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四章拾穗
【太四1】「當時,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受魔鬼的試探。」 當時是馬太喜愛使用的一個連接詞,雖然有時不能表示一個肯定的年代上或邏輯上的先後聯繫,但在這裡卻是一個重要次序的標誌:從耶穌受洗時祂身分和使命的明確,到檢驗祂對此事的反映。──《丁道爾聖經注釋》 試探者著我們心靈中最深處的意念與願望,進到我們的裏面。他攻擊的是我們的心思意念。這些攻擊是如此的真實,使我們幾乎看到魔鬼的存在。你今天還能在德國的瓦特堡(Castle of the Wartburg)路德的房間裏看到牆上的墨水漬,就是當魔鬼引誘路德的時候,他將墨水瓶扔向牠,所留下的污漬。魔鬼想要用牠的力量,攻破我們的防禦,就是從我們裏面攻擊我們,牠在我們最裏面的思想與願望中,尋找牠的盟友和武器。──《每日研經叢書》 被聖靈引到: 耶穌被引到撒但面前,是為了得到神的認可、建立人的義,他必須戰勝人和神的共同仇敵——魔鬼的挑戰。只有這樣,才能在神的認可之下,開始彌賽亞的真正事工。此處的曠野首先是與以色列40年曠野漂流生活聯繫在一起的。以色列民出埃及之後,在曠野受試探,他們都死在曠野,到了下一代才進迦南地,但耶穌則戰勝了在曠野的試探,開始了彌賽亞的事工。
──《聖經精讀本》 【太四1耶穌受試探是心靈受試抑真的看見魔鬼出現而受試?】 主耶穌受試探時,除主耶穌與魔鬼外,並無第三者在場,顯然是主耶穌把他受試的經過親口告訴他的門徒,主耶穌用第一身的說法告訴門徒,馬太則用第三身的說法記錄下來。門徒只能用耳聽手記的方法寫下來,因不在現場,無法加進對此事實經過的任何解釋。 對於主耶穌受試探是心靈受試抑真的看見魔鬼出現而受試,解經家大概分兩派: 一、主耶穌是真的看見魔鬼出現而受試探: ①主耶穌在世傳道時,曾多次趕鬼,也與被鬼附著的人有問有答(可五章6—13節),證明魔鬼試探耶穌時也可能“藉形顯現”,①與耶穌對話,耶穌也一定是用肉眼看見魔鬼有人的形狀站在面前試探他。 ②馬太福音四章3節說那試探人的“進前來”,顯然是用普通人走路的方法走到主面前,魔鬼後來“帶他進了聖城”,可能也是兩個人一同走路的樣子。當時人們並未認識耶穌,也不會引起人們注意,魔鬼借用人形,不過像普通人一樣,也不會引起路人注意。魔鬼後來又“帶他上高山”,情形也一樣,完全是用普通人走路的情形。證明主耶穌受試探與現在一個壞人引誘一個良民一樣的實在。 ① “藉形顯現”或“借形顯現”是神學名詞之一,古時天使曾多次向古人顯現,均曾“借形”,任務完成後,形狀即消失,魔鬼也可能如此做。 可是這個解釋法並不能解釋下列幾件事: A.魔鬼怎樣帶耶穌“站在殿頂上”呢?他倆怎樣爬上幾百尺高的殿頂上去呢?他倆上去時,會不會引起當時人頭湧湧的聖殿廣場人們的注意,而以為怪呢?他倆上去後又怎樣下來呢?又怎樣向聖殿廣場人們解釋上殿頂去作什麼呢? B.魔鬼與耶穌怎樣爬到一座最高的山上去呢?在這高山上能看見世上萬國的榮華,是什麼高山呢?是否喜馬拉雅山或別的更高的山呢?走幾天才到呢?又怎樣走回猶太地來呢? 上述兩點,是第一派主張的人所不能解釋的。 二、第二派的解釋法是說: ①主耶穌受試探完全是一種“心靈上的試探”,或“思想上的試探”。根據第一派說法不能解釋的A,B,兩點,便足夠證明是心靈上的試探。可能主耶穌的“第二視力”①,即魂的視力,看見魔鬼的面目(魔鬼本是受造的天使,既是受造,便有一定的體積與大小), 像一個天使一樣出現在面前,肉眼卻看不見他。 ②魔鬼要帶耶穌上殿頂及高山上時,可能是那肉眼看不見的魔鬼與主耶穌的“靈”一同去的,所以聖殿下面的人是不會加以注意的。