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利门书全书综合短篇信息 目录: 在爱中重新做人………………………………门………………………………林子仆 多结果子的人…………………………………门1—3………………………… 林子仆 与保罗同当兵的人……………………………门1—3;西四17—18………… 林子仆 家的教会………………………………………门2………………………………司布真 亚腓亚、亚基布与腓利门……………………门2………………………………李道生 家中教会的意义………………………………门2………………………………李道生 观人之长………………………………………门8—22…………………………桑安柱 关心弟兄姊妹…………………………………门8—22…………………………麦希真 腓利门书——实践的相爱兄弟………………门8—25………………………………… 腓利门书………………………………………门4—25…………………………潘鼎元 保罗对于奴隶制度的影响……………………门10—18……………………… 李道生 在罗马与保罗一同坐监的人…………………门23…………………………… 李道生 与保罗一同作工的人……………门24;徒十九23—41;廿1—6;廿一17…林子仆 悔改重生的奴仆………………………………门8—20…………………………林子仆 使保罗大有快乐的人…………………………门6………………………………林子仆 心上的人………………………………………门5—20…………………………朱建矶 腓利门书中的祷告……………………………门1—25…………………………林子仆 在爱中重新做人 林子仆 经文:腓利门书 「叫你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腓14) 腓利门书是保罗书信中最短的一封,全部只有一章25节六百零五个字,是一封充满感情、机智和爱心的私人信函。它文辞优美,在人际关系、兄弟之谊、及人道关怀上,有着特出的属灵价值。保罗的个性和真情,在这本小书中的字里行间表露无遗,它真是圣经中一颗精致小巧的珍珠。 保罗写此书时年已六十,那时他为福音的缘故被囚,为了一个悔改的逃奴向他的主人代求。首先他称赞腓利门的爱心与信心(门1—7),接着他为阿尼西母代求(门8—17 ),最后保罗答应偿还一切阿尼西母所亏负的,并且向他问安及祝福。(门18—25) 阿尼西母从前是「没有益处」的仆人,如今因着悔改信主,成为「有益处」的(门11)。基督能使一个「没有益处」的人,变成别人的「益处」,福音能改变一个人对别人的价值。 在腓利门书中,至少让我们看见四个真理: (一)再大的罪人都可以因为基督的缘故有了生命的改变。 (二)一个真心悔改信主的人,必须面对自己的过去,重新出发。 (三)主的大能和大爱能释放一个「奴隶」成为「弟兄」。 (四)按照律法,奴隶是该死的,但因为朋友的代求、主人的接纳,他就能重获自由。 这些正是腓利门书宝贵的地方,它指出福音救人的方式,只要人愿意回到神的家中,就能与神和好,永远成为神的家人。 腓利门书虽短,却是丰富,满了智慧的话语。若能仔细默想必能在爱中重新建立自己。 其实世人就像阿尼西母一样,我们也偷了神的东西,律法要定我们的罪,恩典却带我们向主求助。正如阿尼西母逃到保罗那里,我们也可以逃到耶稣那里。祂能成为我们的代求者、代偿者、代罪者。只要我们愿意,就能重回神的怀抱。 祷告:主啊!宽恕的爱,其力量何等的大,使回转的人能甘心情愿成为「义的奴仆」。哈利路亚! 多结果子的人
林子仆
经文:腓利门书1—3 「为基督耶稣被囚的保罗,同兄弟提摩太,写信给我们所亲爱的同工腓利门,和妹子亚腓亚,并与我们同当兵的亚基布,以及在你家的教会。」(门1,2) 亚腓亚一般被认为是腓利门的妻子,因为她的名字紧接着出现在腓利门之后,她被保罗称为「我们所亲爱的」与「我们的姊妹」,可见她是一位热心的女信徒,因为她的家就是教会,正如亚腓亚名字的意思,她是一株「多结果子」的葡萄树。 亚腓亚必是一位贤妻良母,因为她不但使她的丈夫腓利门成为一位有爱心有信心的圣徒,她也教养她的儿子亚基布成为爱主热心服事的传道人,他后来成为歌罗西或老底嘉教会的牧师(西四7 )。身为女主人的亚腓亚,在决定是否接纳逃奴阿尼西母的事上,具有相当关键的作用。当她与丈夫一同读着从保罗写来的信时,必定被保罗那真挚的情感和大爱所激动,亚腓亚擦着眼泪,看着阿尼西母和腓利门,可能握着他们二人的手,在主里互相拥抱。她必定忙着为保罗豫备住处,盼望着他的到来。(门22) 相传,腓利门、亚腓亚、亚基布与阿尼西母,在尼罗暴君统治期间,全数遭到迫害,被人用石头打死,为主殉道。 亚腓亚名字的意思是「那多结果子的」,她的一生,活出基督的样式,成为一株多结果子的葡萄树。但愿我们也能成为多结果子的基督徒。 亚腓亚把家奉献成为教会,供信徒聚会之用。她协助腓利门事奉主,她鼓励腓利门接纳阿尼西母,她教导亚基布成为神忠心的仆人,最后她为主殉道。这位忠心爱主的姊妹,值得我们羡慕与学习。 祷告;主啊,祢是葡萄树,我们是枝子,求主保守枝子永远连结在葡萄上,因为我们离了祢,就不能作什么了。求主怜悯。阿门! 与保罗同当兵的人 林子仆 经文:腓利门书1—3;歌罗西书四17—18 「为基督耶稣被囚的保罗,同兄弟提摩太,写信给我们所亲爱的同工腓利门,和妹子亚腓亚,并与我们同当兵的亚基布,以及在你家的教会。」(门1,2) 亚基布是歌罗西教会的信徒,保罗在写给腓利门的书信后,一同向腓利门、亚腓亚问安,并且指出他们家中有一个教会,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他们可能是一家人。果真如此,腓利门就是他的父亲,而亚腓亚则是他的母亲。从保罗称呼他为「同当兵的亚基布」来看,亚基布不只是一般的平信徒,他还是与保罗一同在福音战场上一同当兵争战的同工和同伴,甚至可能是歌罗西或老底嘉教会的牧师。 在保罗写给歌罗西教会圣徒的信中,最后一个提到的便是亚基布,他特别提醒亚基布「务要谨慎,尽你从主所受的职份。」(西四17)这职份乃是主交托在他手中的事奉,保罗嘱咐他要尽责完成。亚基布可能与以巴弗一起在歌罗西负教会的责任,亚基布在歌罗西附近一带作宣教及牧养的工作,那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因为当时歌罗西这个小镇,正弥漫在诺斯底主义影响之下,遁世哲学与禁欲主义盛行,因此保罗才会告诚亚基布「务要谨慎」。 相信亚基布并没有让保罗失望,更没有让授与他职份的主失望。亚基布这位主的圣徒,一生忠心爱主,没有忘记捆锁中的保罗。相传他在尼罗暴君时,为主殉道。 保罗称亚基布为「一同当兵的」,这是一种特别的形容,指明传福音跟随主,其实是一种争战,所有神呼召的仆人,都在这场争战中一同当兵,跟随大元帅 耶稣基督,与撒但、世界和罪恶来争战。我们当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为主打美好的仗。(弗六10—17) 保罗提醒亚基布两件事:一、务要谨慎。二、尽从主所受的职份。这两件事,也是每一个神的仆人所当留意的。 祷告:主啊!让我们明白,人生下来就注定投入属灵的争战,无止无休直到主再来。求主提醒,使我们能把握分分秒秒跟随大元帅基督,听候主的指挥,不再天真,以为用自己的理想能改造这纷乱不堪的世界了。 家的教会
司布真 经文:腓利门书2节 「家的教会。」(门2) 你的家里有设立祷告的祭坛吗?你全家人包括你的父母、子女、仆人都信主吗?还是有些人仍未认识耶稣?若从老到少都信靠主,那么做父母的会多么欣慰地涌出喜乐的眼泪!若尚未全部认识神,真是求神将这样的救恩临到全家! 或者全家归主是腓利门的心愿。但我们得知有一个不诚实的仆人阿尼西母,曾因欺骗主人而坐监;但因主人不断为他祷告,阿尼西亚在狱中有机会听保罗讲道,深受感动,悔改后再度回到腓利门身边,不但成为一个忠心仆人,也成为一个好弟兄。 你家中有没有这样一个迷途的羔羊?特别为这孩子迫切祷告,期待他能早日信靠耶稣,好让这消息安慰全家人的心。若家中设有祷告的祭坛,那更好,全家人可以一起为失丧的灵魂祷告,也把日常生活中各样的琐事,带进祷告中,使信仰与生活打成一片。 家中若有祷告的祭坛、家庭的崇拜,这个家就显得与众人同,格外温馨。不但家人关系和谐,紧密契合,就是外在的行径,也给人圣洁,基督化的形象。愿我们开放家庭,使这个家成为福音的据点,小区的明灯,耶稣的名被高举,荣耀也归给天上的父。 亚腓亚、亚基布与腓利门 李道生 经文:腓利门书2节 「和妹子亚腓亚,并与我们同当兵的亚基布,以及在你家的教会。」(门2) 亚腓亚Apphia——意即耶和华所留下的,为歌罗西一女信徒,一般人的推测她是腓利门的妻子,保罗在主里面称她为妹子。她以一家庭主妇的地位,同心合意,帮助腓利门在家中教会服事神,接待人,行各样的善事,为基督作美好的见证,受到保罗的敬重。
亚基布Archippus——意指管马者,为歌罗西一信徒,据推测是腓利门的儿子,或许是其亲密的朋友。保罗在此称他为「与我们同当兵的亚基布」,系指专门为主传道的同工,可知他在歌罗西的教会责任相当重要。按保罗给歌罗西教会书中,曾经嘱咐他说:「务要谨慎,尽你从主所领受的职分。」(西四17),可见亚基布确是一位专职的传道人,当歌罗西的教会正是异端侵扰的时候,保罗特别提醒他,务要小心谨慎,克尽厥职。 家中教会的意义
