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第十九章短篇信息 目錄: 使徒行傳讀經劄記第十九章(王國顯) 使徒行傳摩根解經第十九章(康伯摩根) 聖靈與信徒 徒十九1—7 (吳茂壽) 你們受了聖靈沒有? 徒十九1—7
(陳崇桂) 聖靈和信徒的關係 徒十九l—7 (曾秀鳳) 圍裙 徒十九11—20 (鄭連坤) 你們是誰? 徒十九15
(山金譯) 感化之偉力 徒十九18—20 (林 照) 使徒行傳第十九至二十章 第十九至二十章 亞波羅在與百基拉,亞居拉的交通中得了造就,他到了哥林多的地方作主的工,保羅在這一個時候又到了以弗所,他遇見幾個聽亞波羅講道而作門徒的人,一碰上,保羅就發現他們的生命不清楚,原來他們只是接受了約翰的浸,而沒有相信主耶穌。保羅把主的道向他們說明,就奉主的名給他們施浸,主也用聖靈的恩賜來印證,也是來分別(十九章1~6節)。印證是給他們這些從前信得不準確,或者說信錯了的人,有把握知道了這一次錯不了,真正的得救了,分別是給人明白一切主以外的人或事,甚至是與主有密切關係的人和事,都不能叫人得生命,只有主自己才能叫人得生命。真正尋求主的人,主不會忘記他們的,總是給他們尋見的。百基拉和亞居拉給亞波羅補了課,保羅也給亞波羅不完整的工作補了課,主知道那裏有破口,就使用祂的器皿堵破口,在工人中間不允許出問題,在信徒的信仰上也不允許含糊,這不僅是人能不能得救的問題,也是嚴密的守凓屬靈戰線的問題,戰線上出了缺口,不能立刻的堵住,整條防線就因此而崩潰。近代的教會對這個沒有嚴肅的態度,馬虎隨便,只求聚會人數的增加,不注意生命的實際,把教會弄成一個『有撒但座位之處』(啟二章13節)。在屬靈的爭戰中,真理上的建立是不容忽視的,神的兒女必須確實知道他所信的是什麼,才能保守自己不落進撒但的網羅裏,主的工人尤其要在這一方面嚴謹的持守凓,才能保守凓主的工作,不致受虧損。爭戰的面寬廣了,處處都是火力點,事事都是戰鬥的目標。 保羅在以弗所停留了最久,一共有三年,開始的時候,他仍然是照凓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的次序來作工,但是猶太人的不信,給真道和弟兄們很大的敵擋,主藉凓這種情形,帶領弟兄們學習分別出來的功課,『保羅就離開了他們,也叫弟兄們與他們分離。』(十九章9節)在屬靈爭戰中要保守自己不失腳,除了在真道上建立自己以外,也得要注意和一切不信的和世俗的分別出來,不分別出來,就失去了立場,沒有立場根本就不能爭戰,許多神兒女的失敗,是失敗在放棄了神兒女的立場,離開了分別出來的地位,和世俗混合,和不信的人攜手合作,屬靈的事一摻雜主以外的人、事、物,那怕只是一點點,已經足夠讓撒但達成他破壞的目的。不要讓人的感情來影響我們,該要分別的就不留餘地的分別出來,這樣才能有力的贏取這一場屬靈的戰爭,叫撒但倒下去。 主用凓保羅把福音傳遍了以弗所,也透過他顯出了主的大能,行了許多奇事(10~12節)。撒但沒有辦法抗拒這一股神能力的洪流,他的慣技又來了,叫幾個念咒趕鬼的猶太人,間接的盜用主的名字來驅趕惡鬼,好降低神能力的實際,惡鬼雖然害怕主的名字,但卻對與主無關的人使用主的名字不服氣,雖然此事的背後是撒但的唆使,因為不服氣,便演出了一國自相紛爭的好戲,那惡鬼制服了那幾個人,並且傷了他們,『耶穌我認識,保羅我也知道,你們卻是誰呢?』(15節) 這一次盜用主的名並沒有傷害到教會和保羅,相反的,還帶來給教會有記錄的頭一次大復興,主的名就在人中間更尊大了。人服在主的權柄下,人在主的聖潔光照下,大家都俯伏認罪,付代價的脫離邪惡,『平素行邪術的,也有許多人把書拿來,堆積在眾人面前焚燒,他們算計書價,便知道共合五塊錢。』(19節)這太不平凡了,把生活的倚靠棄掉,五萬塊銀片在現今也不是少數,在當時更不得了,可是他們不顧惜這一些,只要討主的喜悅。撒但常常叫信徒保留罪而遲滯教會的成長,但主的光照一來,人俯伏下來,敬畏主了,把罪除去了,神的恩典就充滿教會,『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就是這樣。』(20節)這個『就是這樣』真有意思,罪一出去,主就進來,人就蒙恩,神的權柄能就顯明。主讓保羅留在以弗所這麼久,就是要叫神的兒女們離開僅僅得救的地步,進入到基督的豐盛裏,好讓教會充滿了基督的榮耀。 以弗所的大復興,叫不少人歸服了主,離棄了偶像,叫那些以製作偶像為生的人大受影響,這些人聚集起來要狠狠的對付保羅(23~27節)。在這事發生之前,保羅裏面已經有了感動要離開以弗所了(21節),這一次的大暴動正好給保羅一個要起行的印證。讀使徒行傳的時候,我是不住的感覺,『人的怒氣要成全𣿫的榮美。人的餘怒𣿫要禁止。』撒但可以發動極大的攻擊,但是不在神旨意裏的,一點點的傷害也不會臨到神的兒女,祂負責神兒女的安全,並且撒但的反對常起凓反效果,替主去完成主所要作的事。帶凓主的恩典的主的工人,很容易在神兒女心中代替了主,撒但常會利用這種情緒去損害神的工人和神的兒女,如今保羅離開以弗所,不給撒但留下地步。神的工人長久停留在一個地方不能算是一件美事,太容易叫人注意工人過於注意主,叫工人擋在主的面前,讓人看不見主,工人長期或短期的離開,讓神的兒女學習仰望主,叫他們自己靠凓主的恩典站住,那才是美事。──
王國顯《使徒行傳讀經劄記》 使徒行傳摩根解經第十九章 使徒行傳19:8-20
保羅一生漫長而多變化的事工中,他在以弗所停留的時間比任何其它城市都久。本段經文即記載他在以弗所工作的情形: 1.有三個月的時間──他在會堂辯論; 2.有兩年的時間──他在推喇奴學房辯論。 我們已從本章經文的前面部分(1-7節)看見以弗所事工的開端。本章經文後面的部分(19:21-41)則記載以弗所的暴亂,那件事導致了使徒離開以弗所。至於現在要討論的這段經文(8-20節)則只記載保羅的工作情形。 路加記載了一連串事件,-一件都彼此相關,使我們能夠瞭解保羅這兩年的工作;特別是如果我們參考保羅在米利都對長老們所說的話,和他稍後所寫的書信,會更明白這一串事件。這幾件事雖然不多,但饒富意義;本段經文最末了的一句話更是全段的關鍵所在:「因此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中文聖經無「因此」二字)。」整段經文就是在解釋「因此」二字。 路加記載保羅進入會堂;有人「心裡剛硬不信」;保羅離開他們,到推喇奴學房;在那裡有兩年之久,辯論教導人;主的道傳遍亞西亞一帶;保羅行了許多奇事;用大能勝過惡鬼;有人甚至假冒耶穌的名趕鬼,例如祭司長士基瓦的兒子。記載完了這一連串事件之後,路加用「因此」來結束這段敘述。意思是,由於這些行動,這些含義,「因此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顯然路加並未打算記錄這兩年事工的細節,但他摘錄一些突出的事實,讓讀者看出神的道在以弗所遭遇到的困難,以及所獲得的勝利。 以弗所的背景 讓我們先略為探討以弗所的背景;然後特別留意觀察保羅在以弗所的情形;最後看本段經文所啟示的在以弗所發生之屬靈爭戰。 