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馬太福音第二十一章譯文對照

 

【太二十一1

  〔和合本〕耶穌和門徒將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在橄欖山那裏。

  〔李廣譯本〕「當他們將近耶路撒冷,來到了伯法其,就在橄欖山那裡。」

〔呂振中譯本〕「耶穌和門徒〔希臘文:他們〕走近耶路撒冷,來到伯法其,橄欖山那裏,耶穌便差遣兩個門徒,」

  〔新譯本〕耶穌和門徒走近耶路撒冷,來到橄欖山的伯法其那裡。耶穌派了兩個門徒,

  〔現代譯本〕他們走近耶路撒冷,到了橄欖山地區的伯法其。

  〔當代譯本〕「耶穌和門徒走近了耶路撒冷,來到橄欖山旁的伯法其村。」

  〔朱寶惠譯本〕耶穌將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在橄欖山下,就差派兩個門徒對他們說:」

  〔文理本〕近耶路撒冷、至伯法其、於橄欖山、耶穌遣二門徒、

  〔新漢語譯本〕耶穌和門徒走近耶路撒冷,來到橄欖山的伯法其(伯法其是橄欖山上的一個村落,與耶路撒冷城隔著汲淪穀。伯法其在當時被算為耶路撒冷的一部分,是耶路撒冷最外圍的邊界。),耶穌就差遣兩個門徒,

  〔思高譯本〕「當他們臨近耶路撒冷,來到靠近橄欖山的貝特法革時, 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

  〔牧靈譯本〕耶穌一行人離耶路撒冷越來越近了。他們進入貝特法革,到了橄欖山附近。耶穌派了兩個門徒,

 

【太二十一2

  〔和合本〕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對他們說:『你們往對面村子裏去,必看見一匹驢拴在那裏,還有驢駒同在一處;你們解開,牽到我這裏來。

  李廣譯本「耶穌隨即打發兩個門徒,對他們說:你們往對面村子去,

立刻就會看見一匹驢,還有與牠同在的驢駒拴在那裡;你們解開,牽來給我。」

〔呂振中譯本〕「對他們說:『往你們對面的村子去,你們即刻會看見一匹驢拴着,有隻驢駒同在一起;解開了,給我牽來。」

  〔新譯本〕對他們說:你們往對面的村子裡去,立刻就會看見一頭驢拴在那裡,還有小驢跟牠在一起。把牠們解開,牽來給我。

  〔現代譯本〕耶穌派遣兩個門徒先走,吩咐他們:『你們到前面的村莊去。你們會立刻看見一匹驢和一匹小驢拴在一起;把牠們解開,牽來給我。

  〔當代譯本〕耶穌打發兩個門徒進村,對他們說:你們到前面的村裡去,就會看見一匹母驢和小驢,一起拴在那裡。你們把牠們解開,牽來給我。

  〔朱寶惠譯本〕你們往對面的鎮市里去,就要看見一匹驢子,拴在那裡;還有驢駒同在,你們解開牽來給我。」

  〔文理本〕曰、爾往前村、必遇驢縶焉、有駒同在、解而牽之來、

  〔新漢語譯本〕對他們說:“你們到對面的村子去,到了就(到了就直譯作立刻)會看見一頭驢拴在那裏,旁邊還有一頭小驢。把牠們解開,牽到我這裏來。

  〔思高譯本〕「對他們說:『你們往對面的村莊裏去,立時會看見一匹栓著的母驢,和跟牠在一起的驢駒。解開,給我牽來,」

  〔牧靈譯本〕對他們說:你們到對面的村莊去,在那裡你們會看見拴著的一頭母驢和一頭小驢,你們解開那頭母驢,連同小驢都牽來給我!

 

【太二十一3

  〔和合本〕若有人對你們說甚麼,你們就說:“主要用牠。那人必立時讓你們牽來。

  〔李廣譯本〕「若有人對你們說甚麼,你們就說:『因主對牠們有需用!』他會立時讓你們牽來。」

〔呂振中譯本〕「若有人對你們說甚麼,你們要說:「主需要牠們」;他就立刻把牠們送來。』」

  〔新譯本〕如果有人問你們,就要說:主需要牠們。他會立刻讓你們牽走。

  〔現代譯本〕如果有人對你們說甚麼,就告訴他:『主〔或譯:牠們的主人〕要用牠們』;他會立刻讓你們牽來。』

  〔當代譯本〕要是有人查問,你們只要說:主要用牠們就行了,他必定讓你們牽來的。

  〔朱寶惠譯本〕若有人問你們什麼話,你們就說:主要用牠;那人就立刻准你們牽來。

  〔文理本〕有詰爾者、則曰主需之、彼即遣之、

  〔新漢語譯本〕「如果有人對你們說甚麼,你們要說:‘主要用牠們,很快就會把牠們送回來(送回來直譯作送去,是第三人稱單數的定式動詞。施事可以是驢的主人,也可以是主耶穌。我們認為以主耶穌是施事較為自然,所以翻譯如上。)。’”」

  〔思高譯本〕「如果有人對你們說什麼,你們就說:主要用牠們。他們就會立刻放牠們來』」

  〔牧靈譯本〕「要是有人問,你們就說:是主需要這牲畜,用完馬上還。”」

 

【太二十一4

  〔和合本〕這事成就是要應驗先知的話,說:

  〔李廣譯本〕「然而這事成就,要應驗那藉先知的話,說:」

〔呂振中譯本〕「這事發生了,是要應驗那藉神言人所說的話,說:」

  〔新譯本〕「這件事應驗了先知所說的:」

  〔現代譯本〕這件事是要實現先知所說的:

  〔當代譯本〕事情果然如此,這是要應驗了聖經的預言:

  〔朱寶惠譯本〕這事成就,正符先知的話說:」

  〔文理本〕「是乃應先知所言雲、」

  〔新漢語譯本〕「這件事發生,是要應驗先知所說的話:(全節直譯作這件事發生,是要應驗藉著先知所說的話)

  〔思高譯本〕「這事發生, 是為應驗先知所說的:」

  〔牧靈譯本〕「這正應驗了先知所說的話:」

 

【太二十一5

  〔和合本〕要對錫安的居民(原文是女子)說: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裏,是溫柔的,又騎著驢,就是騎著驢駒子。

  〔李廣譯本〕要對錫安的女兒說:看哪,妳的王來到妳這裡,是溫柔的,又騎著驢,且在負軛的驢駒子上。

〔呂振中譯本〕「『要對錫安的子民說,「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裏,柔和柔和,又騎着驢,騎着驢駒,就是負重的驢的崽。」』」

  〔新譯本〕「“要對錫安的居民(“居民”原文作“女子”)說: 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了; 他是溫柔的,他騎著驢,騎的是小驢。’”」

  〔現代譯本〕去告訴錫安城的兒女:看哪,你們的君王來了!他謙遜地騎在驢背上,騎在小驢的背上。

  〔當代譯本〕向錫安的居民報喜訊吧,看哪,你的君王駕臨了!祂溫文地騎著驢──在一匹小驢的背上而來。

  〔朱寶惠譯本〕『要告訴郇山城的女子說:你看!你的王到你這裡來,是溫柔的,是騎著驢,帶著驢駒來的。』」

  〔文理本〕「告錫安女曰、爾王臨矣、溫柔而乘驢、及駒、即負重者之子也、」

  〔新漢語譯本〕要對錫安的女兒(錫安的女兒指耶路撒冷的居民。)說,“看啊,你的王到你這裏來了,他態度謙和,騎著驢,騎著小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

  〔思高譯本〕「『你們應向熙雍女子說:看,你的君王來到你這裏,溫和地騎在一匹驢上,一匹母驢的小驢駒上。』」

  〔牧靈譯本〕你們向熙雍的女兒說:看,你的君王來了。他溫和良善地騎在驢背上,騎在小驢的背上。

 

【太二十一6

  〔和合本〕門徒就照耶穌所吩咐的去行,

  〔李廣譯本〕「門徒便去,且呢耶穌吩咐他們的行,」

〔呂振中譯本〕「門徒就去,照耶穌所吩咐他們的去作,」

  〔新譯本〕「門徒照著耶穌的吩咐去作。」

  〔現代譯本〕兩個門徒依照耶穌的話做了。

  〔當代譯本〕兩個門徒照著耶穌的吩咐去了,

  〔朱寶惠譯本〕門徒就照著耶穌所吩咐的去做。」

  〔文理本〕門徒遂往、如命而行、

  〔新漢語譯本〕兩個門徒照耶穌所指示的去做。

  〔思高譯本〕「門徒就去,照耶穌吩咐他們的做了。」

  〔牧靈譯本〕兩門徒照著耶穌的話去做了。

 

