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第二十四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保羅在巡撫腓力斯前的見證】 一、大祭司僱請辯士向巡撫控告保羅: 1.大祭司等人來到該撒利亞見巡撫(1~2節) 2.卑鄙的諂媚(3~4節) 3.惡意的誣告(5~9節) (1)
保羅到處擾亂治安 (2)
保羅是非法組織『拿撒勒教黨』的領袖之一 (3)
保羅污辱聖殿 二、保羅的分訴: 1.指明他們所告的事無法證實(10~13節) 2.承認自己按著『那道』事奉神(14~16節) 3.在聖殿裏被捉拿時並未犯法(17~20節) 4.是為死人復活的道理而受審(21節) 三、腓力斯的處置: 1.不立即審斷,但吩咐人寬待保羅(22~23節) 2.聽保羅講道,甚覺恐懼(24~25節) 3.指望受賄,又因要討猶太人的喜歡而把保羅拘監兩年(26~27節) 貳、靈訓要義 【世人的面貌】 一、能言善辯,向權勢奉承,以達其目的(2~4節) 二、為求鏟除異己,巧立名目,入人於罪(5~8節) 三、朋比為奸,同聲附和,作假見證(9節) 四、外表追求善道,內心實則戀棧罪惡(24~25節) 五、金錢掛帥,行事以得利為動機(26節) 六、為保全自己不顧公義,犧生弱者以討好眾人(27節) 【主的見證人所面臨的四種指控】 一、如同瘟疫一般(5節上)――具有傳染並改變他人人生的能力 二、是鼓動普天下眾猶太人生亂的(5節中)――企圖擾亂並改變現有的社會秩序 三、是拿撒勒教黨裏的一個頭目(5節下)――隸屬於不為現行政權所認可的邪教教派 四、連聖殿也想要污穢(6節)――不尊重別人的宗教信仰 【惟有一件事】 一、信徒只能作一件事――說真話(10~13節) 二、信徒只能承認一件事――信仰真神(14~16節) 三、信徒行事的動機只能有一件――幫助別人(17~20節) 四、信徒只能為一件事而被世人定罪――宣揚真道(21節) 【保羅為自己分訴的榜樣】 一、尊重法紀,不亢不卑(10~13節) 二、有情有理,有具體事實(10~13節) 三、清楚表明自己所信所傳是根據聖經的(14節) 四、清楚表明自己信仰的中心與重點(15節) 五、對神對人常存無虧的良心,行事光明正大(16節) 六、樂意造福同胞,濟助有需要的人。所作的事,不自己表揚,卻為人所共知(17節) 七、平鋪直敘事實經過,對自己的行為充滿自信(18~19節) 八、為自己所說的話語負責,沒有任何妄言之處(20~21節) 【因循拖延的例證】 一、『支吾…且等』(22節)――案情明朗,卻不肯下決斷 二、『等我得便』(25節)――心裏受感,卻不肯決志 三、『屢次…過了兩年』(26~27節)――遷延再三,終至失去機會 【世人沉淪的原因】 一、『詳細曉得』卻又『支吾』(22節) 二、『聽道』卻不肯『信道』(24~25節) 三、只顧『眼前的現實』(26節),忽略『將來的審判』(25節) 四、為私利而犧牲別人(27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使徒行傳註解》 叁、其他綱目 【作假見證陷害人的帖土羅】 經文:徒24:1-9 引言:保羅被帖土羅作假見證控告。 一、控告保羅的人 1 1.有大祭司——很多大祭司都曾經作假見證控告過耶穌。 2.幾個長老——長老們也在控告他。 3.一個辯士——代言人、發言人、善言者,也在控告他。 二、控告保羅的話 2-9 1.帖土羅的言詞 2-8 (1)先用諂媚話 3-4 “諂媚”:討好之意。 a.因你大享太平:辯士那種巧言令色的嘴臉:(1)利用手段以爭取審判官的好感;(2)顛倒是非,將貪官污吏說成好官;(3)滿口諂媚奉承的話,卑躬屈節,無視民間疾苦。 b.得你更正弊病:意思是因著你的遠見,在國中興起了改革。 