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約翰福音第十二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神子救主彰顯榮耀的途徑】

    一、伯大尼的見證(1~11)──珍賞主的死,願將榮耀置於祂腳下

    二、騎驢受群眾歡迎(12~19)──彰顯榮耀的小影

    三、對希利尼人求見的反應(20~36)──啟示藉死亡得榮耀

    四、榮耀的兩大阻礙:

          1.『不信』使人不能看見祂的榮耀(37~41)

          2.雖然相信,但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42~43)

    五、得榮耀之前最後的公開宣告(44~50)

 

貳、逐節詳解

 

【約十二1「逾越節前六日,耶穌來到伯大尼,就是祂叫拉撒路從死裏復活之處。」

    ﹝原文字義﹞「伯大尼」無花果之家,困苦之家。

    ﹝靈意註解﹞『逾越節』是殺羊羔的日子;『伯大尼』是勝過死權的地方。本節表徵人惟有藉著逾越節羊羔(基督)的死,才能得著復活的生命。

    ﹝話中之光﹞()信徒身上必須常帶著耶穌的死(「逾越節」),使耶穌的生,也能顯明在我們身上(參林後四10~11)

          ()伯大尼之家豫表教會。教會在外表上雖然常是困苦的(「伯大尼」原文字義),但她的內裏卻滿有「從死裏復活」的生命。

 

【約十二2「有人在那裏給耶穌豫備筵席。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穌坐席的人中。」

    ﹝原文字義﹞「伺候」服事,分配,安排;「坐席」斜躺。

    ﹝文意註解﹞「有人在那裏給耶穌豫備筵席」:『有人』乃指長大痲瘋的西門(參太廿六6;可十四3);有解經家推測,西門大概是拉撒路一家人的親戚,甚至可能就是馬大的丈夫。

          「坐席」:指在桌旁斜臥,此乃古時猶太人吃筵席慣用的姿勢。

    ﹝靈意註解﹞『坐席』象徵享受安息和滿足。本節是一幅圖畫,表明主和信祂的人所構成的教會,乃是神與人共同享受安息和滿足的所在。

    ﹝話中之光﹞()「有人在那裏給耶穌豫備筵席」:『那裏』是指拉撒路從死裏復活之處(1);人蒙恩之處,也當是人報恩之處。

          ()教會生活應當是滿了生命的享受(「坐席」),並且惟有讓主得著享受,我們信徒才能有所享受。

 

【約十二3「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屋裏就滿了膏的香氣。」

    ﹝原文字義﹞「極貴的」非常值錢的;「真」可信靠的,純真的,無攙雜的。

    ﹝背景註解﹞抹膏是當時社會表示歡迎和尊敬的禮儀,通常是將膏抹在頭上(參路七46)

    ﹝文意註解﹞「一斤」:原文是『一力得拉』(litra),乃羅馬重量單位的一磅(每磅有十二盎司),折合約為三分之一公斤。

          「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是一種昂貴的芬芳油膏,從產於印度名叫哪噠的植物根莖提煉出來的香油製成。

    ﹝靈意註解﹞「抹耶穌的腳」:象徵向主所作馨香的奉獻。

          「又用自己頭髮去擦」:『頭髮』是女人的榮耀(參林前十一15);馬利亞以自己最榮耀的部位,來擦拭主耶穌最低下的部位(),象徵將榮冠放在主腳前(參啟四10)

          馬利亞代表一切愛主之人,因看見那為我們釘十字架的基督,衷心受感,故在此向主獻上一切,將全人傾倒在主身上。

    ﹝話中之光﹞()教會中的信徒原都是罪人,但已蒙寶血洗淨,因此主喜歡在他們那裏住宿,並與他們一同坐席。

          ()凡真正認識自己是罪人蒙主恩的,總會感激主、愛主,向主打開家,接待主,並獻上財物給主。

          ()馬利亞所奉獻給主的,乃是「極貴的真哪噠香膏」;信徒獻給主的,都必須是自己所認為最寶貴與最真實的。

          ()香膏一抹上,全室便充滿了馨香之氣;凡我們為愛主的緣故,向主所擺上的,對四圍的人來說,乃是一種馨香的見證。

          ()凡我們出自至誠所獻給主的,總會散發出芬芳的香氣,使人們感受基督馨香之氣(參林後二14~16)

          ()許多人要主的救恩,卻不要救主;許多人寶貴主的祝福,卻不寶貴主自己。我們是要主以外的一切呢?還是要主自己呢?

