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马太福音第十四章拾穗

 

【太十四12那时是马太用来承上启下的词(参十一25,十二1),不是表示时间先后的,因为从第13节往后要述耶稣得知约翰被害后的行动,而这几节是倒以前的事。希律安提帕只被马太在这里提及,且被正确的冠以分封王(即地方长官)的头衔;他与其父不同,其父在二1里被称作(安提帕也曾求过的称号,未成;第9节中所以简称他为只是一种沿袭对其父王称呼的旧习而已;参,可六14)。他处死约翰的行径引起了广泛的不满,第9节说他本人也甚忧愁;由此看来,他对约翰复活的迷信也是可信的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太十四1~12记载了施洗约翰之死(6:14-29;9:7-9)。关于这件事具有的意义和详细内容请参照马可的平行经文。希律家族是当时对耶稣的诞生与初期耶路撒冷教会都有过莫大的影响的统治势力。他们是靠着罗马帝国的势力统治犹太人的外邦家族。因为此家族中常有人出现在圣经中,所以有必要整理一下他们的家谱。 ──《圣经精读本》

 

【太十四1~39这两章接连记录了用五饼二鱼喂饱五午千人和在水面上行走等非弥赛亚就不能行出的神迹,被称为马太奇迹汇编的第二集(8:1-9:38) ──《圣经精读本》

 

【太十四34曾说一词用的是未完成形式,表示约翰的话不像一句顺口之言,而代表一个进行着的运动。约瑟夫说安提帕以叛乱罪将约翰处死(Ant. xviii. 118),他的看法与福音书记载的主要意思看来也是有联系的。腓力在马可福音中亦同,可是约瑟夫只简称他为希律Ant. xviii, 109),并记载分封王腓力娶了希罗底的女儿撒罗米为妻(Ant. xviii. 136137)。据霍合纳(H. W. Hoehner)认为,有可能希罗底的丈夫也叫(希律)腓力,请看他着的《希律安提帕》(Herod Antipas, 1972, p.131136)。──《丁道尔圣经注释》

 

【太十四12约翰的门徒来,把尸首领去埋葬了,就去告诉耶稣。

    告诉耶稣正说明约翰和耶稣的活动之间,有着持续不断的密切联系。马太在十一219已述了二人的关系,从那段述里可以看出,耶稣的传道活动是约翰传道活动的真正延续。正是这种延续使安提帕作出了错误的判断(2节),却反过来为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次作了证,随着故事的向前发展,马太还要不断地强调这点。──《丁道尔圣经注释》

 

【太十四13耶稣听见了,就上船从那里独自退到野地里去。众人听见,就从各城里步行跟随他。

所谓的野地,是在湖对岸腓力的地界之内,离伯赛大很近,若以陆路算,从迦百农起有四哩左右的路程。这旷野不是我们的沙漠(原文直译可做沙漠,参英译──译注),它有草地19节),附近还有村子(15节)!──《丁道尔圣经注释》

 

【太十四13~21四福音书都记录了耶稣用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的神迹(6:30-44;9:10-17;6:1-14)。从时间上这事件与差遣十二门徒的事件(9:35-11:1)直接连接。门徒们刚刚结束传道旅行而归,耶稣就带他们到伯赛大的地去,似乎是为了设想福音传播的进程,并为解除使徒的疲劳、对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教育。对这件事的解释复杂多样,不能一一予以记录,也有可能这是预示将来弥赛亚王国的婚宴之景。但是本文却将焦点集中在耶稣的慈悲(14)和门徒对众民的责任(16),以及创造的奇迹。有人试图将这件事结合出埃及记16章的吗哪来理解,但这毫无依据。其理由是:①没有一个福音书的作者强调这是在旷野。②旧约中的吗哪不能留到第二天,而在五饼二鱼的奇迹中吃剩的还装满了十二篮。③耶稣将神迹行在他曾多次回避的众人面前,出埃及记中则没有可与此相比较的经文。五饼二鱼的事件可以说是显明耶稣与当时的先知、拉比、律法教师不同,他不属于单纯的人类教师的范畴,对此详细内容请参照马可和路加的平行经文。 ──《圣经精读本》

 

【太十四14耶稣出来,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治好了他们的病人。

    马太说祂医治病人,马可说祂教训他们,路加福音中则两方面都提到!耶稣的传道活动是个统一的整体,肉体和灵魂的需要都在其中得到满足。──《丁道尔圣经注释》

 

【太十四15天将晚的时候,门徒进前来说:这是野地,时候已经过了,请叫众人散开,他们好往村子里去,自己买吃的。

    天将晚,直译是时间已经过去,即已经过了一般正常的晚饭时间。──《丁道尔圣经注释》

 

【太十四15~21;十五32~39何以主那稣用五饼二鱼叫五千人吃饱,以后用七饼数小鱼只叫四千人吃饱(似乎饼少则能叫多人吃饱,饼多反叫少人吃饱)?】

    看完这两段经文之后,我们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五个饼两条鱼会叫五千人吃饱,后来七个饼却只叫四千人吃饱,为什么七个饼不能叫七千人吃饱,或说四千人只要四个饼就够了,为何浪费七个饼?