保羅從以弗所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說,他打算留在以弗所直到五旬節,他自己解釋留下來的原因:「因為有寬大又有功效的門,為我開了,並且反對的人也多。」保羅曾在哥林多停留相當長一段時間。他並未在雅典多逗留。雅典沒有甚麼反對他的人;雅典本身沒有足夠的精力起來反對他;因此他在雅典沒有太多機會傳講福音。至於以弗所,他說,「有寬大又有功效的門,為我開了。」環境的艱難為使徒製造了絕佳的機會。困難本身有助於使徒傳福音。反對越大,將來的得勝也越大。 以弗所最中心的宗教是拜亞底米女神。其廟宇也被钜賈富賈當作銀行,因此以弗所的商業活動與宗教中心有密切關係。亞底米的廟是公眾聚集之處,三教九流的人都可自由出入。發拉爾在他的《保羅生平》一書中說:「這廟宇四周……彌漫著亞西亞的腐敗氣息。」我們若想到這廟宇庇護著方圓數裡之內的各樣惡事,就不難瞭解發拉爾的話。廟裡的崇拜本身,其鄙俗敗壞更是無可言諭。以弗所全城充滿魔法,巫術,和各種希奇古怪的事。那裡也有猶太人的驅邪者,在人們原先的迷信之上,又添加許多他們自己宗教裡的巫術和邪術,自稱能引用希伯來儀式裡的字句去趕鬼。 使徒保羅到達了這樣一個富庶繁華,異教盛行的城市。這裡有許多反對他的人,甚至在會堂裡的弟兄中也有與他對敵的,這點從他在米利都對長老說的話中可得知。他的敵人中,居統治階層的不多,反而多是那些生意受到影響的商人;也有的反對是從那些苟且行淫,作惡多端的祭司發出的。保羅寫給以弗所的信裡說: 「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 保羅就是在以弗所,深深感覺到那與他敵對的幽暗世界,這也是我們今日所當警愓的。在以弗所,那個幽暗世界的勢力龐大無比。保羅遠比他在雅典,哥林多,腓立比,或其它城市時,要更多地面對這一個屬靈氣世界的反對。 在以弗所的情形 現在我們要看看這位使徒在以弗所的情形。他置身於奢華的環境中,四周被最邪惡的宗教勢力包圍,他深切認識到屬靈氣惡魔的敵對力量。他又開始以制帳棚營生。本段經文未提到這一點,但當以弗所的長老到達米利都時,他對他們說,「我未曾貪圖一個人的金、銀、衣服。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這位基督的偉大使徒,十字架的宣教士,在這城內以制帳棚供給他自己和同工的需要,以完成他的事工。請注意其中的含義。在這個看重金錢,以謀利為一切宗教活動之目標的城裡,使徒保羅不但未曾貪圖任何錢財,衣服(甚至包括來自基督徒的資助),反而用自己的勞力工作,自給自足。 在會堂裡與人辯論 另外,他也在以弗所擔任基督的辯護人;有三個月之久,他在會堂裡與人辯論;後來會堂裡的弟兄開始公然反對他的教訓,他就斷然離開他們,也叫門徒與他們分離,到推喇奴學房,在那裡天天「辯論」。我們必須將這兩件事並在一起看,才能得到清晰的畫面。這位偉大的護教家一面以制帳棚為生,一面在推喇奴學房辯論;在這個邪惡勢力猖獗的城市中,宣講神的國,述說耶穌的事蹟;因為對這一個垂死的希臘城市,他只有一個信息給他們,就是耶穌和他的復活。 但這還不是他的全部工作。20章記錄了他對以弗所教會長老說的話,他說,「凡與你們有益的,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的流淚,勸戒你們各人。」他不單單制帳棚,不單單是一個能幹傑出的護教家,並且也是群羊的牧者,常帶著淚水教訓、勸戒他們,以火熱的愛觀察留意這些帶著基督名字的人在靈裡的成長。 在推喇奴學房的教導 他在推喇奴學房的教導「有兩年之久,叫一切住在亞西亞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都聽見主的道。」我們很容易忽略這節經文,其實它是一扇窗子,讓我們看見啟示錄中所提到的七個教會;復活得榮耀的主曾將他最後的書信給這七個亞西亞的教會。保羅當時在以弗所,一面制帳棚謀生,一面為基督教會作辯護人,此外他也擔起牧者的責任,日日流淚勸戒羊群;但另一方面,他也在以弗所一帶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宣教事工。很可能腓利門就是在以弗所認識基督,而後被打發到歌羅西建立教會。可能保羅另一個有力的禱告夥伴以巴弗,也是在以弗所被帶到基督面前的,他後來負責照顧另一個教會。至於保羅自己也可能常從以弗所,通過盜賊出沒的地區,到鄰近一帶傳福音。 另外,他在哥林多後書11章有些話,很可能是他離開以弗所之後立刻寫的。他的哥林多前書是在以弗所寫成的。他在哥林多後書11章裡為他的使徒身分和事工辯護,並且描述他所經歷的各樣環境,作為他的證明。 「我比他們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次四十,減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裡。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的危險,城裡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儉,假弟兄的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饑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 看看這位在以弗所的工人。他制帳棚為生,為基督辯護,流淚勸戒、看護羊群,到更廣大地域去傳福音,向亞西亞人傳道(這是他在第二次宣教旅行中所被禁止作的),又建立教會,釋放徫大的信息,這一切給他帶來許多危險,逼迫,使他得以與基督的受苦有分;因此他能在離開以弗所不久之後,寫下哥林多後書裡的那段話。 想想這個人,想想以弗所城中反對他,反對福音,反對基督的那股勢力。想想他那顆偉大的心靈,如何為他在稍早宣教旅行中建立的那些教會掛念,操心。想想他所經歷的饑餓,焦慮,緊張,危險。他如何結束哥林多後書那段敘述?「我若必須自誇,就誇那關乎我軟弱的事便了。」 「於是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第一,這城的難處製造了傳福音的良機;第二,這位使徒完全順服他的主,決心不讓人懷疑他貪圖任何經濟上的利益,寧願在夜裡勞苦工作,好在日間能自由為神的國辯論;他又流淚勸戒他們;許多時候,他心裡掛念著眾教會,不實的批評責難常常傳進他耳裡;他還急切地要寫許多書信。這就是保羅在以弗所的情景。「於是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 在以弗所城內的屬靈爭戰 現在我們來看最引人注意的一件事,就是以弗所城內的屬靈爭戰。首先觀察反對的力量。在一方面是以弗所城盛行的巫術,魔法。我們今日並到這一類的事,總是一笑置之,認為那不過是某些人的聰明小伎倆。新約卻不作如是想。在面對以弗所和其它城市的巫術時,新約從未說他們是詭計,或人詭譎的小玩意。新約說,這些事都是從撒但來的,不過是利用被鬼附的人行出來。我們今日看待這事時,也不可掉以輕心。以新約的觀點而言,這一切不單單是小詭計,而是撒但的實際行動。