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记第二章拾穗 【书二1】当下,嫩的儿子约书亚从什亭暗暗打发两个人作探子,吩咐说:“你们去窥探那地和耶利哥。”于是二人去了,来到一个妓女名叫喇合的家里,就在那里躺卧。」 “什亭”。参看民数记二十五章1节的脚注。“暗暗”。约书亚既从加低斯巴尼亚的事件吸取了重要的教训(民一三;一四),便向以色列人隐瞒派探子查探的实情,这样,即使得到不利的回报,也不会让百姓气馁。――《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三十八年前,摩西初窥迦南地,派出探子十二人,每支派一人,但忠心勇敢的只有二人。约书亚这次只派两人。上次探子走遍迦南地东西南北(民十三17~24),这次只窥探即将攻打的耶利哥城。摩西要作的是全局的战略安排,现在局已布好,由约书亚来执行时,采取逐城击破的战术。首一城为耶利哥,位于迦南心脏地带。 什亭在摩押地,地理上和约但河对岸的耶利哥遥遥相对,为以色列人旷野行程的最后一站。 喇合是耶利哥城的妓女,早期教会史家也有说她为“客店女主人”非操贱业。她的家在耶利哥的城墙上。两名探子投宿妓女家当为掩人耳目,若为客店则更易解释。事实上,古代也无旅舍设备,他们只可在此借宿,住在城墙上也方便离开。――《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暗暗」:约书亚秘密行事,可能鉴于以往窥探迦南地的经验(参民13:25-14:3),免得不利的情报影响民心。 「耶利哥」:位于约但河注入死海的河口之西北十六公里(十英里)的地方。由于当地气候和土质适宜农耕,耶利哥是人类最早筑有城墙的城市之一;又因位处东西南北大道的交汇点,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 以色列人日后过约但河,取道耶利哥,进入迦南地,这攻击路线正好将迦南地分为南北两部。探子进入妓女的家,因为这里常有男人进出,可避免城中居民怀疑。――《串珠圣经注释》 什亭: 位于约但河西约12公里,有两条河,易于驻营扎阵。 妓女……的家里: 各种各样的人聚在这里交谈,因此适合了解军事情报和民心。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窥探那地和耶利哥」原文是「窥探那地,特别是耶利哥」(英文ESV、NASB译本)。此时以色列人安营在约旦河东岸的「什亭」(民二十五1;三十三49),对岸不远处就是耶利哥城。耶利哥是人类最早的城镇,扼守约旦河谷和中央山地之间的东西战略要道,因有泉水灌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以色列人过了约旦河,首先就必须攻克耶利哥。 古代中东经常使用「探子」来搜集情报。探子假扮成逃兵或难民,侦察敌方的防御设施、粮食储备、水源供应、军队人数和战备状态。其中最重要的是水源资料,若能破坏敌方的水源供应,围城的胜算就会大增。所以约书亚打发探子「窥探那地,特别是耶利哥」,是正常的战前准备。 三十八年前从加低斯打发十二探子,是大张旗鼓的公开行为(民十三4~15);但这次约书亚却「从什亭暗暗打发」探子,可能是不想让探子的报告再次节外生枝,所以要对以色列人保密。其中一位探子可能是犹大支派的族长撒门(太一5)。 妓女喇合的家可能兼作小酒馆和客栈。当时这种地方是往来商队歇脚、过夜的地方,经常有陌生人进出,比较不容易引起怀疑;又位于城墙上,易于逃走。──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打发。用“已打发”更为妥当。探子是在书1:10-18所记载的事件以前派出的(见书1:11)。约书亚派出探子显然不是因为约书亚不相信,而可能是奉了神的命令。派出去的两人很明显受到引导和保护。相信神的应许并不意味着袖手旁观。我们依然要配合,勤劳和努力。 什亭。或“亚伯·什亭”,意为“橡树下的草地”(民33:49)。有人认为这是指约旦河东10公里处的泰勒凯弗雷。也有人认为是指约旦河东14公里处的泰勒哈曼。以色列人在这里已安营了一段时间。他们曾受到摩押和米甸女子的诱惑。附近是伯毗珥。摩西曾在这里对以色列人做了最后的交代,并埋葬在附近(申4:46;34:6)。 暗暗地吩咐说。约书亚是暗中打发探子出去的,没有让百姓知道。他清楚地记得三十八年前百姓对探子汇报的反应。那时从民中派出十二个探子(民13:2,26;申1:22),回来后向百姓汇报(民13:32)。这一次的两个探子是约书亚所派,并直接向他汇报的(书2:23)。作领袖的需要谨慎行事。虽然约书亚完全依靠神,但仍要尽力保证这次进攻的胜利。他一般不能未经侦察就贸然进入充满敌意的陌生地方。这次侦察行动可能是在神的明示下进行的,以鼓励约书亚的信心。同时神也知道喇合和她的信心(9-11节),要救她和她的全家。 一个妓女的家。犹太作者和一些新教注释家设法证明喇合只是个开旅店的。但愿文zonah和七十士译本中希腊语的对应词都不支持这种说法。该词在整部《旧约》和来书11:31、雅2:25的译文中都是“妓女”。她要么现在是妓女,要么曾做过妓女。探子到这样的人家食宿,可能要比进入其他公共场所较不易受到嫌疑。 当真神的光照亮喇合的内心之时,她就悔改了,并决定与神的子民共命运。她后来有幸成为基督肉身的祖先之一(见太1:5)。但先前生活的耻辱始终伴随着她。她仍被称为“妓女”。她的经历有三个重要教训:一,大罪不是悔改的障碍。二,许多曾犯罪作恶的人悔改以后成为信心的英雄。三,一个人悔改,放弃生活中的罪恶以后,以前的名声仍可能长期随着他。── SDA圣经注释 ●「什亭」:字义是「洋槐」,大约在耶利哥城对面。可能是克夫雷因干河畔的汉曼遗址。 ●「探子」:「侦查人员」。 ●「耶利哥」:字义是「它的月亮」。位于死海北方九公里,约旦河西七公里,是一个绿洲,高度在海平面以下250公尺,是全世界最低的城市。公元前七千年以前就有人居住。 ◎经文虽然记载约书亚命令探子去侦查「那地和耶利哥」,不过看起来探子主要还是侦查「耶利哥」。 ●「妓女」:原文的确是「妓女」,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当时旅馆的形式,喇合是旅馆女主人(约瑟夫的犹太古史就持这样的看法)。原文字义很明显说这是一个妓女,即使她是旅馆女主人,应该也兼着提供性服务,而后代尽力帮她摆脱这个「妓女」的名号,应该是因为她后来也成为大卫与耶稣的祖先。 ●「喇合」:字义是「宽阔的」──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二1~24】神果然要把迦南全地赐给以色列人:约书亚差派两个探子窥探迦南地和耶利哥城,他们从妓女喇合的信心和迦南人的惊慌表现,得知神的应许必定实现。――《串珠圣经注释》 窥探耶利哥与妓女喇合: 约书亚以以色列百姓的支持(1:12-18)为基础,跨出了征服迦南的第一步。约书亚虽然确信迦南地必被神的大能所征服,但同时也没有忽略人所能作的事。摩西在世时,曾秘密差遣十二个探子窥探迦南,然而除了迦勒与约书亚之外,十名探子都回来报恶信,使征服迦南的计划遭到挫折(民13,14章)。现在,约书亚再一次差探子窥探耶利哥。耶利哥城位于进入巴勒斯坦中部的路口,可以说是战略上的要地。本章突出描绘了妓女喇合的智慧举止。她相信以色列的神是至高的神(16节),她具有卓越的洞察力,认识到耶和华对迦南地的主宰是不可抗拒的事实(9节)。正因为持有这种远见,喇合才冒着生命危险隐藏了探子,并且告诉他们当地居民懦弱的对战态度,从而为征服迦南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情报(9,24节)。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2】「 有人告诉耶利哥王说:“今夜有以色列人来到这里窥探此地。”」 “耶利哥王”。只是耶利哥城邦的首领,而不是整个地区的领袖。――《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耶利哥”位于约但河西和死海以北,距河十余公里,中隔一广阔平原,称为“耶利哥平原”(四13)。“耶利哥”有“月城”之意,称为“棕树城”,居高临下;筑有坚固工事,易守难攻;兼之水泉丰富,物产茂盛。主前八千年即有人居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个城市,旧约称之为“棕树城”(申三十四3)。以色列人进入迦南最先攻入此城,并将人畜完全毁灭。迦南地分布有许多大小城邦,每城有王统治,故这里称“耶利哥王”。参六1注。――《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耶利哥王: 指迦南城邦君主之一<绪论,迦南诸民族>。在征服迦南时,西部巴勒斯坦处于埃及的统治之下,但埃及的王权未能对此地区行使实际上的权威。因此,在迦南地形成了以民族为单位的诸城邦,各自具备着自律性的统治体制。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古代迦南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许多自治的城邦组成。每个城邦包括一个设防城和周围的农田、乡村,拥有独立的首领和军队,有时成为埃及法老的藩属。「耶利哥王」(2节)是耶利哥城的首领,他们已经知道以色列人要来,所以严阵以待。──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有人报告王。这个城市处在危急之中。一支刚刚征服了两个强大国王的军队就驻扎在十五英里以外。从喇合后来所说的话中可以看出,耶利哥人已知道以色列人在旷野中所经历的奇迹(9-11节)。在兵临城下的恐惧中,任何陌生人都成了嫌疑的物件。 今夜。探子选择傍晚进城,因为耕田的人都要回城,不大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希望能避人耳目。但他们的穿著,语言和容貌将他们暴露了。要不是神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避难所,他们就要被捕,并必死无疑。连妓女都认出他们是以色列人。但她不怀偏见。她认识到耶和华是无法抵挡的,于是就把自己的命运交托给以色列神的怜悯。她也许不知道什么是“信心”。但信心已经在她心中(来11:31),并在言行上表现出来(雅2:25)。── SDA圣经注释 ●「耶利哥王」:当时迦南地的主要都市都是一个个的小王国,公元前十四世纪的亚马拿泥版也证实当时的确是这样的状况。 ●「窥探」:「挖」、「寻找」、「探索」。──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二3】「耶利哥王打发人去见喇合说:“那来到你这里、进了你家的人要交出来,因为他们来窥探全地。”」 耶利哥国王显然认为这两个探子不单是来住宿(“进了你家”),也是来见喇合本人的。现在喇合必须在国家和良心之间做出选择。我们不知道当时探子是没有时间和机会告诉有关喇合他们的神,但喇合根据已有的一点亮光作出了重大的决定,使自己与神的子民共命运。七十士译本和叙利亚译本都在“来你这里”后面加上都有“在夜里”,说明他们是在天黑以后来的。圣灵一直在感动喇合的心。祂也引导探子来到她的家,正如祂今日引导祂的使者到寻求真光的家庭中去。── SDA圣经注释 【书二3~5】耶利哥王要喇合交出探子,她冒生命危险不说出下落,反救二人脱险;她自己和全家因此在城毁之日得救。据《马太福音》所记耶稣的家谱,她是被提到名字的四位女性中的一位(太一5),也是路得的丈夫波阿斯的生母,大卫王的太祖母(得四18~21)。《希伯来书》的作者列她为信心的榜样(来十一31);雅各说她是真能用行动见证所信的人(雅二25)。――《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书二4】「 女人将二人隐藏,就回答说:“那人果然到我这里来,他们是哪里来的我却不知道。」 将二人隐藏。显然是在官员来到之前。喇合意识到两个陌生人的到来已经被发现,可能会有人来搜查,并知道了他们的身份,就作出决定,把他们藏到一个搜不到的地方。 根据原文,她是将二人分开隐藏的。这样做会更容易一些。此外即使一个人被发现,另一个人还有机会逃脱。这样的细节只有亲历者才能说出来。 我却不知道。本节和第5节的一系列的谎言是为了救人的性命。这是正当的吗?喇合所面临的,似乎是大错和小错之间的选择:要么在杀害她所认定之神使者的罪上有份,要么说谎来救他们的命。对于一个基督徒来说,撒谎是肯定是错的。但对于像喇合那样的人来说,亮光只能逐步照耀。有一段时期神的子民还不知道真安息日,所以违犯了。还有一段时间我们不明白什一捐和健康生活的道理。