          ()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使我們想到祂既替我們眾人死,是叫我們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我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林後五14~15)

          ()馬利亞的特點是:(1)坐在主的腳前(參路十39)(2)俯伏在主的腳前(參十一32)(3)用頭髮擦主的腳。一個會坐在主腳前的人,才會俯伏在主腳前;一個會俯伏在主腳前的人,才會將自己的榮耀奉獻在主腳前。

          ()得救必須帶進奉獻;凡沒有帶進奉獻的得救,還不夠完全。

 

【約十二4「有一個門徒,就是那將要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

    ﹝文意註解﹞「那將要賣耶穌的」:主耶穌既然知道猶大將會出賣祂,為何還揀選猶大作門徒,其理由請參閱六章67節。

          「加略人猶大」:英文稱之為「以斯加略猶大(Judas Iscariot)」,「以斯加略」譯為「加略人」是一種推測,其實根據亞蘭語,「以斯加略」是「謀殺者」之意。這樣,他名稱應為「賣主的謀殺者猶大」。

 

【約十二5「說:『這香膏為甚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

    ﹝文意註解﹞「三十兩銀子」:原文是『三百得拿利』(denarii),約等於當時一個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資(參太廿2)

          「賙濟窮人」:這是回耶路撒冷過節的人所當履行的善事(參十三29),並且也是真實信徒所樂於去行的(參加二10)

    ﹝話中之光﹞()人對於基督若是沒有愛,他就要把為主作工來代替他所應當奉獻給主的愛;信徒何等容易以一些聖善的、屬靈的理由,奪取了主在我們心中該有的地位。

          ()信徒們當中,被主的愛所吸引的人不多,更多的人是以理智為本位,他們對別人憑愛心所作的事相當不以為然。

          ()許多時候,理智一進來,愛心就出去;經濟一掛帥,主的旨意就殿後。

          ()凡真正被主的愛摸著的人,是不顧是非、得失和成敗,只顧主的喜悅;所以即使是人所以為不划算的事,他們也樂意去作。

          ()我們若能從愛主的觀點來看,就沒有一件為主作的事是不值得的,也沒有一塊為主花的錢是枉費的。

          ()我們今天有多少的事奉,不是為著主的喜悅而作(膏抹主),卻是為著工作的需要而作(「賙濟窮人」)。可見,今天在教會中有許多的工作,表面上好像是為著主,其實是為著環境需要。

          ()我們的事奉,不必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如何;要緊的是我們對主的估價如何,祂是否配得我們如此的事奉呢?

          ()主是在信的人就顯為寶貴(彼前二7);我們把多少獻給主,就是表明我們看主值得多少。如果我們真正珍賞基督的價值,即使將自己所是和所有全部奉獻給主,仍覺不配。

 

【約十二6「他說這話,並不是掛念窮人,乃因他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

    ﹝原文字義﹞「掛念」關心;「錢囊」放錢的小箱子或小匣子;「所存的」扔進的,放進去的。

    ﹝文意註解﹞「他是個賊」:指他竊取公款作為私用。

          「又帶著錢囊」:『錢囊』指小錢箱;猶大可能是經管別人獻給主耶穌和門徒的財物(參十三29;路八3)

    ﹝話中之光﹞()猶大跟隨主三年半,並蒙主託以財務重任,但仍勝不過錢財的誘惑,可見錢財的力量相當可怕。

          ()今天我們所經管的錢財(包括屬於教會的和我們個人的),實際上都是主所託付我們的,應當小心使用,不可擅自作主。

          ()愛主的人,是常往裏存;愛自己的人,是「常取其中所存的」。信徒是愛主或是愛己,其分別點乃在對錢財的態度。

          ()教會中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教會乃是試驗並顯明人心的地方:我們是信祂、愛祂、服事祂、彰顯祂呢?還是在主之外另有所好呢?

 

【約十二7「耶穌說『由她罷,她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

    ﹝原文字義﹞「由」任憑,隨便;「存留」保存。

    ﹝背景註解﹞古時猶太人殯葬的規矩,是用香膏膏死人的身體,並用細麻布加上香料裹上(參十九40;可十六1)

    ﹝文意註解﹞「她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存留』意思是『為著某項目的而保存』;馬利亞必定從主的話得知,祂即將被釘受死(參太廿六2),知道時日不多,所以抓住機會,趁祂還活著的時候,對祂的死表達她感激的心意。

    ﹝話中之光﹞()我們若能像馬利亞那樣的愛主,那是最好的;若不能,就不要去攔阻別人愛主(「由她罷」)

          ()別人的批評,只不過表明他們愛主的程度而已;我們奉獻給主,不是要討人的喜歡,乃是要討主的喜歡(加一10)

          ()在愛主、事奉主的事上,應該彼此都給予充分的自由,切勿論斷別人,更不可干涉別人。

          ()基督徒一面是『不自由的』──常要面臨別人的批評、干涉和逼迫;一面卻是『自由的』(「由她罷」)──在基督裏,就有免於受律法、罪惡和鬼魔轄制的自由(參加五1)