透過黑暗的陰謀和巧妙的操縱,某些實際的信息就傳達給人們,實際的結果也相繼產生,這是無可否認的。有些人否認靠著巫術和邪靈之名可以產生實際的事,那是因為他們未仔細審查這一類的事。以弗所當時就是充滿邪惡的勢力,位於幽暗世界的掌權者統治之下。 另一方面,保羅來到了以弗所,這是一個聖靈工作的大好機會,也是傳揚神兒子之名的良機。保羅和他的同工成了聖靈工作的工具,來敵擋邪靈;透過這些工具,基督得勝的名將擊敗那敗壞、腐蝕、可咒詛的幽暗世界之勢力。 有了這種認識,再來看這段經文所宣告的內容。11節說,「神藉保羅的手,行了些非常的奇事。」這裡有一個區別,千萬不可忽略。路加不是說,保羅在以弗所行了奇事;他是說,神藉保羅的手行奇事。彼得在五旬節,受神的靈光照和默示,說到奇跡:「神藉著拿撒勒人耶穌,在你們中間行異能奇事神跡。」保羅不是自己行神跡;甚至主在世時也不是靠自己行神跡;他們都是工具,神藉著他們將人認為奇異的事行出來。神跡不是破壞法則,而是在我們所明白的法則範圍更高的層次中運行另一種法則,因此,對人來說是奇怪的,但神卻不以為奇。神不受我們人所知道的少數法則限制。神是受他自己的宇宙法則所控制,只是我們不知道他的全部法則,因此當我們看見在最終法則範圍內運行的活動時,就稱之為神跡,意思是神奇的,奧秘的,但那不是破壞法則,也不是視法則於不顧。 以這裡記載的事為例。有人從保羅身上拿了手巾或圍裙,讓病人觸摸,病人就得了醫治。這對我們是一項神跡。但如果神決定要透過保羅這個人,行醫病的奇事,我就不認為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神跡。這一切都是很自然而有趣的。他們取走了手巾和圍裙。「手巾」的意思很容易遭到誤解,直譯的話應該是「汗衫」。這兩樣是保羅作工時必用到的。保羅並未行神跡,是神行了神跡。如果神要在這些人所能明白的範圍之內行神跡,以嘉獎他們的信心,我又有何權去質問神呢?這啟示一個事實:神跡本身是一種靈方面的活動,不需要有一番可被接受的哲學來解釋它。邪惡的人也常行神跡。魔鬼也可以向可憐的瞎子行神跡。許多時候魔鬼的神跡會叫人大契一驚。奇跡本身並不表示行奇跡的靈一定是善的,它只是代表靈界的一種行動,這行動是在一個我們意識不到的領域裡實施的。 因此,在這一個充滿巫術,咒語,魔法的城市裡,神行了特殊的奇事。人們甚至只要拿保羅工作時穿的衣物,讓病人觸摸,就可使病人得痊癒。神集中在一個較低的領域中工作;因為-一個行在物質範圍內的神跡,都低於屬靈範圍內的神跡。最大的得勝其實不在病人得醫治,而是那些人被稱為神的兒女,被帶入生命更高的道德裡;這是屬靈的神跡。為了得著那些人,使他們相信,神讓他們看見,他們以前認為一定與假宗教有關的神跡,也可以藉著保羅所宣講的基督聖名而行出來。 然而得勝也造成一個危機。有幾個行邪術的人想套用保羅的方法。他們已用過其它的魔法和咒語,但他們如今居然說,「我奉保羅所傳的耶穌。」結果立即顯出來。這些與主相距如此遙遠的人,不可能贏得主所贏的勝利。當他們說,「我奉保羅所傳的耶穌,」時,在那一刻,有惡鬼回答說,「耶穌我認識,保羅我也知道,你們卻是誰呢?」這些人發現,他們無法冒用耶穌的名。那使以弗所人感到驚訝、懼怕的,不是保羅所行的奇事,而是一個事實:任何人想要冒用保羅的方法,必定失敗無疑。 聖靈藉著他的僕人大大得勝了,基督的名因此得到彰顯,教會也因此得到潔淨。許多人把與邪術有關的書拿來,放火燒掉。這些書不是屬於以弗所城內繼續拜偶像的那些人,而是屬於教會裡的人。他們前來承認,他們平素仍行邪術,仍熱衷於黑暗的巫法。現在他們把書拿出來,投入熊熊烈火,盡付諸一炬。 「於是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這是路加聽說或知道這些年以弗所發生的事之後,所得的簡短印象。「大大」一詞意指無可抗拒的龐大力量。一切事實,力量,都集中在一個主題之下──傳揚主的道──不管是猶太人會堂,或希臘學房,或特別的奇事,或有人假冒耶穌的名,或魔鬼的憤怒,都促成了神的工作。這一切事導致一個結果,就是「主的道大大興旺」。 我們若有保羅的異象和保羅的觀念,就不會說由於敵人太多,我們不如放下工作;相反的,我們會留在那兒,直到五旬節;他的事工我們會堅持下去。「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這正是這個故事的精神所在。世代是邪惡的,但邪惡的世代可以為神的僕人製造最好的機會。 我們若希望看見神的道在我們所住的城市裡大大興旺,就必須好好思考這個故事,找出其中的秘訣;將自己順服在神的靈之下;用保羅那樣的謙卑、虔誠來服事主。那麼,雖然現今的世代邪惡,神的道必大大興旺。 使徒行傳19:21-41
本段經文的中心點在以弗所的暴亂。一開頭的兩節經文(21-22節)實際上是為使徒行傳後面的部分埋下伏筆。 這兩節經文宣告了使徒保羅的心意。以弗所的勝利不能滿足他的心,他眺望發白的莊稼,直到目光落在一個屬世的權力中心上,他就說,「我……必須往羅馬去看看。」那不是觀光客心中的「必須」,而是一個宣教士內心的「必須」。這人清楚知道,羅馬是世界的策略中心,從羅馬有四通八達的公路通往各大城,大道上軍旅商客絡繹不絕。他覺得如果能得著這個中心,這些公路可以成為主的大道,讓的使者將和平的福音帶往世界各地。因此他說,「我必須往羅馬去看看。」 然而他的計畫受到耽擱。他並沒有立刻往耶路撒冷去。他只是「打發捉摩太、以拉都二人,往馬其頓去;自己暫時等在亞西亞。」我們幾乎可以肯定,他的哥林多前書就是在這段滯留以弗所的時間內寫成的,裡面提到他延遲動身的原因。他在書信末了說,「論到聖徒捐錢,我從前怎樣吩咐加拉太的眾教會,你們也當怎樣行。」在哥林多前書最後一章五節,他提到,「我要從馬其頓經過;既經過了,就要到你們那裡去。」路加也記載了同一個計畫:「保羅心裡定意,經過了馬其頓……就往耶路撒冷去。」哥林多後書16:8裡,我們發現保羅決定留在以弗所一陣子。他原先計畫經過馬其頓往耶路撒冷去,但他說,「我要仍舊住在以弗所,到五旬節。」原因是,「因為有寬大又有功效的門,為我開了,並且反對的人也多。」然而他並未在以弗所住到五旬節,因為使徒行傳20:16裡,路加說保羅定意越過以弗所──他已經離開了以弗所,正兼程趕路,想在五旬節以前抵達耶路撒冷。事實上,以弗所爆發的動亂,使保羅不得不提前離開以弗所。他說,「反對的人也多」,並不是指暴動而言。事實上,那場暴動是結束了以弗所對他的反對。 這場暴動發生在五月,正是亞底米的信徒麋集城內的時刻。全城擠滿了信徒,暴動就是由這些人引起的。底米丟將製造神龕的工人聚集起來,告訴他們保羅正在作的事。騷亂由此而生,但結果是和平的,基督徒得到了保護和庇護。然後保羅就離開了。當反對者環立,傳福音的門大開時,他留下來。他沒有留到五旬節。我們已說過,他提前離開以弗所的原因是這場暴亂。 那些人稱五月為亞底米月,因為這整個月都被他們用來作宗教的集會,以頌贊亞底米神。這幅畫面真是生動而多彩多姿。龐大的人群聚在一起崇拜。他們聚集的戲園,就是保羅的兩個旅行夥伴被帶去的那地方,一共可容納兩、三萬人的座位。這些事實可以幫助我們瞭解這城所發生的暴動。 然而我們最大的興趣,還是集中在這畫面所給我們的啟示:神的道之進展。我們讀這故事的時候,有三件事吸引我們: 1.