“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神并不鉴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徒17:30)。神接受真诚的心,尽管其中还搀杂着软弱和无知。喇合的信心经过考验,并证明是真诚的。神按我们的现状接纳我们。但我们必须在“恩典……上有长进”(彼后3:18)。── SDA圣经注释 【书二4~5】虽然喇合的行为不符合圣经禁止说谎的教训,但她显然相信以色列的神是惟一的真神(10~13节)。圣经所称赞的是她的信心,而不是她说谎的行为(来一一31;雅二25)。我们从神赐给喇合的信心,她的性命得保存,以及她被列入弥赛亚的家谱里(太一5)等情况,清楚看见神的恩典。――《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突出了喇合的机敏与勇气。若她坚持没有看到探子,或许其家会遭到搜索。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4~5神是否赞许喇合撒谎?】 圣经断言撒谎是罪恶。神在利未记十九11说:「你们不可偷盗,不可欺骗,也不可说谎。」箴言十二22则指出:「说谎言的嘴,为耶和华所憎恶;行事诚实的,为他所喜爱悦。」在新约,保罗劝勉以弗所的信徒:「所以你们要弃绝谎言,各人与邻舍说实话,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上述经文(还有其他许多例子)清楚显出,人不讲真话的时候,神永不会喜悦。 另一方面,撒谎也和其他罪一样,可以被加略山上基督的血彻底的洗净;只要撒谎者承认自己犯了罪,发自内心地悔改,那就成了。若信徒为自己的罪后悔,求基督代赎,就可以完全被神赦罪。除上述情况外,神还以下列几个原则来处理罪人:(1)神必定谴责罪,以致神无罪的儿子在十架上为罪人死时,神将所有罪都加在他爱子身上;(2)神之所以容许罪人享有他的救赎之工,并非因为他们所犯的「罪」,却是因着他的信。亚伯拉罕也曾犯罪,那时他到了埃及,隐瞒着妻子撒拉的身份。虽然亚伯拉罕是被迫这样做,为避免法老因撒拉而杀害他;但他说谎,当然是罪(参创十二12-19)。撒母耳记上二十一2记载大卫逃避扫罗的追杀,却对祭司亚比米勒说,是扫罗派他往挪伯公干。 在喇合的例子里,我们要考虑当时正影响着她的特殊因素;虽然不能用这些因素作借口而赦免她说谎的罪,但也不可忽略它们。喇合当时的情况颇特殊,这次撒谎意味着她的信仰向前跨进了一步,而她这样做更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其实,她将真相告诉耶利哥的政府人员是最安全的处理方法;喇合可以告诉他们,那两个希伯来的探子正在她家中,躲藏在屋顶的一捆捆麻秕底下。然而,喇合曾庄严地向那两个探子保证,不会向耶利哥王的官员举报他们。在军事学的观点看来,耶利哥是坚固不可摧的,但喇合仍抱着极坚强的信念,认为以色列的军旅必可攻陷耶利哥。「耶和华你们的神,本是上天下地的神。现在我既是恩待你们,求你们指着耶和华向我起誓……」(书二11-12)。喇合有着恶劣的背境,在异教环境下长大;若与古时族长及摩西所率领的群众比较(他们自小已认识真神),喇合能如此真诚地相信独一真神,着实使人有点诧异。喇合背弃同胞及她于其中成长的文化传统,来踏出她信仰的一步,投身于以色列这与神立约之国里。当喇合对那些前来拘捕希伯来探子的官员说谎时,正是为神的缘故而冒杀身之祸的危险。喇合早已知道,只要两个探子打喷嚏或稍微转身,都会为她(亦为他俩)带来厄运。因此,在我们探讨她说谎这个问题时,必须考虑上述特别情有可原的因素。 喇合信靠神,承认他是主。当以色列人攻陷耶利哥并将这城夷为平地后,使喇合可以加入以色列人当中,成为其中一员(书六17-25)。后来,她嫁给犹大支派的撒门,生下波阿斯,更成了大卫王的远祖(太一5-6)。虽然喇合以往生活在罪恶里,但因为对神的信靠,她被算为公义;不单只是神,连神的子民也认为喇合是公义的:喇合更获得作为主耶稣基督的远祖这荣耀的地位。希伯来书十一31是对喇合的勇敢与信心的颂词:「妓女喇合因着信,曾和和平平的接待探子,就不与那些不顺从的人一同灭亡」。在雅各书二25中,使徒认为喇合的信心是真实而活泼的,因她借着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信:「妓女喇合接待使者,又放他们从别的路上出去,不也是一样因行为称义么。」──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书二5】「 天黑、要关城门的时候,他们出去了,往哪里去我却不知道。你们快快地去追赶,就必追上。”」 【书二6】「(先是女人领二人上了房顶,将他们藏在那里所摆的麻秸中。)」 “麻秸”。长三至四英尺的亚麻草柄;先泡在水中,然后平放在平顶屋上晒干。――《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麻秸是亚麻的茎,长约一公尺;高高堆在屋顶上晒干当燃料用。喇合利用它来掩蔽探子。――《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巴勒斯坦的房顶是平的,在干燥季节可用来存放或晒晾东西,天气炎热的晚上,也可以作为乘凉的地方。 「麻秸」:可用来纺制麻线,须先浸在水里,然后放在房顶晒干。――《串珠圣经注释》 当时巴勒斯坦的房屋结构是可通过外面的楼梯上到“房顶”。房顶易于通风,适合晾干麻秸<撒下 绪论,以色列的居住生活>。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迦南地的房顶是平的,旱季可以用来存放或晒晾东西,天气炎热的晚上,也可以作为乘凉的地方。「麻秸」(6节)原文是「亚麻木头」,可能是晒干的亚麻茎。亚麻是古代中东制造细麻布、绳索的原料,亚麻茎长约一米,晒干后可以当燃料使用。此时正是逾越节前夕(五10),也就是「收割的日子」(三15),当地的大麦和亚麻同时成熟了。屋顶摆放「麻秸」的细节,不了解当时、当地情况的人是很难编造的,左证了圣经的可靠性。──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就是近东地区十分普遍的房屋平顶。根据犹太人的律法,屋顶上必须有栏杆(申22:8)。连公共建筑的屋顶也是平的(士16:27)。