          ()馬利亞是因得著主的啟示,才將她一切上好的澆在主的身上;我們必須先有主的啟示,才能用上好的愛來愛祂。

          ()伯大尼的馬利亞,在主死之前,抓住機會膏了主;抹大拉的馬利亞,在主死之後,想要去膏主,卻沒得機會(參可十六1~6)。我們愛主、事奉主,必須抓住機會。

          ()馬利亞是趁主未死之前抓住機會表達愛主的心,讓我們也趁主未來之前抓住機會表達愛主的心。

          ()凡我們為著愛主的緣故所作的一切,雖常會受人的誤會,但主卻能體會我們的心,祂也會親自為我們表白一切。

          ()主自己比一切人事物更重要,沒有任何人事物,配奪去主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

 

【約十二8「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

    ﹝文意註解﹞「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這並非表示主耶穌不關心窮人,其實祂常常惦念窮人的需要(參十三29;太六2~4;路四18;六20;十四1321;十八22)

    ﹝話中之光﹞()一般屬主的人常見的毛病,就是為著「窮人」(例如:福音的對象、軟弱跌倒的弟兄、社會福利事工、教會事工等)而忙得不可開交,卻將主自己給忽略了。

          ()信徒要能分辨甚麼是「常有」的,甚麼是「不常有」的;否則,會因著那些常有的機會,以致失去那不常有的機會。

          ()主在許多信徒心目中的地位,竟然不如「窮人」;我們應當讓主在凡事上居首位(西一18)

 

【約十二9「有許多猶太人知道耶穌在那裏,就來了,不但是為耶穌的緣故,也是要看祂從死裏所復活的拉撒路。」

    ﹝話中之光﹞傳福音吸引人的兩個訣要:(1)必須彰顯基督;(2)我們身上必須有從死裏復活的真實經歷。

 

【約十二10「但祭司長商議連拉撒路也要殺了。」

    ﹝文意註解﹞『祭司長』多為撒都該人,他們不相信復活(參太廿二23),故有些解經家認為,祭司長想殺拉撒路,動機可能是出於想湮滅復活的證據。

    ﹝話中之光﹞()他們起頭時只要殺主耶穌一個人(參十一53),現在「連拉撒路也要殺了」,可見罪是會蔓延和擴大的。

          ()復活生命的見證,常會惹動撒但的忌恨,千方百計欲將其除滅。

 

【約十二11「因有好些猶太人,為拉撒路的緣故,回去信了耶穌。」

    ﹝話中之光﹞()拉撒路沒有說過一次話,沒有講過一篇道,他自己乃是一個從死裏復活(1)的見證;我們信徒往往注意話語的見證,卻忽略了我們自己就是主的見證。

          ()只要我們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腓一27),往往會產生比話語見證更大的果效。

          ()我們顯恩之處,常是別人蒙恩之處;主顯榮耀之處,也常是主得榮耀之處。

 

【約十二12「第二天有許多上來過節的人,聽見耶穌將到耶路撒冷」:

 

【約十二13「就拿著棕樹枝,出去迎接祂,喊著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

    ﹝文意註解﹞「就拿著棕樹枝」:『棕樹枝』常用於節日(參利廿三40)

          「和散那」:是『求你立刻拯救我們』(參詩一百十八15)的意思,但亦可轉用作稱頌的話,含有『你有大能,惟你是配』之意。群眾如此向祂歡呼稱頌,乃以為耶穌就是他們民族的救星,來此作王,率領猶太人反抗羅馬帝國的統治,建立彌賽亞國。

          「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這個頌詞原是向朝聖者祝福的話(參詩一百十八26),群眾在此既將這話和稱頌彌賽亞的話並提,因此『奉主名來的』就是指那要來的彌賽亞,也就是這位出現在他們眼前的耶穌。『以色列的王』是群眾在此附加上去的稱呼。

    ﹝靈意註解﹞『棕樹枝』象徵得勝(參啟七9)

    ﹝話中之光﹞當榮耀的主向我們顯現時,我們都要禁不住歡呼讚美起來。

 

【約十二14「耶穌得了一個驢駒,就騎上;如經上所記的說:」

    ﹝背景註解﹞『驢』是溫馴的動物,古猶太人在未普遍使用馬之前,曾被用作君王的座騎(參士十4;十二14;撒下十六2)。由於牠不像戰馬那樣威風,所以聖經用驢和馬作對比,以表明騎驢者的謙和、溫雅(參亞九9~10)

    ﹝文意註解﹞「耶穌得了一個驢駒」:『驢駒』是尚未長成的幼驢。主得驢駒的經過情形,詳載於馬可十一2~6

 

