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彼得前书导论例证与灵感集锦

 

【彼得前书概说】被压倒、压垮,不知所措,受折磨──这些感受像波涛般淹没那些正在受苦难的人,遮盖了所有希望的景象,威胁着要把人摧毁。苦难有许多种──肉体上的虐待,使人衰弱的疾病,被社会排斥,受迫害等。痛苦和苦恼往往使人怯步、投降和妥协。

  第一世纪的信徒,许多都因着信耶稣而遭遇苦难。从耶路撒冷他们的犹太同胞开始,迫害的浪潮扩散到任何有基督徒聚集的地方,并随着罗马帝国决心除去那些不膜拜西泽的人而逐步升级。彼得曾多次被打、下在监里,也亲眼见过教会被赶散、信徒被处死。但他认识基督,这一切都动摇不了他对主的信心。所以,彼得写此信安慰、鼓励各地的信徒。

  彼得以感谢神的救恩开始(1:2-6),阐明现在所经历的苦难是为了熬炼他们的信心(1:7-9)。从前先知已预言神的救赎计划,但他们却不能明白,现在,借着耶稣基督已经将这救恩显明出来了(1:10-13)。为了响应这么伟大的救恩,彼得嘱咐读者要追求圣洁的生活(1:14-16),敬畏和信靠神(1:17-21),存诚实和爱心彼此相待(2:1-3),也要效法主耶稣基督(2:1-3)。祂是宝贵的房角石,也是建造教会的基石(2:4-6);是“匠人所弃的石头”,也是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盘石2:7-8);但教会却建立在这块基石上,成为神所拣选的祭司(2:9-10)。

  接着彼得指明信徒在艰难的日子当如何生活(2:11-4:11),如何正确对待逼迫,作好准备(4:12-18),更要信靠神的拯救(4:19)。彼得忠告长老要牧养神的群羊(5:1-4);年幼的要顺服年长的带领(5:5-6),各人都要信靠神并努力抵挡撒但(5:7-11)。最后彼得以个人、罗马教会和马可的问安作为结束语(5:12-14)。

  基督曾为我们受苦,我们跟随祂的人也要有受苦的准备。我们因为信仰或行善而受苦时,记住,这是跟随基督必须付的代价,要为我们配得上为主受苦而喜乐并坚持到底。── 《灵修版圣经注释》

 

【信望爱是普通书信的主题】欧洲有一座华丽的大礼拜堂,它的大门入口处,有三块大理石铺在地上。第一块刻上「信心」,第二块刻上「盼望」,第三块刻上「爱心」三个字。其实,这也是新约书信三大作者的次序。最先是保罗,他的书信特别着重信心;跟着是彼得,他特别着重盼望;最后是约翰,他特别着重爱心。再者,这也是每一个信徒灵性经历的次序,先信,再因信生盼望,最后尝到主的爱。── 巴斯德《彼得前书研究》

 

【作书者不仅是神的工具而已】有人曾如此说:写经文的作者们,就好像上帝手中的一文笔,或如一管洞箫,被上帝的灵所吹奏;又或如七弦琴一般,被圣灵所拨动而已。这也就是说:那些作者们只不过是一些被上帝所操纵的工具而已。但这一段经文却告诉我们:上帝的真理只临到那些有心寻求的人。在灵感的过程中,上帝与人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灵感同时是人寻求的心志,与上帝的圣灵启示的结晶。──《每日研经丛书》

 

【在正典中的独特地位】在回教和共产国家的基督徒,对压制、敌视,以至公然的逼迫,已习以为常,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对这些信徒来说,彼得前书是极之实在的帮助。本书帮助他们接受苦难,视为主所容许的,并且是有益的,可以使他们产生一些可贵的基督徒素质,如坚忍。

西方世界的基督徒,特别是说英语的信徒,他们拥有深厚的圣经传统,对于信仰受到公然反对的情况很不习惯。直至最近为止,起码政府仍承认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甚至鼓励大家适随尊便地参加教会。然而,这情况已一去不返。今天的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似是要透过法官、教育团体,特别是透过传播媒介,来丑化、嘲笑,甚至毁谤相信圣经的基督徒。广播电台、电视台、电影、报纸、杂志和官方公布都鼓励败德行为、酗酒、狡诈,甚至亵渎。基督信仰现已成为反主流文化,信徒愈早领会使徒彼得在他第一封信中的教训,就愈能作好准备面对二十世纪末叶和二十一世纪启端的日子──如果我们的主还未回来的话。──《活石新约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