【太二十一7

  〔和合本〕牽了驢和驢駒來,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穌就騎上。

  〔李廣譯本〕「牽了驢和驢駒來,把他們的衣服若在上面,祂就騎在上面。」

〔呂振中譯本〕「把驢和驢駒牽來,將自己的衣裳搭在上面;耶穌就騎上。」

  〔新譯本〕「牽了驢和小驢來,把衣服搭在牠們上面,耶穌就騎上。」

  〔現代譯本〕他們把驢和小驢牽了來,把自己的衣服搭在驢背上,然後請耶穌騎上去。

  〔當代譯本〕而且帶了母驢和小驢回來。他們把外衣蓋在小驢上面,讓耶穌坐上去。

  〔朱寶惠譯本〕牽了驢和驢駒來;把他們自己的衣服,搭在驢背,耶穌就騎上。」

  〔文理本〕牽驢及駒、置衣於上、耶穌乘之、

  〔新漢語譯本〕他們牽了驢和小驢來,把自己的衣服搭在兩頭驢上,耶穌就騎上去。

  〔思高譯本〕「他們牽了母驢和驢駒來,把外衣搭在牠們的身上,扶耶穌坐在上面。」

  〔牧靈譯本〕他們牽回母驢和小驢,把自己的衣服鋪在驢背上,讓耶穌騎了上去。

 

【太二十一8

  〔和合本〕眾人多半把衣服鋪在路上;還有人砍下樹枝來鋪在路上。

  〔李廣譯本〕「但群眾多半把自己的衣服鋪在路上;還另有人從樹上砍下枝來,鋪在路上。」

〔呂振中譯本〕「大多數的群眾都把自己的衣裳舖在路上;另有人從樹上砍下枝子,鋪在路上。」

  〔新譯本〕有一大群人把自己的衣服鋪在路上,也有人從樹上把樹枝砍下來,鋪在路上。

  〔現代譯本〕一大群人把自己的衣服鋪在路上,也有些人拿樹上砍下的樹枝鋪在路上。

  〔當代譯本〕群眾中有許多人用外衣為耶穌鋪路;也有人折下樹枝鋪在街上。

  〔朱寶惠譯本〕眾人大半把衣服鋪在路上;還有人砍下樹枝來,鋪在路上。」

  〔文理本〕眾中多以衣布途、或伐樹枝布之、

  〔新漢語譯本〕有一大羣人把自己的衣服鋪在路上,又有些人從樹上砍下枝子鋪在路上。

  〔思高譯本〕「很多群眾,把自己的外衣舖在路上,還有些人從樹上砍下樹枝來,撒在路上

  〔牧靈譯本〕很多群眾將外衣鋪在路上,也有人砍下樹枝來鋪路。

 

【太二十一9

  〔和合本〕前行後隨的眾人喊著說:『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是稱頌的話)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

  〔李廣譯本〕「那前行後隨的群眾,卻喊著說: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兒子!在主名裡來的,是應當稱頌的!至高之處的和散那!

〔呂振中譯本〕「前行後隨的群眾都喊着說:『願頌讚〔音譯: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哦!奉主名來的是當受祝頌的!在至高之處獻頌讚〔音譯:和散那〕哦!』」

  〔新譯本〕「前呼後擁的群眾喊叫著: “‘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 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天之上當唱‘和散那’。”」

  〔現代譯本〕前行後隨的人群大聲呼喊:『頌讚歸於大衛的子孫!願神賜福給奉主名來的那位!頌讚歸於至高的神!』

  〔當代譯本〕他們前呼後擁,歡呼著說:讚美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當受歡迎。讚美在至高之處的神!

  〔朱寶惠譯本〕前行後隨的民眾們,喊叫說:萬歲!大衛的子孫,奉主名而來的,是當受稱頌的;高高在上萬歲!

  〔文理本〕「」

  〔新漢語譯本〕羣眾前呼後擁,喊叫說:“和散那(和散那為希伯來文的音譯,意思是求你拯救我們!後成為歡呼和讚美之詞。這話沒有清楚的含意,所以翻譯時宜用音譯。經文引自詩篇118:25-26詩篇第113118為聖殿詩班在幾個大節日所頌唱的,特別是住棚節。當詩班唱到和散那時,會眾就會搖動手中的柳枝和棕櫚葉。)歸於大衞之子(大衞之子或譯作大衞的子孫15同。)!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和散那在至高之處!(和散那在至高之處或譯作至高的 神啊,和散那)

  〔思高譯本〕「前行後隨的群眾喊說: 『賀三納於達味之子! 因上主之名而來的,當受讚頌! 賀三納於至高之天。』」

  〔牧靈譯本〕前簇後擁的群眾都高聲喊著:賀三納歸於達味之子!奉主名而來的那位應受頌揚!賀三納歸於至高之天!

 

【太二十一10

  〔和合本〕耶穌既進了耶路撒冷,合城都驚動了,說:『這是誰?』

  〔李廣譯本〕「祂既進了耶路撒冷,合城都驚動了,說:這是誰?

〔呂振中譯本〕「耶穌進耶路撒冷,全城都驚動了;他們說:『這是誰阿?』」

  〔新譯本〕耶穌進了耶路撒冷,全城都震動起來,他們問:這人是誰?

  〔現代譯本〕耶穌進耶路撒冷的時候,全城都騷動起來。有人問:『這個人到底是誰?』

  〔當代譯本〕耶穌進了耶路撒冷,全城轟動,人們彼此對問說:祂是誰?

  〔朱寶惠譯本〕耶穌一進耶路撒冷,全城都驚動了,說:這是什麼人呢?

  〔文理本〕既入耶路撒冷、舉城竦動、曰、此為誰、

  〔新漢語譯本〕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的時候,全城轟動,眾人說:“這人是誰?”

  〔思高譯本〕「當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的時候,全城哄動,說:『這人是誰?』」

  〔牧靈譯本〕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全城立即騷動起來。有人問:這人是誰?

 

【太二十一11

  〔和合本〕眾人說:『這是加利利拿撒勒的先知耶穌。』

  〔李廣譯本〕「群眾就說:這是從加利利拿撒勒來的先知耶穌。

〔呂振中譯本〕「群眾說:『這是神言人耶穌,出於加利利之拿撒勒的。』」

  〔新譯本〕大家都說:這就是那先知耶穌,是從加利利的拿撒勒來的。

  〔現代譯本〕群眾回答:『他是加利利省拿撒勒的先知耶穌。』

  〔當代譯本〕祂是耶穌──加利利省拿撒勒鎮的先知!

  〔朱寶惠譯本〕眾人說:這一位就是先知耶穌,是從加利利的拿撒勒出來的。

  〔文理本〕眾曰、加利利之拿撒勒先知耶穌也、

  〔新漢語譯本〕「羣眾說:“這就是從加利利的拿撒勒來的先知耶穌。”」

  〔思高譯本〕「群眾說:『這是加利肋亞納匝肋的先知耶穌。 』」

  〔牧靈譯本〕群眾回答:“是加里利納匝肋的先知耶穌!

 

【太二十一12

  〔和合本〕耶穌進了神的殿,趕出殿裏一切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

  〔李廣譯本〕「耶穌進了那殿,又趕出殿裡一切做買賣的人,且推倒換錢者的桌子,和那賣鴿子之人的凳子;」

〔呂振中譯本〕「耶穌進了殿院,把殿院裏一切賣東西的和賣東西的人都趕出,推倒了兌換銀錢的人的桌子,和賣鴿子的人的凳子,」

  〔新譯本〕耶穌進了聖殿,把殿裡所有作買賣的人趕走,並推倒找換銀錢的人的桌子,和賣鴿子的人的凳子;

  〔現代譯本〕耶穌進了聖殿,把所有在聖殿裏做買賣的人趕出去。他推倒了兌換銀錢的人的桌子和那些賣鴿子的人的凳子,

  〔當代譯本〕跟著耶穌進入聖殿,把裡面販賣的商人和顧客全部趕出去,又推翻兌換錢幣的桌子和賣鴿子的攤檔。

  〔朱寶惠譯本〕耶穌進了神的殿,趕出殿裡一切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的桌子,和賣鴿子的凳子。」

  〔文理本〕耶穌入神殿、逐其中貿易者、傾兌錢者之幾、及鬻鴿者之椅、

  〔新漢語譯本〕耶穌進了聖殿(聖殿:有古抄本作神的殿聖殿原文ερν指聖殿整個建築,包括外院(即聖殿最外一層的外族人院),這節經文提到的市場,正是在聖殿的外院裏。),把聖殿裏所有做買賣的人都趕走,推翻銀錢兌換人的桌子和販賣鴿子的人的凳子,

  〔思高譯本〕「耶穌進了聖殿,把一切在聖殿內的商人顧客趕出去,把錢莊的桌子和賣鴿子的凳子推翻

  〔牧靈譯本〕耶穌進入聖殿,把所有在那裡作買賣的都趕了出去,打翻兌換錢幣的桌子和賣鴿人的椅子,

 

【太二十一13

  〔和合本〕對他們說:『經上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

  〔李廣譯本〕「並對他們說:經上記著說:我的家必稱為禱告之家,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

〔呂振中譯本〕「對他們說:『經上記着說:『我的殿必須稱為禱告之殿」;你們、倒使它做強盜的巢穴了!』」

  〔新譯本〕又對他們說:經上記著:‘我的殿要稱為禱告的殿。’ 你們竟把它弄成賊窩了。”

  〔現代譯本〕對他們說:『聖經記載,神說:『我的聖殿要作禱告的殿,』你們卻把它變成賊窩!』

  〔當代譯本〕耶穌疾言厲色地斥責他們說:聖經上記著:我的殿是禱告的地方。但你們竟把它變成了賊窩!

