作并成就大事。

         ()这种悲惨的光景 并不罕见,常有人因为遭受苦难、压迫、贫困而灰心,以为被神丢弃,或者认为神不管什么事,一点都没有显出大能,没有帮助祂的子民,所以就将神放弃了。但那些一直相信神的人,借着不灰心的祷告,忍耐等候,最后必要看见神的大能作为,彰显出来,那时要多么欢喜,重新得到力量,起来为神作见证。这一段的时间是不容易过的,是极大的试炼,然而经过之后,信心要变为比精金更为宝贵。

 

【士六14耶和华观看基甸,说:“你靠着你这能力去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吗?”

   〔吕振中译〕永恒主观看基甸,说:『你靠着你这能力去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吗?』

   〔原文字义〕观看」转视,转向;「拯救」解救,释放。

   〔文意注解〕耶和华观看基甸,说:你靠着你这能力去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吗?」:『观看』意指同情地注视;『你这能力』表示神应许将驱敌的能力赐给你;『我差遣你去』表示神应许与你同在。

 

【士六15基甸说:“主啊,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玛拿西支派中是至贫穷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

   〔吕振中译〕基甸说:『唉,我主阿,我拿甚么来拯救以色列呢?你看,我的家族在玛拿西中是至卑微的,我、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

   〔原文字义〕玛拿西」导致遗忘;「至贫穷」低下的,贫穷的;「至微小」小的,卑微的。

   〔文意注解〕基甸说:主啊,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主啊』原文与13节的「主啊」不同字,这里是对神的尊称,可以译为「上主」(英文ESV译本)『我有何能』诚实地承认自己的无能,是获得神伟大恩典、能力的前提(出三11;四10;耶一6;林前十五8;林后十二9~10)

         「我家在玛拿西支派中是至贫穷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至贫穷的』含有软弱无力的意思;『至微小的』含有未受重视的意思。

   〔话中之光〕()「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诚实地承认自己的无能,是获得神伟大恩典、能力的前提(参出三11;四10;耶一6;林前十五8)。只有正视自己的腐败、软弱,认识到在神里面的坚定异象和具体计划,才能成为建设伟大天国的生力军。

         ()人若自认为是「大能的勇士」(12),就堵住了支取神大能的管道;人若承认自己是「至贫穷的、至微小的」,自己那点微薄的能力反而能「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人」(14)。因为不是人自己的能力够用,而是因为有神的差遣(14)和同在(16)

         ()认识自己的微小――认识自己:在神面前谦卑顶容易,在人面前,和人比较的谦卑,却是顶难。说我是至微小的容易,说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不容易。说我的父家是贫穷的容易,说我的父家在玛拿西支派中是至贫穷的,不容易。别人看见他面上的光,自己还不知道有光,就是得胜者。凡用镜子看自己面上的光的,都不是得胜者。大卫虽然受膏了,仍看自己是条狗。有得胜者的实际,而不负得胜者的名称的,都是得胜者。

 

【士六16耶和华对他说:“我与你同在,你就必击打米甸人,如击打一人一样。”

   〔吕振中译〕永恒主对他说:『我和你同在,你就必击打米甸人,如击打一人一样。』

   〔原文字义〕击打」打击,攻击。

   〔文意注解〕耶和华对他说:我与你同在,你就必击打米甸人,如击打一人一样」:『耶和华』表示11节「耶和华的使者」就是神自己;『我与你同在』神正式表明与基甸同在;『如击打一人一样』含有易如反掌的意思。

   〔话中之光〕()我们就像基甸一样,蒙召以特定的方式事奉神,神也应许要赐给我们所需的装备与力量,我们还是常常推辞。你若提醒神自己不够资格,就是暗示祂不完全了解你的处境,或者在说祂对你的判断并不准确。不要花时间向神推辞,要花时间来做神要你做的工作。

         ()今天,每一个新约信徒都被主差遣、有主的同在(太二十八18~20)。因此,当我们承认自己一无所有、一无所能的时候,我们手里的那点「五饼二鱼」(太十四17)就可以被主大大使用,成就祂的大使命。

 

【士六17基甸说:“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给我一个证据,使我知道与我说话的就是主。

   〔吕振中译〕基甸说:『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给我一个证据,使我知道和我说话的就是主。