    在这两次神迹之后,有一次耶稣与门徒一同乘船渡加利利海门徒忘了带饼,船上只有一个饼,于是有人为食物不足而担心。主那稣乘机给他们一顿教训说:(可八章1421节)

    “我擘开那五个饼,分给五千人,收拾多少篮子零碎呢”?

    他们回答说:“十二个篮子”。

    又擘开那七个饼,分给四千人,收拾多少筐子零碎呢”?

    他们回答说:“七个筐子”。

    我们可以在这里列出一个表,把既成的事实和可能的事实一同列出来:

    七个饼    四千人吃  剩下七筐    饼多人少  剩下少

    五个饼    五千人吃  剩下十二篮  饼少人多  剩下多

    一个饼可能二万五千人吃剩下六十篮。

    没有饼可能给无数人吃,剩下的也无限量(太十六章5节说:门徒忘了带饼,可能一个饼也没有)。

    在属灵的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解释:

    依靠自己的本事越多,主表现能力的机会越少,而成就也越小;依靠自己的本事越少,主表现能力的机会越多,而成就也越大,假如毫无依靠,则主将完全负责,效果更奇妙。――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太十四1719饼和鱼是加利利地区的;晚饭本身是很平常的,不过吩咐他们坐下(anaklinomai,直译斜倚),除了为说明是坐在草地上而不是饭桌旁之外,还可能暗示一种客人斜倚在软椅上的更为正式的筵席。这不是一次随意小吃,而是一个正式的场合。祝福是普通的谢饭仪式,由犹太家庭的家长来作(他感谢神赐给食物,并不是为食物祝福)。耶稣的作法和所说祝谢的话同在以马祢斯(路二十四30)坐席时的一样,无疑耶稣在门徒家庭范围内主持任何筵席时也都如此。令人惊喜的是,对两次喂饱众人的六次述、对以马祢斯坐席的𥱥述和对最后的晚餐的四次述(包括林前十一2324),用的全是同样四个动词:拿着祝福擘开递给(只个别地方有小的改动)。这是犹太人每日三餐的仪式,但是对基督徒有更深的意思,那就是,无论是在野地里进餐,还是在楼上大屋里用最后的晚餐,人们所想到的必是那最大的筵席,那时耶稣将以主人的身分接待祂在万邦万族中的全体子民。──《丁道尔圣经注释》

 

【太十四20他们都吃,并且吃饱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

    篮子通常用来装食物和日用品,所以在一大群离家一天的人中有人带了篮子是不奇怪的。不必把数字十二看成有什么象征意义;十二个门徒在那里张罗,每人先装剩下的零碎就装满了自己的篮子,只说明食物的量极大而已。──《丁道尔圣经注释》

 

【太十四21吃的人,除了妇女孩子,约有五千。

    约意即大概,说明数字只为给人一个大致的印象,并不确切。马太在此特别提及妇女和孩子,不是因为他过分注意小节,他是仿照出埃及记十二37的说法,那里表示妇孺之数是加在神的以色列子民的数目之上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太十四22耶稣随即催门徒上船,先渡到那边去,等他叫众人散开。

    催促原意强迫,语气很重。那边通常指湖西岸,他们是当天从那边来的,第34节说的也正是那个地方。──《丁道尔圣经注释》

         催门徒……渡到那边去:叫门徒暂时离开自己的理由是:①为了独自祷告(23);②为了在繁忙的事工中稍许休息(6:31,32);③为了平息众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后想要尊他为王的激动情绪(6:15) ──《圣经精读本》

 

【太十四22~33在水面上行走的事件具有深刻的意义,与我们的信仰有着直接的关联。此事件由主耶稣从海面上走来(22-27),彼得的勇气和受试探(28-31),门徒的信仰告白(32,33)等内容组成。虽然与8:23-27平静风浪的大事件相比,这不过是小事件,但鲜明地刻画了耶稣直接介入圣徒之信仰生活的形象。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五个教训 :①耶稣是对所有被造物拥有绝对主权的神(1:3);②耶稣向信他的人赋予惊人的能力(西1:11);③即使是圣徒若被世界的诱惑和威胁胜过,也会陷入试探中;④耶稣以爱和宽恕拯救受试探的人(2:18);⑤耶稣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神之子,是我们信仰告白的对象(16:16) ──《圣经精读本》