他倆到最高的一座山上時,情形也是如此。他倆對話的情形,也不是用肉體的聲音,乃是用靈魂說話的方法,是目前科學家所未發現及未明瞭的。 ③當魔鬼離開得勝的耶穌之後,有天使來伺候他,情形也是這樣,天使也是主耶穌的第二視力能夠看見的,卻是人們肉眼所不能看見的。 ① “第二視力”是蘇佐揚牧師所證明的神學名詞,參時代真理第三集,有詳細的解釋。――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試探(太四1~2)】 問:魔鬼試探亞當是藉蛇;而馬太福音第四章一至二節魔鬼試探主耶穌,到底是藉甚麼? 答:魔鬼在主耶穌裏面是毫無地位的(約十四30),所以,試探主耶穌不能像試探我們一樣。大概牠是現形來試探祂。―― 倪柝聲 【太四1~11】撒但的試探與耶穌的得勝。這一段記錄了耶穌開始公開事工之前所受的試探(可1:12,13;路四1-13)。因此把它視為對耶穌的彌賽亞職分能力的挑戰。撒但對耶穌的試探是:①為自己的利益使用彌賽亞的權力;②為了贏得追隨者的崇拜而行神跡顯異能;③與撒但狼狽為奸,濫用自己的能力。耶穌用聖經的話語,戰勝了這一切的試探。通過撒但試探耶穌,我們可知撒但的誘惑是絕對不容輕看的(彼前5:8,9)。 ──《聖經精讀本》
【太四1~11魔鬼是甚麼?耶穌何以要受試探?】
答(一)魔鬼(The Devil)意思是饞毀者,牠在世人面前譭謗神|(創三1,4,5),在神面前譭謗人(伯一9,11,二4)。解經家根據經意,認為這原是受造之天使,因其不守本位犯罪墮落而來者(猶6,結廿八15-18,參約壹三8,賽十四12-14,路十18)。在聖經中關於魔鬼的別名,就有五個稱號的意思: ①撒但(Satan)——原文就是敵者的意思,耶穌曾看見它從天上墜落,像閃電一樣(伯一6,12,路十18)。 ②別西蔔(Beelzebub)——舊約譯名巴力西蔔(Baal-Zebub),原為非利士人之蒼神名號(王下一2),後來以色列人將這名號歸於魔鬼(太十二24)。 ③彼列(Beliaid)——希伯來人的土語,意思就是惡人,保羅稱撒但為彼列(林後六15)。 ④大龍(Grrat Dragon)——就是古蛇(Old Serpent),非常狡猾,人類始祖首先受其誘惑犯罪而違背神命(啟十二9,創三1-16)。 ⑤惡者(The Evil One)——就是這世界的王,稱為世界的神,或鬼王,全世界都臥在這惡者手下,它是空中掌權者的首領,來管轄這幽暗的世界(太六13,約十二31,林後四4,太九34,路四5,6,約壹五19,弗二2,六12)。 (二)魔鬼的惡性作為,是不守真理,說謊殺人,自高自大(約八44,提前四6),常用詭計運行假事,裝作光明的天使,迷惑世人(林後二11,弗六10,11,帖後二9,10,林後十一14,啟十二9,太十六13)。它是遍地遊行,引人犯罪,蒙蔽人心,奪去真道(彼前五8,創三1-6,林後四4,可四15),使人遭難生病,設下網羅,置人下監(伯二7,路十三16,提前三7,提後二26,啟二10),試探誘惑人(彼後二9,林前十13,帖前三5),攻擊控告抵擋信徒(林後十二17,啟十二9,10,帖前二18),進入充滿人心,叫人欺哄聖靈,出賣耶穌(徒五3,約十三2,27),並且存心試探主,謬解聖經,改變神的話(太四6,7,創三1-4)。魔鬼雖有這些重大惡性的本能,但當耶穌顯現出來的時候,特要除滅魔鬼的作為,仗著十字架誇勝,而搭救被試探的人(約壹三8,西二18,彼後二9)。魔鬼的最後結局,是被神咒詛敗壞(創三14,來二14),墜落被逐出踐踏受捆綁(路十18,約十二31,羅十六20,啟廿1-3),而仍在硫磺的火湖裡,晝夜受痛苦,直到永遠。