   〔原文字义〕蒙恩(原文双字)」找到,寻见(首字);恩宠,恩惠(次字);「证据」记号。

   〔文意注解〕基甸说: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给我一个证据,使我知道与我说话的就是主」:『给我一个证据』原文是与「神迹」同一字的「记号」(参出四8),证明是出于神;『就是主』原文是「就是你」。

   〔话中之光〕()基甸不是没有信心,而是因为谨慎,所以要求「一个证据,使我知道与我说话的就是主。」有信心的人不可试探神,但「总要试验那些灵是出于神的不是,因为世上有许多假先知已经出来了」(约壹四1)。而自称「我不试探耶和华」(赛七12)的亚哈斯王,实际上才是对神没有信心、没有兴趣。

 

【士六18求你不要离开这里,等我归回,将礼物带来供在你面前。”主说:“我必等你回来。”

   〔吕振中译〕求你不要离开这里,等我归回把礼物带来供在你面前。』主说:『我必等你回来。』

   〔原文字义〕归回」来到;「礼物」贡物,礼品;「供在」放置,安置。

   〔文意注解〕求你不要离开这里,等我归回,将礼物带来供在你面前」:『礼物』原文是向神奉献的「贡物或祭物」。

         「主说:我必等你回来」:表示神容许基甸求证的行为。

 

【士六19基甸去预备了一只山羊羔,用一伊法细面作了无酵饼,将肉放在筐内,把汤盛在壶中,带到橡树下,献在使者面前。

   〔吕振中译〕基甸去预备了一只山羊羔,用一伊法细面做了无酵饼,把肉放在筐内,把汤盛在壶中,带到橡树下,献在使者面前。

   〔原文字义〕预备」做,制作,完成。

   〔文意注解〕基甸去预备了一只山羊羔,用一伊法细面作了无酵饼」:『一伊法细面』约折合22公升的细面,另加上一只山羊羔,是相当厚重的礼物,表示基甸诚心付出代价以求证对方真的是神。

         「将肉放在筐内,把汤盛在壶中,带到橡树下,献在使者面前」:『肉汤』表示山羊羔已经被煮过。

 

【士六20神的使者吩咐基甸说:“将肉和无酵饼放在这盘石上,把汤倒出来。”他就这样行了。

   〔吕振中译〕神的使者吩咐基甸说:『把肉和无酵饼放在这盘石上,把汤倒出来。』他就这样行了。

   〔原文字义〕吩咐」命令,发言;「倒出来」倾倒。

   〔文意注解〕神的使者吩咐基甸说:将肉和无酵饼放在这盘石上,把汤倒出来。他就这样行了」:『盘石』当作临时祭坛之用;『倒出来』如同奠酒一般。

 

【士六21耶和华的使者伸出手内的杖,杖头挨了肉和无酵饼,就有火从盘石中出来,烧尽了肉和无酵饼。耶和华的使者也就不见了。

   〔吕振中译〕永恒主的使者伸出手内的杖,杖头挨了肉和无酵饼,就有火从盘石中出来,烧尽了肉和无酵饼。永恒主的使者也就不见了。

   〔原文字义〕挨了」碰触。

   〔文意注解〕耶和华的使者伸出手内的杖,杖头挨了肉和无酵饼,就有火从盘石中出来,烧尽了肉和无酵饼」:火将基甸献上之物烧尽,表示神的悦纳(参利九24)

         「耶和华的使者也就不见了」:『不见』不是指离开,而是指在眼前消失踪影。

 

【士六22基甸见祂是耶和华的使者,就说:“哀哉!主耶和华啊,我不好了,因为我觌面看见耶和华的使者。”

   〔吕振中译〕基甸见他是永恒主的使者,就说:『哀哉!主永恒主阿,我不好了,因为我觌面看见永恒主的使者。』

   〔原文字义〕不好」(原文无此字);「觌面」面,脸,面前,当面。

   〔文意注解〕基甸见祂是耶和华的使者,就说:哀哉!主耶和华啊,我不好了」:『见祂是耶和华的使者』意指心眼看见祂就是神自己;『哀哉』表示大祸即将临头的感叹词;『不好』意指恐将有祸。