【約十二15「『錫安的民哪(民原文作女子),不要懼怕,你的王騎著驢駒來了。』」

    ﹝文意註解﹞「錫安的民哪」:『錫安』是耶路撒冷城內的一座山丘,在此用作耶路撒冷城的別名(參亞九9)。『民』原文是『女子』;聖經通常以城中的女子,來代表城的居民(參詩四十五12;歌一5)

          「不要懼怕,你的王騎著驢駒來了」:這豫言是說,當主耶穌為人的最後一週,進耶路撒冷接受十字架之死時,祂是以君王的身分出現於居住在地上京城的屬地子民眼前。雖然如此,祂並不是以威嚴顯赫的樣式君臨,而是和和平平、溫溫柔柔地來到,這是祂騎著驢駒子所給人的印象。

    ﹝靈意註解﹞主耶穌騎驢駒的屬靈含意乃是說,祂是要在順服祂的子民心中作王掌權,但祂並不願勉強人來順服;人若無心尊主為大,祂就『任憑』他們。

 

【約十二16「這些事門徒起先不明白;等到耶穌得了榮耀以後,才想起這話是指著祂寫的,並且眾人果然向祂這樣行了。」

    ﹝文意註解﹞「等到耶穌得了榮耀以後」:主得榮耀以後才有聖靈降臨(參七37~39)

          「才想起這話是指著祂寫的」:聖靈會叫人想起主的話(參十四26),又引導人進入一切的真理(參十六13),所以門徒們就明白了。

 

【約十二17「當耶穌呼喚拉撒路叫他從死復活出墳墓的時候,同耶穌在那裏的眾人,就作見證。」

 

【約十二18「眾人因聽見耶穌行了這神蹟,就去迎接祂。」

    ﹝文意註解﹞「就去迎接祂」:眾人蜂擁迎接,完全出自對神蹟奇事的好奇心,並非相信祂是神的兒子。

 

【約十二19「法利賽人彼此說:『看哪,你們是徒勞無益,世人都隨從祂去了。』」

    ﹝文意註解﹞法利賽人一看到群眾絡繹出去迎接耶穌的情況,就以為他們努力壓制耶穌的工夫完全失敗。其實,他們並不知道,群眾的心理是善變而不長久的;今日喊『和散那』的人們,幾天後卻喊『除掉祂』(參十九15;路廿三18)

 

【約十二20「那時,上來過節禮拜的人中,有幾個希利尼人。」

    ﹝文意註解﹞「有幾個希利尼人」:『希利尼人』即希臘人,也可能泛指當日在希臘文化影響下的外邦人;他們也上耶路撒冷來『過節禮拜』,故顯然是信奉真神的外邦人(參徒十22)

 

【約十二21「他們來見加利利伯賽大的腓力,求他說:『先生,我們願意見耶穌。』」

    ﹝背景註解﹞「加利利伯賽大的腓力」:『伯賽大』靠近低加波利(參太四25),那一帶地方住有許多希利尼人;『腓力』乃希臘文名字,故可能他會說希臘話。

    ﹝文意註解﹞「我們願意見耶穌」:意即我們想當面請教主耶穌。注意,主耶穌降生時,有外邦人特來拜祂(參太二1~12);此時,在祂臨上十字架之前,又有外邦人來求見。這是顯明,祂乃是全人類的救主。

 

【約十二22「腓力去告訴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訴耶穌。」

    ﹝文意註解﹞「腓力去告訴安得烈」:腓力和安得烈乃是同鄉(參一44)

 

【約十二23「耶穌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

    ﹝文意註解﹞「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指主耶穌藉十字架的死而復活,以彰顯祂榮耀的時候已經來到。

 

【約十二24「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原文字義﹞「麥子」種子,穀粒。

    ﹝文意註解﹞「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在地裏死』指麥子在土壤裏被水分浸溼,經過一段時日後,其外殼呈朽爛的狀態。

          「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指經過發苗、長穗的生長階段,最後才在穗上結成子粒(參可四28)

    ﹝靈意註解﹞「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一粒麥子』表徵主耶穌自己;『落在地裏死了』表徵祂的肉身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全句的意思是說,祂若不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祂裏面神聖的生命就不能繁增。

          「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表徵藉著基督的死而復活,祂裏面神聖的生命就被釋放出來,被歷世歷代許多相信主的人所得著,因而產生出許多具有神生命與性情的基督徒來(參彼前一3;彼後一4)

    ﹝話中之光﹞()收成的途徑,乃是經過死;如果沒有死亡,也就沒有果子。

          ()有多少的死,就有多少的生命;受擊打有多少,生命的流露就也有多少。

          ()我們若要為主多結果子,最好的辦法便是捨己。

          ()生命越多使用,就越有用處;越多燃燒自己,就越能照亮別人。

 