(啟廿10) (三)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四十天,受魔鬼的試探(路四1,而一12,13,太四1,2),這試探二字在原文πιτραζε(注),有試驗provetried,(約六6,林後十三5,啟二2),和試探(林前七5引誘,帖前三5誘惑)兩方面的意思。在雅各書一章二節的試煉二字,十二至十四三節試探二字的原文,也是同一個字。但試驗是出於聖靈的意思,試探是從魔鬼來的。耶穌在曠野這四十天時間,禁食四十晝夜,與野獸同在一處,魔鬼怎樣試探主,聖經未有記述,後來耶穌餓了,魔鬼又用三種方法來試探祂,如聖經所記,最後被主勝過斥退而離去了,(太四2-11),從太四3節中「那試探人的進前來對祂說……」這一句話的意思看來,這魔鬼顯然是藉著一個人形的顯現來與耶穌對話。耶穌所以要受試探,乃為顯明祂是站在人的地位,表示和我們一樣,作了信徒的榜樣,虔誠受苦(參來二17,五7-9),體恤我們的軟弱與魔鬼爭戰,搭救在被試探中的人(來二18,四15,創三15),而給人開了一條出路(林前十13)。 注:試探——太四1πιτραζε
意試探,試煉,其字源πιτρα 意試探之事,試驗試驗事,經驗。 試驗——約六6πιτραζε
(來十一17,彼前十1,四12,約壹四1,啟二2)。羅十六10σοκιμοS
意可收納的,可見納的,又譯如試驗
(林前三13,林後二9,八8,22,十三5,彼前一7,雅一3)。這試驗σοκιμοS 有時譯為試探,其原意乃指錢財之可否收納,於是有經驗可納之意,可見譯為試驗為佳。——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太四1~11萬國與天國】魔鬼所說的『萬國』,原文pasas(一切)tas(指件字)basileias(國度),指一切國度而言。魔鬼要將『萬國』賜與耶穌,牠想不到耶穌竟會拒絕,而且拒絕的理由很簡單,並非主耶穌不要世上的萬國,因祂將來要作完王之王,但祂絕對不能用俯伏拜魔鬼的方法來獲取萬國。 既然是『萬國』,便有種種的『人為界限』,也暴露人們自私的行動,國與國之間的一切不愉快事件發生,是基於人們的自私。主耶穌深知神旨,祂現在不要魔鬼所控制的『萬國』,祂有『一個國』,那就是祂以後所宣傳的『天國』,那是一個『統一的國度』,並非『分裂的萬國』。魔鬼既讀過詩篇(6節是錯用詩九十一11~12的話),也應讀過但二44所說的『一國』。主耶穌犧牲眼前的『萬國』,因為祂深知祂將來要得『一國』,即天國。天國一詞原文是『諸天之國』,he basileia ton ouranon,意即『一國』之內包括『諸天』,並非如魔鬼的『一世界』而只包『萬國』。主耶穌的態度正是每一個基督徒的態度,犧牲眼前引誘性的世物,等候將來享受無比的、更大的榮耀。──
蘇佐揚《原文解經》 【太四1~12你們應當悔改】『悔改』一詞,原文為metanoeo,原意為『轉變心意』。詳解為『生活方式與習慣的改變』,與『後悔』不同。英文repent源出拉丁文,原意為『再自責』。 施洗約翰傳道時所說的『悔改』與主耶穌傳道時所說的『悔改』,可能在涵意上是不同的(四17)。約翰自己也解釋說:『我是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祂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施洗之不同,也連帶著悔改的意義不同。 『悔改』不只是對罪人離罪而言,那是『生命的悔改』,但也對基督徒的生活而言,所以保羅在對哥林多教會寫信時曾題及『生活的悔改』。他們因罪憂愁而悔改,這種悔改當然不是剛信耶穌時的生命悔改,乃是生活的悔改,目的是要生活聖潔。 『悔改的心』四字原文是一個名詞me4anoia,原意為悔改的表現,基督徒必須在悔改後,有好行為表現在人前,作他悔改的明證。 一個追求作完全人的基督徒,是應該時常認罪作為生活上的悔改的,不要以別人的生活作自己的比較,要以上主的完全與聖潔為自己生活的最高標準,忘記背後、努力面前,日日長進作完全人。──
