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腓利門書全書綜合註解

 

壹、內容綱要

 

【愛的請求】

        一、引言及問安(1~3)

        二、感恩――為腓利門(4~7)

        三、求情――為阿尼西母(8~20)

        四、結語及祝福(21~25)

 

貳、逐節詳解

 

【門1「為基督耶穌被囚的保羅,同兄弟提摩太寫信給我們所親愛的同工腓利門」:

    〔原文字義〕「腓利門」心腸,肺腑,親密,友情。

    〔文意註解〕「為基督耶穌被囚的保羅」:『為基督耶穌被囚』按原文應翻作『基督耶穌的囚犯』,從外表看,保羅是被羅馬政府囚禁,但實際上他卻自認是被基督耶穌囚禁的犯人,是在基督主權的安排下將他囚禁,使他能經歷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羅八17)

                保羅寫這封書信一反慣例,不用他作為使徒的身分(參羅一1;林前一1;林後一1;加一1;弗一1;西一1;提前一1;提後一1;多一1),而強調他的囚犯身分,來代替別人求情,不但使對方消除被威逼的感覺,反而像朋友一般的可親可近。

          「同兄弟提摩太」:本封信的語氣顯明是保羅一人所寫(『我』參4789…節),但在這裡和提摩太一同具名問候,大概有三個可能性:(1)腓利門認識提摩太;(2)保羅可能曾與提摩太交通過阿尼西母的事情;(3)保羅重視同工提摩太。

          「寫信給我們所親愛的同工腓利門」:『同工』這個稱呼無疑是指在主的工作上說的;『腓利門』據教會傳統說法,他是歌羅西教會的長老之一,並且教會就在他的家裡聚會(2)

    〔話中之光〕()信徒為主被囚乃是一件榮耀的事,值得歡喜快樂,因為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太五11~12)

          ()如果我們真的有作『基督的囚犯』的感覺,便不致於行事隨便,而樂意受主的限制和拘束。

 

【門2「和妹子亞腓亞並與我們同當兵的亞基布,以及在你家的教會。」

    〔文意註解〕「和妹子亞腓亞」:『妹子』指主內的姊妹;『亞腓亞』按這封書信的私人性質看,她諒必為腓利門的家人,極可能是他的妻子,因為妻子在處置逃奴的事上,有其不可輕視的份量。

          「並與我們同當兵的亞基布」:『同當兵』按原文意指曾經一同經歷激烈戰役的戰友,轉指一同為主工作的人(參林後十4;提前一18;提後二3);『亞基布』或為腓利門之子,獻身參與傳道和牧養教會的工作(參西四17)

          「以及在你家的教會」:歌羅西教會的信徒可能就在腓利門家裡聚會;保羅讓全教會也關心逃奴的事情,顯明他的考慮周全,不但為阿尼西母眼前的處境著想,讓眾聖徒幫助解決基督徒主僕之間的問題,並且也為他日後能在教會中坦然服事,鋪下根基。

    〔話中之光〕()在家庭裡夫妻和父母、兒女,在教會中眾聖徒,都能同心定規事務,是何等的美,何等的善。

          ()把自己的家打開,作為眾聖徒聚會交通之用,乃是一件美好的事。

 

【門3「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

    〔原文字義〕「恩典」有喜樂,善意,恩愛。

    〔文意註解〕「願恩惠、平安」:『恩惠』即恩典,就是神賜給人,叫人白白享受的好處;人最大的恩典,是神自己給人得著並享受;『平安』不是指環境的平安順利,而是指裡面心境的平靜安穩;換句話說,平安乃是人因著享受神的救恩,使神與人、並人與人得以相和,而產生的一種心境。

          「從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從神我們的父』神是世人的神,卻是我們的父;神是恩典和平安的泉源,我們信徒是享受恩典和平安的器皿;『主耶穌基督』是恩典和平安的管道,必須借著祂,我們才能享受。