  〔朱寶惠譯本〕對他們說,聖經記著說:『我的房屋該稱為禱告的房屋:你們倒把他當做賊窟了。』」

  〔文理本〕曰、經雲、我室必稱為祈禱室、而爾曹以為盜巢也、

  〔新漢語譯本〕對他們說:“經上記著:‘我的聖殿要稱為禱告的殿。’你們竟使它淪為賊窩!”

  〔思高譯本〕「向他們說:『經上記載:『我的殿宇,應稱為祈禱之所。』你們竟把它做成了賊窩。』」

  〔牧靈譯本〕對他們說:經上寫著:我的殿宇是祈禱的場所,但你們竟把它變成了賊窩。

 

【太二十一14

  〔和合本〕在殿裏有瞎子、瘸子到耶穌跟前,他就治好了他們。

  〔李廣譯本〕「那在殿裡的瞎子和瘸子,就進到祂跟前,祂就治好了他們。」

〔呂振中譯本〕「在殿院裏、有瞎子和瘸子上耶穌跟前來;耶穌治好了他們。」

  〔新譯本〕殿裡的瞎子和瘸腿的都走過來,耶穌就醫好他們。

  〔現代譯本〕有瞎眼的和瘸腿的到聖殿裏來找耶穌;他就治好他們。

  〔當代譯本〕這時候,殿中的瞎子和跛子都來到耶穌面前,祂便醫好了他們的一切疾病。

  〔朱寶惠譯本〕耶穌在聖殿裡,有些瞎子,瘸子,到他跟前,他就醫好了他們。」

  〔文理本〕「有瞽者、跛者、就耶穌於殿、遂醫之、」

  〔新漢語譯本〕「有些瞎子和瘸子到聖殿來見耶穌,耶穌就治好了他們。」

  〔思高譯本〕在聖殿內的瞎子和瘸子來到衪跟前,衪都治好了他們。

  〔牧靈譯本〕聖殿裡的瞎子、瘸子都來找耶穌,耶穌就治癒了他們。

 

【太二十一15

  〔和合本〕祭司長和文士看見耶穌所行的奇事,又見小孩子在殿裏喊著說:『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就甚惱怒,

  〔李廣譯本〕「祭司長和文士,既看見祂所行的奇事,又有孩子們在殿裡喊著說: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兒子!就甚惱怒,」

〔呂振中譯本〕「祭司長和經學士看見他所行希奇的事,又見小孩子們在殿院裏喊着說:『願頌讚〔音譯: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就很惱怒,」

  〔新譯本〕祭司長和經學家看見耶穌所行的奇事,又看見小孩子在殿中喊叫“‘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就很忿怒,

  〔現代譯本〕祭司長和經學教師看見耶穌所行的許多奇蹟,又聽見兒童在聖殿裏呼喊:『頌讚歸於大衛的子孫!』就很惱怒。

  〔當代譯本〕祭司長和律法教師們看見祂所行的神蹟,又聽見小孩子在聖殿裡高聲喊著:讚美大衛的子孫!他們就惱羞成怒,

  〔朱寶惠譯本〕大祭司和文士看耶穌所做的奇事;又聽見些孩童在殿裡喊叫說:「萬歲!大衛的子孫。」他們就很不快活。」

  〔文理本〕祭司諸長士子、見其所行奇異、又見孺子呼于殿曰、大衛之裔、和散那、則恚、

  〔新漢語譯本〕祭司長(祭司長或譯作當權的祭司,參2:4註。)和律法教師看見耶穌所行的奇事,又看見孩子們在聖殿裏喊叫說“和散那歸於大衞之子”,就很生氣,

  〔思高譯本〕「司祭長及經師見了衪所行的奇事,又聽見了孩子們在聖殿內喊說:『賀三納於達味之子!』就大發忿怒,」

  〔牧靈譯本〕大司祭和經師看見了耶穌所行的奇跡,又看見孩子們在聖殿中歡唱:賀三納歸於達味之子!

 

【太二十一16

  〔和合本〕對他說:『這些人所說的,你聽見了嗎?』耶穌說:『是的。經上說“你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讚美的話,你們沒有念過嗎?』

  〔李廣譯本〕「就對祂說:這些人所說的,祢聽見了麼?但耶穌對他們說:是的。祢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補滿了讚美,你們沒有念過麼?

〔呂振中譯本〕「對耶穌說:『這些人所說的、你聽見了麼?』耶穌對他們說:『聽見了;你們沒有誦讀過:「從嬰孩和嗍奶者口中,你使頌讚完備」麼?』」

  〔新譯本〕「對耶穌說:“你聽見他們說甚麼嗎?”耶穌說:“我聽見了。 ‘你從小孩和嬰兒的口中,得著了讚美。’這話你們沒有念過嗎?”」

  〔現代譯本〕他們問耶穌:『你聽見他們在喊些甚麼嗎?』耶穌回答:『我當然聽到了。聖經上所說:『你使兒童和嬰兒發出完美的頌讚』這句話,難道你們沒有念過嗎?』

  〔當代譯本〕責問耶穌說:你聽見這些人在叫甚麼嗎?”“我聽見了。你們沒有念過神使孩提和嬰兒獻上完全的讚美這句經文嗎?

  〔朱寶惠譯本〕問耶穌說:這些孩子們所說的,你聽見了麼?耶穌說:是的。聖經說:你從小孩子和吃奶的口中,得了完全的讚美。這經你們沒有讀過麼?

  〔文理本〕語耶穌曰、若輩所言、爾聞之乎、曰、然、以赤子乳哺者之口、完備頌贊、爾未讀乎、

  〔新漢語譯本〕對耶穌說:“他們所說的,你聽見了嗎?”耶穌對他們說:“我聽見了。難道你們沒有唸過這句話嗎?‘你從孩子(孩子直譯作嬰孩。但按記載,當時的孩子要到三歲才斷奶,所以嬰孩應相當於今日的孩子)和嬰兒(嬰兒直譯作吃奶的孩子和嬰兒是泛指小孩子。)的口中,為自己預備了(為自己預備了:原文動詞預備為中動語態。)讚美。’

  〔思高譯本〕「對耶穌說:『你聽見他們所說的嗎!』耶穌對他們說:『是的,你們從未讀過:『你由嬰兒和吃奶者的口中,備受讚美』這句話嗎?』」

  〔牧靈譯本〕他們就惱怒地說:你聽見他們說的話了嗎?耶穌回答說:當然聽見了,難道你們沒有讀過這段經文嗎?從嬰孩與幼童口中,你聽到完美的讚頌。’”

 

【太二十一17

  〔和合本〕於是離開他們,出城到伯大尼去,在那裏住宿。

  〔李廣譯本〕「於是離開他們,出城到伯大尼去,並在那裡露宿。」

〔呂振中譯本〕「於是離開他們,出城到伯大尼,在那裏住宿。」

  〔新譯本〕「於是離開他們,出了城,來到伯大尼,在那裡過了一夜。」

  〔現代譯本〕於是耶穌離開他們,出城到伯大尼去,在那裏過夜。

  〔當代譯本〕說完了,就離開他們,到城外伯大尼村投宿去了。

  〔朱寶惠譯本〕於是離開他們,出了城,到伯大尼去住宿。」

  〔文理本〕遂去之、出城、至伯大尼宿焉、

  〔新漢語譯本〕於是他離開他們,出了城,來到伯大尼,在那裏過夜。

  〔思高譯本〕「於是便離開他們走出城外,到伯達尼去,在那裏過夜。」

  〔牧靈譯本〕之後,耶穌離開他們往伯大尼去過夜。

 

【太二十一18

  〔和合本〕早晨回城的時候,他餓了,

  〔李廣譯本〕「但早晨,當祂回城之時,祂餓了,」

〔呂振中譯本〕「早晨再上城裏去的時候,耶穌餓了。」

  〔新譯本〕耶穌清早回城的時候,覺得餓了。

  〔現代譯本〕第二天一早,在回城裏去的路上,耶穌餓了。

  〔當代譯本〕第二天清早,在進城的途中,耶穌感到餓了。

  〔朱寶惠譯本〕早上耶穌回城的時候餓了。」

  〔文理本〕來朝返城時、耶穌饑、

  〔新漢語譯本〕「清晨,回到城裏去的時候,耶穌餓了。」

  〔思高譯本〕「早晨,衪回城時,餓了,」

  〔牧靈譯本〕早上,耶穌回城時,感到餓了,

 