蘇佐揚《原文解經》 【太四2】四十晝夜,這個天數與摩西在西乃山四十晝夜不吃不喝領受十誡(出3四28)、以利亞結束了在迦密山的事工之後禁食的天數(王上19:8)相一致,並與以色列民40年的曠野流漓生活有關(申8:2,3)。 ──《聖經精讀本》
【太四3】「那試探人的進前來,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 有了神的見證,就用不著自己來證明(三17)。── 倪柝聲《馬太福音查經記錄》 你若是神的兒子: 撒但試圖動搖耶穌對彌賽亞使命的信念。耶穌分明是神的兒子,但撒但卻用了假設句“若是”,試圖否定耶穌的神性。誘惑他“將石頭變成食物”,與其完成彌賽亞的使命,不如先滿足自己的需求。
──《聖經精讀本》 【太四3撒但想叫人站錯地位】「你若是神的兒子。」在希臘原文有兩個「若」,一個用於懸擬情體,是「假若」;一個用於指實情體,是條件的「既是」。此處的「若」即「既是」。在此魔鬼並不叫主懷疑祂為神子,乃是叫主錯站地位,不為人子,而為神子,用神子的一切能力,但主的回答是「人...」。── 謝模善《新約全書釋義補編》 【太四4】「耶穌卻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 魔鬼不服神的話(三17),而向耶穌的兒子身分提出挑戰,或要重新定義(四3)。可是耶穌瞭解申命記八3的上下文,就是祂在此所引:耶穌能倚靠神在曠野供應嗎哪,因為神是祂的父,正如神是以色列的父一樣(申八5)。 有些猶太人團體(如: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和後期拉比的作品所顯示)也用「記著說」一語來引用聖經的話。── 克萊格季納《新約聖經背景注釋》 耶穌對彌賽亞職分並沒有進行辯論,一針見血地指明問題的本質,揭穿了邪惡的動機:①撒但的用意並不在於把石頭變成食物,而在於誘惑耶穌懷疑自己的彌賽亞身份。因為彌賽亞的使命並非是通過行神跡來證明,乃是通過代罪犧牲來成就義。②用食物充饑並非是一件壞事,但耶穌強調作為彌賽亞最重要的是神話語的宣告與成就,粉碎了撒但利用饑餓來混淆彌賽亞價值觀的陰謀。③從屬靈的意義上看,撒但對耶穌的挑戰或誘惑,也是對信徒的本質與態度的試探<創22:1,何謂試探>。而得勝的途徑並非依靠自己,乃是依靠神的能力。同時我們不能為了一時的利益而放棄神的話語。
──《聖經精讀本》
【太四5】「魔鬼就帶他進了聖城,叫他站在殿頂上,」 聖城: 根據路四9“到耶路撒冷去……殿頂”,指耶路撒冷的聖殿<附錄,圖表,P.27,耶路撒冷聖殿和基督>。殿頂: 可能是俯視聖殿院子的塔或欄杆,但具體指什麼,學者們有不同的見解:①位於基倫穀(The Valley of Kidron)之上的聖殿南瞭望台;②面向基倫谷的所羅門廊下(Solomon porch)的欄杆或頂部;③位於至聖所之上的聖殿頂部。其中最有力的就是第一個見解。因為“頂”的希臘語“pterion”是出自希臘語“ptugav”(翅膀,啟四8)。使人聯想到位於聖殿南北兩面的形狀如翅膀的瞭望台。耶路撒冷建於海拔750m的高地,可想而知從聖殿的頂部跳到深深的谷中(6節)是何種性質的試探。但餓了40晝夜的耶穌是否親自到了那麼高的殿頂,還是在假想情況下受的試探,就不得而知了。 ──《聖經精讀本》