    ﹝話中之光﹞()基督徒乃是得享神恩典的人,故其人生必然有它可悅的地方;沒有吸引力的基督教,不是真的基督教。

          ()恩典乃是一件禮物,人憑著自己沒有方法可以獲得,因為人沒有甚麼功績配受恩典。

          ()恩典是平安之源,平安是恩典之果;人不先求神的恩典而想得到神的平安,這是不可能的。

          ()我們不該在神之外求平安;真平安的快捷方式乃是遵行神的旨意。

          ()信徒的『平安』,與客觀環境無關,也不受外界事物的影響。

          ()馬丁路得說:『恩典與平安二詞就概括了所有的基督教;恩典使我們從罪中得救,平安使我們的良心平靜。』

 

【門4「我禱告的時候提到你,常為你感謝我的神;」

    〔文意註解〕「我禱告的時候提到你」:『禱告』原文是複數,是常常、一有機會就禱告,隨時不停禱告之意。

          「常為你感謝我的神」:『常』字是強調恒久的謝恩。

    ﹝話中之光﹞()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就是自私的人),心中所想念的,不外是自己和親人的苦樂,從未顧念到別人的事。

          ()保羅每逢想到別人時,就聯想到神;神乃是我們人際關係的樞鈕,沒有神的人生,多半以利害論交,少有犧牲自我的情誼。

          ()離了神,我們就不能給別人真實的益處。

          ()我們的行事為人,若不能叫人為我們感謝神,就沒有好的見證。

          ()保羅說『我的神』,表示他與神之間有很美好的關係;不但保羅是被神所佔有,並且神也被保羅所佔有。

          ()我們與神的關係,究竟是僅止於客觀道理上的呢?還是在主觀經歷上,凡事以神為倚靠、為幫助呢?

          ()服事教會固然有很多的難處,但也有不少的安慰!

 

【門5「因聽說你的愛心並你向主耶穌和眾聖徒的信心(或譯:因聽說你向主耶穌和眾聖徒有愛心有信心)。」

    〔原文直譯〕「因聽說你的愛心和信心,乃是你向主耶穌並臨及眾聖徒的。」

    〔文意註解〕「因聽說你的愛心」:『愛心』原本是由信心生髮的(加五6),理應先提信心,後提愛心,但因本封書信的情況特殊,所以保羅先提到愛心,然後才提信心。

                『聽說』一詞表示腓利門的愛心常為眾聖徒所津津樂道,可見他是一位非常富有愛心的長老。

          「並你向主耶穌和眾聖徒的信心」:本節按原文在『主耶穌』和『眾聖徒』兩個詞的前面,各有一個前置詞,表明其方向和歸屬,可譯作:『向著主耶穌並臨及眾聖徒』。根據保羅自己在別的書信裡所提的,信心主要是向著基督耶穌的,而愛心則主要是向著眾聖徒的(參西一4),故本節的含意可能是說:『你那向著主耶穌的信心並臨及眾聖徒的愛心』,但此處也有可能表示你的愛心和信心,各自兼向著主耶穌和眾聖徒。無論如何,愛心和信心彼此息息相關,不能分開。

    ﹝話中之光﹞()愛心藉信心而生髮,信心藉愛心而顯彰。信是內心的,沒有人能看見;但信心可藉愛心表現出來。

          ()一個正常的基督徒,愛心和信心必須保持平衡──既有信心,又有愛心;信心越大,愛心也越大。

          ()愛神的人也必定愛人;我們若不愛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約壹四20)

          ()真信心是真愛心的根基,我們對神若沒有正常的信心,對人也就沒有正常的愛心。

          ()對神有信心,對人有愛心。凡真實向神有信心的人,也必向眾聖徒有愛心。

          ()信心是維繫我們與神的關係正常,愛心是維繫我們與人的關係正常。

          ()信徒的愛心,應當先從愛『眾聖徒』開始,然後才及於愛『眾人』(彼後一7)