神的道得勝之方法; 2.以底米丟為首的反對勢力,其性質為何; 3.也是最主要的,神的道和基督的教會真正的危險,在於這城的書記所採取的行動。 首先來看得勝的方法。底米丟招集同行,對他們所說的話,見證了神的道得勝之事實。他說, 「眾位,你們知道我們是倚靠這生意發財。這保羅不但在以弗所,也幾乎在亞西亞全地,引誘迷惑許多人,說,人手所作的不是神,這是你們所看見所聽見的。這樣不獨我們這事業,被人藐視,就是大女神亞底米的廟,也要被人輕忽,連亞西亞全地,和普天下所敬拜的大女神之威榮,也要銷滅了。」 底米丟承認,使徒的傳道是成功的;他所獲得的奇妙勝利不但遍及以弗所,並且擴散至整個羅馬屬下的亞西亞一帶。 得勝的方法是甚麼?主的道如何大大興旺普及?第一,是藉著一個完全順服主的使徒,來到了以弗所。他在以弗所作見證,講道,教導。主使用他行了許多奇事。他並未打算在以弗所行神跡奇事。主的使徒們都是這樣,但是當神要藉著他們行神跡時,他們就成為他行神跡的工具。保羅與基督一樣受苦,他也經歷了基督要使國度降臨時所受的危難。稍後他在米利都對長老說,他是如何晝夜流淚,為神的道經歷試煉。 神的道大有能力地傳開了,因為神針對特殊的需要,行了特殊的神跡。不要認為我們今日也需要同樣的神跡。如果神跡不再出現,那是因為無此必要。神絕對不會為了叫他的使徒聲名遠播而行神跡;惟有特殊的環境需要神跡時,他才會行神跡。 接著觀察以弗所教會成長的本質。他們是用一個消極的行動──焚毀行邪術的書──而贏得積極的勝利。稍後城裡的書記在處理暴動事件時說,這些基督徒「並沒有偷竊廟中之物,也沒有謗讟我們的女神」。這些人並沒有闖入廟中,偷取財物。他們也沒有集會,譭謗亞底米女神。這些人得了甚麼樣的勝利呢?為甚麼底米丟糾集銀匠鬧事?因為他們的生意一落千丈。這和保羅一行有何關係?悔改相信的人因生命改變,而導致行為的改變,不再去拜女神。使徒並沒有譭謗女神,是因為這些男人女人內心有了改變,不再覺得有需要去拜亞底米神。這就是他們的得勝。在以弗所的男女,他們自己成了神的祭壇,不再需要銀龕去拜亞底米。他們知道可以靠著聖靈與神交通,當然不會再花錢在銀龕上。這是教會得勝的方法之一。人們裡面有了新的生命,新的東西取代了舊的東西,新的生命勝過了舊的欲望。在美國有一種奇怪的樹,叫作灌木叢橡樹。春天的時候你若下到鄉間,會看到這些樹上仍然枝葉扶疏,去年的葉子沒有掉光,而附近其它的樹都因去年秋、冬的暴風雨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了。但是春天以後,新的生命滋生,矮橡樹上的舊葉子就開始逐漸凋零。那經歷暴風雨仍屹立不動的樹葉,紛紛在新的生命下屈服了。它們曾在暴風雨中嘯嗷自得,但是新生命一旦萌芽,它們立刻靜悄悄地掉落了。這就是以弗所的得勝。不是表現在反對偶像上,而是表現在與神的交通上。一切舊的勢力都被新興的力量所逐退。 請留意他們成長的迅速。以弗所城的商業都受到影響;以弗所原來的宗教也岌岌可危;整個羅馬控制下的亞西亞都受到波及。雖然這些人「沒有偷竊廟中之物,也沒有磅讟女神」,但製造銀龕的行業仍首當其衝受到打擊,對亞底米的崇拜也深受威脅。如此,舊有的邪惡勢力受到了個人所表現之新生命的威脅而搖搖欲墜。 其次來看反對的性質。這裡最顯著的一件事是底米丟的那篇說辭裡所呈現的哲學。底米丟反對的主因是,他們的商業利益蒙受了損害。銀匠本身並未遭受攻擊,只是他們的收入較前減少。這就是整個原因。另一個理由是,宗教受到威脅。底米丟在那個私下的集會裡,對同行的工人說, 「眾位,你們知道我們是倚靠這生意發財。這保羅不但在以弗所,也幾乎在亞西亞全地,引誘迷惑許多人,說人手所作的不是神,這是你們所看見所聽見的;這樣不獨我們這事業被人藐視,就是大女神亞底米的廟,也要被人輕忽,連亞西亞全地,和普天下所敬拜的大女神之威榮,也要銷滅了。」 他這番話不自覺地透露出反對的真正動機。這使我們想到福音書裡的一個故事。有一次耶穌抵達加大拉人的地方,在那裡遇見兩個被鬼附的人,他就將鬼趕出去,使那兩人得釋放。看見的人跑進城,將「這一切事,和被鬼附的人所遭遇的事,都告訴人」。「這一切事」是甚麼?顯然是損失豬的事;至於兩人得醫治的事是包括在「和……」裡面,是其次的。這正是以弗所的情形;「一切事」是指他們的生意受影響,「和……」才指宗教受威脅。 如果這才是他們反對的動機,那麼來看看他們表達的方式。首先是聚會,有一群工人聚集;然後是混亂,「有喊叫這個的,有喊叫那個的。」路加的筆觸還帶著幾分諷刺,「大半不知道是為甚麼聚集。」 亞歷山大──我猜想他是一個銅匠──想要叫群眾靜下來,聽他宣告他們原與這些宣傳無關,但是沒人理睬他。群眾最後同聲喊著說,「大哉以弗所人的亞底米阿!」如此達兩小時之久。這一類的反對絕對是徒勞無功的。屬靈的力量永遠不會如此被摧毀。戲園的一場混亂原在神的控制之下,因此才會有些人喊叫這個,有些人喊叫那個,而大部分的人根本不知道他們聚集的原因。他們惟一的共同點就是同聲喊叫。一個謊言說出來,即使得到一千個回應,它仍不能變成真理。以弗所教會沒有必要懼怕這種激昂紊亂的場面。這一類的反對永遠不會阻礙神的教會前進。教會真正的危險,是從城裡書記出面調停那一刻開始。 這城的書記作為一個政客,他的表現絕對值得贊許。我對他沒有成見。我喜歡聽他演講,聽他帶著諷刺責備叫囂的群眾。他事實上如此說:你們說的不錯,亞底米是偉大的,所以你們用不著喧囂喊叫!當人們聚集,同聲喊叫一件事時,我們能肯定的說,他們一定是對那件事有所懷疑。 我不曉得這個人究竟對他自己說的那句話的力量明白多少:「他們並沒有偷竊廟中之物,也沒有謗讟我們的女神。」我不知道他是否看見話語之外更深的含義;但由那句話可以演繹出:不是這些人,而是屬靈的力量最後將獲勝;一切的喊叫喧鬧都無濟於事。他提出兩條解決之計,來提醒群眾應付難題的正確態度。如果是商業上的糾紛,就告到公堂去;如果是涉及公眾的事,可以「照常例聚集斷定」,讓那個自由人組成的團體處理。另外他也提醒群眾,這樣鬧事鼓噪是危險的。雖然以弗所現今是自由的,但除非他們能對這次暴亂提出合理的解釋,否則以弗所可能因此喪失它的自由。他真是一個稱職的書記。 但是讓我們再來看看這個人,看看他的影響力,他所作的事,和他並未存心要作的事,因為我相信他不是一個生性狡猾的人。他同意,並且認可百姓的迷信。他出面保護基督教,不是因為他欽佩基督教,而是為了求取全城的和平。從以弗所的觀點看,我認為他是相當公正的。從一個書記,一個身負一城治安責任的人之角度看,我認為他也相當公允。但他知道以弗所,曉得以弗所正陷於某種危險中;他惟一能作的是,設法止息暴亂,將這群人帶回對自己宗教的自得自滿中。對他而言,以弗所的平靜比甚麼都重要。但是,當基督徒得到書記庇護的那一刻,他們面臨了比被暴民包圍更大的危險。 在啟示錄中,我們可以找到對以弗所的最後一瞥:「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從教會歷史看,教會得到保護之後,幾乎不可避免地會導致一項後果就是喪失起初的愛心。以弗所今日的情形如何呢? 我們再一次引用發拉爾的話: 「以弗所教會的燈檯被挪去,已有數世紀之久;它最近的一處回教村莊裡,沒有一個基督徒存在;它的廟宇已破落不堪;它的港口成了蘆葦叢生的水塘;野鳥停棲在蕭條的沼澤地上;這個古代文明萃集之地,如今已成了一片廢墟。」 這是一個沒落城市的寫照,描繪出一個衰敗教會的光景;這座城沒有被教會挽救過來,因為教會在城市的保護下已失去了對主的愛。我們當十分謹慎,不要慶倖世界給我們的保護,以致浪費了我們的精力,喪失了從天上來最高呼召之意義。經過試煉的火,那如純金的本質才會發出閃閃亮光。受逼迫的教會總是純潔的,並且經過試煉就更有能力。受保護的教會往往是岌岌可危的,很容易陷於癱瘓。我並不畏懼底米丟。讓他糾集同行,大聲喧嚷吧!真理在寂靜中仍能屹立不動。然而一旦城裡的書記開始保護我們,那麼就當求神拯救我們脫離失去愛心的危險。── 康伯摩根《使徒行傳解經》