         「因为我觌面看见耶和华的使者」:以色列人相信,人若看见神的面就不能存活(参出三十三20)

   〔话中之光〕()基甸认出神以后,第一反应不是哈利路亚赞美神,而是惊呼「哀哉!主耶和华啊,我不好了。」因为基甸知道神是可畏的,曾对摩西说:「人见我的面不能存活」(出三十三20)。但神却用恩典从他里面挪走了惧怕,使他心里重新有了平安(23)。人只有认识神的可畏,才能有真正的平安。每一个敬畏神的人,神都会「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使你们借着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罗十五13)

 

【士六23耶和华对他说:“你放心,不要惧怕,你必不至死。”

   〔吕振中译〕永恒主对他说:『你放心,不要惧怕,你必不至死。』

   〔原文字义〕放心」平安,健全。

   〔文意注解〕耶和华对他说:你放心,不要惧怕,你必不至死」:『耶和华对他说』神的身影虽然消失不见,但仍可以发声说话。其实,这就是神与他同在(16)的明证。

 

【士六24于是基甸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沙龙(就是“耶和华赐平安”的意思)。这坛在亚比以谢族的俄弗拉,直到如今。

   〔吕振中译〕于是基甸在那里为永恒主筑了一座祭坛,起名叫『永恒主沙龙』〔就是永恒主赐平安的意思〕。(这祭坛在亚比以谢族的俄弗拉直到如今。)

   〔原文字义〕耶和华沙龙」耶和华是平安;「亚比以谢」我父是帮助。

   〔文意注解〕于是基甸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沙龙」:『坛』指祭坛;『耶和华沙龙』原文意思是耶和华是平安,因为神安慰他要「放心,不要惧怕」(23)

         「这坛在亚比以谢族的俄弗拉,直到如今」:『亚比以谢族的俄弗拉』请参阅11节注解。

   〔话中之光〕()耶和华沙龙(就是耶和华平安)」保罗阐明平安是神国的主要属性之一(参罗十四17),耶稣基督也被称为和平之君(参赛九6)。「平安」作为神宝贵的恩典,贯穿整本圣经。在充满不安与混乱的现代社会,要使个人(参路八48)、家庭(参林前七15)、甚至全世界(参王上四24)享有和平,最重要的就是与神和好(参诗二十九11;加一3)

         ()平安与苦难是相对的。受敌人欺压,遭受苦难,才想起在神恩典中蒙福的日子,追溯回到万福之源的神。以色列人在困苦中寻求神,耶和华为他们预备了拯救者。

 

【士六25当那夜,耶和华吩咐基甸说:“你取你父亲的牛来,就是(或作“和”)那七岁的第二只牛,并拆毁你父亲为巴力所筑的坛,砍下坛旁的木偶,

   〔吕振中译〕当那夜,永恒主吩咐基甸说:『你取你父亲的牛来,就是〔或译:和〕那七岁的第二只牛,并拆毁你父亲为巴力所筑的祭坛,砍下祭坛旁的木偶,

   〔原文字义〕巴力」主;「木偶」神树,神木。

   〔文意注解〕当那夜,耶和华吩咐基甸说:“你取你父亲的牛来,就是那七岁的第二只牛」:『就是』原文是「和」,表示神要基甸献两只牛,一只是他父亲的牛,另一只那七岁的牛;一只是为他父家,另一只是为全以色列民。

         「并拆毁你父亲为巴力所筑的坛,砍下坛旁的木偶」:『为巴力所筑的坛』表示他父亲背弃真神改信巴力,就是迦南人所信的偶像假神;『木偶』就是亚舍拉,迦南人所信司生育女神(参三7)

   〔话中之光〕()拆掉偶像――在外面作见证:心里已经奉献,外面还得拆偶像作见证。个人当注意,家庭也当注意,和我来往的人也当注意。一切能与神同等的,都当拆掉。看见神的人,才知道甚么是偶像。看见了神的使者――――的人,才知道在主以外的东西,都是偶像。看见了神的使者,才知道木头并不是神。

 

【士六26在这盘石(原文作“保障”)上,整整齐齐地为耶和华你的神筑一座坛,将第二只牛献为燔祭,用你所砍下的木偶作柴。”