李道生 经文:腓利门书2节 「和妹子亚腓亚,并与我们同当兵的亚基布,以及在你家的教会。」(门2) 教会(Church)一词原文是蒙召出来的意思,或称为召出来的意思,或称为召会或有译作聚集的意思assembly(徒十九39)。凡是基督徒奉主的名聚会的集合体,同心合意在一起敬拜事奉神,那就是教会。在新约保罗书信中,曾经题到罗马信徒百基拉和亚居拉(罗十六3—5:林前十六19),老底嘉的信徒宁法(西四15),以及此处腓利门(门2)等各人的家中教会。 这些家中教会是有人主持的,有教会组织的形态,为信徒属灵神圣的团契聚会。在三世纪以前,那一段时期没有可供礼拜会堂的存在,信徒为了聚会的需要,许多人就开放家庭房地供为教会聚会场所(徒一13,14;二46;十二5,12;廿一8;路十38—42;罗十六5,10,11,14—16),这样信徒们时常聚集敬拜事奉,彼此相爱,灵里相通,喜乐满溢,充满了初期教会新生命的活力。保罗这里所说在腓利门家中的教会,会中有主人,有服事男女同工,又加上有益教会新添悔改蒙恩得救的弟兄阿尼西母,教会满有爱心信心和行善的见证,实可谓是一个模范的家庭教会。 与人同有的信心 经文:腓利门书6节 「愿你与人所同有的信心显出功效,使人知道你们各样善事都是为基督作的。」(门6) 显然,正如保罗写给他老友腓利门的信所说,他非常敬重,也很喜爱这个人。腓利门一定有他特别的地方,像个家人一样;每当保罗跟他在一起时,就感到很舒服。他跟腓利门谈话,就像两个老朋友交谈一样,亲切到了极点。 不过,在保罗谈到问题之前,他先为腓利门祷告:他的祷告就是这节主要经文。这一祷告中的最有意义的焦点就是「与人同有的信心」与「知道你们各样善事都是为基督作的」两者之间的关联。个人布道本身似乎不祇是一个终结——它也是传道人的一个学习的经验。 个人布道中的最大的优点之一也许就是「扔出问题」,像掷球一样。你的朋友、同工、亲戚将各种问题朝你扔出来。其中的某些问题如烟幕,有些则要求诚恳答案,但不论动机如何,你们都要提出答案,或说:「我没有答案,但是我会找到答案」。因此,你不得不去阅读圣经、跑图书馆、请教牧师,不管用什么方法,你一定要学习更多的新知识。 当我回想过去廿年的宣教事工时,我经常对人们说,那个从我证道过程中学习到最多东西的人就是我自己。当我每次准备讲道时,我就是在学习。更重要的是,我所做的不祇是学习。学习是有活力的,但是更有活力的事是将你学到的东西告诉别人。一旦你们做到了那一点,你们就是真的学到了东西。 祷告:父啊,祢的话语已为我们的心带来生命与平安。唯愿其他人也能分享祢的良善。祈求祢给我们机会,好有效地分享祢给我们的教训,若是我们向别人施舍,您就会向我们施舍。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爱心的代求 赵世光 经文:腓利门书8—21节 奴仆与儿子 保罗写腓利门书的目的,是为了个名叫阿尼西母的弟兄(门10),向他主人腓利门写的一封代求的信。那时腓利门与妻子亚腓亚及儿子亚基布都归了主,并在自己的家中成立了教会。倘若保罗年轻的时候,他必定写不出这封信。我们若仔细读它,就会发觉这位年老使徒比年轻时所写书信迥然不同了。他现在美好的仗已经打过。当跑的路快要跑完。在罗马的监狱中,保罗用福音生了一个儿子,就是阿尼西母。他原是腓利门用钱买来的奴仆,必须终身服事他主人的。虽然经上没有记载阿尼西母曾经作过甚么坏事,或因偷窃主人的财物,或因其他原因逃到罗马,但从腓利门书18节:「他若亏负你、或欠你甚么、都归在我的账上。」的话来看,他必是曾犯贪心的罪,而远离主人的。罗马是当时繁华的商业区,阿尼西母以为逃到罗马,把卷来的财物来花,就可以过舒适的生活,却不料又因犯罪,被捉去坐监。在监牢中,他有机会听到保罗所传的福音,而开启了心窍。 爱心与信心 我知道在座的弟兄姊妹中,有许多人心里难过,因为还有家人不肯信主,请他们来听道总是拒绝,但我们不必灰心,只要为他们代祷,随时讲论主的真理,神所预定的时候终必会来临的。阿尼西母信主之后,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保罗为他作见证说:「就是为我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阿尼西母〔此名就是有益处的意思〕求你。」(门11)。保罗说这话,是希望腓利门宽恕他不究既往,由此可见保罗的爱心,他现在站在中保的地位,这语气是何等的诚恳! 神赐给保罗丰富的智慧,能说合宜的话,他先称赞腓利门的爱心,但不说「看见你的爱心」,而说:「因听说你的爱心,并你向主耶稣和众圣徒的信心。〔或作因听说你向主耶稣和众圣徒有爱心有信心〕」(门5)。如果腓利门果然收留了阿尼西母,就可以证实所听见的不是虚传,而是有实际的爱心。不但如此,保罗还称赞腓利门的信心,如果没有信心就不会收留这个逃奴,他一定回复保罗:「我不能收留他,因为我已不相信他了。」若是收留了阿尼西母,就可以证明所听见关乎他的信心也是实在的。 暂时永远 保罗在这封的前半段没有提到阿尼西母,实在深有智慧的用意,假如他把第十节放在前面,腓利门可能一看见「阿尼西母」的名字,立刻会把信撕毁,可是保罗先要得了腓利门的心,用称赞的话称他为「亲爱的同工」,提到他的爱心与信心,这样一来,腓利门如果不答应保罗的请求,那就不能名实相符了。腓利门为了欲符合人的称赞,更要显明自己的爱心了,有了这些,再加上阿尼西母的悔改,腓利门就不能不答应了。还有保罗最得力的话是腓利门书22节:「此外你还要给我预备住处,因为我盼望借着你们的祷告,必蒙恩到你们那里去。」这一来,如果腓利门不肯收留阿尼西母的话,那就十分难为情了。因为保罗要到腓利门那里去。在不久面对面的时候,面子更是难过,聪明的保罗要腓利门趁现在的时候对得起自己。并且说他是暂时的离开你,或者是叫你永远得着他,这话是何等的宝贵! 提高了地位 保罗在教会中是个有权柄的使徒,他曾对哥林多教会的人说:你们愿意我带着刑仗往你们那里去呢?还是要我存慈爱温柔的心呢?就着属灵的地位说,保罗本可以吩咐腓利门,命令他接纳阿尼西母,照理,腓利门应该尊重使徒,必须听从他吩咐。但保罗并不如此作,他说:「宁可凭着爱心求你」。由此可见保罗之谦卑了。人的心是不容易谦卑的,景况越顺利就越不肯谦卑。所以神有时候准许苦难临到你,就是为要造就你,使你能谦卑。神赐恩给谦卑的人,而抵挡骄傲的人。 弟兄姊妹,你知道阿尼西母现在居何地位!保罗告诉腓利门,阿尼西母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兄弟(门16)。一个人当信了主之后,他的地位提高了,阿尼西母不再是奴仆了。主不但拯救人,改变人,还要提高人的地位,从奴仆的地位提高到兄弟的地位。所以保罗在腓利门书20节表示:「你若留阿尼西母,我便快乐,我的心在基督里畅快。」保罗的意思说,我已能如此看待他了,何况你呢?因为他是我的兄弟了。这样的写信法,是我们应当效法的。各位,你们都是我的弟兄,在主里都是一家人。 万事互相效力 阿尼西母后来在歌罗西的教会中很有地位,保罗在歌罗西书中曾特别提到他。当阿尼西母快要出监,保罗给他写这封代求信的时候,他或者曾对保罗说:「先生,我愿意留在监中服事你,不要出去了」。但是保罗不许可,原因是未得腓利门的同意。保罗对腓利门说:「我本来有意将他留下、在我为福音所的捆锁中替你伺候我。但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愿意这样行,叫你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门13—14)。阿尼西母的回去,在保罗方面是割爱,可见他是实在的改变了。他对保罗有益处,后来对腓利门也有益处,赞美主,阿尼西母得益了,并且使人得着益处。 保罗在腓利门书15节说了很巧妙的话:「他暂时离开你,或者是叫你永远得着他。」保罗并不说「暂时逃避你」,而是说「暂时离开你」,我们说话要小心,要顾及对方,想清楚再说,切勿在无意中用言语伤人,刺痛人的心。保罗不说阿尼西母逃走,只说暂时离开。凡事都是互相效力,当我读到这节圣经时,想到雅各家遭遇饥荒的事,他差遣十个儿子下埃及去要籴粮,西缅被扣留起来,为了要便雅悯也下埃及。雅各想这真是不得了,从前失了约瑟,现在失去了西缅,便雅悯又要失去了,这是何等伤痛的事!所以他痛苦地说:「这些事都归到我身上了」。但幸而这些事都归到他身上,儿子暂时离开他,却使他得着儿子。腓利门失去了阿尼西母,是暂时的,却因暂时的离开,反而永远得着了他。 弟兄姊妹,请不要误会,以为幸而阿尼西母偷东西才能使人得益处。我没有这样的意思 如今阿尼西母回来,是决不会再离开了,要更加忠心了。腓利门将是何等的满足!神所作的都是美好的,祂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请你记得,当你失去所爱的人或物的时候,不要难过,因为这样或者叫你永远的得着。我们无论遭遇甚么事,先要思想:我是否爱神,若是:则至终必定得益处。不过,要在「互相效力」之后而已。 保罗为阿尼西母向腓利门求情 严秀曾 经文:腓利门书8—21节 腓利门书是保罗写给腓利门个人的书信,为什一封私信竟然能被诚认为圣经呢?乃是因为保罗为了一位犯罪的奴隶阿尼西母向他主人腓利门来求情,虽然主人腓利门从保罗处获得道理,但是以当时的社会背景与风俗民情而言,保罗要做这样的事确实不是一件易事,但是保罗终于达到目的,使得已悔改的阿尼西母回到主人的家,蒙其主人的接纳。「他若亏负你、或欠你甚么、都归在我的账上。」(门18),从这句话我们可看出保罗爱惜别人的灵魂的热情,如同身为罪人的人类,因为基督赎回,罪获得赦免而归向神,有同样原理的表现,因此保罗至腓利门的书信,才有其价值成为圣经的一部分。 一、当时罗马帝国的奴隶 奴隶制度是希腊罗马的一大污点,当时罗马所养的奴隶,其数目比一般的民众还要多,有人拥有五百奴隶以上。奥古斯督当皇帝期间曾有一位贵族拥有四千一百一十六位奴隶,光是罗马城内就有六十五万奴隶。为何拥有如此多的奴隶呢?主要是由于:(一)贫富悬殊。穷人只好卖身为奴。(二)战争的结果。每逢战胜所掳获的俘虏全部变为奴隶。奴隶中也有受良好的教育的,担当要职。因战败为奴的总必须接受其主人的支配,绝对服从主人的命命。罗马帝国的法律不承认奴隶的人格,奴隶只是主人的财产而已,其生死操在主人的手里,奴隶的买卖也是当时的一种生意。对待奴隶完全无人道,非常残忍,将他们视同活的动物、活的器具一般,在这种残酷惨无人道制度下的奴隶,实在是够悲惨的。他们必须服从强制性的劳动。哲学家亚里斯德、和柏拉图也视奴隶的本质比一般的人更下贱,如此这般,奴隶备受压迫,受主人视同动物,自然而然他们也就表现出动物性的行为,如犯罪,复仇,叛乱主人的家庭。Seneca曾说过这样的话:「一看到奴隶就该想成仇敌」。不过也有好的主人,不仅爱护他们,更进而鼓励他们念书,让他们获得良好的地位和生活。 二、腓利门之人物 腓利门是歌罗西人,从保罗处获得真理,保罗不曾到过歌罗西传道,乃是当保罗在以弗所这三年当中腓利门在以弗所听到保罗的讲道而获得信仰的。后来因职务之故,迁移歌罗西,其家人与保罗甚为亲密。腓利门很富有,同时又是热心的基督徒,他将自己的家里开放做礼拜堂,他是歌罗西教会的有力者,也是教会的柱石。