【約十二25「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原文直譯﹞「愛惜他的魂生命的,必要失掉它;在這世上恨惡他的魂生命的,必要保守它歸入永遠的生命。」

    ﹝原文字義﹞「愛惜」喜愛,親嘴,捨不得;「生命」魂生命(psuche);「失喪」除滅,失去,毀掉;「恨惡」嫌棄,憎厭;「保守」看守,守衛;「永生」永遠的生命(zoe)

    ﹝文意註解﹞「愛惜自己生命的」:『生命』原文是『魂』,包括心思、情感、意志;本句意即以自己魂的享受和滿足為生活的重心。

          「恨惡自己生命的」:意即輕看自己魂的享受和滿足,絕不給予魂超過合理程度的待遇。

          『愛惜』與『恨惡』是相對比較的說法──凡愛自己過於愛神的,就是愛惜自己的魂;凡愛神過於愛自己的,就是恨惡自己的魂。

          本節的意思是說,凡在今世追求安逸,讓自己的魂滿足的,必要在來世叫魂痛苦,失去魂的享受;凡在今世為著主的緣故,使魂受苦的,必要在來世得著魂的滿足,並且延續直到永生。

    ﹝話中之光﹞()愛則喪,恨則得;知所先後,才不致遺恨永年。

          ()『失喪生命』,就是『捨己』和『背十字架』;十字架最終所要治死的,就是我們的己和魂生命。

          ()背十字架、捨棄自己,總是會叫魂感覺痛苦的;凡不能叫魂感覺痛的,還算不得是十字架。

 

【約十二26「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那裏,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裏;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話中之光﹞()「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信徒若要服事主,就必須跟隨主的腳蹤,效法祂死的模樣。

          ()「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我們對主稍有一點服事,父神就要尊重我們;所以服事主,乃是一生最榮耀的事,我們切不可放棄這個福分。

 

【約十二27「我現在心裏憂愁,我說甚麼才好呢?父阿,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

    ﹝原文字義﹞「心」魂(psuche);「憂愁」愁煩。

    ﹝文意註解﹞「我現在心裏憂愁」:這是人性面臨危難時所必然的反應;主耶穌是神也是人,祂在人性裏,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參雅五17),所以祂也會哭,也會憂傷難過(參十一3335)。不過,主在此所憂傷難過的,並不是怕死,而是怕因擔罪而被父神離棄(參太廿七46)

          「這時候」:是指主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時候。

 

【約十二28「父阿,願你榮耀你的名。』當時就有聲音從天上來說:『我已經榮耀了我的名,還要再榮耀。』」

    ﹝文意註解﹞「願你榮耀你的名」:意即『願你使你的名在全地被人尊崇』。

          「我已經榮耀了我的名」:指父神已經藉著耶穌這些年來的為人、傳道和行神蹟,得著了榮耀(參一14;十一4)

          「還要再榮耀」:指父神還要藉著耶穌的釘死與復活,得著榮耀。

    ﹝話中之光﹞「父阿,願你榮耀你的名」:主耶穌所想到的不是自己,乃是神的榮耀。信徒若要在患難中得勝,也就當想到神的榮耀,切心愛祂,這樣,就必得著膽量和忍受苦難的能力。

 

【約十二29「站在旁邊的眾人聽見,就說:『打雷了。』還有人說:『有天使對祂說話。』」

    ﹝文意註解﹞「打雷了」:意即只聞其聲,不明其意。

          「有天使對祂說話」:意即似話非話,似懂非懂。

 

【約十二30「耶穌說:『這聲音不是為我,是為你們來的。」

    ﹝原文字義﹞「來」成就,變成,發生。

    ﹝文意註解﹞「這聲音不是為我」:即這聲音不是為了叫我知道我的禱告已蒙應允。

          「是為你們來的」:即指這聲音是為了試驗並堅固你們的信心。

 

【約十二31「現在這世界受審判;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

    ﹝原文字義﹞「世界」世人,塵世,安排,裝飾,系統(kosmos);「被趕出」被扔出。

    ﹝文意註解﹞「現在這世界受審判」:『世界』原文字意是指一個有秩序的組織或安排;人的眼睛所能看得見的世人、世事和世物,原是三一神所創造的(參一10),但是後來被撒但所篡奪,將它安排成一種人眼所看不見的組織或系統,用來霸佔、迷惑人心,使世人遠離神,甚至反對神。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乃是在罪身的形狀(參羅八3)中代替人被神審判,所以十字架上的審判,不僅審判了罪人和罪惡,也審判了罪惡的源頭──撒但,並牠手中的罪惡工具──世界。