聖靈與信徒 吳茂壽
經文:使徒行傳十九章1—7節 「亞波羅在哥林多的時候,保羅經過了上邊一帶地方,就來到以弗所。在那裡遇見幾個門徒,問他們說:你們信的時候,受了聖靈沒有?他們回答說,沒有,也未曾聽見有聖靈賜下來。保羅說:這樣,你們受的是甚麼洗些?他們說:是約翰的洗。保羅說:約翰所行的是悔改的洗,告訴百姓,當信那在他以後要來的,就是耶穌。他們聽見這話,就奉主耶穌的名受洗。保羅按手在他們頭上,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他們就說方言,又說豫言,一共約有十二個人。」昔日保羅到以弗所教會,特別問及以弗所的門徒有關洗禮的問題,因他看到他們的表現沒有生命、無能力、沒有見證,這都是因為欠缺了聖靈,他們所需要的乃是與聖靈同在。他們的洗禮,只是施洗約翰的悔改洗禮,而非奉父、子、聖靈的名施洗。保羅知道這一點,便對他們談及主耶穌道成肉身,在我們中間,為眾人的罪釘在十字架受死、埋葬、第三天勝過死亡,得勝魔鬼,從死裡復活,升天等事,使他們知道聖靈的重要。那些門徒本來有名無實,忽冷忽熱,當保羅說及洗禮後,他們就被聖靈充滿,得能力並且作見證,傳神的道理。這可知道教徒有很多是有名無實,像以弗所教會的使徒致教會事工落伍。因為他們末聞及聖靈,他們的洗禮乃是約翰的洗禮,但現今新約信徒卻有機會可以看到新約四福音,我們認識較他們多,我們怎可以說洗禮沒有聖靈呢?現在與各位一同討論聖靈與教會的關係。 聖靈與重生 新約記載,尼哥底母從耶穌口中知道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那裡來,往那裡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 聖靈與聖經 聖靈感動先賢動筆去書寫的聖經中有很多難題,非一般人能夠明白,如果我們只靠自己去研究,一定沒有辦法明白清楚,只有靠神的靈啟示,才知道屬靈的事。 聖靈與檮告 禱告需要聖靈説明,三位一體的神,對我們禱告有分擔責任,接受我等的禱告,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鑒察人心,曉得聖靈的意思。因為聖靈照著神的旨意替聖徒祈求。我們禱告乃奉父子聖靈的應許引導。 聖靈與講道 彼得昔日講道理,看來普通,但是昔日的聽眾就好像如刀割般的刺心。彼得沒有甚麼學問,怎能傳福音呢?但得到聖靈的幫助,講完道後立刻有三千人領洗歸入主的教會,如果我們把彼得的講章背熟,向群眾講道,有什麼用處呢?要知這並不是要求講章的內容,而是看看是否有聖靈與講者同在,彼得有著名的兩把刀,一把可以割去大官的耳,但另一把則可使三千人改過,歸入神的名下,我們用的是屬血氣的刀還是屬靈的刀呢? 你們受了聖靈沒有? 陳崇桂 經文:使徒行傳十九章1—7節 世界有一奇特的現象:即是有些事情,有些人看為最寶貴,最重要的;然而有些人又看為不甚寶貴,不甚重要,沒有,生活也不覺得甚麼缺乏。比方有人好讀書,看讀書如生命,非讀書不可,然而也有人一字不識,終身不讀一書,他的生活,亦覺得快樂;他不明讀書之益,反譏笑讀書的人是書獸子。又如有人很好音樂,每日非彈琴不可;但又有人不覺得音樂為要事,他不彈琴,亦好好過活。又如有人喜愛運動,雖混身流汗,亦以為樂事;但在不喜愛運動者看來,卻以為苦事。 論到宗教,也是這樣。有人看敬拜神,比生命更重;然亦有人不信神,不拜神,不知道我們敬拜神的意義。保羅至以弗所,就有如此感覺。他覺得自己一切智慧才能,都是由聖靈而來,他見以弗所信徒未受聖靈,故不客氣的問他們:你們信的時候,受了聖靈沒有?他們回答;沒有;也為曾聽見有聖靈。保羅是已受聖靈的,他們十二人是未受聖靈的;同作基督徒,彼此有很大分別,有聖靈的,看聖靈貴於生命;無聖靈的,亦不自覺欠缺,他們以基督教徒,也不過是如此。諸君!我照保羅的說話問你們:在信主時你們受了聖靈沒有?這個問題,乃是最重要的,你們現今就須馬上求得解決。 受聖靈與未受聖靈之分別如下:—— 一、信仰之分別 有人信耶穌,不過是知道耶穌的歷史,卻沒有認識耶穌,沒有和現今還活著的耶穌來往。知與識,很有分別,我們人人皆知孔子,讀過他的書,但我們不會認識他,因為他是個古人。我們對於主耶穌當要識他,我與他,他與我,要發生密切關係。不然,便是仍未受聖靈。 二、知罪之分別 未受聖靈的人,亦能知罪,為罪憂傷;因為因罪的緣故,壞了他的面子,或損失了金錢,或甚至身體受苦。他憂愁,是憂愁罪的結果。若是領受了聖靈的人,卻不如此。他為罪憂傷,是因為得罪了神,對不起神。如英國一個牧師說:「犯罪,就是打神的嘴巴。」 三、明道之分別 未受聖靈的人,亦會明白道理,分別善惡,可是道理在他身上沒有什麼能力。受了聖靈的人,則不只明道,而且道在他的身上,能夠發生能力。乃是由知識而成信仰,從信仰而生能力。希伯來書四章14節說:「你們既然有一位已經升入高天尊容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兒子耶穌。」請諸君注意個「有」字。比方你有個父親作省主席,我相信許多人必認得你。在長沙有個女學生,他的父親是作湖南省主席的,我在講臺上見她,便知道他是主席的女兒。因為他的臉上,已經顯出父親是作省主席。我們人人都有耶穌在神的右邊作大祭司,受了聖靈的人,自然知道。 雅各有個兒子約瑟,在埃及法老王的右邊作宰相。然而雅各不知。雅各聽了謊言,受了欺騙,認得那件血衣是約瑟的,就以為約瑟被惡獸吃了,便撕裂衣服,悲哀了多日,不肯受安慰;二十三年之久,常為約瑟哀哭;以為約瑟是死了。有一天,他的兒子們來報告他好消息,說:約瑟沒有死,現在是活著,並且大有尊榮,權柄,豐富。但他不信這個好消息,還是愁苦。幸虧兒子們帶有許多美物,從約瑟來的,證實約瑟是活著,大有尊貴,權柄,豐富。老雅各看見了美物,再不能不信他;因為信,心裡就蘇醒了。約瑟還活著,他的心也活了;約瑟還在,他的心悲哀轉為喜樂;約瑟大有尊貴,權柄,豐富,老雅各也就不賤,不弱,不窮了。 我們和雅各比較,還要勝過他。因為我們有耶穌在神的右邊,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在祂手裡。我們不要憂愁;只要先得聖靈充滿,才能認識自己有活的耶穌,至有喜樂。否則心裡冰涼。這又是受聖靈與不受聖靈之分別。 四、生活之分別 朱子有首詩說:「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一種絕妙的境界,這半畝方塘,拿來比作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如塘水,有清的,有濁的;清的是活水,濁的是死水。