【太二十一19

  〔和合本〕看見路旁有一棵無花果樹,就走到跟前,在樹上找不著甚麼,不過有葉子,就對樹說:『從今以後,你永不結果子。』那無花果樹就立刻枯乾了。

  〔李廣譯本〕「看見路旁一棵無花果樹,就來到它跟前,在它上面竟找不著甚麼,不過有葉子,就對它說:直到永遠,你再不會結果子了!』那無花果樹立時就枯乾了。

〔呂振中譯本〕「看見一棵無花果樹在路旁,就走到那裏,卻找不着甚麼在那樹上,不過單有葉子,於是對那樹說:『今後你永遠不能再結果子了!』那無花果樹立時就枯乾。」

  〔新譯本〕他看見路旁有一棵無花果樹,就走過去;但他在樹上甚麼也找不到,只有葉子,就對樹說:你永遠不再結果子了。那棵樹就立刻枯萎。

  〔現代譯本〕他看見路旁有一棵無花果樹,就走上前去,卻找不到甚麼,只有葉子。因此他指着樹說:『你永遠不會再結果子!』那棵無花果樹立刻枯乾了。

  〔當代譯本〕祂看見路旁有一棵無花果樹,就走過去,想找一些果子吃。那樹的枝葉雖然茂盛,卻連一個果子也找不到。祂就說:從今以後,你不能再結果子!那棵樹便枯萎了。

  〔朱寶惠譯本〕看見路旁有一棵無花果樹,就走上前來,在樹上卻看不著什麼,只有葉子,就對樹說:「你永不再結果子。」那樹立刻枯乾了!」

  〔文理本〕道旁見無花果樹、就之、無所得、惟葉而已、謂之曰、今而後、爾永不實、樹即枯、

  〔新漢語譯本〕他看見路邊有棵無花果樹,就走過去,可是樹上除了葉子,甚麼也找不著,就對樹說:“從今以後,你永遠不結果子了!”那無花果樹立刻枯萎了。

  〔思高譯本〕「見路旁有棵無花樹,就走到跟前,但在樹上除了葉子外,什麼也沒找著,就對它說:『你永遠不再結果子了! 』那無花果樹立即枯乾了。」

  〔牧靈譯本〕就走到路右旁一棵無花果樹下,卻找不到一個果子,只有樹葉。於是耶穌對這樹說:以後你就永遠不要結果子了!樹立刻就乾枯了。

 

【太二十一20

  〔和合本〕門徒看見了,便希奇說:『無花果樹怎麼立刻枯乾了呢?』

  〔李廣譯本〕「門徒看見了,就希奇說:這無花果樹怎麼立時枯乾了呢?

〔呂振中譯本〕「門徒看見了,便希奇說:『那無花果樹怎麼立時就枯乾了呢?』」

  〔新譯本〕門徒看見了,十分驚奇,說:這棵無花果樹是怎樣立刻枯萎的呢?

  〔現代譯本〕門徒看到了這情形,大感驚奇。他們問:『這棵樹為甚麼會立刻枯乾了呢?』

  〔當代譯本〕為甚麼這棵樹一下子就枯萎了呢?門徒看見就驚奇萬分地問。

  〔朱寶惠譯本〕門徒看見,就希奇,說:無花果樹,怎麼枯乾這樣快呢?

  〔文理本〕門徒見而奇曰、無花果樹何枯之速也、

  〔新漢語譯本〕「門徒看到了,感到驚奇,說:“這無花果樹怎麼立刻枯萎了?”」

  〔思高譯本〕「門徒一見就驚異說:『怎麼這無花果樹立即枯乾了?

  〔牧靈譯本〕門徒們見此非常吃驚,他們問:這棵無花果樹怎麼一下子就枯死了呢?

 

【太二十一21

  〔和合本〕耶穌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無花果樹上所行的事,就是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裏!也必成就。

  〔李廣譯本〕「但耶穌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且不疑惑,不僅能行這無花果樹的事,就是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投入海裡!也必成就。」

〔呂振中譯本〕「耶穌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無花果樹所遭遇的事,就使對這座山說:「你被拔起來,拋在海裏」,也必成就的。」

  〔新譯本〕耶穌回答他們:我實在告訴你們,如果你們有信心,不懷疑,不但能作我對無花果樹所作的,就是對這座山說移開,投到海裡去,也必成就。

  〔現代譯本〕耶穌回答:『我告訴你們,如果你們信而不疑,我對這棵無花果樹所做的,你們也做得到。不但這樣,你們甚至能夠對這座山說:『起來,投到海裏去!』也一定會實現。

  〔當代譯本〕耶穌回答他們:你們記住,假若你們有堅定的信心,就必能行這樣的神蹟;而且,你們就算對這座山說:移到海裡去吧!也可以照樣實現。

  〔朱寶惠譯本〕耶穌說:我切實告訴你們:若你們有信心,不疑惑,不只能做在這無花果樹上,就是對這座山說:要你舉起來投在海裡,也能成就。」

  〔文理本〕耶穌曰、我誠語汝、爾若信而不疑、不獨於此樹能行之、即命此山移而投海、亦必成焉、

  〔新漢語譯本〕耶穌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如果你們有信心,不疑惑,不單能做我對這無花果樹所做的事,就是對這座山說:‘去,(:雖然原文ρθητι是被動語態形式,但跟下文緊接的動詞一樣,都是中動意思。用 一字翻譯,能兼顧原文的語氣和詞義。) 投進海裏!’也要成就。

  〔思高譯本〕「耶穌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如果有信德,不疑惑,不但能對無花果樹做這件事,即便你們對這座山說:起來,投到海中! 也必要實現。」

  〔牧靈譯本〕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要是你們有信德而不疑惑的話,你們不但能枯死一棵無花果樹,即使你們對這山說:離開此地,投進大海,山也會如此成就。

 

【太二十一22

  〔和合本〕你們禱告,無論求甚麼,只要信,就必得著。』

  〔李廣譯本〕「而在禱告中,你們無論求甚麼,信就必得著。

〔呂振中譯本〕「凡你們禱告、無論求甚麼,只要相信,就必得着。』」

  〔新譯本〕「你們禱告,無論求甚麼,只要相信,都必得著。”」

  〔現代譯本〕只要有信心,你們在禱告中所求的一切都會得到。』

  〔當代譯本〕所以,你們只要憑信心祈禱,就必定得著。

  〔朱寶惠譯本〕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若有信心,就要得著。

  〔文理本〕且祈禱時、凡爾所求、信則得之、

  〔新漢語譯本〕「你們禱告,無論求甚麼,只要相信,都必得到。”」

  〔思高譯本〕「不論你們在祈禱時懇求什麼,只要信,就必獲得。』」

  〔牧靈譯本〕在祈禱時,不論你們求什麼,只要信德深厚,就能實現。

 

【太二十一23

  〔和合本〕耶穌進了殿,正教訓人的時候,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來問他說:『你仗著甚麼權柄做這些事?給你這權柄的是誰呢?』

  〔李廣譯本〕「當祂進了殿,正施教時,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來問祂說:『祢仗著甚麼權柄做這些事?這權柄又是誰給的?

〔呂振中譯本〕「耶穌進了殿院,正教訓人的時候,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們上他跟前來,說:『你仗着甚麼權柄作這些事阿?誰給你這權柄呢?』」

  〔新譯本〕耶穌進了聖殿,正在教導人的時候,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前來問他:你憑甚麼權柄作這些事?誰給你這權柄?

  〔現代譯本〕耶穌進了聖殿,正在教導人的時候,祭司長和猶太人的長老來見他,問他:『你憑着甚麼權柄做這些事情?是誰給你這權呢?』

  〔當代譯本〕耶穌又在聖殿裡教導人,祭司長和一些猶太人領袖來質問祂說:你憑甚麼在這裡搗亂呢?是誰授權給你的?

  〔朱寶惠譯本〕耶穌進了聖殿,正在教訓人的時候,大祭司和民眾的長老們前來問他說:你是仗著什麼權柄做這些事呢?這權柄是誰交給你的呢?

  〔文理本〕耶穌入殿訓誨、祭司諸長、民間長老就之曰、爾以何權行是、誰賜爾此權耶、

  〔新漢語譯本〕「耶穌進了聖殿,他正在教導人的時候,祭司長(祭司長或譯作當權的祭司,參2:4註。)和民間的長老來到耶穌那裏,說:“你憑甚麼權柄做這些事?是誰給你這權柄的?”」

  〔思高譯本〕「衪進了聖殿,正教訓人時,司祭長和民間的長老來到衪跟前說:『你憑什麼權柄作這些事? 誰給了你這種權柄?』」

  〔牧靈譯本〕耶穌進入了聖殿,正在講道,司祭長、長老走近來問他:“你憑什麼權能做這些事?誰授意你做的?