【太四5~10;路四5~12為何馬太與路加記載基督受試探的次序不同?】 根據馬太四5-10,魔鬼第二次試探基督,是建議他由聖殿頂跳下來,第三次是將世上萬國都賜給他。但路加福音四5-12將萬國的試探放在第二次,從聖殿跳下屬第三次。馬太與路加記載耶穌受試探的過程,顯然是倒亂了次序;那麼,我們對此應作何解釋,而無損於聖經無謬誤這項教義呢? 每逢討論符類福音中關於基督生平的記載時,耶穌受試探的次序,總是論題之一。這現象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耶穌受試探的次序,並非符類福音中唯一惹人爭論的題目。與此相似的有咒詛無花果樹那段經文,記于馬太二十一18-19及馬可十一12-21。此外,十二門徒傳福音時是否要帶拐杖,也各有不同的記載;馬可六8是「除了拐杖以外,什麼都不要帶」,路加則記載「不要帶拐杖」(九3),馬太的記述與路加相仿。 馬太與路加的記載中,耶穌第二及第三次受試探有所不同。要探究這個矛盾的現象,應留意兩位作者在記述這兩段試探時運用那些形容詞和連接詞。若與路加相比,馬太較為注重這兩段試探的先後次序。馬太四5記載:「魔鬼就(then,tote)帶他進了聖城,叫他站在殿頂上……」耶穌不接納魔鬼的建議,不從殿頂跳下去;聖經接著說:「魔鬼又(again,palin)帶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八5)tote與palin這兩個副詞非常特別;假如耶穌受試探的次序不如馬太所記,那麼,馬太用上述兩個字眼,是錯誤的。 至於路加那處的經文,只用「又(hai)來帶出第二次試探(賜萬國及權柄);帶出第三次試探的字是「又」(de,編按:希臘文中,這個「又」字寫法與前者不同),魔鬼建議耶穌由殿頂上跳下。路加所用的kai和de,當然沒有馬太所用的tote和palin那麼強調次序;舉一個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這個關係,有一位小女孩說:「你知道昨天感恩節晚餐中,我們吃了哪幾道菜?蘋果批、火雞、和很多很多食物!」一般來說,那小女孩會先吃火雞,然後才吃蘋果批作為甜品,不過,她先說蘋果批,當然是蘋果批最先浮現在她及腦海裡。毫無疑問,她寧取蘋果批這道甜品,遠勝過火雞那道主菜。我們能否說那小女孩報導錯誤?當然不可。因此,假如是路加將耶穌受試探的次序倒置,而馬太保留正確的次序;那麼,我們能否從事情發生先後的角度指摘路加記述錯誤呢? 根據馬太所用的兩個副詞,我們可以推斷這卷福音書保留了正確的次序,先是在聖殿頂,然後到了山頭上。至於路加,就先記載掌管萬國的試探,然後是在聖殿頂展示超自然能力。 在三卷符類福音之中,路加通常較為著重事件的正確次序。因此,在耶穌受試探的記載中,路加不照事件的先後來記述,就頗令人訝異。但這次的情況較為特殊,路加所用的似乎是預期描寫法,以求達到戲劇性的效果,這種效果由緊接著的那一段經文亦能顯示出來。那一段經文記載耶穌返回故鄉拿撒勒,接受撒但的試探,在屬靈的戰場上交鋒,展示出他有彌賽亞的氣慨;之後,耶穌回拿撒勒和同鄉見面,不過,耶穌在故鄉受到不禮貌的對待,差點兒被害死;於是,耶穌前往迦伯農。 耶穌在拿撒勒的會堂傳道,他的說話頗引人注目。耶穌指出,群眾將會對他說:「醫生,你醫治自己罷。我們聽見你在迦百農所行的事,也當行在你自己家鄉里。」(23節)這句說話值得我們留意。因為直到那時為止,路加仍未提及耶穌往迦伯農,拿撒勒居民當然未曾聽見耶穌在迦百農所行的神奇事蹟。直至拿撒勒同鄉起來反對,要殺害耶穌,他才前往迦百農,以此地作為傳道事工的大本營。