屋顶可用来散步(撒下11:2)或祈祷(徒10:9)。和别人一样,喇合在房顶上晾晒亚麻杆,好用来织麻布,和今日一样。亚麻和大麦都是早春作物(出9:31)。当时是正月(书4:19)。── SDA圣经注释 ●「房顶」:当地的房子是平顶。 ●「麻秸」:原文是「亚麻木料」,亚麻是制造细麻布的原料。高质量的布料用嫩亚麻制造,绳索等产品则使用成熟的亚麻制作。此处的亚麻却大部分进口自埃及。收割下来的亚麻首先需要摊开晒干,然后将亚麻放入不流动的水中,以分离出可用的纤维。此时的亚麻又湿又臭,躲藏在里面大概与躲藏在馊水中的感受差不多。另有人认为这是晒干当燃料用的「亚麻茎」,长度约一公尺。躲在这种干亚麻堆中就比较舒服多了。比较前后文,应该是以「晒干的亚麻茎」比较可能。──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二6 房屋的结构】四室房屋是典型的以色列房屋,主要出现在主前一二○○年以后。这种由粗石或窑砖建造的房屋,大小约有三十呎见方。它有一个露天院子,四面是房间(有时有两层楼),平顶。至于早期的迦南房屋的资料则较为缺乏,只知它也有露天院子,四围亦有房间。外墙用较大的石头迭成(有时厚度只有一层,有时则厚达数呎),隙缝用较小的石块填补。墙壁外面通常墁以泥浆,里面则抹以灰泥。门用木造,门枢的插座用石造于地下,往往没有窗户。房间和院子之间通常用一排木柱或石柱分开,并可能挂了帘子充作隔板。屋顶用横放在墙壁顶部的横梁,加上树枝、禾秆,墁以黏土造成。泥地上面有时会抹上灰泥,厨房地区则盖以石板。——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二7】「 那些人就往约旦河的渡口追赶他们去了。追赶他们的人一出去,城门就关了。」 这里是一个重复语,城门关了。喇合声称,在关门之前,探子就离开了。皇家差使去追探子,他们一离开,城门就关了。这个细节再一次衬托出探子的险境,和他们何等倚赖喇合的保护。他们不可能离开那座城。任何时候,喇合都可以通知别人,把他们抓起来。同时,他们现在更必须逃离耶利哥,因为如果差使盘算,自己可能被骗了,他们还留在耶利哥,那么,差使随时都可能再回来。但探子完全无法想出逃离之路,因为城门关了。这也为喇合预备另一条逃亡路线铺路,显明在探子得以脱身的事上,她所扮演的角色何等重要。──《丁道尔圣经注释》 “渡口”在城的东面。喇合的房子显然在城墙的西面(向山;16节)。她打发士兵往相反方向走,远离两个探子。――《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渡口在城的东面,水浅处不过一公尺,可以涉水而过。――《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渡口」:在城以东,喇合家可能在城西近山之处,因此王的手下与探子向着相反的方向而去(参16)。――《串珠圣经注释》 「约旦河的渡口」(7节)在耶利哥城的东方,是可以长期涉水渡河的浅滩,河东就是以色列人的营地,所以渡口是探子最有可能逃跑的方向。 「城门就关了」(7节),表明此时已经是黄昏(2节)。──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约旦河的渡口」:约旦河没有桥梁,几个可以涉水渡河的浅滩就成为交通要道与战略据点。耶利哥城附近就有个渡口。 ◎ 2:7 「城门就关了」是接在 2:5 后的重复语,喇合声称在关门之前探子就离开了,所以差役一离开去追探子,城门就关了。这个细节再一次表达出探子的险境和何等倚赖喇合的保护。此时他们已经不可能离开那座城,任何时候喇合都可以通知别人把他们抓起来。同时,他们现在更必须逃离耶利哥,因为如果差役觉得自己被骗了,想到探子可能还留在耶利哥城内,那么差役随时都可能再回来追捕无法出城的探子。但探子完全无法自己逃离,因为「城门关了」。这也为喇合协助探子逃亡的记载铺路,显明她在探子得以脱身的事上所扮演的角色之重要。 ◎此处有「圣经有没有鼓励说谎」这个问题,但在喇合的例子里,我们要考虑当时正影响着她的特殊因素;虽然不能用这些因素作借口而赦免她说谎的罪,但也不可忽略它们。喇合当时的情况颇特殊,这次撒谎意味着她的信仰向前跨进了一步,而她这样做更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其实,她将真相告诉耶利哥的政府人员是最安全的处理方法;喇合可以告诉他们,那两个希伯来的探子正在她家中,躲藏在屋顶的一捆捆麻秸底下。然而,喇合曾庄严地向那两个探子保证,不会向耶利哥王的官员举报他们。在军事学的观点看来,耶利哥是坚固不可摧的,但喇合仍抱着极坚强的信念,认为以色列的军旅必可攻陷耶利哥。喇合有着恶劣的背景且在异教环境下长大,因此她用说谎的方式来保护希伯来探子,正是为神的缘故而冒杀身之祸的危险。。因此,在我们探讨她说谎这个问题时,必须考虑上述特别情有可原的因素。──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二7 约但河的渡口】若是没有桥梁,可以涉水渡河的浅滩便成为了战略性的据点。加利利海南端和雅穆克河之间的一段约但河不容易涉渡。雅穆克河往南到贾卢尔德干河(Wadi Jalud;即哈律溪)的部分则有好几个涉渡地点,耶斯列谷口伯善地区和对岸基列之间渡口尤多。在这区域的南面群山逼近裂谷,直到与雅博河会合之处为止;亚当渡口在南面不远之处。约但河两岸的地势从这里开始变得崎岖,要等到往南差不多二十哩之后,才到达耶利哥的几个渡口。——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二8】「 二人还没有躺卧,女人就上房顶到他们那里,」 从喇合的话中可知此城人心已涣散,也可以看出她已决定放弃迦南人的信仰,承认耶和华为她的神(11节),并且相信祂能拯救她和全家。――《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天气暖和时睡在房顶是常有的事。耶利哥属热带气候,夏天来得早。探子不能做什么,只能等待喇合进一步的指示。只要喇合愿意,她仍可以把他们交给王的使者。但她凭着信心来到房顶,为自己和家人在以色列人攻城时的安全进行安排。── SDA圣经注释 ●「躺卧」:应该是指「躺下睡觉」。──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二9】「对他们说:“我知道耶和华已经把这地赐给你们,并且因你们的缘故我们都惊慌了。