 

【太二十一24

  〔和合本〕耶穌回答說:『我也要問你們一句話,你們若告訴我,我就告訴你們我仗著甚麼權柄做這些事。

  〔李廣譯本〕「但耶穌回答他們說:我也要問你們一句話,你們若告訴我,我就告訴你們,我著甚麼權柄做這些事。」

〔呂振中譯本〕「耶穌回答他們說:『我、也要問你們一件事;你們若把那事告訴我,我就告訴你們我仗着甚麼權柄作這些事:」

  〔新譯本〕耶穌回答他們:我也要問你們一句話,如果你們告訴我,我就告訴你們我憑甚麼權柄作這些事。

  〔現代譯本〕耶穌回答他們:『我先問你們一句話,如果你們回答我,我就告訴你們我憑着甚麼權柄做這些事情。

  〔當代譯本〕耶穌說:我先反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回答了我,我才答覆你們。

  〔朱寶惠譯本〕耶穌回答說:我也要問你們一句話,你們若回答我,我就告訴你們,我是仗著什麼權柄做這事。」

  〔文理本〕耶穌曰、我亦問爾一言、爾告我、則我亦告爾以何權行是、

  〔新漢語譯本〕耶穌回答他們說:“我也要問你們一件事(一件事或譯作一句話),如果你們告訴我,我就告訴你們我憑甚麼權柄做這些事。

  〔思高譯本〕「耶穌回答說:『我也問你們一句話:你們若答覆我,我就告訴你們:我憑什麼權柄作這些事。」

  〔牧靈譯本〕耶穌回答說:我倒要問你們一個問題,如果你們能回答我,我就告訴你們,我憑什麼權柄做這些事。

 

【太二十一25

  〔和合本〕約翰的洗禮是從哪裏來的?是從天上來的?是從人間來的呢?』他們彼此商譯說:『我們若說“從天上來,他必對我們說:“這樣,你們為甚麼不信他呢?

  〔李廣譯本〕「約翰的浸是從那裡來的?出於天?或是出於人?他們便彼此商議說:我們若說出於天,祂必對我們說:這樣,你們為何不信他呢?

〔呂振中譯本〕「約翰的洗禮是從哪裏來的?是由於天呢?還是由於人呢?』他們就彼此議論說:『我們若說由於天呢,他就會對我們說:那你們為甚麼不信他?

  〔新譯本〕約翰的洗禮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從天上來的,還是從人來的呢?他們就彼此議論:如果我們說是從天上來的,他會問我們那你們為甚麼不信他呢?

  〔現代譯本〕約翰施洗的權是從哪裏來的?是從神還是從人來的呢?』他們開始彼此爭辯起來,說:『我們該怎樣回答呢?如果我們說『從神那裏來的』,他會說:『那麼你們為甚麼不相信約翰呢?』

  〔當代譯本〕約翰的洗禮是照神的命令還是照人的意思呢?他們頓時不能回答,便交頭接耳:如果我們說約翰的洗禮是屬神的,祂便會問我們為甚麼不相信他;

  〔朱寶惠譯本〕約翰的洗禮,是從那裡來的,是從天來的;還是從人來的呢?他們彼此商議說:我們若說是從天來的;他要問我們說:那末,你們為什麼不信約翰呢?」

  〔文理本〕約翰之洗奚自、自天乎、自人乎、眾竊議曰、若雲自天、彼必曰曷不信之、

  〔新漢語譯本〕約翰的洗禮是從哪裏來的?是從天上還是從人那裏來的呢?”他們彼此議論說:“如果我們說‘是從天上來的’,他就會對我們說:‘那你們為甚麼不相信約翰?’

  〔思高譯本〕「若翰的洗禮,是從哪裏來的?是從天上來的?還是從人來的?』他們心中思量說:『如果我們說,是從天上來的,衪必對我們說:你們為什麼不信他?」

  〔牧靈譯本〕若翰施洗的權柄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天主還是從人來的? 他們彼此爭論起來:如果我們說是從天意而來,他會問:為什麼你們不信他?

 

【太二十一26

  〔和合本〕若說“從人間來,我們又怕百姓,因為他們都以約翰為先知。』

  〔李廣譯本〕「倘若說出於人,我們又怕群眾,因為他們都以約翰為先知。

〔呂振中譯本〕「若說「由於人」呢,我們又怕民眾,因為眾人都以約翰為神言人。』」

  〔新譯本〕如果我們說是從人來的,我們又怕群眾,因為他們都認為約翰是先知。

  〔現代譯本〕如果我們說『從人那裏來的』,恐怕群眾會對付我們,因為他們都相信約翰是個先知。』

  〔當代譯本〕但如果我們說約翰的洗禮只是出於人的意思,就必定觸怒人民,因為人民都認為約翰是先知。

  〔朱寶惠譯本〕若說是從人來的;我們又怕百姓:因為百姓都以約翰為先知。」

  〔文理本〕若雲自人、我又畏眾、蓋皆以約翰為先知也、

  〔新漢語譯本〕如果我們說‘是從人那裏來的’,我們又懼怕羣眾,因為所有人都認為約翰是先知。”

  〔思高譯本〕「如果我們說:是從人來的, 我們害怕民眾,因為眾人都以若翰為一位先知

  〔牧靈譯本〕如果我們說是從人來的,就會得罪百姓,因為百姓都認為若翰是一位先知。

 

【太二十一27

  〔和合本〕於是回答耶穌說:『我們不知道。』耶穌說:『我也不告訴你們我仗著甚麼權柄做這些事。』

  〔李廣譯本〕「於是回答耶穌說:我們不知道。』祂卻對他們說:我也不告訴你們,我在甚麼權柄下做這事。』」

〔呂振中譯本〕「於是回答耶穌說:『我們不知道。』耶穌也就對他們說:『我、也不告訴你們我仗着甚麼權柄作這些事。』」

  〔新譯本〕於是回答耶穌:我們不知道。耶穌也對他們說:我也不告訴你們,我憑甚麼權柄作這些事。

  〔現代譯本〕於是他們回答耶穌:『我們不知道。』耶穌對他們說:『那麼,我也不告訴你們我憑着甚麼權柄做這些事情。』

  〔當代譯本〕於是,他們無可奈何,只回答說:我們不知道。耶穌說:那麼,我也不必回答你們的問題了。

  〔朱寶惠譯本〕於是回答耶穌說:我們不知道。耶穌說:我也不告訴你們,我仗著什麼權柄做這些事。

  〔文理本〕遂對曰、不知也、耶穌曰、我亦不告爾以何權行是矣、

  〔新漢語譯本〕於是他們回答耶穌說:“我們不知道。”耶穌對他們說:“我也不告訴你們,我憑甚麼權柄做這些事了。”

  〔思高譯本〕「他們便回答耶穌說:『我們不知道。』耶穌也對他們說:『我也不告訴你們:我憑什麼權柄做這些事。

  〔牧靈譯本〕他們只好回答說:我們不知道。耶穌就對他們說:“那麼我也不告訴你們,我憑什麼權柄做這些事。

 

【太二十一28

  〔和合本〕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他來對大兒子說:『我兒,你今天到葡萄園裏去做工。』

  〔李廣譯本〕「但你們以為怎樣?一個人有兩個兒子。他來對這大的說:『我兒,你今天到葡萄園裡去作工。』」

〔呂振中譯本〕「『但是你們以為怎樣?有一個人有兩個孩子;他走上前對老大說:「孩子,你去;你今天在葡萄園裏工作吧。」」

  〔新譯本〕你們認為怎樣?有一個人,他有兩個兒子。他去對大兒子說:孩子,你今天到葡萄園去工作吧。

  〔現代譯本〕耶穌又說:『另有一個故事,我想知道你們的看法。某人有兩個兒子,他對老大說:『孩子,你今天到葡萄園去工作吧。』

  〔當代譯本〕於是耶穌又說比喻:某人有兩個兒子。有一天,他對大兒子說:孩子,你今天到葡萄園工作吧!

  〔朱寶惠譯本〕你們以為如何?譬如一個人有兩個兒子,他對大兒子說:你今天到葡萄園裡去做工罷。」

  〔文理本〕「或有二子、謂其長子曰、我子、今日往葡萄園工作、」

  〔新漢語譯本〕“你們怎麼認為?人有兩個兒子,他到大兒子那裏,說:‘孩子,今天你到葡萄園去工作吧。’

  〔思高譯本〕「你們以為怎樣? 從前有一個人,有兩個兒子,他對第一個說:孩子! 你今天到葡萄園裏去工作吧!