耶穌在迦百農獲得禮貌的對待(四31-32),遠勝拿撒勒同鄉;耶穌在迦百農行了一連串神跡奇事,在會堂驅逐汙鬼(33-37節),醫治彼得的岳母,她患了熱病,差點要喪命了(38-39節)。在迦百農這一連串驅鬼、治病的神跡,無疑是離開拿撒勒才發生的;但在此之前,耶穌無疑已到過迦百農,並在那裡施行神跡奇事,然後才往拿撒勒(參23節、14、15節)。然而,在拿撒勒遭斥拒的事件後,路加才提及迦百農的名字,記述此地的事蹟。耶穌在兩個城鎮受到截然不同的對待,路加得聞其中的事蹟,可能令他獲益不,於是,路加捨棄他嚴格遵守的原則,暫時不依照事情的先後次序來記載。──
艾基斯《新約聖經難題彙編》 【太四6】可以跳下去: 第二個試探,撒但誘惑耶穌與其走彌賽亞犧牲之路,倒不如享受世俗英雄的榮耀。因為這樣的奇跡將會成為一個契機,吸引無數追隨者。經上記著說: 七十士譯本(LXX)引用詩91:11,12。從耶穌以聖經中的話語回答來看,魔鬼引用經文來試探耶穌。若耶穌聽從魔鬼的要求,則必會大受猶太群眾的歡迎,但如此虛榮的道路並非是彌賽亞之路。
──《聖經精讀本》 【太四7】「耶穌對他說:“經上又記著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 耶穌引用的是申命記六16,那裡提到,以色列在瑪撒試驗神,除非神顯出神跡,否則他們就不承認神在他們當中(出十七7)。── 克萊格季納《新約聖經背景注釋》 不可試探主你的神: 在第二次試探中耶穌又用神的話語戰勝了撒但。他確信彌賽亞的權威與能力,沒有必要故意去做給別人看。同時耶穌的目的並非用神跡來滿足人的虛榮與野心,神賦予他的義務是拯救全人類的靈魂。魔鬼試圖以聖經為誘因使耶穌起疑心,刺激他的虛榮。但是耶穌堅信神話語的主體——神,使撒但的試探遭到了失敗。正如神不隨意試煉(tempt)人一樣<創22:2,何謂試煉>,人也不可用與救贖無關的問題試探神。因為對神的試探本身就是不信的態度(林前10:9)。 ──《聖經精讀本》
【太四8~10】撒但的試探方法:第三次試探挑戰彌賽亞的權威,進一步發展到挑戰彌賽亞的純潔性。如果說第一次試探利用了物質上的缺乏,第二次試探利用了精神上的虛榮,這第三次試探則是屬靈信仰方面的試探。撒但的試探就是這樣逐漸展開的。我們有必要留意撒但挑戰彌賽亞時,作為誘餌向他提供世界的快樂與統治權。
──《聖經精讀本》 【太四9】你若俯伏拜我……賜給你: 在這一段經文中撒但從兩方面暴露了自己的本相(Identity):第一,他不是世界的創造者,所以不能成為敬拜對象。第二,邪惡勢力是暫時的,也是有限的,即它自己本身也是將滅亡的。儘管如此他還承諾賜給別人祝福,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聖經精讀本》 【太四10】撒但退去吧: 耶穌命令撒但退去。信徒也不應再與他有任何關係。即使撒但再一次接近我們也應靠著耶穌的名命令他退去。單要侍奉他: ①他是創造者;②惟有他是真理和公義;③惟有他應許救贖我們,也惟有他有能力成就。
──《聖經精讀本》 【四10~11】申命記六13,就是耶穌所引用的,禁止人拜偶像(見:申六14),而任何人若去拜魔鬼,就顯然違背了這項命令。── 克萊格季納《新約聖經背景注釋》 【太四11】「於是,魔鬼離了耶穌,有天使來伺候祂。」 魔鬼離了耶穌: 根據平行經文(路四13),我們可知魔鬼只是暫時離開,並非是永遠離開。撒但的王國開始坍塌,但他將繼續敵對耶穌與教會,直到最後的審判之日(啟20:7-10)。 ──《聖經精讀本》