这地的一切居民在你们面前心都消化了,」 “因你们的缘故我们都惊慌了”。参看申命记二章25节的应许。――《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在第一章中出现了七次的动词「赐给 נָתַן」,在本章中又重复了四次(9、12、14、24节),不断强调、印证神的作为。──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我知道。喇合在这里用先知的口吻把所应许的事说成是已经发生的。她和他们有一样的信心。这正是约书亚和以色列人所需要的鼓励。 心都消化了。这里特别指第10节所列已经被以色列人征服的民族。神为以色列人所行的大事已经传到耶利哥城(10节)。── SDA圣经注释 ●「已经把这地赐给你们」:此处的动词用完成式,表示喇合确信。 ●「我们」听见你们出埃及:这边应该包括耶利哥所有的居民,他们已经得知耶和华为祂子民所行的许多事,也说明喇合是从哪里认识神的。 ●「因你们的缘故我们都惊慌了」:「对你们的惊骇落在我们身上」。──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二9~11】心都消化了: 这是希伯来人特有的表达方式,表明陷入绝望的状态。上天下地的神: 不仅是希伯来人,连迦南人都拥有对神的知识。然而,多数迦南人认为耶和华只是诸神之一,只是希伯来民族的神,因此,他们的神观与希伯来人的独一神观相距甚远。但是喇合的神观大大超越了迦南人,她承认以色列的神是广大无边的最高之神。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10】「 因为我们听见你们出埃及的时候,耶和华怎样在你们前面使红海的水干了,并且你们怎样待约旦河东的两个亚摩利王西宏和噩,将他们尽行毁灭。」 “埃及……亚摩利王……噩”。参看出埃及记十四章19至22节、民数记二十一章21节及申命记三章11节的脚注。――《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神使红海水干一事,见出14:1-15:21。以色列毁灭西宏和噩的经过,见民21:21-35。――《串珠圣经注释》 ●「红海」:原文是「芦苇海」。 ●「西宏」:字义是「勇士」。 ●「噩」:字义是「长颈的」。 ●「尽行毁灭」:「完全地毁坏」、「完全地毁坏」、「为了毁坏奉献」。──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二10~11】第10节说明了这个相同的词组。我们听见中的「我们」,或许可说包括所有迦南地的居民,但耶利哥所有的居民无疑都包括在内,他们已经得知耶和华为祂子民所行的许多事。这些资料可以说明喇合是从哪里认识神的,也成为她会在第9节作出信仰告白的原因。这里所讲的两件事,正是以色列在旷野飘流的 头与结尾所发生的事。描述耶和华如何使红海的水干了之字,在圣经中是头一次出现。它在五23再度出现,意味过约但河与过红海有关联。 动词「忠于灭绝令」(希伯来:hrm)出现在这里,指以色列人如何将西宏和噩尽行毁灭。──《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二11】「 我们一听见这些事,心就消化了。因为你们的缘故,并无一人有胆气。耶和华你们的神,本是上天下地的神。」 亚摩利人。一个曾征服利乏音土著的强大民族(申2:20,21)。以色列人战胜亚摩利人,是实现神在摩西活着时所作的承诺(申11:25)。── SDA圣经注释 我们的心就消化了。“心”的原文是单数。可能指他们抵抗的心思。人处于这种心态是很容易被打败的。耶利哥人处在恐惧之中。两个探子认识到以色列人必胜无疑。 这件事也给我们带来鼓励。我们正在天上的“约书亚”率领之下为神作战。邪恶的势力显然要在神所表现的大能面前战抖。神行在我们前面。敌人的心中对我们和神为我们施行的大事充满恐惧。撒旦和他的爪牙知道,黑暗的国度正在面临灭顶之灾。所以我们要刚强壮胆,以完备的爱心和信心除去恐惧(约壹4:18)。耶利哥的居民听见了消息都恐惧战兢。只有喇合超越恐惧,达到了信靠和奉献。 耶和华是神。《圣经》没有告诉我们喇合是怎样认识真神的。她肯定没有时间从探子那里获得太多的信息。她的主要知识无疑来自有关以色列的神如何为祂的子民施行大事的传闻。喇合表白了自己的信心以后,就立即与神和祂子民的代表立约,以保全自己的性命。她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神,获得了在耶利哥将来的惩罚中得救的保证。── SDA圣经注释 ●「消化了」:「溶解了」。 ●「并无一人有胆气」:「人里面的心灵不再立得住」。──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二11 喇合的宣言】喇合向以色列的神耶和华表示敬畏,承认祂是诸天全地的神。在古代近东的宗教思想中,这是将耶和华归入宇宙性神明一类,以祂为具有大能的国家守护神。迦南人所听闻的报告显示祂能够影响天气、河海、疾病,和动物世界。她的话虽然反映了耶和华的权柄和能力如何令他们畏惧,却远非一神信仰的表示。她没有宣称放弃旧神,或表达摒弃的意愿,也没有向耶和华表示效忠,只是向祂求助。她对于律法的要求似乎一无所知,也没有证据证明她体会到此时在以色列中孕育的,是个革命性的宗教系统。简言之,她的话显示她并没有摆脱多神观点的桎梏,她只是有认识权能的慧眼而已。当时人相信作为神圣战士的神明会带来神圣恐惧,在强大常胜的军队之前开入战场。埃及杜得模斯三世的碑文将这恐惧归功于亚孟─锐神,赫人、亚述、巴比伦的文献都各自有能使仇敌满心恐惧的神圣战士。——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二12】「 现在我既是恩待你们,求你们指着耶和华向我起誓,也要恩待我父家,并给我一个实在的证据,」 “恩待”(希伯来文是hesed)。这里指人与人之间坚定的忠贞,但这词通常指神与以色列之间的忠贞。参看何西阿书二章19节的脚注。――《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恩待”的希伯来文为hesed,愿意为信实,或恩慈,多用以表示神对人永不间断的慈爱或者神的子女对他人应有的爱心。喇合与代表以色列人的探子立约:她既以爱心待人,应该得到爱心的回报。