          「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世界的王』指魔鬼(參十四30;十六11;林後四4;約壹五19)。按外表看,將主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似乎是撒但的勝利;但實際上,主乃是藉著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敗壞了掌死權的魔鬼(參來二14)

    ﹝話中之光﹞()信徒應當有屬靈的眼光,看見這世界乃是神的對頭(參約壹二15),是被神審判的,才不致於貪愛世界。

          ()十字架是神對這世界的審判;所以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加六14)

 

【約十二32「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

    ﹝文意註解﹞「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被舉起來』指主耶穌被掛在十字架上(參三14);『若』字不是說祂不一定會被釘死,乃是說『當』祂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時。

          「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萬人』不是指所有的世人,乃是指不分國籍、種族與語言的人,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參羅一16)。本節的『萬人』也就是前面所提的『許多子粒』(24)

    ﹝話中之光﹞()十字架是主最大的高升(參腓二8~9)

          ()主耶穌是萬人的救主(提前四10);無論甚麼人,只要信就都可得救,並沒有分別。

          ()主耶穌的生,是關乎萬民的(參路二10);主耶穌的死,是「吸引萬民」的。

 

【約十二33「耶穌這話,原是指著自己將要怎樣死說的。」

    ﹝原文直譯﹞「祂這話是指明祂將要以怎樣的死而死說的。」

    ﹝原文字義﹞「指著」指明,表明。

 

【約十二34「眾人回答說:『我們聽見律法上有話說:“基督是永存的。”你怎麼說:“人子必須被舉起來呢?”這人子是誰呢?』」

    ﹝文意註解﹞「我們聽見律法上有話說」:『律法』在此泛指一般舊約聖經(參十34)

          「基督是永存的」:『基督』是『彌賽亞』的希臘文;舊約聖經豫示彌賽亞將會永遠存續(參詩八十九36;一百一十4;賽九7;但七14)

 

【約十二35「耶穌對他們說:『光在你們中間,還有不多的時候,應當趁著有光行走,免得黑暗臨到你們;那在黑暗裏行走的,不知道往何處去。」

    ﹝原文字義﹞「臨到」抓住,得著,勝過,征服。

    ﹝文意註解﹞「光在你們中間,還有不多的時候」:『光』指主自己(參八12;九5);這裏暗示主即將被釘死,所餘時日不多。

          「免得黑暗臨到你們」:按原文的意思,『臨到』繙得不夠強,更好繙作:『免得黑暗抓住你們』或者『免得黑暗勝過你們』。

    ﹝話中之光﹞()人的生命有限,白晝將逝,黑夜即臨;應當趁還活著的時候,奔跑屬天的路程,以免死後懊悔也來不及了。

          ()有主的同在,才有光;失去主的同在,就會被黑暗勝過。

 

【約十二36「你們應當趁著有光,信從這光,使你們成為光明之子。』耶穌說了這話,就離開他們,隱藏了。」

    ﹝原文字義﹞「隱藏」躲,藏匿。

    ﹝文意註解﹞「信從這光」:宜繙作『信入這光』,意思是『因著信,進到這光的裏面』。

 

【約十二37「祂雖然在他們面前行了許多神蹟,他們還是不信祂。」

    ﹝原文字義﹞「許多」這麼多,這麼大。

 

【約十二38「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主阿,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主的膀臂向誰顯露呢?』」

    ﹝文意註解﹞「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本節的話引自賽五十三1

          「主阿,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以賽亞感歎他那時代的人不肯相信他所傳的信息,豫示猶太人也同樣不相信主耶穌所傳的。

          「主的膀臂向誰顯露呢?」『膀臂』乃能力的標幟;主耶穌所行的神蹟,顯明神的能力。

    ﹝話中之光﹞主的膀臂(能力)只向信的人顯露;不信的惡心,叫人不能親眼目睹和親身體驗主的大能。

 

【約十二39「他們所以不能信,因為以賽亞又說:」

    ﹝文意註解﹞下面的話引自賽六10

 

【約十二40「『主叫他們瞎了眼,硬了心,免得他們眼睛看見,心裏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

    ﹝文意註解﹞「主叫他們瞎了眼,硬了心」:他們故意不認識神,神就任憑他們(參羅一28),以致瞎了眼,硬了心。『眼瞎』叫人看不見神的作為,『心硬』叫人不能領受神的話語。

          「免得他們眼睛看見,心裏明白,回轉過來」:神不是怕人悔改轉向祂,神乃是怕人一直在神之外的事物中打轉,而把神自己放在一邊。

    ﹝話中之光﹞()屬靈的真理對於那些無心要主的人,如同無物,即使他們聽見了,也無濟於事。凡拒絕神的道的人,也為神所棄絕。

          ()得醫治的秘訣乃是:「眼睛看見,心裏明白,回轉過來。」

 