保罗从以巴弗处听到腓利门热心事奉主,又以爱心待人。(西7—8 )。我祷告的时候题到你,常为你感谢我的神,因听说你的爱心,并你向主耶稣和众圣徒的信心,愿你与人所同有的信心显出功效,使人知道你们各样善事都是为基督作的。兄弟阿!我为你的信心,大有快乐,大得安慰,因众圣徒的心从你得了畅快(门7)。在这段圣经里保罗称赞腓利门的信仰与爱心。 三、保罗之人格 保罗为了传扬主的道理被关在罗马监狱里,等候审判的来临,这时候,腓利门的奴隶阿尼西母因保罗而获得道理,同时也很乐意服侍他,但是保罗认为不经过腓利门的同意,私自留下阿尼西母服侍他,是不合宜的事。那时适逢歌罗西教会的以巴弗提来探望保罗,谈判有些伪教师到歌罗西教会扰乱信徒的信仰,因此保罗就写了歌罗西、以弗所、腓利门这三封信,托推基古,并带领阿尼西母回到主人的家。 当时奴隶犯罪逃脱,主人有权致他于死地,因保罗不知腓利门将如何处置阿尼西母,所以很客气地写了一封信至腓利门,以君子态度和礼貌求腓利门宽恕接纳阿尼西母。「我虽然靠着基督耶稣被囚的,宁可凭着爱心求你,就是我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阿尼西母求你,他从前与你没有益处,但是如今与你我都有益处,我现打发他亲自回你那里去,他是我心上的人,我本来有意将他留下,再我为福音所受的捆锁中替你伺候我,但我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愿意这样行,叫你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他暂时离开你,或者是叫你永远得着他,不再是奴仆,乃是高于奴仆,是亲爱的弟兄,在我实在是如此,何况在你呢。这也不拘按肉体说,是按主说,你若以我为同伴,就收纳他,如同收纳我一样,他若亏负你,或欠你甚么都归在我的帐上,我必偿还,这是我保罗亲笔写的」(门8—19)。 当代人视奴仆如动物,但是保罗视阿尼西母如同自己的儿子,(灵体的子)保罗向腓利门说阿尼西母是他年老所生的子,来求他的爱心与同情以便接纳阿尼西母,待他如亲爱的兄弟,不再是奴隶,同时保罗又讲腓利门知道阿尼西母的逃走是出于神好的旨意,因为「他暂时离开你,或者是叫你永远得着他」。是后保罗又让腓利门无法拒绝阿尼西母,「你若以我为同伴就收纳他,如同收纳我一样」,同伴的意思就是感情,利益,事业都共同的同事,他的东西也是我的东西,我的东西就是他的东西,有这种的关系。假如腓利门以保罗为同伴,但不接纳保罗的心上人阿尼西母,也就等于没有接纳保罗,如接纳保罗,就要接纳他的心腹阿尼西母,从这里让我们看出保罗伟大的战术,这是从保罗的爱心所发出奇妙的手腕。 保罗又向腓利门说:「他若亏负你或欠你甚么,都归在我的帐上。」阿尼西母偷主人的钱,他要负责,如同主耶稣为了全人类的罪替人担当罪。我们从保罗给腓利门的书信中,可看出他爱护谦卑的人的灵魂,这种美好的人格,洋溢在全书中,保罗并没有提到应该解放奴隶等具体建议,他只是提出这项问题,但是我们从此信可看出保罗并没肯定奴隶制度。 四、阿尼西母之本意 阿尼西母是「有益处」的意思,当时有很多奴隶都取这个名字,也就是希望这位奴隶能替主人带来利益。阿尼西母起初的行为并不符合他的名字的原意,因为他对主人毫无益处,反而害了主人,麻烦主人。但是他受了保罗的感化,悔改,认罪,归向主之后,就大大改变,成为新创造的人:「他从前与你没有益处,但是如今你我都有益处。」阿尼西母成为基督徒之后,他的生活符合了他的名字,成为主人的利益,「不利于人」就是没有信仰,自私自利,自我中心,为自己求利,乃是牺牲自己成全别人。 马丁路德说:「我们基督徒,都是神的奴隶」,但是我们的主神,不像当代罗马人毫无人地道虐待奴隶,我们的神是满有恩典的神,祂爱我们,让我们成为祂的儿女,因此,我们能称呼神为父,以后与耶稣基督一起成为后嗣,所以我们应该成为有益处的人,以利神,蒙祂之悦纳。 奴隶与兄弟
林昆财 经文:腓利门书8—21节 奴隶是市场中之高价商品 罗马帝国兴盛时期,奴隶的数目是无数的。从下面这个例子,我们不难想象而知。在奥古斯督统治时代,有一个人虽然在内战期间丧失了所有的财富,然而他仍拥有四千一百六十个奴隶供其驱策。比特罗尼奥斯告诉我们根据估计,每天大约三十个男的,四十个女的出生于奴隶的家庭,换句话说,光在一天之中奴隶的数目又增多了七十人(当时的法律是凡出生在奴隶之家者,就是奴隶)由此可知奴隶之数目为何会那样多了。 奴隶的数目虽然很多,但是他们的价格仍然很昂贵。一个年轻力壮俊美条件好的奴隶,索价可高达一千英镑以上。他们就像动物一样被带到奴隶市场去陈列拍卖。商人们就像赶牛一样沿途鞭打他们。等到抵达拍卖市场时,还强迫他们在广场的擂台上摆着各种姿势,甚至要他们仿效牛马等一样四肢爬行,以向购买者展示他们的本事,然后经过一番审验、挑剔、讨价、还价,最后由出价最高的人买下之后,其人及一切就完全操纵于新主人之手了。一般的情况是不会好到那里去的,往往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过错,可能就会替他招来严厉残酷的刑罚。 从历史书中,我们可以略举数例;奥古斯督曾将一名奴隶判钉十字架之极刑,究其原因,只不过是因为他偶而不慎杀死一只饲养的鸠鸟而已。可见在当时,奴隶之生命真比猪狗还不如了。又如多米田曾像烤肉一样地将一个奴隶强置于烤箱之中活生生烤死,为的是这个奴隶一时疏忽将他洗澡用的水烧得太热了一些吧。再如威丢斯波力曾将他的一名奴隶,丢入鱼池中,让他活活被食人的八目鳗咬咀至死,而他只不过是不小心跌碎了一个水晶杯子。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而这些都是古代奴隶们所遭遇承受的非人道待遇。 生为现代人读这些史事时,除了自我警惕外,只好同情他们生错了时代。另外尚有些例子,令人读来会有义愤填膺之感者,例如,家具上略现斑点,尘埃未及清除,银器未完全摩擦光亮,桌椅未按定位置妥,苍蝇没有及时驱除,服侍饮食时不克制竟打了个喷嚏,或是一个轻微的咳嗽,或是一声耳语,酒的温度不合意,浴水之温度不适……等,均会惹来主人一顿无情的毒打或更严厉的制裁。他们的日子可以说是时刻都生活在惶恐战兢之状态中。其情之惨,可想而知。 再看女仆的待遇,与男仆亦相差无几,有时女主人的手段反比男主人更狠毒。举凡,偶一疏忽误置了女主人之髦发用具,就会招来一阵凄厉的鞭苔或针刺,更惨的是,女仆若不幸稍具姿色,而又不幸地被男主人看上,那可能会惹来杀身之祸了! 除了上述之情节外,若主人不幸被谋杀了,那也可以说是众奴仆们的末日矣,例如,培地安纳斯瑟克杜斯案件,该事件就导致四百多名奴隶遭到冤杀。身为奴隶,当叹生命何价? 不乏善良的主人
当时社会虽然有许多残忍凶暴的主人,不过对奴隶们仁慈温和的主人为数也不少。例如有位名叫色内佳的人,他相信斯多亚学派所主张的教义是真理,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像兄弟一样。因此他遵循这个原则来对待他的奴隶。日常生活中他会毫不犹豫地请其奴仆们与他进餐。另外布力尼更是一位慈悲为怀的主人,每当他发现他的奴仆中有人病重时,往往他会不计一切花费设法送他到埃及去就医,甚至当那位仆人治好回来之后,他还将他送到乡下的别墅里去静养一段时期,此外每当他的奴隶们有年近老迈者,他总是恢复他们自由,并供仰其余年。 一般来说,奴隶们是无权做任何要求或请托的,然而布力尼却会竭尽所能去完成实现他们临时所求托的愿望,并将它看成是一件神圣的义务,这二个例子乃在告诉我们,社会虽然充满冷酷、无情,但是终究还有温暖的地方。不过,无可讳言地,在当时的社会体制下,一个人既成奴隶,他的一生也就注定遭受非人待遇,被人视同东西。 对一个奴隶来说,逃走乃是一件最严重的罪行。假使不幸他有被抓到,那么他的下场会有多惨,不言可喻,轻则终生被关在暗无天日的黑牢中,重则受到凌辱处死的惨刑既或不被处死,其一生亦将是暗淡凄惨,同时他的前额更会被主人用灼红的铁棒烙上一个「下」的印记,「下」系「逃亡者」的头一个字母。以此来警戒其他的奴隶,同时这个带印记的奴隶,在往后的日子里,就有受不尽的鄙视、唾弃、恶待时时环境绕着他。 从腓利门书中,很明显地,我们不难发现保罗曾做一件惊人的冒险,那就是他不仅未将曾是一度为奴隶,现正亡命天涯的阿尼西母,妥为照顾保护,反而要将他在送回给他原来的主人,这无异是在对阿尼西母宣判死刑。按常理来说,我们或许会觉得太残忍了。阿尼西母本身可能更会后悔不该遇到保罗,尤其当他忆及往日在主人家中所遇着的非人生活,以及逃亡那段日子中所历尽的艰苦,经过了九死一生的凶险方庆安全,而今刚庆喜获自由之际,保罗却决定要送他回到主人处,读者们心中可能也会觉得,保罗只是一个满口仁义道德,而实在是一个绝情寡义的人。 其实事实并不知我们想象这样,假使我们能详读全篇腓利门书,就可以了解到保罗会做那个决定的苦衷了。事实上正如前面提过的,保罗并不愿那样做,他期望能将阿尼西母永远留在身旁。我们不难想象当保罗要做此定时,一定心如刀割,柔肠寸断。然而他却有不得不为的苦衷。在当时一个收留逃走的奴隶的人,若没有得到原主人的同意,将被叛为窝藏逃犯,而被定罪,这是保罗深知的。因此他才决定将阿尼西母遣回到腓利门处。 为了怕腓利门恶待阿尼西母,保罗还另修一书——也就是这本腓利门书——交给阿尼西母,托他带给腓利门,在信中,他恳求腓利门能秉着爱心,不究既往地再收纳阿尼西母,如同收纳保罗一样。同时恳求腓利门不再以对待奴隶的态度,对待阿尼西母,而能视他高过奴隶,像一个亲爱的弟兄一般善待他(门16—17)。至于腓利门以后是否接受保罗的劝告恳求,而善待阿尼西母。由于圣经本身没有说明,无法得知。不过我们相信,腓利门一定不忍心拒绝保罗那种充满爱心的请求。况且根据圣经考古学家研究所得,阿尼西母后来成为以弗所教区的主教呢,此事后文再做详细说明。 在我们继续对这个故事做进一步的探讨之前,有几件事我们必须先做说明,好让我们更能了解书信的意思。 (一)有很多人不解,为何保罗当时没有利用这个机会,起而反抗那种无人道的奴隶制度?至少也该指责它是不合基督教的伦理。 生命的真义 对于这点,我们可以做到一个假设,可能保罗本身亦接受「奴隶制度」为既成事实的生活现象之一。