她和全家后来不只得救,她且嫁入犹大支派,名列耶稣的家谱上(太一5)。从此事可见她所经营的或为旅店,而非淫业。史家约瑟夫便主此说。――《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指着耶和华……实在的证据: 喇合相信只有神才能拯救她脱离临近的审判与毁灭,她首先想得到的是神的凭据。当时,即使人出示再明确的证据,若不指着神的名字起誓,也不能发生效力。尤其是,在战乱之中有很多人与人之间的誓约被毁掉,喇合不能把关于自己与家人性命的重大事情单单交托在人的应许上。可供参考的是,在古代近东,有着人们指着神的名字起誓的习俗(摩8:14)。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父家」(12节)指迦南地由最年长的男子所主管的大家庭,家中成员的住处通常都连在一起。──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实在的证据。直译是“真实的凭据”。喇合要求两件事:一,她和她一家得到保护,正如她保护了探子一样;二,求探子给她一个以色列人所认识和尊重的“实在的凭据”。她没有丈夫,但她提到父母和兄弟姐妹。她让探子发誓保护她和她家人性命以后,探子指定了记号,就是“朱红线绳系在……窗户上”(18节)。像溅在门框上羔羊的血一样,这条线绳也保证了其中住户的安全。── SDA圣经注释 ●「恩」待:「忠诚」、「慈爱」。 ●「恩待」:这个词汇由动词「作」和一个被译为「履约的忠诚」或「委身」的名词SH 2617构成。 ●「指着耶和华向我起誓」:就是以耶和华作为誓言中应许的证人和担保人,若人背誓,耶和华就以背约之罪惩罚他。──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二12~13】现在既然一语,带出一道命令,正如一2。撒母耳记二十四21也有这一插入语,接下来是一道命令,要对方「起誓」。那里记载,扫罗向大卫承认,他明白大卫作王是神的旨意,接着,他要求大卫起誓,不剪除扫罗的后裔。同样,喇合也向探子承认,她明白了神对以色列人的计划。现在她要求他们起誓,不灭绝她和她的家人。当然,就喇合的情形而言,由于她救了探子的性命,她的要求就更有分量。扫罗的情形却恰好相反,当时是他要追杀大卫,但大卫反而放了他。 喇合说,她恩待了探子,这个词汇由动词「作」和一个含义很丰富的名词构成,这名词曾被译为「履约的忠诚」或「委身」(希伯来:h]esed[)。──《丁道尔圣经注释》 ◎ 撒上 24:21 也有类似 书 2:12-13 这样要对方「起誓」的插入语,接下来是一道命令。那里记载扫罗向大卫承认自己明白大卫作王是神的旨意,接着他要求大卫起誓不剪除扫罗的后裔。约书亚记这边,喇合同样地也向探子承认她明白了神对以色列人的计划。现在她要求他们起誓,不灭绝她和她的家人。当然,就喇合的情形而言,由于她救了探子的性命,她的要求就更有分量。扫罗的情形却恰好相反,当时是他要追杀大卫,但大卫反而放了他。 ◎ 2:11 提到喇合向以色列的神耶和华表示敬畏,承认祂是诸天全地的神。不过在古代中东的宗教思想中,这是将耶和华归入宇宙性神明一类,以祂为大能的国家守护神。迦南人所听闻的报告显示神能够影响天气、河海、疾病,和动物世界。所以喇合的话虽然反映了她对于耶和华的权柄和能力如何令他们畏惧,却可能并非对一神信仰的表白,似乎只是向祂求助。──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二13】「 要救活我的父母、弟兄、姐妹和一切属他们的,拯救我们的性命不死。”」 【书二14】「 二人对她说:“你若不泄漏我们这件事,我们情愿替你们死。耶和华将这地赐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必以慈爱诚实待你。”」 当喇合说完话之后,需要有响应,所以他们便开口。不过,即使在这时候,他们的话也只是回答而已。他们接受了喇合的请求,所用的言词和她刚说的相仿。他们最关心的是保密问题,究竟是什么秘密?耶利哥的首领已经知道他们是谁,以及他们前来的原因。一旦他们离开了城,喇合再多讲一些细节,也没有什么价值。如果她开口,只会对自己不利,因为这无异于暗示她向差使说谎,又帮助过探子。──《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里的意思是:我们若不能信守这协议,就愿我们死去,而不是你们死去。――《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情愿替你们死”是以性命作保的意思。――《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我们情愿 ...... 死」:意即「我们若违背诺言,不救你们,就让我们代替你们死。」――《串珠圣经注释》 若不……情愿: 在旧约圣经中,人们起誓时常用“我若(不)……愿神重重的降罚与我”(撒下3:35)的句式。借着这种誓言,不仅表明发誓者本人的绝对意志,也可以加强所属团契的联合。但若轻率发誓而妄称耶和华的名,便会遭受严重的惩罚(结17:16)。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情愿替你们死」(14节),意思是以性命作担保。──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我们情愿替你们死。他们用性命为喇合和其全家担保。如果他们失败了,喇合一家就会被杀害。 我们这件事。直译是“我们这句话。”显然指喇合所要求的“实在的凭据”。探子在给予她保证以前,必须确认她会保守以色列人即将进攻耶利哥的秘密。她的疏忽或背叛将解除他们履行诺言的义务。── SDA圣经注释 【书二15】「 于是女人用绳子将二人从窗户里缒下去,因她的房子是在城墙边上,她也住在城墙上。」 “绳子”。跟第18节所用的字不同。――《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从考古学者挖掘耶利哥城所得资料,当地人确有在城墙上建屋居住的事。有的城墙中空,里头且有间隔。喇合的房子可能就是这种城墙的一部分。――《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明显地本节是记载在16-21节喇合与探子说话后的行动。