耶穌說:聖靈在人心中,如活水流出,成為江河。人的生活,如覺枯燥,煩悶,就因他心裡沒有聖靈活水。 五、工作之分別 同做主工的人,也有受聖靈與不受聖靈之分。受聖靈而傳道的,他的心中如火之熱,而且很有能力;不受聖靈的,則不然。比方兩個婦人哺養一個孩子,一個是孩子的母親,一個是用傭婦;作母親為愛而哺食,作傭婦為工錢而哺養,傭婦與母親相比,自然大有分別。又如工廠的小主人。其餘的都是雇工者。 我們在教會作工,是小主人,亦或是雇工?是母親,亦或是傭婦?如果已受聖靈的,則必是小主人或母親;其未受聖靈的,則必是雇工者或傭婦。昔日雅各服役於舊家,勞苦七年,卻如數日,是因為愛拉結之故。所以我們為主作工,亦當以愛為動機。 六、能力之分別 能力分四種: 1、身體之力; 2、知識,學問之力; 3、道德之力: 4、聖靈之力。 人皆可用其力事主。人能獻己於聖靈,則能顯最大的能力,即聖靈的力量。我們為主作工,不可缺少聖靈的力量!不然,便是一個平庸的工人,不會榮耀主。 一個牧師問一個戲子說:「你們唱戲,明明是假的,何以能如許感人?我們講道是真的,何以倒不能感人?」戲子說:「我們唱戲的人,把假的,唱作真的;把死的,唱做活的;所以會感人。你們講道,把真的,講成假的;把活的,講成死的;故不能感人。」 惠師禮先生同一個朋友在街上走,看見兩個婦人口角。鬧的非常起勁。他站住看她們;朋友催他走,他說,「我在這裡講道,你看他們吵鬧的何等熱烈!何等有力!我們講道能夠如此,必大有感力。」得聖靈充滿之人,講道自能如此熱烈有力。 最後我們要論到如何接受聖靈。約翰福音七章37節,主耶穌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這是指接受聖靈要有三個條件:—— 一、渴—— 你若覺得乾渴,如旱天望雨一般,這就是接受聖靈的第一條件。你若自滿自足,不以為渴,這樣,你必沒有受聖靈的希望。 二、來—— 向耶穌這裡來。來,即悔改之意。彼得說:「你們當悔改來信耶穌,就可以得救。如此之人,即可接受聖靈。」 三、喝—— 當我們要打開口來接受聖經。我有一祈禱文說:「我父呀!我打開我的心接受聖靈,如打開我的肺接受空氣一般。」幸勿以為接受聖靈是極奧妙,極艱難之事!聖經以風以水錶聖靈。小孩一生下來,即能吸風飲水。接受聖靈,亦是這樣誇易。末後一句;就是你假如未受聖靈,則不可安樂睡覺,快活吃飯,一直到接受聖靈。
聖靈和信徒的關係 曾秀鳳
經文:使徒行傳十九章1—7節 我們基督教的神觀有:「父神」、「子神」、「聖靈神」,稱為三位一體的神,父神是創造的神,子神是是救贖的神,聖靈神是真理的聖靈。聖靈是神所差來的,祂的工作是要繼續基督的工,作保惠師帶領人認識一切的真理,現在我們一起來思想聖靈與聖徒的關係。 一、使人知罪 「祂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為罪,是因他們不信我。」(約十六8—9) 「為罪」是因他們不信我,神對猶太人特別有應允救主要降生,到時耶穌果然降生在猶太國,應該猶太人當接納祂才對,但是他們不但不信耶穌,反而迫害耶穌和祂的門徒,這種罪實在很重。 「我若沒有來教訓他們,他們就沒有罪,但如今他們的罪無可推諉了。」(約十五22)。 彼得在五旬節時講道說:「你們釘在十字架上的這位耶穌,神已經立祂為主為基督了。」(徒二36)。「眾人聽見這話,覺得紮心,就對彼得和其餘的使徒說,弟兄們,我們當怎樣行,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須領受所賜的聖靈。」(徒二37—38)。聖靈作工讓他們知道,不信耶穌的罪比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更重(參看太十15)所多瑪和蛾摩拉罪惡貫滿,神從天降硫磺火來滅毀。神愛世人,差祂的獨生子耶穌要來拯救世人,世人不信耶穌,就是拒絕神的愛的罪,他們所想的罪就是不孝、殺人、放火、偷竊、作壞事、才是罪,所以需要聖靈指示才會知道不信耶穌就是罪,因此聖靈工作使人知罪悔改來信耶穌。 二、認識耶穌的工作 「若不是被聖靈感動,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林前十二3) 猶太人有舊約的聖經可讀,他們都很難得信耶穌為救主,何況我們異邦人要信耶穌為救主更是不容易的事,因為耶穌是二千年前的猶太人,被當時羅馬政府定死刑,釘死在十字架上,相信耶穌是為了我們的罪而死,如此我們的罪就會得到赦免,且稱作義,作神的兒女,這種道理有不合理的地方,因為世人的罪自己做自己擔當,二千年前的耶穌被人釘死在十字架上,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因為十字架的道理,猶太人看成阻礙,有理智的希利尼人視為愚笨,我們得救的人看做足神的權能,所以若不是聖靈的感動,無人能承認耶穌基督為救主,我們公認耶穌作救主是聖靈感動我們。 三、使人重生 「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從肉體生的就是肉體,從靈生的,就是靈。」(約三5—6 ) 「從肉體生的是肉體。」肉體生的不是指我們這個血肉的身體,而是指構成亞當的原罪之罪性的人類,「從靈生的是靈。」就是從聖靈再生我們,和我們有亞當之罪性的肉體的自然人不同,就是由信耶穌基督來重生作重新創造的人。俗語雲:「山可移,性不可改。」確實是如此,人的本性很難改,犯人在監獄內生活很困苦,但是出了監獄仍不悔改再犯法的人還是很多,如今人要重生作新創造的人,必需要聖靈來再重生才行,重生是基督教的中心問題,須聖靈的能力才行。 四、住在人的心 「豈不知你們的身體就是聖靈的聖殿,這聖靈是從神而來,住天你們裡頭的。」(林前六19) 我們信耶穌是作新創造的人,我們的身體不是我們的,是主的,聖靈要住在我們的心裡,我們的心應作聖殿,如果我們的心污穢,聖靈就不願住在我們的心,所以我們應該清掃我們的心使它清潔,來接納聖靈永住我們的心,來指揮我們的生活,使我們依靠神而活,就不會依靠肉體的私欲。「如果神的靈住在你們的心裡,你們就不屬肉體,乃屬靈了。」(羅八9 ) 「我說,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欲了。」(加五16) 五、給我們蓋印 「不要叫,神的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袍的印記,等侯得贖的日子來到。」(弗四30) 東西如果蓋那個人的印,是表明那樣東西是那個人的,如今聖靈給我們蓋印,是表明我們是神的,就是神的百姓,我們既然是神的百姓,我們的嘴不該說一污穢的話,我們若談污穢的話,聖靈會憂悶,聖靈給我們蓋印是使我們作神的兒子,保守我們直到耶穌再臨時,使我們能完全得救。 