          ()信徒若單單有愛心,而沒有正確的信心作支持的話,則他所作的也只能視作感情用事。

          ()基督耶穌是信心的源頭,我們愈認識基督,我們就愈有信心。

          ()保羅不稱『眾信徒』,而稱『眾聖徒』,表明信主耶穌的人都是被神分別為聖的,所以在神看都是聖潔的。

 

【門6「願你與人所同有的信心顯出功效,使人知道你們各樣善事都是為基督作的。」

    〔原文直譯〕「願你信心的交通顯出功效,使人充分認識你們裡面為著基督的各樣善事。」

    〔原文字義〕「同有」交通,交誼,團契,分享;「知道」完整的知識,充分認識,清楚的瞭解。

    〔文意註解〕「願你與人所同有的信心顯出功效」:『同有的信心』或作『信心的交通(或分享)』;『顯出功效』意指產生出有效的結果來。

          「使人知道你們各樣善事都是為基督作的」:『知道』含有完全的瞭解,詳細的認識的意思;『使人知道』意指叫人看見而體認;『各樣善事』指基督徒在愛心裡所作的一切美事;『為著基督』指向著基督、歸於基督。

          本節的意思是說,但願你習以為常的與眾聖徒彼此分享信心,並且顯出果效,以致叫眾人充分的認識那在你們裡面的每一件善行,都是為著基督、也歸於基督的。

    〔話中之光〕()信心的交通並非靜止的,沒有活動,沒有功效的交通。凡不是出於信心的來往是屬世的交通,僅是交際或社交而已。

          ()基督徒借著施與而學習認識基督;借著徹底虛己倒空,而被基督充滿。

          ()基督徒敞開慷慨的心和同情的手,才是更深明白基督富足的最可靠方法。

          ()最瞭解基督的人,並不是高才大智的聖經學者,甚至也不是只曉得終日祈禱的聖徒。乃是對人慈愛慷慨的人。

 

【門7「兄弟啊,我為你的愛心,大有快樂,大得安慰,因眾聖徒的心從你得了暢快。」

    〔原文字義〕「安慰」勉勵,懇切,懇求,勸慰;「暢快」得憩息,重新得力。

    〔文意註解〕「兄弟啊,我為你的愛心」:『愛心』前面有前置詞與冠詞,它是特別指腓利門以愛心所行的許多事。

          「大有快樂,大得安慰」:意指大大地快樂,並且很受激勵。

          「因眾聖徒的心從你得了暢快」:『眾聖徒』指歌羅西的基督徒;『暢快』希臘人用此字描寫士兵行軍疲乏休息路側的心情,此處指眾聖徒的心因此大感舒暢。

    〔話中之光〕()愛心的行為所帶給聖徒的鼓舞,勝過許多篇的道理信息。

          ()一個人的家讓信神的人到來憩息並且得到身心暢快,是一件可愛的事。

 

【門8「我雖然靠著基督能放膽吩咐你合宜的事;」

    〔原文字義〕「合宜的事」達到某種標準,適宜。

    〔文意註解〕「我雖然靠著基督」:『靠著基督』原文作『在基督裡』。

          「能放膽吩咐你合宜的事」:『合宜的事』指該作的事或該盡的義務,即指與基督徒的身分相合的事。

 

【門9「然而像我這有年紀的保羅,現在又是為基督耶穌被囚的,寧可憑著愛心求你」:

    〔原文字義〕「求」在旁呼喚,勸勉,懇求,央求。

    〔文意註解〕「然而像我這有年紀的保羅」:『有年紀的』保羅的實際年齡不得而知,此時可能是五十五至六十歲之間。他因飽受各樣逼迫,歷盡勞碌辛苦,身體早受摧殘,故可自稱為老邁了。

          「現在又是為基督耶穌被囚的」:可見此封書信是在保羅第一次於羅馬坐監時寫的。

          「寧可憑著愛心求你」:『求』和8節的『吩咐』剛好相對。

    〔話中之光〕()權柄雖可叫人屈服,但仍不如愛心的請求,可以叫人樂意順服。

          ()由人的內心所發出的愛,往往比外表的權威更強而有力;人對權威可能會反抗,但是愛可溶化它。

 