【約十二41「以賽亞因為看見祂的榮耀,就指著祂說這話。」

    ﹝文意註解﹞「以賽亞因為看見祂的榮耀」:『祂的榮耀』原指神的榮耀(參賽六3),但本書有意轉指基督的榮耀,從而顯明父與子原為一(參十30)

 

【約十二42「雖然如此,官長中卻有好些信祂的;只因法利賽人的緣故,就不承認,恐怕被趕出會堂。」

    ﹝文意註解﹞「雖然如此」:指猶太人雖然多半不信(37~39)

          「只因法利賽人的緣故,就不承認,恐怕被趕出會堂」:這表示他們是:(1)『怕人』過於『怕神』;(2)『認人』過於『認主』;(3)看重地上的『會堂』過於天上的『總會』(參來十二23)

    ﹝話中之光﹞()人心裏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裏承認,就可以得救(羅十10)。心裏相信,是關係到我們在神面前的事;口裏承認,是關係到我們在人面前的事。

          ()信徒只在心裏相信,而不敢向人承認,就在人面前沒有見證,不但不能榮耀主,並且自己也不能從世界中被分別出來。

          ()我們若要從世界中得著拯救,不僅需要心裏相信主,而且還要向世人作明確的見證──承認自己是基督徒。

          ()在教會歷史中,歷世歷代都有威脅人信仰的「法利賽人」,歷世歷代也都有戀慕「會堂」好處的「官長」,兩者都叫主的見證受虧損。

 

【約十二43「這是因他們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

    ﹝話中之光﹞()信徒若「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就會為得人的榮耀,而放棄神的榮耀。

          ()我們若要討神的喜悅,便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腓二3)

 

【約十二44「耶穌大聲說:『信我的,不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來的。」

    ﹝文意註解﹞「耶穌大聲說」:表示祂心裏急切地發出呼籲。

          「信我的,不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來的」:意即信耶穌就是信神。換句話說,不信耶穌就是不信神。

          4450節的話,乃是主耶穌最後一次向群眾公開的講道,從此以後,祂就不再向猶太人說甚麼話了。所以,這段話可說是主向猶太人講道的總結。

    ﹝話中之光﹞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徒四12)

 

【約十二45「人看見我,就是看見那差我來的。」

 

【約十二46「我到世上來,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裏。」

    ﹝文意註解﹞「不住在黑暗裏」:『黑暗』的意思,請詳閱八章12節註解。

   

【約十二47「若有人聽見我的話不遵守,我不審判他;我來本不是要審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

    ﹝文意註解﹞「我來本不是要審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這裏的意思並不是說,主耶穌完全不對人施行審判(參五30);乃是說祂來到世上的主要目的,是要拯救世人,而不是要審判世人。

 

【約十二48「棄絕我不領受我話的人,有審判他的;就是我所講的道,在末日要審判他。」

    ﹝原文字義﹞「棄絕」輕慢,放在一旁;「話」言語,應時的話(rhema);「領受」拿著,接受;「道」談論,大道理,常時的話(logos)

    ﹝話中之光﹞()主的話有雙重功用:(1)對於領受主話的人,主的話要拯救他(47)(2)對於拒絕主話的人,主的話要審判他。

          ()信徒既然認識了主的話,若不照著祂的話去遵行,將來也必要受主的話審判。

 

【約十二49「因為我沒有憑著自己講;惟有差我來的父,已經給我命令,叫我說甚麼,講甚麼。」

    ﹝文意註解﹞「叫我說甚麼,講甚麼」:『說甚麼』是指話語的內容與傳達實質;『講甚麼』是指話語的措辭與表達方式。

    ﹝話中之光﹞信徒千萬不要憑自己的口才與思路傳講神的道,而應當照著父的靈所賜給的話語傳講(參太十19~20)

 

【約十二50「我也知道祂的命令就是永生;故此我所講的話,正是照著父對我所說的。』」

    ﹝文意註解﹞「祂的命令就是永生」:意即神的命令乃是要賜人永生──接受祂的命令的人,就有永生;拒絕祂的命令的人,就要滅亡。神的命令無他,就是主耶穌對我們所說、所講的話(49)。而主對我們所說的話,就是生命(參六63),所以接受祂話的人,就有永生。

 

叁、靈訓要義

 