六、建立信徒的德行 「聖靈所節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五22—23) 基督徒是將他們的邪情和私欲與主耶穌同釘在十字架,他的活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基督在裡面而活,所以才能結出聖靈的好果子,世間的慈善事業,就是設立孤兒院,養老院、盲啞學校、監獄改良,這些為了可憐的人設立幸福的慈善事業,都是富有仁愛的基督徒所創設的,我們應當做好基督徒結聖靈的果子來榮耀神。 七、聖靈的安慰 「那時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各處的教會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聖靈的安慰,人數就增多了。」(徒九21) 保羅逼迫基督徒,基督徒逃到大馬色,保羅從祭司長得到權柄要到大馬色捉拿耶穌的學生,在大馬色被主召他作使徒以後,教會有平安,得以建立,最要緊就是聖靈的安慰,人數越增加,初代教會受迫害時聖靈安慰他們,使他們勇敢持守信仰。我們身為基督徒,在世間也有患難的時候,世間人不能作我們的安慰,甚至金錢也不能安慰我們,只有聖靈能作我們的安慰,讓我們在患難中也能歡喜快樂在主內得到真實的平安。 八、有能力作基督的見證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一8) 我們的救主耶穌要升天的時候吩咐祂的門徒,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待聖靈的降臨,他們將得著新的活力,就有能力為主作見證,果然他們一百二十人同心迫切祈禱十日後,忽然從天有聲音下來,好像大風在吹,充滿了他們所杠的屋子,又有像舌頭的火焰停在每個人上面,他們都受到聖靈的充滿,有能力為主作見證,彼得講道時,一天有三千人悔改領洗信耶穌,這是聖靈的能力才能如此,要傳十字架的道理,如果只靠自己的學問、能力是無效果的,必需靠聖靈作工才能成功,使徒行傳所記載福音從耶路撒冷傳到猶太國、撒瑪利亞、敘利亞、小亞細亞、歐洲、羅馬,這都是聖靈的能力,福音才能傳遍到世界每個地域。
圍裙 鄭連坤
經文:使徒行傳十九章11—20節 保羅在以弗所傳道三年(徒廿31;十九8「三個月」,十九10「兩年久」,十九22「暫時等在亞細亞」),路加僅記其中某些事件,因其目的在於報導「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就是這樣」(徒十九20),而不是要留下詳細的歷史記事。 一、在會堂傳道 保羅常在會堂傳道(徒十八19),「他放膽講道,一連三個月,辯論神國的事,勸化眾人」(徒十九8)。但有人不信,譭謗他,所以保羅離開他們,暫借推喇奴的學房繼續傳道(徒十九9),結果蒙神悅納,大大成功(徒十九10),作者路加在此也特別強調「主的道」的進展。 二、保羅所行的神蹟 初期教會的一大特色,即為神的靈充滿使徒,使他們行了許多神蹟奇事。路加甚至有意把彼得和保羅作一對比:兩人都曾醫治天生就跛腳的(徒三2以下;十四8以下)、趕出汙鬼(徒五16;十六18)、勝過行邪術者(徒八18;十三
6)、使死人復活(徒九36以下;廿9以下)、走出監獄(徒十二7以下;十六25以下)、顯出奇妙的能力(徒五16;十九12)。 使徒行傳五章12—16節記載:彼得治好許多病人,甚至只要被彼得的影兒照在身上的病人,即得醫治。當耶穌出來傳道時,一位患血漏十二年的婦人,僅懂摸了耶穌衣衫的墜子,血漏就立時止住了。正像這樣,今天我們所研讀的經文說:「有人從保羅身上拿了手巾或圍裙,放在病人身上,病就退了,惡鬼也出去了」(徒十九12)。也許這事保羅全然不知,而神卻藉此行了非常的奇事。保羅縫製帳棚時穿用圍裙,當非漂亮之物,或許很髒,然而這為人所看不上眼的東西,神卻藉它行了奇跡。這一方面顯明神的權能,看出神如何祝福保羅所從事的工作;另一方面,看出當時的人信賴保羅之事實。 如今神仍藉著信祂的人的手,彰顯祂的大能,只怕我們自己已喪失絕對的信賴,甚或懷疑神的存在。我們應當鼓舞振奮,恢復舊日那種單純的對神之信賴。 三、模仿者的悲哀 保羅衣物所顯出的神力,當然引起某些人效法他,亦想趕鬼,他們說:「我奉保羅所傳的耶穌,勒令你們出來」。但那時惡鬼回答:「耶穌我認識,保羅我也知道,你們卻是誰呢?」甚至跳到他們身上、壓迫他們,以致他們赤身、受傷、逃走。這真是一大諷刺,自己無能,借用他人之名趕鬼,怎有成效?這乃是模仿者的悲哀,欲以他人之信仰據為己有,豈非危險又無意義? 新娘之禮服可以租用,但信仰卻借用不得;父親的信仰亦不等於兒女的信仰。各時代之信仰表現有其特色,我們想完成在這個時代所受的責任,須何等努力,去把握自己主體性之信仰,而不能靠旁人之信仰。傳道事工不能學別人的方法,不能借他人的口號,而必須自身去把握。更重要的是,必須接納聖靈的力量,內在的基督,作為我們的力量。我們必須檢討自己是否是一個模仿者,以致被惡鬼所勝,顯出我們的軟弱無用,而感到悲哀?當有真實的創造性、直接與主團契,領受從主而來的真實力量,才能趕鬼,才能光大主的聖工。 四、神話語的勝利 我們常因能力不足而歎息,只羡慕往日的聖工成就,這實在是錯誤的態度。因為從前得勝的不是保羅,也不是其他使徒,而是神的話語本身。 同樣,神的話語在今天也必得勝。試看當日神的話語得到那些勝利? (一)無不懼怕(徒十九17) 當眾人看見保羅的圍裙所顯出的神蹟,又看到模仿者的失敗和悲哀,就知道神的權能,知道神是永生的,不可蔑視的,因此就產生恐懼的心。有了恐懼的心,才會有敬畏神的心。若有人說:「我不怕神,也不怕鬼」,他已經是一個絕望的人了。 (二)主耶穌的名被尊為大(徒十九) 如果只有恐懼的心,也許會生髮迷信、禁忌之心。有許多宗教便是由於對自然界或靈界,產生恐懼而形成的。基督教之異於這些宗教,即在於它「從正確的恐懼之心,進而達到榮耀主耶穌的聖名的地步」,因前者是黑暗面,後者才是光明面。神的話語帶領我們抵此地步時,明顯可知道是勝利了。 (三)認罪(徒十九18) 神的話語另一種重要工作是叫人承認自己的罪過。通常人最忌諱在別人面前顯露自己的失敗及窘事,總是儘量想辦法遮掩。但聖靈動工時,神的話語會使人勇於認罪。不再依靠那平素行邪術的「行為」,只憑靠「信仰」生活。 (四)聖書趕出壞書(徒十九19) 價值五萬元的書拿出來燒掉,這豈非神的話語的大勝利?人們以前所依據的,如今全拿來燒掉,這樣才能進入新的生活。路加在這裡大膽宣佈:「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就是這樣」(十九20)。 我們也當勇敢地在這世代宣揚神的話語,以繼承前人的責任。