也就是说奴隶的存在,已是当时社会制度里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报告显示,在那段时期里(保罗的年代),光是在罗马帝国统治的境域中,大约就有六千万个奴隶。因此可以知道,在这种既已根深蒂固,且又普遍的情况之下,若一下子只主张解放所有的奴隶,取消奴隶制度,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其后果不仅会使当时的社会生活发生混乱、停滞,就是奴隶本身的生活与就业也会产生问题。 另者,假使保罗真的起而提倡并领导人反对奴隶制度的话,或是教会当局真的鼓舞奴隶们起而革命的话,则所会产生的唯一结果,将是一个血流成渠的大屠杀局面。果真如此,不知将有多少人的生命会因而牺牲。这绝不是教会当局及保罗所愿意做的事。当然保罗及当时的教会当局,绝不致短视到那种地步,而做出那种蠢举。其实果真做了,也不见得每个教会人士均会响应,因为许多教会人士也拥有不少奴隶,他们又岂肯平白损失这些宝贵的财产乎! 不过,这并不在说他们对此事就毫不关心、置之不理。相反地,他们确曾更加努力地希望能够借着基督的爱,来改进这个人间的污点。他们所做的,就是在当时的社会中撒播一颗「爱」的种子,期待这颗种子能发芽,成长而结果,最后果能带给奴隶们真正的自由。 (二)保罗在当时虽不见有任何积极的行动,但至少他会试着要帮助奴隶们除去身上的枷锁。比如说,当他打发阿尼西母再回到其主人处时,虽然阿尼西母仍旧未改变他是一个奴隶的身分,不过却已可得到如兄弟般的对待!或许当保罗决定如何解决阿尼西母的问题之同时,他亦曾想道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当时那些身为主人或是奴隶们,给予一些教训与劝勉: 「你们作仆人的,要惧怕战兢,用诚实的心听从你们肉身的主人,好像听从基督一般。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讨人喜欢的,要像基督的仆人,从心里遵行神的旨意。甘心事奉,好像服事主,不像服事人。因为晓得各人所行的善事,不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必按所行的得主的赏赐。你们作主人的待仆人,也是一理,不要威吓他们。因为知道他们和你们,同有一位主在天上,祂并不偏待人。」(弗六5-9) 「你们作仆人的,要凡事听从你们肉身的主人,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讨人喜欢的,总要存心诚实敬畏主。你们作主人的,要公公平平的待仆人,因为知道你们也有一位主在天上。」(西三22;四1) 另外在提摩太前书六章1—2节中保罗亦曾对当时的人做如下的勉励:「凡在轭下作仆人的,当以自己主人配受十分的恭敬,免得神的名和道理,被人亵渎。仆人有通道的主人,不可因为与他是弟兄就轻看他。更要加意服事他。因为得服事之益处的,是通道蒙爱的。你要以此教训人、劝勉人。」 保罗不管是对做奴仆的,或是对做主人的,他的劝勉都是一样,他要两者都能纪念着在他们之上有一位相同的主宰,也就是曾经为他们牺牲的基督耶稣。因此人若能以弟兄般之亲爱相互对待,那么称他做主人或是奴隶这件事,也就变成无关紧要了,要紧的是他们在基督的爱里,已建立一个新的关系。既能以弟兄之情相待、相爱,那么其他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大主教乎? 现在让我们对本书信做更深一层的探讨。从书信的内容来看,我们不难猜测到,当腓利门接到保罗这封信及阿尼西母时,他一定又会将阿尼西母送回到保罗身边的,因为在信中我们会读到保罗所说的:「我本来有意将他留下,在我为福音所受的捆锁中替你伺候我。但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愿意这样行,叫你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门13—14)按人情及常理来臆测,这种请求是很难置之不理的,何况保罗同腓利门还是好友。基于这个可能性,我们可以假设,阿尼西母后来真又回到保罗身旁,一方面服侍保罗,帮助他的工作,一方面向保罗学习。 依据许多解经学研究的结果,认为很有可能,保罗所有书信的收集,编辑与发行都是集中在以弗所这个地方,而主编者就是阿尼西母,时在主后一百年左右。而依据史载,在主后一百年后不久,安提阿的大主教以葛那丢由于身为基督徒,被俘到罗马去受焚刑。在他启程前,他曾寄了许多书信给凡在小亚细亚地区,他所熟悉的教会,其中在他写给以弗所教会信中,他特别强调并提醒以弗所教会的信徒要善待敬重他们的主教,因为他确是一位优越的主教。其文如下:「我以难以言喻,无比的爱心,恳求你们在耶稣基督的爱里,能诚心地敬爱你们的主教听从、仿效他。因为这是你们美好的福分,获得了这么好的一位主教来牧养你们。」他所指的这位主教是谁呢?他就是阿尼西母也。 或许我们会觉得奇怪,一个一度是在逃的奴隶,怎有可能成为以弗所教区的大主教呢?另外,保罗一切书信的收集与编订的主编人真是阿尼西母吗?若然,他真是保罗书信的总编辑,是否有可能在从事编辑之际,阿尼西母特意将「达腓利门书」这封有关他本身背景的短笺,放入选集之中,以向世人见证说:「看吧!我阿尼西母过去是一个什么身份的人——一个奴隶、逃亡者、贼、罪犯——然而神仍恩待看顾我,使我有机会为祂做见证。」 上述之猜测极近可能(我们希望它是正确)。假使果然如我们所假设的,那么「达腓利门」这封短笺,很明显地就是要向世人见证,耶稣基督的爱之伟大及力量了。愿世人都能同在基督的宝血里同沐主恩,共享欢乐。
几个待思考的问题 (一)奴仆与劳工之间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二)哲学家曾主张说人的身份职责是与生俱来,有些人是生为伐木者,有些人则生为汲水者,有些人生为奴者,你认为或同意其说法是真理吗?假使一个人终其一生只能从事低贱平凡工作时,他该怎样做才能从既成的工作得到满足呢? (三)您是否认为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面对及处理?或是您觉得一切都得有合宜的时机才可为之,因此我们只能待机会来临才为之? (四)您是否认为任何法律及社会变迁,在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态度没有改变时(也就是没有人加以理睬时)仍然具有影响力?我们该如何教导我们自己去对待我们自己亲爱的弟兄呢? 不再是罪奴 李耀先 经文:腓利门书8—21节 敬爱的弟兄姊妹们平安!请读腓利门书全卷—本书虽短,可是具有极深的主爱和人情味,信徒得到美满的享受。保罗与腓利门的爱心,属灵的力量关系改变了阿尼西母!深挚的情感,神的正义美旨,阿尼西母得着新资格。保罗亲笔求赦免接收纳同伴之谊,使保罗快乐畅快。 一个罪奴的悔改 感谢恩主耶稣的大爱!使罪奴成为弟兄。阿尼西母原是腓利门家中的一个奴隶。按名他是有益处的,这也是他主人对他的期望,然而名与实违!他不仅与人无益,反而与人有损,偷了主人的钱,或者监守自盗远走他方,到了京都罗马。可是在神默默的安排下引领下,遇见了被囚狱中的保罗,得听基督福音真理,结果悔改归正,成为一个名实相符的大有益处的人。这位悔改归正的的逃奴对保罗心存感激,甘心乐意留在保罗身边伺候保罗。保罗本人原也有意把他留下,因为他的主人腓利门是保罗亲爱的同工之一,而且腓利门的得救归主,也可能是借着保罗的帮助。 如今保罗被囚狱中,假若可能,腓利门本人必然愿意前来陪伴保罗,而今可由他的奴隶代为效劳,内心决不会有所不满。不过保罗在未曾获知腓利门本人的意思以前,不愿意这样行,因为他要叫腓利门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于是保罗劝告阿尼西母回到他的主人那里去。同时写了一封信给腓利门,证明阿尼西母确已改变过来,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的人。要求腓利门收纳这个逃奴待他如弟兄,并且答应阿尼西母的欠项,归在保罗本人的账上,容后如数清还。 保罗此举似乎与旧约诫命相违,那处记着说:「若有奴隶脱了主人的手,逃到你那里,你不可将他交付他的主人」。我们相信,假如腓利门是一个异教徒,或者是一位普通的主人,会用当时流行的残酷方法,对待一位背主逃亡的奴隶,那么保罗必然不会劝告阿尼西母回到他主人那里去。然而事实上腓利门并非这一类的人,他是一位蒙恩得救的基督徒,保罗深信他会以基督的爱,对待这位曾卷款潜逃,悔改归正的奴隶,接他回家,看他如弟兄,因此才决意差遣阿尼西母回去。 奴隶制度惨绝人寰 假如我们了解当时罗马帝国境内奴隶制度的惨绝人寰、毫无人道的情形,可能对这个逃奴的故事有更深的了解。对基督福音改变人本质的力量,也会有更活泼的体验。由于罗马帝国东征西讨,消灭无数国家,掳掠了无数的俘虏,这些俘虏多半做了他们的征服者的奴隶。当时一切劳力的工作,都由这些可怜的奴隶担任。有些用铁链锁着在大门口充当「看门狗」,有些则给予剑术的训练,准备圆形戏场上绞斗以娱观众。女子除充作奴俾外,还有许多被卖进妓院,度那供人淫辱的非人生活。 此外还有更多奴隶身系锁炼,白天在烈日下辛勤作工,晚上睡在阴湿的地窖里。最悲惨的是那些担任飘洋货船的摇橹工作奴隶,他们通常身系重枷,光着背脊饱受鞭笞,日以继夜,工作不息!许多时候因工作不息,因工作过劳,营养不足,加上尘埃和浓烟的侵袭,很容易便双目失明!那些奴隶的主人,多半极其凶暴,甚至女主人时常以虐待女奴为乐。而一般奴隶,因受这惨绝人寰的待遇,促使他们变得懒惰,奸诈卑鄙。人的生命极不值钱!主人可以任意对待奴隶,对他们有绝对的生杀之权。一个奴隶只要有些微地方触怒了主人,便随时会遭遇杀身之祸。 在主爱中没有奴隶 在这样的情况下,保罗对腓利门提出重新收纳这个卷款私逃的奴隶的要求,似乎有点过分。特别是要求腓利门不再看阿尼西母为奴隶,「乃是高过奴隶,看他是弟兄」,这委实是一个极不平凡的要求!在腓利门书中,并无迹像表明阿尼西母卷款私逃,乃是因为经受不起他主人的虐待的缘故,反依本书内容看来,阿尼西母这次的行为,应由他本人全然负责。