――《串珠圣经注释》 喇合的「房子是在城墙边上,她也住在城墙上」(15节),因为当时筑在城墙边上的房屋十分普遍,这样做既可增加城墙的厚度,又能支撑房屋。耶利哥遗址的城墙有内外两层,1900年代,德国考古学家在北端内外墙之间挖掘到了房屋,屋背倚着外墙的内侧。──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将二人缒下去。实际上发生在16-20节的谈话以后。就像书1:10,11一样,把将来的事插在前面说。《圣经》里经常采用这种倒叙的笔法。 城墙上。她住在城墙边上,所以比较容易把探子缒下去。── SDA圣经注释 ◎目前的考古挖掘,已经证实有人在城墙上建屋居住,有的城墙是中空的,里面还有隔间。 ◎ 2:15 这段叙述在七十士译本并没有此附注。──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二15 城墙上建屋】筑在城墙边上的房屋在这时代十分普遍。这样做能添加城墙的厚度和支撑,有利于城市;又能提供牢固的墙壁来支撑房屋,有利于居民。考古学家在耶利哥挖掘到房屋建于内外墙之间墁了灰泥的护堤上面,屋背倚着外郭的内侧(见六1注释)。——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二15 房屋建在城墙上,是喇合一家呢,还是……】在约书亚时代,房屋流行建造在城墙上。许多城邑有两道城墙,其间相隔约有3.5至4.5公尺。在这两道墙顶上,可以用木料建造房子。喇合可能就住在这种屋子里,有窗子可以看到墙以外的地方。──《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二15~16】喇合为了使探子们逃走,拟出了周到细致的方法。据Lange的说法,喇合可能是使他们躲在多有洞穴的北部山区。与此相反,有人推测他们可能藏身在位于耶利哥西高约450米的山中。因为,此地有很多岩石,傍晚就有荫凉之处,易于躲藏。 因她的房子在城墙边上: 据英国考古学家贾斯汤(Garstang)所发掘的耶利哥城遗址(1930-1936年)来看,当时的耶利哥城被相距4-5米的两层城墙所环绕。这些双层城墙使城内的面积大幅度缩小,因此有些人在两道城墙之间放置大梁而建造房屋。喇合的房子可能就是其中之一,窗户刚好在外城墙方向。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二16】「 她对他们说:“你们且往山上去,恐怕追赶的人碰见你们。要在那里隐藏三天,等追赶的人回来,然后才可以走你们的路。”」 耶利哥古城的西面是山区,山上布满洞穴,适合藏匿。所以喇合很有智慧地让两个探子「往山上去」(16节)隐藏三天。──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耶利哥的古城坐落在一条大约14英里宽的河谷西端。附近唯一的“山”就在城的西边。从耶利哥出发,朝这个方向只须走一英里,就进入称之为犹大旷野的山区。城西面的那座山很高,以致还没有到傍晚,山的影子就投在城市之上。山区有很多洞穴,探子可以在那里躲到搜捕者回去,然后再趁着夜色回到什亭的营地。── SDA圣经注释 【书二17】「 二人对她说:“你要这样行。不然,你叫我们所起的誓就与我们无干了。」 这时候,探子便向喇合起誓,记在17~20节。既然喇合已经提出条款,探子只要再加上详细的条件便可以了。14节已经将这件事作了摘要,15~16节说明了喇合帮助的方法。这时候,探子才可能列出条件,因为他们已经得到了喇合一切的帮助。这句话是条件,可以从探子在希伯来文圣经中所说的头两个字看出:「与我们无干」。──《丁道尔圣经注释》 拯救喇合的条件: 探子们在离开耶利哥之前提出三个条件:①当以色列军队进入耶利哥城时,喇合当将红绳系在窗户上,成为拯救喇合与其家眷的标志。这与出埃及时以色列百姓在自家门框洒羔羊血一样(出12:7);②喇合与其家人当守在家中。否则,他们在家外与邻人混在一起,就有可能被以色列军兵杀害。这里的藏身处——喇合之家可用来比喻耶稣基督的身体——教会。除了耶稣基督之外,天下再没有其它的名字可靠着得救(徒4:12)<弗2:7,在基督耶稣里>;③第三个条件重复了14节的上半节,就是喇合不可泄露关于应许的秘密。因为倘若秘密被泄露,以色列征服耶利哥的战争会受到影响,喇合本人也性命难保。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这段话是在喇合把他们缒下城墙以前说的。她不可能在送走探子以后再和他们讲好16-20节的条件,也不可能在放他们下去以后再和他们商量这些重要的问题。她也不可能在家里就开始讲话,直到把他们缒下城墙以后才把话讲完。第18节说,你“缒我们下去”,不一定证明是在下去以后说的。探子说到将来,自然把过去的事视为现在的,把正在考虑的事看作已经完成的事。── SDA圣经注释 ●「你要这样行。不然,你叫我们所起的誓就与我们无干了」:直译为「妳叫我们所起的妳的这誓言会与我们无干」。原文并无「你要这样行。不然」这些字眼,但上下文中的确可以看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二18】「 我们来到这地的时候,你们要把这条朱红线绳系在缒我们下去的窗户上。并要使你的父母、弟兄和你父的全家都聚集在你家中。」 “朱红线绳”能让入侵的以色列人认出他们要放过的房子。――《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用朱红线绳系在窗户上,攻城的以色列人凭这记号不毁喇合屋里的人。当年耶和华神的使者看见涂在门楣上的羔羊的血,也不击杀屋中的长子(出十二21~23)。初期教会以朱红线绳代表基督的救赎。――《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这条朱红线绳: 有人认为用来缒下探子的绳与作为救恩的标志系在喇合家窗户的朱红线绳并非同一根。而本文并没有说明两个探子给了喇合其它证据,从使用的指示代词“这”来看,这两处的线绳是同一条(5,18节)。探子们给这条既救了自己的性命,又救喇合一家的红绳赋予了特殊的生命意义。圣经中的红色与基督拯救人的宝血有密切关联(出12:1-13;来9:14)。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朱红色是当时十分贵重的颜色。