  〔牧靈譯本〕「耶穌繼續講道:“你們怎麼看這個比喻?一個人有兩個兒子,他對長子說:‘孩子,今天你去我葡萄園工作。’」

 

【太二十一29

  〔和合本〕他回答說:“我不去,以後自己懊悔,就去了。

  〔李廣譯本〕「他便回答說:『我不願意』,後來卻懊悔去了。」

〔呂振中譯本〕「他回答說,「阿爸〔希臘文:主阿〕,我去」;卻沒有去。」

  〔新譯本〕他說:我不想去。但後來他改變主意,就去了。

  〔現代譯本〕他回答:『我不去。』可是後來他改變了主意,就去了。

  〔當代譯本〕我不去!但後來他後悔了,便改變主意去了。

  〔朱寶惠譯本〕大兒子說:我不去:後來懊悔就去了。」

  〔文理本〕對以不往、後悔而往、

  〔新漢語譯本〕大兒子回答說:‘我不想去。’但後來他改變了主意,還是去了。

  〔思高譯本〕「他回答說:我去。但他卻沒有去。」

  〔牧靈譯本〕孩子回答說:我不想去。後來懊悔了,就到園裡去工作。

 

【太二十一30

  〔和合本〕又來對小兒子也是這樣說。他回答說:“父啊,我去,他卻不去。

  〔李廣譯本〕「又來對另一個也這樣說。他便回答說:『父啊,我去』,他並不去。」

〔呂振中譯本〕「又走上前去對老二也這樣說;他回答說,「我不願意」;後來後悔,去了。」

  〔新譯本〕父親又照樣去吩咐小兒子。小兒子說:父親,我會去的。後來卻沒有去。

  〔現代譯本〕父親也對老二說同樣的話。老二回答:『好的,爸爸,我就去。』可是並沒有去。

  〔當代譯本〕那父親又對小兒子說:你今天到葡萄園工作吧!’‘好的,爸爸。他回答,但他卻始終沒有動身。

  〔朱寶惠譯本〕對小的也是這樣說。小兒子說:父阿!我去,他卻沒有去。」

  〔文理本〕謂其仲子亦如之、對曰、主、諾、既而不往、

  〔新漢語譯本〕“父親又到小兒子那裏,說同樣的話。小兒子回答說:‘父親,(父親直譯作,在當時可以是對長者的尊稱。)我去。’卻沒有去。

  〔思高譯本〕「他對第二個也說了同樣的話,第二個卻回答說:我不願意。 但後來悔悟過來,而又去了。」

  〔牧靈譯本〕父親又問第二個兒子同樣的問題,他回答父親:‘我一定去,父親大人!但他卻沒去。

 

【太二十一31

  〔和合本〕你們想,這兩個兒子是哪一個遵行父命呢?他們說:『大兒子。』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稅吏和娼妓倒比你們先進神的國。

  〔李廣譯本〕「這二人中,那一個是遵行父願意的呢?」他們說:那大的。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稅吏和娼妓,倒比你們先進入神的國。

〔呂振中譯本〕「這兩人中,進實行了那父親的意旨呢?』他們說:『那後者。』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收稅人和妓女比你們先進神的國呢!」

  〔新譯本〕這兩個兒子,哪一個聽父親的話呢?他們說:大兒子。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稅吏和娼妓比你們先進 神的國。

  〔現代譯本〕這兩個兒子究竟哪一個遵照了父親的意思呢?』他們說:『那大兒子。』耶穌說:『我告訴你們,稅棍和娼妓要比你們先成為神國的子民。

  〔當代譯本〕到底這兩個兒子,哪一個服從父親呢?”“大兒子。那群領袖說。耶穌說:是的,我確實地告訴你們,貪官污吏和娼妓還要比你們先進神的國。

  〔朱寶惠譯本〕究竟這兩個兒子,那一個是遵行父命的呢?」他們說:是大的。耶穌說:我切實告訴你們:稅吏和娼妓,比你們先進神的國了。」

  〔文理本〕二者孰遵父旨乎、曰、長子、耶穌曰、我誠語汝、稅吏娼妓、先爾入神國矣、

  〔新漢語譯本〕“這兩個兒子,哪一個遵行了父親的意思呢?”他們說:“大兒子。”( 這三節經文有相當複雜的抄本問題,基本上有三種讀法:(1)大兒子說不想去,卻改變主意去了;小兒子說去,卻沒有去。是大兒子按父親心意去行。(2)大兒子說去,卻沒有去;小兒子說不想去,卻改變主意去了。是小兒子按父親心意去行。(3)大兒子說不想去,卻改變主意去了;小兒子說去,卻沒有去。是小兒子按父親心意去行。第(1)個讀法有稍強的抄本支持,所以這裏採納了這個讀法。)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稅吏和娼妓比你們先進入 神的國。

  〔思高譯本〕「兩人中哪一個履行了父親的意願?』他們說:『後一個。 』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稅吏和娼妓要在你們以先進入天國,」

  〔牧靈譯本〕兩個孩子到底誰遵行了父親的旨意呢?他們說:第一個。 於是,耶穌就說:我告訴你們實話:稅吏和娼妓倒比你們領先上了天國的路。

 

【太二十一32

  〔和合本〕因為約翰遵著義路到你們這裏來,你們卻不信他;稅吏和娼妓倒信他。你們看見了,後來還是不懊悔去信他。』

  〔李廣譯本〕「因為約翰在義路中來就你們,你們並不信他;稅吏和娼妓倒信他。你們雖然看見了,後來也不懊悔去信他。

〔呂振中譯本〕「因為約翰引着義路到你們這裏來,你們不信他;收稅人和妓女倒信他。你們看了之後,還是沒有後悔而去信他。」

  〔新譯本〕約翰來到你們那裡,指示你們行義路(或譯:約翰在義路中,來到你們這裡”),你們不信他;稅吏和娼妓卻信了他。你們看見了之後,還是沒有改變心意去信他。

  〔現代譯本〕因為施洗者約翰來了,他指示你們應當走的正路,你們不信他;可是稅棍和娼妓倒信了他。你們看見了以後,依舊沒有改變心意,還是不信他。』

  〔當代譯本〕施洗的約翰多次地勸你們悔改歸向神,你們不聽,但壞人和娼妓卻接受了。這些事是你們親眼看見的,竟然還是執迷不悟,不肯相信!

  〔朱寶惠譯本〕約翰遵著公義的路,到你們這裡來,你們卻不相信;稅吏和娼妓倒相信他了,你們雖然看見這事,終久還是沒有懊悔相信他。」

  〔文理本〕蓋約翰由義路就爾、爾不之信、而稅吏娼妓信之、且爾見此、後仍不悔以信也、

  〔新漢語譯本〕「因為約翰到你們這裏來,指引你們走義路,你們不相信他,而稅吏和娼妓卻相信了他。你們雖然看見了,後來還是沒有悔改相信他。”」

  〔思高譯本〕「因為若翰來到你們這裏履行了正義,你們仍不相信他。稅吏和娼妓倒相信了;至於你們,見了後,仍不悔悟去相信他。』」

  〔牧靈譯本〕因為若翰已來指引你們正義的路,但你們不信他,稅吏和娼妓倒先信了他,你們看見了這一切,卻既不悔悟,也不信他。

 

【太二十一33

  〔和合本〕『你們再聽一個比喻:有個家主栽了一個葡萄園,周圍圈上籬笆,裏面挖了一個壓酒池,蓋了一座樓,租給園戶,就往外國去了。

  〔李廣譯本〕你們聽另一個比喻:有一個家主,祂栽了一個葡萄園,並將它圈上籬笆,又在其中挖了一個壓酒池,蓋了一座樓,且將它租給園戶,就往外國去了。」

〔呂振中譯本〕「『你們聽另一個比喻吧:有一個做家主的人栽了一個葡萄園,周圍給安上籬笆,裏面挖了一個酒醡,造了一座守望樓,租給葡萄園工,就出外去了。」

  〔新譯本〕你們再聽一個比喻:有一個家主,栽種了一個葡萄園,四面圍上籬笆,在園子裡挖了一個壓酒池,蓋了一座瞭望臺,然後把園子租給佃戶,就遠行去了。

  〔現代譯本〕耶穌又說:『你們再聽另一個比喻吧!有一個園主開墾了一個葡萄園,周圍用籬笆圍着,在園中挖了一個壓酒池,蓋了一座守望臺,然後把葡萄園租給佃戶,自己出外旅行去了。

  〔當代譯本〕我還有一個比喻告訴你們:有一個人栽種了許多葡萄樹,他就在園子的四周建造圍牆,在園內挖了壓酒池,又建了瞭望台。然後,把葡萄園租給農工,自己到外面旅行去了。

  〔朱寶惠譯本〕你們再聽一個比喻:有個家主,栽了葡萄園,周圍打上籬笆,裡面造酒榨,蓋望樓,租給園戶,就往外方去了。」

  〔文理本〕「爾複聽一喻、有家主植葡萄園、環之以籬、掘酒醡、建望樓、租與農夫、遂往異地、」

  〔新漢語譯本〕“你們聽聽另一個比喻吧。有一個人,是個園主(園主直譯作一個家的主人),開墾(開墾直譯作栽種)了一個葡萄園,在四面圍上籬笆,又在園中挖了一個酒榨,建了一座守望塔(開墾直譯作栽種)。他把園子租給佃農,然後遠行去了。

  〔思高譯本〕『你們再聽一個比喻吧!從前有一個家主,培植了一個葡萄園,周圍圍上籬笆,園內掘了一個榨酒池,築了一個守望台,把它租給園戶,就離開了本國。

  〔牧靈譯本〕再聽另一個比喻:有個莊園主種了一片葡萄園。他把園子圍好,挖了榨酒池,蓋了眺望台,然後分租給佃戶,就出遠門了。

 