   〔吕振中译〕在这盘石〔原文是保障〕上整整齐齐地为永恒主你的神筑一座祭坛,把第二只牛献为燔祭,用你所砍下的木偶作柴。』

   〔原文字义〕盘石」保障,保护;「整整齐齐地」(原文无此词)

   〔文意注解〕在这盘石上,整整齐齐地为耶和华你的神筑一座坛」:意指在这盘石上筑一座正式的祭坛。

         「将第二只牛献为燔祭,用你所砍下的木偶作柴」:『第二只牛』就是那只七岁的牛;『燔祭』指整个祭物须在祭坛上经过火烧,使馨香之气上升,全部献给神(参利一3);『木偶作柴』意指焚烧偶像假神。

   〔话中之光〕()看见异象而不违背――借着献祭,答应主的呼召:当把微小的自己献上,交在神的手里。看自己大和看自己小,而不把自己交在神手里的,都是同样没有用处。所有合乎神旨意的活祭,神都悦纳。得胜者,是神呼召的。

 

【士六27基甸就从他仆人中挑了十个人,照着耶和华吩咐他的行了。他因怕父家和本城的人,不敢在白昼行这事,就在夜间行了。

   〔吕振中译〕基甸就从他仆人中挑了十个人,照着永恒主吩咐他的行了。他因怕父家和本城的人,不敢在白昼行这事,就在夜间行了。

   〔原文字义〕挑了」挑选,选择。

   〔文意注解〕基甸就从他仆人中挑了十个人,照着耶和华吩咐他的行了」:『挑了十个人』表示他行事谨慎,挑选值得信任的仆人;他家有这么多的仆人,也表示他的父家乃是一个望族。

         「他因怕父家和本城的人,不敢在白昼行这事,就在夜间行了」:『在夜间行』并不是害怕承担责任,而是怕被人发觉而阻止,以致无法完全神所交代的事。

   〔话中之光〕()虽然基甸的信心还很小,所以「不敢在白昼行这事」,但他并没有不顺服神,而是「在夜间行了」。信心是有生命的的种子,不在乎大小,只在乎是否真实;只要我们迈出信心的第一步,神就能用恩典带领第二步、第三步,让我们的信心不断长大。正如主耶稣所说的:「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太十七20)

         ()虽然基甸十分小心,但他并没有在遵行神的旨意上畏手畏脚,即使他知道要对此结果付出代价。基甸的行为使我们今天的许多人感到羞愧,很多人因惧怕而在神的事工工作上畏手畏脚。

 

【士六28城里的人清早起来,见巴力的坛拆毁,坛旁的木偶砍下,第二只牛献在新筑的坛上,

   〔吕振中译〕城里的人清早起来,见巴力的祭坛拆毁,祭坛旁的木偶砍下,第二只牛献在新筑的祭坛上,

   〔原文字义〕拆毁」拆除,打断。

   〔文意注解〕城里的人清早起来,见巴力的坛拆毁,坛旁的木偶砍下,第二只牛献在新筑的坛上」:人们第二天清早起来发现三件事:(1)巴力的坛被拆毁;(2)坛旁的木偶砍调;(3)那只七岁的牛已经被献在新筑的坛上。

 

【士六29就彼此说:“这事是谁作的呢?”他们访查之后,就说:“这是约阿施的儿子基甸作的。”

   〔吕振中译〕就彼此说:『这事是谁做的呢?』他们访查之后,就说:『这是约阿施的儿子基甸做的。』

   〔原文字义〕访查(原文双字)」求助,寻找(首字);坚求,渴求(次字)

   〔文意注解〕就彼此说:这事是谁作的呢?」:『这事是谁作的呢?』他们不是问「为什么会发生这事」,而是问「这事是谁作的」,表示仍不觉得拜偶像的错谬。

         「他们访查之后,就说:这是约阿施的儿子基甸作的」:『访查』指仔细的查问。

 

【士六30城里的人对约阿施说:“将你儿子交出来,好治死他,因为他拆毁了巴力的坛,砍下坛旁的木偶。”

   〔吕振中译〕城里的人对约阿施说:『把你儿子交出来,好治死他;因为他拆毁了巴力的祭坛,砍下祭坛旁的木偶。』

   〔原文字义〕治死」处死,杀死。

   〔文意注解〕城里的人对约阿施说:将你儿子交出来,好治死他」:『治死他』表示众人迷信到一个程度,轻看人命,重视偶像。

         「因为他拆毁了巴力的坛,砍下坛旁的木偶」:可能众人认为此举触犯了他们所拜的巴力和舍拉,对他们日后的农作和生育会引来咒诅。

 

【士六31约阿施回答站着攻击他的众人说:“你们是为巴力争论吗?你们要救他吗?谁为他争论,趁早将谁治死!巴力若果是神,有人拆毁他的坛,让他为自己争论吧!”