你們是誰? 山金譯 經文:使徒行傳十九章15節 「耶穌我認識,保羅我也知道,你們卻是誰呢?」(徒十九15)聖經記載有幾個人看見保羅趕鬼,他每次趕鬼說「奉耶穌的名」一語,於是他們就效法保羅趕鬼。 他們共有七人,躍躍欲試地採用他們新近發現的秘訣,他們就對一個被鬼附著的人說:「我們奉保羅所傳的耶穌勒令你們出來」。 那人就跳起來,勃然大怒說:「耶穌我認識,保羅我也知道,你們卻是誰」?我們可能愚惑世人,可是過到撒但,我們就原形畢露了,它們認識我們的真相。假冒為善者是無法逃遁的。我們的本性,我們的屬靈程度,撒但完全洞識。 投入戰場 當聖靈充滿我們後,神就差遣我們去為祂作戰。「因為我們並不是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弗六12)。 我們攻擊的物件,乃天地間屬靈的惡魔,我們必須化零為整,全力以赴,不擊破撒但頭顱誓不休!當以色列人到達迦南邊境,他們打發探子去窺探那地。當探子回來覆命,一致承那地果然肥美,是奶蜜之邦,可是那地之民卻身強體高,乃吃人民族,我們在他們跟前,就如同蚱蜢一樣。同樣,我們若不遇到撒但的反抗,挑戰與搏鬥,決不能進入屬靈的迦南! 撒但的一致行動 法利賽人論斷耶穌說:「這個人趕鬼,無非是靠著鬼王別西卜阿」(太十二24)。耶穌的反駁,他們為之語塞。耶穌反駁他們的話,有什麼涵義?撒但不能自相分裂,打擊自己。「一國自相分爭,就成為荒場,一城一家自相分爭,必站立不住」(太十二25)。那些攻擊我們的空中掌權者,一致行動地吞噬我們,攻擊神的國,撒但的家並不分裂的。 當聖靈動工,神就拆毀了各宗派紛爭隔斷的牆,使我們合而為一。我們的仇敵既然深謀遠慮地一致攻擊神的國,基督的教會,我們弟兄問還有什麼紛爭?現今正是信徒們群策群力,萬眾一心,全力邁進的時候了! 撒但知道我們的價值 耶穌有一次對彼得說:「撒但想要得著你,好篩你,像篩麥子一樣」。彼得可能對耶穌說,他不想得著約翰嗎?他對馬太不更有趣嗎?撒但深知五旬節那天,在樓房禱告後,發出雷霆驚人的講道,使三千覺得紮心,就對使徒說:「我們當怎樣行」的門徒,並非約翰或馬太。撒但知道誰有恩賜。他說,讓我擊敗他,在五旬節前破壞他的計畫,免得他奪去我手下的三千群眾。 撒但所畏懼的 有不少事情,撒但並不看重。他們不重視官階勳銜、學士、碩士或博士不在他們眼內,主教或會督他們也視若無睹。唯一打動他們的,乃是信徒的屬靈能力之多寡,這就是他們所關心的了。他們說,耶穌我認識,保羅我也知道。他們注意信徒順服神的程度,禱告生活,衡量他們的日常生活情況。他們深知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的信徒是無法入手的。我們若住在基督裡,撒但就逃之天天了。 在禱告中爭戰 禱告似乎很簡單,只是跪下就算嗎?你也許會觸動一個大黃蜂巢,引起騷動。但以理開始禱告,他關心自己的同胞,決定用些時間作禁食禱告,或者神指示他有關猶太人的未來命運。他每天等候,日日禱告,不斷禁食,一周過去,跟著第二周、第三周,到第二十一天,看呀,奇跡出現了!有一位從天而來的客人對他說:「但以理阿,不要懼怕,因為你第一日專心求明白的事,又在神面前刻苦己心,你的言語已蒙應允,我是因你的言語而來,但波斯國的魔君攔阻我二十一日,忽然有大君中的一位米迦勒來幫助我,我就停留在波斯諸王那裡。現在我要使你明白本國之民日後必遭遇的事,因為這異象關乎後來許多的日子」(但十12—14)。但以理聽見這消息,不覺為之詫異,他也許全不瞭解自己在心裡面臨挫折邊緣時,也有大能力者支援。無論何時何地,我們若按著神的旨意祈求,神必使之成就。 信徒不應太注意理想與理論。當我們進入屬靈的迦南時,我們不要疑惑,只要牢牢地踏腳進入,我們必能得勝! 你是誰?不過是滄海之一粟而已!我們怎能抗拒執政者、掌權者?撒但的使者,虎視眈眈地窺伺我們,要吞噬我們,我們獨個兒怎能匹敵?不,我們並不孤單!我們雖小,有主同在!運用我們領受的權柄,對抗我們仇敵,定能所向皆捷!經上說:「我已經給你權柄……又勝過仇敵一切的能力,斷沒有什麼能害你們」(路十19)。 感化之偉力
林照
經文:使徒行傳十九章18—20節 人類有合群生活天性,因此才能構成了社會與國家,故人類容易仿效他人,學習別人之樣子,對這件事好叫我們作基督徒的,要格外關心,因為有某某先生說:地上有三本聖經,第一是萬物,第二是耶穌,第三即是基督徒,因保羅向哥林多教會的弟兄姊妹說:你們就是我們的薦信,寫在你們的心裡,被眾人所知道所念講的(林後三3)。 尤其作教會領袖牧師,長老執事們因有話說:上不正則下歪,掃羅當日被膏為王,可惜不順從神的旨意,神再起用一人代替。則大衛王,是合祂心意之器皿,這樣大衛登位,領導百姓有方,全國熱心敬拜神,預備建造耶和華聖殿。然耶羅波安興起,鑄造金牛犢伊始,國中逼處充滿偶像廟,引導百姓陷落于罪惡,離開神,故此耶和華咒詛之。 亞哈登居,讓王后耶洗別污穢劣行,從西頓移入巴力宗教,混亂耶和華道理,折毀祭壇,殺戮先知,逼迫教會。以利亞控告說:只有剩我一人,她還要尋索我的命。但耶和華說:我為了自己留下七幹人,是未會向巴力屈膝的(王上十九18)。 這樣百姓陷落于悖逆之罪,直到主前七百廿二年,被擄到巴比倫去,于七十年滿了神再興起以斯拉,尼希米,領民歸返故國,建造聖殿,歸誠上,帝搌興聖殿,這樣領袖與全體有密切的關係。 臺灣教會要振興,領袖務要熱心,我們瞻前歷史,顧及後來,叫我們知道領袖對民眾其感化力之巨。東周一王喜歡劍術,常常試劍,因此國家常鬧殺人。又吳王放肆標榜細腰美人,從各地選拔此類美女,使全國女子忍餓瘦腰,因此貽害不少生命。 某某教會長老喜歡養蜜蜂,就感染許多人養蜂。有一長老喜喂田螺,不久即教會就成了田螺教會。一長老喜歡闘雞,不久那教會也都成了闘雞教會。有的喜歡釣田蛙,有的喜歡喂毛豬,也就感染全體。 從前梅牧師在中台地方,喜歡佈道,感化許多熱心于佈道的教友,於是建立中台許多教會。就如宋尚節博士,到了臺灣領奮與會,振起傳福音精神,不久臺灣各處就有很多佈道隊興起,拿了佈道旗,唱短歌,到處佈道。 我希望教會領袖,就是凡要為首的,要有熱心與敬虔,好叫很多人因你受感化,造就,與你同心協助於聖工。我們看見保羅,連他之圍身之裙也能醫治病人,此乃信仰的感力之大。 我們想到我主耶穌,當日到撒該之家,撒該異常感激,站著對主說:主阿!我把所有的一半分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這樣一個貪婪無厭鄙陋之人,一見耶穌就成清廉慷慨志士。祂叫世上跟從祂之罪人成了聖潔器皿,就是因禮之威力。威廉敦斯說:教會是人之製造所,要緊是從那些領袖負起此責任,你如果有充分信心,就能夠感化許多人,四書這麼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君子之品行如風,小人如草,風得偃伏草茅,意則君子得感化小人,顧我們作神的兒子,有名分與地位,如約翰福音一章12節說: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這權柄意即是有威力,成神兒子之威力,加上聖靈賜給人之能力,藉此興旺福音,為主作美好見證,得應付培加運動,這樣何患臺灣教會不興旺呢? 但這工作應有步驟,請看,即教會歷史,使徒建立教會當初情況,按使徒行傳所載;第一章是同心禱告,第二章是聖靈充滿,第三章神蹟奇事顯現,第四章使徒壯膽證道,第五章亞拿尼撒非拉取禍,第六章設立執事,第七章司提反殉道,第八章腓利工作,第九章掃羅被打倒,使他體驗活的耶穌,因此成了保羅甘心獻上自己讓主用,因此道理傳到外邦,教會建立,使黑暗的地獄,成了光明疆土,撒但失落了權勢,基督的救恩被高舉,神的聖名得到榮耀,這樣我們如果願意,同心把自己獻上,以火熱的心,來事奉祂,服務教會,就得感化萬千人,讓他們接受救恩,作神的兒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