因此保罗才答应愿意替他归还一切的欠项。 假如腓利门不是一位基督徒,他必然不能摆脱得下,对于主奴之间的关系观念,因此也不能接受保罗上述的要求。他所以能够这样做,乃是因为他已蒙恩得救的缘故。可见基督福音不仅改变了阿尼西母,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有益于人的人。而且也改变了腓利门,能够作出符合他的名字的涵义之行为,对一位逃奴实施「朋友的情谊」,而且超过了「朋友的情谊」,以弟兄之爱爱阿尼西母! 保罗在此虽然并非讨论奴隶制度的是非问题,可是他所标榜的爱奴隶之爱的精神,便在根本上使奴隶制度失其意义。如果将本书所强调的赦免之爱,与尊重人格的主张付诸实行,则奴隶制度终必消灭。在阿尼西母方面,我们也可以相信他这次回到主人身边,必然不会重蹈故辙,亏负主人,反而必然会按保罗的训示:「仆人有通道的主人,不可因为他是弟兄就轻看他,更要加意的服事他,因为得服事之益处的,是通道蒙爱的」。而专心、谦卑、乐意的服事他的主人。 尽管在基督里各人的身份和地位相同,可是这种身份和地位的相同,并不取消各人在功用和职责上的分别。这乃是基督伦理的一条重要原则。阿尼西母被人看做废物,感谢救主耶稣的福音大能,将他改变成为名符其实的有益于人的人。其实何止阿尼西母为然,我们众人在神和人面前岂不都是名符其实的「阿尼西母」?基督恩主的来临,就是要改变我们成为名副其实的「阿尼西母」!亲爱的朋友!你愿否接受基督的福音真理,求恩主开我们心灵的眼睛,认识耶稣是救世主,使我像那位逃奴阿尼西母一样蒙基督改变,成为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荣耀归主名,阿们! 不再是奴仆 高金田 经文:腓利门书8—21节 在新约中有许多卷仅有一章,如腓利门书、约翰二书、三书、犹大书。旧约的俄巴底亚书亦同。而在保罗书信中,大部分是写给地方的教会,小部份写给个人,腓利门书即是写给个人的一封短信。从此信中可知腓利门为保罗所带领的一位热心之基督徒,因其仆阿尼西母逃离,而保罗凝将之送回之劝慰信。 从此书信中我们可推测出,阿尼西母并非一忠实之仆,可能工作亦不力,但因他逃离后进入监狱,保罗才有机会传福音给他。腓利门书10节保罗说:「就是为我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阿尼西母〔此名就是有益处的意思〕求你。」 腓利门书信常被认为是基督徒对待人(奴仆)的态度,在人的眼光看,为何保罗不留阿尼西母身边使其自由?为何圣经容许奴隶制度存在?基督徒需要有奴隶服事?但我们忽略了圣经是在古代背景下完成的,当时奴隶制度并非大问题,保罗虽然反对奴隶制度,但他要求腓利门要待阿尼西母如兄弟,他呼吁主人看重奴隶之身份与人格,腓利门书16节说:「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兄弟,在我实在是如此,何况在你呢。这也不拘是按肉体说,是按主说。」这节实在是此书信的主体,按肉体说,他也是人,也有灵魂;按信仰神说,他乜属神所选,在主内皆为弟兄姊妹。 腓利门书16节,亦说出了教会的本质。教会为神所呼召出来,跟随主耶稣的一群人。保罗曾多次描述教会与信徒之关系,基督徒在教会中是互为肢体,神赋与人各有恩赐,士、农、工、商各尽其职,正如身体中有百体互为功用。因此在主里,信徒之间不论为主、为仆,都是亲爱的弟兄。 「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隶,是亲爱的弟兄。」正道出了基督教所释放的福音。以色列百姓为奴于埃及,后因神的拯救,由摩西带离为奴之地,这是属外在的压迫。另外有一种内在的压迫,就是灵性的捆绑。在新约中常强调此种内在压迫的释放,新约书实在是一本新的、灵性上的出埃及记。现在的人活于自由之中,人不再被人以物视之,但在实际的生活中,人却常常将自己视之为物,在这工业化的社会,人就有如机器上的零件一般。为求名利、为私欲、权势……等等而使自己又陷入为奴、为物当中。腓利门书「不再为奴」,再次提醒我们重新认识,人在神眼中的价值,和人与人间密切的关系,以及教会真实的意义。 奴仆变成兄弟 郑泉声 经文:腓利门书8—22节 腓利门书只有短短的一章,且是保罗写给一个人的信,如何能成为圣经中的一卷,一定有它独特的内容和价值。第一它充份包含基督教重要的教义,在每个世代都发出启示的亮光,明显且极大的教训:腓利门是保罗要好的朋友,他是基督徒,也是大富翁。阿尼西母是他所蓄养的奴隶,偷了主人的东西逃跑,刚好来到保罗的地方,听了道就悔改了,所以保罗就写给腓利门,劝他、求他在主里所当持有的正确态度。 罗马帝国当时差不多有六千万个的奴隶,他们被任意款待,祇比牲畜高一等而已。主人对他们有生杀的大权,他们一生注定了悲惨的命运,保罗写这封信,一定思考过这种凄惨的不平等关系。人之所以为人,因为每个人都有人格,人的成长期比一般的牲畜来得长久,须要多年的养育、教育才能形成独立人格,如没有尽心的培养,只怕像畜牲一样,只是个欲望的动物而已。 今日国内外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畸形的发展,充满了许多令人心悸的事故,人的尊严荡然无存,人的整体性破坏不全。人们物质化,卑下的只求个人欲望的满足。人们对于物质的浪费破坏,还觉得是万物之灵的荣耀,人类真是短视、肤浅,目光如豆。 当日阿尼西母就是受到如此不平的对待,保罗一提笔就触到这个矛盾,保罗要求腓利门赦免阿尼西母,这实在太难了。主人如何找出些许理由,来原谅一个又偷又逃的奴隶?但保罗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不是理由,没有理由,只是在基督里的赦免,不是是非的问题,而是爱心的问题。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无条件的赦免。 如此可以看出保罗执笔写信的理由,也可看出此信成为圣经一部份的理由,不是我们有理由能得神的赦免,成为神儿女,而是神无条件的赦免。 其次保罗劝腓利门不只是赦免他,而且要对待他像兄弟一样,我们知道赦免容易,但是要爱他,对待他如弟兄,这实在太难了。但保罗指出了完全赦免的凭据,就是对待他如兄弟一般。试想主人如何把畜般的奴才视为同等?如何变换颐指气使的态度,为虚心温柔的款待?太难了,只有自己本身降卑低下才有办法,才能爱人如己,待人如兄弟一样。不只是如此,保罗甚至看出别人比自己强,一定要有很大很大的爱心才能降卑,才能屈己。 基督耶稣本有神的形像,却不以为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隶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今日我们都是主的学生,能否学主的样式,柔和谦卑看别人比自己强? 今日教会之成为教会,乃是以此为出发点,各人不管地位、财富、权势,在主里一律平等,相提相携,互为肢体。腓利门书清楚的告诉了我们,保罗的出发点及主张,求主不让我们夸口地上所拥有的一切。谨记住,奴才在主里也要如兄弟一样的相亲相爱,我们若不接纳我们的弟兄,主也不会接纳我们。 观人之长 桑安柱 经文:腓利门书8—22节 谁都有弱点,但都会有他的长处,如祇看人的短处,则人与人之间就无法融洽相处。 取人之长,从别人的好处着眼,这是得胜属灵的一种看法,使人的心境健康快乐得多。 人若戴着颜色眼镜看人,就会看见什么人都带着颜色。以偏见态度对人的,固执主观,不可理喻,认为顺我者就是同志,逆我者就给他戴上各种帽子,必须斗争打倒不可,老子所说的就是原则,就是真理,他喜欢怎样行就怎样行,有时还美其名,称为「择善而固执之」,实际上,完全是他个人的偏见而已。 有一个小孩子学习写字,他把写错的字,用黑墨涂了。当他的祖父走近他身边时,就用小手将那些黑点都盖住了,说「祖父!不要黑点!」 对!不要去找人的「黑点」。 如果在桌上同时放着九个白扣,一个黑扣。然后用厚纸卷成一筒,从筒的一端专对着黑扣注视,则他祇能见到黑扣,不会见到其他白扣的。若只注意一个人的短处,我们也一定会觉得他一无是处。 有些做婆婆的,也专看媳妇不好的一面;媳妇看婆婆也是如此。有人对传道人有了成见,甚至对他的讲道,也都起反感。 我们对人要抱着不失望的心肠,一个人虽然可恶,但他还有一个宝贵的灵魂,需要拯救。人看撒该是一个大罪人,应受社会的唾弃;但主耶稣知道撒该的内心,予以友情,接纳鼓励他。 以利亚有一个时候心灰绝望,怨天尤人,觉得只有他一个人是正直的,是敬畏神的。他觉得孤单寂寞,想自杀,没有勇气再奋斗下去了。但神叫他看见,当时拜偶像的虽多,但仍然有良善正直的人。神对以利亚说:「还有七干人,没有向巴力屈膝。」所以不要消极,以为自己的命运比人不好,其实还有许多人比自己更苦,但他们在神面前,毫无愠色。也不要自负,以为自己比别人了得;要记得那个税吏,比那个喃喃自语的法利赛人,更为有义。 保罗写了歌罗西书后,不仅请推基古将书信送往歌罗西教会,他还差遣阿尼西母同去。「我又打发一位亲爱忠心的兄弟阿尼西母同去。他也是你们那里的人。他们要把这里一切的事都告诉你们。」(西四9 ) 阿尼西母原是从歌罗西教会领袖腓利门家中出走的一位逃奴,他偷了主人家里的财物,就远走高飞。但到了罗马,因从保罗那里得闻福音,而归信了主。 阿尼西母与推墓古携歌罗西书,重返歌罗西——这是一件动人的事!这是福音的力量!这是生命的见证!阿尼西母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不再顾到自己的荣辱。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把自己交在主人手中,由主人对他作任何处置。保罗寄往歌罗西教会的两封书信:一封是写在纸上的书信,另一封是活的书信,就是阿尼西母本人。保罗的目的,是希望歌罗西教会都能亲眼目睹这封活的书信。 阿尼西母过去虽是一个逃奴,但保罗要歌罗西教会的信徒,与腓利门一家的人,不要只看阿尼西母以往的短处,要看他现在的改变。 只看人的短处,只看人的过去,我们的心肠,就永远会是那么狭窄的;我们对于许多事,也永远无法忘怀,永远不让心头这个结解开,永远过不去,永远那么紧张!