   〔吕振中译〕约阿施回答站着攻击他的众人说:『你们是为巴力交论吗?你们要救他吗?谁为他交论,趁早把谁治死!巴力若果是神,有人拆毁他的祭坛,让他为自己交论吧!』

   〔原文字义〕争论」争论,相争,争执。

   〔文意注解〕约阿施回答站着攻击他的众人说」:约阿施可能已经从儿子获知原由,醒悟他自己所犯的错误,因此挺身而出,他的话受人尊重的原因有三:(1)他是筑「巴力的坛」的人(25)(2)他是望族(27)(3)他的逻辑辩证是无法反驳的(参本节下半)

         「你们是为巴力争论吗?你们要救他吗?谁为他争论,趁早将谁治死」:意指:(1)巴力既然不能救他自己,就表示他不如拆毁他坛的人,怎么可以为巴力争论呢?(2)为这样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巴力争论,这人就是「神棍」,应当治死他。

         「巴力若果是神,有人拆毁他的坛,让他为自己争论吧」:结论是:巴力若果是神,他会自己去找拆毁坛的人算账,不需要别人出头。

 

【士六32所以当日人称基甸为耶路巴力,意思说:“他拆毁巴力的坛,让巴力与他争论。”

   〔吕振中译〕所以当日人称基甸为耶路巴力,意思说:『他拆毁巴力的祭坛,让巴力和他交论。』

   〔原文字义〕耶路巴力」让巴力抗争。

   〔文意注解〕所以当日人称基甸为耶路巴力,意思说:他拆毁巴力的坛,让巴力与他争论」:『耶路巴力』原文意指「与巴力作对者」。

 

【士六33那时,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都聚集过河,在耶斯列平原安营。

   〔吕振中译〕那时,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都聚集过河,在耶斯列平原安营。

   〔原文字义〕耶斯列」神栽种。

   〔文意注解〕那时,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都聚集过河,在耶斯列平原安营」:『米甸人』是亚伯拉罕与基土拉所生的后代(参创二十五2),曾与摩押人一起聘请巴兰来咒诅以色列人(参民二十二4);『亚玛力人』是雅各的孪生哥哥以扫的后代(参创三十六16);『东方人』指东方沙漠的游牧民族,即今日的阿拉伯人;『耶斯列平原』米吉多以东的一片平原,略呈三角形,三边各约30公里,约念、他泊山和以伯莲分别在三角的顶端

 

【士六34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他就吹角,亚比以谢族都聚集跟随他;

   〔吕振中译〕永恒主的灵降在基甸身上,他就吹角;亚比以谢族都聚集跟随他。

   〔原文字义〕降在」穿上,穿戴。

   〔文意注解〕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降在』指如同「穿衣」般的临到他的身上;不同于新约信徒的「圣灵内住」(参约十四17),乃是从外面浇灌在人的身上,使他获得能力(参徒一8)

         「他就吹角,亚比以谢族都聚集跟随他」:『吹角』指吹羊角号,召集众人;『亚比以谢族』玛拿西的后裔,住在河西地(书十七2),是基甸的父亲所属的家族(在宗族之下)

   〔话中之光〕()在信仰生活中,被抓住比抓住更重要。不是我们抓住神,而应该让神抓住我们。我们得救不是凭着智慧、能力,信仰也是借着神的恩典结的果子。旧约中,耶和华的灵降临,人就充满智慧(参创四十一38~39)、预言能力(参民十一25~26)、惊人体力(参民十四619)。新约时代,圣灵保惠师内住在承认基督的所有圣徒里面(参约十五26)。因此,不应使居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担忧,应放下肉体的情欲,努力得到圣灵的引导(参弗五18)。因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他被立为伟大领袖,从仇敌手中拯救以色列。