 

【太十四23散了众人以后,他就独自上山去祷告。到了晚上,只有他一人在那里。

    这里说散开众人,比起约翰的述显得更有秩序,约翰福音六15读起来好像耶稣独自到山里去了!当时的形势紧迫,耶稣与加利利地区群众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耶稣独自祷告(根据马太的记录,这里是一次,另一次在客西马尼)无疑十分紧要。到了晚上意即天晚时候”──是的,照1525节记载这一天发生的事来看,时间一定是很晚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独自上山去祷告:在繁忙的事工中,耶稣仍未停止祷告。唯有祷告是真正的灵感、安慰和能力的源泉。 ──《圣经精读本》

 

【太十四24~25耶稣看到门徒的辛苦就不顾夜深浪急来找门徒。在这一事件中,惊于耶稣能行走在海面上的能力之前,耶稣的这般爱先打动我们的心弦。 ──《圣经精读本》

 

【太十四2426无论译作船出了海也好,抑或船在海上也好,总之,绝不是在靠近岸边的地方,所以门徒所见不可能是耶稣在岸边走,或在浅水中涉行。门徒在凌晨前的昏暗中(四更天是三点至六点)所见的是一种怪异的景象,加之他们彻夜未眠,筋疲力尽、头昏眼花,无怪视来者为鬼怪了(原意幽灵,用于指异象,如灵等)。──《丁道尔圣经注释》

 

【太十四27耶稣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

    放心,同九222中的一样,是用来安定那受了惊吓的人。这样说,并不是说危机不存在,而是说有耶稣在,无须害怕。是我(ego eimi)的说法,耶稣在其它表露自己的场合下也用(可十四62;路二十四39;约八58,十八56),把它看作是出埃及记三14的回声并不过分,因为它联系着这位能控制海浪的与那位创造了江河湖海独具圣名的耶和华。──《丁道尔圣经注释》

         是我,不要怕:在痛苦与试炼中挣扎时,耶稣的出现就是拯救。无论在什么样的苦难中,我们都要认识到救主耶稣与我们同行(提前1:14;林前七3) ──《圣经精读本》

 

【太十四28,如果是你:这句话不是假定,而是实际条件,陈明“因为你的确是主”的事实。即相信耶稣正行走在水面上,并且相信若主让我现在到他那里去,我也就能行走在水面上的坚定不移的信心。 ──《圣经精读本》

 

【太十四28~31其它福音书只记录了在水面上行走的神迹,但没有记录关于彼得的事件。马太在此处和16:13-23;124-27等三处都记录了彼得特别受教于耶稣。 ──《圣经精读本》

 

【太十四29你来吧:耶稣不仅是绝对能力的主人,同时也拥有将那能力赐给别人的权柄。不仅从质量和数量上,而且从能力的使用和赋予上,人难以企及。 ──《圣经精读本》

 

【太十四30彼得既然从主领受了可行走在水面上的能力,就当单单仰望主。但他看到了风,即以属世的、属人的恐惧与欲望看了世界,所以只能掉进试探的水中溺水。 ──《圣经精读本》

 

【太十四31伸手拉住他:此行为象征着极为深奥的属灵真理。在这荒芜的世界中,若没有主的手搀扶我们,我们只能陷进罪的深渊中(324)。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  彼得虽然持有瞬间的大信心,但还不足以持守那信心并结信心之果。我们不能同时侍奉两个主人,即我们的属灵之眼不能望着世界的同时又向着主,理当持守信心。在这里我们可看到彼得不成熟的信心。除此之外,彼得甚至还犯了否认耶稣的罪(26:69-75)。但是,我们暂且不论彼得的软弱,更当纪念永远“拉住”软弱者的主之大爱。 ──《圣经精读本》

 

【太十四32~33神的儿子:3:17从天上得到了认可,此处则通过门徒的信仰告白陈述了同一内容。耶稣实在是当受天地敬拜的救主(2:14) ──《圣经精读本》

 

【太十四34他们过了海,来到革尼撒勒地方。

    革尼撒勒,意即王的保护地,即国度。今耶稣已在千年国中。── 倪柝声《马太福音查经记录》

 

【太十四34~36记录了耶稣来到位于加利利湖东北的平原的事件。 ──《圣经精读本》

 

【太十四35打发人到周围地方去:人们之所以到邻近乡村去带病人到耶稣面前,是因为相信耶稣有一颗爱他们的心,并且有能力医治他们。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耶稣的事工已达到高潮,群众都在跟随他(23-25;9:35,36) ──《圣经精读本》

 

【太十四36只求……摸他的衣裳繸子……就都好了:(8:42-48) ──《圣经精读本》