【太二十一34

  〔和合本〕收果子的時候近了,就打發僕人到園戶那裏去收果子。

  〔李廣譯本〕「正當那收果子的時候近了,就打發祂的奴僕,向園戶收祂的果子。」

〔呂振中譯本〕「果子節候將近的時候,主人就差遣他的奴僕去找園工,要拿他的果子。」

  〔新譯本〕到了收成的時候,園主派了僕人到佃戶那裡,收取應該納給他的果子。

  〔現代譯本〕到了葡萄成熟的季節,他打發奴僕去向佃戶收取他應得的分額。

  〔當代譯本〕到了收穫的季節,他派僕人到農工那裡收取他應得的。

  〔朱寶惠譯本〕將近收果子的時候,打發他的僕人,到園戶那裡去收果子。」

  〔文理本〕「果期將近、遣僕就農夫收果、」

  〔新漢語譯本〕「“收果子的時候快到了,他差遣幾個僕人(幾個僕人僕人的原文為複數。僕人或譯作奴僕35-36同。)去佃農那裏,收取園中的果子。」

  〔思高譯本〕「快到收果子的時節,他打發僕人到園戶那裏去收果子。」

  〔牧靈譯本〕到了收割時節,莊園主派僕人來向佃戶收主人應得的那份。

 

【太二十一35

  〔和合本〕園戶拿住僕人,打了一個,殺了一個,用石頭打死一個。

  〔李廣譯本〕「可是園戶拿住祂的奴僕,竟然打了這個,又殺了那個,再用石源打死另一個。」

〔呂振中譯本〕「園工卻拿住了他的奴僕,打了一個,殺了一個,扔石頭打死了一個。」

  〔新譯本〕佃戶卻抓住他的僕人,打傷一個,殺了一個,又用石頭打死一個。

  〔現代譯本〕佃戶揪着他的奴僕,毆打了一個,殺了一個,又用石頭砸了另一個。

  〔當代譯本〕但那些農工卻抓住他的僕人,打傷一個,殺死一個,又用石頭打死了一個。

  〔朱寶惠譯本〕園戶竟抓住他們,打一個,殺一個,用石頭砸傷一個。」

  〔文理本〕「農夫執其僕、撲一、殺一、石擊一、」

  〔新漢語譯本〕那些佃農卻把僕人抓住,打傷一個,殺死一個,又用石頭砸死另一個。

  〔思高譯本〕「園戶拿住了僕人,將一個鞭打了,將一個殺了,將另一個用石頭砸死了。」

  〔牧靈譯本〕但這些佃戶對僕人們很兇惡,抓住他們,打了一個,殺了一個,又用石頭砸死了第三個。

 

【太二十一36

  〔和合本〕主人又打發別的僕人去,比先前更多;園戶還是照樣待他們。

  〔李廣譯本〕「祂再打發別的奴僕去,比那先前的更多;他們還是呢樣待他們。」

〔呂振中譯本〕「主人又差遣別的奴僕,比先前的多;園工還是這樣待他們。」

  〔新譯本〕於是園主再派其他的僕人去,人數比前一次更多,但佃戶也是同樣對付他們。

  〔現代譯本〕園主又差派其他的奴僕去,人數比先前的更多;佃戶照樣對付了他們。

  〔當代譯本〕於是,園主就派更多的人去,結果也受到同樣的對待。

  〔朱寶惠譯本〕主人又打發別的僕人去,比先前更多:園戶還是這樣對待他們。」

  〔文理本〕「複遣他僕、較先尤眾、農夫待之如故、」

  〔新漢語譯本〕園主又派其他僕人去,比先前的更多;佃農還是照樣對待他們。

  〔思高譯本〕「他再打發一些僕人去, 人數比以前還多; 園戶也一樣對待了他們,」

  〔牧靈譯本〕主人又派遣另一些僕人來收取,人數比上次還多,佃戶還是同樣對待他們。

 

【太二十一37

  〔和合本〕後來打發他的兒子到他們那裏去,意思說:“他們必尊敬我的兒子。

  〔李廣譯本〕「後來祂就打發祂兒子,到他們那裡去,說:『他們必尊敬我的兒子。』」

〔呂振中譯本〕「後來就差遣他的兒子去找他們,心裏說:「他們是會尊敬我兒子的。」」

  〔新譯本〕最後,他派了自己的兒子去,說:他們必尊敬我的兒子。

  〔現代譯本〕最後,園主差派自己的兒子去。他想:『他們總該尊重我的兒子。』

  〔當代譯本〕最後,園主派了自己的兒子去,深以為那些農工會尊重他,

  〔朱寶惠譯本〕末了,打發他的兒子去,意思說:園戶總要承認我的兒子。」

  〔文理本〕「後遣其子、意謂必敬我子矣、」

  〔新漢語譯本〕最後園主差遣他的兒子到他們那裏去,說:‘他們必尊重(尊重:原文此詞也可譯作尊敬,但尊重一詞更為妥貼,因為尊敬側重在態度恭敬,而尊重側重在重視,對人對事不輕慢、不違拗。就上下文來說,尊重一詞較貼切。)我的兒子。’

  〔思高譯本〕「最後他打發他的兒子到他們那去, 說: 他們會敬重我的兒子。」

  〔牧靈譯本〕最後莊園主派了他兒子,心想:他們會尊敬我兒子吧!

 

【太二十一38

  〔和合本〕不料,園戶看見他兒子,就彼此說:“這是承受產業的。來吧,我們殺他,佔他的產業!

  〔李廣譯本〕「不料,園戶看見這兒子,就彼此說:『這是那承受產業者。來吧,我們殺了祂,而佔祂的產業!』」

〔呂振中譯本〕「園工看見了兒子,卻彼此說:『「這是承繼產業的;來吧,我們殺他,佔有他的產業。』」

  〔新譯本〕佃戶看見他的兒子,就彼此說:這是繼承產業的;來,我們殺了他,佔有他的產業吧!

  〔現代譯本〕可是佃戶看見那兒子的時候,彼此說:『這個人是園主的繼承人,來吧,我們殺掉他,就可以奪取他的產業!』

  〔當代譯本〕哪裡想到那些農工看見來的是園主的兒子,就起了殺機:這就是園主的承繼人,我們不如乾脆把他殺掉,佔了他的產業吧!

  〔朱寶惠譯本〕不料園戶看見他的兒子,就彼此說:這是承受產業的呀!來!我們殺他罷,好佔他的產業呢!」

  〔文理本〕農夫見其子、則相語曰、此其嗣子、來殺之、據其業、

  〔新漢語譯本〕「“可是,那些佃農見到他的兒子,卻彼此說:‘這是承受產業的人啊!來,我們殺了他,侵吞他的產業吧!’」

  〔思高譯本〕「但園戶一看見是兒子,就彼此說:這是繼承人;來,我們殺掉他,我們就能得到他的產業。」

  〔牧靈譯本〕但佃戶們一見少莊園主,就彼此議論著:他是繼承者,把他殺了,他的財產就是我們的了。

 

【太二十一39

  〔和合本〕他們就拿住他,推出葡萄園外,殺了。

  〔李廣譯本〕「於是拿住祂,推出葡萄園外,便殺了。」

〔呂振中譯本〕「於是拿住了他,丟在葡萄園外去,殺了。」

  〔新譯本〕於是他們抓住他,把他推出葡萄園外殺了。

  〔現代譯本〕於是他們揪住他,把他推出園外,殺掉了。

  〔當代譯本〕於是,他們一擁而上,把他推出園外殺了。

  〔朱寶惠譯本〕他們就抓住他,推出園外去殺了。」

  〔文理本〕「遂執之、出諸園外殺焉、」

  〔新漢語譯本〕「於是他們抓住他,把他趕到葡萄園外殺了。」

  〔思高譯本〕「於是他們拿住他,把他推到園外殺了。」

  〔牧靈譯本〕於是就捆起他來,扔到葡萄園外殺了。

 

【太二十一40

  〔和合本〕園主來的時候要怎樣處治這些園戶呢?』

  〔李廣譯本〕「因此當葡萄園主來時,要怎樣處治這些園戶呢?

〔呂振中譯本〕「這樣,葡萄園主來的時候,要怎樣辦那些園工呢?』」

  〔新譯本〕那麼,葡萄園的主人來到的時候,會怎樣對待那些佃戶呢?

  〔現代譯本〕『這樣,葡萄園主回來的時候,他要怎樣對付那些佃戶呢?』

  〔當代譯本〕你們想一想,當園主回來的時候,他會怎樣做呢?

  〔朱寶惠譯本〕那末,園主來了,要怎樣懲辦這些園戶呢?」

  〔文理本〕園主至、何以處此農夫乎、

  〔新漢語譯本〕「“那麼,葡萄園的主人來到的時候,他要怎樣對付那些佃農呢?”」

  〔思高譯本〕「那麼當葡萄園的主人來時, 他要怎樣處置那些園戶呢?』」

  〔牧靈譯本〕現在要是莊園主回來了,他該怎麼對待這些佃戶呢?