         ()一个能被神使用的人,不是因为他自己大有能力,而是因为他被神完全占有。基甸的顺服预备了神做工的道路,让圣灵能完全地占有他,从他身上显出了神的大能。因此,之前反对他拆毁巴力祭坛(30)本族亚比以谢人率先回转跟随神,然后整个玛拿西支派也回转过来,整个以色列也回转过来。

         ()虽然「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但只是赐给他事奉的能力,并没有改变他的生命。基甸并不是天生的领袖,当发现这么多人出来跟随的时候,心中一下就没有了底气。我们有时会升到信心的高峰,有时却怀疑是出于自己,有时甚至陷入低谷。这并不表明我们没有信心,而是显明我们不是自信。只要是神所赐的信心,祂必然会赐下凭据来坚固我们。

 

【士六35他打发人走遍玛拿西地,玛拿西人也聚集跟随他;又打发人去见亚设人、西布伦人、拿弗他利人,他们也都出来与他们会合。

   〔吕振中译〕他打发人走遍玛拿西地,玛拿西人也聚集跟随他;又打发人去见亚设人、西布伦人、拿弗他利人,他们也都出来和他们会合。

   〔原文字义〕会合」会见,遭遇。

   〔文意注解〕他打发人走遍玛拿西地,玛拿西人也聚集跟随他」:『玛拿西人』基甸所属的支派,在约但河西仅有半个支派。

         「又打发人去见亚设人、西布伦人、拿弗他利人,他们也都出来与他们会合」:『亚设人』亚设支派分配在西布伦和拿弗他利的西面,沿地中海岸之地,在底波拉和巴拉所主导的战役中,他们袖手旁观,没有投入战场(参士五17);『西布伦人、拿弗他利人』这两个支派在上一次战役中是参战的主力(参士四6;五18)

 

【士六36基甸对神说:“你若果照着所说的话,藉我手拯救以色列人,

   〔吕振中译〕基甸对神说:『你若果照着所说的话,藉我手拯救以色列人,

   〔原文字义〕拯救」解救,释放。

   〔文意注解〕基甸对神说:你若果照着所说的话,藉我手拯救以色列人」:『藉我手拯救以色列人』基甸在此向神寻求成功的保证。

   〔话中之光〕()向神要求额外的凭证就表示不相信祂。在我们应当采取行动的时候,也常常惧怕,想等候更多的证实。如果求眼见的征兆只为再一次证明我们已相信的是真实的话,我们又何需这些征兆呢?

         ()现在神引导我们最伟大的方法,就是祂的话语──圣经,我们有神完全的、默示的话语,如果你想获得神更清楚的引导,不必求神迹,只要查考圣经就够了(参提后16~17)

 

【士六37我就把一团羊毛放在禾场上。若单是羊毛上有露水,别的地方都是的,我就知道你必照着所说的话,藉我手拯救以色列人。”

   〔吕振中译〕我就把一团羊毛放在禾场上:若单是羊毛上有露水,别的地方都是干的,我就知道你必照着所说的话,藉我手拯救以色列人。』

   〔原文字义〕一团羊毛(原文双字)」羊毛(fleece,首字);羊毛(wool,次字)

   〔文意注解〕我就把一团羊毛放在禾场上。若单是羊毛上有露水,别的地方都是的,我就知道你必照着所说的话,藉我手拯救以色列人」:露水仅降在一小团羊毛上,而未降在别处,表示不是出于自然的现象,而是神的作为。

 

【士六38次日早晨,基甸起来,见果然是这样;将羊毛挤一挤,从羊毛中拧出满盆的露水来。

   〔吕振中译〕次日早晨基甸起来,见果然是这样;把羊毛挤一挤,从羊毛中拧出满盆的露水来。

   〔原文字义〕挤」挤压,榨出;「拧出」抽掉,抽干。

   〔文意注解〕次日早晨,基甸起来,见果然是这样;将羊毛挤一挤,从羊毛中拧出满盆的露水来」:『拧出满盆的露水』表示绝对不是平常的被露水滴湿,乃是神特意使然的。

 

【士六39基甸又对神说:“求你不要向我发怒,我再说这一次:让我将羊毛再试一次。但愿羊毛是的,别的地方都有露水。”