【太四11天使是甚麼?有名字和形象嗎?】 答①天使一詞顧名思義,就是天上的使者或稱為神的使者(創廿八12,卅二1,可十三32),它也是受造之物(詩一四八2,5,西一16),有天使長米迦勒(Michael,但十二1,啟十二7),和天使加百列(Gabriel,但八16,路一19,26)之名字。天使是無形像的,都是服役的靈(來一14),能夠向人顯現,啟示說話(太一20,廿八2-5,路一19),另外還有基路伯和撒拉弗(Seraph)之稱(詩八十1,賽六2,3,6),但解經家認為此二物除有一種天使特殊性質之外,未必是天使,乃是一種表像而已。關於天使的事蹟,聖經記載不勝枚舉,請參閱拙著舊約聖經問題總解二十七題,便可一知梗概。——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太四11天使有幾種?】 天使曾伺候得勝試探的主耶穌,也完成過許多種不同的任務。當主耶穌降生時,天使和天軍也一同讚美神,聖經中也時常提及天使的名字,表示天使是有多種的。 一、文天使(即聖經時常所說“天使ANGEL”),他們的任務是代替神向人傳遞重要信息的。在主降生前後,文天使曾多次向人報信(參路一章2節;太一章;徒十二章等)。他們也被指定服事一切蒙恩的人(來一章14節)。 文天使長可能是“加百列”(路一章19、26節)。 二、武天使(即天軍HEAVENLY HoST)。他們的任務是軍事性的,他們要保護聖徒(詩三十四篇7節),執行萬軍之那和華的命令,保護宇宙,對抗魔鬼。 武天使長可能是“米迦勒”(但十章13節)。 三、撒拉弗SERAPH,多數位為SERAPHIM(賽六章6節),似乎是專門在神的寶座周圍工作的。有點像皇宮中的禦林軍,是一種特殊的天使。 四、基路伯CHERUB,多數字為CHERUBIM(結十章1一17節)。一般解經家以為這也是天使的一種,但其實基路伯除了有特殊天使的性質之外,基路伯似乎是神的“座車”(詩十八篇10 節說神坐著基路伯飛行)。 以上兩種特殊天使,在不少中文聖詩中錯譯為“基路冰,西拉冰”,應更正為“基路伯,西拉弗”。――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太四12】耶穌聽見約翰下了監: 根據約1:43-3:27可知約翰至少在耶穌受試探後的一年之內,是沒有坐監的。關於約翰被抓的原因,可參考1四1-12。 ──《聖經精讀本》
【太四12~17】雖然此處沒有記載,但根據約1:35-3:36,我們可以知道耶穌在開始加利利事工之前,在猶太地方已傳了約一年多的道。但是符類福音沒有記錄此事,這是因符類福音的作者們都將加利利視為耶穌事工的開始。
──《聖經精讀本》 【太四13】這一節經文沒有明確記載耶穌為何離開故鄉拿撒勒到迦百農。但根據路加福音,耶穌之所以去迦百農是因為拿撒勒人的強烈排斥(路四28-30)。位於加利利湖西北湖畔的迦百農,是漁業及地方經濟中心,那裡有羅馬的稅關。
──《聖經精讀本》 【太四14~16】以賽亞的預言是指以色列王“比加”年間(B.C.736-730),亞述王“提革拉比列色”(B.C.745-727)入侵並佔領加利利地區(西布倫和拿弗他利),當地的居民受其苦害,最終被拯救的事件(王下15:29)。 ──《聖經精讀本》
【太四18~22】記錄了耶穌呼召第一批門徒的事件(路5:1-11)。 ──《聖經精讀本》
【太四19】「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四個打魚的同伴蒙召之後,並未改行,原來作什麼,蒙召之後仍舊作什麼;不過網變了,目的物變了;他們是得人漁夫了。人在蒙召之前所學的,並不徒然,蒙召之後只要都帶到主前,主都會重新使用。──
謝模善《新約全書釋義補編》 來跟從我: 這句話意味著把生活方式、目的轉向耶穌身上。得人的漁夫<路5:10,從此以後,你要得人了>,這句話生動地比喻了因著福音的大能把人引到生命之路的榮耀職分。漁夫是將活魚帶入死亡,而傳道人卻把因罪而死的人引到生命的源泉。