其实,这又是何苦呢!为什么我们不能从另一个角度看人?试一试!欣赏对方的长处,且忘了他的缺点! 关心弟兄姊妹 麦希真 经文:腓利门书8—22节 阿尼西母之名是「有益」的意思,但他未信主之前对主人腓利门无益,也对保罗无益。按罗马的法律,必须把逃走的奴隶处死,若果腓利门不处死阿尼西母,社会舆论会攻击他放纵奴隶,扰乱社会秩序。现在腓利门与阿尼西母都是基督徒,应如何处理此事?保罗叫推基古把阿尼西母带返歌罗西,并写给腓利门,叫腓利门收回阿尼西母,虽然他从前对主人无益,但现在对主人及保罗也有益处了。解决一社会问题并不容易,社会是复杂的,各方面彼此牵制。彼此利益冲突,问题不是一言两语可解决,有时要容忍;有时要改革,并非示威、游行便可解决的。 保罗保证阿尼西母,求腓利门收回他。替他作保最艰难,很少人肯负全责地全心去保证人。保罗明知阿尼西母从前并非好人,可是现在他信主,要重新回头之时,最需要人去说明他,故保罗尽心为他作保。腓利门是一位有信心有爱心的人,弟兄姊妹都因他大有安慰、大有快乐、大得畅快。不单牧师、传道人要有爱心,弟兄姊妹都要有爱心。另外更要有信心,有信心便大有功效。有信心、爱心教会便会兴旺、增长,因为有更多的人重生得救。带领人信主不单用口去传、去讲,更要有爱心,因爱心去关心他、引领、帮肋他,往往这是最有效的。保罗对阿尼西母就是如此,现提出几方面来一起勉励。 一、有父母爱子女的心肠— 保罗称阿尼西母为:「就是为我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阿尼西母〔此名就是有益处的意思〕求你。」(门10)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躺能有此心,自然引领他们信主。有些父母爱其子女过甚,甚至使其子女害怕,把爱完全集中在一人身上,这爱便成为负担,使人害怕。把爱心分一些给别人吧!分一点爱给那些需要的人,而不是完全集中在儿女或丈夫身上,或许这样家庭会更快乐,更融洽。 二、把对方放在心上— 保罗称阿尼西母为:「我现在打发他亲自回你那里去。他是我心上的人。」(门12),把他放在心中,为他代祷,设法帮助他,这样主就能永远得着他。 三、肯付代价— 保罗愿阿尼西母的账归在他身上,他宁愿代阿尼西母偿还债务,付代价得着他。拯救人必须要付代价,牺牲一些金钱、时间去改变他的生命。这是一件最快乐的事情。 弟兄姊妹,把一些人放在心上,去爱他像爱儿女一样,付些代价,你将会永远得着他。这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也是最有价值,最畅快、满足、快乐的事。一生不用帮很多,帮三个,五个,这样做便有意义。 阿尼西母本来无益,现在于你、于我都有益,他就在你的附近,他就是你的弟兄姊妹、邻舍,求天父让我们用爱心去帮助他们。 腓利门书——实践的相爱兄弟 经文:腓利门书8—25节 腓利门书是保罗书信中唯一属于私人性质的书,其中没有讨论教义问题,然而,全书却充满基督徒爱心的馨香之气,说明了基督崇高的爱是可以实践出来的。 (一)代求;参九、十节 为悔改信主的逃奴阿尼西母代求:是保罗写本书的目的。他认为人一悔改,必须对以往的过失应有清楚的交代、不单是「心」的回转,也应有「行为」的表现(注意是应有的态度,而不是得救的代价),这显出保罗对事情的清白、严正的态度。但另一方面,他不是冷酷地让阿尼西母空手而去,而是交以爱心代求的书信。他情词迫切地希望腓利门收纳他,甚至愿意承担阿尼西母一切的亏欠:「然而像我这有年纪的保罗,现在又是为基督耶稣被囚的,宁可凭着爱心求你。就是为我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阿尼西母〔此名就是有益处的意思〕求你。他若亏负你,或欠你甚么,都归在我的账上。我必偿还。这是我保罗亲笔写的。我并不用对你说,连你自己也是亏欠于我。」(门9—10;18—19)但愿行公义的弟兄姊妹,莫忘在实践你灵命的严正态度时,加上一点爱心。 (二)忘我:参一节 解经佳认为保罗写这书时是主后62年。那时保罗正为基督耶稣被囚,他本身在被囚中,身体虽被捆锁,保罗不是待自己安舒一点时才去爱,相反的,爱心激励就忘记了自己的处境。假如我们必须等到生活美满、事情办妥以后才去爱兄弟,那就永远不能爱了,因为我们自己的事都办不完,我们的生活也永远都不会最美满。今日大多数的人的情形都是这样,不是没有愿意爱弟兄的心,只是无暇去想、无暇去爱,如果我们要爱、就让我们先将自己忘记一点吧。 (三)亲爱:参四—廿节 腓利门的意思是亲爱的,事实上他也是人如其名,他是一位像主耶稣和众圣徒都有爱心的人:「我祷告的时候题到你,常为你感谢我的神。」(门4)他的爱心值得感谢神:「因听说你的爱心,并你向主耶稣和众圣徒的信心。〔或作因听说你向主耶稣和众圣徒有爱心有信心)。」(门一5)他的爱心远近驰名。连保罗在罗马也听见他的爱心:「兄弟阿,我为你的爱心,大有快乐、大得安慰。因众圣徒的心从你得了畅快。」(门7)他的爱心使人大有快荣、大得安慰,又使人得到畅快(原有休息之意)。但现在摆在他面前的不是主耶稣、不是众「圣徒」,保罗要他的爱心进入一新范围,是爱一个曾经得罪他的奴隶,这要求是:「不再是奴隶、乃是高过奴隶、是亲爱的弟兄」——「在我实在是如此」——这是很重要的一句,保罗自己就是这样地爱、不但爱神,不单爱众圣徒,也爱地位卑微的奴仆阿尼西母。他是如何去爱: 看为心上人 「我现在打发他亲自回你那里去。他是我心上的人。」(门12) 意思是将他放在心中,时刻纪念他,阿尼西母是没有地位的人,按当时的法律,一个奴隶连生存权利都没有、何况他还是一位逃奴呢?他虽没有地位,保罗自己却在自己的心中为他留一个位置。 在吕振中牧师的圣经译本里,「他是我心上人,」这一句译作「他是我自己的心肠」,可见保罗是如何爱他,从所用的字句也可以看出来,他不单让他在自己的心中有位置,根本他已经看他成为自己的一部份。他的需要就是保罗自己的需要,他的苦难也就是保罗自己的苦难,他的快乐也成为保罗自己的快乐。 愿承担亏欠 「他若亏付你或欠你什么,都归在我的账上。」(门18) 保罗愿意将别人的担子放在自己的肩头上。我以为赦免别人,已经是最伟大不过的事了。许多时候我们连赦免也做不到,人家欠了我们什么人情,得罪我什么,都全部记得,有人记恨一世,临死也肯把这笔旧帐忘掉。连主内的兄弟姊妹也是如此,对人的过失不肯勾消,这实在是弟兄相爱的很大拦阻,假如保罗今日仍能向我们说话,他一定会对我们说:「他若亏付你或欠你什么,都归在我们的账上吧」。 (四)交流:参廿三—廿五节 我们不知以巴弗、马可、亚里达古、底马、路加等、腓利门是否认识,也许是不认识,因为保罗要为他们介绍——与我们同做监的,与我们同工的;但,他们在信的末后联合的向腓利门问安,这问安是告诉腓利门,他正为弟兄们所纪念,他自己是蒙爱的人。 我们也许不能全部认识每个教会的弟兄姊妹,因此不能有深入的交通,但总有这一种感情,有机会的时候,将问候带给别人。要知道,我们在基督里是互相为肢体,有同一位主,有同一的生命,更有同一的负担与任务。在生活上,我们更应以爱相系,显出我们同是弟兄姐妹,却见面如陌路人是不应该的。 但愿主的恩典与爱流过我们的心,被我们饱尝过后,我们也想自己的弟兄姊妹,将这些恩惠分享与他们。 腓利门书 潘鼎元 经文:腓利门书4—25节 这么一桩故事始末 在一千九百多年以前,犹太国有一个十分富有的人,他的名字叫腓利门,他很爱主,在他家里就设着一个教会,带领当地的人归向主。 每次集会的时候,腓利门总得要带领了家中所有奴隶,热情的招待着到来的会众。因此那些奴隶们单单为着主人招待做礼拜的人就够忙碌了,尤其是当保罗到腓利门家讲道的时候,到的会众特别多;而腓利门的家也就成了保罗时常为主做见证的场所。 为了这个缘故,那些奴隶们对保罗简直有些不大欢迎,特别是其中一位叫阿尼西母的,竟敢常常在保罗面前公然表示:「这家伙又来讲道了!」可是保罗并没有跟他计较,相反的却常常闪着慈爱眼光望着他,想要在他身上找出什么希望似的。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阿尼西母在腓利门家里委实有些耽不下去了。有一天他偷了主人所有的金银财宝,离开了犹太国逃向罗马城去。 那时的罗马是一个十分繁荣的城市,到处有引人堕落得纸醉金迷的场所,阿尼西母带了在他主人家偷来的钱,住在罗马一家最豪华的大饭店里,过着十分放浪的生活。他充分的享受了所有肉体的快乐——女人、美酒、游乐……,人世间的乐事,他都享受到了。 可是好景不常,不多几时,他在主人家偷来的金银财宝挥霍尽了。怎么办呢?回主人家去吧!那是一条死路,因为在当时,在罗马帝国的法律规定,奴隶盗窃主人的财物是应处死的。这样他当然不敢再回去了。可是他漂泊在异国,生活总是要过下去的呀! 于是他索兴在罗马干盗贼的生涯了。每天出外偷得到金银财宝数字相当的多,因此他依然天天过着想过的生活。他满以为有了这一套盗窃的本领,可以永远的快乐下去。 谁知有一天,他犯的许多盗窃案件一齐被破获了,他被判处了徒刑,送进了罗马的大监狱。 在监狱里,他一进门便看见了一个慈祥的年老者的背影,他觉得这个背影是很熟悉似的,因此,他顿时沉思在回忆里,想在一连串的往事中,找出这个背影的记忆。 当他正在呆呆的出神时候,年老者掉过头来,眼睛里闪出慈祥的光芒不注的望着他: 「你不是腓利门家的阿尼西母吗?」 「是,保罗先生!」阿尼西母跪下来了。顿时伏在地上泣不成声。 「阿尼西母,」保罗接着说:「我是为了主耶稣基督被囚在这监狱里的,你是为了什么才来的呀?」 「啊……我!我做了盗贼,偷了主人的金银财宝……,逃到了这人世间最繁华的罗马城了,我满以为有了这些金银财宝,可以一辈子吃不完,想不到经过没有多少日子,便挥霍得干干净净了。那时我回主人家去既不可能,在罗马躭下去又没有钱,我只得经常干强盗,来维自己的生活。」然后放声大哭起来。 「阿尼西母!」保罗很感慨的说,「你的罪不但会使你的身体被处死,就是你的灵魂也将永死……你,除了主耶稣基督,谁也不会来怜悯你,拯救你!」 「是啊!我此刻很沉重的忏悔我的罪,我祇有祈求主耶稣基督,用祂的宝血来洗清我一切的罪。」阿尼西母接着,又闭着眼睛做祈祷状:「我的主耶稣基督,我是一个满身是罪的罪人,我实在不配跪在祢的脚前,我配受着永远的死刑……可是祢是人类的救主,罪人的救赎者,祢曾为了人类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流着鲜红的宝血,啊,主!