   〔吕振中译〕基甸又对神说:『求你不要向我发怒,我再说这一次:让我把羊毛再试一次。但愿羊毛是干的,别的地方都有露水。』

   〔原文字义〕这一次」次数,事件。

   〔文意注解〕基甸又对神说:求你不要向我发怒,我再说这一次:让我将羊毛再试一次。但愿羊毛是的,别的地方都有露水」:羊毛吸收水分是很自然的事,因此基甸想反其道而行,这次求让羊毛是干的,别处是湿的,这样才显出绝对不是出于自然。

   〔话中之光〕()基甸看到湿的羊毛以后,为甚么还要另一个神迹呢?也许他认为第一次试验的结果有可能出于自然现象。太阳晒干了地面,但厚厚的羊毛里面,是可能存有水分的。「将羊毛再试一次」,以此作为抉择的方法不足取。这样行的人是限制神,要求祂照着自己的愿望和方式而行。这样实验的结果,通常不能产生明确的效果,不能使人对自己的抉择更有信心。你应当借着读经与祷告得到神的智慧,不要用「羊毛试验」来取代。

         ()基甸的故事也往往发生在今天。有些人作出重大决策不是基于圣经的教导或是否合乎道理,而是基于他们自己所确知的征兆。所寻求的征兆常常被解释为偶然的巧合,而非无可辩驳的神迹,所以就疑惑重重。基甸的例子也是这样,他担心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所以他请求将先前的征兆倒证一次。神看出基甸有限的信心,还是屈尊给他显现了他所求的征兆,如果基甸满怀信心毫不犹豫地照着神的旨意去行,那将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

         ()基督徒的信心有三个时期:(1)在第一个时期里,我们对于一件事,如果没有看见兆头或者显著的感觉,就不容易相信。像基甸一样,一定要先去摸摸羊毛,如果羊毛是干的,才愿意相信。这种信心常常要在神的话语以外,另外找些感觉和证据。(2)在第二个时期,我们对于一件事,如果没有感觉,也能够相信。这就是告诉我们说,我们的信心有了显著的进步了。(3)在第三个时期里的信心和基甸摸羊毛的信心适正相反。

         ()第一期的信心,是凭依顺利的感觉来相信的;第二期的信心,没有感觉,也能相信了;第三期的信心,在环境,感觉,外表,世人,理智,都催促你向反面作去的时候,你依旧持守神的话语。保罗在使徒行传272025节所运用的,就是这样的信心——太阳和星辰多日不显露,又有狂风大浪催逼,我们得救的指望都绝了。虽然这样,保罗却说︰所以众位可以放心,我信神他怎样对我说,事情也要怎样成就。愿神赐我们这样的信心,叫我们不看环境,完全信赖神的话语。

 

【士六40这夜神也如此行:独羊毛上是的,别的地方都有露水。

   〔吕振中译〕这夜神也如此行:独羊毛上是干的,别的地方都有露水。

   〔文意注解〕这夜神也如此行:独羊毛上是的,别的地方都有露水」:神为了坚定基甸的信心,耐心地再度显出祂的作为。

   〔话中之光〕()神满有恩典地迁就基甸的要求,两次显明了凭据,「因为祂知道我们的本体,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诗一百零三14),悦纳我们向祂呼求「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可九24)。今天,神用更大的恩典「赐圣灵在我们心里作凭据」(林后一22),在天路上一路带领我们、陪伴我们,最终使我们的行事为人能「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林后五7)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正确的,神的旨意是不怕我们试验,神会应允的。越试验就越清楚,越清楚就越有能力,正如基甸一样。但在清楚神旨意之后,却不当再有试验,若有试验就叫作试探了。

         ()我们的祷告或祈求,不应当只存着主观的态度,希望神的恩典、能力来为我们服务,叫神的旨意,服就于我们的需要,这是不对的,是大大的错误,应当悔改。我们在祈求祷告后,就应当存着谦卑顺服的心,听候主旨意的裁决,照着他在我们环境中,心灵内所运行的去行,果能这样,我们要蒙主恩待眷顾。