──《聖經精讀本》 【太四19~20,22兩種跟從】中文聖經所譯的『跟從』,在這裏是相同的,但在原文是不同的。主耶穌對他們說的『來跟從我』,那個『跟從』原意可直譯為『走在我後面罷』或『咱們一同走罷』,原文是deute opiso,第一個字deute意即『來罷』,第二個字opiso是『在我後面』。這兩個字中譯為『跟從我』,原意為『平等的同行』,因為deute這個字並無尊卑之分,乃是一個親切的『呼喚』,不過這字之後加一個『在我後面』,便被誤認為像卑輩跟在尊輩之後。 主耶穌在這句呼喚中是很民主的,祂希望祂的門徒和祂一同走,一同生活,一同作工,無尊卑之分,有相親之意。 但馬太寫福音所描述主耶穌四個門徒都捨了一切,『跟從』了祂,這個跟從,原文是akoloutheo,這個字是正式的跟從,是卑輩隨從尊輩,學生跟從老師,僕人跟從主人,兒女跟從父母的常用字。馬太是用尊敬的口吻來描寫祂的門徒跟從耶穌。 我們跟從主耶穌,有兩種地位,一是學生跟從老師,或是卑輩跟從尊輩,我們應該順服祂、尊敬祂、聽從祂的命令和教訓。另外,我們的主愛護我們,與我們有兄弟及朋友的親切友誼,我們應該代表祂而活,活得像祂、榮耀祂,並且每日安排時間與祂有屬靈的交往。――
蘇佐揚《原文解經》 【太四23】天國的福音,醫治……: 在時間上,耶穌宣告天國已近,並論及與天國相稱的態度。雖然耶穌的目的是成就人類最終的拯救,但他也沒有回避現世的問題,他醫治了許多人的精神上、肉體上的疾病。
──《聖經精讀本》 【太四23~25福音與好消息】『福音』一詞是euangelion,英文的evangelical或evangelism(作佈道、傳福音解)便是從希臘文而來。這是一個併合字,從eu(美好,優美)和angelia(宣告,消息)二字合成,原意即『優美的消息,美好的宣告』。中文聖經譯為『福音』,是最佳的繙譯,而且已經在中國習慣用了百餘年,連非基督徒也採用它,所以再沒有別的譯名會比它更好的了。因為這個譯詞富有宗教意味,而且合乎東方人需要,連日本人和韓國人也沿用這個名稱。 英文福音一詞為gospel,原從古老英人(即英格魯、撒克遜聯合民族)godspel一詞而來,該字即god(神)與spel(故事)二字合成,意即『神的故事』。所以英文譯得不如中文好了。 福音實在是一個好消息,天使向牧人們報告時,曾用『大喜的信息』一詞,原文『報給…信息』四字便是用『傳福音』那個動詞,與『福音』一詞同一字源,原文是euangelizomai。 福音雖然已經傳到東方抄過一百五十年,但接受福音的東方人仍然太少,我們身為東方基督徒的,怎能獨善其身,不早日以廣傳福音為人生要務,使這大喜的信息滿佈東方每一角落呢?你為福音盡了甚麼本份呢?──
蘇佐揚《原文解經》 【太四23~25】這段經文導入了本卷五大講道中的第一個講道——登山寶訓(5-7章),與平行經文9:35-38一同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此段經文提示在一定時間內耶穌繼續擴張事工,從而使耶穌的教訓與事工逐漸成熟。
──《聖經精讀本》 【太四25】有許多人……來跟著他: 這是因著耶穌所講的新教訓和所施的愛以及所行的醫治神跡,而來跟隨他的群眾。他們或許是基督的追隨者(Christ follower),但不是完全委身基督的基督徒(Christian)。因為他們所看到的只是作為醫治者、領導者的耶穌,並沒有看到救贖者、神、審判者耶穌。──《聖經精讀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