我怎对得起祢呀?我祇有恳求祢赐怜悯……阿们。」 「亲爱的阿尼西母弟兄,你能够在主耶稣面前这样悔改,真是使我心里感到畅快的,可见主的灵已经感动了你……」年老的保罗拖着蹒跚的步子走到阿尼西母跟前把他扶起,然后紧紧的抱住他,彷佛慈母抚慰着回头的浪子一般。 阿尼西母的刑期满了,保罗吩咐他回腓利门那里去,并且为他写了一封信,希望腓利门继续收纳他。以下便是保罗达腓利门的信: 保罗致腓利门书原文 「我祷告的时候提到你,常为你感谢我的神,因听说你的爱心,并你向主耶稣和众圣徒的信心。愿你与人所同有的信心显出功效,使人知道你们各种善事都是为基督作的。兄弟啊,我为了你的爱心,大有快乐,大得安慰,因众圣徒的心从你得了畅快。 我虽然靠着基督能放胆吩咐你合宜的事,然而像我这有年纪的保罗,现在又是为基督耶稣被囚的,宁可凭着爱心求你。就是为我在捆绑中所生的儿子阿尼西母求你,他从前与你没有益处,但如今与你我都有益处,我现在打发他亲自回你那里去,他是我心上的人。我本来有意将他留下,在我为福音所受的捆锁中替你伺候我。但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愿意这样行,叫你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他暂时离开你,或者是叫你永远得着他。不再是奴隶,乃是高过奴隶,是亲爱的弟兄,在我实在是如此,何况在你呢?这也不是按肉体说,是按主说,你若以我为同伴就收纳他,如同收纳我一样。他若亏负你,或欠你什么,都归在我的账上,我必偿还,这是我保罗亲笔写的;我并不用对你说,连你自己也亏欠于我。 兄弟啊!望你使我在主里因为你得快乐,并望你使我的心在基督里面畅快。 我写信给你,深信你必顺服,知道你所要行的,必过于我所说的。此外你还要给我预备住处,因为我盼望借着你的祷告,必蒙恩到你们哪里去。……」(门4—22) 保罗对于奴隶制度的影响 李道生 经文:腓利门书8—18节 在古时候,不论东西方都盛行奴隶制度,即如希腊,罗马时代的社会,经济并一切的制度,是完全建立在奴隶制度上面,往往一个自由人可有四个奴隶,许多大地主就拥有一两万奴隶。原来这些奴隶是被异族征服俘掳来的,或因贫穷而被买来的,他们没有法律保障,要完全被强制服从主人,去做耕种或低下的劳苦工作,如有抗命,即受鞭打,伤害,钉死,或为猛兽所噬食。 当时做了腓利门的奴隶阿尼西母,因亏负主人逃到罗马,与保罗相遇,得听道而归主,受到保罗的爱护,称「他是为我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是我心上的人」,乃为他向腓利门求情收留他,就打他回主人那里去,恳求腓利门善待他,从此以后他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是主内亲爱的弟兄了。 保罗对于阿尼西母这种友爱的态度,虽未涉及当时社会奴隶制度问题,但在他心中那种全阶级观念,以及尊重人格与博爱平等的表现,本着福音真理待人之道,使阿尼西母得着释放,已使整个黑暗社会奴隶制度,黯然失色而了无意义。基督教为以后提倡解放罪恶的奴隶制度之先驱,于社会改革投下了深远的影响。 在罗马与保罗一同坐监的人 李道生 经文:腓利门书23节 在本书第23—24节与歌罗西书四10—14节问安语中,所题到的同工名字都是相同的,如有以巴弗,马可,亚里达古,底马,路加等人,不过本书少题了一位耶数又称为犹士都的名字,这或许是因为腓利门不认识此人的关系。 在这些人当中,被保罗直接说到他一同坐监的名字,只有以巴弗(门23)和亚里达古(西四10)两人;另外在罗马书中也说到安多尼古和犹尼亚两人(罗十六7),事实上这些人并非因犯法而坐监,而是他们同作保罗的陪伴,一同过着监狱的生活,这种爱护保罗为主同受苦难的心志,是令人钦敬的。 此处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保罗在歌罗西书中,称亚里达古与他一同坐监(西四10) ,而在本书中却将这称呼用在以巴弗身上(门23),因此有人推断以为此系表示他们自愿轮流陪监的,乃为有份于分担监禁的时间。同时我们根据保罗所写提摩太后书一封最后的书信看来,相信路加也是陪伴保罗坐监,而是时间最后又是最久的一位(提后四11)。 从此可想而知,其他同工虽未被直接提到一同坐监的话,但大多是在罗马作过陪伴保罗监禁生活的,不过仅有底马一人中途变节离他而去罢了(提后四10)。 与保罗一同作工的人 林子仆 经文:腓利门书24;使徒行传十九23—41;廿1—6;廿一17 「与我同工的亚里达古问你安。」(门24) 亚里达古是住在帖撒罗尼迦的马其顿人,他是保罗众多同工之一。保罗第三次旅行布道来到以弗所时,亚里达古便和他在一起。这是圣经首次提到他,当以弗所的银匠底米丢挑拨拜偶像的人闹事时,这群怒气填胸的暴徒,竟拿住亚里达古推进戏园里去,后来是以弗所的自治行政官吏出面安抚众人,才使亚里达古脱离险境(徒十九24—41)。这是亚里达古第一次为主受逼迫,虽然如此,他并未因此退缩,反而继续与保罗同工传福音。 其后亚里达古随保罗到了希腊。那时保罗想经过马其顿去耶路撒冷时,亚里达古等人便先到特罗亚去等他,后来亚里达古陪保罗由哥林多到耶路撒冷。(徒廿1 —6;廿一17)相信在一路上,亚里达古成为保罗最好的同工同伴和帮助。难怪保罗在监狱中写信给腓利门时,特别强调:「与我同工的亚里达古问你安。」(门24)这对亚里达古是极大的肯定,能与保罗同工,就是与基督同工。 亚里达古为了福音与保罗同工,那表示他预备接受一切的逼迫,一切的苦难。为了福音的缘故他要远离家乡、离弃亲人、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从主。亚里达古真是保罗忠心的好同工。 亚里达古虽然遭受逼迫,并未退缩,反而继续勇敢地与保罗到各地传福音。他的信心必定是经过试炼的,他的忠心也是可预期的,他对主的爱更是不可动摇的。基督徒当有随时预备为主受苦的心志,若苦难来到,你能站立得住吗? 保罗称呼亚里达古为:「与我同工的」,这是何等大的肯定。同工的真义就是:同心、同行、同苦、同乐、同祷告、同赞美、同事奉、同交通、同担当、同安慰、同鼓励、同相爱。你是否也愿成为别人的同工? 祷告:主啊!当人陷入险境时,他的祷告必定是情词迫切,这样的祷告是幔内的祷告,必能深刻经历祢的爱。 悔改重生的奴仆 林子仆 经文:腓利门书8—20节 「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兄弟。」(门16) 阿尼西母原是歌罗西城基督徒腓利门的家奴,他偷取了主人的财物,逃跑到罗马城,按照罗马的律法是该判死刑的。保罗当时正被囚禁于自己所租来的房子,虽然不能随意外出,却可以接待来访的人,向他们传讲福音(徒廿八30—31)。阿尼西母因为遇到保罗,蒙其带领而成为基督徒。所以保罗称他为
「捆锁中所生的儿子」(门10)。可能为此保罗似乎特别怜爱阿尼西母,甚至说『他是我心上的人」(门12),可见保罗为主的缘故爱阿尼西母尤胜骨肉。保罗如此作实冒极大的风险,当时对于一个逃奴,有随时被处死的可能,而保罗也需负一切赔偿的责任。 阿尼西母悔改信主后,生活为人有了极明显的改变。在身心灵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成为保罗极大的帮助。保罗原本可以将他留在罗马伺候自己,但考虑到阿尼西母原是腓利门的奴仆,按当时的主仆关系,便打发他回到腓利门那里去,承认自己的过失。这是一个属灵的原则,人在什么地方跌倒,便要在什么地方爬起来,对付罪的最好方法,就是去面对承认并且悔过。 阿尼西母遵照保罗的指示回去了,腓利门也遵照保罗所求的,看他如同弟兄(门16)。阿尼西母因着福音归向基督,他的生命成为众人的益处(门11),而这也正是阿尼西母名字的意思。(门10) 阿尼西母由奴隶的身份,成为弟兄的身份,乃是藉福音与基督的爱。唯有主的爱和真理,能叫人得自由、心灵得释放、生命得更新。 阿尼西母所犯的罪,按罗马法律,本该处死的,但因着保罗甘心的代求和代偿,他得着主人的赦免和接纳。其实我们不也都像阿尼西母一样吗?是基督用宝血的重价将我们买赎回来,使我们由奴仆成为儿子的身份。 祷告;主啊!我感谢祢,因为从此,我们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兄弟。 使保罗大有快乐的人 林子仆 经文:腓利门书6节 「愿你与人所同有的信心显出功效,使人知道你们各样善事都是为基督作的。」(腓6 ) 腓利门是居住在歌罗西的一位热心的基督徒,他的家境富裕,因此家中养了许多奴隶,这在当时罗马帝国的上流社会是相当平常而普遍的。从保罗写给他的私人信函中,我们可以知道,腓利门家中有一个教会,他本身就是教会中重要的同工。腓利门身为基督徒,既有爱心又有信心。他对患难中的主内弟兄是以乐善好施闻名的。保罗为此一再的称赞腓利门,因他大有怏乐、大得安慰,心得畅快。 腓利门是保罗带领信主的,虽然保罗没有到过歌罗西,但在以弗所三年之久,腓利门可能在那里听保罗的讲道而归主,两人结为知己的密友。后来他的妻子亚腓亚,和儿子亚基布也相继信主,全家人一起事奉神。 阿尼西母原是腓利门家中的奴隶,因为偷窃逃跑成了罪犯。然而神的恩典临到他,在罗马遇见保罗,接受基督作救主。这位悔改的奴隶,保罗差遣他回主人那里,并代向腓利门请求收留原谅他。保罗用极为罕见的语气,来说服腓利门用基督的爱重新接纳阿尼西母。因为在当时,要将一位曾经偷东西又逃跑的奴隶,当「亲爱的弟兄」看待,是需要何等崇高的度量和大爱。感谢主,腓利门做到了,他真是一位有爱心、有信心,并且顺服的基督徒。 腓利门名字的意思是「朋友之情」,他对待有恩于他的保罗,或对待曾亏欠他的阿尼西母,都显出神的爱,朋友之情。他照着保罗的吩咐,收纳阿尼西母,不再看他是奴仆,乃是亲爱的兄弟。多么盼望在我们周围有更多像腓利门的基督徒。 保罗为阿尼西母所做的,正是主为罪人所做的,那十字架上的代赎,正是福音的全部。腓利门对阿尼西母的饶恕和赦免,也让我们想到天父因基督代偿一切世人的罪债,宽恕赦免接纳我们成为祂的儿子,何等奇妙的救恩!