【門10「就是為我在捆鎖中所生的兒子阿尼西母求你。」

    〔原文字義〕「阿尼西母」有益處。

    〔文意註解〕『在捆鎖中所生的』指在監牢中藉傳福音得的新信徒。

 

【門11「他從前與你沒有益處,但如今與你我都有益處。」

    〔文意註解〕「他從前與你沒有益處」:這裡保羅顯然有意用雙關語。『阿尼西母』這名的原文字義是『有益處』,但因他從前棄主逃跑,對腓利門來說,根本沒有益處,跟他的名字完全相反。

          「但如今與你我都有益處」:『從前…如今』這話表示福音極大的力量,能產生全面和徹底的改變。如今因著相信主而從沒有益處變成有益處,阿尼西母這名,與他作人的表現,名實相符了。

    〔話中之光〕()沒有基督生命的人,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結果往往作出一些損人利己的事,對別人沒有甚麼益處。

          ()基督徒的信仰,如果不能叫人看見生命的改變,恐怕他的信心不夠純真,多少有些問題。

          ()有基督在心中作主掌權的人,不論他已往如何的敗壞,都能夠成為別人的益處;基督徒應當讓身邊周遭的人感覺得到,我們是對他們有益處的人。

 

【門12「我現在打發他親自回你那裡去,他是我心上的人。」

    〔原文直譯〕「我現在把他本人送回到你那裡去,他就是我自己的心腸。」

    〔原文字義〕「心上人」心腸,肺腑。

    〔背景註解〕當時的奴隸被視為主人的財產,是一件活的工具,而不算是一個人。按羅馬的法律,逃奴被捉回去,主人有生殺之權。因此阿尼西母回主人那裡,實在是冒了生命的危險。

    〔文意註解〕「我現在打發他親自回你那裡去」:意指把他的事情交給你們作決定。

          「他是我心上的人」:意指他乃是我的心肝寶貝,他的遭遇會觸動我的心緒。

    〔話中之光〕()基督徒不會教人逃避過去而不理;乃是使人面對事實,而且尋求辦法獲得解決。

          ()基督徒的信仰所帶來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新關係,它把一切外表的差異完全廢除。

          ()基督徒不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為奴的或自主的,都是屬於一體(林前十二13);在基督裡,不分為奴的或或自主的(加三28;西三11)

 

【門13「我本來有意將他留下,在我為福音所受的捆鎖中替你伺候我。」

    〔原文字義〕「有意」考慮,意欲。

    〔文意註解〕「我本來有意將他留下」:『有意』表示他曾經這樣考慮;『留下』指留在羅馬獄中。

          「在我為福音所受的捆鎖中替你伺候我」:『替你』表示在道理上受教的,對施教的人有回報的道義責任(參加六6);『伺候』指各樣雜務的服事。保羅為福音的緣故坐監,按當時的情況和他的年齡而言,確實需要人的服事。

    〔話中之光〕()知恩圖報,世人尚且如此,更何況信徒呢?蒙恩的人應當感恩。

          ()信徒之間決定任何事情,不可自作主張,或勉強別人行事,而應當持守『等他自己情願』(歌二7)的原則。

 

【門14「但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願意這樣行,叫你的善行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

    〔原文字義〕「願意」決心,意志。

    〔文意註解〕「但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願意這樣行」:『不願意』表示未經對方的同意,絕不斷然的決定。

          「叫你的善行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勉強』指被迫不得已而為;『甘心』指自動自發。

    〔話中之光〕()基督徒作事的原則乃是,如果沒有取得相關之人的同意,就不願作甚麼。

          ()不可勉強人行善,叫人的善行、動機是出於甘心,是出於愛神。

 