「这条朱红线绳」(18节)可能不是探子们带来的,而是把探子们缒下来的那根绳子(15节)。──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这条朱红线绳(tiqwah)不是15节中把两个人缒下去的“绳子”(chebel)。在《旧约》其他地方,tiqwah译为“盼望”(诗62:5;71:5)。其词根意为“揉”,“绑”,所以有“坚固”的意思,寓意为“信任”,“盼望”。让喇合在窗户上挂着放走探子的绳索似乎不合情理。这立刻会在观看的人面前暴露她发誓要保守的秘密。这条“朱红线绳”可能是一条麻线。这属于她的本行(第6节),不会引起过多的注意。 都聚集。这是一个合理的条件。如果喇合的亲人不愿意像不信的耶利哥人那样灭亡,就必须躲到避难所来表明自己的信心,就像挪亚和他的家人躲进方舟一样。今天也是这样,凡要逃避神对不信世界之惩罚的人,必须与选择生命之道的人联合。── SDA圣经注释 ●「朱红线绳」:古代的染料价格高昂,最贵的是紫色,红色次之。因此喇合这条绳子应该是价格高昂的奢侈品,一般人也不会有这种绳子,她却愿意拿来帮助探子逃走,也因此探子要用这条线当记号来辨识喇合。──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二18~20】若要探子保证喇合的安全,她必须作到三件事。180绑在窗上朱红色的线,可能是已经有的,也许原本就是用来宣传她「家」的目的。181若是如此,那么,喇合在21节绑绳子的举动,便不至于招惹回转的差使和其他在城墙附近往来之人的注意。182第二个条件为:她要把所想保护的人,和他们的财产,全都集中到她家。探子继续补充说,如果她的家人在屋外而被杀,就与他们无干。最后,她必须不走漏消息,以至影响探子的安全。这是重复14节的话。不过,这段中所指的秘密,包括他们将藏在山区中几天。──《丁道尔圣经注释》 ◎若要探子保证喇合的安全,她必须作到三件事。首先绑在窗上朱红色的线。第二个条件为:她要把所想保护的人,和他们的财产,全都集中到她家。探子继续补充说,如果她的家人在屋外而被杀,就与他们无干。最后,她必须不走漏消息,以至影响探子的安全。──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二19】「 凡出了你家门往街上去的,他的罪(“罪”原文作“血”)必归到自己的头上,与我们无干了。凡在你家里的,若有人下手害他,流他血的罪就归到我们的头上。」 【书二20】「 你若泄漏我们这件事,你叫我们所起的誓就与我们无干了。”」 【书二21】「 女人说:“照你们的话行吧!”于是打发他们去了,又把朱红线绳系在窗户上。」 喇合同意了这些条件。她不需要再留这两人,于是便把他们送走。叙事者不在乎他们双方达成协议时,探子究竟在哪里──或是仍在喇合的家中,或是在城墙外的地面上,或是在缒下城墙的半空中。按理论说,这些状况都有可能,因为叙事者并没有说明探子的所在地。不过,根据保密性来看,最合理的想法应当是:探子仍然在喇合的家中。若是如此,第15节和21b节所描述的动作,并不是分开的两段,或是前后发生的,乃是同时进行的一件事。第15节讲出即将发生的事,所提供的细节是为了说明18节的缒我们下去的窗户。第21节记载真正发生的事。喇合把朱红线系在窗户上,便作到了第一个条件。──《丁道尔圣经注释》 喇合很有可能在放走探子的当晚就把绳子系上了,而没有等到迫不得已之时,以免后来忘记。看见这个得救的记号还会给她带来勇气和希望。── SDA圣经注释 【书二22】「 二人到山上,在那里住了三天,等着追赶的人回去了。追赶的人一路找他们,却找不着。」 “到山上”。耶利哥以西,布满洞穴,适合藏匿。――《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耶利哥城西面与北面山岭连绵。探子在山内躲了三天后,把从喇合得来的消息向约书亚报告了。耶和华神的应许得到证实。这次人心涣散的不是新一代饱经训练的以色列人,而是敌方的居民(参申一27~28)。――《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三天……路找他们: 本节生动地表现出耶利哥王是何等惧怕以色列百姓。从耶利哥城到约但河不过是13公里,走路约用3个小时。经过三天的时间仔细搜索路口的事实表明他们竭尽全力搜捕这些探子。两个探子将迦南居民的失意与恐惧报告给约书亚,鼓舞了以色列的士气。这与十个探子报恶信使百姓消沉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民13:1-14:10)。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喇合的建议是要探子不可以直接过河,因为耶利哥人一定在那里等着,要先躲起来,等到大家都认为探子离开了才过河。不过这样约书亚的过河时间应该会拖过三天。或者约书亚领受神过河的命令后先派出探子,等探子回来才下令三天过河。 ●「山上」:指耶利哥城西边的「中央山地」。──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二23】「 二人就下山回来,过了河,到嫩的儿子约书亚那里,向他述说所遭遇的一切事。」 探子直接向约书亚汇报(第1节)。约书亚可能接受了以前的教训。当年他和其他十一个人从加低斯巴尼亚被派出去,结果有十个人带回了沮丧的消息。所以他觉得最好还是保密,直到他们回来报告。他们的消息(书2:9-11,23,24节)一定鼓舞了约书亚和百姓,以致他们毫不犹豫地渡过约旦河,向耶利哥进发。── SDA圣经注释 【书二24】「 又对约书亚说:“耶和华果然将那全地交在我们手中,那地的一切居民在我们面前心都消化了。”」 在四十年在旷野的流浪结束以后,两个探子带回来的报告,和三十八年前十个探子的汇报是多么不同啊(民13:31-33)。参基甸的经历(士7:9-14)。── SDA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2章)】 1 约书亚派人窥探耶利哥(1),是否显示他的信心不足?人的计划可否与信心配合? 2 喇合为何善待约书亚的探子?参来11:31。她的信心源于什么?这信心有感染力么?参24节。你可以怎样在信心上感染别人? ──《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