c.向你感謝不盡:意思是拍馬屁。 (2)再獻控告詞 5-6 a.如同瘟疫——告他本身的罪 b.鼓動天下——告他民事的罪 c.拿撒勒黨——告他政治的罪 d.污穢聖殿——告他宗教的罪 (3)後交責任狀 7-8 2.猶太人的隨合 9 (1)宗教徒常會與屬世的人合作,為達目的,不惜作假見證。 (2)誠實見證人,不說謊話;假見證人,吐出謊言(箴14:5)。 ── 毛南春陽 【忠實分訴動感人的保羅】 經文:徒24:10-21 引言:保羅忠實的答辯,感動了很多人。 一、否認誣告的事 10-13 1.時證——只有十二天時間 10-11 2.人證——沒有人見我聳動 12 3.物證——哪有告我之事證 13 二、承認所傳的道 14-16 1.我傳的是祖宗之神的 14 2.我傳的是合乎聖經的 14 3.我傳的是他們盼望的 15 4.我傳的是無虧良心的 16 三、公認進殿的禮 17-21 1.我進殿是為供獻而去 17 2.我進殿是已經潔淨了 18 3.我進殿是無聚眾吵嚷 18 4.我進殿是沒有妄為的 19-20 5.我進殿是不過一句話 21 ── 毛南春陽 【善惡兩面討好人的腓力斯】 經文:徒24:22-27 引言:腓力斯大人是一個兩面三刀的人,他想討好兩面,這樣可以從中收取私利。 一、一面想曉得真道聽保羅 22-24 1.他本是曉得真理 22 2.他寬待體現真情 23 3.他夫婦喜聽真道 24 二、一面欲貪財討好囚保羅 25-27 1.因犯罪而恐懼審判 25 2.因貪心而指望送錢 26 3.因討好而斷囚保羅 27 ── 毛南春陽 【腓力斯(徒廿四22~27)】 一、腓力斯的機會(24節;羅一16) 二、腓力斯的恐懼25節;徒十七30~31;來九27;詩一5;林後五11) 三、腓力斯的推辭(25節末二句;林後六2;箴廿九1) 四、腓力斯的貪心(26節;出廿三8;太十六26) 五、腓力斯的不義(26節;箴十二10後半) ── 丁良才《經題模範》 【徒24章:教會工人勇敢辯駁】
一丶工人事奉受人控告24:1-2
二丶工人忠心受人誣告24:3-9
三丶工人抗議受屈亂告24:10-13
四丶工人信仰受神預告24:14-16
五丶工人愛心受眾宣告24:17-18
六丶工人辯駁受審被告24:19-21
七丶工人扣留受眾狀告24:22-23
八丶工人坐監受苦佈告24:24-27
── 作者不詳 【使徒行傳第二十四章】 一、阿諛的話與虛假的罪狀(廿四1-9) 二、保羅的分訴(廿四10-21) 三、對有罪的巡撫坦率說話(廿四22-27) ──《每日研經叢書》 【使徒行傳第二十四章】 一、猶太人的控告 廿四1~9 二、保羅的答辯 廿四10~23 三、腓力斯關押保羅 廿四24~27 ──《中文聖經注釋》 【無虧良心的見證(二十四1~27)】 一、猶太人的控訴(1~9) 1.他們首先對腓力斯阿諛奉承一番,以期得到良好的印象(2~4) 二、保羅出言分辯(10~21) 1.他承認巡撫的權柄,並開始為自己辯白(10) 2.他指出自己沒有違反國家法律來鼓動眾人生亂,而控訴他的人亦不能提出 3.真憑實據來(11~13) 4.他承認真正的問題在於他與猶太人對“道”的不同理解及體會,因此被他們稱為異端,其實他們的信仰背景是一樣的(14~16) 5.他反駁關於污穢聖殿的指控,指出問題是在“死人復活”上(17~21) 三、腓力斯的不信(22~27) ──《新舊約輔讀》 【腓力斯審案】 暫且去罷,等我得便再叫你來 一、大祭司的控訴 1.卑躬諂媚 2.這個人如同瘟疫 3.不實與惡意的控告 二、保羅自己的分訴 1.盼望死人復活 2.對神和對人 3.常存無虧的良心 三、腓力斯的反應 1.寬待保羅 2.聽他講論信基督耶穌的道 3.指望保羅送他銀錢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