【門15「他暫時離開你,或者是叫你永遠得凓他」:

    〔原文字義〕「暫時」一小時;「得著」完全據有,取回。

    〔文意註解〕「他暫時離開你」:『離開』是用被動語態,因此阿尼西母並不是主動離開,乃是按神的安排被分開。

          「或者是叫你永遠得凓他」:『永遠』與前句的『暫時』相對照;是指彼此在主內永遠的關係而言;『得著』有完全得到之意。

    〔話中之光〕()基督徒必須常常歡迎曾經犯錯的人;我們太多時對曾經誤入歧途的人猜疑,並且表示永遠不再信任。我們相信神會寬恕他,但我們自己則很難作到。

          ()基督徒的眼目,應當輕看那暫時的,而重看那永遠的(參林後四17~18)

 

【門16「不再是奴僕,乃是高過奴僕,是親愛的兄弟。在我實在是如此,何況在你呢!這也不拘是按肉體說,是按主說」:

    〔文意註解〕「不再是奴僕」:『不再是』不是含蓄的意思,乃是現實性的。

          「乃是高過奴僕,是親愛的兄弟」:這是指信徒在基督裡的關係;保羅這話有可能在暗示腓利門,應當釋放阿尼西母,使他得自由。

          「在我實在是如此,何況在你呢」:意指保羅和阿尼西母原來素不相識,尚且在主裡成為親愛的弟兄,何況腓利門和阿尼西母素有主僕關係,如今豈不更加喜悅,愛他如弟兄麼?

          「這也不拘是按肉體說,是按主說」:『按肉體說』即從人的關係來說;『按主說』即從主內關係來說。

 

【門17「你若以我為同伴,就收納他,如同收納我一樣。」

    〔文意註解〕本節原文有『所以』一詞,意指基於16節的理由,腓利門應當如此行。

          「你若以我為同伴」:『同伴』指合夥人。

          「就收納他,如同收納我一樣」:『收納』指接納;『如同收納我一樣』指以他為同伴。

    〔話中之光〕()信徒之間的關係,乃是同奔天路的伴侶,也是追求屬靈益處的合夥人。

          ()信徒之間不可偏待人(雅二1~8);不可重這個,輕那個;或愛這個,恨那個。

 

【門18「他若虧負你,或欠你甚麼,都歸在我的帳上」:

    〔原文字義〕「虧負」欺壓,不公平的對待,欠債。

    〔文意註解〕「他若虧負你,或欠你甚麼」:『虧負你』可見阿尼西母不只逃脫而已,可能還偷了主人的錢財。

          「都歸在我的帳上」:此為商業用語,意指承接其全部債務,負責償還。

    〔話中之光〕()愛就是承擔對方一切的苦痛及負債。

          ()主在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中告訴我們,『你去照樣行罷』(路十37)。我們幫助別人,應當幫助到底。

 

【門19「我必償還,這是我─―保羅親筆寫的。我並不用對你說,連你自己也是虧欠於我。」

    〔文意註解〕「我必償還,這是我保羅親筆寫的」:『親筆寫的』書信,表示這是一個有效的借據,必定負責償還,不是說說而已。

          「我並不用對你說,連你自己也是虧欠於我」:可見腓利門成為基督徒是因受保羅的帶領。

 

【門20「兄弟啊,望你使我在主裡因你得快樂(或譯:益處)並望你使我的心在基督裡得暢快。」

    〔原文字義〕「暢快」安息,爽快。

    〔文意註解〕「兄弟啊,望你使我在主裡因你得快樂」:『快樂』有古文當作益處,保羅再次一語雙關的借用阿尼西母名字的字義。

          「並望你使我的心在基督裡得暢快」:『暢快』指舒暢;保羅似乎暗示腓利門不但要收納阿尼西母,更可以進一步還他自由,或者差派他到羅馬服事保羅(13~14)

 