祷告:主啊!腓利门尊重主的仆人,就是敬畏主,求主教导我们懂得敬重教会的牧长。 心上的人 朱建矶 经文:腓利门书一章5一20节 今天我们要看腓利门书,这书祇有一章。保罗写很多的信给教会,但只有这封是给私人的信件,收信人是富翁腓利门。保罗曾去歌罗西传道。腓利门家中有妻子,儿子,又有家财。这家本应该很快乐的。但有钱的人,未必会有平安,喜乐。反而常会有忧愁,常想到死后的事,将来审判归宿的问题。腓利门偶然有一次听保罗讲道,知道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并且死后罪的工价乃是死。但有一位耶稣基督,神的儿子,为我们死在十架上,埋葬而复活。使我们可以靠祂重生得救,不至灭亡,凡得永生。主的话感动了腓利门的心,这正答复了他的问题,合他的需要。所以决心信了主,他的妻子看见他的改变,也看见他的内心有快乐和平安。所以他的妻子,也去听道信主,而且在家中建立教会,带领许多人信主。主的道入他的家及个人的心中,发生功效,叫他们大大改变。 保罗写信给他,称他为亲爱的同工,及称他的妻子为妹子。这表明与他有非常亲密的关系。又称他的儿子亚基布,为同当兵的及基督的精兵,为基督的缘故传福音。保罗先问他们的安,在口中常提到他,因他的爱心,并他向主耶稣和众圣徒的信心,及这信心所显出的功效,各样为基督所作的善事感谢主。 从前的罗马人,将征服之国的百姓,带到罗马卖给人做奴隶。凡是身体健康,年青的人,就比较值钱。他们被卖出后,就要终身在主人的家中工作,不但没有支薪,反常受到鞭打。 腓利门家中,有一个仆人,名叫阿尼西母,这名字是与人有益的意思。可惜他的名虽好,但为人却不好。做出的事,是对人没有益处。他在腓利门的家中,偷了主人的财物逃到罗马去,使主人没有办法追究。罗马是一个大城市,要看、吃、听,各种享受样样都有。但他很快就将所有的钱用完,在街上徘徊。 当时保罗在罗马坐监,他得到特别的准许,可在城中租了一间房子居住,祇有一个罗马兵看守他。因此保罗在坐监的时候,仍然可以传福音,阿尼西母也去听道。福音能使罪人悔改,阿尼西母听了之后,主光照他,他认自己是罪人。散会后,他留下来,保罗与他谈道。他就对保罗说:自己是个逃走的奴隶,偷了主人腓利门的财物。保罗就为他祈祷,想起腓利门是自己所认识的,就留下他,叫他服侍自己。保罗看见他有改变,与以前完全不同,就打发他回主人腓利门的家去。但又怕腓利门不肯收纳他,所以写了这封信,叫他带去见主人。腓利门接到信大受感动,觉得保罗实在有爱心,不但讲道,而且行道。 在腓利门书17—19节那里保罗说:「你若以我为同伴,就收纳他,如同收纳我一样。他若亏负你,或欠你甚么,都归在我的账上。我必偿还。这是我保罗亲笔写的。我并不用对你说,连你自己也是亏欠于我。」保罗本来是有权柄的,但却用恳求的态度。 在这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保罗爱心之大,爱一个不配爱的人,把他改变过来。 今天许多人,也像阿尼西母一样。有一个好名字,却是名不符实。从前在广州岭南大学,有一位文人,名叫高冠天,却是非常矮小。在中华基督教会惠爱堂,有一位牧师名叫邹观海,却是单眼的。所以他们见面时,常常说笑。邹观海笑高冠天说:「你是矮子焉能高冠天。」高冠天指邹观海说:「难道独眼能观大海呢?」 当阿尼西母信主之后,他就改变,将以前的败坏生活除去。所以保罗不单称他为弟兄,且叫腓利门不要再当他为奴隶。因他已信了主,在主内成了弟兄。他从前虽然离开了腓利门,现在却要继续忠心服侍自己的主人。 在腓利门书十二节那里,保罗称阿尼西母为「心上人」。他本是个败坏不堪的仆人,保罗却不念前恶,称他为「心上人」。 今天我们在主面前,为何会蒙恩呢?我们有什么好处?主为什么要爱我们,为我们偿还一切的罪债呢?福音使人变为有用,我们在主手中,也都像阿尼西母,从无用变成有用。 这书充满了基督的爱。福音为我们带来快乐,幸福,改变人的身份了。人改变了,自然对神、对人也都改变,福音不但解决人属灵的关系,也解决人属世的生命。这信虽是私人的,却解决了社会间许多的问题。 亲爱的兄姐们!犯罪的奴隶阿尼西母,信了主,变为保罗的「心上人」。求主帮助我们,使我们在主的家中,也成为和主耶稣的「心上人」。阿们 利门书中的祷告 林子仆 经文:腓利门书1—25节 「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我祷告的时候题到你,常为你感谢我的神。因听说你的爱心,并你向主耶稣和众圣徒的信心。愿你与人所同有的信心显出功效,使人知道你们各样善事都是为基督作的。兄弟阿!我为你的爱心,大有快乐、大得安慰,因众圣徒的心从你得了畅快。」(门3 — 7) 「此外你还要给我预备住处,因为我盼望借着你们的祷告,必蒙恩到你们那里去。」(门22) 「愿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你的心里。阿们。」(门25) 在保罗的祷告事奉中,不仅为众信徒「感谢神」,他也常常为个人感恩祷告,腓利门书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腓利门乃是歌罗西的一位富商,保罗引他归主,并且与他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在保罗的传道旅程中常住在他家。 腓利门归主后,给了他的仆人阿尼西母自由之身,但他却偷了腓利门的钱财逃到罗马,就在那里被捕入狱,而与保罗相识,保罗乃引领他归入基督,这封信正是他获释后回到腓利门身边,保罗托他带去的,保罗在信中特别为他们的信心和爱心感谢神(门4-7)。若你能进一步去思想保罗是如何为这两人祷告的,将会发现祷告的功效是何等大。 保罗的祷告,使这位犯罪的奴仆阿尼西母甘心悔改,成为主内的弟兄(门16);保罗的祷告,也使腓利门能恩慈的接纳这位忘恩负义的奴仆。相信保罗为他们花了相当祷告的代价,我们能够确定,是保罗的代祷使得腓利门与阿尼西母和解了,并且从主仆的关系,成为弟兄的关系了(门15—20)。亲爱的,若你是腓利门,或者是阿尼西母,更或者你是保罗,你会如何作呢?深信是借着祷告、藉圣灵的能力、借着基督的爱,使他们重新合一了。 在腓利门书中另有一个祈祷,就是保罗盼望借着他们的祷告,能再次到他们那里去,保罗可能预期自己不久能获得释放,也由于他深刻了解代祷的能力,因此要求腓利门作两件事:为保罗祈祷,并预备住处,使他出狱时能得着照应(门22)。 保罗在他的书信中,一再让我们看到,不只他不断地为各地的圣徒祷告,他也谦卑地要求各地的圣徒为他祷告。这件事实,是否也提醒我们,信徒之间彼此代祷,互相关怀的重要性;固然,我们在耶稣基督里,个人与神的关系最重要,但也不要忽略,其他信徒的友谊、关怀、热忱、安慰的支持也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亲爱的,在你的祷告中,不要忘了将你的牧师、传道、同工,其他的弟兄姊妹,和你的家人列入代祷的名单中,主必纪念你的祷告。 在腓利门书中,我们再次看见保罗问安和祝福的祈祷(门3,25),这是他所盼望和祈祷的,就是每一位圣徒能在父神和耶稣基督里面,得着祂所赐的恩典和平安。这也能成为我们为自己和别人祷告的方向,我们若能活在神和耶稣基督的恩惠平安中,我们就能过一个得胜圣洁,在地如天的生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