         ()人往往会犯一个大罪,尚不自知,就是以祈求来左右神、来支配神的作为(虽然有时神也喜欢以此来鼓励我们,为他的工作显出能力),总是把我们的欲望私意的成就放在首要上,而忽略了顶大的工作。只有我们凭着信心,去顺服神的旨意,这才是我们祈求祷告的正确目的。

 

叁、灵训要义

 

【基甸蒙神呼召】

   一、呼召时的背景(1~10)

         1.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就把他们交在米甸人手里七年」(1):神的子民因悖逆神,受到神的管教。

         2.「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缘故,极其穷乏」(6):因受米甸人剥削而穷乏。

         3.「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缘故,呼求耶和华」(7):呼求神施恩拯救。

         4.「耶和华就差遣先知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你们竟不听从我的话」(8~10):神差遣先知谴责神的子民不听从祂的话。

   二、基甸蒙召时的情景(11~16)

         1.约阿施的儿子基甸,正在酒那里打麦子,为要防备米甸人」(11):基甸正陷于窘迫之中。

         2.「耶和华的使者向基甸显现,对他说: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耶和华观看基甸说,你靠着你这能力去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么(1214):蒙神验中,预定差遣他率军迎敌。

         3.「基甸说:主啊,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玛拿西支派中是至贫穷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15):基甸自觉不够资格。

         4.「耶和华对他说:我与你同在,你就必击打米甸人,如击打一人一样」(16):神启示不在乎他的能力,乃在乎神的同在。

   三、基甸蒙召时的回应(17~32)

         1.求证确实是出于神的呼召(17~23)

               (1)基甸说: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给我一个证据,使我知道与我说话的就是主」(17):基甸寻求是神在说话的证据。

               (2)「基甸去预备了一只山羊羔,用一伊法细面作了无酵饼,将肉放在筐内,把汤盛在壶中,带到橡树下,献在使者面前」(19):基甸献祭表征他倚靠基督的救赎。

               (3)「耶和华的使者伸出手内的杖,杖头挨了肉和无酵饼,就有火从盘石中出来,烧尽了肉和无酵饼。耶和华的使者也就不见了」(21):圣火焚烧祭物,并突然消失踪影,神迹显示对方不是凡人。

               (4)「基甸见祂是耶和华的使者,就说:“哀哉!主耶和华啊,我不好了,因为我觌面看见耶和华的使者」(22):基甸肯定所看见的就是神。

         2.为神筑坛并拆毁巴力的坛(24~32)

               (1)「于是基甸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沙龙」(24):纪念赐平安的神。

               (2)「当那夜,耶和华吩咐基甸说:拆毁你父亲为巴力所筑的坛,砍下坛旁的木偶」(25):奉神命拆毁巴力的坛。

               (3)「基甸就从他仆人中挑了十个人,照着耶和华吩咐他的行了。他因怕父家和本城的人,不敢在白昼行这事,就在夜间行了」(27):因胆小故在夜间拆坛。

               (4)「约阿施回答站着攻击他的众人说:巴力若果是神,有人拆毁他的坛,让他为自己争论吧」(31):基甸的父亲竟为儿子辩护拆坛之事。

               (5)「所以当日人称基甸为耶路巴力,意思说:他拆毁巴力的坛,让巴力与他争论」(32):从此基甸又名耶路巴力,意即「让巴力与他争论」。

   四、基甸寻求争战得胜的证据(33~40)

         1.基甸吹角聚集众人迎敌(33~35)

               (1)那时,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都聚集过河,在耶斯列平原安营」(33):米甸人联军来到耶斯列平原安营。

               (2)「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34):神的灵降在基甸身上,使他得力。

               (3)「他就吹角,亚比以谢族都聚集跟随他;他打发人走遍玛拿西地,玛拿西人也聚集跟随他;又打发人去见亚设人、西布伦人、拿弗他利人,他们也都出来与他们会合」(34~35):基甸吹角且集一班人跟随他。

         2.基甸两次借着羊毛求证(36~40)

               (1)我就把一团羊毛放在禾场上。若单是羊毛上有露水,别的地方都是的,我就知道你必照着所说的话,藉我手拯救以色列人」(37):第一次是羊毛上有露水,别的地方都是的。

               (2)「让我将羊毛再试一次。但愿羊毛是的,别的地方都有露水」(39):第二次是羊毛是的,别的地方都有露水。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士师记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士师记提要」末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