【伯大尼之家──教會的小影】

    一、伯大尼(1)──字意『困苦之家』,教會的外表是困苦的

    二、拉撒路從死裏復活(1)──彰顯死而復活的生命

    三、有人給耶穌豫備筵席(2)──為著給主有所享受

    四、馬大伺候(2)──有服事主的表現

    五、同耶穌坐席(2)──教會的內裏有豐滿生命的享受

    六、馬利亞膏主(3)──有愛主的表現

    七、貪財的猶大(4~8)──有掛名的信徒

    八、有許多猶太人來看耶穌和拉撒路(9)──吸引人們前來

    九、祭司長商議殺拉撒路(10)──遭受宗教迫害

    十、有好些人信了耶穌(11)──帶進新的信徒

 

【藉死亡彰顯榮耀】

    一、拉撒路與主一同坐席(1~2)──作從死亡彰顯榮耀的見證

    二、馬利亞用頭髮擦耶穌的腳(3)──置己的榮耀(頭髮)於死地,藉以彰顯基督的榮耀

    三、門徒等到主釘死之後,才明白主騎驢駒的豫言(14~16)──經過死亡才真正顯出榮耀

    四、一粒麥子落在地裏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24)──藉死亡顯出豐滿的榮耀

    五、恨惡自己生命,就保守生命到永生(25)──藉著死失喪魂生命,才能在復活裏享受永遠的生命(即藉死得榮耀)

    六、跟從主的,必蒙神尊重(26)──跟從祂泰然赴死的腳步,必得到從神來的榮耀

    七、心裏為死的時候憂傷,但深處以神的榮耀為念(27~28)──至暫至輕的苦楚,要成就永遠無比的榮耀(參林後四17)

    八、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32)──十字架的死,乃是得人的條件──羞辱的死,乃是彰顯榮耀的途徑

 

【『得榮耀』的意義與途徑】

   一、人不明白甚麼是『得榮耀』:

          1.門徒起先不明白(16)

          2.眾人不明白(29)

          3.猶太人不明白(37~41)

   二、人以為『得榮耀』乃是:

          1.被人迎接(1318)

          2.被人高舉、稱頌(13)

          3.被人隨從(19)

          4.被人接納(42~43)

   三、『得榮耀』乃是彰顯神:

          1.得榮耀乃是死己(24~25)

          2.得榮耀乃是得著靈生命(25)

          3.得榮耀乃是被神尊重(26)

          4.得榮耀乃是神得著彰顯(28)

   四、『得榮耀』的途徑:

          1.恨惡自己的魂生命(25)

          2.跟隨主耶穌的腳蹤(26)

          3.釘十字架(32)

          4.不貪愛人的榮耀(43)

 

【主所嘉許的心】

    一、無名氏(西門)的心──把家打開,給主豫備筵席(2)

    二、馬大的心──樂意服事主並服事同主坐席的人(2)

    三、馬利亞的心:

          1.愛主,看主比甚麼都寶貴,甘心毫無保留的奉獻給主(3)

          2.謙卑自己,看主比甚麼都尊大,用頭髮擦祂的腳(3)

          3.珍賞主替死的愛,抓住機會表達對祂的感恩(7)

 

【主所不喜悅的心】

    一、猶大的心:

          1.看為主花費,不如賙濟窮人(5)

          2.假公濟私,以窮人名義,私自取用主款(6)

    二、祭司長的心──為維護既得特權,陰謀殺人滅口(10)

    三、群眾的心──聽見主行神蹟,就一窩蜂地擁戴(18)

    四、官長的心──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42~43)

 

【主耶穌被釘死十字架所產生的功效】

    一、人子得榮耀(23)──主順服至死,所以神將祂升為至高(參腓二8~9)

    二、結出許多子粒(24)──藉著釋放出神聖的生命,而產生許多基督徒

    三、分別魂生命和靈生命(25)──叫信徒藉著對付魂生命(psuche),而使靈生命(zoe)更豐盛

    四、成為服事主者的榜樣(26)──跟從主到十字架上──捨己

    五、使父神得著榮耀(27~28)

    六、使這世界受審判,這世界的王被趕出去(31)

    七、吸引萬人來歸主(32)──滅掉冤仇,造成一個新人(參弗二11~18)

 

【主耶穌對反對者最後的宣告】

    一、祂是向人顯現的神,信祂就是信神(44~45)

    二、祂是世上的光,信祂的,就不住在黑暗裏(46)

    三、領受而遵守祂的話者,要被拯救;棄絕祂的話者,在末日要受祂話的審判(47~48)

    四、祂的話都是照著神的命令講,神的命令就是永生(49~50)

 

【認識主的話】

    一、主的話是要聽見的人遵守的(47)

    二、不領受主話的人,主所講的話在末日要審判他(48)

    三、主沒有憑著自己講,是神給祂命令,叫祂說甚麼,講甚麼(49)

    四、主所講的話,正是照著神對祂所說的(50)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約翰福音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約翰福音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