【門21「我寫信給你,深信你必順服,知道你所要行的,必過於我所說的。」

    〔文意註解〕「我寫信給你,深信你必順服」:『順服』指接受保羅的請求。

          「知道你所要行的,必過於我所說的」:這封信得以保存下來,證明了一個事實:假如書信中的請求不被理會,這封信肯定會遭損毀,由此可知腓利門欣然答允了保羅的情求。

    〔話中之光〕()相信別人,乃是說服對方的最佳策略。

          ()這裡有一個原則,就是常希望從別人得到最好的。人若對人存最大的期望,常勝過只求一半,倘若我們清楚說明期望很小,我們所得的可能只是那麼一點點。

 

【門22「此外你還要給我預備住處;因為我盼望借著你們的禱告,必蒙恩到你們那裡去。」

    〔文意註解〕「此外你還要給我預備住處」:『住處』有友誼款待之意。

          「因為我盼望借著你們的禱告,必蒙恩到你們那裡去」:保羅深信禱告的功效(參腓一19)

 

【門23「為基督耶穌與我同坐監的以巴弗問你安。」

    〔文意註解〕『以巴弗』是歌羅西人,也是歌羅西教會的主僕(參西一7;四12),他必與腓利門很熟悉。

 

【門24「與我同工的馬可、亞裡達古、底馬、路加、也都問你安。」

    〔文意註解〕「與我同工的馬可、亞裡達古」:這二人是猶太人。

          「底馬、路加、也都問你安」:這二人是外邦信徒。

 

【門25「願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在你的心裡。阿們!」

    〔文意註解〕「願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主耶穌基督』是主格所有格,指祂是恩的所有者;基督就是恩。

          「常在你的心裡,阿們」:『你』原文為複數,故應為『你們』;『心』原文為『靈』,且系單數。

    〔話中之光〕()人所需要的是基督本身。基督的臨在是人類最大的福分。

          ()基督徒的人生,每時每刻都需要主耶穌基督的恩;離了祂的恩,我們就都甚麼也不是,甚麼也不能作。

 

叁、靈訓要義

 

【活出基督】

    一、問安――願人得著恩惠平安(1~3)

    二、感謝與稱讚(4~7)

          1.方式――禱告(4)

          2.內容――愛心及信心(5~6)

          3.結果――眾人大得暢快(7)

    三、愛心的請求(8~20)

          1.方式――不用吩咐,憑愛心求(8~9)

          2.事項――為在捆鎖中生的阿尼西母(10)

          3.理由――從前無益,如今與你我都有益(11)

          4.方法――打發他回去,盼能接納(12)

          5.目的――顯出善行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13~14)

          6.好處――永遠得著他(15)

          7.要求――看他如親愛的弟兄,收納他如收納我(16~17)

          8.應許――凡他所虧欠的,都算在我的賬上,我必償還(18~19)

          9.願望――望你使我在基督裡得快樂(20)

    四、信心與盼望(21~22)

    五、問安與祝福(23~25)

 

【在基督裡的思想】

    一、不自歎反請願的思想(1~3)

    二、不責備反讚賞的思想(4~7)

    三、不吩咐反請求的思想(8~12)

    四、不自私反敬重的思想(13~14)

    五、不排斥反接納的思想(15~17)

    六、不計較反償債的思想(18~19)

    七、不施壓反鼓舞的思想(20~22)

    八、不草率反細膩的思想(23~25)

 

【在基督裡的關係】

    一、同兄弟(1)――生命

    二、同工(124)――事奉

    三、同當兵(2)――爭戰

    四、同信心(6)――合一

    五、同伴(17)――生活

    六、同坐監(23)――受難

 

【從本書看主工人的智慧】

    一、以稱讚代替責備(4~5)

    二、以信心代替批評(6~7)

    三、以愛心代替吩咐(8~9)

    四、以請求代替要求(10~14)

    五、以打氣代替洩氣(15~17)

    六、以捨己代替舍人(18~19)

    七、以積極代替消極(20~21)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腓利門書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腓利門書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