 

【太二十一41

  〔和合本〕他們說:『要下毒手除滅那些惡人,將葡萄園另租給那按著時候交果子的園戶。』

  〔李廣譯本〕「他們對祂說:祂要下毒手除滅那些惡人,將葡萄園,另租給那按著祂時候,交果子給祂的園戶。

〔呂振中譯本〕「他們對他說:惡人、他必用惡報殺滅他們,把葡萄園租給別的園工,就是能在果子的節候把果子納給他的。』」

  〔新譯本〕他們回答:他會毫不留情地除掉那些惡人,把葡萄園租給按時繳納果子的佃戶。

  〔現代譯本〕他們說:『他一定會凶狠地殺掉這些壞人,把葡萄園轉租給那些能按時交租的佃戶。』

  〔當代譯本〕他一定毫不留情地把這夥壞人殺光,然後把葡萄園租給其他依時交租的人。那些猶太領袖說。

  〔朱寶惠譯本〕眾人說:這些壞人,他當然要用嚴厲的手段除滅他們,把葡萄園另租給那按時候交果子的園戶。』」

  〔文理本〕僉曰、必翦滅此惡人、園租于他農、可依期納果也、

  〔新漢語譯本〕他們說:“他要狠狠地除滅那些惡人,把葡萄園租給按時向他交納果子的佃農。”

  〔思高譯本〕「他們回答說:『要凶惡地消滅那些凶惡的人,把葡萄園另租給按時給他繳納出產的園戶。』」

  〔牧靈譯本〕這些人回答:他要把這些該死的佃戶處死,再把葡萄園租給能按時繳納收成的佃戶。

 

【太二十一42

  〔和合本〕耶穌說:『經上寫著:“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主所做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

  〔李廣譯本〕「耶穌對他們說:匠人所棄的,已作了房角的源塊石源。這是主所做的,且在我們眼中是希奇的。這經你們沒有念過麼?」

〔呂振中譯本〕「耶穌對他們說:『匠人所棄掉的這塊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一塊;這事由主作成,我們竟看為希奇!你們在經上從沒誦讀過麼?」

  〔新譯本〕耶穌對他們說:經上記著:‘建築工人所棄的石頭, 成了房角的主要石頭; 這是主所作的, 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 這話你們沒有念過嗎?

  〔現代譯本〕耶穌對他們說:『聖經上的話你們沒有念過嗎?泥水匠所丟棄的這塊石頭已成為最重要的基石。這是主的作為,是多麼的奇妙啊!』

  〔當代譯本〕耶穌說:你們也唸過這段經文吧:工匠所丟棄的石頭,現在已成了建房子的基石。神所做的,實在莫測高深。

  〔朱寶惠譯本〕耶穌說:「聖經說:『匠人所棄的石頭,反成為房角的頂石了,這是主所成就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這經你們沒有讀過麼?」

  〔文理本〕耶穌曰、經雲、工師所棄之石、成為屋隅首石、此主所為者、我目而奇之、爾未讀乎、

  〔新漢語譯本〕「耶穌對他們說:“經上記著:‘工匠丟棄的石頭,已成為房角首要的基石(房角首要的基石:在牆腳的大石,用來決定整間屋的位置,並且把兩邊牆維繫在一起。)。主已經成就這事,在我們看來,這真奇妙啊!’你們從來沒有唸過這段話嗎?」

  〔思高譯本〕「耶穌對他們說:『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那是上主的所行所為,在我們眼中,神妙莫測』的這句經文,你們沒有讀過嗎?

  〔牧靈譯本〕耶穌回答他們:你們看過這段嗎?建築工匠不用的石頭,反成為屋角的基石。這是上主的工程,在我們看來真是奇妙。

 

【太二十一43

  〔和合本〕所以我告訴你們,神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

  〔李廣譯本〕「因此我告訴你們,神的國將從你們奪去,並賜給那能結祂果子的

外邦人。」

〔呂振中譯本〕「故此我告訴你們,神的國必從你們中間取去,給那能結果子的外國。』」

  〔新譯本〕「因此我告訴你們, 神的國要從你們那裡取去,賜給那結果子的外族人。」

  〔現代譯本〕耶穌又說:『所以,我告訴你們,神要把他的國從你們當中奪走,賜給那些能結果子的人。』

  〔當代譯本〕我告訴你們,神的國要從你們奪去,轉給按時獻果實給祂的人。

  〔朱寶惠譯本〕因此我告訴你們:神的國將要從你們奪去,另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

  〔文理本〕故我語汝、神國必奪諸爾、以賜結實之民矣、

  〔新漢語譯本〕所以我告訴你們, 神的國要從你們那裏奪過來,賜給那結果子的民(或譯作外族人)

  〔思高譯本〕「為此,我對你們說:天主的國,必由你們中奪去,而交給結果子的外邦人。」

  〔牧靈譯本〕因此,我對你們說:天主的國將從你們中收回,交給能結果子的人。

 

【太二十一44

  〔和合本〕誰掉在這石頭上,必要跌碎;這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

  〔李廣譯本〕「並且誰掉在這石源上,就要跌碎;然而它落向誰,就要把他砸得稀爛。」

〔呂振中譯本〕〔有古卷加:「那跌倒在這石頭上的必被摔碎;這石頭倒在誰身上,就必把誰砸爛。」〕

  〔新譯本〕誰跌在這石頭上,就必摔碎;這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必把他壓得粉碎。

  〔現代譯本〕〔有些古卷加:誰跌在這塊石頭上,誰就粉身碎骨,這塊石頭掉在誰的身上,也要把誰砸爛。〕

  〔當代譯本〕掉在這石頭上的,必定粉身碎骨;這石頭倒在誰的身上,誰就會被壓死。

  〔朱寶惠譯本〕凡跌在這石頭上的這人要跌傷,這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把誰砸爛了。」

  〔文理本〕墮此石上者、身必碎、此石墮其上者、散若塵、

  〔新漢語譯本〕「人跌倒在這石頭上,就必定摔得粉身碎骨;這石頭掉在誰身上,就必定把誰壓得粉碎。(部分古抄本沒有這節經文。)”」

  〔思高譯本〕「跌在這石頭上的,必被撞碎;這石頭落在誰身上,必要把他壓踤。』」

  〔牧靈譯本〕(至於那基石,誰若跌倒在這石上,必會粉身碎骨;這石頭落在誰身上,必會壓碎那人。)

 

【太二十一45

  〔和合本〕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聽見他的比喻,就看出他是指著他們說的。

  〔李廣譯本〕「而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聽見祂的比喻,就看出是指著他們說的。」

〔呂振中譯本〕「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聽見了耶穌這些比喻,就覺得他是指着他們而說的。」

  〔新譯本〕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聽了耶穌這些比喻,知道是指著他們說的。

  〔現代譯本〕那些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聽見耶穌講這些比喻,知道耶穌是指着他們說的,

  〔當代譯本〕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聽出耶穌的比喻是針對他們,就甚氣忿,想立刻剷除祂,

  〔朱寶惠譯本〕大祭司們和法利賽人聽見他的比喻,覺得是指著他們自己說的。」

  〔文理本〕祭司諸長、法利賽人聞此喻、識其言指己、

  〔新漢語譯本〕祭司長(祭司長或譯作當權的祭司,參2:4註。)和法利賽人聽了耶穌的比喻,知道是針對他們說的。

  〔思高譯本〕「司祭長和法利塞人聽了衪的這些比喻,覺出衪是指著他們說的,」

  〔牧靈譯本〕司祭長和法利塞人聽了這些比喻,都明白耶穌是指著他們說的。

 

【太二十一46

  〔和合本〕他們想要捉拿他,只是怕眾人,因為眾人以他為先知。

  〔李廣譯本〕「於是他們想要捉拿祂,只是怕群眾,因為他們以祂為先知。」

〔呂振中譯本〕「他們想法子要抓住他,卻懼怕群眾,因為眾人都以他為神言人。」

  〔新譯本〕他們想要逮捕他,但又怕群眾,因為他們都認為耶穌是先知。

  〔現代譯本〕就想逮捕他。但是他們怕群眾,因為群眾承認耶穌是先知。

  〔當代譯本〕但又怕激起公憤,因為在場的群眾都認為耶穌是先知。

  〔朱寶惠譯本〕就想法子要捉拿他;只是懼怕民眾:因為民眾都以他為先知。」

  〔文理本〕「謀所以執之、而懼眾、蓋皆以之為先知也、」

  〔新漢語譯本〕「他們想抓住他,卻又懼怕羣眾,因為羣眾一直都認為耶穌是先知。」

  〔思高譯本〕「就想逮住衪;但害怕民眾,因為他們以耶穌為一位先知。」

  〔牧靈譯本〕他們就想逮捕他,但是他們怕群眾,因為群眾都以耶穌為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